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析民眾自由意志觀及其與決定論相容性的研究 摘 要:早期心理學家們主要采用量表法對自由意志觀的構成及其與責任歸因、懲罰態度、控制點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近年來,學者們開始采用另一種方法考察民眾的自由意志觀及其形成,以及在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否相容的問題上民眾持何態度。已有研究表明,自由意志問題的相關心理過程要比預先的設想更為復雜,很可能在不同條件下發揮作用的幾種心理機制分別存在。今后的研究需要針對具有不同教育程度、文化背景或社會特點的人群,采取更多樣的研究方法,引入更多心理變量,進一步考察該問題的內部心理機制。關鍵詞:自由意志;決定論;相容論
2、;不相容論自由意志爭論是西方哲學的核心問題之一,誕生于哲學的科學心理學繼承了對它的思考,圍繞人是否真正具有自由意志、心理學是否需要自由意志這一概念,心理學家們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心理學家逐漸認識到,在這一問題上心理學的任務應該更多在于探尋相關的心理機制,由此出現了與自由意志心理過程有關的一系列研究。近年來,這一問題重新引起了關注。1 自由意志觀的早期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學者圍繞自由意志觀及其相關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這些研究主要考察了自由意志觀的構成及其與責任歸因、懲罰態度、控制點之間的相關。最初的研究對大學生和其他成人進行了深度訪談,考察了他們對“自由、責任、遺傳、環境
3、”在一般意義與一些特殊情境下的用法。結果表明,多數被試在相信行為是由遺傳和環境決定的同時,也認為人們基本上還是自由的,應為自身行為負責,不過個體自由與所負責任大小隨其所處情境的不同而不同。研究發現被試使用了各種不同的自由、責任定義來進行辯護,很少認為二者彼此沖突。隨后的研究者編制了自由意志觀自陳量表,根據得分高低分別將被試分為自由意志論者或決定論者。研究者進一步請被試判斷,做出了某種違法行為的個體是否應該受到懲罰。然而不同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結論。較早有研究發現決定論者比自由意志論者更具有懲罰性,隨后的研究卻表明自由意志觀與懲罰態度之間并沒有可靠的相關。waldman等考察了自由意志觀與控制點之
4、間的關系,研究預期決定論者更傾向于外控點,但結果卻發現自由意志觀量表得分的高低與外控點只存在低相關,這表明個體具有外控點不等同于相信決定論,而相信自由意志也并不等同于具有內控點。針對已有研究結果并不一致,stroessner等認為,這是由于自由意志觀中對決定論的態度存在多個維度。從邏輯上嚴格來說,不相信決定論并不意味著就相信自由意志。他們通過研究證實,自由意志觀是獨立的維度,明顯區別于非決定論,而決定論的態度也并非單一維度,至少包括心理社會決定論與宗教哲學決定論這二個維度,同時可能還有基因或生物決定論維度,而在外控點得分上,宗教哲學決定論者比心理社會決定論者得分更高。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自由意志
5、觀本身及其與懲罰、內外控點之間的關系比預先設想的還要復雜,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2 自由意志觀的新近研究2.1 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早期研究通過自由意志觀量表來區別被試屬于自由意志者或決定論者,新近研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在這類研究中,被試首先閱讀一段描述材料,其中的物體或個體做出了某種運動或行為,然后再回答與自由意志觀相關的問題。根據不同研究需要,描述材料也各不相同。在一項研究中,nichols考察了四、五歲兒童在自由意志問題上的態度,是否認為行動者能夠做出其他行為。結果表明,在物理事件與個體的消極行為之間,被試的回答存在顯著差異:他們認為物理事件不得不發生,而人的選擇卻不是被決定了的,人有
6、自由意志。但是被試在個體的中性行為與物理事件之間的回答卻沒有顯著差異。由此研究者提出,比起物理事件,人們更傾向于認為人的選擇是非決定論的。不過該研究選取的被試數量太少,尚需進一步研究的驗證。對于以上結果,turner等提出了另一種解釋,認為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并不在于人們認為個體選擇與物理事件過程之間存在根本的不同,而是因為人們認為某些復雜事件和簡單事件之間存在不同。人們認為個體的選擇是非決定論的,這是因為選擇的復雜性,人們認為復雜過程(包括一些人類的選擇與物理事件過程)就是非決定論的。turner等以大學生為被試進行了研究,得到的結果表明,雖然多數人可能相信某些簡單物理過程是決定論的,但并不認
7、為所有物理事件過程都是決定論的,而人的行為就是非決定論的。由此研究者的結論是,兒童可能認為不同類型的物理過程(如簡單與復雜)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某些復雜物理過程與人類選擇之間存在明顯相似之處。2.2 自由意志觀的形成盡管對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問題,民眾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不過隨即另一個相關問題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既然至少有部分人的確認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那么這種觀念是如何起源的、它在早期生活中又是如何獲得的?雖然對這些問題還知之甚少,也缺乏系統的研究,但是有學者認為人們在幼兒時期就獲得了行動者因果關系觀,即行動者是行為產生的原因,行動者對某一行為本可以做出其他行為。目前學者們主要提出了四種途徑
8、來解釋兒童如何獲得了行動者因果關系觀。2.2.1 第三人稱的學習這種觀點將兒童視為頑強的自學者,更關注兒童如何通過觀察外部世界以獲得學習,認為兒童通過理論建構而推導出行動者因果關系論。導致兒童獲得這一觀念的過程目前尚不清楚,但一種假設認為,當兒童面對不可預測的現象時,他們可能會由此推導出非決定論的解釋。如果兒童接受了這一原則,那么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常常無法準確預測個體的行為,從而得出結論認為行動者以非決定論的方式做出決定。2.2.2 第一人稱的學習支持行動者因果論的學者們更傾向于第一人稱的學習論,他們提出個體自身的決策經驗為行動者因果論提供了某種證據。雖然人們根據自身內省而獲得的證據并不可靠,但
9、它仍然可以是人們相信行動者因果論的基礎。至于個體自身的選擇經驗為何會導致人們相信行動者因果論,一種可能是自身經驗為行動者因果論提供了一種原始感覺,人們相信行動者因果論的原因就類似于相信疼痛的原因,它在經驗上是即刻的、原發的。此外,雖然內省可以使個體了解自己當前的心理狀態,但它并不能使其清楚地知道隱藏在決策之下的具體推理過程,因此人們仍然會感覺到自己本可以做出其他選擇。2.2.3 先天論以上觀點都假設行動者因果論觀是個體進行推導的結果,先天論者則認為行動者因果論觀是人類先天觀念的組成部分。根據核心知識論,嬰兒先天就有一些重要的內在成分,包括客體和數字的概念,這些核心成分一直保留到了成年。核心知識
10、論者認為行動者因果論觀就是核心知識的一個組成部分,正如有理由認為嬰兒先天具有物理因果關系觀一樣,也有理由相信嬰兒先天就具有行動者因果關系觀。2.2.4 責任觀的促進作用這種觀點認為,從很小起兒童就具有了一種責任觀念,認知發展中的這一重要組成部分會促使其獲得行動者因果論觀。在支持這一觀點的學者看來,大量證據表明兩歲的幼兒就已經具有了道德責任觀,這種觀念促使兒童獲得了行動者因果關系觀,兒童對“應該”的理解就隱含著“本可以做出其他行為”。雖然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這種觀念可能會有所改變,但是由于人們無法通過內省來意識到決策的決定論過程本身,因此行動者因果論最終在頭腦中確立了下來。無疑,自由意志觀的形成
11、開始于兒童時期,雖然學者們提出了各種理論解釋,但其具體形成機制與影響因素尚無系統研究,以上各種觀點仍需相關實證研究的證據支持。3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相容論研究近年來,圍繞普通民眾是否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相容,學者們展開了心理學研究,它與自由意志問題的哲學爭論密切相關。哲學中的自由意志爭論由幾個問題組成,其中之一就是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否相容。傳統上在該問題上主要有兩種觀點:相容論認為自由意志和決定論可以并存,不相容論則認為要么決定論為真,要么人有自由意志,二者不能并存。近二十年來,哲學家們對普通民眾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產生了興趣,一些學者紛紛聲稱自己的觀點代表了普通民眾的態度,但是直到近年來才出現
12、了相容論的心理學研究,為各種觀點提供實證支持。在這類研究中,首先向被試呈現一段決定論的描述并假設該情境為真,隨后該情境中的個體做出了某種行為,被試根據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這類研究的關鍵在于要使被試認識到描述中的情境是決定論的,并以此為基礎來進行回答。研究者們采用了各種不同的描述方式,例如拉普拉斯決定論、神經決定論、心理決定論等,或者將情境假設為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試圖最好地呈現出個體所處的決定論情境。情境中個體的行為性質則分別在道德狀態上是積極的(如拾金不昧)、消極的(如搶劫)、或中性的(如決定中餐吃什么)。nahmias等考察了不同的決定論描述形式、情境中個體行為的性質對人們自由意志觀判斷
13、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決定論情境中,無論個體行為的道德狀態、其導致的情感反應如何,都對人們的自由意志判斷沒有顯著影響:在兩種不同的決定論情境中,多數被試都認為該個體的行動是出于其自由意志。nichols等也考察了決定論描述形式對人們自由意志觀判斷的影響,但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多數被試的回答為不相容論。monterosso等則考察了對該行為的不同解釋、同等情況下出現該行為的人數比例、懲罰對行為的抑制作用對人們自由意志相關問題看法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消極行為取決于先前條件的程度影響了人們對該個體的行為是否出于其自由意志的判斷,程度越大,人們越認為其行為不是出于自由意志。此外,比起經驗性(即心理決定論
14、)的解釋,生理性解釋(即神經決定論)情境中被試更多地認為該個體的行為不是出于自由意志。nahmias等根據研究,提出了多數民眾的直覺并非是不相容論的。nahmias還進一步提出,大多數民眾是機械不相容論者,真正對自由意志造成威脅的不是決定論,而是還原論。為此他考察了神經還原論的決定論與心理決定論描述對民眾判斷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神經還原論的決定論情境中,只有少數被試認為情境中的個體具有自由意志,而在心理決定論中,多數被試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由此研究者認為,多數人對于心理決定論與自由意志持相容論直覺,而對于還原論與自由意志則持不相容論直覺。在另一項研究中,nahmias等進一步驗證了該觀點。研究采
15、用被試間設計,考察了決定論描述方式(心理決定論、神經決定論)、行為的具體性(抽象、積極、消極行為)、情境的現實性(現實、虛擬)對被試判斷的影響。研究發現,對于行為是否取決于該個體、該個體是否具有自由意志的問題,無論決定論的情境是現實或虛擬世界,其描述方式都對自由意志的判斷產生了顯著影響,在現實世界中該影響尤為明顯。此外,在虛擬情境中,在決定論描述方式與行為的具體性上都分別發現了主效應,但二者沒有交互作用。此外,抽象和消極情境之間的回答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抽象與積極情境、消極與積極情境之間則沒有顯著性差異。nichols與knobe也考察了民眾在此問題上是否持非決定論態度。研究呈現的材料既有對宇
16、宙的決定論描述也有非決定論描述,然后請被試回答哪個世界最像人們生活的現實世界。結果表明,幾乎所有被試的回答都選擇了非決定論的宇宙,認為這種世界與現實世界最相似,即認為人的選擇是非決定論的。feltz等深化了nichols與knobe的研究,不同的是他們采用了被試內而非被試間設計。每位被試同時閱讀了高低二種情感情境的描述后,回答了個體是否具有自由意志。研究結果顯示,多數人在二種情境中都做出了不相容論的回答,此外,許多被試在二種情境中的判斷表現出了顯著一致性,在消極行為情境中做出相容論回答的被試在積極行為情境中也做出了相容論的回答,而做出不相容論回答的被試在積極情境中也做出了不相容論的回答。因此研
17、究者認為,人們在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相容論回答上存在明顯的、穩定的個體差異。隨后,feltz等選擇了外向性這一重要人格特質進行了進一步研究,他們假設該特質至少可以部分預測個體在相容論回答上的態度,外向者傾向于做出相容論判斷,內向者傾向于做出不相容判斷。研究結果證明了該假設。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外向者的社會敏感性比內向者更高,一些影響了個體自由與行為的因素更容易對他們產生作用,尤其當這些行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潛在情感性時。換言之,外向者在責任歸因的判斷上可能受決定論的影響更少,受情感或社會因素的影響更多。由于在維持社會的正常運作中,認為人們是自由的并對其行為負有責任具有重要的調控功能,因此,如果
18、個體做出了某種行為,那么外向者就會更傾向于認為該個體是自由的并負有道德責任。nadelhoffer等則在另一項研究中直接向被試詢問了有關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否相容的問題。例如:“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完全是由我們的遺傳、神經生理學與養育環境所決定的,那么你認為我們的行為能夠是自由的嗎?”研究者認為,無論這種提問方式是否表達出了決定論的內在深層含義,它避免了在呈現材料中對決定論的描述不夠清晰明確的弊病,并且比起引發情感反應的提問,其結果也更加可靠。該研究表明,仍有42%的被試認為人們的行為能夠是自由的,但這一相容論的回答比率低于nahmias等的研究結果。綜上所述,對于普通民眾在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相容
19、論態度,根據已有研究至少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相同情境下,人們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無論相容論與不相容論哪種觀點占多數,總有部分人持不同看法,兩種直覺是同時存在的。2)雖然不同研究之間并未得出完全一致的結論,但人們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要比預先的設想更加復雜,自由意志的相關判斷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心理過程,很可能存在幾種不同的心理機制,它們在不同條件下發揮作用。3)人們的態度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響:決定論的描述形式、對行為的具體或抽象描述、行為引發的情感水平、人格特質。4 未來研究展望對自由意志觀及其相關態度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今后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首先,研究被試局限
20、于大學生,在研究對象上還需要擴展到其他人群。相關研究已經表明,來自不同教育背景和文化的人群在一些哲學問題的態度上存在差異。在已有研究中,除一項早期研究以外,其余研究均采用美國大學生為被試,如果要考察普通民眾在此問題上的態度,那么被試就應該包括來自各種教育背景、社會經濟地位與文化的人群。在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否相容這一問題上,普通民眾的觀點是特定文化的結果和道德準則、還是跨文化存在的一般思維結果和人類行為的一種深層特征?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下的不同人群在該問題上的回答是否一致、有何差異或特點?東西方文化中自由意志概念的構成維度存在哪些差異?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上還存在一些缺陷
21、,方法較單一,系統性不夠,研究有待多樣化。要想全面、深入而系統地探究普通民眾在該問題上的態度,不僅可以通過實驗法考察被試在各種虛擬情境中的判斷和回答,還可以將早期問卷進行改進后將二者結合使用,互相驗證。同時,針對不同群體中的被試,也可以在更為開放的結構或半結構訪談中深入地考察被試對相關概念和問題的回答和看法,了解其判斷的內在心理過程與機制。此外,該研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如何在呈現給被試的描述材料中,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更好地表達出決定論,使各種層次的被試都能真正認識到其含義,并根據描述材料做出回答。對此,不同研究者進行了各種嘗試,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各種描述方式來呈現決定論的情境,例如拉普拉斯
22、決定論、神經決定論、心理決定論等,都試圖在不誤導被試的同時又使其認識到決定論的本質,但是這些描述都存在一些問題,是否真正激發了被試的相關判斷還不清楚,需要研究者的不斷嘗試和驗證。第三,目前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已有研究結果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甚至相互矛盾,對于相關研究結果以及相應的內部心理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和探討,引入更多的心理變量。比如,已有研究發現民眾同時具有相容論與不相容論的態度,這表明隱藏在自由意志觀與相關態度判斷過程下的心理機制是復雜的,它們涉及了不同的心理過程。那么究竟是個體內部的穩定差異如人格特點,還是外部因素如問題的性質(抽象或具體)、是否引發強烈情感、決定論的描述方式影響了自
23、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相容性判斷?或者內外部因素共同產生了作用?不同道德水平人群的判斷是否存在差異?如果情境引發的情感影響了人們的判斷,那么其他因素如自我防御機制是否也會影響這一過程?如果情境中的當事人是被試自己而非他人時,回答是否存在差異?人們是否可能采取雙重標準,它們之間如何相互作用?此外,自由意志觀作為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觀念、態度有著密切關系,必然會影響一些相關心理過程與活動,這些問題都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參考文獻1 steinlinger m,colsher s.beliefs about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the journal of soc
24、ial psychology,1980,110(1):143-144.2 viney w,waldman d a,barchilon j.attitudes toward punishment in relation to beliefs in free will and determinism.human relations,1982,35(11):939-950.3 viney w,parker-martin p,dotten s d h.beliefs in free will and determinism and lack of relation to punishment rati
25、onale and magnitude.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1988,115(1):15-23.4 waldman d a,viney w,bell p a,et al.internal and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 relation to beliefs in free will and determinism.psychological reports,1983,53:631-634.5 stroessner s j,green c w.effects of belief in free will or d
26、eterminism on attitudes toward punishment and locus of control.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9,130(6):789-799.6 nichols s.the folk psychology of free will:fits and starts.mind&language,2004,19(5):473-502.7 turner j,nahmias e.are the folk agent-causationists?mind&language,2006,21(5):597
27、-609.8 carey s,spelke e.science and core knowledge.philosophy of science,1996,63(4):515-533.9 nahmias e,morris s,nadelhoffer t,et al.surveying freedom:folk intuitions about free will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philosophical psychology,2005,18(5):561-584.10 nichols s.folk intuitions on free will.journal of cognition&culture,2006,6(1/2):57-86.11 monterosso j,royzman e b,sch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血壓病發病機制與治療策略》課件
- 《服務器機箱設計》課件
- 鐵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的解讀課件
-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的維修路基路面養護江西交通胡鳳輝
- 水平角測量方向法課件
- 中醫課件教學課件
- 中亞飲食文化課件
- 版個人反擔保保證函合同樣本
- 2025版二手設備銷售合同模板
- 南昌影視傳播職業學院《圖形創意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班會課件
- 美容師考試與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及試題答案
-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勝利第一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在路徑優化中的實踐案例
- 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
- 漢服實體店創業計劃書
- 2025-2030中國滑雪板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1年中國竹鼠養殖及深加工行業投資研究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高考數學模擬卷2(新高考Ⅱ卷專用)(解析版)
- CNAS-CC160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審核及認證的能力要求
- 2024-2025學年人教部編版新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第五單元檢測題附答案(各一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