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1頁
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2頁
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3頁
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4頁
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校代碼 10125 專業代碼 020104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題 目: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學 院: 財政金融學院 專 業: 金 融 學 (雙學位) 學 號: s2008060231 姓 名: 于 程 琳 指導教師: 馬 元 月 二零一二年 五 月 十五日修德立信 博學求真畢業論文(設計)學術承諾本人鄭重承諾:所呈交的畢業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存在抄襲情況,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

2、學機構取得研究成果。作者簽名: 日 期: 畢業論文(設計)使用授權的說明本人了解并遵守山西財經大學有關保留、使用畢業論文的規定。即:學校有權保留、向國家有關部門送交畢業論文的復印件,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學校可以公布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論文。(保密的論文在解密后應遵守此規定)作者簽名: 指導教師簽名: 日 期: 日 期: 目 錄中文摘要、關鍵詞I英文摘要、關鍵詞III一 前言1二 農村小額信貸的內涵及起源2 (一)農村小額信貸的內涵2 (二)農村小額信貸的起源3三 農村小額信貸發展中存在問題4(一)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歷程4(二)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中存在

3、的不足5(三) 農村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的成因分析8四 推進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的對策10五 總結12參考文獻13致謝1515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摘 要:農村小額信貸作為一種扶貧手段,在我國廣泛實施。然而,和外國取得巨大成就相比,我國的小額信貸明顯表現出發展的滯后。本文,筆者從分析小額信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入手,論述解決農村小額信貸問題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推進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第一章,前言,提出小額信貸存在問題日益明顯。第二章,闡述小額信貸的內涵及發展導出下文要分析的農村小額信貸如今發展現狀及出現的問題。第三章,通過分析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及原因,引出了全文的重點,即是怎么推進農村小額信貸的發

4、展。第四章,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推進小額信貸發展的舉措。文章主要采用歸納法作為研究的主要方法,同時運用例證、數據分析、博弈模型分析等手段,詳細闡述和分析了小額信貸的問題及發展對策。關鍵詞:小額信貸;存在問題;發展舉措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rural microfinanceAbstract:Rural micro-credit as a tool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widely implemented. And foreign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China's mic

5、ro-credit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I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f micro-credit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ural microfinance and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microfinance. The first chapter, the cutt

6、ing edge of micro-cred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problems. The second chapter on export the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finance in rural areas to be analyzed below microfinance Toda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roblem. Chapter III,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ural micr

7、o-credit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for, leads to the full text of the focus, that is,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micro-credit. Chapter IV, according to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inance initiatives. The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inductive method as th

8、e main method, while the use of illustration, data analysis, game model analysis and other means,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of micro-credit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microfinance; problems; development initiatives山西財經大學畢業論文(設計)一 前言(一)背景介紹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三農"問題成為我國目前社會

9、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盡管我國在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城鄉統籌方面有了做了很多探索與大膽的嘗試,但在當前新的發展階段,農村問題上仍有很多新的矛盾。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農村的資金投入不足,農民增收途徑較少。小額信貸的引入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資金,小額信貸已從扶貧擴大到為農村廣大農戶及城鄉微小企業服務的范圍,在滿足農戶信貸需求、調整農村地區信貸市場結構、產業結構以及提高農戶信用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小額農貸推廣工作的深入,小額農貸在廣大的農村卻遭遇了發展困境,農民增收效果不大,或是盲目追求貸款額,到期收回率持續低下,農村小額信貸問題逐漸

10、顯現。(二)國內外文獻綜述朱寶華(2008)說中國小額信貸仍處于實驗探索階段,小額信貸作為一種扶貧方式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制度與現實的不匹配,外部環境發展不健全,小額信貸監管的滯后,小額信貸所需資金缺口仍然巨大,農戶小額信貸的覆蓋面低,城市小額信貸推廣受限。于博文(2009)通過研究在其文獻中指出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一是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單一;二是信貸風險突出;三是相關金融政策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程靜(2010)說針對小額信貸出現的種種問題的發展策略是:一是政府要針對小額信貸的配套政策,減少信貸發放過程中的政策干預;二是基于農村信用特點建立農村信用體系,

11、推進農戶個人征信業務,構建農村良性信用環境;三是適當放開農村小額信貸利率限制,創建多樣信貸產品,確保持續發展后勁;四是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切實分擔小額信貸經營風險;五是科學靈活設計小額信貸借貸、償付體系,完善小額信貸績效激勵體系。田穎莉、賈澤嘯(2009)認為要促進小額信貸持續發展要做到:1)加強金融法制建設,為農村小額信貸發展提供所需的政策、法律支持及社會信用環境。2)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效防范小額農貸操作性風險。3)建立市場風險培訓補償機制,為防范小額農貸市場風險創造條件4)建立強制穩定的農村金融資源補充機制,保證“二農”信貸資金的穩定來源。5)建立小額農貸基金風險補償機制,增強小額

12、農貸可持續發展后勁。6)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引導商業保險公司增加對“二農”的保險業務。7)爭取財政優惠等資金扶持政策,促進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二 小額信貸的內涵及發展(一)農村小額信貸的內涵關于小額信貸,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扶貧方式,是一種關注中低收入群體發展的信貸手段。小額信貸作為一種專門向貧困和低收入者以及微型企業提供信貸的服務,已逐漸成為發展中國家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手段。圍繞這個基本的認識,對于小額信貸的概念,不同的學者和機構存在有不同的界定。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喬納森.莫多克1999年發表的論文小額信貸承諾中,小額信貸被認為是一種向貧困農戶直接提供較高利率的無資產擔保的

13、小額貸款并保持了高還貸率的扶貧到戶方式。吳國寶認為,小額信貸是一種組織化、制度化的按照商業化原則經營的為窮人提供信貸服務的信貸方式。姚先斌、程恩江認為,小額信貸往往與微型企業的發展連在一起,是為其提供的小規模的金融服務。白澄宇(2008)認為,從普惠金融體系角度出發,小額信貸在概念和市場定位上與小額貸款、中小企業貸款有所區別。小額信貸是為貧困、低收入或微型企業提供的信貸服務,國際上用microcredit,其主要特征是無需抵押擔保,杜曉山、孫若海(2000)認為小額信貸是指專向低收入階層提供小額度的持續的信貸服務活動,認為各種模式包含兩個基本層次的含義:一是為大量低收入(包括貧苦)的人提供金融

14、服務,即一定規模的展開和服務于目標群體層的含義;二是保證機構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即機構持續性的含義。這兩者“缺一都不能稱為完善或規范的小額信貸”,從本質上說,“小額信貸”是將組織制度創新和金融創新的信貸活動與扶貧到戶項目有機的結合成一體。國務院扶貧辦小額信貸調研小組(1998)將其概念描繪為:通過特定的小額信貸機構為具有一定潛在負債能力的窮人提供信貸服務以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的特殊信貸方式。喬娜雷格伍德(2000)認為,“小額信貸是一種經濟發展途徑,意在使低收入婦女和男人受益。它包括向低收入客戶或個體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通常包括儲蓄和信貸。小額信貸的定義就包含了金融含義和社會含義。它不僅指銀行,還指

15、一種發展途徑"。以上,小額信貸的概念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一種由扶貧小額信貸制度發展而來的針對中低收入群體提供小額度的持續的信貸服務活動。小額信貸旨在通過金融服務為貧困農戶或微型企業提供獲得自我就業和自我發展的機會,促進其走向自我生存和發展。它既是一種金融服務的創新,又是一種扶貧的重要方式。(二)農村小額信貸的起源以反貧困、促發展為基本宗旨的小額信貸業務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孟加拉,發起人是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rlus)。1977年10月,尤努斯創辦孟加拉農業銀行格萊珉(Grameen,意為鄉村)試驗分行,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開始逐步形成。1979年6月,在孟加

16、拉中央銀行的指導下,每一家國有銀行都應提供三家分行啟動格萊珉銀行項目。1983年孟加拉困議會通過了1983年特別格萊珉銀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萊珉銀行。2006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創辦孟加拉鄉村銀行一一格萊珉銀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三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存在問題(一)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歷程小額信貸最早起源于孟家拉國,目的是為了消除農村貧困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我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社科院引入農村小額信貸,到目前為止,中國小額信貸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一)初期試點階段(1993年年底至1996年10月),這一階段小額信貸作為一種扶貧理念和獨特的信貸技術逐漸傳入我國,在模式上主要是

17、借鑒孟加拉“小額信貸試點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國際捐助和軟貸款行”模式。(二)項目擴展階段(1996年10月一2000年)。這一階段,小額信貸作為一種扶貧手段被政府采納,政府從資金,人力和組織等多方面積極推動。(三)農村傳統金融機構全面介入和各類項目進入制度化建設階段(2000年至2005年6月)。從2000年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推動下,農村信用合作社開始全面試行并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活動,我國傳統金融機構開始大規模介入小額信貸領域。而小額信貸的目標,也從“扶貧”領域擴展到“為一般農戶以及微型企業服務"的廣闊空間。(四)小額貸款信貸商業化階段(2005年6月以后)。在農村金融總體改革框架之

18、下,由私人資本投資的商業性小額信貸機構開始在試點地區出現。同時,在中國銀監會的推動下,許多商業銀行開始通過專門的信貸窗口推進小企業貸款。根據資金來源和組織形態,我們可以把農村小額信貸分成非金融機構、傳統金融機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三種類型。根據人民銀行2010年10月底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小額信貸的總體發展形勢。該數據顯示全國小貸公司2348家已經開業,從業人員24742人,實收資本1521億元,僅小貸公司的貸款總額是1623億,利潤總額是73億元,所有的權益現在達到1608億元 數據來源:。另外,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信用合作社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在農村金融市場支農

19、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效果,成為支農主力軍,全國2000多個縣中幾乎所有的農村合作社都開辦了農村小額信貸業務,在增量貸款中有93% 數據來源:2010年中國金融年鑒是靠小額貸款的增長。然而,良好的經營狀況下,也隱藏著不少問題。首先,貸款大部分集中于市區,未深入到農村,與小額信貸服務“三農”,為農村農民融資提供便利的最初目的相違背。而且,我們可以看到貸款種類過于單一,主要集中于抵押貸款,與小額信貸的初衷也不符合,掩蓋了小額信貸無需擔保的特點,而且不利于小額信貸的多元化可持續發展。(二)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存在的不足經過十幾年的實踐,農村小額信貸在解決“農戶貸款難”,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使

20、農民回鄉創業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影響農村小額信貸發揮扶貧作用的發揮。小額信貸的高成本、高風險使機構對相關業務的開展積極性并不突出,農戶特別是中低收入農戶很難成為金融機構的融資對象,國家投入的信貸資金的相當一部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發揮支農作用,而是被“規模巨大且迅速膨脹的機構經營管理費用、貪污腐化和由于不當行政干部造成的信貸損失”消耗掉了。首先,小額農貸資金供給渠道狹窄和資金大量外流并存,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巨大資金需求不相適應。一是受各種因素影響,農村信用社不能廣泛吸收更多社會閑散資金。據調查,近幾年農村信用社的各項存款明顯緩于其他金融機構。其一是受自身軟硬件制約,

21、金融工具和金融創新落后于其他商業銀行,不能為客戶提供全面周到服務,致使閑散資金不能流入農村信用社;其二是商業銀行在機構撤并后留下的部分存款,在農村信用社做短暫停留后,隨著農村人口城市化,逐步流入城市;其三是各商業銀行、郵政儲蓄在農村機構,利用在結算上的優勢,吸走了大量農村閑散資金,形成了農村資金“農轉非”。二是隨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加快,小額農貸買方市場過大。日前,隨著農村經濟開始向多元化、多樣化方向發展,“三農”對信貸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打破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金的供求平衡,形成了求大于供的局面。例如我們在調查發現,某村村民武某2004年度小額農貸授信額度為3000元,這完全能夠滿足其從事

22、的傳統種植資金需求。而到2005年,該戶調整產業結構,辦起了百頭養豬場,日均需流動資金2萬元以上。如果按照實行小額農戶貸款初期的授信方式,每戶1000-3000元貸款,明顯滿足不了農戶日益增長的小額貸款資金需求。圖1 2005年至2010年的農業貸款總額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從圖1中,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近年,農業貸款總額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滿足了農村的部分資金需求。 其次,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程序尚欠規范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求不相適應。小額農貸的基礎是信用,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則是小額農貸順利推廣的關鍵環節。但在實際操作中,評定程序還待進一步規范。目前,信用等級評定多采用定性指標和定量指

23、標,定性指標多為評定人員憑主觀意識評價,由于缺乏有效的事后監督機制,再加上評定農戶的數量之大,農村信用社在實際操作中,無法一一復查確認,致使評定失真。 最后,保障機制的缺失不全,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求不相適應。首先是來自貸款本身的風險。由于農業產業是一個受自然災害、市場行情、人為因素等諸多環節影響的弱質產業,再加上小額農貸的借款主體農民,大多還屬于經濟劣勢群體,自身本來抗風險能力脆弱,如果用每天生息的貸款從事高風險產業,一旦出現風險,這無疑是給本來拮據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農村信用社每遇到類似風險,往往也對貸款風險束手無策。其次是來自外部的各類風險。一是來自于農戶

24、的道德風險,由于成千上萬的農戶都存在貸款,在還款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二是由于農戶法律法規知識的淡薄,存在將多個小額農貸轉移給一戶使用的現象,形成風險疊加;三是管理手段的落后,再加上小額農貸在使用上的靈活性,給農戶在使用時留下漏洞,有的農戶利用臨柜人員對借款人不熟的特點,采取借用他人貸款證、多頭辦證等手段套取貸款;四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機制,因為移民、外出等原因,致使諸多小額農貸因債務人外遷,無法落實收回:五是由于小額農貸的巨大工作量,在農村信用社員工中間存在渾水摸魚的現象,形成新的道德風險。(三)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的成因分析我國小額信貸存在問題其成因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25、來分析。主觀原因,就是有錢不還,到期以后逃廢債務;客觀原因就是無錢可還,這里面有自然災害、市場波動、行政干預、貸款期限設置不合理等原因。1、主觀原因一是部分農戶的信用觀念較差。我國信用環境不好,嚴重影響了農戶的信用行為,加上過去長期政策性信貸和輸血性扶貧貸款,特別是一些權利部門干部拖欠信用社貸款現象嚴重,在少數農民中滋生了“貸款可以不還"的觀念,導致逃債賴債現象時有發生。 二是我國的農村征信系統建設不健全,對農戶的失信行為缺乏必要的約束力,許多農戶的失信行為并沒有對其社會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三是信用制裁不到位,致使農戶對失信后果有恃無恐。由于法制環境不完善,許多金融機構的貸款往往是“

26、贏了官司輸了錢”,信貸資金追不回,導致事實上對大量信用貸款難以靠法律手段保障債權和利益,助長了社會上的逃債賴帳風氣。2、客觀原因(1) 自然災害小額信貸在發放中大多數用于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其他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的小規模生產經營,這些類型的項目都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有時甚至受到自然災害毀滅性的打擊。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缺乏自然災害保險,一旦項目遇到自然災害,馬上遇到項目還款資金落空,很容易造成小額信貸逾期。而我國的許多貧困地區往往自然條件較差,自然災害頻發,自然災害成為造成我國小額信貸風險的重要原因。(2) 市場波動農戶小額信貸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指農產品市場變化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主要由以下

27、幾個方面引起: 第一,農產品結構變化引致的風險。任何一宗農產品的大量進口和出口,都會引起某一區域內農產品市場結構的變化,導致價格的波動。如果價格下降,然給當地農戶帶來收入的減少,從而降低其還貸款的能力,對小額信貸造成損失。 第二,農產品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風險。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交通閉塞、信息來源渠道少,收集信息的成本相對較高,加之農民自身文化素質較低,組織程度差,造成農民對農產品市場規模、價格的預期與實際差距較大,可能成所種植的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與市場需求脫鉤,減少農民的收入。 第三,農業項目選擇的風險。農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種植或養殖有盲目趨同的心理,往往是在別人成功后盲目進行效仿,

28、一旦供給超過市場需求,將給農民造成極大的損失,給小額信貸帶來風險。(3) 行政干預 在我國的小額信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基層機構提出項目并組織實施的。在現實中,有些地方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往往一哄而上,不切實際,盲目地建立“萬畝蔬菜園區"、“萬畝蘋果基地"之類極為雷同的項目。在項目失敗后,當地政府又不能為農戶提供補償,農戶連投入都不能收回,更不能談盈利,此時極易形成對小額信貸的拖欠。 (4) 貸款期限設置不合理農村信用社的信用戶評級授信工作一般在年初進行,小額信貸發放后一般在年末收回,而農業生產周期往往是跨年度的,冬小麥的生長期是從上一年的冬天到當年的夏天,

29、林木、果木從種植到收益需要幾個年度,養殖業的周期也不是一個年度就能完成的,貸款期限設置上的不合理,是形成小額信貸逾期的一個重要原因。四 推進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的對策(一)建立多層次的小額信貸載體首先,拓寬資會來源。在小額貸款的資會來源上,應逐漸由以政策資金和外援資金為主過渡到當地金融市場資金相等比重,要盡快使小額信貸機構吸收存款合法化,使其依靠自有資金發展。同時,探索建立批發基金組織,或者引導資金較為充裕的金融機構開展資金批發業務,幫助從事小額貸款業務的機構和個人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此外,要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合理地進入小額信貸市場,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其次,堅持商業性與公益性相結

30、合的原則。商業性小額貸款的可取之處是它能在幫助低收入者解決資金問題的同時實現自我發展,但由于它的目標是盈利性的,服務對象定位于收入相對高的農戶群體,貧困戶可能被排除在服務范圍之外。因此,在大力發展商業性小額信貸機構的同時,要依靠國家扶貧基金、國際捐助以及社會集資等方式,對貧困農戶實行“特殊式扶持”,對其款的額度、期限以及還款方式的確定都應有別于商業性小額貸款對農戶的“一般性扶持以此拓展小額信貸扶貧的深度。最后,建立自下而上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根據局部知識范式理論,農村金融市場存在大量的局部知識,需要充分依靠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來發現和利用分散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局部知識,減少農村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

31、的問題。而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自上而下的,不利于農村金融市場利用分散的局部知識來發現信息。因此自下而上的合作金融機構、中小型商業性金融機構、小額貸款機構等組織,應當更能適應農村金融市場的要求。(二)對農戶的信用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通過對農戶的信用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有利于減少小額信貸的資產風險。信用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具有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特點,可以有效防范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和工作差錯造成的法律,信用風險。檔案電子化管理發展將會更加準確、及時、方便地提供有關農戶信息,使全國農村信用社之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效遏制信貸風險。目前,農戶信用等級的評定主要依靠信貸機構的工作人員的定性分析、主觀評價。

32、這種做法不太可取。因為這樣一方面會加重信貸員的工作量、增大風險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農戶信用風險的準確評定大打折扣。根據國外經驗,我們可以考慮在風險管理中引入定量模型,實現定性與定量分析的結合,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和管理效率。(三)建立有效的風險補償機制 防范小額農貸的自然風險,可以建立由政府和農村信用社共同出資組建的擔保機構,專門用于對農村信用社發放農戶貸款進行擔保,也可以由聯社按各基層社貸款的一定比例集中一部分風險基金,對由于自然災害而形成的貸款損失進行補償,同時,要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探索建立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相結合的農業保險體系,提高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四)鼓勵農業保險發展

33、鼓勵保險公司能進人農村市場與銀行業“合作。“農業保險+小額信貸” 的銀保合作模式,對信貸機構而言,它消除了貸款的部分后顧之憂,償還安全得到保險公司的協議保障,實現了信貸的“零風險”。對農戶而言,由于保險為其帶來了顯性的信用價值,使其極大地增加了取得貸款的可能性。對保險公司而言,它開拓了三農保險的廣闊市場,盈利渠道進一步得到拓寬。但是,由于農業保險的特殊性,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遲緩,水平較低。因此,不僅要在農村大力宣傳保險的理念和原理,開發研制出符合農村現狀的保險產品,更要探索銀保互動機制,將信貸與投保進行有效銜接。例如,國際上發展農業保險的一種常見模式將農民參加農業保險作為獲得貸款的先決條件。

34、五 總結 本文通過對小額信貸現狀分析,在肯定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取得巨大的成效的基礎上,了解到當前我國小額信貸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資金外流嚴重,保障機制欠缺,農業保險作用不顯著,信用風險大等,因此,解決好當前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就是解決好小額信貸發展瓶頸的首要條件。 文章在分析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的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要有效防止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多層次的小額信貸載體;其次,要對農戶的信用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最后,要建立健全風險補償機制。由于本人的學識有限及具體數據難以獲得,文中的觀點難免有偏頗之處,缺乏系統的實證分析,這不能不說是本文的遺憾之處。本人會利用以后工作的機

35、會,對這些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參考文獻1 杜曉山.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實踐嘗試J.現代經濟探討,2004,2(3):34-37.2 姚先斌,程恩江.小額信貸的概念、原則及在中國的實踐J.中國農村經濟,1998,3(4):15-17.3 杜曉山.中國小額信貸十年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3(2):20-23.4 杜志雄,庸建華有關小額信貸兒個主要問題的討論綜述J中國農村觀察,2001,(2):74-805 冉光和,張金鑫.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 中國農村觀察,2008,4(3):36-39.6 賀莎莎.農戶借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巖溪村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08,l(5):21-25.7 王曙光發展小額信貸需要良好的制度環境J新財經,2006,3(12):16-178 曹辛欣.論農戶小額信貸的風險及其化解對策J.金融與經濟,2007,5(2):30-37.9 劉如松. 農村小額貸款風險管理探析J. 財經界,2010,14(3):7-8.10王 虹, 范亞東. 農村小額信貸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J. 生態經濟: 學術版, 2010,3(5) :32-35.11 方昕. 小額信貸激勵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