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面神經腮腺摘除術的臨床探討_第1頁
保留面神經腮腺摘除術的臨床探討_第2頁
保留面神經腮腺摘除術的臨床探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保留面神經腮腺摘除術的臨床探討保留血神經腮腺摘除術的臨床探討028000內蒙古通遼市醫院誕腺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特別是腮腺腫瘤的發生率為大誕腺 腫瘤80%90%,并且在診斷和治療屮至今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 結合我科近年來收治的30例腮腺腫瘤病例,就保留面神經腮腺摘除 術進行初步探討,取得了滿意效果。資料與方法令本組病例中年齡廣54歲,以中年人居多。其中男11例,女19 例,發生于左側12例,右側18例,病程長為8個月10年。臨床及 病理診斷:混合瘤25例;腺癌2例,腺淋巴瘤1例;血管瘤1例; 結核1例。30例中均實行保留面神經腮腺摘除術治療,取得成功。討論腮腺腫瘤以混合瘤(又稱多形性腺癌)

2、最多見,大多發生在40 歲左右,男女性別無差異,生長緩慢,無自覺癥狀,腫物表面呈結節 壯,質地中等硬度,周圍組織無粘連,生長快速與靜止交替出現。若 突然生長速度加快,出現疼痛等癥狀,可能系混合瘤惡變,臨床應予 以高度重視,惡性腫瘤可早期出現而癱。關于腫瘤同面神經的關系,一般主張保留面神經,行腫瘤和全腮 腺一并摘除,也有人主張行腫瘤切除和腮腺淺葉切除者。但我們認為, 腮腺腫瘤,尤其是腮腺混合瘤,即使是良性腫瘤,其包膜也不完整, 采用單純沿包膜剝離方法,常有復發。本組病例中有1例曾在當地醫 院僅行腫瘤切除,7年后再次復發,呈多數大小不等之小結節沿手術 切口線周圍散在,致細胞種植性復發。我們手術時摘

3、除腫瘤共100多 個,大者如卵黃大小,小者如小米粒,種植范圍已超出腮腺,最遠者 已侵入額弓下和嚼肌前緣內側。關于腮腺外種植復發問題有待做進一 步探討,且多數文獻記載腮腺混合瘤包膜不完整,易于復發。反復復 發者,可惡變。因此,保留面神經腮腺及腫瘤摘除術,是手術后不復 發的根本保證,對術后功能的恢復很有必要,一般除惡性腫瘤同面神 經粘連而不能剝離者,可連同面神經一并切除,但也有報道,加冷凍, 使瘤組織消除,保留面神經者。關于解剖面神經,這主要根據術者的習慣,我們多是先找面神經 頰支后,沿神經淺面鈍分離腮腺淺葉,至面神經總干,最后將面神經 暴露均能很順利完成手術。本組30例中無1例面神經損傷者,這種

4、 向心性尋找面神經主干較為安全。關于腮腺血管瘤的治療,多數學者主張保守治療,如強的松口服, 硬化劑治療等。術屮出血無法控制而引起死亡,并但出血時,面神經 無法辨認容易損傷。然而,我們為1歲幼兒腮腺血管瘤患者行了手術 切除,術中出血不足40ml,也未用輸血。我們認為,腮腺血管瘤手 術,要在外圍先分離結扎尋血管,切勿忙于進人腫瘤,因而出血不會 多,使治療迅速而徹底。術后并發癥:暫吋性面癱手術吋面神經受到牽引,術后出現 12支面神經分支麻痹癥狀,出現不同程度面癱,即口角歪斜,眼瞼 不能閉合。木組病例均在36個月得到完全恢復,這與術中牽拉和損 傷程度有關。但注意的是眼瞼不能閉合,應防止干燥性角膜炎。耳 穎神經綜合征,亦稱味覺出汗綜合征本組病例中僅有1例術后2個月 出現耳潁神經綜合征,主要癥狀是手術后在耳前下區皮膚,當咀嚼進 食或刺激唾液分泌時,出現出汗并伴有該區潮紅現象。一般無其他不 適z感。停止進食,此現象自動逐漸消失。這主要是手術切斷了副交 感分泌神經支與皮膚汗腺和淺表血管的交感神經交錯位再牛 連結所 致,常不需治療。近來有學者采用胸鎖乳突肌瓣和穎筋膜瓣填塞創腔, 可有效地減少耳穎神經綜合征的發生。參考文獻1張錫譯,邱蔚六,主編.口腔頜面外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