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講座語音學與小學漢語拼音教學 楊德倫(北京密云教研中心,特級教師)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在學生初入學的一段時間里,漢語拼音又是幫助學生寫話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學階段,務必要教學生學會漢語拼音,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認字、閱讀、寫話和學習普通話。 那么,學生怎樣才算是“學會漢語拼音”了呢?具體地說,就是要使學生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四聲、輕聲、變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夠準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按照字母在四線格中的占位、筆畫與筆順,正確地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低年級學生(在不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的情況下
2、)寫話時,能用正確的音節暫時代替還沒有學過的漢字;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26個字母)。 要使學生能讀準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教師就需要了解一些語音學的基本知識,掌握聲母、韻母的發音特點、方法以及整體認讀音節的讀法。只有這樣,教師才會給予學生準確、深入淺出的指導。 第一講 聲母與韻母 一、聲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普通話有 21個聲母,即 b、 p、 m、 f, d、 t、 n、 l,、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教學漢語拼音時,把 y、 w兩個字母當作聲母教,為的是和韻母 i、 u相區別。
3、) (一)聲母的發音特點 聲母都是輔音,發音時的主要特點是:氣流在通過咽頭、口腔的過程中,一般要受到某一部位的阻礙。發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別緊張。氣流較強。聲帶不一定震動,聲音一般不響亮。 (二)聲母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不同的聲母是由不同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決定的。 1. 聲母的發音部位 聲母的發音部位,指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按發音部位分,普通話的聲母可以分為如下七類: 雙唇音。即上唇和下唇阻塞氣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話聲母中有 b、 p、 m三個雙唇音。 唇齒音。即上齒和下唇接近,阻礙氣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話聲母中只有 f一個唇齒音。 舌尖前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齒背,阻礙氣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話
4、聲母中有 z、 c、 s三個舌尖前音。 舌尖中音。即舌尖抵住上齒齦,阻礙氣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話聲母中有 d、 t、 n、 l四個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氣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話聲母中有 zh、 ch、 sh、 r四個舌尖后音。 舌面音。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氣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話聲母中有 j、 q、 x三個舌面音。 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即舌根抵住或接近硬腭,阻礙氣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話聲母有、 k、 h三個舌根音。 2. 聲母的發音方法 聲母的發音方法,指發音時喉頭、口腔和鼻腔節制氣流的方式和狀態。 ( 1)在阻礙方式方面 根據聲母發音時開始形成阻礙(成
5、阻)、持續阻礙(持阻)、解除阻礙(除阻)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普通話里的聲母分為如下五類: 塞音。發音時,發音部位形成閉塞,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氣流沖破阻礙,迸裂而出,爆發成聲。塞音有 b、 p、 d、 t、 k這六個。 擦音。發音時,發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縫,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擦音有 f、 h、 x、 sh、 r、 s這六個。 塞擦音。發音時,發音部位形成閉塞,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氣流先把阻塞部位沖開一條窄縫,接著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即成阻部位先破裂,氣流后摩擦成音。塞擦音有 j、 q、 zh、 ch、 z、 c這六個。 鼻音。發音時,發音部位完全閉塞
6、,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從鼻腔通過發出鼻音。作聲母的鼻音只有 m、 n兩個。 邊音。發音時,舌尖與上齒齦接觸,但舌頭的兩邊仍留有空隙,同時軟腭上升,阻塞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從舌頭的兩邊通過發出邊音。邊音只有 l這一個。 ( 2)在聲帶是否顫動方面 按發音時聲帶是否顫動,可以把普通話里的聲母分為如下兩類: 清音。發音時,聲帶不顫動,透出的氣流不帶音。清音共有 b、 p、 f、 d、 t、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這十七個。 濁音。發音時,聲帶顫動,透出的氣流帶音。濁音只有 m、 n、 l、 r這四個。 ( 3)在氣流強弱方面 按發音
7、時呼出氣流的強弱,可以把普通話聲母中塞音、塞擦音分為如下兩類: 送氣音。發音時,口腔呼出的氣流比較強。送氣音有 p、 t、 k、 q、 ch、 c這六個。 不送氣音。發音時,口腔呼出的氣流比較弱。不送氣音有 b、 d、 j、 zh、 z這六個。 把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結合起來,普通話中 21個聲母的發音總表如下: 發音部位 聲母 發音方法 雙唇音 唇齒音 舌尖 前音 舌尖 中音 舌尖 后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塞 音 清 音 不 送 氣 音 b d 送 氣 音 p t k 塞 擦 音 清
8、音 不 送 氣 音 z zh j 送 氣 音 c ch q 擦 音 清 音 f s sh x h 濁 音 r 鼻 音 濁 音 m n 邊 音 濁 音 l 需要說明的是: 1.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
9、后三段,而是指把與舌尖相對形成阻礙的部位分成前、中、后,即上齒背、上齒齦、硬腭前部。舌尖對著上齒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對著上齒齦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 舌尖對著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 2. 塞擦音 zh、 ch和擦音 sh這三個聲母盡管都是由兩個字母組成,可它們卻都分別是一個音(輔音),不是復輔音。因此, zh、 ch、 sh中的“ h”不是聲母 h(喝)。“ h”綴在 zh、 ch、 sh后面是漢語拼音方案規定的,應看成翹舌符號。 二、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普通話韻母主要由元音構成,有的韻母由元音加鼻輔音構成。和輔音比較,元音發音時的主要特點是:氣流在咽頭、口腔不受阻礙(這是元音與輔
10、音最主要的區別)。發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緊張狀態。氣流較弱。聲帶震動,聲音比輔音要響亮。 (一)單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由單元音構成的韻母叫單韻母,又叫單元音韻母,共有 a、 o、 e、ê、 i、 u、ü、 -i 、 -i 、 er這十個。這其中,前七個都是舌面元音,又叫舌面單韻母;后三個不屬舌面元音,可統稱為“特殊元音韻母”。 發音時,舌頭較高的部位叫舌位,舌位可抬高降低,可伸前縮后;口腔開合的程度叫開口度,開口度可大可小;雙唇的形狀叫唇形,唇形可圓可不圓。單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是:盡管單韻母發音時各有自己的舌位、唇形與開口度,然而每個單韻母發音時的舌位、唇形與開口度卻
11、始終不變。其中: 單韻母 舌位 開口度 唇形 種類 a 舌面、央、低 口大開 不圓唇 舌 面 單 韻 母 o 舌面、后、半高 口半開 圓唇 e 舌面、后、半高 口半開 不圓唇 ê 舌面、前、半低 口半開 不圓唇 i 舌面、前、高 口半開 不圓唇 u 舌面、后、高 口半閉 圓唇 ü 舌面、前、高 口半閉 圓唇 -i 舌尖前、高 口半開 不圓唇 特殊 元音 韻母 -i 舌尖后、高 口半開 不圓唇 er 卷舌、央、中 口略開 不圓唇 需要說明的是: 1. 用普通話念“私”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前 音 -i 的讀音。這個單元音韻母不能自成音節,并且只出現在聲母 z、 c
12、、 s的后面,構成整體認讀音節 zi、 ci、 si。 2. 用普通話念“師”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后音 -i 的讀音。這個單元音韻母也不能自成音節,并且只出現在聲母 zh、 ch、 sh、 r的后面,構成整體認讀音節 zhi、 chi、 shi、 ri。舌面單元音韻母 ii決不會出現在 z、 c、 s和 zh、 ch、 sh、 r的后面。 3. “ er”是個帶有卷舌色彩的元音,因此又稱卷舌元音。發音時,舌位居中,舌尖向硬腭卷起,口略開,唇形不圓。 er雖然用兩個字母標寫,但仍是單元音韻母。其中的“ r”不代表因素,只是表示卷舌動作的符號,不要以為 r是輔音韻尾。 (二)復韻母的
13、發音特點與方法 由兩個或三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叫復韻母,又叫復元音韻母。和單韻母比較,復韻母的發音特點是:發音時舌位、唇形都有變化。即復韻母的發音方法是由甲元音的發音狀態(舌位、開口度、唇形)快速滑向乙元音(甚至再滑向丙元音)。這當中,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開閉,唇形的圓展,都是逐漸過渡、變動的,不是突變的、跳躍的;同時氣流不中斷,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發出的音要形成一個整體。如: 復韻母 發音時舌位、開口度、唇形的滑動方向 ai a i ei e i ui ( uei) u e i( u ei) au ( ao) a u ou o u iu ( iou) i o u( i ou) ie i
14、34;ü e üê需要說明的是: 1. 用“ ao”表示“ au” ,其中的“ o”只表示從 a到 u的滑動方向。不寫作 u,而標作 o,是為了字形清晰,避免手寫體 u與 n混淆。 2. 按漢語拼音方案要求,復韻母 iou、 uei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分別寫成 iu、 ui。而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直接用 iu、 ui來分別取代 iou、 uei。 3. 除單用(在普通話中只有“欸”這個字念ê)之外 ,單元音韻母“ê”(用普通話念“耶”或“約”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后面部分便是“ê”的讀音)在與元音 i、ü構成復韻母時寫作“ e”。因
15、為單韻母 e(鵝)是決不出現在 i、ü后面的。 4. 有的復韻母可以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者的發音輕重長短并不一致。韻頭只限于韻腹前的 i、 u、ü,發音輕而短,只表示復韻母發音的起點;它因為介于聲母和韻腹之間,所以又叫介音或介母。韻腹一般由 a、 o、 e、ê充當, i、 u、ü、 -i、 er也可以作韻腹;韻腹是韻母的主干,與韻頭、韻尾相比,聲音最清晰響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韻尾僅限于韻腹后頭的 i、 u( o) ,只表示復韻母滑動的最后方向,音值含混而不太固定。在復韻母中,韻腹在前的叫“前響復元音韻母”,韻腹在后的叫“后響復元音韻母”,韻腹居
16、中的叫“中響復元音韻母”。 復 韻 母 復 韻 母 響亮形式 韻 頭 (介音) 韻 身 韻 腹 韻 尾 ai a i 前響復元音韻母 ei e i 前響復元音韻母 ui ( uei) u e i 中響復元音韻母 au ( ao) a u ( o) 前響復元音韻母 ou o u 前響復元音韻母 iu ( iou) i o u 中響復元音韻母 ie i ê 后響復元音韻母 ü e ü ê 后響復元音韻母 (三)鼻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鼻韻母由元音和鼻輔音韻尾(舌尖鼻輔音 n、
17、舌根鼻輔音 n)構成,所以又叫鼻音尾韻母。鼻韻母的發音特點、方法與復韻母一樣:發音時舌位、唇形都有變化,都是由元音的發音狀態自然而快速地滑向鼻輔音韻尾。如: 鼻韻母 發音時舌位、開口度、唇形的滑動方向 an a n en e n in i n un ( uen) u e n( u en) ü n ü n an a n en e n in i n u n ( o n) u n 需要說明的是: 1. “ n”既可以作聲母,又可以作鼻韻母的韻尾(跟聲母 n的發音大同小異,只是除阻階段不發音用普通話念“安”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后面部分便是韻尾“ n”的讀音)。“ n”因為是舌尖鼻輔音
18、,所以在作鼻韻母的韻尾時,又可以叫做“前鼻尾韻”;帶有前鼻尾韻“ n”的鼻韻母,又叫做前鼻韻母。 2. “ n”雖然是由兩個字母構成,卻是一個音素。不要以為它是由聲母 n(訥 )與聲母 (哥)組成。在普通話中,“ n”不能作聲母,只能用作鼻韻母的韻尾(與作鼻韻母韻尾的“ n”一樣,也是除阻階段不發音用普通話念“昂”字的一聲調并拉長讀音,字音的后面部分便是韻尾“ n”的讀音 )。“ n”因為是舌根鼻輔音(發音時形成阻礙部位在舌根),所以在作鼻韻母的韻尾時,又可以叫做“后鼻尾韻”;帶有后鼻尾韻“ n”的鼻韻母,又叫做后鼻韻母。 3. 按漢語拼音方案要求,鼻韻母 uen同聲母相拼時則省寫成 un。這
19、時音節中的“ u”便被看作韻腹,調號標在“ u”上。而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直接用 un來取代 uen。 4. 用“ on”表示“ un” ,是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寫體 u與 a相混。 第二講 聲調與兒化 一、聲調 聲調是音節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音高變化。如“ y n”(央)、“ yá n”(羊)、“ y n”(養)、“ yà n”(樣)四個音節的聲母和韻母都相同,但意義不同,這是因為聲調不同所致。 普通話的全部字音分屬四種調值(不包括輕聲、變調),即陰平、陽平、上( sh ng)聲、去聲。這四種調類統稱為“四聲”。其中,陰平調(第一聲)又叫高平調或
20、 55調,如“陰”“高”“分”的聲調;陽平調(第二聲)又叫高升調或 35調,如“陽”“得”“忙”的聲調;上聲調(第三聲)又叫降升調或 214調,如“上”“屬”“統”的聲調;去聲調(第四聲)又叫全降調或 51調,如“去”“降”“或”的聲調。 二、兒化 “兒化”指的是后綴“兒”(常不寫出來)與它前一個音節的韻母結合成一個音節,并使這個韻母帶上卷舌色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象。其中,卷舌化了的韻母就叫做“兒化韻”。如用普通話念“花兒”的時候,后面的“兒”字并不讀出來,只在念到“花”這個字音的末尾時加個卷舌動作,使“花”字的韻母( ua)帶上卷舌音“ er”的音色。 用漢語拼音拼寫兒化音節時,
21、只需在前一個字的音節后加上“ r”(表示卷舌音色)就可以了。如“花兒”,寫作“ huar”。 在普通話里,兒化具有區別詞義、區分詞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功能。例如,眼(眼睛)眼兒(小洞);棍(棍棒)棍兒(小棍);蓋(動詞)蓋兒(名詞);小孩(冷冷的)小孩兒(親切的、喜歡的)。 第三講 直呼與認讀 一、直呼音節 什么叫直呼音節?直呼音節不是死記音節,背誦音節,是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聲母、韻母和聲調,掌握聲、韻成音的規律后,憑借視覺感知,看到一個音節就像看到一個已識的漢字一樣,能正確地、直接而迅速地讀出音節,不再需要拼讀或“呼必有三”了。 直呼音節與整體認讀音節不同。前者是對于
22、本來可以運用兩拼法、三拼法或聲介合拼法來拼讀的音節,卻不采用拼讀的方法,而是張口即讀,進而提高掃讀音節的速度;后者是根本 不可以進行拼讀的音節,只能把它看成一個整體來認讀。 二、整體認讀音節 為了在連寫時明確音節的分界,漢語拼音方案在對普通話音節拼寫規則方面,作出具體的規定: 以單韻母 i排頭的韻母,在零聲母音節中要用 y開頭如果 i后面還有別的元音,就把 i改為 y,例如 ie ye、 iou you;如果 i后面沒有別的元音,就在 i前面加上 y,例如 i yi、 in yin、 in yin。 以單韻母 u排頭的韻母,在零聲母音節中要用 w開頭如果 u后面還有別的元音,就把 u改為 w,
23、例如 uei wei、 uen wen;如果 u后面沒有別的元音,就在 u前面加上 w, 例如 u wu。 以單韻母 ü排頭的韻母,在零聲母音節中也要用 y開頭,并且不論 ü后面有沒有別的元音,一律要在 ü前面加上 y。加 y后,ü上兩點要省去。例如 ü yu、 ü e yue、 ü an yuan、 ü n yun。 小學語文課本把 zi(資)、 ci(刺)、 si(思)、 zhi(知)、 chi(吃)、 shi(師)、 ri(日)和上面提到的 yi(衣)、 wu (烏)、 yu(迂)、 ye(耶)、 yue(約
24、)、 yin(因)、 yun(暈)、 yuan(冤)、 yin(英)這十六個音節列為整體認讀音節。即,這些音節可以直接用來給漢字注音,所以要整體識記;在讀法上,這些音節不能拼讀,要整體認讀,就像認漢字一樣張口即讀,而且讀音要響亮、干脆,不拖音。具體地說,把聲母 z、 c、 s、 zh、 ch、 sh、 r的音讀得長些且響亮,就是整體認讀音節 zi、 ci、 si、 zhi、 chi、 shi、 ri的音;把韻母 i、 u、 ü、 ie、ü e、 in、ü n、ü an、 in讀得響亮且不拖音,就是整體認讀音節 yi、 wu 、 yu、 ye、 yue、
25、yin、 yun、 yuan、 yin的音。 第四講 漢語拼音教學策略 一、怎樣教好漢語拼音 (一)從字母到音節的教學方法 這是我們傳統的、常用的教學方法。不論教學聲母還是韻母,都務必要求教師把握編者意圖,正確使用教材,指導學生讀準音、認清形、正確寫、及時練,并使音、形、寫、練緊密結合。 1. 教學基本步驟(以教學單韻母“ e”為例) ( 1)教師先出示卡片,范讀。(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看著卡片上的字母,憑借聽覺器官,使字母的讀音首先在他們的頭腦中初步產生印象。) ( 2)指導學生讀。(指導的內容包括口形、發音部位、氣息、發音方法等方面。此環節的目的
26、讓學生進一步正確掌握字母的讀音。) ( 3)引導學生看圖,借圖記住讀音。(引導的方法是將圖畫與字母讀音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使這個聯系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比較牢固的印象學生一旦忘記了字母的讀音,讓他們看看圖或想想圖,學生就會立即讀出字母的讀音。) ( 4)板書字母,指導學生認清字形,看清字母的筆順及在四線格中的位置。 ( 5)將圖與字母對照,啟發學生借圖(指既表音且又表形的圖)鞏固、記憶字形。 ( 6)引導學生區別容易混淆的字母。 ( 7)組織學生看書中范字,指導書寫(筆順、位置)。 ( 8)要求學生照范字描摹或正確臨寫。 ( 9)引導學生練讀四聲,利用插圖指導學生拼讀或練習直呼音節。 2. 教
27、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 1)指導“讀準音”時要正確用圖。具體地說: 一是要明確“掌握字母讀音”與“用圖”之間的關系。用圖是手段,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記住字母讀音。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住字母的讀音(或字形)。教學中最好不采用由圖引出字母讀音(或字形)的做法。因為:由圖引出字母讀音既費時,又不科學認識圖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用圖來幫助掌握、記住字母的讀音;由圖引出字形不準確聲母旁配的插圖一般既表音又表形,而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旁配的插圖大多只表音不表形。 二是教師引導的語言要準確。有的圖意所表示的讀音和字母的讀音(指呼讀音)相同,如 b、 p、 m、 k等;而更多的
28、圖意所表示的是字母的異調讀音,如 e、ü、 f、 c、 ui、 o、 ou、 iu等。因此,借圖指導記憶字母讀音時,教師引導的語言要十分準確且富有啟發性。前者可問:字母的(呼)讀音和圖中所表示的哪個音兒相同;后者可問:字母的(呼)讀音和圖中所表示的哪個音兒相近。 ( 2)指導“認清形”時要適時板書。具體理由是: 要充分發揮板書的說明、示范作用。學生“讀準音”之后,教師要先把字母板書在四線格的黑板上,再引導學生認清字形,掌握筆順及字母所在四線格中的位置。 在卡片上讓學生認識字形不科學(看不出筆順)、不準確(沒有四線格,看不出字母所占的位置);讓學生認識字形之后再板書,既削弱了板書的作用
29、,浪費了時間,學生也是不會很好地掌握字形的。 ( 3)識、寫、練要緊密結合。具體原因是: 教學字母時,提倡識一個就指導寫一個,寫后就及時指導練習讀四聲、拼讀或直呼音節。實踐證明:把識、寫、練三者緊密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記憶字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拼讀或直呼音節的能力,符合拼音教學規律及兒童的特點。 若把一課中所有的字母識完后再寫,寫完后再指導學生逐個練習讀四生、拼讀或直呼音節,使識與寫分離、寫與練脫節,違背拼音教學特點,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二)從音節到字母再到音節的教學方法 教完六個單韻母(最好將 ai ei ui ao ou iu這六個復韻母移至教學聲母后)之后:先借助圖畫教讀以拼音形
30、式出現的音節詞,再從音節詞中提出重點學習的音節;接著分析出組成這個音節的聲母、韻母、聲調各是什么;最后教學生運用拼讀或直呼的方法還原到音節、詞語上來。 1. 教學基本步驟(以教學聲母“ b”為例) ( 1)看圖識詞。指導學生看圖:一棵桃樹,樹上長著八個桃子;接著教師順手用拼音在四線格的黑板上寫出音節“ b”;然后教師范讀,教學生讀,還可以引導學生用“ b”進行擴詞練習或說一句話。 ( 2)分析聲、韻、調。首先告訴學生“ b”這個音節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組成;接著教師拉長發音時間讀“ b b”,分析出構成這個音節的 b、和聲調,告訴學生 b是這個音節的聲母, a是韻母;然后,教聲母 b的發
31、音和字形(在前面已學過),強調讀音要輕、短,注意利用插圖或根據字母發音、字形等特點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住字母的音、形。 ( 3)訓練拼讀或直呼。在學生學會聲母、韻母的基礎上,教學生拼讀或直呼,使聲母、韻母還原成為音節。(訓練拼讀或直呼“ b o bo”之后,要注意比較聲母 b與音節 bo的不同。) ( 4)指導書寫字母。 這種方法,從分析音節入手,從中提取出聲母進行教學,使小學生一開始就能粗知聲母與音節的不同概念,知道聲母是音節的一部分,是音節發音的準備。運用這種方法,非常便于培養學生養成發聲母本音的近似音的習慣,從而為學生練習拼讀或直呼音節創造了有利條件。 2. 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使用
32、這種方法,一定要抓好分音、合音的訓練。因為分音、合音的過程是既教拼音知識又訓練拼讀或直呼音節的過程,是教學生掌握拼讀或直呼音節要領并逐步達到熟練的過程。 二、 如何訓練直呼音節 (一)為什么要訓練學生直呼音節 訓練學生直呼音節具有如下的重要意義: 1. 訓練學生直呼音節,這便于更好地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等多功能的作用 學生能直呼音節后,見到某個注音的生字,就能準確、迅速讀出字音。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增大識字教學的密度。 學生能直呼音節后,學了漢語拼音(甚至在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就能閱讀淺顯的純拼音兒童讀物,漢字加注音的兒童讀物。這便于學生提前閱讀,提前發展語言,提前
33、開發智力。學生提前閱讀,反過來又促進了他們在閱讀中識更多的字。 學生能直呼音節后,便于教師指導他們更好地利用漢語拼音,正音,學習普通話,提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 2. 訓練學生直呼音節,這是積極投身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積極學習成功教學經驗的具體體現 要為社會多快好省地培養合格人才,就需要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業績、研究成果是做出來的,不是等來的。 (二)如何訓練學生直呼音節 在過去這些年,訓練學生直呼音節大致有過渡法、支架法、直讀法等幾種教學方法。其中,前兩種方法使用比較普遍,而且容易駕馭。 1 過渡法 所謂過渡法,就是從“拼讀”入手,向“直呼”過渡的教學方法。大致程序是:
34、 ( 1)教學聲母 b、 p、 m、 f時,指導練習拼讀,掌握聲、韻成音規律。 ( 2)教學聲母 d、 t、 n、 l時,引導學生小聲拼讀,練習直呼。 ( 3)教學聲母 、 k、 h、 j、 q、 x時,提示學生暗拼(心里默拼),練習張口直呼。 ( 4)從教學聲母 z、 c、 s開始,便訓練學生一見即呼(直呼)。 這種方法是先教學生拼讀,然后再改變一個直呼定勢,以取代拼讀過程: 教學開始時,如拼讀“ b-a ba”,可以運用“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拼猛一碰”這一口訣引導學生入門,體會聲、韻成音的規律。 當學生能夠把聲母和韻母拼成一個音節的時候,就及時引導學生小聲拼或在心里暗拼,張口讀出音節,如
35、練習直呼“ -u u”“ -ui ui” ,即“看在眼里,拼在心里,讀在口里”。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當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聲、韻成音的規律后,便可以進一步提出聲、韻連讀的要求,即“聲母韻母連著讀,加快速度一口呼”,不經暗拼,直呼而出。這里的關鍵是在“連著讀”上。教師作連讀示范時,可先慢“連”(像電影里的慢鏡頭),讓學生理解、體驗,再逐步加快速度。當出現含有介音的音節時,如“ -u-a ua”“ k-u-a kua” ,告訴學生連讀的方法是“聲、介、韻一氣呵成,快速連續成音節”。需要注意的是:三拼連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要防止漏掉介音,要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體會介音的作用。 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從接觸
36、音節一開始,就把拼讀的方法教給了學生;由拼讀向直呼過渡,坡度比較緩,學生容易理解,經過 2 3周的學習,一般能達到直呼要求。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學生一定要先學會拼讀,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直呼練習。在學生不掌握拼讀要領的情況下,是談不上直呼的。因此,這種方法容易使學生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造成拼讀定勢養成見到音節就拼讀的習慣,從而影響直呼的速度。 2. 支架法 所謂支架法,就是按聲母的發音部位,擺好口形(支好架子),再按聲母的發音方法直接、迅速呼出帶調韻母,即“支好聲母架,韻母帶調跟著發,前后一口氣,直呼成音別分家”。如“ b-a ba”,這樣讀出來的自然就是音節。遇到含介音的音節,如“ u-a ua”,直呼的方法是:把聲介合母(聲母和介音構成的單韻母音節)當成聲母,和后隨的韻母快速連讀成為新的音節。口訣是“前音后音看分明,兩音急讀就呼成”。 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受拼讀定勢影響比較輕,由慢到快,學生可以順利地形成直呼音節能力。 這種方法實質也是在“拼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讓“前音輕短,再輕短”,輕短到不讀出來,只做出一個要讀出的架子,然后迅速呼出帶調韻母,即成音節。由于初入學的兒童理解、接受能力比較差,因此教學初始,難度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稻谷加工設備智能化改造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電動工具在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甘肅省收費公路運營服務質量(月度、年度)評價表
- 紙張的柔軟度與舒適度考核試卷
- 站內安全防護系統升級與改造考核試卷
- 三年級數學口算天天練(可下載直接打印)
- 電機在電力行業能源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應用考核試卷
- 社交心理學在品牌傳播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管道配件在農業灌溉系統的應用考核試卷
- 南京高三語文輔導作文
- GB/T 44562-2024航空用鈦合金100°沉頭大底腳螺紋抽芯鉚釘
- 2024年浙江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社會試題
- 建筑智能化配管-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
- 在建工程評估報告
- 鐵路工程管理平臺-EBS分解子系統用戶手冊
- 《創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
- 車輛出借責任協議(2024年)
- 大橋小學四年級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測試考試規程
- 借用資質協議2024年
- 2022年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中國機關后勤雜志社)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CJT328-2010 球墨鑄鐵復合樹脂水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