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巡視制度巡視制度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其顯著特征是皇帝和中央監察機關定期或臨時派遣官員巡視地方,以達到監察百官、察舉非法、反腐肅貪和懲奸除惡等作用。巡視制度是一種監督行 政官員的監察形式,目的是震懾百官,在國家監督體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fl)巡視制度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其顯著特征是皇帝和中央監察機關定期或臨時派if 官員巡視地方,以達到監察百官、察舉非法、反腐肅貪和懲奸除惡等作用。巡視制度是具有中國特 色的官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萌芽于“三皇五帝”時代,確立于秦漢,完備于隋唐宋,成熟和 強化于元明清時期,歷代相沿。在形式上,有皇帝親自巡視,也有皇帝派遣官員
2、代為巡視,后來逐漸發展為設立中央和地方監 察機關,派遣巡官到中央部門和地方巡視。巡視既有明察,也有暗訪。明察是公開巡官身份,所到 之處,“地動山搖”;暗訪是不張聲勢地深入民間微服私訪,謂之“行路御史”。巡視制度是一種監督行政官員的監察形式,目的是震懾百官,在國家監督體制中具有舉足輕重 的地位和作用。萌芽時期在遠古的堯、舜、禹時代,就出現了自上而下的巡察,形成了后來巡視制度的雛形。如堯命舜 攝行天子之政,舜即開始巡視東南西北四方,確立了 “五歲一巡狩”的制度。尚書舜典記載 了舜巡視四方的情況:“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此后,夏、商、周三代均循此制,但 巡狩的時間各不相同。西周時設立監察御
3、史,但只是天子左右負責擬文記事、保管典籍的官吏。當時設有稱為“方伯” 的官吏,對稱臣納貢的異姓諸侯和分封的同姓諸侯進行監察。至春秋戰國時期,巡視仍以國君為主, 國君有“巡縣之制”,國君、相國、郡守都可以巡視地方。監察御史也開始行使監察職能。齊相管 仲認為,監察御史對于君主統治具有主動性,“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從總體上看,“巡行”的最初作用是為了維護部族間的秩序,方便天子了解諸侯治理政務的情況。雖然也有整頓吏制、糾察不法行為以及選拔人才的作用,但沒有形成制度,偶然性很大。而且, 這時的巡視并不是專職巡視,既沒有獨立的巡視機構和體系,也沒有專職的巡視使臣和法規,巡視 和監察活動也比較簡
4、單,因此僅僅是巡視制度的萌芽和初創階段。建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先后五次“巡行”,以加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同時,改以前的“方伯” 巡視為中央派人巡視和郡級定人巡視。朝廷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最重要的職責是監察百官,等 于副丞相,可以遞補相位,其下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等,位高權重,百官畏之如“風霜”。后有詩 云:“扶顛待柱石,獨坐飛風霜。”漢承秦制,設御史臺,隸屬少府,“內承本朝之風化,外佐丞 相統理天下”,其監察范圍包括“盜賊、鑄偽錢、獄不直、徭賦不平、吏不廉、吏苛刻、逾侈及弩 力十石以上、作非所當服”。當時御史中丞與尚書、司隸校尉朝會皆專席而坐,史稱“三獨坐”,地位十分顯赫。漢武帝時, 創
5、設了對地方監察的刺史制度,采用巡視的方法監察郡縣,開始了中央監察官員巡察地方的先例。漢武帝把全國分為十三部,每部設立一名刺史,其工作方法是“乘傳周流”,其職責被欽定為六 條問事。刺史定期巡察所轄郡國,稱為“行部”,監察郡守、國相、諸王不法行為。同時,還設 立了督郵察縣制度,即在郡級地方政府增設督郵一職,采取巡部方式,掌管縣內官吏的監察。為了防止監察機構坐大失控,朝廷規定監察官員必須接受監督,所謂“懼宰官之不修,立監牧 以董之;畏督監之容曲,設司察以糾之;宰、牧相累,監、察相司”。宰、牧相累,是行政權與監 察權之間相互制約;監、察相司,是監察機構之間相互監察。這一時期是巡視制度的發韌期和建立期,
6、其顯著特征是分層與分部巡視相結合,有章可循,職 權分軻,各司其職。至魏晉時,御史臺脫離少府,成為獨立的監察機關,由皇帝直屬,號稱“天子 耳目”。南北朝時期,司隸校尉合歸御史臺。御史臺則完全躍出百官之列,成為直接受命于皇帝的 監察機構,稱為“南臺”或“南司”,地位特殊。完備時期隋朝仍沿襲御史臺制度,以御史大夫為首長,設監察御史巡察地方。監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 方,監察郡縣,以保證中央集權的統一性。為了進一步加強巡視制度,隋在御史臺之外又增設司隸、謁者二臺,三臺分理監察。司隸臺是 專門監察諸郡的機構,以司隸大夫為長官,佐官有別駕二人,分監京師和東都;所屬刺史十四人, 掌巡察畿外諸郡。每年二月巡郡,
7、十月入奏。又頒布“司隸六”的監察法條,制定開皇律的刑 律,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巡視機制。唐初,隨著中央集權不斷增強,巡視制度有了較大發展。首先,中央御史臺分設三院,各司其 職,分工明確:臺院是御史大夫本部,主掌糾察中央百官;殿院主管殿廷供奉之儀式,并隨皇帝巡 幸;察院負責地方巡察。在“一臺三院”的體制內,各部門職責明確,互相配合,對中央和地方形 成系統分察制度,而且法規完備,為以后歷朝所效仿。其次,建立了 “分道巡按”制度,以彌補御史臺不定期出巡的不足。“分道巡按”是中央對地 方的一種經常性的巡回監察制度,擔任巡按使的官員可以是監察御史,也可以是其他御史甚至行政 官員。貞觀時,天下分為十道,定
8、期派遣官員巡察地方。新唐書載,貞觀初年“遣大使十三人 巡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武則天時巡按使定額八人,每年春秋兩 季出巡地方。唐中宗時,設各道臺使二十人,選擇內外官五品以下賢明清廉者充任。巡按使的職責 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宋朝繼承了唐代的三院御使之設,御史掌握“肅正紀綱,糾劾不法,自朝廷至州縣,由宰相及 于百官不守典法,皆合彈奏”的職權,又將門下等省的諫浄權別立為諫院。此前,御史主彈劾,言 諫主諷浄,到宋代御史可以參與言事諫浄,形成臺諫合一,成為很大的制約力量,以至于出現“宰 相但奉臺諫風旨而已”的局面。宋代對地方巡察的機構總稱為“監司”,皇帝可以
9、通過監司出巡制 控制地方官吏。依律,監司要在一年或二年內巡遍所轄地區,出巡時在地方上逗留的時間“無公事 不得住過三日”,違反規定的監司就會受到處罰。成熟時期元代以后,巡視制度得以進一步強化。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詔書云:“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 廉訪司,每道仍設官八員,除二使留司以總制一道,余六人分臨所部,如民事、錢谷、官吏奸弊, 一切委之。俟歲終,省、臺遣官考其功效。”當時,全國劃分為二十二個監察區,察院派“肅政廉 訪使”常駐地方,并在江南和陜西設“行御史臺”,作為中央御史臺的派出機構,以統治各道。根據規定,廉訪使除兩人留守外,其他人員一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巡視各地,“副使以下,每歲 二月分蒞按治,十
10、月還司”,負責對所屬地區路、府、州、縣經常性的巡察任務。明初,太祖朱元 璋經常不定期派出監察御史巡按地方。他在敕諭中反復重申:“風憲作朕耳目,任得其人,自無壅 弊之患。”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正式確立御史巡按制度,按當時十三省區劃設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 一十人,再從中選派巡按御史。選派巡按御史的條件和程序十分嚴格,先由都察院選出兩名候選人, 引至皇帝面前,請皇帝欽點一名。明成祖稱:“御史,朝廷耳目,非老成識體者不任。”十三道監 察御史平時歸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職能時卻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對皇帝負責。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稱“八府巡按”,權力極大。每當地方發生重大事件,皇帝就
11、派較高級別的都御史帶銜出巡,不僅行監察權,有時也兼管行政、民政叫“巡撫”。開始是臨時性派遣,后固定設在內地或邊疆地區。這是巡視制度被強化和日益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此外,為監督六部的活動,明朝還在中央設立“六科給事中”,“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并在各省設提刑按察司,負責對所屬地區經常性的巡察。多種方式相互交叉,相互補充,形成了全新的巡視體系。再加上“東廠”和“西廠”的監視,明王朝對中央和地方官員的控制可以說達到了空 前的程度。清襲明制,由監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負責對地方進行巡視,不同的是將監察御史改為十五 道,比較精簡。但清朝御史機構的地位進一步提高,都察院不僅“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
12、, 還有代“天子巡獵”、考察“政事得失”的職能,監察御史被譽為“天子耳目之官、朝廷之心腹”。 雍正曾反復強調:“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所關甚大。”康熙經常親自巡視地方,他說:“臣下之 賢否,朕處深宮何由得知?緣朕不時巡行,凡經歷之地,必咨詢百姓,以是知之。”入清以后,“六 科給事中”并入都察院,由六科給事中和十五道監察御史分掌中央和地方巡察,臺諫合一,成為國 家機器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清初“康乾盛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特點和本質從監察對象看,古代巡視制度主要是針對各級官員,防止其對君主不忠、謀反或違法亂紀,為 鞏固和強化君權服務。從職能上看,巡察官員主要有五項職責:一是監督朝政,駁正違失;
13、二是糾 彈百官,察舉非法;三是檢查政務,考察民情;四是推鞫獄訟,審錄冤枉;五是廣施恩惠,舉薦人 才。中國古代巡視制度具有如下特點:(1)官員職責明確,有完備的法規依據和法規保障。如漢代的刺史六條問事、隋代的刺史巡察六條、唐代巡察六條以及明代的出巡相見禮儀、 奏請差點、巡歷事例等,都是專門的巡察法規。此外,中央巡察官員的權力直接來源于君 主,只對君主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干擾,便于獨立行使職權。(2) 官員出巡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由于代表君主行使監察權,巡察官員能夠“以小監大”、“以卑彳:尊,如漢代刺史的秩位只有六百石,卻能監察二千石的地方長官。而且巡察官威勢極大。在唐代,有“御史出巡,地動山搖”的說
14、法。在明代,巡按御史雖然只有七品,但即便是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員也“唯唯承命”,州縣的一般官員更是“迎跪道旁,倘遇風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3) 出巡時間有充分保證。漢武帝時的刺史,每年8月下去巡察,年底結束,有4個月的工作時 間。唐代監察御史出巡可達半年之久。明代巡按御史有大半年的時間在各自的巡視區視察。這些官 員長期流動,一般不長駐一地,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不是地方一級行政機構。而且愈到后來,出 巡時間愈長,明清時的“巡撫”甚至成了地方一級行政長官。(4) 注重對巡察官權限的設置。按照顧炎武的說法,中國古代監察官的特點是“人眾、秩卑、權 重、職廣、位顯”。“人眾”是指其在政府機
15、構系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兼負監察職責的官員 往往更多;“秩卑”是指其品級較低。明代監察御史秩正七品,同地方縣官,給事中則只有從七品; “權重”是指其權限較大,具有相對獨立性;“職廣”是指其職責十分廣泛;“位顯”是指其地位 非常顯要。這樣定位是保證巡察官員能夠無所顧忌,不畏權貴,獨立行使監察、懲處大權。歷史作用在中國古代,由于生產力落后,交通信息不便,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各部門之間不能及時溝通, 巡視制度在防止中央和地方官員與君主離心離德、結黨營私、貪污腐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 用,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保障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首先,它有助于維護中央集權統治和國家統一。由于起到了中央對地方的監控作用,使得該制 度成為我國古代社會長期沿用的一種重要的監察方式,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監控。其次,有利于防止官員貪污腐化。巡視制度注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性課件開頭介紹
- 運輸服務合同模板
- 三方產品分銷合同范本
- 綜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普法宣講【法律學堂】第十八章 行政答辯狀-ldfjxs004
- 四川省南充市廣安市廣安中學2025屆初三調研考試(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陶瓷酒瓶采購合同
- 上海杉達學院《實時操作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圖學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雇傭合同
- 人工智能在智能安防中的應用
- 無人機操控 教學設計公開課教案教學設計課件
- 水上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案
- 洞察時代潮青春勇擔當
- 安全工器具及電氣工器具管理制度(2篇)
- T-CERS 0018-2023 水力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規范
- 護理問診的方法與技巧
- (試卷)2024貴州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
- 戰地救護課件
- 國內主要仲裁機構規則比較
- DB43T 2534-2022 電力氣象服務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