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執八、熱射病是指因 高溫引起的人體 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 熱量過度積 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癥中暑。該病通常發生 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遇到高溫天氣,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 恍惚時,要注意降溫。如高溫下發生有人昏迷的現象,應立即將昏迷人員抬 放至通風陰涼處,澆涼水以降低昏迷者的體溫,隨后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 高燒40 C左右持續不下的要馬上送至有經驗的醫院進行液體復蘇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耽誤治療時間。癥狀體征患者出現高熱、無汗、口干、昏迷、血壓升高,呼吸衰竭等現象,體 溫達到40攝氏度以上、皮膚干熱無汗、神志障礙、臟器衰竭等。病理病因因為持續悶
2、熱會使人的皮膚散熱功能下降, 而且紅外線和紫外線可穿 透皮膚直達肌內深層,體內熱量不能發散,此時熱量集聚在臟器及肌肉組織, 引起皮膚干燥、肌肉溫度升高、導致汗出不來,進而傷害到中樞神經。繼而 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患者出現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干、 昏迷、血壓升高、咳嗽、哮喘、 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現象,是中暑最 嚴重的一種類型。在高溫條件下進行體力活動或非體力活動都可能引發這種 嚴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達 40%至 50%疾病診斷日射病(sun stroke):僅與陽光直接照射有關。在海濱、登山或在炎熱 的夏天進行運動時,由于在陽光下暴曬過久,頭部缺少防護,突
3、然發生高燒、 耳鳴、惡心、頭痛、嘔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現象,這便是日射病。嚴重的 日射病也能致死,千萬不可粗心大意,應采取緊急處理。癥狀:產生高度的 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40C以上,不明顯地流汗,皮膚干燥。治療方法:緊 急入院,并且盡快進行冷卻療法。熱失神(heat syn cope):在直射日光長時間照射的情況下睡醒。由于流 汗引致的脫水和末端血管的擴張,全身的血液循環降低而導致。癥狀:意識 在突然之間消失。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流汗,脈搏呈現徐脈。治療方法: 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熱疲勞(heat exhaustion):水分和鹽分的補給趕不上大量的流汗,形成 了脫水癥狀的時候發生。癥狀:有
4、各樣的癥狀,例如:直腸溫上升至39 C、皮膚寒冷、明顯地流汗,等等。治療方法: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中暑痙攣(heat cramps):大量流汗后只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不足 時發生。癥狀:突然的有痛性痙攣和硬直的產生。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 流汗。治療方法:經口注入食鹽水。檢查方法測體溫。治療方法急救措施1. 輕者要迅速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解開衣扣,腰帶,敞開上衣。可服十 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藥品。2. 如果患者的體溫持續上升時,有條件可以澡盆中用溫水浸泡下半身,并用 濕毛巾擦浴上半身。3. 如果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或痙攣,這時應取昏迷體位。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 時,注意保證呼吸道暢通。中醫治療
5、方法1.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澤、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癥中暑, 刺血后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癥即可消失。重癥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毫 升,并給予清涼飲料,針后約10分鐘患者神志即可轉清,繼而熱 退汗出, 諸癥消失。2. 穴位按摩療法輕癥中暑,可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 或雙手拇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和點按穴位,反復進 行3-5分鐘,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重癥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 3-5分鐘。經上
6、述治療后,若條 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毫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3擦藥療法用風油精把手涂濕或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后心等八處,擦出許多紅點,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于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食療下面提供幾種常見的食物,對預防中暑有一定作用。飲西瓜汁:將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機中打成汁狀,加入500毫升涼開水及適量白糖和少許鹽,在冰箱中略冷卻后飲用。本品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西瓜翠衣飲:西瓜鮮外皮(稱西瓜翠衣)200克,洗凈切碎,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待涼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適量,代茶飲。本品具有清暑熱、利小便的作用。酸梅湯:烏梅50克,桂花5克,水
7、10001500毫升。將烏梅浸泡半 小時,煎煮15分鐘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鐘后過濾取汁,加入白糖適 量和食鹽少許,待冷后代茶飲。本品有清暑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綠豆湯:綠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夠去除綠豆的苦 澀味),水3000毫升。將綠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壓鍋中煮沸 20分鐘,待涼 后飲用。本品有消暑熱、止煩渴的作用。(用綠豆100克,大米200克,煮 為綠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的作用。)雙花茶:金銀花(又名雙花)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代茶飲。 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菊花茶:白菊花10克,開水浸泡,加冰糖適量,代茶飲,有清熱明目、消暑止渴的作
8、用,特別適合于高血壓患者在夏季飲用。薄荷涼茶:鮮薄荷葉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 待涼后飲用,有清涼止渴、祛風利咽的作用,適用于夏季外感風熱較輕者。荷葉涼茶:鮮荷葉20克,開水浸泡,加冰糖少許,涼后飲用,有消 暑止渴、降脂減肥的作用,適合于肥胖者夏季飲用。此外,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中,多吃些西瓜、黃瓜、西紅柿及桃杏等蔬 菜水果也有預防中暑的作用。西醫治療方法治療原則將過高的體溫迅速予以降低。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的紊亂和積極防治休克、 腦水腫等。降溫的具體方法有兩種:物理降溫 將患者安置在常溫(25 C)的安靜病室中。在頭部、腋下和 腹股溝等處放置冰 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時
9、用風扇向患者吹風。必要時可將患者全 身除頭部外浸在4C的水浴中,給患者四肢降溫,以防止周圍血液循環的瘀 滯。在物理降溫初期,由于表皮受冷的刺激可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和肌肉震顫, 反而影響散熱甚至促進機體產熱,使體溫上升。因此,目前多數主張用藥物 及物理聯合降溫方法。藥物降溫目前采用的降溫藥物主要是 氯丙嗪,其作用有以下幾方面:控制下丘腦部體 溫調節中樞;擴張周圍血管,加速散熱,松弛肌肉,減少肌肉震顫,防止身 體產熱過多;降低細胞的氧消耗,使身體更好的耐受缺氧,對抗組織胺的作 用,預防休克。阿司匹林等藥物可與氯丙嗪協同使用。在上述各種降溫過程 中,必須加強護理,密切注意體溫、血壓和心臟情況。一待肛溫
10、降至 38C左 右時,應立即停止降溫,以免發生體溫過低而虛脫的危險。合并癥的防治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變者靜脈補液不宜過速; 有心力衰竭傾向者宜及早應用 快速洋地黃制劑;有急性腎功能不全者,要嚴格限制水分和鈉鹽的攝入,尤 其要注意血鉀的濃度;有黃疸者宜用大量維生素 B和C;昏迷患者易發生 吸 入性肺炎或合并其他繼發性感染,可適當應用抗生素預防。降溫療法 包括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可用冷水澆身,頭頸部放置冰袋,冰鹽水灌腸或 讓病人站在冷水中,亦可用酒精擦拭體表,促進散熱。藥物降溫,可用氯丙 嗪12毫克/公斤體重,肌肉注射或混于5%糖鹽水中靜脈注射。飲食保健中暑后除及時采取治療外,在飲食上也需要引起人們
11、的重視。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 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 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 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屬于 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 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 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忌吃大量油膩食物。中暑后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 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 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 不
12、良。忌單純進補。人們中暑后,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 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 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預防護理在高溫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預防“熱射病”,尤其是高溫下戶外長時間 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簡易方法輕松避暑。1. 在室內保持自然通風,外出帶上淡綠茶水或淡鹽水。鹽水調制法:1公升水,放入鹽1/2茶匙水調和,每15分鐘喝半杯,一天喝3-4次。2. 外出坐車時,冰袋冷敷降溫。可到醫院購買醫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 準備一些濕的絨布把冰塊包裹起來,再用一個干凈 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 門擦擦臉和
13、胳膊,會感到涼快。3. 回家多用溫水洗澡,如果感覺身體發熱發燙,可用一些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藥品擦拭,蒸發吸熱。4. 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個小時把手腕放在自來水龍頭下沖5秒,可以降低血液溫度。炎熱季節我們不提倡戶外過多的活動,盡量在家里,在家里也不希望開很大的空調,特別強調要有一個規律的飲食。我們建議用一些含有淡鹽的水來喝。 沖茶也行,茶里也放點鹽。專家建議,市民一定要多喝水、減少戶外活動、保持飲食規律、不要長時間使用空調,注意室內的通風。并發癥引發人體高溫、昏迷、器官受損,甚至有生命危險熱射病”不是簡單的中暑 救治不及時危及生命近期全國各地持續高溫天氣,令人酷暑難耐。 7月 14日大連市中心醫
14、 院急診科一天先后接診 3 位高溫中暑患者,均診斷為“熱射病”。入院后三 位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多臟器功能衰竭, 93歲患者情況最嚴重, 因病情過重 于 15 日凌晨 1 時死亡。還有一位七旬患者還在救治中,但生命體征不穩, 病情危重。另一位 62 歲患者在積極治療后意識恢復、體溫下降,已經出院 回家休息。?“熱射病”不是簡單的中暑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把中暑當回事,認為只要多喝點水,吃點解暑藥, 到陰涼的地方歇一歇就好了。但是,中暑也分輕重,嚴重了真的會要人命。 大連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紀穎主任介紹說, 此次三名就診患者年齡分別 為 62、77、93 歲,均因“發熱伴意識改變”來診,體溫明顯升高,
15、兩名患 者體溫 42 度,一名患者 39 度。患者均意識不清,最高齡的患者來診已處于 休克狀態,并在急診進行了心肺復蘇,完善檢查后均收到重癥監護病房住院 治療。但老人年紀大,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沒有搶救過來。專家介紹,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 暑。先兆中暑是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 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 涼通風處,降溫,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而輕癥中暑則是除上 述癥狀外,體溫往往在38C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轉
16、移到陰涼 通風處,平躺解衣,降溫,補充水和鹽分,可于數小時內恢復。?重癥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痙攣:常發生于初次進入高溫環境工作,或運動量過大時,大量出 汗且僅補水者。 常變現為訓練中或訓練后出現短暫性、 間歇發作的肌肉抽動。 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 補充鹽水或飲用電解質溶液可迅速緩解熱痙攣 癥狀。熱衰竭:常表現為多汗、疲勞、乏力、眩暈、頭痛、判斷力下降、惡 心和嘔吐,有時可表現出肌肉痙攣、體位性眩暈和暈厥。熱衰竭如得不到及 時診治,可發展為熱射病,所以應立即送往醫院救治。熱射病:也是最嚴重 的一種,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高熱、無汗、昏迷。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熱射病分為勞力型和非勞力 型兩種。勞力型熱射病,多見于體育運動員中,即長時間高強度劇烈運動后 容易迅速發生。非勞力型熱射病,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 起散熱減少,多見于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它可以在數 天之內發生。?并不只有暴曬才會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適物理試題含解析
-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分子生物學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菏澤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零診”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鋼琴即興伴奏(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石室教育集團2025年初三期末物理試題含解析
- 四川師范大學《智能信息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井陘礦區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四川鐵道職業學院《大學體育(4)》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電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鋇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作業指導書
- LY/T 2588-2016林業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準則
- 2023年廣州市黃埔區中醫院康復醫學與技術崗位招聘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江蘇省民用建筑施工圖綠色設計專篇參考樣式2021年版
- GB/T 34720-2017山羊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斷技術
- GB/T 24368-2009玻璃表面疏水污染物檢測接觸角測量法
- GB/T 18901.1-2002光纖傳感器第1部分:總規范
- GB/T 1282-1996化學試劑磷酸
- 聯想云教室lenovo eclass用戶手冊
- 動脈瘤醫學知識專題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