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用檢驗結果釋義講課_第1頁
臨床常用檢驗結果釋義講課_第2頁
臨床常用檢驗結果釋義講課_第3頁
臨床常用檢驗結果釋義講課_第4頁
臨床常用檢驗結果釋義講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常用臨床檢驗報告簡要釋義常用臨床檢驗報告簡要釋義2 血液一般檢查血液一般檢查:血常規檢查(血液一般檢查:血常規檢查(blood routine test)。)。內容:內容: 血紅蛋白(血紅蛋白(Hb)測定)測定 紅細胞(紅細胞(RBC)計數)計數白細胞(白細胞(WBC)計數)計數血小板(血小板(Plat)計數)計數3 紅細胞檢測 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參考值參考值 血紅蛋白血紅蛋白 紅細胞數紅細胞數成年男性成年男性 120160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110150 g/L (3.55.0) 1012/L新生兒新生兒 170200 g/

2、L (6.07.0) 1012/L4 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 臨床意義(一)(一)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加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加 n相對性紅細胞增加相對性紅細胞增加 n -與脫水有關(吐、灼、瀉、汗、尿)與脫水有關(吐、灼、瀉、汗、尿)絕對性紅細胞增加絕對性紅細胞增加- 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增多癥 5 (二)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二)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 1. 生理性減少生理性減少: 嬰幼兒嬰幼兒3個月個月15歲歲 部分老人部分老人 妊娠中晚期妊娠中晚期 2. 病理性減少病理性減少:見于各種貧血見于各種貧血 1)生成生成 原料不足原料不足 2)造血障礙)造血障礙 3)丟失)丟

3、失 (失血)(失血) 4 4)破壞)破壞 (溶血)(溶血) (三)紅細胞形態改變6紅細胞比容(hematocrit ,Hct)測定 抗凝全血經離心沉淀后,測得下沉的紅細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積的百分比值。參考值男性42%49% 女性37%48%臨床意義1.紅細胞比容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高原居民、慢性肺心病2紅細胞比容各種類型貧血 7 白細胞檢測白細胞檢測8(一)白細胞計數 概念:是指測定全血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參考值成人 (410) *109/L新生兒 (1520)*109/L6個月2歲 (1112)*109/L 9(二)白細胞分類計數二)白細胞分類計數 全血涂片經染色

4、后在油浸鏡下進行分類,求得的各種類型白細胞的比值。 5種白細胞正常百分數和絕對值細胞類型百分數(%)絕對值(*109/L)中性粒細胞(N) 桿狀核(st) 05 0.040.05分葉核(sg)5070 27嗜酸性粒細胞(E)0.55 0.050.5嗜堿性粒細胞(B)0100.1淋巴細胞(L) 2040 0.84單核細胞(M)38 0.120.810 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化膿性球菌感染為最常見的原因 局限或輕微感染WBC總數可正常,N可正常或輕度升高。 中等程度感染WBC20*109/L,N 升高 ,有明顯核左移和中毒性改變,甚至出現類白血病反應。 某些極重度感

5、染時,WBC反而降低,但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升高。 2)嚴重組織損傷及大量血細胞破壞:1236小時,WBC及N 均可升高。術后有無感染的判斷應考慮時間因素。 AMI時WBC增多與心絞痛區別(有組織破壞)11 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3)急性大出血、溶血12小時內,由于反射性血管收縮及脾臟釋放存血,周圍血中的血紅蛋白的含量及紅細胞數尚未下降,而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卻明顯增多,特別是內出血時,白細胞總數可高達到20*109/L。白細胞計數作為早期診斷出血的重要依白細胞計數作為早期診斷出血的重要依據。據。4) 急性中毒:代謝性中毒、 化學性中毒5) 白血病、惡性腫瘤12 (2)中性粒細

6、胞減少 1)感染因素 特別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均減少。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巨細胞病毒;某些原蟲感染,如瘧疾和黑熱病。2)血液系統疾病 再障、非白血病性白血病(aleukemia leukemia)、惡性組織細胞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轉移癌等 常伴有全血細胞減少。13 中性粒細胞減少 3)慢性理化損傷:慢性理化損傷WBC減少的常見原因。可能與抑制骨髓細胞有絲分裂有關。放射性核素、化學物質、藥物4)單核噬系統功能亢進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臟腫大門脈性肝硬化、淋巴瘤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產生自身抗體14 嗜酸性粒細胞嗜酸性粒

7、細胞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2) 寄生蟲病:血吸蟲、肺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E,10%,有時EWBC總數高達數萬呈嗜酸性粒細胞類型白血病。3) 皮膚病:E 輕、中度升高4) 血液病伴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5) 某些惡性腫瘤: 上皮腫瘤如肺癌6) 某些傳染病:猩紅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的酶能活化補體E增多。 15(2)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eosinopenia)見于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臨床意義較小3嗜堿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1) 增多(basophilia)1) 過敏性疾病2) 血液病3) 惡性腫瘤4) 其他(2) 嗜堿性粒細胞

8、減少(basophilopenia) 無臨床意義16 淋巴細胞(lymphocyte) (1)淋巴細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出生后46天嬰兒至67歲兒童病理性增多1) 感染性疾病2) 淋巴細胞性惡性疾病3) 急性傳染病恢復期4) 移植排斥反應(2)淋巴細胞減少 17 單核細胞單核細胞 (monocyte) 生理性增多:嬰幼兒及兒童 病理性增多: 1) 某些感染 2) 某些疾病 減少: 無臨床意義18四、四、 血小板檢測血小板檢測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C或或BPC,PLT)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數量參考值(100-300)*109 / L臨床意義:血小板減少PLT100

9、*109 / L血小板增多PLT400*109 / L 19 紅細胞平均值的計算1.平均紅細胞容積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指平均每個紅細胞的體積,以fl(飛升)為單位。2.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指平均每個紅細胞內所含的血紅蛋白的量,以pg 為單位。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平均每升紅細胞中所含的血紅蛋白濃度。4.紅細胞容積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

10、n width ,RDW)測定紅細胞大小的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RDW-CV)。20 臨床生化檢驗報告臨床生化檢驗報告蛋白質代謝檢查糖代謝檢查膽紅素代謝檢查血脂和脂蛋白檢查臨床酶學檢查無機離子檢查酸堿平衡檢查 21 蛋白質代謝檢查蛋白質代謝檢查 一、 血清蛋白檢測 血清總蛋白 血清各種蛋白質質的總稱,包括白蛋白(albumin,ALB)和球蛋白(globulin ,GLB) 白蛋白:血液中的主要蛋白質,肝臟每天大約合成120mg/L,半壽期15-19天, 球蛋白:血清總蛋白質中除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質.是多種蛋白質的混合物,球蛋白主要由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合

11、成22 參考范圍參考范圍 1.血清總蛋白(雙縮脲法) 成人 6080 g/L (6285 g/L) 新生兒 4670 g/L 7個月 1歲 5173 g/L 12歲 5675 g/L 3歲月 6276 g/L232. 血清白蛋白 (溴甲酚綠法) 成人:3650g/L; 新生兒: 2844 g/L; 6 0歲: 3448 g/L。3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 正常成人 1.52.5:124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反映肝臟功能的重要指標. 慢性肝損害慢性肝損害 肝實質細胞的儲備功能肝實質細胞的儲備功能 251血清總蛋白血清總蛋白減低減低 :1)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釋2)營養不良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3)

12、肝功能(蛋白質合成功能 )障礙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丟失過多增高:1)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2)蛋白合成增加(如多發性骨髓瘤時)262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 減低減低:1)蛋白質攝入不足 2)白蛋白合成不足 3)蛋白質消耗增多 4)蛋白質丟失增多(如腎病綜合癥、嚴重燒傷、蛋白質丟失性腸病和急性大出血等) 5)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液稀釋 增高增高:1) 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液濃縮(如嚴重 脫水、休克、飲水量不足等) 白蛋白減低常伴有白蛋白減低常伴有-球蛋白增高球蛋白增高273血清球蛋白血清球蛋白增高增高:1) 慢性肝臟疾病 2)M蛋白血癥 3)自身免疫性疾 4) 慢性炎癥和慢性感染減低減低:主要是合成減少,

13、見于 : 1)3歲以下的嬰幼兒(生理性減少) 2)免疫能抑制 3)先天性低-蛋白血癥284 A/G 比值減低或倒置比值減低或倒置由白蛋白降低 或球蛋白增高所致。最常見于: 嚴重肝功能損害嚴重肝功能損害 M蛋白血癥蛋白血癥 5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 激烈運動 體位 標本溶血 乳糜標本2930二、血清蛋白電泳二、血清蛋白電泳 參考范圍參考范圍 醋酸纖維素膜法 :白蛋白 0.620.71; 1 球蛋白: 0.030.04; 2 球蛋白:0.060.10; 球蛋白:0.070.11, 球蛋白:0.090.18臨床臨床 意義意義 病理性電泳圖型1. 肝病型2. M蛋白血癥型3. 腎病型4. 炎癥型 其它型

14、31血清蛋白電泳正常人圖譜血清蛋白電泳正常人圖譜32多發性骨髓瘤電泳圖譜多發性骨髓瘤電泳圖譜33血清蛋白電泳血清蛋白電泳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34三、三、 心肌蛋白檢測心肌蛋白檢測 肌鈣蛋白測定肌鈣蛋白測定參考范圍 cTnT 參考范圍 0.020.13 g/L, 0.2g/L為診斷臨界值 0.5g/L可以診斷急性心肌梗死; cTnI1.5g/L為診斷臨界值.臨床意義 肌鈣蛋白作為心肌損傷的指標,對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 心絞痛、圍手術期心肌損傷等疾病的診斷、病情監測、療效觀察及預后評估,都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尤其對微小的、小灶性心肌梗死診斷更有價值。 35cTnT、 cTnI、CK、CK-MB 相結

15、合是急相結合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最靈敏、最特異的方法性心肌梗死診斷最靈敏、最特異的方法36 AMI發病后 cTnT、 cTnI的變化情況 開始升高時間 達峰值時間 恢復正常時間 靈敏度 特異度 CTnT 36h 1024h 1015h 50%59% 74%96% cTnI 36h 1416h 57d 6%44% 93%99%37 膽紅素檢查膽紅素檢查一、 血清膽紅素檢測來源去路38正常血清膽紅素代謝正常血清膽紅素代謝39肝細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40膽汁淤積性(梗阻性)黃疸膽汁淤積性(梗阻性)黃疸41 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42參考范圍 STB新生兒 天 34103mol/L 出生后天 :10317

16、1mol/L 出生后5天: 68137mol/L 成人: 3.417.1mol/L 43 臨床意義主要用于黃疸的診斷及黃疸類型的鑒別判斷有無黃疸及黃疸的程度 STB17.134.2mol/L隱性黃疸或亞臨床性黃疸 STB 34.2171mol/L輕度黃疸 STB 171342mol/L 中度黃疸 STB 342mol/L 重度黃疸44 2.根據黃疸程度推斷黃疸的原因溶血性黃疸通常為輕度黃疸,STB342mol/L4546 血清總膽汁酸檢測血清總膽汁酸檢測來源來源 組成組成 bile acid ,BA:cholic acid,CA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deoxyc

17、holic acid ,DCAlithocholic acid, LCA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以以CA、CDCA、DCA為主為主游離膽酸分泌到膽小管之前均形成結合膽酸,如甘氨酸等47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促進脂類物質吸收 調節膽固醇代謝 促進膽汁分泌測定方法測定方法: 化學法,空腹或餐后2 小時血清總膽汁酸(TBA)參考范圍參考范圍 TBA :015mol/L(酶法)48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血清血清TBA升高見于升高見于(1)肝細胞損害:作為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指標,有助于估計預后和提示病情復發(2) 膽道梗阻(3)門脈分流 (4) 生理性增高腸道疾病引起BA代謝異常

18、時,可出現脂肪消化不良 膽汁中膽汁中BA、卵磷脂和膽固醇比例失調是膽固結石形、卵磷脂和膽固醇比例失調是膽固結石形成的重要原因。成的重要原因。 49 糖類檢查糖類檢查血糖測定葡萄糖耐量試驗血清胰島素測定血清C-肽測定 糖的代謝產物檢查:糖化血蛋白糖化血清蛋白 50一、葡萄糖測定一、葡萄糖測定來源去路測定方法:酶法、鄰甲苯胺法參考范圍參考范圍:空腹血糖 : 酶法 3.96.1mmol/L 空腹尿糖: 定性試驗陰性51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1.增高 輕度增高 7.08.4 mmol/L 中度增高 8.410.1 mmol/L 重度增高 10.1 mmol/L血糖增高血糖增高糖尿病內分泌疾病應激性高血糖藥

19、物影響肝源性血糖升高胰腺病變其它病理性增高生理性增高醫源性增高522.減低減低 血糖低于3.9 mmol/L-低血糖,見于胰島素過多對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不足肝糖原貯存缺乏其它:如長期營養不良等生理性低血糖53二、葡萄糖耐量試驗葡萄糖耐量試驗概念概念: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間隔一定時間測定血糖水平,稱為糖耐量試驗(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糖耐量試驗是檢測人體葡萄糖代謝功能的試驗,主要用于診斷癥狀不明顯或血糖升高不明顯的可疑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GTT) 均為測定患者胰島素分泌的反應性和能力試驗均為測定患者胰島素分泌的反應

20、性和能力試驗54 參考范圍參考范圍 OGTT(口服葡萄糖1.75g/kg體重,最多不超過75g)法:空腹血糖6.1mmol/L服后0.51h血糖升高達峰值,一般在7.89.0 mmol/L,應11.1 mmol/L服糖后2h血糖7.8 mmol/L服糖后3h血糖應恢復至空腹水平同時測定上述各時間的尿糖均為陰性同時測定上述各時間的尿糖均為陰性55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1. 糖尿病 兩次空腹血糖均7. 8 mmol/L -1985年WHO診斷標準 1997年ADA推薦的標準 -禁食8 小時的空腹血糖為7. 0 mmol/L; 或者口服糖后2h血糖值11.1 mmol/L,隨機血糖11.1 mmol/

21、L 或有臨床癥狀者562.糖耐量減低糖耐量減低 空腹血糖40mg/dl) HDLC減低為0.91mmol/L(1;.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或正常,ALT/AST1,如AST升高較ALT明顯,則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轉為活動期;.非病毒性肝病非病毒性肝病藥物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時,轉氨酶輕度升高或正常,并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時因酒精有線粒體毒性使線粒體破壞及酒精能抑制吡哆醛活性,使AST升高明顯,ALT可能正常。774肝硬化肝硬化轉氨酶活性取決于肝細胞壞死和肝纖維化的程度,其終末期血清轉氨酶活性可能正常或降低。5 膽汁淤滯膽汁淤滯輕度升高6. 急性心肌梗

22、死(急性心肌梗死(AMI)AST升高升高,發病后612h開始升高,2448h達高峰(可達參考范圍上限的410倍,升高程度與心肌梗死范圍及程度有關),35天后可恢復正常;如AST下降后又再次升高,提示梗死范圍又有擴大或又有新的梗死出現。7.7.其它疾病其它疾病 78u 為一組在堿性環境下能水解多種磷酸單酯化合物的酶。主要分布于肝、骨、腎、小腸和胎盤中。u 肝臟ALP主要分布于肝細胞的血竇側和毛細膽管側的微絨毛上,經膽汁排入腸腔。u 骨組織中ALP由造骨細胞產生,骨疾患(尤其是新骨生成)時血ALP增高。u 堿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se,ALP)79 參考范圍參考范圍:連續監測法(磷酸硝基苯酚為底物,37)女性:女性:1-12歲歲 500u/L 15歲發上40150u/L 男性:112歲500u/L 1215歲750u/L 25歲以上40150u/L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1. 肝膽疾病各種肝內外膽管阻塞必疾病,ALP明顯升高,且ALP與膽紅素升高平行;肝炎等累及肝實質細胞的肝膽疾病,工ALP僅輕度升高。2. ALP與ALT及膽紅素同時測定有助于黃疸的鑒別診斷3. 骨骼肌疾病4. 佝僂病和甲狀旁腺亢進時ALP升高5. 妊娠后期及兒童生長期,ALP升高80谷氨酰基轉移酶(glutamyltransfarase, -GT或GGT) 血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