逍遙游導學案蘇苑教師_第1頁
逍遙游導學案蘇苑教師_第2頁
逍遙游導學案蘇苑教師_第3頁
逍遙游導學案蘇苑教師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逍 遙 游導學案【課文助讀】莊子(約前369前286),我國戰國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國人。大體與孟軻同時而稍后。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一生大都從事于講學、著述,但從游者不多。在諸子百家中,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成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莊”之稱。莊子,也稱南華經或南華真經,計52篇,今存33篇,其中內篇7,外篇15 ,雜篇11。一般認定內篇為莊子自撰,其余則出自莊子門人及后學之手。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

2、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義色彩。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閡,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也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后世。【課文助讀】1.熟讀課文,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北冥(míng) 鯤(kn) 遷徙( x ) 摶( tuán ) 坳堂( ào )

3、 夭閼( è ) 蜩(tiáo ) 榆枋(fng ) 舂(chng)糧 晦朔(shuò ) 泠(líng )然 惡(w )乎待哉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陲邊際(2)小知不及大知 知智智慧(3)三餐而反 反返返回(4)故夫知效一官 知智才智(5)此小大之辯也 辯辨區別(6)而御六氣之辯 辯變變化(7)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反 返返回1 / 53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1)而后乃今將圖南 名詞作動詞,向南飛(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名詞作動詞,向上飛(3)不過數仞而下 名詞作動詞,落下來

4、(4)彼于致福者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到來(5)適莽蒼者 形容詞作名詞,郊野景象,指近郊4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在句中的意思。(1)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古義:海動;今義:海洋上的運輸。(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義:游動的霧氣;今義:野生的馬。(3)腹猶果然古義:很飽的樣子;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連詞,假設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4)蟪蛄不知春秋古義:指四季;今義:春天和秋天。(5)眾人匹之古義:一般人;今義:很多人。(6)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與“可是”相呼應。(7)神人無功古義:無功利;今義:無功勞。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1)南冥者,天池

5、也:判斷句(2)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判斷句(4)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結構后置句(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詞結構后置句(6)而莫之夭閼者:是賓語前置句(7)奚以知其然也:是賓語前置句(8)而彼且奚適也:是賓語前置句(9)彼且惡乎待哉:是賓語前置句(10)之二蟲又何知:是賓語前置句(11)翱翔蓬蒿之間:是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于”(12)以游無窮者:是省略句,“游”后省略“于”。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1) 鵬之徙于南冥也 遷移 (2)去以六月息者也 離開(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環旋著往上飛(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堂上低洼之處(5)而后乃今培風憑 (

6、6)而征一國者 信(7)知效一官功效,這里是“勝任”的意思 (8)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沮喪(9)行比一鄉 合 (10)猶有所待者也 憑借【課內探究】1.文章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系?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浪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的大風。為了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還舉了山野中游動的霧,空中飛揚的塵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鯤鵬,小至飄浮的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所依憑。境界相互映襯,借以貶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遙而無所追求的人。作者所舉

7、的例子說明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遙與之所依憑的條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2.莊子對“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四種人和宋榮子、列子的態度是怎樣的?他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前四種人,自鳴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樣所見甚小。莊子假“宋榮子猶然笑之”,表明對這四種人的不屑。對宋榮子和列子的態度有褒有貶。宋榮子能夠認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際,辨別榮辱的界限,他對世俗的聲譽榮利并沒有拼命去追求,但他還是有沒達到的境界。列子乘風而行,輕巧極了,一出游就是半個月,對于求福的事沒有拼命追求,這樣雖然免于步行,但畢竟還是有所依恃,這就是要依賴于風。作者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褒貶論證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逍遙”都

8、是“有所待”的,從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如果順應變化,隨變自適,而不固執妄行,能夠做到這樣,自然是無處不自得,無時不逍遙。3.試對本文的藝術手法進行鑒賞。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評論莊子散文的特點說:“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精辟,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1)想象豐富,意境開闊。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寫鵬的南徙,一“擊”一“摶”、“三千里”、“九萬里”、“扶搖”直上,意境何等壯闊。豐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看來荒誕滑稽,卻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2)借助寓言說理。逍遙游運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

9、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之中。如本文中的“鯤、鵬、學鳩、斥 ”,有的是根據神話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莊子都納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覺進入他所創造的意境,受到感染。(3)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如第 l 段,寫積水負舟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鵬鳥;寫鵬鳥南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是夸張;描寫學鳩,賦予人的性情,是擬人。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勇敢提升】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C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D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C解析:C項中的“其”用在選擇句中,表示選擇

10、,“是還是”。A、B、D三項中的“其”均是代詞“它”,代指“鵬”。2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而宋榮子猶然笑之B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C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D雖然,猶有未樹也D解析:D項中的“然”是指示代詞,這樣;A、B、C三項中的“然”是形容詞詞尾,的樣子。3與例句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例句:彼且惡乎待哉A之二蟲又何知 B而莫之夭閼者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C解析:例句是賓語前置句,A、B、D三項都是賓語前置句,C項是介詞結構后置句。【莊子的故事】一、魏王召見莊子 莊子貧困,靠編草鞋過日,向監河侯借過米。按理,他為了解決無米之炊,應當象孔子困于陳蔡一

11、樣,茍且就食,而在魯哀公國宴上才講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沒有這樣做。 魏王 召見莊子,見他一身補丁,問道:“先生這么有學問,為什么這么狼狽呢?”他是一針見血地回答:“活在這種世道,怎么能夠不狼狽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亂,衣錦玉食的人統統都是生瘡流膿的家伙。 二、楚王聘莊子為相 楚王聽說莊子很有學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 ,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著,你們說這個畜生多幸運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說的是楚王敬賢之意。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著,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讓楚王供奉珍藏。”兩個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三、與惠施論魚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么快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