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題——地理(山東卷)_第1頁
2013年高考真題——地理(山東卷)_第2頁
2013年高考真題——地理(山東卷)_第3頁
2013年高考真題——地理(山東卷)_第4頁
2013年高考真題——地理(山東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 文科綜合試題(地理部分)下圖示意某流域開發的三個階段(a)和三條流量變化曲線(b)。讀圖回答12 題。1該流域開發過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發量增加c下滲減少d地表徑流減少2假設該流域三個階段都經歷了相同的一次暴雨過程,在p處形成的流量變化過程與圖 b 中分別對應的是() a、b、c、d、下圖示意我國植被的地帶性分布。讀圖回答34 題。3圖中為 () a草原b荒漠c針葉林d針闊混交林4我國東部森林植被的東西寬度在南北方向上發生變化,其主導因素是() a緯度b洋流c地形d季風氣溫的日變化一般表現為最高值出現在14 時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

2、后。下圖示意某區域某日某時刻的等溫線分布,該日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讀圖回答56 題。5下列時刻中,最有可能出現該等溫線分布狀況的是() a6 時b 9 時c12 時d14 時6該日 () a日落時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時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陽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陽高度甲地小于乙地下圖示意東歐城市的典型空間結構。讀圖回答7 8 題。7圖中代表的依次是() a工業區、別墅區、綠化區b綠化區、工業區、別墅區c綠化區、別墅區、工業區d別墅區、綠化區、工業區8該城市 () a老城區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動c空間形態變化受交通影響d倉儲式購物中心地處中心商務區26(24 分)閱讀材料

3、,回答問題。年降水量僅200 mm 左右但蒸發量達1 600 mm 的銀川平原,因黃河貫穿,湖泊眾多,加之賀蘭山的“守護 ”,盛產稻米、枸杞等名特優產品,有著“塞上江南 ”的美譽。圖1為“ 銀川平原及周邊區域圖”,圖 2 為“該區域地貌景觀示意圖” 。(1)指出圖 2中 p 處的地貌類型,并說明其形成過程。(6 分 ) (2)賀蘭山被稱為銀川平原的“守護神”,分析其原因。(6 分) (3)指出自賀蘭山至黃河不同地域適宜發展的主要農業類型。(8 分) (4)近年來,寧夏在銀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農產品產業帶。試推斷其依據。(4 分) 27(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巴西盛產甘蔗,產量居世界首位。

4、2012 年 4 月至 2013 年 3 月,巴西甘蔗產量達5.6 億噸,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產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產國,該國近半數汽車使用乙醇汽油。下圖為 “巴西及周邊區域圖”。(1)分析巴西大量生產乙醇的主要原因。(6 分) (2)有人建議我國借鑒巴西的經驗,以甘蔗或糧食作原料大量生產乙醇作為汽車燃料。試分析其利弊。(6 分) 【選做部分】32(10 分)【地理 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自然保護區按功能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核心區是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緩沖區只準從事科研活動;實驗區可開展旅游活動。崇明島位于長江入海口,是我國第三

5、大島,為亞太候鳥南北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我國東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為周邊地區生態旅游目的地。下圖為 “崇明島生態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1) 分析崇明島發展旅游的優勢。(4 分) (2)指出在鳥類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時應注意的事項。(6 分) 33(10 分)【地理 自然災害與防治】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回答問題。(1)對比甲、乙兩地,指出泥石流災害發生概率較大的地點,并說明理由。(6 分) (2)若丙地發生泥石流,據圖說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 分) 34(10 分 )【地理 環境保護】下圖為“我國華北某沿海地區景觀剖面示意圖”,圖中海岸為沙質海岸。讀圖回答問題。(1

6、)分別說明圖中甲、乙、丙三處植被的主要生態功能。(6 分) (2)近年來,該地區的荒草地不斷開墾為農田,指出可能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6 分) 1解析: 選 c本題考查流域開發的影響,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隨著流域的開發,流域內植被減少,涵養水源能力下降,下滲減少;居民點增多,地面硬化面積隨之增大,地表徑流增多。2解析: 選 c本題考查影響河流流量變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階段該流域的植被較多,下滲較多,地表徑流量小,流水匯集速度慢, p處流量最高峰來得晚,而且峰值也較低,對應 曲線; 隨著流域的開發,植被減少,居民點增多,地表徑

7、流增多,流水匯集速度逐漸加快,p處流量最高峰來臨所需的時間越來越短,所以 階段對應 曲線, 階段對應 曲線,故選c。3解析: 選 a本題考查植被的地帶性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我國北方地區自東到西,距海漸遠, 由于降水量越來越小,植被類型從東到西依次為落葉闊葉林、草原、荒漠,賀蘭山以西降水量小于200 毫米,植被類型為荒漠,則圖中 為草原。4解析: 選 d本題考查影響植被分布的主導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森林植被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 毫米的地區, 我國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但是我國北部季風氣候區東西跨度較小,而南部季風氣候區東西跨度較大,導致我國東部森林

8、植被的東西寬度在南北方向上發生變化。5解析: 選 b本題考查不同時刻海陸氣溫分布狀況,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圖中海陸等溫線比較平直說明此時海陸氣溫相差不大。一天中氣溫最高 (14 時左右 )和最低 (日出前后 )時,海陸氣溫相差最大,對比四個選項可知9 時時海陸氣溫相差最小。6解析: 選 b本題考查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圖中經緯度可知,該區域位于北半球。該日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 即該日太陽直射丙地所在緯線。甲、乙兩地與丙地的緯度差值相同,所以該日甲、 乙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相同;甲地緯度高于乙地,且乙地

9、位臵偏東,故甲地晝長大于乙地,日落時刻甲地晚于乙地。7解析: 選 d本題考查城市空間結構,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工業區應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交通道路沿線, 故為工業區; 綠化區應布局在工業區與城市其他功能區之間,故 為綠化區; 遠離城市中心,環境優美,且交通便捷,應該為別墅區。8解析: 選 c本題考查城市空間結構變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老城區受交通擁堵及環境污染等影響,其地租并不是最高的;由圖可知,城市中心向東移動;由圖可知,倉儲式購物中心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火車站附近,并不位于中心商務區;受交通因素的影響,城市空間形態發生變化,故選c。26解析

10、: 本題考查沖積扇(洪積扇 )的形成過程、賀蘭山對銀川平原發展的影響、區域農業類型的差異以及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第(1)題,由圖 2 可看出, p處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可判定其地貌類型為沖積扇(洪積扇 ),是由河流攜帶的泥沙在山前堆積而成的。第(2)題,讀圖可知,賀蘭山呈東北 西南走向, 西部為沙漠。 冬季,賀蘭山對寒冷氣流和風沙的東移起到阻擋作用;夏季,東南季風受山地抬升作用,在迎風坡形成地形雨。第(3)題,根據該地區東西地形和水源的差異角度解答即可。第(4)題,從銀川平原的氣候、農產品品質、市場競爭力、土地資源等方面分析

11、。答案: (1)沖積扇 (洪積扇 )。山區河流流出山口,流速減緩,其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2)阻擋西北方寒冷氣流;阻止沙漠入侵;東坡為東南季風迎風坡,增加降水補給。(3)山區發展林業;山麓發展畜牧業;平原發展種植業;河湖發展漁業。(4)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優越);枸杞品質好,市場競爭力強;枸杞種植基礎好;土地資源能夠滿足生產規模擴大的需要。(答出兩點即可) 27 解析:本題考查巴西大量生產乙醇的原因、我國大量生產乙醇作為汽車燃料的利弊,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題,根據題中信息可知,巴西盛產甘蔗,生產乙醇的原料豐富;由圖可知,巴西油田分布較

12、少,石油資源短缺;巴西經濟發展較快,汽車工業發展迅速,乙醇的市場需求量大。第(2)題,我國大力生產乙醇可以緩解能源緊張, 減輕大氣污染, 但容易引起糧食短缺(我國是人口大國,對糧食的需求量大)。答案: (1)原料豐富;石油資源短缺;市場需求量大。(2)利:緩解能源緊張;優化能源結構(減輕大氣污染,屬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糧食安全隱患。【選做部分】32解析: 本題考查旅游資源的評價和發展生態旅游應注意的事項,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題,崇明島發展旅游的優勢主要從旅游資源獨特及靠近客源市場等方面描述。第(2)題,主要從保護鳥類棲息地、控制游客數量等角度解答。答案:

13、 (1)旅游資源獨特,鳥類資源豐富;近客源市場。(2)保護鳥類棲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數量;嚴禁游客進入核心區、緩沖區。33解析: 本題考查泥石流發生的條件及其危害,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題,讀圖可知,甲地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乙地位于背風坡,降水較少;甲地的地形坡度較乙地大,水流較急,泥石流災害發生概率較乙地大。第(2)題,圖中丙地有河流、鐵路經過,聯系教材上關于泥石流危害的描述作答即可。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較大;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2)沖毀鐵路;阻塞河道。34解析: 本題考查植被的生態功能及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題,甲處植被位于山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