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完整版_第1頁
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完整版_第2頁
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完整版_第3頁
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完整版_第4頁
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個人專業成長計劃( 2012年 2013年)姓名性別女出生年月二寸照片職稱職務政治面貌中共預備黨員所任學科專業梯次認定第一學歷、專業本科 英語進修學歷、專業 一、自身專業現狀分析優勢作為英語教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我具有小學英語教學的所必備的基本素質。總結如下:我具備準確的發音和較強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由于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和足夠的語言輸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部分語言輸入主要依靠英語課堂教學。在以課堂為主的外語教學環境下,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和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主要對象都是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英語口語是學生模仿的主要樣本,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渠道,對學生的口語

2、水平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記憶力和模仿力都比較強,對事物的第一印象比較牢固。此外,我具有較為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劣勢1、缺乏經驗。如果出現孩子生病等緊急情況,年輕老師就會由于經驗缺乏而不知道如何解決。2、年輕人一般比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缺乏耐心,容易將情緒帶入到工作中,這也是許多家長最為擔心的地方3、作為一個新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如何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最大化,這還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摸索的過程。4、有學生氣,有時在處理人際關系上顯得不夠老練。5、有些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6、有反思但不深入,也沒有整理成為論文, 缺乏教學經驗。 二、個人專業成長目標設計總體目標概述在課堂教學上,我希望我

3、有過硬的教學技能,是引領學生學習知識的人;在教育科研上,我希望我有理性的思維方式,是組織老師進行科研的人;在班級管理上,我希望我有出色的管理方式,是深受學生家長喜愛的人。階段目標概述在我從課堂教學、教育科學研究、班集體管理與建設三個方面,確立了我的目標:首先我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多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水平。其次我要加強自己的科研能力,多搞課題,多寫論文。最后我要追求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方式,更全面地關注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  做好上課前后的“三多”。在備課時,爭取“多想”(想學生會出現的問題,即新課標中提出的預設);在上課時,爭取“多問”(教

4、師的語言簡短精練,給學生多一些說話、交流的機會);在課后,爭取“多悟”(關注課堂上出現的“意外事件”,分析其原因)。此外,積極參加各級培訓。2、  實現“學習消化運用吸收”四步曲。平時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觀點,多閱讀優秀的論文著作,養成 “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通過圈圈點點劃劃,做批注,寫感受等形式理解內容,并及時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之中,最后及時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課題、論文。3、養成“愛反思”、“多交流”、“勤動筆”的習慣。通過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反思,加強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使自己在反思中覺悟,在反思中創新,在反思中獲得專業成長,在不斷循環反復的自我反思與改

5、進中,提高自己的水平與能力。通過與同行及同事的聯系、交流和合作,形成經常性專業對話的習慣,在對話交流中廣泛汲取教育教改信息和靈感,研究和吸收他人先進的教育經驗,適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育研究以及管理水平。通過經常動筆寫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剖析自己的教學思想,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 三、個人專業成長階段目標設計工作目標1.完成學校總體工作計劃中提出的各項要求。2.尋找有效措施,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3.做到備課充分、作業批改及時、上課學生滿意率高。學習目標“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小學英語老師,做好自身行為規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我對自身的要

6、求。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作為一個剛畢業的新教師來說,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我都有了較高程度地提高。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

7、,就是幫助班上的同學改英文名,盡量多講一些關于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英語,更喜歡學習英語。 我還將抓住各種學習機會,不斷學習,絲毫不敢松懈。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在培訓中我將認真學習,領會要領,進一步貫徹到教學工作中。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經過磨練,我會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風格。研究目標我將積極加入學校,以及片區教研活動中。認真研究各位前輩的教學方法,并對新課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流。大膽的研讀教育著作并探索規律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在科研課題的研究和實施取得一定的成果。 四、我的校本研修內容與案例(一) 單

8、詞教學背誦單詞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環節,英語單詞作為構建英語知識大廈的基石,很多勤奮的學生也經常陷入“忘了再背,背了再忘”的惡性循環中。下面是一些巧妙的方法讓大家擺脫機械記憶帶來的苦惱。 音標發音記憶法 初中英語單詞絕大多數都是符合發音規則的。學生只要讀音準確,并掌握一定的讀音規則,背起單詞來就會輕松愉快。而且讀音準確也是學好英文的關鍵。因此建議學生在背單詞時一定要聽錄音磁帶。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加深記憶。同時為“聽力”打下良好基礎。例如:congratulations這個單詞,雖然很長,但符合發音規則。只要會讀,就能會拼寫。這里還要提醒學生,按此方法記憶單詞時,要格外注意元音字母的讀音變化。構詞法

9、 利用構詞法記憶單詞,即通過分析詞根、前綴、后綴、派生和合成等記憶單詞。例如ease作為獨立單詞,它又是easy、easily、easiness的詞根。 前綴:比如un-dis-是反意前綴,happy是“高興的”,那么unhappy當然是“不高興的”;like是“喜歡”,dislike自然是“不喜歡”。 后綴:如-tion; -sion; -ness; -ment是名詞后綴e.g.-ful;-able;是形容詞后綴e.g.例如helpful; enjoyable。-ly大多是副詞后綴e.g.例如carefully。-er;-or多數情況是表人的后綴e.g.例如photographer; inv

10、entor。合成詞: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獨立意義的單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詞匯叫做合成詞,例如e.g. football。但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合成詞都能“望文生義”。eg. greenhand的含義不是“綠手”而是“生手”。 諧趣記憶法 諧趣記憶法是根據讀音、詞形、詞義的關系,利用詼諧、荒誕的曲解來記憶詞匯。 如:morose(憂傷的,郁悶的)=mo(方言,沒有)+rose(玫瑰),試想,“沒有玫瑰”的情人節怎能不“憂傷郁悶”? ponderous(笨重的),聽發音,叫做“胖得要死”,想一下,“胖得要死”,能不“笨重”嗎? 感觀記憶法 感觀記憶法是把耳、口、眼、手調動起來,把聽、說、讀、寫

11、統一起來,達到記憶目的的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是溝通大腦皮層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減少遺忘。我們可以進行專一的記憶,也可以注意我們身邊的英語,如電器設備上的英語,產品說明書上的英語,各種警示語、標語等,還可以聆聽外文歌曲,欣賞國外影視耳濡目染,日積月累,反復回想,自然牢記。 例:許多品牌電池的外包裝上有(battery電池)字樣,許多洗發精瓶外有shampoo(洗發水)字樣,自動取款機上的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動取款機)字樣,某些藥品包裝盒上的OTC(Over the Counter非處方藥)字樣等。卡片記憶 自己制作單詞卡片隨時隨身記憶單詞,卡片寫上單詞的詞形、詞

12、性、詞義、音標、搭配、例句等。 閱讀記憶 通過閱讀英語文章,小說等記憶單詞,但要注意選擇難度要適宜。這樣記憶的單詞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詞不離句的原則 建議學生在做單詞抄寫作業時一定要配例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單詞的用法,使毫無生機的單詞充滿生命力. 總結:我認為大家的方法都很好,關鍵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熟練掌握這幾種方法,并用到學校中。 四、我的校本研修內容與案例(二)為學生創設學習英語的情境 案例描述:Go straight on.這是一堂學習表達問路及如何指路的英語課這節課主要通過Excuse me, where is the .please? 以及Go stra

13、ight on, turn right , turn left的句型練習來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在上這一節課,我先是由常規的Warming up -與學生“噓寒問暖” (Free up)開始, 然后用一句Whats this? 引出right/left hand, 從而進行right和left 的練習。接下來利用TPR教學法練習turn right/ turn left/ go straight on。 在這一階段孩子們已經由身體“動”而引發思維“動”,教室里呈現出“活而不亂”的景象,幾個回合后,預定目標已達成。接著進入“備戰” 階段,我首先利用現有的“資源”(學生座位):Excuse me,

14、 wheres,(學生名字)please?” 在我的身體語言的啟發下,學生“茅塞頓開”,紛紛搶著說: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 then turn left. He is there.”就這樣,在高頻率的聽覺刺激下,由詢問學生的位置變為詢問虛擬場所的位置,學生對句型Excuse me, where is the,please? 已經是十分熟練了。下一步就該進入“實戰”階段了,我設置了一個“陌生人”問路的情景,讓學生自行發揮表演。”Excuse me, where is Penglaige, please?”我把大家帶入了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教室里頓時活躍起來,大家根據

15、自己的記憶描述起來。待蓬萊閣的問題解決后,學生們又紛紛舉手“競演”陌生人.案例反思:在設計這節課時,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特征,從學生自己的左右手開始,先認識單詞left, right, 然后利用自己所在的位置來學習新句型,最后從學生熟知的蓬萊閣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的活動不是只圖表面上的熱鬧,而是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作支撐。因此,我認為我們教師應通過有效的語言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語言源于生活,脫離實際生活的語言是不“真實”的。在教學中我們總是期待學生的熱情參與,期待著一個個上課的“激活點”,可當學生真的參與進來,我們卻因為教學方面的種種原因損傷了他們的積極

16、性,也許有些學生因此再也不愿意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這樣一來真是一個不小的損失。所以,這節課后我一直在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堂好課必不可少的,但在同時如何保護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則對學生的長久參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我們現在的小學都存在班容量過大的現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追求課堂上表面的活,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長期下去,會使這些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四、改進舉措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學習語言的有效方法是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說英語的環境。一是結合所學知識,找一些難易適中的英語故事或兒歌

17、,反復給他們放錄音。二是課內外與學生交流時盡量用英語,讓學生在交際活動中學習。三是利用直觀教具、實物、投影或幻燈、多媒體等聲像設備進行教學。如教doll時用一個洋娃娃,教four seasons可放四季不同的投影 ,教shopping 可讓學生觀看一段商場中售貨員和顧客的對話。四是善于捕捉契機,設計帶有啟發性的情境。如借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問路、放學回家、道別等內容,讓教師和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2、角色表演,寓教于樂。 在英語教學中許多課文和對話的內容不易記住和掌握,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教學直觀化、趣味化。一要精心挑選或設計一些英語教學游戲。如在教學Is it a ?這個句型時,我們可以設計一

18、個猜猜看的游戲,老師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讓學生用Is it a ?來猜,然后每畫一筆,都讓學生用相同的句型來猜,其他學生用Yes, it is./ No, it isnt.回答,先猜對的同學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二要把音樂引入課堂,利用Chant和歌曲來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增強記憶力。三要運用新穎奇趣的謎語、故事以及看口型猜單詞的形式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了一些新單詞后,讓學生合上書,注意觀察老師口形變化(不發音),判斷老師說的是哪一個詞,最先說對者為勝方。在學習了一些動物單詞后,采用“I am big ,I am grey ,my nose is long, my tail is sh

19、ort ."猜謎語的形式幫助記憶“elephant”。四要讓學生參與設計分角色表演,讓一名或幾名學生頭戴頭飾,一邊放錄音或朗讀,一邊模仿課文內容表演,可根據教學需要放在課始、課中、課尾進行。3、引入競爭,活躍課堂。 兒童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課堂上適當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如小組間競賽、男女生競賽、自由組合賽、個人挑戰賽等等,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培養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的意識。在教學中,我們可經常使用這些競賽方法:(1)鏈式呼喚法。老師讓A答,A答正確后,向B提問同一個問題,B答正確后問C比一比哪一組答得又對又快。(2)接力傳話法。把一個重點句子作為接力棒,老師把它寫在紙上,讓每排第

20、一個人往后咬著耳朵傳話,直到最后一個人為止,比哪一個組傳遞得快而準。(3)朗讀比賽、看動作表情猜詞語比賽等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傾向性的差異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環境、教育等影響下形成的。而好的學習方法將使孩子受益一生。仔細分析一下那些英語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大多有好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而那些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缺乏學習動力而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困難不感興趣成績差更困難更不感興趣成績更差的軌道上惡性循環。所以幫助學生排除學習困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

21、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如記憶單詞,可教給學生構詞方法,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歸類法等。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提問題,即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先要經過反復認真思考,自己仍弄不清楚的再問,這樣既教會了學生學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自學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我的校本研修內容與案例(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一、 教學實踐,引發問題(PPT)在以教學視頻課例分析研究為載體的校本研修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研討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單詞dress,shirt和句型I need 教師以東西方各種節日為導入,將學生帶進一個極為有趣的語言環境:Hallow

22、een萬圣節。為學生介紹萬圣節的風俗,以參加萬圣節party為主線,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達成三維目標。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中的人物都是學生熟識而又非常喜愛的卡通人物,學生們選擇自己最愛的卡通形象;為這些卡通人物做形象設計;為參加舞會而做各種準備可以說整堂課的活動形式多樣,課件生動形象,并滲透了濃厚的文化意識和氛圍。就這堂課我們采用的研究手段是:學生發言情況統計、課堂教學情況分析、視頻課例對照研究。在課堂教學觀察和教學記實中我們發現:學生雖然對課件很感興趣,但整堂課的氣氛并不十分活躍,老師期待的高潮并沒有出現,尤其在有些訓練環節中學生的反饋并

23、不理想。這里有兩張表格可以說明問題。一張是根據學生的座位表設計的發言統計表(PPT:發言統計表),在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集體跟讀以外,有四個學生沒有得到一次發言機會,占全班人數的13%,只有一到兩次發言機會的有二十個學生,占67%,而我們對學生發言的預設目標是: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人均三次以上。另一張是課堂教學分析報告(PPT:課堂教學分析報告),反映出教學中部分知識的訓練環節多而倉促,比如對連衣裙一詞的訓練有四個環節,前三個匆匆而過,最后的服裝設計游戲耗時將近六分鐘,單對語言的鞏固和運用幫助不大;而在襯衫一詞的聽力訓練中只有一位學生有發言機會,一小部分學生甚至無所反應。通過兩張表格

24、我們可以看出本堂課的教學效果:1舉手人次不高,參與率低。2機械性訓練不夠扎實。3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得到相應的訓練。4,學生語言運用較單一。(PPT)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二、 觀察分析,集體反思(PPT)為什么這么精心安排設計的一堂課,卻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帶著這一疑問我們開展了多次研討,討論過程中老師們各抒己件。(PPT:討論照片)開始時有的老師認為這并不是教師或者說教學設計上的問題,而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問題;有的老師則發現,這堂課上所出現的問題正是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碰到過的困擾。為了找出問題根本所在,我們將教學錄像以片段形式反復播放,對每一個環節進行討論。 請大家觀看第一次教學

25、的片段。(錄象:dress,shirt,I need三個教學環節)(分析)Dress:在錄象中大家可以看到,對dress一詞的訓練有這幾個步驟:第一個活動:組詞:a yellow dress;第二個訓練環節:小組活動,說說課件中的卡通人物有什么顏色的連衣裙,你認為這條裙子如何,句型為:She has got a dress. It is ;第三個環節:小組活動Group work:你喜歡哪條裙子?第四個活動:小組合作,用圍巾設計成一條連衣裙。四個環節三個小組活動,第一次小組活動時間為23秒,第二次小組活動給出的時間為:19秒,訓練倉促,第二次小組活動:你喜歡哪條裙子?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團隊合作的

26、必要性不大;服裝設計游戲沒有很好為語言訓練服務。四個環節之間的語言訓練聯系不大,沒有連貫性。Shirt:現在大家看到的是襯衫一詞的教學過程。首先是機械性的跟讀單詞和句子;然后通過How is the shirt?這件襯衫怎樣?這一問題,讓學生用一句話來進行描述:This shirt is 最后是一個聽力訓練:Who has a white shirt?根據老師講述的內容想一想:誰有白襯衫?用手勢來表示你所選擇的圖片號碼。對這一單詞的口頭訓練則較少,不夠扎實,學生真正得到訓練的句型只有一個:This shirt is I need :對這一句型的訓練主要分兩個部分:1,游戲形式做機械性訓練:I

27、need a Jackle lantern. 訓練人次為4人。2,教師以Hello,Kitty做了一個示范,然后兩人一組進行活動:說說你想扮演哪位卡通人物,你需要什么服裝?句型為:I want to be I need 。由于沒有扎實的機械和半機械訓練做基礎,語言訓練缺乏臺階,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達到要求。而三個環節中都沒有得到訓練的學生有4人,說明這其中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對后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隨著討論的深入,問題開始集中、開始顯現:1, 問題設計不能引發學生真正思考,使得語言表達單一。2,活動設計較繁復,加上學生原來的聽力基礎與老師活動講解的不配套,使訓練環節匆匆而

28、過,學生是一知半解,無法完全進入活動環節,造成訓練不扎實。3,問題設計和語言訓練的要求沒有坡度性,學生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4,沒有體現分層教學,缺乏對學習困難學生的關注,造成這部分學生得不到相應的訓練。5,對小組活動要求講解不到位,給出時間較倉促,合作學習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最后結果學生活動不活躍。(PPT)隨著討論的深入,老師們的反思已不僅僅停留在這一堂課上,而是對以往所有的教學實踐活動。大家總結了共同存在的問題:在教學設計,或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中,雖然能兼顧到學生興趣,但考慮較多的還是如何去教,如何推進教學進程,卻并沒有從學生的視角和實際能力出發,設計他們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學活動,實際上

29、我們的老師并沒有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三、 專家引領,確定主題(PPT)該如何來完成課堂角色的真正轉換?課改精神注重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 。(PPT)作為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他們的智慧是如何建構的。一切的教學設計和技術應用都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教材、活動設計、技術應用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在車老師的帶

30、領下,我們再次研究了錄像,制定改進策略:1,每個問題的提出以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語言功能為目的,不求統一答案,但求表達豐富。2,活動設計以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能力為基準,注重精講精練,訓練扎實。3,語言訓練要有一定坡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4,以每個學生的發展為重點,加強對學習困難學生的關注,為他們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學要求和練習。5,小組活動設計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為前提,并給出明確要求,讓每個成員在小組中發揮作用。圍繞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原則,進行再次備課,同時確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調整后的教學設計中,學生能夠發揮主體性,發展個性。教師在

31、整個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運用改進后的教案和課件,葉慧老師再次進行了教學實踐。在第二次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同樣的三個語言知識,但由于教學策略和活動設計的改進,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請看第二次的教學錄象。(錄象: I need,dress,shirt,三個教學環節)(分析)I need 首先,在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上做了調整,將句型教學提前,整個新授過程始終貫穿這一句型,使其得到充分訓練和運用;對這一句型的訓練分為三個層次:1,朗讀單詞、句子、兒歌,鞏固句型。2, 小組活動:設定每個小組所需物品,說說你什么時候需要它?發揮小組作用

32、,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機會;結合生活實際,運用語言知識,尤其是When do you need it?(你什么時候需要它?)這一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答案不一,語言表達豐富。3,What do you need for Halloween?萬圣節上你需要什么?結合本堂課的文化情境,再次鞏固運用。Dress:對連衣裙這一單詞的操練也分為三個層次:1, 組詞:a dress。2,造句:This is a dress。這里的句型訓練教師采用滾雪球方式,第一位學生說一句,第二位兩句,第三位三句,學生可根據自己實際能力進行選擇,也為語言積累打下基礎。3,先想象當你成為辛黛瑞拉、成為蓓拉時,你需要什么顏色

33、的連衣裙,練習:I need a blue dress。I need a yellow dress等。然后為自己做形象設計:I want to be I need 。字、詞、句、段,機械訓練半機械訓練意義訓練,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且照顧到不同能力的學生。語言訓練系統、連貫。Shirt:襯衫一詞的機械訓練以游戲開始。兩個學生上黑板,將襯衫貼在合適的位置上,而其余學生則反復練習句子:Pick the shirt on the board.,將單調的讀音訓練融入有趣的游戲中,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第二個步驟:描述黑板上的襯衫:This shirt is ,對這一練習學生已駕輕就熟。第三步:形象設計:I

34、want to be I need 雖然新詞加上新句型,但由于前面所有教學都結合I need 這一句型,而且在連衣裙一詞的訓練中已有過類似活動,所以這里教師不再做很多鋪墊和幫助,而是很快放手,讓學生自行操練。 四、我的校本研修內容與案例(四)四、我的校本研修內容與案例(五)英語閱讀的教學英語閱讀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英語閱讀也是英語語言中最頻繁的一種活動。學生對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強弱能反映其綜合能力和素質,決定其是否能運用英語知識和閱讀技能來理解英語書面材料,能否高效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因此英語閱讀教學在日常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閱讀正是我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遭遇的瓶

35、頸。作為21世紀的創新型教師就應該更新教育觀念,把課堂當作提高閱讀技巧的基地,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可塑性和創新性的特點,要善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勇于進取,積極探索,通過繼續學習和科研,找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閱讀教學使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為此必須重視英語閱讀教學,積極著手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首先在英語教學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傳說、人物、文化等,在文章的體裁上應避免單一化,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所選擇的文章和其相應的任務不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困難,否則學生會對這樣的文章失去閱讀的興趣,因此達不到提高閱讀技能的目的。這種任務型的閱讀能

36、激發學生興趣,鼓勵他們尋找有效信息來完成任務,在此之前老師應該明確的給出任務。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訓練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后做很多相應的理解性選擇題,大多數情況下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會抹殺學生的閱讀技巧或是對閱讀失去興趣,那么實際上在閱讀中教師應該幫助他們提高技巧而不是單純的測試閱讀理解,同時也要盡可能多的傳授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一堂閱讀課,我們通常可以把它分為三個基本環節: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讀后(post-reading)。在每個環節中安排相應的任務,從而達到提高閱讀技巧的能力。一、 讀前階段(pre-reading

37、 stage)二、 Pre-reading也就是Lead-in階段,是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好鋪墊的。三、 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解文章的主題老師和學生做好準備。主要是要讓學生對閱讀材料產生期待,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四、 在這一環節中可以通過以下活動方式來實現:1、標題預測    一個好的標題通常包含了作者寫作的最重要的信息,通過預測能夠大概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也可以通過就標題提問的方式來指引學生進行預測。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Unit9 “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你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 What is a volunteer?

38、0; 2 Are you a volunteer?  3 What do a volunteer do?2、詞匯預測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預測一些極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現的詞匯,猜出文章大意,然后再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來證實他們的推測。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Unit6 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 一文中可以提供關于食物(food: ducks, cola, French fries, vegetables, meat, fruits, biscuits, oil, etc.)和味道(taste:good, bad, healthy, sick, awful, fr

39、esh, bitter, sour, sweet, etc.)的詞匯,然后要求學生預測哪一些會在文章中出現,并通過這些詞匯來推測文章的內容,最后瀏覽全文證實你的猜測。3、問題預測老師提出一些與文章內容有關的正誤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判斷,再通過閱讀文章來檢測其推測。4、預設情境大量的語言試驗說明,英語閱讀的障礙不僅僅存在于詞匯和語法方面,語言所承載的背景知識和文化信息也是閱讀理解的主要障礙之一。實際上在英語閱讀中對所讀材料的語言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異掌握不夠,在英語閱讀時會屢屢出現歧義誤解頻繁和語用失誤迭出的現象。創設情境就是使學生熟悉與所讀文章有關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而背景知識最能引起學生的閱

40、讀積極性,通過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對比,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從而提高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Unit12 Section A 3a時,老師可以介紹各國在約會時間上的文化差異。5、略讀和跳讀快速閱讀獲取大意就是略讀。在報刊文章中經常會運用略讀策略獲取主要信息。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就文章內容提出幾個代表中心思想的語句,要求學生在快速閱讀之后判斷正誤。或者給每一段提出一個小標題,讓學生把它們放在文章中正確的位置。跳讀,就是獲取具體信息。比如數字,時間,電話號碼,地址等,因此它在課堂教學中是很有幫助的。聯想,類推和運用語言規則猜測文章意思也是不錯的方法。當然在一堂課上我們不可能用到

41、上述的所有活動,但是有選擇的使用其中的方法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閱讀更容易,從而幫助學生從厭讀往想讀發展。五、 讀中階段(while-reading stage)1、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將那些復雜的語言通過圖片,影像,表格,注釋,小標題等的形式表現出來,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如Unit8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 一文中,教師可事先準備一段與文章相關的影像資料,介紹導盲犬在日常生活中怎樣來幫助它的主人,以及對導盲犬訓練中心的訓練一般流進行程介紹,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同時也增強了它的趣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注意愛護小動物。但是必須注意要遵循先易后難的

42、原則,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也可提供一些與之相關的口頭任務。2、在閱讀活動中老師可向學生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這是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從易到難分類好。例如第一類是對文章了解后用文章中的原句就能回答的問題,或者是一些Yes/No問題,要求學生快速回答。這些問題都淺顯易答,因此把這些問題留給基礎差的同學,以增進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接下來一類問題需要將文章中的原句進行組合來回答,第三類問題的答案是文章內容所暗示的,第四類是要根據作者所傳達的思想來做出判斷的問題,最后是完全取決于讀者的反應,表明讀者自身觀點的一類問題。在答題時,要求學生要仔細全面的考慮后再確定答案,養成獨

43、立思考、認真答題的習慣。三 讀后階段(post-reading stage)在這一階段中教師需要設計一些與文章有關又適合學生發展的活動來檢測和鞏固學生的閱讀。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展示他們所學,所想,所感的機會。比如課內討論交流各自的觀點,培養陳述觀點的能力。開展猜謎、讀書角、競賽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增強參與意識。角色表演也是一種實用的語言學習活動,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以及在小團體中的合作精神,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間,這樣更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除此之外,老師可以提供一些關鍵詞或信息,讓學生復述整個故事,還可以準備一些錯誤信息的陳述,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加以改正或用所學的單詞和表達來做填空,最后布置一些相關的寫作訓練,包括總結,評論等。通過這樣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