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I)_第1頁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I)_第2頁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I)_第3頁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I)_第4頁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下科學 1、溫度計的秘密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以溫度計內液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為引子,借組對各種液體的探究,讓學生認識到液體在一般情況下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并繼續培養學生利用簡單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溫度計在前面的探究活動中和日常生活曾經用到過,學生有感知印象,另一方面,有為后面學習氣體、固體一般情況下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工作。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使液體的體積發生變化,即液體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2技能目標:能用簡單的器材做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能嘗試用歸

2、納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合理的解釋,能突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尊重證據,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液體一般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2.指導學生設計氣體熱脹冷縮的實驗。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1、帶膠塞的燒瓶或小玻璃瓶、玻璃杯、細塑料管或玻璃管、水槽、熱水、冷水、醬油、酒精。2、演示用溫度計,每實驗小組攝氏溫度計數支。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感知問題1、教師直接出示溫度計,問:這是什么?教師簡單介紹溫度計。(溫度計依據測量對象的不同有很多種類,要測體溫就要用體溫計,要測地溫就用地溫計,要測水的溫

3、度就用水溫計。溫度計里裝有液體,有紅色的,也有銀色的。溫度計內的液體一般為水銀、酒精、煤油;液體一般為紅色是為了看得更清楚。)2.操作活動:讓學生把溫度計分別放到熱水和冷水里,觀察有什么變化?教師小結并揭示課題。(板書課題:1、溫度計的秘密) 教師提出問題:溫度計怎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1、提出問題:師:通過實驗大家發現:把溫度計放到水溫不同的杯子中,溫度計的液柱有升有降,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把你的猜想寫到學案里。我們應該怎樣來知道溫度計的這一秘密呢? 2、學生大膽的猜想。(指名說)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你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呢?我們設計一個小實驗來驗證你們的想

4、法。3、學生制定實驗方案,教師巡視指導。匯報實驗方案,相互質疑完善方案。強調并提示: 實驗時,要把一種液體裝滿瓶子,用帶有玻璃管的橡膠塞塞住瓶口,使玻璃管中有一段液柱,水槽中倒入熱水,把組裝好的簡易溫度計放入水中,觀察液面的變化。 待液柱靜止后,做好標記,并做好實驗記錄。 把瓶子放入冷水中,觀察液面的變化。4、實施探究師: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案開始你們的實驗吧!在實驗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邊實驗邊把實驗記錄表填好。(學生自由操作,師巡視。) 實驗記錄表液體名稱受熱時的現象遇冷時的現象實驗結論5、展示交流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發現:咱們大家對實驗很感興趣,做的都很投入,老師相信大家都有不少

5、收獲,哪個小組愿意先說一說你們小組的發現和結論?各小組匯報實驗成果。師小結:同學們,老師很高興,因為你們可以成為一個小科學家了。你們的想法都很正確。我們通過自己制作儀器,動手實驗發現:水在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收縮,醬油、酒精都有受熱體積變大,遇冷體積變小的性質。由此得出實驗結論:一般情況下,液體都有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叫液體的熱脹冷縮。溫度計就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三、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生活應用。師:現在請同學們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反映了液體具有熱漲冷縮的的性質?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用水壺燒水,水沒開就溢出來;夏天的中午水缸中的水流出很多,

6、傍晚時又不滿了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你們都用心去觀察生活了,科學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科學就在我們身邊。2.寒冷的冬天,經常會遇到自來水管凍裂的情況,這是怎么回事?請閱讀資料卡, 水的反常現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數物質脾氣很古怪,它們不是熱脹冷縮,也叫反常膨脹。水在4時體積最小;在4以下,隨溫度降低,其體積不斷增大。3. 課下查閱資料了解一下:溫度計內的液體為什么不用水做材料?而用酒精、煤油、水銀又有什么優勢?板書設計: 1.溫度計的秘密水 醬油 酒精 受熱體積變大,遇冷體積變小結論:一般情況下,液體具有熱漲冷縮的性質。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四下科學 2、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編

7、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主要探究氣體及固體熱脹冷縮的現象。教科書以自行車輪胎在夏天充足氣之后容易爆裂的生活經驗為引子,導出對氣體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再拓展到研究固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然后再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現了科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思想。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以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能列舉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2.技能目標:能針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的科學實驗;通過大量的氣體與固體實驗,獲得科學結論,認識到科學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針對生活中氣體或固體熱脹冷縮的現象提出想知道的問題;通過物體熱脹冷

8、縮的實驗體驗到合作與交流的愉快,樂于用熱脹冷縮的科學道理改善生活。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氣體、固體熱脹冷縮的性質。2. 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氣球、酒精燈、鋼球、鐵架臺、熱水、冷水。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1.教師列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條件的可播放視頻),感知要研究的問題。(1)在煤氣灶上燒一滿壺水,水還沒有燒開,壺中的水就直往外溢。(2)在炎熱的夏天,自行車車胎爆裂。(3)村村通的水泥馬路是割一段距離就人為的留了一道縫隙。2.提出問題:見過以上現象嗎?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其中的奧妙吧!

9、(板書課題:2. 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二、探究體驗 解決問題(一)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1.提出問題。在炎熱的夏天,自行車的內胎為什么容易爆裂?2.猜想假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3.設計實驗方案。(1)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設計實驗。(2)教師提供學生實驗器材,學生交流實驗設想??赡艹霈F的實驗方案有:(僅供參考)參考方案: 把氣球套在帶膠塞的玻璃管上; 把橡皮塞塞在錐形瓶上;注意:實驗中封口的時候,一定要封緊,不要讓氣體掉跑了。 把瓶子先后放到熱水和冷水兩個水槽中,觀察現象。4.實施探究。讓學生根據以上方案,自主選擇,動手實驗。(教師巡視并指導。)5.展示交流。(1)匯報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

10、?觀察到了什么現象?(2)通過歸納學生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空氣受熱體積膨脹,空氣受冷體積收縮。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二)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1.提出問題:是不是只有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2.學生猜測:(學生匯報猜想結果)3.制定方案(1)介紹實驗材料:一個銅球、一個金屬環(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酒精燈、支架、鑷子。(2)怎樣利用這些實驗材料做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呢?(3)各小組討論交流,確定實驗方案。供參考的實驗方法: 把銅球放在鐵環上,觀察銅球是否通過鐵環 用酒精燈加熱銅球,再放在鐵環上,觀察有什么現象? 把熱銅球放入冷水后,再次放在鐵環上,觀察有什么現象? (4)師:

11、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能驗證我們的想法?(學生交流討論,確定其他實驗方法。)(5)實驗時應注意什么?(學生說)4.實施探究5展示交流(1)各小組匯報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2)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三)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1通過前面兩個實驗的學習我們得出了什么結論?2學生自由回答。3教師小結:一般情況下,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相同的情況下,氣體膨脹的體積最多,液體較多,固體最少。三、課堂小結,拓展創新1.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1)夏天的自行車車胎為什么爆裂?(2)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里,過會兒又鼓起來了,這是為什么?(3)

12、水泥馬路是有許多水泥塊拼成的,水泥塊間為什么留有縫隙?2.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跟物體的熱脹冷縮有關?(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類似現象。)板書設計: 2、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車胎爆裂)受熱體積膨脹 (銅環變小)受冷體積縮小 氣體(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四下科學 3、認識巖石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主要是用感官、借助工具和利用一些化學藥品等常用的認識物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巖石的特征,從而了解巖石的特征和巖石形成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巖石應用到生活中,從而達到認識巖石的目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通過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初步認識巖石。知道巖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應

13、、紋理、形態、結構等特征。2技能目標:根據自己對巖石的認識進行簡單觀察研究和分類,并進一步了解科學上的分類和初步了解巖石的用途。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與發展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秘的欲望。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觀察及使用簡單的工具初步認識巖石,并進行簡單分類。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1教師:巖石標本、實驗表格、鐵釘、放大鏡、鹽酸、滴管、水槽、水、銅鑰匙、錘子、小刀。2學生:采集各種巖石標本并洗干凈,記好采集地點,搜集有關巖石的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教師展示帶來的巖石標本師:同學們請看,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什么?(石頭),這些石頭都是一樣

14、的嗎?地質學家把這些石頭叫巖石。提出問題:這些巖石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巖石。(板書課題;3.認識巖石)二、自主觀察1方案制定(1)探討觀察方案講述:這些巖石具有怎樣的特點呢?我們怎樣才知道巖石的特點呢?(觀察)對,怎樣觀察呢?這樣吧,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我們該怎樣觀察,觀察它們的哪些方面?(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參與到討論過程。)(2)交流觀察方案師:討論出觀察方案了嗎?相信你們都相出了很多方法,哪個小組先說說你們的觀察方案?學生匯報方案:師小結:你們真聰明,大家都想出了不同的觀察方案,比如: 用眼睛看一看,巖石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的? 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結構。 用錘

15、子、手指甲、小刀、銅鑰匙來檢測巖石的硬度。 將鹽酸滴在巖石上,看一看有什么反應? 有了這些可行的觀察方案,老師相信,你們在觀察中會有更新奇的發現,想不想馬上開始(想)。不過在觀察前,請同學們先看一段小資料。 測試巖石硬度的方法測試巖石軟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簡單:砸開巖石后,用手指甲、銅鑰匙、小刀在心斷面上刻畫。手指甲刻畫后留有刻痕的巖石較軟;手指甲刻畫后沒有刻痕,銅鑰匙刻畫后留有刻痕的巖石較硬;銅鑰匙刻畫后沒有刻痕,小刀刻畫后留有刻痕的巖石很硬;小刀刻畫后也沒有留下刻痕的巖石硬度非常大。2.觀察實施師:根據資料卡中的內容,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并根據自己制定的觀察方案,開始吧!不過在觀察之前,先認真

16、讀一下的溫馨提示:溫馨提示: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使用鹽酸時,一定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看清提示,小心使用,千萬不要濺到皮膚、衣服上,小心使用。使用放大鏡時,要先閱讀課本P8資料卡。在觀察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填好觀察記錄表。觀察記錄表巖石名稱看摸刻 滴鹽酸采集地點三、交流總結1交流匯報師:同學們剛才觀察得可真投入呀!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觀察成果,其他小組要認真聽,并做好及時的補充和指正。學生匯報:2.歸納總結師小結:看來,大家的收獲還真不少。通過你們的觀察,不但認識了巖石,而且還知道不同的巖石在顏色、形狀、硬度、滴鹽酸的變化等方面是不一樣的四、應用拓展1.實踐應用師: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巖石的硬度給

17、采集的巖石分類呢?(1)學生自己分。(2)指名說分類標準及分類情況。師補充:同學們說得真棒。硬、較硬、較軟、軟是人們依據硬度給巖石分類的常用種類。2.拓展延伸課下請同學們思考:給你采集到的巖石起個名字,看誰起得名字好聽?板書設計: 3.認識巖石 顏色 形狀 結構 硬度 滴鹽酸 四下科學 4、做個巖石百寶箱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在學生對巖石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做巖石百寶箱的活動讓學生繼續體驗巖石的搜集、整理和分類方法,從而進一步認識花崗巖、砂巖、頁巖、石灰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的基本特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制作巖石標本的方法,認識花崗巖、砂巖、石灰巖、頁巖、大理巖等常見

18、的基本特征。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探究巖石的興趣,并能初步利用巖石標本進行巖石探究;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3技能目標:能制作巖石標本,能用相關的分類標準給巖石分類。教學重點難點: 在觀察制作中進一步了解巖石的特征和種類;學習制作巖石標本,在交流和制作中獲得和了解巖石的信息。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采集的各種巖石,巖石百寶箱制作工具厚紙片、小刀、錘子、膠水、硬紙盒、棉花、布片,巖石標本,巖石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1播放資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巖石制作的標本。2提出問題:看了資料,你有什么想法?人們為什么要把

19、巖石做成標本?(1)學生交流。(2)教師小結并導入新課。(板書課題:4.做個巖石百寶箱)二、交流信息、欣賞體驗。1欣賞感悟,激發興趣:教師出示巖石標本盒。(1)讓學生欣賞各種巖石。(2)說說巖石標本盒的構造。2補充資料,合理分類:(1)用展臺展示資料卡(可用課件),讓學生閱讀資料卡,認識五類常見巖石的特征。(2)給巖石分類對照五種常見巖石的特征,結合上節課的研究,給自己采集的巖石分類。 小組合作(要求:小組內交流分類成果,并說明分類原因。)匯報合作交流成果。這是 巖,因為 。三、制作巖石百寶箱。1教師發出倡議:現在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很多種類的巖石,下面咱們做個巖石百寶箱,怎么樣?2學生小組討論:

20、制作巖石百寶箱應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3全班交流制作巖石百寶箱步驟。(讓學生根據制作植物標本時的經驗談談,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4教師梳理學生討論結果出示制作巖石標本的方法: 制作標本盒:選擇高45厘米左右的塑料盒或紙盒用硬卡紙把內部分隔成5厘米×5厘米左右的方格。 將巖石砸成與標本盒方格大小相近的小塊,洗凈、晾干。 裁些小紙條,寫上巖石的名字,作為標簽貼在巖石上。 將貼有標簽的巖石放在小盒內,再把這些小盒放在大盒內,按順序排好,便做成了巖石標本,制作成的巖石標本要分類存放。 在盒子里面貼上巖石編號、巖石名稱標簽。如下表:編 號 巖石名稱 采集地點 采集時間 采 集 人 制

21、作過程中還應注意哪些問題?教師適當提示,如:標簽不能太大,標簽內容書寫要實事求是,字體要規范、安全問題等。5學生小組合作,制作巖石百寶箱。(教師進行巡視,提醒學生要注意貼上標簽)三、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欣賞各組做的巖石標本各組展示制作的巖石百寶箱,并談談在制作中的感受。2師生小組互評。3師生總結:有哪些收獲?自己在研究巖石上還有什么問題?板書設計: 4. 做個巖石百寶箱花崗巖 砂巖常見的巖石 頁巖 石灰巖 大理巖 四下科學 5、巖石的用途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是在前兩課學生初步掌握了認識巖石的方法和認識常見的巖石后,指導學生認識巖石再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

22、,了解巖石中有價值的信息,了解人類與巖石息息相關滲透對巖石礦產資源的保護意識。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巖石的用途,認識到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巖石資源的密切聯系。2技能目標:學會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夠查閱巖石方面的有關資料。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調查、交流,知道巖石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了解巖石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人們對巖石資源造成的負面影響,理解保護巖石資源的重要性。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巖石和礦物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認識人們在開發、利用保護巖石和礦物方面的各種行為,樹立保護、合理利用巖石和礦物的意識。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1.布置、提示學生課前針對以下主題進行資

23、料搜集和調查,為課堂探究做好準備。(1)調查巖石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調查人們對巖石資源造成的破壞。2.教師準備一些有關巖石用途以及巖石保護方面的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教師出示課本上的一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它們都是什么物體,是用什么制作的。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巖石的性質不同,決定了它們在生產、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巖石有什么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巖石的用途。(板書課題:5.巖石的用途)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1.學生交流對巖石用途的認識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完成一個表格,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將完成任務情況作交流。(1) 教師利用視頻展示臺展示學

24、生的調查表,讓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2) 檢查小組的交流情況。(指名說)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匯報,老師發現咱們大家非常善于搜集資料,并且搜集的都很有用。接下來請同學們欣賞一下老師為你們搜集的有關巖石用途的資料。(可制成課件或播放有關視頻資料)資料卡:人們利用巖石的化學組成和物理性質,經過加工可以將它們用于建筑、裝飾、化工、冶金等諸多方面。比如石灰巖可以制造水泥和塑料;白云石可以用來制造耐火材料;珍珠巖用來做絕熱和保溫材料;玄武巖可以用來燒鑄石;砂石可以鋪路;花崗巖、大理巖因為外觀華麗和堅硬耐磨,被人們廣泛用做建筑裝飾石材。我國各地的很多重要建筑,如大會堂、紀念堂、圖書館、大劇院、體育

25、館等都是用巖石做石材修建而成的。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高雅的建筑石材也逐步走進千家萬戶,為美化居室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巖石還造就了許多奇麗的自然景觀,成為海內外享有盛名的風景游覽區。如桂林有"山水甲天下"之稱,那是石灰巖地區長期風化侵蝕造成的;昆明的石林,成因也是如此;在火山巖發育的地區也有很多風景區,如長白山的天池、牡丹江的鏡泊湖,早已成為人們避暑和旅游的好去處。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巖石幾乎涉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2.探究巖石的用途(1)提出問題:巖石有什么用途?(2)學生小組討論,并填寫巖石用途記錄表,教師巡視指導。巖石用途調查表:巖石名稱主要用途備

26、注(3)匯報交流。(小組代表交流自己所整理的巖石用途,同時說出自己的發現。)師:同學們討論的都很投入,一定有不少收獲。對呀,巖石的用途很多,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地方都用到了巖石或以巖石為原料制成的物品,那誰愿意把你們組討論研究的結果向全班展示一下呢?指名說。師生小結:巖石的用途主要有四個方面:巖石的用途: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巖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巖石是重要的生活、生產用品。巖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種工業品。三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巖石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小組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師:巖石有這么多用途,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課前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先小組交流一下吧,看看哪個小組的資料準

27、備的最充足。(2)學生小組介紹資料(指名說)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巖石和我們的生活可真是密不可分呀!2.人們對巖石資源造成的破壞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巖石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那請同學們想一想:人們對巖石資源會不會造成破壞呢?如果有,會有哪些破壞?請在小組內說一說。指名答。師:同學們的想法很正確,人們在開采、利用巖石資源的同時,也對資源、環境造成了破壞。我相信在我們的的共同努力下,巖石一定會發揮最大的用途,人們也會更好的來保護它了。3.課后拓伸師:課下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和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辦剪貼報。題目可以是巖石文化、巖石的用途、巖石資源的保護等。也可以做巖石藝術品,參觀地質博物館等等

28、。板書設計: 5.巖石的用途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巖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巖石是重要的生活、生產用品。巖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種工業四下科學 6、巖石的風化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中學生通過觀察自然界巖石的特點,推想大自然中巖石的風化原因。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展開探究活動,知道巖石風化的主要原因,并通過實驗對不容易觀察到的巖石變化現象進行推想。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巖石風化的主要原因,了解著名石雕物品的防風化措施。2技能目標: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簡單器材進行風化作用的模擬實驗。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喜歡大膽想象,能對巖石的

29、最終變化結果進行合理的推想,愿意合作與交流。教學重點難點: 設計實驗方案,能夠根據現象初步認識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酒精燈、石灰巖碎塊、水槽、鑷子、火柴、塑料瓶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提出問題。教師出示大自然中的神奇巖石圖片(可投影課本插圖或播放有關巖石的視頻或制成課件)1學生欣賞并談談感受。2教師小結并導入新課。師:那么是誰讓巖石變成這個樣子的?巖石變成這個樣子需要一個怎樣的過程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巖石的風化”(板書課題:6.巖石的風化)二、猜想假設。 1小組討論:猜測使巖石變化的因素。小組成員先討論;各小組把認為巖石變化的

30、原因畫出來或寫下來。2匯報交流:教師隨機分類板書:冷熱、水流、生物、風、火山、地震、雷電三、制定方案。1小組交流,制定實驗方案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使巖石變化的因素,你們能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你們的說法嗎?首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你們將研究那一個問題?選擇好之后,再討論你們將設計怎樣的科學方法驗證?2學生匯報實驗方法。可供參考的方案有:方案(一)溫度對巖石的作用。實驗方法:用鑷子夾一小塊石灰巖,先放到酒精燈上燒一會兒,然后立即放到冷水中,反復幾次, 觀察現象。實驗方法:實驗方法:方案(二)水流對巖石的作用。實驗方法:把碎巖石放入帶蓋的塑料瓶中,裝上水,讓水沒過巖石,然后用力搖晃瓶子,過一段時間,觀

31、察巖石有什么變化?四、實施探究。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溫馨提示:(1)正確使用酒精燈。(2)注意觀察并及時做好記錄。(3)做實驗時要注意安全。五、展示交流。1匯報交流:師:匯報時要明確做的哪個實驗?怎樣做的?有什么現象?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可供參考資料:溫度對巖石的作用:巖石的表面出現裂縫,而且裂縫越來越大,甚至一塊塊往下掉碎石屑。說明溫度變化對巖石有破壞作用。由于氣溫的變化,自然界中的巖石就會發生破碎。(可制成動畫課件)水流對巖石的作用:瓶中的巖石逐漸失去棱角,表面變得比較光滑。說明水流對巖石有破壞作用。(出示或投影水流沖刷下的巖石圖片、海水沖擊下的圖片或播放有關視頻。)2小結并滲透巖

32、石的變化也受植物的影響師:通過同學們的實驗研究,說明冷熱變化和水流對巖石有破壞作用,能使巖石發生變化。除了這些,老師還要告訴同學們,植物的生長也會使巖石改變模樣。(展示圖片,課本第15頁圖,水泥地面電線桿和一個大樹對比圖、山體巖石在植物的作用下膨脹的圖片??芍瞥蓜赢嬚n件或播放有關視頻。)3總結溫度變化、水流沖刷、植物生長、都會影響巖石的變化。巖石在自然界中,會受到氣溫變化、植物生長、水流沖刷、風吹日曬等因素的影響,發生破碎,這種現象就叫做風化。六、拓展應用1出示課本第15頁下面的四副連續圖,讓學生想一想:巖石不斷地風化,最終會變成什么?讓學生討論回答。2討論:風化作用對人們生活的利弊。3風化對

33、歷史文物破壞很大。課下請查閱資料了解石刻、石雕物品的防風化措施。板書設計: 6、巖石的風化巖石在自然界中,會受到氣溫變化、植物生長、水流沖刷、風吹日曬等因素的影響,發生破碎,這種現象就叫做風化。 四下科學 7、土壤里有什么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是土壤與植物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來認識土壤,了解土壤的成分,初步學會觀察,描述和記錄自己觀察結果與同伴交流,得出正確結果,從而構建對土壤的科學認知,達到課標中所制定的使學生愿意親近土壤,意識到土壤和植物有著密切關系這一目標。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砂、粘土、水、空

34、氣和腐殖質組成。2技能目標:通過親身經歷,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科學預測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小使學生樹立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認識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通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綜合認識土壤的成分。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教師準備:燒杯、干土塊、水槽、玻璃棒、記錄表、放大鏡、三角架、石棉網、酒精燈、面紗。學生準備:采集土壤樣品,填好記錄表。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感知問題1、談話:課前,我們分小組到幾個地方去挖了土壤,下面就請小朋友來說說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樣子的。2、學生匯

35、報。3、師:看來,大家對土壤了解得還真不少啊!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土壤。 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1、提出問題:土壤中有什么?2、猜想假設:讓學生猜測采集來的土壤里會有什么?學生猜測、交流。 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猜測,老師可以看出大家認為:土壤中可能有水、空氣、砂、粘土、腐殖質等這些物質。那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來驗證吧!3、制定方案:(1)小組討論交流實驗方案。(2)全班匯報交流,優化方案。 把土壤倒在一張紙上,用肉眼觀察土壤里有什么。 借助放大鏡觀察,看是否有更多的發現。 用沉淀的方法觀察土壤。 把土壤放進成有水的燒杯里,觀察現象。 把土壤放進成有水的燒杯里

36、,攪拌,靜止后觀察現象。 把土壤放進成有水的燒杯里,攪拌,靜止后取上層清水,滴在玻璃片上加熱,觀察現象。 把土壤放在鐵盤里用火燒,觀察現象,聞氣味。4、實施方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 制定的實驗方案,在小組內開始試驗吧。實驗前,老師提幾點要求: 實驗時注意小組內的配合,按制定好的方案進行驗證我們的猜測。 實驗時一定要注意仔細觀察,填好實驗記錄表。 實驗時要注意安全。(教師巡視,做好適當的指導。) 5、展示交流。(1)學生匯報實驗結果。(2)師:同學們在實驗中都做得很認真,相信都有了不少收獲,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指名說) 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靜止后土壤分兩層,下層顆粒

37、較大是沙子,上層顆粒較小是黏土。 加熱,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臟的痕跡,說明土壤里有溶于水的物質,例如鹽類。 用火燒,冒煙有氣味,燒過后土壤變干顏色變淺,說明土壤里有水分和腐殖質。小結:通過剛才大家的實驗,咱們大家驗證了土壤里確實有水、空氣、沙、粘土、無機鹽、腐殖質等,并且都說明了自己的驗證方法,都很有說服力,很棒。三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課下觀察校園的土壤,看還有哪些發現?2.課后,請同學們從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實驗的方法比較它們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也可以搜集、查閱關于土壤形成的資料,摘記其中自己 最感興趣得部分,做成資料卡。下節課比一比,看誰做得最好?板書設計: 7.土壤里里有什么 水

38、 空氣 土壤  砂 粘土無機鹽 腐殖質 四下科學 8、土壤的種類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是土壤單元的第二課,在前一課認識土壤成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給土壤分類。前一課的學習使學生已經基本形成了土壤的概念,對土壤的認識已由表面深入到了土壤的內部。本課是在此基礎上,將知識拓展延伸,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認識到自然界的土壤是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土壤的種類,了解不同種類土壤的不同特點。2技能目標: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會查閱書刊及其它們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3

39、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土壤的種類,能用簡單器材作簡單的觀察試驗,并做實驗記錄;能用簡單器材作簡單的觀察試驗,并做實驗紀錄,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分組實驗器材:去底瓶(3個,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個)、杯子(3個)、三類土壤、水,圖表。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感知問題1全班展示、欣賞課前各自采集的土壤。2師生談話,引入課題:師:同學們課前從不同地方采集到了不少土壤樣本,你們發現了什么?教師依據學生的發現,引

40、入課題。(板書課題:8.土壤的種類) 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1探究活動(一):各種土壤有什么不同特點?(1)提出問題。同學們從不同的地方采集來了許多土壤,土壤的情況不盡相同,那么各種土壤的不同特點主要從哪里看出來呢?(2)學生充分利用自己感官充分認識采集的土壤樣本。并完成觀察記錄表前兩列。土壤采集地土壤外觀特點土壤其他性質猜測觀察結論(3)設計實驗驗證對土壤其他性質的猜測(土壤的透水性研究)(4)師生小結。a.各小組匯報探究發現結果。b.教師小結結論:不同環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有的顆粒粗,有的較黏,有的松散易透水,有的透水性較差2探究活動(二):給土壤分類。(1)提出問題。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

41、知道了不同土壤有不同的特點,你能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今天我們采集的各土壤樣本分類嗎?(2)收集土壤樣本,全班參與初步分類??梢哉也糠执韰⑴c,分類過程注意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個別有爭議的土壤樣本可以暫時不分類。(3)實驗分析,科學分類。提出問題:剛才同學們依據目測把我們采集的土壤分成了幾類,同學們分類的主要依據可能是土壤的外觀顏色、手感等。通常情況下人們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含沙量較多的土壤叫做砂質土、含黏土較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沙和黏土含量適中的土壤叫做壤土。組織學生對采集的土壤按照以上標準重新分類。教師小結三、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補充知識,增強愛國情感:指導學生閱讀資料卡。2

4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采集的土壤樣本,開展用黏土做泥人或者做個校園沙盤的活動?;顒咏Y束后,可以把好的作品進行展示與收藏。3課堂總結:本節課同學們通過各組同學的探究活動,認識了土壤的種類,以及不同土壤的各自特點。課下同學們可以調查自己周圍的土壤,寫出調查報告,一周后我們要召開一次信息發布會,比一比:誰的發現多?板書設計: 8、 土壤的種類砂質土:含砂較多。顆粒大,滲水快,保水性差,透氣性好黏質土:含黏土較多。顆粒小,滲水慢,保水性好,透氣性差壤 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顆粒、滲水、保水性、透氣性均居中四下科學 9、土壤與植物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本課研究各類土壤是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的,

43、設計了“認識三種不同的土壤”、“探究各種土壤的滲水性質有什么不同”兩個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討論、調查等活動了解土壤類型,以及不同類型的土壤分別適合栽種什么植物。重點培養學生設計和實施對比實驗的能力和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并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的影響不同。2技能目標: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大膽想象,愿意合作與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土壤,探究土壤的滲水

44、狀況。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教師準備:三株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同一種植物。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三個同樣大小的花盆。學生準備:1.查閱關于植物與土壤的有關圖文資料。2.搜集贊美土壤的詩歌。3.水彩筆、彩色紙、剪刀、膠水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感知問題播放植物扎根于土壤中,茂盛生長的視頻,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出課題。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一)、土壤對植物生長的作用1.提出問題,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2. 學生小組內交流3.全班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信息。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4教師小結: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養料

45、和空氣。5、展示教材上的資料卡,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土壤對植物作用的信息量。二、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1.提出問題: 我們認識的三種土壤中你認為哪種土壤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2.學生思考猜測,小組內討論填表并全班發言交流。土壤的種類植物生長情況排名你的猜測理由砂質土黏質土壤土3.探討設計方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設計出自己的方案。溫馨提示:選擇哪種植物作為代表進行試驗?選這種植物的優點是什么?這個實驗應該是個對比試驗,試驗過程中,要保持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4.匯報探究方案教師說明:同一種植物種子,挑幾個顆粒飽滿程度差不多的種子,分別種在三個相同的花盆中,里面裝有同樣多的砂質

46、土、黏質土和壤土,放在相同的環境下,按照同一條件進行管理。為了增加試驗的說服力甚至可以每種土壤各準備兩盆都種上,看試驗結果是否一致。師:同學們先來大膽預測一下,種在不同土壤里的植物會怎么樣?完成下表:土壤的種類植物生長情況預測植物實際生長情況砂質土黏質土壤 土6.學生匯報猜測結果。(指名說。)師:同學們的預測是否正確呢?該實驗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要堅持不懈的管理與記錄。每一個星期,我們要召開一次成果展示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的發現多?把你的發現填在上面表格中。三、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土壤。學生可以編寫詩歌、繪畫、剪貼等。2. 拓展活動課下讓學生繼續完成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

47、作用的實驗,認真做好觀察,做好記錄,一月后比一比:看誰的發現多?板書設計: 9.土壤與植物 提供水分 土壤 提供空氣 植物 提供養料砂質土壤土 黏質土四下科學 10、保護土壤編委審稿使用人使用時間教材簡析:土壤與人類息息相關,人們的衣食住行大多來自與土壤,土壤被稱作為我們的母親。學生應了解我國土壤資源的現狀,增強資源短缺的優患意識。本課就是引導學生通過活動感知土壤的重要,意識到保護土壤的重要意義,并付諸行動。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感知土壤資源的缺乏;認識保護土壤的意義,并提出保護土壤的想法。2.技能目標:通過查閱和調查資料讓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現狀,能設計實驗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

48、價值觀:向學生進行保護土壤資源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尊重事實,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教學重點難點: 在查 在查閱資料和實驗證明的基礎上了解土壤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和人類不良行為對土壤的破壞,激發學生保護土壤的行為;1學生能夠查閱書刊和其他信息源。2能對某些行為形成正確的是非判斷。資料引用:教參、教育局網站資源等。教具學具的準備:1布置并指導學生查閱資料。教師準備課件資料。2兩塊木板、上面鋪著同樣厚的土、一塊沒有植物、一塊長有青草、噴壺、量筒、燒杯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感知問題1談話:同學們,經過這段時間我們對土壤的親密接觸,相信大家對土壤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 那么誰來說說,土壤為人

49、類提供了什么? 2學生自由暢想。3.教師小結并導入新課:土壤是植物的母親,為植物提供養料和水分,土壤也為動物提供了生存棲息之地。她是我們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正是因為有了土壤,才有了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那土壤對整個地球有著巨大的作用,但是你知道土壤的現實狀況是怎樣的嗎?對于這位母親我們能做些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保護土壤)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一)關注土壤的現實狀況,引發問題,引導思考1、展示資料,引起關注:播放有關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被沙漠化等現實狀況的視頻等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土壤危機,激發他們保護土壤、愛惜土壤的熱情。2、認識人類對土壤的

50、破壞(1)小組討論:你認為土壤資源的危機是怎么造成的?最終原因是什么?(2)匯報交流。(3)播放有關人類對土壤破壞活動的課件。(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人類破壞的程度和危害。)(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1提出問題。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就有這么多破壞土壤的行為,人類就這樣無止境的破壞,地球上的土壤將會越來越少,后果不堪設想。我國的黃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況非常嚴重(出示或投影圖片或播放課件),每年就有上億噸的土壤流失,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2猜想假設。(學生看后試著猜測原因,并說明猜測根據。)3制定方案。(1)小組內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學生在猜想的基礎上,小組內設計實驗方案。)(2)匯

51、報交流實驗方案,各小組互相補充。(水土流失與植被關系對比實驗要保證其他相同的外部條件。)相同條件:兩塊木板大小、長短相同,傾斜的角度相同,鋪的土同樣厚,噴的水同樣多不同條件:一塊沒有植物、一塊長有青草4.實施探究: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填好實驗記錄表。實驗記錄表沒有植物木板長有青草木板土水土水水土流失情況5展示交流6總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師: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護土不被水沖走,同時也使水不致流失;沒有植物的保護,土容易被水沖走,同時也容易使水流失;沒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水土流失一般是從植被被破壞開始的。 三、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師生討論: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么樣?(1)提出問題。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么樣?(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3)匯報交流:(學生說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植物會滅亡,動物會滅亡,人類會滅亡;地球會像別的星球一樣沒有生命,一片空白;地球會成為一個冰球;地球會成為一片沙漠2.師生討論 怎樣保護土壤?討論并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小結: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