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小學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匯報【可編輯版】_第1頁
實驗小學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匯報【可編輯版】_第2頁
實驗小學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匯報【可編輯版】_第3頁
實驗小學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匯報【可編輯版】_第4頁
實驗小學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匯報【可編輯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小學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匯報實驗小學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匯報環境保護是影響當今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樹立全民的環境保護 意識,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根據全國環境宣 傳教育行動綱要(1996-201X年)文件精神,我校深入開展以創建 “環境宣傳教育”為主題的環境保護教育,在連續三屆被評為“省綠 色學校”和“市綠色學校”之后,繼續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關注生態環境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 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健全機構,規范管理,明確環境保護教育的地位。1、健全組織機構,加強管理。保護環境問題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 心的問題,同樣在教育界也

2、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我校重視環境保護教 育工作,把它列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學校各職能單位為成員的環境保護教育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每年討論制定環境保護教育工作計劃、安排年度環境保護教 育工作,做到“五有”(有計劃、有組織、有師資、有教材、有活動 記錄)。開設生態環境教育研究課,成立環境保護興趣小組,把環境 保護教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學校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 撥出專項經費,添置實驗儀器,建設實踐基地,進行校園植樹、綠化 和環境設施建設,為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有力的 保證。2、重視宣傳教育,樹立環保意識。學校把環境保護教育與各項工 作

3、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我是綠色學校小主人”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第1頁共10頁第 2 頁 共 10 頁用早會課、班隊會課,以及宣傳欄、班級板報、年段小報、紅領巾廣 播站、校報等為陣地宣傳環境知識;通過開展以“保護環境”為主題 的征文、演講、書畫比賽,滲透環境保護教育;通過開展班級“五 無”、行為規范“月月評”活動,對學生進行保持環境衛生、愛護花 草樹木、保護有益動物、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等方面的教育;開展 “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呼喚 明天的綠色”、“綠色小衛士在行動”、“為母親河獻一份愛心”等 主題班隊活動,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提高 環境保護意

4、識,培養學生良好保護環境習慣,增強學生參與保護環境 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二、優化師資,注重教研,不斷提高環境保護教育水平。1、學校重視環境保護教育,把生態環境教育引入課堂。為了使環 境保護教育真正達到成效,學校做到“六有”,既:有教材學生 人手一冊環境保護;有試驗點以五年段作為生態環境教學試 點年段;有時間保證試驗點每兩個星期安排一節生態環境教育 課,其余年段班級根據教材內容利用班隊課進行教學;有組織活動 各學科教師能自覺將環境保護教育有機地滲透于各學科的教學中, 把環境保護知識與寫作、小發明、小制作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 各種比賽活動,如:“我和小樹一起長大”、“為了地球上的生 命”、“環保

5、杯愛我中華征文比賽及科幻畫比賽”等;有教 研學校每學期均舉行教學公開課、觀摩課,探討生態環保教育教 學方法,不斷總結、提高教學水平;有總結提高學校鼓勵教師積 極撰寫論文和教學心得,總結經驗,學期末寫好總結。2、優化師資結構。把環境保護教育引入課堂,要使教育達到成 第 3 頁 共 10 頁效,師資水平是關鍵。 1994 年,我校開始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當時任 課教師與環保局的同志一道查閱資料,編寫教材;同時為解決師資問 題,我校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教師。 學校派出分管副校長、教導主任以及任課老師參加省、市乃至全國的 不同層次環境保護教育培訓;為了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他

6、們的 教學水平,我們還邀請市、區環保局的專家到學校講課、培訓。目 前,學校已有十位教師參加全國、省、市、區各級教師培訓,已基本 能勝任環境保護教育教學工作。此外,為提高環境保護教育效果,學校長期訂閱環境與發展 報三明環境報環境教育中國環境報等報刊雜志和環境 保護教育的參考資料。除此之外,任課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經常上 網查閱有關環境保護教育信息并及時收集整理,對重要的資料按標準 檔案管理要求進行歸檔,以便于日后工作時查閱與應用。三、以課改為契機 , 開展研究性學習,推進學校生態環境教育。1、認真貫徹課程改革精神。認真實施學校“課改”實施方案,制 定與生態環境教育活動相適應的“課改”專題關注身邊

7、的生態 環境問題,把“課改”研討活動落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學校開設 “研究性學習”,每周安排一節課開展活動。三至六年段學生全員參 與,以小組合作研究的方式,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要形式,以問題 為中心進行探究,一般由 36 人自由組成課題組,自己選定研究的課 題。為了便于學生的研究,我們原則上要求學生圍繞與學習、生活有 密切聯系的活生生的問題來研究。從選題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選的 題都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如:沙溪河水質污染調查校園周邊 環境的調查環境污染的危害以及怎樣保護環境等。選定研究的 第 4 頁 共 10 頁子課題后,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進行分工,各 有獨立的任務,做到既

8、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學 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 充分交流,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討 中,學生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 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敢于和善于申辯。最后學生將取得的收獲進行 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 定的環境意識,掌握了一定的方法。2、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研究性學習 活動中,為了收集到相關資料,學校實驗室、圖書館、市新華書店、 市圖書館等成了學生最常去的地方,家里的電腦也成了學生最為常用 的搜集資料的工具。校園周邊環境、沙

9、溪河、江濱公園、社區衛生狀 況、以及每位學生家居室內裝潢情況等都成為學生關心的問題,這樣 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得到了開發。教師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 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 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3、增強課程的整合能力。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教師通過學習、 交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挖掘了自己的潛力,具備一定的課程整 合能力。比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將 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如我校 教師在上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據時,讓學生設計一個調查表, 記錄自己家庭一周內每天丟棄的塑料袋數量;統計本小組一周內每

10、個 家庭每天丟棄的塑料袋的總數量;根據統計數據制作統計圖,并根據 收集的數據,估計全校同學的家庭一周內丟棄的塑料袋數量,一年內 第 5 頁 共 10 頁丟棄的塑料袋數量,讓學生計算,如果將全班同學的家庭在一周內丟 棄的塑料袋全部鋪開,大約占多大面積?可以鋪滿一間教室嗎?這樣 的數學學習,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不僅學會了 數學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方法,同時也增強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 識。再如在教學語文課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老師除了進行 語文知識的教學外,也能適時進行生態環境教育,達到既學到知識又 受到生態環境教育的目的,一舉兩得。經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的協作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

11、力、 信息處理等能力得到了培養與提高,同時推動了我校生態環境教育的 發展,學生的許多研究成果與環境保護有關系。 2002 年在全國海爾杯 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學生賴俊堯制作的“新式太陽帽”和甘哲隆同 學撰寫的研究性小論文三明市(列東)塑料食品使用情況調查報 告獲“希望獎”; 2003 年 5 月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姚宇 霆同學制作的“帶灑水的掃帚”入圍省賽,經過省級專家的現場答 辯,榮獲省級二等獎; 2016年 5月在福建省中小學生環境保護科學探 究項目成果展示會中,陳鵬同學參展項目“關于洗車店廢水排放對沙 溪河水質污染的研究” 榮獲優秀項目獎。四、豐富課外活動,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12、1、加強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學校成立“綠色小衛士”環保小組, 設有輔導教師,該小組定期到江濱清理白色垃圾,進行 “護綠”活 動,每學期有活動的計劃、總結和記錄。平時能結合環境日、地球 日、水日、愛鳥周等紀念日開展演講、征文、書畫展等主題宣傳教育 活動,如:結合水日開展“保護生命之水”演講比賽,舉辦“行動起來,節約每一滴水”主題隊會,通過校園紅領巾廣播站、“荷尖尖” 電視臺向學生播放“水生命之源”的文章和節目;植樹節開展 “愛綠護綠”主題隊會;愛鳥周開展“愛護人類的朋友鳥兒”主 題大隊會;環境日舉辦環保綜合知識講座。 2006年 6月28日,省綠色 校園主題實踐活動在我校舉行,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捐

13、閑置物品,過 綠色生活,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省環保局副局長陳寧、省宣教中心 主任曾憲華、三明市環保局局長吳鏡祿、三明市教育局副局長邱偉等 領導參加此次活動,活動中展示了學校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成果,學 生還進行了一場以廢舊物品制成服裝的時裝表演,開展了“捐閑置物 品”和“閑置物品交易”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保 護生態環境常識,掌握一些環境保護技能。2、參加社會實踐,提高生態環境能力。(1) 讓學生動手 , 做力所能及的事。學校常組織學生進行衛生大 掃除,清理校園花圃里的雜草,人人動手清理墻上的污漬,清理校園 周邊亂張貼的小廣告。讓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2)堅持開展環保

14、科技夏令營活動。幾年來,我校始終堅持在暑 期開展科技環保夏令營活動,舉辦培訓班,聘請市、區科協和環保局 的專家作講座,指導學生開展生態環境調查、寫小論文、進行生態環 境保護活動。帶領學生考察本地的環境,如考察格氏栲自然保護區、 瑞云洞風景區,參觀三明水廠、污水處理廠、市氣象臺等,組織學生 觀看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科技知識的影片。每次活動都要求學生寫參觀 日記,觀后感、及時收集整理有價值的照片及資料。(3)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如成立“雛 鷹假日小分隊”,上街參加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擦洗護欄,清洗亂張 第 6 頁 第 7 頁 共 10 頁共 10 頁貼;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從我做起”

15、活動,讓每一位同學動手回收廢 舊電池、拾易拉罐、可樂瓶;開展“保護生態環境”演講比賽,喚起 孩子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學生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行動; 開展“手拉手,撿回一個希望”為題的保護母親河的捐款活動;開展 “還三明一片藍天,一江綠水”的系列活動;開展“保護生態環境, 熱愛家園”主題隊會,讓學生通過自排自演節目,深刻領會生態環境 保護的意義,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常識。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全國、 省、市、區組織的環境知識大賽。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喚起孩子 的生態環境保護憂患意識,培養孩子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做 到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五、改善校園生態環境,重視校園文化的重建。 我校雖

16、然校園占地面積小,但我們十分重視校園的綠化美化工 作。幾年來,我們不斷投入資金,對校園的綠化進行合理布局,科學 安排花草的種植,定期對墻面進行粉刷。校園衛生狀況良好,廁所定 期消毒,干凈無臭味。校內無污染源,水溝暢通,垃圾當日清理。 98 年,學校投入 1 萬多元在教學樓頂上開辟無土栽培實踐基地,增加綠 化面積,并為學生提供一個生態環境教育的場所。 2003 年暑期,學校 新建了一座教學綜合樓,新樓采用國家新的標準,為學生提供良好的 學習環境。為了提升學校的品味,我校重視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我們要讓每 一面墻會說話,讓每面墻都能發揮其育人功能。 201X 年 4 月又投入近 4 萬元,完善校園的

17、德育環境,使學校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幾年來,在各級環保部門的關心幫助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 下,我校生態環境教育取得可喜成績:學校先后獲“三明市十佳第 9 頁 共 10 頁文明學校”、“三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福建省文明學 校”、“福建省五無學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點”、“福建省示范小學”、“全國雙有學校”、黨支部獲“福 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光榮稱號。連續 11年被評為梅列區環保先進 單位,學校生態環境教育活動分別獲全國第三、五屆及省第四、五、六屆青少年科技“生百”、“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優 秀獎;據統計,近幾年來我校在生態環境教育方面受各級各類的 表彰、獲獎達10

18、0多人次。生態環境教育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需要學校不斷地自我更新,以取得更大的環境績效,使學校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同 時使學生、教師的環境倫理觀和價值觀得到培養,立志為學校、社會 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附送:實驗小學參加省“書香”作文比賽實施方案實驗小學參加省“書香”作文比賽實施方案一、活動主題生日人出生的日子,叫生日。這對于我們大家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這是狹義的生日。推而廣之,新中國誕生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 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日子,是我們黨的生日。甚至有人把自己從死第8頁共10頁第 10 頁 共 10 頁亡威脅中獲得新生,從罪惡的泥潭中脫胎換骨的日子也作為自己的生 日生日,不僅留給我們美好的記憶,還不斷給我們帶來新的驚 喜,她是我們一生一世都無法忘卻的“胎記”。寫生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