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填塞球囊導管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_第1頁
子宮填塞球囊導管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_第2頁
子宮填塞球囊導管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_第3頁
子宮填塞球囊導管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_第4頁
子宮填塞球囊導管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子宮填塞球囊導管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摘要】目的:通過對bakri子宮填塞球囊導管 (bakri球囊)在臨床的應用分析,評價bakri球囊 治療產后出血、挽救產婦生命的有效性。方法:選取 2012年6月-2014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56例產 后出血患者,回顧性分析其治療過程和預后情況,其 中采用bakri球囊壓迫止血的患者28例,設置為觀察 組,采用宮腔內紗布填塞止血的患者28例,設置為對 照組,對兩組使用不同止血方法的患者治療過程和預 后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治療情況對比顯示, 觀察組的操作時間和總治療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觀察組治療后24 h血紅蛋口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 有統

2、計學意義(p【關鍵詞】bakri子宮填塞球囊導管;宮腔內紗 布填塞止血;產后出血中圖分類號r714.4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674-6805 (2015) 16-0110-02doi: 10.14033/ki.cfmr.2015.16.062產后出血不僅是產科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同時 也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相關數據表明,全 球每年大約有14萬婦女死于產后出血,每4分鐘有一 個孕產婦死亡。2006年,acog提出針對產后的定義 建議,將陰道分娩后失血量超過500 ml,或剖宮產后 失血量超過1000 ml考慮為產后出血。產后出血多數 發生在胎盤娩出時及產后2 h內,部分發生在產后2

3、24h內;極少數會發生在24 h后,引起產后出血的常 見原因有宮縮乏力、胎盤胎膜殘留、軟產道裂傷和凝 血功能障礙等,其中80%以上的產后出血都是由于宮 縮乏力直接引起的,而凝血功能障礙和軟產道裂傷也 有加重宮縮乏力的可能性。產后出血預測困難,一 旦發生,預后較差。但相關研究表明,約2/3以上的 病例并無高危因素,如果能夠及時做出診斷,迅速干 預和處理,可以明顯減少并發癥和死亡率2。臨床上治療產后岀血的方法很多,而bakri子宮 填塞球囊導管(bakri球囊)是cook公司設計的專門 用于治療產后出血的裝置,硅膠球囊可用于壓迫宮壁 止血,導管前端有開口可監測宮腔內出血,其具有填 塞和壓迫的雙重止

4、血作用。1992年bakri最早報道應 用該球囊治療剖宮產術中前置胎盤所致產后岀血3。 在隨后的20世紀90年代,bakri球囊在歐美地區開 始廣泛應用于臨床。近些年來,隨著bakri球囊的應 用越來越成熟,在我國該技術也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 床,它不僅能夠有效治療產后出血,挽救孕產婦生命, 同時還能夠保留孕產婦的生育功能。本次研究旨在通 過對使用bakri球囊和宮腔內紗布填塞止血患者的治 療過程和預后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探究bakri球囊 治療產后出血,挽救產婦生命的有效性,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 的56例產后出血患者,回顧性

5、分析其治療過程和預后 情況,其中采用bakri球囊壓迫止血的患者28例,設 置為觀察組,觀察組:年齡2338歲,平均(28.9土 2.2)歲,孕3842周,平均(40.0±1.2)周,生產次數13次,平均(1.2±0.2)次。采用宮 腔內紗布填塞止血的患者28例,設置為對照組,對照 組:年齡2440歲,平均(28.4±2.6)歲,孕37 42周,平均(39.9 ±1.1)周,生產次數13次,平 均(1.3±0.1)次。對兩組使用不同止血方法的患者治 療過程和預后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年齡、 孕周、生產次數及產后出血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

6、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出現產后出血,均采用子宮 按摩、注射止血劑、縮宮素后仍不能控制出血。觀察 組28例患者中,剖宮產產婦經子宮切口將bakri球囊(美國cook公司)球囊放置宮底,遠端經宮頸口及陰 道留置體外,向球囊內緩慢注入生理鹽水約100 ml固 定球囊,常規縫合子宮切口,縫合時注意避免刺破球 囊,然后繼續注水至出血停止,最多500 ml,通過球囊柄處監測出血情況。經陰產婦則經陰道將球囊放至 子宮底部,緩慢注入生理鹽水同時觀察引流管中出血 量,直至出血停止,如果繼續出血,則可增加注水容 積最多至500 ml。對照組28例患者于剖宮產術中子宮 切口或自陰道置入紗布填塞。觀察組待出血明顯減少 直至出血停止,球囊放置時間為24 h,緩慢放水,經陰道取出球囊。對照組待止血后將紗布緩慢取出。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和預后情況。治療過程 衡量指標包括操作時間和總治療時間、治療后24 h血紅蛋白,預后情況衡量指標包括止血有效率、子宮動 脈結扎率和子宮切除率。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 量資料用均數土標準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