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和按摩PPT幻燈片_第1頁
中醫基礎理論和按摩PPT幻燈片_第2頁
中醫基礎理論和按摩PPT幻燈片_第3頁
中醫基礎理論和按摩PPT幻燈片_第4頁
中醫基礎理論和按摩PPT幻燈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按摩須知按摩須知按摩的起源按摩的起源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有記載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有記載“按蹺按蹺” 、“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說明推拿可以溫通經絡、活血化瘀,說明推拿可以溫通經絡、活血化瘀,從而達到止痛去病的目的。從而達到止痛去病的目的。 按摩服務程序按摩服務程序1.準備:服裝、衛生、首飾、胸卡準備:服裝、衛生、首飾、胸卡3.按摩:按摩:床單、患者體位、保暖、問感覺、位置(距患者床單、患者體位、保暖、問感覺、位置(距患者10-20cm)、)、術者站立軀干不曲,腳與肩同寬。術者站立軀干不曲,腳與肩同寬。功法: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

2、功法: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用力:發力在腳、用力在腰、促動肩臂、力貫指端。用力:發力在腳、用力在腰、促動肩臂、力貫指端。2.迎賓送客迎賓送客按摩服務程序按摩服務程序方向:一般認為應從遠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促使靜方向:一般認為應從遠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促使靜脈血液和淋巴液的向心回流,有利于代謝尾產物及其脈血液和淋巴液的向心回流,有利于代謝尾產物及其有害物質及時排出體外。有害物質及時排出體外。消化道的按摩應按照其生理運行方向進行,有利于食消化道的按摩應按照其生理運行方向進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利于廢物的排出。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利于廢物的排出。對于肢體腫脹、靜脈曲張病情嚴重的患者一定

3、從遠心對于肢體腫脹、靜脈曲張病情嚴重的患者一定從遠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幫助血液的回流,血管結球的部位端向近心端按摩以幫助血液的回流,血管結球的部位絕對避免推按,以防突然爆裂。絕對避免推按,以防突然爆裂。對于動脈痙攣變細的患者應由近心到遠心按摩。對于動脈痙攣變細的患者應由近心到遠心按摩。補瀉:一般認為輕者為補補瀉:一般認為輕者為補(適用于體弱多病、兒童、適用于體弱多病、兒童、婦女以及患有較嚴重的心、肝、腎病者婦女以及患有較嚴重的心、肝、腎病者)。重者為瀉。重者為瀉(適用于身強力壯及金剛腳適用于身強力壯及金剛腳),實踐證明強刺激見效快,實踐證明強刺激見效快,療效顯著。采取順經絡運行的按摩方向為補療效

4、顯著。采取順經絡運行的按摩方向為補;逆經絡逆經絡運行的按摩方向為瀉運行的按摩方向為瀉,以補虛瀉實。血液流動來看,以補虛瀉實。血液流動來看,依據向心按摩為補依據向心按摩為補,離心按摩為瀉離心按摩為瀉 。旋轉來看順時針。旋轉來看順時針為補。操作頻率來看,快為瀉,慢為補。為補。操作頻率來看,快為瀉,慢為補。按摩服務程序按摩服務程序按摩禁忌癥按摩禁忌癥1.診斷不明的脊柱損傷診斷不明的脊柱損傷2.骨折、骨結核、骨癌、骨髓炎、嚴重骨質疏松骨折、骨結核、骨癌、骨髓炎、嚴重骨質疏松3.急性傳染病、消化道潰瘍或穿孔、腫瘤囊腫局部急性傳染病、消化道潰瘍或穿孔、腫瘤囊腫局部4.嚴重心肺腦疾患、體質過于虛弱者嚴重心肺

5、腦疾患、體質過于虛弱者5.有出血傾向者、有出血傾向者、6.治療部位有嚴重皮膚疾患者或損傷者治療部位有嚴重皮膚疾患者或損傷者按摩禁忌癥按摩禁忌癥7. 妊娠婦女的腹部、腰骶部、髖部妊娠婦女的腹部、腰骶部、髖部8.應由醫師處理的各種疾病應由醫師處理的各種疾病9.吸毒者毒癮發作時吸毒者毒癮發作時10.酗酒者酒醉時酗酒者酒醉時11.個人敏感區個人敏感區按摩基礎知識按摩基礎知識正常人體解剖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經絡腧穴學經絡腧穴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基礎理論基本按摩手法基本按摩手法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理論體系中醫理論體系它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精氣,陰陽學說、它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精氣,陰陽學說、

6、五行學說等為哲學基礎和思維方法,以臟腑經絡五行學說等為哲學基礎和思維方法,以臟腑經絡及氣血津液精為生理病理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及氣血津液精為生理病理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治特點的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源于實踐治特點的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源于實踐,指導實指導實踐。踐。戰國至兩漢時期戰國至兩漢時期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難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專著等醫學專著的成書標志著中醫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的成書標志著中醫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一、中醫理論體系特點一、中醫理論體系特點整體觀念整體觀念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與社會是統一的人與社會是統一的人與自然是統一的人與自然

7、是統一的辨證論治辨證論治(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組成人體的各個部分在結構和功能上是完整統一的,組成人體的各個部分在結構和功能上是完整統一的,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為用的,病理上相互影響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為用的,病理上相互影響即五臟一體觀。即五臟一體觀。人的形體和精神意識、生命活動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人的形體和精神意識、生命活動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體觀。的即形神一體觀。1.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人是一個統一整體1.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1).五臟一體觀五臟一體觀人體由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等構成,各臟腑形體官竅彼人體由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等構成,各臟腑形體

8、官竅彼此相互溝通,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與六腑形體官竅此相互溝通,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與六腑形體官竅相聯系構成了心、肝、脾、肺、腎五個生理系統。相聯系構成了心、肝、脾、肺、腎五個生理系統。心、肝、脾、肺、腎五系統又通過經絡彼此聯系。心、肝、脾、肺、腎五系統又通過經絡彼此聯系。五臟五臟五腑五腑五體五體官竅官竅經脈經脈心心小腸小腸脈脈舌舌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肝肝膽膽筋筋目目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膽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膽經脾脾胃胃肉肉口口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肺肺大腸大腸皮皮鼻鼻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腎腎膀胱膀胱骨骨耳、二陰耳、二

9、陰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1.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1).五臟一體觀五臟一體觀氣血津液精運行貯藏于五大生理系統中氣血津液精運行貯藏于五大生理系統中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廣義的神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總體現和主宰者。狹廣義的神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總體現和主宰者。狹義的神:精神意識思維,情緒、思想、性格。義的神:精神意識思維,情緒、思想、性格。2).形神一體觀形神一體觀形神一體觀:形體精神的結合統一,不可分離。形神一體觀:形體精神的結合統一,不可分離。 形是神的藏舍之處,神是形的生命體現。神不能離形是神的藏舍之處,神

10、是形的生命體現。神不能離開形開形 單獨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則神旺。神單獨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則神旺。神一旦產生就對形起著主宰作用,形神統一是生命存一旦產生就對形起著主宰作用,形神統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證。在的保證。精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化氣生神的物質精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化氣生神的物質基礎,精藏于臟腑內不妄泄,又受神和氣的控制調基礎,精藏于臟腑內不妄泄,又受神和氣的控制調節。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也節。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也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氣也是化神的基本物質。

11、氣充則神旺,氣本動力。氣也是化神的基本物質。氣充則神旺,氣的運行又依賴神的控制調節。的運行又依賴神的控制調節。精氣神為人的三寶。精為基礎,氣為動力,神為精氣神為人的三寶。精為基礎,氣為動力,神為主宰。構成形與神俱的有機整體。主宰。構成形與神俱的有機整體。1.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病理上的整體性病理上的整體性臟腑之間臟腑之間臟腑形體官竅間臟腑形體官竅間五大系統間五大系統間形神間形神間肝的肝的 病變可以影響脾胃,可以影病變可以影響脾胃,可以影響肺,可以影響心。臟的病變可響肺,可以影響心。臟的病變可以影響形體官竅。眼睛的疾病可以影響形體官竅。眼睛的疾病可以是肝的

12、病變也可以是其他臟的以是肝的病變也可以是其他臟的病變引起的。精氣血津液的病變病變引起的。精氣血津液的病變可以引起神的異常,神的異常可可以引起神的異常,神的異常可以導致精氣血津液的病變。以導致精氣血津液的病變。1.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診治上的整體性診治上的整體性“有諸內,必形諸外有諸內,必形諸外”“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其所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其所病也病也”下病上取、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上病下取1.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人是一個統一整體(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診治上的整體性診治上的整體性舌生瘡可以清心和小腸的火加一定的利尿的中藥。腎陽虛的舌生瘡可以清

13、心和小腸的火加一定的利尿的中藥。腎陽虛的泄瀉可以用艾條灸百會穴。水不涵木的眩暈可以按摩足心的泄瀉可以用艾條灸百會穴。水不涵木的眩暈可以按摩足心的涌泉,使得腎水得充涵養肝,眩暈自減。養生既要養形又要涌泉,使得腎水得充涵養肝,眩暈自減。養生既要養形又要養神。恬淡虛無。治療疾病要治形治神相結合。養神。恬淡虛無。治療疾病要治形治神相結合。2.人與自然相統一人與自然相統一(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人與天地相應也人與天地相應也”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天暑則腠理開,天寒則腠理閉天暑則腠理開,天寒則腠理閉”一日中朝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一日中朝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平旦人氣生,日

14、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陰陽消長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陰陽消長”“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西北少用寒涼之品,東南少用辛熱之品西北少用寒涼之品,東南少用辛熱之品2.人與自然相統一人與自然相統一(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春夏秋冬的脈象有別。心火旺者夏天容易發病。冬天陽虛春夏秋冬的脈象有別。心火旺者夏天容易發病。冬天陽虛者發病率高。北方高血壓發病高,南方關節炎發病高。關者發病率高。北方高血壓發病高,南方關節炎發病高。關節疼痛的疾病在寒冷和陰雨天時加重,有些疾病可以預感節疼痛的疾病在寒冷和陰雨天時加重,有些疾病可以預感到天氣的變化。頭風病

15、先風一日則病甚。法于四時,春夏到天氣的變化。頭風病先風一日則病甚。法于四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冬病夏治,夏病冬養陽,秋冬養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能冬不能夏者,冬不避寒涼,反之。治。能冬不能夏者,冬不避寒涼,反之。3.人與社會相統一人與社會相統一(一)(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戰亂時期人民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政治經濟地位戰亂時期人民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政治經濟地位高的人驕傲霸道。反之自卑頹喪,從而影響人的高的人驕傲霸道。反之自卑頹喪,從而影響人的氣血疏通和臟腑機能。勞力則中實而骨勁筋強,氣血疏通和臟腑機能。勞力則中實而骨勁筋強,勞心則中虛而筋柔骨脆。嘗富后貧,皮焦

16、筋屈。勞心則中虛而筋柔骨脆。嘗富后貧,皮焦筋屈。嘗貴后賤,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嘗貴后賤,精神內傷,身必敗亡。(二)(二)辨證論治辨證論治辨病論治、辨證論治、辨癥論治中,中醫非常重視辨證論治辨病論治、辨證論治、辨癥論治中,中醫非常重視辨證論治證包括證包括病因:風寒暑濕燥火、七情、痰飲、瘀血、結石病因:風寒暑濕燥火、七情、痰飲、瘀血、結石病位:表里、臟腑、經絡病位:表里、臟腑、經絡病性:寒熱病性:寒熱邪正關系:虛實邪正關系:虛實(二)(二)辨證論治辨證論治在辨病論治、辨證論治、辨癥論治中中醫非常重視辨證論治在辨病論治、辨證論治、辨癥論治中中醫非常重視辨證論治證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質證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質

17、病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病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癥只是某個疾病的癥狀體征癥只是某個疾病的癥狀體征同病異治同病異治(感冒、咳嗽)、異病同治(內臟下垂)感冒、咳嗽)、異病同治(內臟下垂)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南南北北西西東東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陰陽指的是宇宙間相互關聯且相互對立的事物和現象陰陽指的是宇宙間相互關聯且相互對立的事物和現象天地、日月、水火、寒熱、升降、明暗天地、日月、水火、寒熱、升降、明暗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無形的明亮的興奮的屬于陽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無形的明亮的興奮的屬于陽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屬于陰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屬于陰臟腑、氣血、上

18、下、內外、左右、南北、天地、晝臟腑、氣血、上下、內外、左右、南北、天地、晝夜、春夏秋冬、溫熱寒涼、干燥濕潤、輕重、清濁、夜、春夏秋冬、溫熱寒涼、干燥濕潤、輕重、清濁、化氣成形、動靜、興奮抑制化氣成形、動靜、興奮抑制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一)陰陽的絕對性和相對性(一)陰陽的絕對性和相對性1.水火、天地水火、天地2.陰陽相互轉化:物質能量(精氣)陰陽相互轉化:物質能量(精氣)單個事物無法定陰陽:單個事物無法定陰陽:60度的水度的水陰陽之中復陰陽: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陰陽之中復陰陽: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的內容1.陰陽交感:陰陽二氣在運

19、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陰陽交感: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天氣降地氣升而成云、電、雨、露從而化生萬物。天氣降地氣升而成云、電、雨、露從而化生萬物。2.陰陽對立制約陰陽對立制約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對立制約是動態平衡的:四季變化、生命活動對立制約是動態平衡的:四季變化、生命活動(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制約太過:陰勝則陽病、陰勝則寒制約太過:陰勝則陽病、陰勝則寒制約不及:陰虛則陽亢、陽虛則寒制約不及:陰虛則陽亢、陽虛則寒人體陰陽對立制約達到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陰陽對立制約達到平衡即所謂:陰平陽

20、秘精神乃治3.陰陽互根互用陰陽互根互用 即陰陽相互依存互為根本即陰陽相互依存互為根本(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3.陰陽互根互用陰陽互根互用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孤陽不生,陰損及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孤陽不生,陰損及陽自然界:春夏陽氣生而漸旺陰氣也隨之長雨水漸多自然界:春夏陽氣生而漸旺陰氣也隨之長雨水漸多秋冬陽氣衰而漸少陰氣隨之潛藏降水漸少秋冬陽氣衰而漸少陰氣隨之潛藏降水漸少人:白天興奮是以夜晚充足休息為前提的,人:白天興奮是以夜晚充足休息為前提的, 夜晚抑制是以白天的興奮為條件的夜晚抑制是以白天的興奮為條件的(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

21、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4.陰陽消長平衡陰陽消長平衡此消彼長,為制約不及,陰虛火旺,陽虛陰勝此消彼長,為制約不及,陰虛火旺,陽虛陰勝此長彼消,為制約太過,熱勝傷陰,寒勝傷陽此長彼消,為制約太過,熱勝傷陰,寒勝傷陽此消彼消,互根互用不及,血虛氣虛,陰損及陽此消彼消,互根互用不及,血虛氣虛,陰損及陽此長彼長,互根互用得當,補氣生血,陰中求陽此長彼長,互根互用得當,補氣生血,陰中求陽(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的內容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5.陰陽相互轉化陰陽相互轉化陰陽消長的結果,質變,物極必反。陰陽消長的結果,質變,物極必反。寒極生熱,熱甚則寒,四季變化無不為此。寒極生熱,熱甚則

22、寒,四季變化無不為此。人急性熱病忽然出現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出人急性熱病忽然出現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出冷汗的陽氣暴脫,此時即轉為了陰證。冷汗的陽氣暴脫,此時即轉為了陰證。(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1.說明生理說明生理腹為陰、內為陰、下為陰、五臟藏而不瀉為陰,皮肉為陽中腹為陰、內為陰、下為陰、五臟藏而不瀉為陰,皮肉為陽中之陽、筋骨為陽中之陰、皮為陽中之陽、肉為陽中之陰、筋之陽、筋骨為陽中之陰、皮為陽中之陽、肉為陽中之陰、筋為陰中之陽、骨為陰中之陰、心肺在上為陽、心屬火主溫通為陰中之陽、骨為陰中之陰、心肺在上為陽、心屬火主溫通為陽中之陽、肺屬金主肅

23、降為陽中之陰、肝脾腎居下屬陰、為陽中之陽、肺屬金主肅降為陽中之陰、肝脾腎居下屬陰、肝屬木主升發為陰中之陽、腎屬水主閉藏為陰中之陰、脾屬肝屬木主升發為陰中之陽、腎屬水主閉藏為陰中之陰、脾屬土居中焦為陰中之至陰土居中焦為陰中之至陰(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2.說明病理說明病理陽勝則熱:高熱、煩躁、面赤、舌紅苔黃、脈洪數陽勝則熱:高熱、煩躁、面赤、舌紅苔黃、脈洪數陰勝則寒:肢冷蜷縮、面白、脘腹冷痛、瀉下清稀、陰勝則寒:肢冷蜷縮、面白、脘腹冷痛、瀉下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緊舌淡苔白、脈沉緊陽虛則寒:加自汗、脈微陽虛則寒:加自汗、脈微陰虛則熱:潮熱盜汗

24、、五心煩熱、脈細數陰虛則熱: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脈細數(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二、陰陽學說二、陰陽學說3.用于治療用于治療陰陽偏勝的: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陰陽偏勝的: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陰陽偏衰:虛則補之陰陽偏衰:虛則補之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陰中求陽、陽中求陰4.指導養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指導養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指樹木具有生長、柔和、能屈能伸的木曰曲直:指樹木具有生長、柔和、

25、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性質特性,引申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性質和作用的事物或現象都歸屬于木和作用的事物或現象都歸屬于木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熱、上升、關明的特性,凡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熱、上升、關明的特性,凡具有溫熱、上升、光明等性質的事物或作用和現象都具有溫熱、上升、光明等性質的事物或作用和現象都屬于火。屬于火。土曰稼穡:是指種植和收獲谷物,引申為凡具有生土曰稼穡:是指種植和收獲谷物,引申為凡具有生長、承載、受納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土。長、承載、受納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土。 “萬物土中生

26、萬物土中生”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金曰從革:金是通過變革產生的,有剛柔相濟之性,金曰從革:金是通過變革產生的,有剛柔相濟之性,金之質地雖沉重剛硬常用于殺戮,但有隨人的意志而金之質地雖沉重剛硬常用于殺戮,但有隨人的意志而更改的特性,凡是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特性的事更改的特性,凡是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特性的事物或作用和現象歸屬于金。物或作用和現象歸屬于金。水曰潤下:水具有滋潤下行的特點,凡具有滋潤下水曰潤下:水具有滋潤下行的特點,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特性的事物或作用和現象歸屬于水。行寒涼閉藏等特性的事物或作用和現象歸屬于水。(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三)事

27、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應用類比推演法進行歸類應用類比推演法進行歸類日出東方,與木生升發特性相似,故東方屬木。日出東方,與木生升發特性相似,故東方屬木。南方炎熱屬火。日落西方,與金之沉降相似故屬南方炎熱屬火。日落西方,與金之沉降相似故屬金。北方寒冷與水之寒涼相似,故屬于水。中原金。北方寒冷與水之寒涼相似,故屬于水。中原之地土地肥沃,萬物繁茂,與土之特性相似故中之地土地肥沃,萬物繁茂,與土之特性相似故中央歸屬土央歸屬土“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熱,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濕,濕生土,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濕

28、,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 陰陽應象大論陰陽應象大論(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五味入胃,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五味入胃,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肝欲酸,心欲苦,脾走肺;谷味咸,先走腎。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腎欲咸。嗜欲不同,各有所欲甘,肺欲辛,腎欲咸。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29、通。”靈樞靈樞(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木性升發,酸性收斂;火性炎炎,苦性堅瀉;金木性升發,酸性收斂;火性炎炎,苦性堅瀉;金性降斂,辛味發散;水性寒凝,咸味軟散。性降斂,辛味發散;水性寒凝,咸味軟散。 (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木木=青色,為木葉萌芽之色。青色,為木葉萌芽之色。 火火=赤色,為篝火燃燒赤色,為篝火燃燒之色之色 。土。土=黃色,為地氣勃發之色。黃色,為地氣勃發之色。 金金=白色,為金白色,為金屬光澤之色。屬光澤之色。 水水=黑色,為深淵無垠之色。黑色,為深淵無垠之色。 五行五行五味五味五色

30、五色五化五化五氣五氣五季五季五方五方木木酸酸青青生生風風春春東東火火苦苦赤赤長長暑暑夏夏南南土土甘甘黃黃化化濕濕長夏長夏中中金金辛辛白白收收燥燥秋秋西西水水咸咸黑黑藏藏寒寒冬冬北北(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三)事物現象的五行歸類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通氣血、條暢情志的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通氣血、條暢情志的功能故屬于木功能故屬于木心血具有溫煦之功故屬火心血具有溫煦之功故屬火腎具有藏精、主水功能故屬于水腎具有藏精、主水功能故屬于水肺以肅降為順屬金肺以肅降為順屬金脾具有運化水谷、化生精微以營養臟腑,為氣脾具有運化水谷、化生精微以營養臟腑,為氣血生化之源屬土血生化之源屬土五行

31、五行五臟五臟五腑五腑五官五官形體形體在液在液在志在志其華其華木木肝肝膽膽目目筋筋淚淚怒怒爪爪火火心心小腸小腸舌舌脈脈汗汗喜喜面面土土脾脾胃胃口口肉肉涎涎思思唇唇金金肺肺大腸大腸鼻鼻皮皮涕涕悲憂悲憂毛毛水水腎腎膀胱膀胱耳二耳二陰陰骨骨唾唾恐驚恐驚發發(四)五行相生相克(四)五行相生相克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相生:母子關系相生:母子關系 相克:所勝、所不勝相克:所勝、所不勝 我克、克我關系我克、克我關系水西而東,金所生也水西而東,金所生也 金屬熔化之后就成金屬熔化之后就成為水了(液態)為水了(液態) (四)五行制化(四)五行制化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維持平衡。五行

32、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維持平衡。“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也不可無制,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也不可無制, 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五)五行勝復(五)五行勝復五行中一行亢盛即引起所不勝的報復性制約,五行中一行亢盛即引起所不勝的報復性制約,又叫子復母仇又叫子復母仇(六)五行相乘相侮(六)五行相乘相侮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木木火火金金水水土土相乘又叫倍克相乘又叫倍克相侮又叫反克相侮又叫反克 有太過與不及兩種情況有太過與不及兩種情況(七)五行母子相及(七)五行母子相及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母病及子母病及子(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33、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1.說明臟腑生理功能特性及關系說明臟腑生理功能特性及關系2.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子病及母:肝火旺致腎陰虛、心肝火旺子病及母:肝火旺致腎陰虛、心肝火旺母病及子:腎陰虛致肝陽上亢母病及子:腎陰虛致肝陽上亢脾虛肝乘、木旺乘土脾虛肝乘、木旺乘土木火刑金、土虛水侮木火刑金、土虛水侮(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3.確定五臟病變部位確定五臟病變部位面見色青喜酸食為肝病面見色青喜酸食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為心火面見赤色口味苦為心火面見黃色口中甜為脾虛面見黃色口中甜為脾虛面見白色常常

34、出汗感冒為肺氣虛面見白色常常出汗感冒為肺氣虛面見黑色為腎精虧損面見黑色為腎精虧損脾虛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脾虛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克火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克火(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4.用于治療用于治療青色味酸入肝:白芍山茱萸味酸補肝青色味酸入肝:白芍山茱萸味酸補肝赤色苦味入心:丹參色赤苦味赤色苦味入心:丹參色赤苦味黃色甘味入脾:黨參黃色甘味黃色甘味入脾:黨參黃色甘味白色味辛入肺:石膏色白味辛白色味辛入肺:石膏色白味辛黑色咸味入腎:玄參地黃黑色咸味黑色咸味入腎:玄參地黃黑色咸味(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35、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母子關系確定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母子關系確定治療方法,一臟病兼治其他臟則效果更好治療方法,一臟病兼治其他臟則效果更好4.用于治療用于治療防止傳變(木旺乘土)防止傳變(木旺乘土)“見肝之病,則知肝傳見肝之病,則知肝傳脾,故先實其脾脾,故先實其脾”、判斷順逆、判斷順逆“主色勝客色為主色勝客色為逆逆”“”“得相勝之脈為逆,得相生之脈為順得相勝之脈為逆,得相生之脈為順”,“肝弦、心洪、脾緩、肺浮、腎沉肝弦、心洪、脾緩、肺浮、腎沉”(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七)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五行學說二、五行學說5.指導養

36、生指導養生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五行學說和其他學說綜合應用五行學說和其他學說綜合應用補母瀉子補母瀉子:滋水涵木、培土生金滋水涵木、培土生金抑強扶弱:培土制水、抑木扶抑強扶弱:培土制水、抑木扶土、佐金平木、瀉南補北土、佐金平木、瀉南補北藏象學說概論五 臟 六 腑奇 恒 之 腑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又稱“臟象”,是指藏于體內的內臟及其表現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與自然界相通應的事物和現象。“藏”,是藏于體內的內臟,實際上是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病理系統。包括: 五 臟:肝、心、脾、肺、腎 六 腑:膽、胃、小腸、大腸

37、、膀胱、三焦 其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藏象學說概論 :二、五臟、六腑與奇恒之脯的生理特點五臟、六腑與奇恒之脯的生理特點 五臟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共 同的生理特點是收盛和傳化水谷 藏象學說概論 : 二、五臟、六腑與奇恒之脯的生理特點五臟、六腑與奇恒之脯的生理特點 奇恒之腑在形態上中空有腔與六腑相類,功能上貯藏精氣與五臟相同,與五臟和六腑都有明顯的區別,故稱之。五臟六腑的生理特點: 病理上:“臟病多虛”,“腑病多實”。 治療上:“五臟益補”、“六腑益瀉”。 藏象學說概論 : 三、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的概述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的概述 (一)五臟精氣陰陽的含義 1、五臟之

38、精:簡稱“臟精”,是指五臟所藏的有濡 養、滋潤和支撐本臟及其所屬的六腑、形體、 官竅等作用的液態精華物質,包括: 先天之精(稟受于先天,來源于父母); 后天之精(脾胃化生水谷之精); 藏象學說概論: 三、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的概述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的概述 2、五臟之氣:簡稱、五臟之氣:簡稱“臟氣臟氣”,是指分布于五,是指分布于五臟臟 之中的無形而運行不息以推動和調控臟腑之中的無形而運行不息以推動和調控臟腑 生理機能的極細微物質。生理機能的極細微物質。 先天之精氣先天之精氣 水谷之精氣水谷之精氣 在肺、脾、腎等臟腑的綜合在肺、脾、腎等臟腑的綜合 自然界之清氣自然界之清氣 作用下,合化為一身之氣

39、。作用下,合化為一身之氣。 藏象學說概論 : 三、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的概述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的概述 3、五臟之陰陽:、五臟之陰陽: (1)五臟之陰,簡稱)五臟之陰,簡稱“臟陰臟陰”,是五臟之氣,是五臟之氣中中 的具有涼潤、寧靜、抑制等作用的部分;的具有涼潤、寧靜、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2)五臟之陽,簡稱)五臟之陽,簡稱“臟陽臟陽”是五臟之氣中是五臟之氣中的的 具有溫煦、推動、興奮等作用的部分。具有溫煦、推動、興奮等作用的部分。 兩者協調平衡。則五臟之氣沖和暢達,各發揮兩者協調平衡。則五臟之氣沖和暢達,各發揮應有的功能。應有的功能。 五臟五臟 心一、概說一、概說: 位于胸中,兩肺之間,橫膈之

40、上,中有孔竅。外有心包衛護。其形圓而下尖,似倒垂未開的蓮花。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脈;是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管中運行, 流注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分 (1)主血:一是心氣推動血液運行,以輸 送營養物質 與全身臟腑形體官竅。二是心有生血的作用“脾奉心 化赤”。 (2)主脈:指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的搏動和脈管的舒 縮,使脈道通利,血流通暢。 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推動激發推動激發 心主身之脈心主身之脈 靠心氣靠心氣 經脈通利經脈通利心氣心氣心臟搏動心臟搏動 血液正常運行營養全身血液正常運行營養全身 血液充盈血液充盈 面色紅潤光澤面色紅潤光澤 有神(司

41、其外者,以知其內,所以每每通過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內,所以每每通過 脈從容和緩有力脈從容和緩有力 外在表現可知道心脈充盈。外在表現可知道心脈充盈。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心氣充沛;、心氣充沛; 2、血液充盈,濃稠度等狀態適中(心的形質無損);、血液充盈,濃稠度等狀態適中(心的形質無損); 3、脈管(道)滑利通暢。、脈管(道)滑利通暢。 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2、心藏神:是指心有統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 廣義之神:泛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 及其外在總體表

42、現的統稱; 狹義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感等 心理活動和性格傾向; 心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者的關系: 1、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心神 必須得到心血的濡養才能正常的工作,也就是說,只 有心主血脈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血養心,則能化 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心理活動正常; 2、心主血脈的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心神 清明,能馭氣以調控心血的運行,濡養全身臟腑形體 官竅及心脈自身。三、生理特性三、生理特性:心為陽臟而主通明“心為火臟,燭照萬物。” 心居膈上陽位,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太陽,故為陽臟,又稱“火臟”。 心主通明,是指心脈以通暢為本,心神以清明為要。 四、與形、竅、志、液

43、、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1)心在體合脈,是指全身的血脈統屬于心,由心 主司(心臟的搏動具有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的 作用)。 (2)其華在面,是指心臟精氣的盛衰,可以從面部 的色澤表現出來。“有諸內,必形諸外”。 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2、在竅為舌:又稱心開竅于舌,是指心之精氣盛衰及 其功能變化可從舌的變化得以反映。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3、在志為喜:“在臟為心,在志為喜”, 4、在夜為汗:汗為五液之一,是津液通過陽氣的 蒸化后,經汗孔排于體表的液體“陽加于陰謂

44、之 汗”。(是指心精、心血為汗液化生之源) 心 血液 津液 體表 汗 津血同源 血汗同源 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5、與夏氣相通應(是因為自然界在夏季以炎熱 為 主,在人體則心為火臟而陽氣最盛,同氣相求, 故夏季與心相應。 附:心包絡,簡稱心包,亦稱“膻(dan)中”有保 護心臟“代心受邪”的作用。 肺肺一、概說:一、概說: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葉,左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葉,左二 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與喉、鼻相連,故稱喉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與喉、鼻相連,故稱喉 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竅。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竅。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

45、生理功能: 主呼吸之氣,指肺是體內外氣體交主呼吸之氣,指肺是體內外氣體交 1、主氣司呼吸:、主氣司呼吸: 換的場所;換的場所; 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 氣生成和運用的作用;氣生成和運用的作用; 肺肺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2、主行水:指肺氣的宣發肅降作用推動和調節全身水 液的輸布和排泄。其內涵:(1)宣發作用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輕清部分, 向上向外布散濡潤汗體外;(2)肅降作用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較稠厚部 分,向內向下輸送濡潤代謝后所產生的 (濁液)尿; 肺肺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2、主行水:肺以其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輸布津 液

46、,故說“肺主行水”。 在五臟六腑中肺的位置最高,并參 與調節全身的水液代謝,故稱“肺為 水之上源”。 肺肺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3、朝百脈,主治節: 朝百脈,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百脈(靜脈)流經于肺,經肺的呼吸運動(吐故納新)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然后再通過肺氣的宣降之性促進下,將富含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動脈)輸送到全身。三、生理特性:三、生理特性: 1、肺為華蓋:肺位于胸腔,覆蓋五臟六腑之上,位置最高,、肺為華蓋:肺位于胸腔,覆蓋五臟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故有故有“華蓋華蓋”之稱。之稱。 2、肺為嬌臟:是對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肺為嬌臟:是對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 3、主

47、宣發與肅降:、主宣發與肅降:“肺氣宣發肺氣宣發”“”“肺氣肅降肺氣肅降” 宣發:指肺氣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體現于宣發:指肺氣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體現于 (1)呼出體內濁氣)呼出體內濁氣 (2)將脾所轉輸來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輸頭)將脾所轉輸來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輸頭 面諸竅,外達于全腎皮毛肌腠;面諸竅,外達于全腎皮毛肌腠; (3)宣發衛氣于皮毛肌腠,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宣發衛氣于皮毛肌腠,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將代謝后的津液化為汗液,并控制和調節其排泄。開闔,將代謝后的津液化為汗液,并控制和調節其排泄。3、主宣發與肅降:“肺氣宣發”“肺氣肅降”

48、 肅降:指肺氣具有向內向下清肅通降的作用。體現于(1)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并將清氣與谷氣相融合而成 的宗氣向下布散至臍下,以資元氣;(2)將脾轉輸至肺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內布 散于其他臟腑以濡潤之;(3)將臟腑代謝后產生的濁液下輸于腎或膀胱,成為 尿夜生成之源。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汗孔:又稱“玄府”“氣門”) 皮毛:包括皮膚、汗腺、毫毛等組織,是人體最 大的保護器官,是防御外邪的主要屏障。 功能(1)防御外邪 (2)調節津液代謝 (3)調節體溫 (4)輔助呼吸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

49、皮,其華在毛 肺對皮毛的作用(1)宣散衛氣于皮毛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 司開闔及防御外邪侵襲的作用;(2)輸精于皮毛即將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 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以滋養之,使之紅潤光澤。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1、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皮毛對肺的作用(1)宣散衛氣,以調節呼吸;(汗孔即排津液,又 可進行體內外的氣體交換。)(2)皮毛受邪,可內合于肺;(感冒咳嗽) 2、在竅為鼻 鼻為吸之上端,鼻孔是清氣與濁氣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故稱鼻為肺竅。鼻的通氣和嗅覺功能,都必須依賴肺氣的宣發作用。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3、在志

50、為憂(悲):兩者對人體生理活動的影響 大致相同,故悲憂同屬肺志。由肺精和肺氣所 化生,是肺精、肺氣生理功能的表現形式。 4、在液為涕:(有潤澤鼻腔作用)由肺精所化, 由肺氣的宣發作用布散于鼻腔。 5、與秋氣相通應,時令至秋,暑去而涼生,草木 皆凋。人體肺臟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陰,同 氣相求,故與秋氣相應。 一、概述:一、概述: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他形如鐮刀,扁平橢圓,是彎曲狀的器官。脾與胃以膜相連。 注意;一般認為,藏象學說之“脾”在解剖學上相當于現 代解剖學的脾和胰,但在功能上,藏象學說中的脾 與現代生理學中的脾與胰腺卻有著較大的不同,他 將現代醫學胃腸道和消化腺(肝、胰、胃、

51、腸激素 的分泌)所有的肉眼見不到的消化、吸收和分配營 養物質的功能都歸屬于脾,從而形成了中醫所特有 的“脾”的概念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1、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的生理功能。(1)運化食物(水谷精微)、是指脾氣促進食物的消 化和吸收并轉輸其精微到心肺的功能。(脾氣的推動和激發作用)其運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a、幫助胃腸將飲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兩個部分; b、幫助微腸吸收水谷精微; c、把吸收的水谷精微運輸到全身;脾氣散精心肺脾氣直接布散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1、主運化, (2)運化水夜,是指

52、脾具有調節人體水液代謝,對體內 水液的吸收、轉輸、防止水液在體內停滯的功能。 故又稱“運化水濕”。 運化食物和運化水液,是脾主運化的兩個方面,二 者是同時進行的。同居中焦,是人體對飲食物消化、吸 收并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 吸收布散滋潤、濡養多余水液轉輸肺腎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為什么說“脾為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飲食物是人類出生后所需營養的主要來源。是生成精、氣、血、精液的主要物質基礎,而飲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轉輸都由脾所主,脾氣不但將飲食物化為水谷精微,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能將水谷精微吸收并轉輸之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使其發揮

53、正常功能 ,并能充養先天之精,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故稱為“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2、主統血,是指脾氣有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 行而不逸出賣外的功能。(是氣的固攝作用的體現) 脾不統血證的出血特點 1、出血量少色淡,但持續時間較長; 2、以下部的尿血、便血、月經淋漓不凈(崩漏) 及肌衄(皮下出血:壞血病)等為多見; 3、多伴有疲乏無力,納呆,腹脹等脾氣虛弱之象。 (治療多用歸脾湯)三、生理特性:三、生理特性:1、脾氣主升,是指脾氣的運動特點,以上升為主,具 體表現為: (1)升清(“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 (2)升舉內臟(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防止

54、其下垂的作用 (脾以升為健)2、喜燥惡濕:脾之所以有喜燥惡濕的特性,是與其運 化水液的生理功能分不開的。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肉,主四肢 脾在體合肉,是指脾氣的運化功能與肌肉的壯實及其功能發揮有著密切的聯系。肌肉的生理功能: A、保護內臟,以防損傷; B、抵御外邪:肌肉與皮膚的紋理合稱腠理,是外 邪入侵人體的門戶; C、主司運動;肌肉的收縮弛張,始能動作。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2、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脾開竅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與脾的運化功能 密切相關; 脾之華在唇:是指口唇的色澤可以反映脾氣功能的 盛

55、衰; 3、在志為思:是指脾的生理功能與思志有關; 4、在液為涎:涎為口津,即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 由脾精、脾氣化生并布散,故說“脾在液為涎”。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5、與長夏之氣相通應 長夏之季,雨水較多,天陽下迫,地氣上騰,濕為熱蒸,蘊釀生化,萬物華實,合于土生萬物之象,而人體的脾主運化,化生精氣血津液,以奉生身。類于“土爰稼穡”之理,故脾與長夏,同氣相求而相通應。一、概說一、概說: 肝的實體位居腹腔,橫膈之下,右脅之內而少偏左,其右葉大,左葉小,膽附其下。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進 而促進精血

56、津液的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 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暢并促進男子排 精與女子排卵行經等作用。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1、肝氣疏泄調暢氣機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A、調暢氣機 B、促進血液與津液的運行輸布 C、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和膽汁分泌排泄 a、助脾胃之氣的升降,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b、膽汁的分泌排泄受肝氣疏泄功能的影響 D、調暢情志 E、促進男子排精與女子排卵行經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2、主藏血: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和防 止出血的功能。其生理意義:(1)涵養肝氣(2)調節血量“人臥血歸于肝” (3)濡養肝及筋目(4)為經血之源“女子以血為本” (

57、5)防止出血。 肝主疏泄,其用屬陽,又主藏血,其體屬陰,故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三、生理特性三、生理特性:1、肝為剛臟:是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生 理特性而言。2、肝主升發:是指肝具有升生陽氣以啟迪諸臟,生發 陽氣以調暢氣機的作用。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筋,其華在爪(筋的功能和爪甲依賴于肝精 肝血的濡養)。 罷極之本:肝筋肝血充足則筋力強健,運動靈活, 能耐受疲勞,并能較快的解除疲勞,故稱肝為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爪為筋之余”筋之延續。 2、在竅為目(目之視物功

58、能,依賴肝精肝血之濡養 和肝氣之疏泄)。五輪: 血輪主血屬心氣輪主氣屬肺水輪主骨屬腎肉輪肌肉屬脾風輪主筋屬肝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3、在志為怒(怒志為肝之精氣所化)。 4、在液為淚(淚由肝精肝血所化,肝開竅于目,淚 從目出) 5、與春氣相通應 :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生,自 然界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在人體 之肝則主疏泄,惡抑郁而喜條達,為“陰中之少陽 ”,故肝于春氣相通應。一、概說:一、概說: 腎的實體位于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外形橢圓彎曲,狀如豇豆。因其位于腰部,故說:“腰者腎之府。”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

59、長發育與臟腑氣化 (1)藏精,是指腎具有貯存、封藏精氣的生理功能。 精有先天、后天之分。二者之間的關系: 出生之后,出生之后,“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有賴于有賴于“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的的活力資助,(腎陰與腎活力資助,(腎陰與腎陽)才能不斷的攝入和陽)才能不斷的攝入和化生(源源化生),所化生(源源化生),所以先天有所不足,還可以先天有所不足,還可借助調補后天彌補和改借助調補后天彌補和改善。善。先天之精賴后天之精不先天之精賴后天之精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日斷培育和充養,才能日漸充盈,以發揮正常的漸充盈,以發揮正常的生理效應。生理效應。后天之精先天之精 星火柴草燃料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2)

60、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是腎精及其所化腎氣的生 理作用。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八八則齒發去。”這段經文表明,在人體生命活動的過程中,腎中精氣隨年齡增長由盛而衰的過程。主要體現于: A、以“天癸”的生理效應為重要環節; B、腎精與腎氣的生理效應,腎精是形成胚胎的原始 物質,在腎氣的推動作用下(雌雄激素),陰陽相 合,男女媾精,精氣溢泄形成受精卵,分裂發育成 胚胎,產生生命。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 腎精、腎氣主司機體的生長發育可從腎精、腎氣主司機體的生長發育可從“齒、齒、骨、發骨、發”的變化以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