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江侗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_第1頁
廣西三江侗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_第2頁
廣西三江侗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_第3頁
廣西三江侗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_第4頁
廣西三江侗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廣西三江侗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    孟永麗+陳靜+唐鈺樺+鄭金鑾+廖桂香(桂林理工大學 廣西桂林 541006)摘要:三江作為中國南部侗族聚集的中心地域,是中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縣,被世人喻為中國侗族的“香格里拉”,是中國著名的“百節之鄉”。這里的侗族文化千余年來受外部漢族文化的影響和沖擊較小,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侗族的原生文化形態。三江侗族族服飾資源應遵循保護為先,突出典型,適度開發的原則。通過對廣西旅游景區民族服飾元素的分類闡述及創新設計的價值評估,對保護地域特色、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起到一定的借鑒和積極促進作用,從而傳遞著民族

2、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關鍵詞:三江侗族;服飾文化;旅游發展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生命力的。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旅游活動本質是一種文化活動。人們外出旅游,追求的就是新奇環境與異域風情所帶來的有別于日常生活狀態的審美感受。相關調查現示,“與旅游地居民交往,了解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文化動機,是目前激發國際旅游流的三大動機之一。”更多的跡象表明,這種對異地文化參與式體驗的渴望,正成為 21 世紀國際旅游市場上最具吸引力的發展趨勢。1、三江侗族歷史背景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縣是中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地方。這里的侗族刺繡被列為自治區級非

3、物質文化遺產,其出名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侗繡的精湛工藝,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它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三江侗族的裝飾紋樣其種類豐富多樣,色彩對比鮮明,造型獨特新穎,不僅體現在三江侗族的織繡品中,也體現在三江侗族的建筑裝飾上,是十分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三江侗族是居住在廣西的少數民族,其裝飾藝術歷史悠久。由于地區習尚和傳統文化的差異以及受外來文化影響程度不一,在服裝裝飾的反映也不一致。三江侗族由于交通不便,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在其服裝藝術中,仍以古樸的幾何形為主要裝飾紋樣,也有部分用了傳統神話的瑞物和自然界的奇花異草為服裝裝飾紋樣。服裝大多以紅色為墊底,用金、黃、紅、白、藍等絲線在紅綢布上繡上龍、鳳

4、、鴛鴦、喜鵲、麒麟、獅子、花草、蝴蝶等圖案,然后把繡品鑲在壯錦或藍、黑布傲成的服裝中心。其色彩對比強烈、圖案裝飾醒目,給人以秀麗華美之感。他們以鳳屬、獅子、花、鳥為裝飾,繡工頗為精致。此次我們考察了廣西侗族聚居地,服裝由幾部分層疊套件組成,分別是七分袖外衣、內層七分袖衣(即日常衣)、肚兜、百褶裙、七分褲和綁腿。外衣、肚兜及綁腿皆用亮布縫制(亮布又稱侗布).服裝整體偏墨紫色,其間層衣色為湖藍,三江侗族婦女以此為日常服;其繡花紋樣較為細少,主要裝飾于袖口及肚兜上胸襟部分及領口背部且胸襟處為單獨紋樣而袖口及領背皆為二方連續花邊紋樣袖口處更由七八圈這種細花邊紋樣層疊而成;其外衣及間層衣皆為對襟,肚兜呈

5、菱形。在銀飾上侗族主要裝飾頭部、耳部、頸部及手腕。木梳以銀子雕花包裹,插于發髻根部頸部飾以項圈大小相疊,項圈為紐絲紋,或在主圈上排列小圈并于正面中央垂掛花狀雕刻掛墜。手鐲為粗紐絲型其耳環多為垂掛型,垂下部分多為薄片有拇指大小。頭髻為歪髻老婦還以白頭巾包頭。2、傳統與現代結合現代服裝設計以其經濟、實用、工業化的優勢,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傳統手工精心繡制的服飾品被工業化批量生產的花邊、彩帶、亮片所代替。新興裝飾材料的使用雖然提高了制作效率,也給民族服飾帶來了新的面貌,卻使民族服飾缺少了本有的古樸、大氣。民族服飾正受到現代流行服飾的沖擊。在流行服飾中運用民族服飾元素,有助于人們重新認識本民

6、族的文化,使民族服飾文化得以傳承與發揚。在永仁彝族女裝中,引人注目的還有婦女的褲裝。在當今流行的服裝款式中,設計師把這一刺繡工藝運用于牛仔褲的設計中。刺繡圖案多用于腰胯、褲腿或褲腳作為點綴。繡在褲上的圖案也較為隨意,沒有特別的講究,僅是一種裝飾,其中有花卉、植物等具象的圖案,以及抽象的幾何紋樣,使牛仔服少了些粗獷,多了些輕靈和柔媚。繡花圖案也較為隨意,多為抽象的幾何圖案,這些裝飾手法的運用,不但可以襯托出女性優美的腿部,還可以增加腿部修長的視覺效果,深受消費者喜愛。隨著科技的進步,專業的繡花設備和面料的織造技術應運而生,由機械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民族工藝在豐富服裝市場的同時,也逐步蠶食了絢麗多彩的

7、民族服飾文化。因此,在使用民族服飾的工藝元素時,應盡量保持原有的文化內涵,做到在符合現代審美理念的同時保留民族意蘊。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在服裝設計中可采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進行前后、左右、上下、內外的整體配合,形成整體感。如以花卉為主題的圖案中,可以在服裝中以圓形為主去實現左右對稱,然后在領口、袖口、下擺、門禁等處重復使用,也可在服裝上分層次使用,內外反復,以此實現美感的效果。創意時限性的擴展和象征性的轉移在民族服飾圖案的實際應用中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一方面,通過解放民族服飾圖案自身受傳統服飾文化的束縛,擴展運用面,使民族服飾圖案充滿生命力。另一方面,服裝在不以民族圖案自身所包含

8、的意義為條件下的設計中,它所發揮的效應和時尚感是現代服飾文化的一種新姿態。3、旅游價值三江作為中國南部侗族聚集的中心地域,是中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縣,被世人喻為中國侗族的“香格里拉”,是中國著名的“百節之鄉”。這里的侗族文化千余年來受外部漢族文化的影響和沖擊較小,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侗族的原生文化形態。由于地域交通等原因,這里的侗族服飾文化保存相對比較完好,保留了侗族相對獨立和別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其它少數民族服飾作為旅游商品開發的就更加少。廣西侗族少數民族服飾資源在文化體驗參與中的開發層次較低。廣西擁有大量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要建設”文化廣西“就必須充分開發,利用這一特色文化資源,

9、打造文化品牌。隨著廣西建設旅游大省的發展目標的確立,廣西侗族民族服飾文化的旅游價值更加凸現出來。 進一步開發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旅游價值,讓輝煌燦爛的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在旅游業中大放異彩,是廣西旅游開發工作的新內容,存在很強的開發潛質。4、總結將三江侗族服飾的民族元素,巧妙合理地運用到現代服裝中。侗族服飾文化旅游資源是一種明顯具有豐富性、民族性、壟斷性和區域性特征的旅游資源。侗族服飾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必須堅持以民族文化旅游市場為導向,以當地侗族文化資源為依托的基本原則,進行創新設計。三江侗族族服飾資源應遵循保護為先,突出典型,適度開發的原則。通過對廣西旅游景區民族服飾元素的分類闡述及創新設計的

10、價值評估,對保護地域特色、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起到一定的借鑒和積極促進作用,從而傳遞著民族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體驗經濟是當前的時代潮流,旅游產品的開發也不應該拘泥于觀光、度假、休閑等傳統方面的發展,而是要向給旅游者提供參與體驗樂趣、文化等的體驗式旅游產品。雖然侗族民族服飾同其他社會文化現象一樣,具有時代性、變異性,但它的繼承性和穩定性終會使其擁有獨特、鮮明的地域色彩,對旅游者來說始終存在著新奇,具有一定的體驗價值。服飾文化傳播,反映侗族服飾就是一部無字的史書,記載著荒古的神話、投射民族歷史、始祖的業績、家族的宗譜、民族的歷史。旅游者到三江侗族地區旅游,在對侗族民族服飾的欣賞、滿足其旅游需求的同

11、時,可以讓游客親手參與服飾的制作,繡一繡花邊,縫一縫包帶,做一做飾品,體驗制作服飾的樂趣,甚至可以讓游客將參與制作的成品帶走,讓游客留下終生難忘的紀念。游客不僅得到美的享受,親自參與制作,更可從歷史文化積淀中獲取知識,傳播文化。把“留住手藝”和商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站在保護三江侗族民族服飾文化和實現三江侗族服飾資源的市場價值的高度。廣西三江侗族民族服飾一向以鮮明的色彩、精美的工藝、各異的樣式和獨特的風韻著稱于世,恰好與現代人的審美口味相吻合。在考察并分析了廣西三江侗族民族區域景觀的旅游開發、利用和經營狀況后,就不難發現許多廣西少數民族區域景觀的“情”與“景”分離現象十分嚴重:旅游者只見“山歌好

12、比春江水”,卻未必能一睹身著民族不同支系服飾的同胞。缺少了本真自然狀態的生活景觀,不能體現該地區的獨特風情。廣西三江侗族民族服飾紀念品種類繁多、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極富紀念意義和藝術魅力,是游客購物的主要對象。保護性開發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區域景觀。在三江侗族景區服務人員的工作服方面著手進行設計,可以彰顯出侗族民族服飾資源的旅游價值,營造一個自然的民族風情實景,把服飾、文化、自然景觀等旅游資源組合在一起收藏留作紀念或饋贈傳遞友情,都很大程度滿足旅游者的購物需求。三江侗族民族服飾資源與其他旅游資源組合開發。保護性開發特色鮮明的侗族民族區域景觀,營造一個自然的民族風情實景,把服飾、文化、自然景觀等旅

13、游資源組合在一起,顯示侗族民族服飾資源的旅游價值深層次開發體驗參與型產品,傳播文化。陌生新奇體驗是旅游者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旅游產品的開發所要追求的。能讓游客在旅游當中通過參與得到不一樣的體驗是深層次開發的服飾旅游產品。開發富有民族特色、藝術特色、原汁原味的、具有收藏紀念價值的高質量的三江侗族特色服飾。合理侗族民族服飾的商品化,多樣化,系列化,針對不同人群開發不同檔次的服飾商品,滿足不同階層人群的需求。有利于促進廣西三江侗族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由傳統的開發模式向現代產業發展模式轉變,促進廣西三江侗族旅游服飾特色文化的產業化與產業結構高級化。帶動廣西三江侗族地區對外開放和社會進步,促進廣西三江侗族旅游

14、服飾文化產業的現代化、國際化、規模化和市場化,推動三江侗族地區以至廣西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侗族服飾文化資源與當地旅游資源組合開發。保護性開發特色鮮明的侗族區域景觀,營造一個自然的民族風情實景,把服飾、文化、自然景觀等旅游資源組合在一起,顯示少數民族服飾資源的旅游價值,這是開發的新設想。合理實現侗族民族服飾的商品化。三江侗族民族服飾商品一方面應增加種類,使其多樣化、系列化,開發不同檔次的服飾商品,滿足不同階層的游客的購物需求。廣西三江侗族有著極其豐富的民族元素資源,民族服飾元素具有極強的識別能力和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也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通過景區民族服飾也能充分體現民族文化,能夠代表民族形象,并能夠在觀察者心目中形成一個固有形象,凝結著民族發展的優良傳統和文化底蘊,并能體現民族尊嚴的符號。廣西三江侗族民族服飾文化在旅游中開發利用的過程中要努力塑造自己的特色,即項目建設要有獨特性,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旅游產品越有特色,吸引力就越大,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市場。要實現侗族服飾文化在旅游業中的潛在價值,要做到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