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筆記_第1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筆記_第2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筆記_第3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筆記_第4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歷史·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筆記 第一課 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一、隋的統一與統治 1、隋朝建立:581年,楊堅(即隋文帝,年號開皇),定都長安  2、隋滅陳,統一全國:589年 3、隋朝的繁榮:楊堅的“開皇之治” 二、貫通南北的動脈大運河 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 2、大運河的開鑿及概況 (1)時間:隋煬帝時期 (2)概況: 三點:  北:涿郡(今北京)     

2、;     中心:洛陽          南:余杭(今杭州) 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3、評價 (1)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積極作用:溝通南北交通,促進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 (3)消極作用:加重人民負擔,加速隋朝滅亡   第二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煬帝

3、的暴政導致隋朝滅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唐高祖),定都長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納諫: 1、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號“貞觀” 2、用人和納諫 (1)重用人才: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唯才是舉  (2)虛心納諫:魏征 三、貞觀新政 1、原因:吸取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 2、主要內容 (1)政治上: 虛心納諫,重用人才          中書省(起草政令)    &

4、#160;           沿襲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門下省(負責審核) 沿襲并完善“科舉制”        尚書省(執行政令)下設六部 (2)經濟上:重視發展生產;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 (3)法律上:修改法令,編篡唐律疏議 (4)民族關系上:密切與少數民族的聯系,實行開明的政策;民族和諧 (5)對外關系上:對外開放,兼收并蓄 

5、;3、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大增,被譽為“貞觀之治”  第三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一、女皇武則天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2、武則天的統治   重用酷吏;                    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   

6、0;               大力發展科舉制度;                  任用賢能之士;              

7、      注重減輕農民負擔,促進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3、“武周統治”的評價:武則天有“貞觀遺風”,其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二、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統治開元盛世,唐朝國力達到鼎盛 重用賢能:姚崇、宋璟 措施   蓄意改革:大力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進行改革       重視農業生產 2、唐玄宗后期的統治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

8、衰 三、社會經濟繁榮 農業生產:發明曲轅犁(翻土)和筒車(灌溉) 手工業   制瓷業:邢窯白瓷、越窯青瓷、南昌瓷器          紡織業:雙面錦 人口增多 唐朝疆域遼闊   第四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一、科舉制度煥發的活力 1、科舉制度的概念: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 2、科舉制度的發展:隋代開創,唐代完善,清朝末年廢除

9、0;(1)隋文帝時: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錄用人才 (2)隋煬帝時: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3)唐太宗時:擴充國學規模,增加考試項目,第一名稱狀元(4)武則天時:創設殿試制度和武舉 (5)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3、科舉制的內容:設明經(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和進士(策問、經史、雜文),人們推崇進士科 4、科舉制度的作用: 招攬人才,改善了用人制度 (1)積極作用 加強了思想統治,擴大了統治基礎         

10、;          促進了教育和文學思想的發展 (2)消極作用:在統一思想的同時,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二、衣、食、住、行、時尚    飲茶習俗風靡全國 騎馬出行變得普遍而富有情趣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風貌 1、原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國運鼎盛,以及科舉等一系列的社會變革  2、特點:胡漢交融,中西貫通 第五課 “和同為一家”一、唐朝開明、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 1、

11、唐朝與東突厥:設都督府,任用突厥貴族進行管理,保留原有的民族習慣與生活方式 2、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 二、唐朝與吐蕃(藏族的祖先) 1、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今拉薩) 2、文成公主入藏 (1)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 (2)作用: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3、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 4、唐蕃會盟 三、唐朝與南詔 1、唐玄宗封南詔首領皮邏閣為云南王  2、點蒼山會盟:南詔全部歸屬唐朝   第六課

12、 開放與交流 一、唐朝與日本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到唐朝學習先進的中國文化    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 2、鑒真東渡日本文化輸出 (1)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2)影響:傳播唐朝文化,設計并主持修筑唐招提寺,促進中日文化的交流 二、唐朝與印度的交流    玄奘西行文化輸入 1、唐太宗時,玄奘(三藏法師)西行天竺求取佛經  2、玄奘口述見聞,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記 3、影響:促進中印文化的交流&#

13、160;三、國際性大都會長安 1、地位: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際性大都市 2、布局特點:氣魄宏偉,街道整齊,有市有坊(商業區、住宅區分開)   第七課 重大的發明與科技的創新 一、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發明時間:唐朝初年 2、代表:唐朝金剛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二、火藥的發明 1、唐朝孫思邈的丹經第一次記錄了火藥的配方 2、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 三、河北的趙州橋(又名安濟橋) 1、地位:世界上現存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橋 

14、;2、由隋朝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 3、趙州橋的基本設計原理開創了世界平拱橋建筑的先河 (1)平拱設計:增加了橋的穩定性和承受力;方便人畜通行;節省石料 (2)敞肩式小拱:增加泄洪能力,減輕了橋的自重,造型美觀 第八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一、千古吟詠的唐詩 作者   稱謂  生活時代 代表作  風格或特點李白 “詩仙” 盛唐蜀道難、將進酒等 浪漫主義杜甫 “詩圣” 盛唐轉衰“三吏”“三別”等現實主義(詩史)白居易 

15、 中唐長恨歌、琵琶行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二、“觀者如山”的樂舞 相傳唐太宗創作的秦王破陣樂和唐玄宗創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三、“滿壁風動”的敦煌藝術甘肅敦煌莫高窟 1、內容:精美的彩泥和壁畫(如:飛天),以佛教故事為主 2、價值:敦煌莫高窟所藏藝術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寶。第九課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 一、唐朝的滅亡(907年)與五代十國時期 二、遼、北宋、西夏政權的建立政權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建立者  都城遼   契丹族 

16、;916年耶律阿保機 上京北宋 漢族960年 趙匡胤(宋太祖)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西夏 黨項族1038年 元昊 興慶(今寧夏銀川)三、北宋與遼之間的和戰 1、澶淵之戰:1004年,寇準主戰,宋真宗親臨前線,宋軍重挫遼軍 2、澶淵之盟(遼宋合議) (1)背景:北宋在有利形勢下接受合議條件 (2)時間:1005年 (3)內容:雙方撤軍,各守疆界;雙方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向遼納“歲幣” (4)評價: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合議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雙方的經濟和文化都出

17、現繁榮的景象。 四、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1、西夏對北宋用兵2、宋夏訂立和約 (1)時間:1044年 (2)內容:夏對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歲幣”;重新開放邊境貿易市場 (3)評價: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有利于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西夏封建化進程。 五、碰撞中的融合:遼、西夏統治者向漢族學習(政治制度、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 六、遼、北宋、西夏并立,時戰時和(和是主流),民族進一步和諧,社會進一步發展。第十一課 宋金南北對峙 一、金政權的建立 1、女真族的崛起  金政權的建立政權&

18、#160;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金 女真族 1115年 完顏阿骨打(金太祖)  會寧2、金滅遼:1125年 二、金和宋的和戰 1、金與北宋的關系戰靖康之變:1127年,金軍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等人,金滅北宋 2、南宋建立政權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南宋  漢族 1127年趙構(宋高宗) 臨安(今

19、浙江杭州)3、金和南宋的關系 (1)戰爭 南宋軍民抗金 抗金代表:岳飛領導的“岳家軍”亢進,取得郾城大捷(1140年),大敗金軍主力 岳飛等抗金戰斗的意義:遏制金軍掠奪,保護南方穩定,符合當時廣大人民的利益。 (2)和平:宋金訂立和議(“紹興和議”) 時間:1141年 內容: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雙方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向金交“歲幣” 影響:標志著宋金南北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三、金朝改革女真習俗 1、內容:遷都燕京(今北京);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進行改革 2、意義:女真族日益漢化,

20、民族融合趨勢加強。  第十二課 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 一、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南方戰亂少;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南方政府較為重視農田開墾和興修水利;          南北人民的共同開發 2、過程 (1)東漢末年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三國吳時,江南經濟開始發展;南朝時,江南經濟迅速發展 (2)兩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21、#160;3、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 (1)南方人口超過北方 (2)太湖流域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3)南方出現了一批經濟中心二、宋代社會經濟發展 1、農業   改進生產工具(秧馬)和耕作技術,興修水利 從越南引進占城稻:水稻種植面積擴大,躍居糧食產量首位    煤(石炭)的開采量居世界第一 2、手工業 鐵、銅等產量和質量位于世界先進水平 陶瓷制作精美,暢銷世界: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中國被譽為“瓷之國”3、商業的繁榮 (1)集市的興起:開封和杭州是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 (2)紙幣的出現和使用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通行“會子”“關子”等紙幣 (3)海外貿易興盛 “蕃坊”“蕃市”“蕃學”的出現 重要的外貿港口:廣州、明州、泉州(全國第一大港) 設置市舶機構管理海外貿易 外貿范圍廣 第十三課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一、宋代的社會結構    統治階級:皇室、官僚、地主 社會主體:士、農、工、商,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 二、宋代的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