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彎曲問題_第1頁
空間彎曲問題_第2頁
空間彎曲問題_第3頁
空間彎曲問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空間彎曲問題Einstein在 1916 年寫了一本通俗介紹相對認的書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到 1922 年已經再版了40 次,還被譯成了十幾種文字,廣為流傳。以后 , 每逢日全食都進行了觀測,但由于種種不確定的因素 , 光學測量精度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1973 年,光學測量所得偏轉角同理論值之比為 0.95 ±0.11 。60 年代末,由于射電天文學的發展,使人們有可能用高于光學觀測的精度來測量太陽引起的射電信號的偏折。這類觀測所得偏轉角同理論值之比在1975 年已達到約1±0.01 。I. 夏皮洛于 1964 年建議,測量雷達信號傳播到內行星再反射回地球所需的

2、時間, 來檢驗廣義相對論, 為此他進行了長期的測量。 到70 年代末期,這類測量所得的數據同廣義相對論理論值比較, 相差約1。這類實驗也可以在地球引力場中,通過測量人造衛星的雷達回波的時間延遲來進行。自1687年天體力學由牛頓建立后, 天體力學就同牛頓力學( 牛頓的運動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和絕對時空觀) 密切聯系在一起。拉普拉斯在 1798年正式提出天體力學的學科名稱和內容,并在1799年到1825年間,編寫出版了歷史性巨著天體力學(Mecanique Celeste)五卷,成為天體力學的奠基著作。1846年,根據勒威耶 (Leverrier)按天體力學理論計算的預報,發現了海王星; 因而證

3、實了天體力學的可靠性。 1859年,勒威耶在任巴黎天文臺臺長期間,根據大量的觀測資料,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速率的計算值,比觀測值小38" 百年。但他是牛頓力學的信徒, 認為此偏差由水星軌道內的某未知行星的攝動所致,于是號召全世界天文臺尋找這顆行星。結果未找到。1895年前后,美國的紐康 (Neweomb)等人根據更多的觀測資料,把這個偏差值訂正為 43" 百年;同時也發現了金星、地球、火星的進日點進動有類似偏差,只是數值小些。他們開始懷疑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并試圖修改引力與距離的2次方成反比規律。但沒有成功。1916年,愛因斯坦用自己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計算出水星近日點進動速率

4、,與觀測值符合得很好。 這就肯定了在討論行星運動中,牛頓力學的精度不夠。1938年,愛因斯坦同另兩人 (Infeld,Hofamn)提出了后牛頓的多體問題運動方程,即著名的EIH方程。建立了后牛頓天體力學。20世紀印年代,由于當時所測的太陽扁率較大,對水星近日點經度的攝動也大,這就使得按廣義相對論計算值有4”百年左右的偏差。物理學家們紛紛提出很多種新的引力理論。為了檢驗這些理論, 1972 年由 Will ,Nordtvedt 建立起一種名為“參數化后牛頓” ( 簡稱 PPN) 方法。其中有 l0 個參數,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參數值。 1972年,俄羅斯的天體力學專家勃隆別格 (Brumberg)

5、 第一次出版俄語著作,正式用“相對論天體力學” 做書名。其中提出了相對論天體力學的內容, 是“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或其他新引力理論為基礎的天體力學”。由于懂俄語人少,影響不大。到 1985年才受到廣泛重視, IAU召開了相對論天體力學的專題討論會。 1987年,勃隆別格又用英語出版了 相對論天體力學修訂本 l4 ,得到大家承認。高精度的運動理論都采用后牛頓天體力學。 1991到1994年間,由法國人 Damour,德國人 Sofel和中國人須重明 (Xu Chongming) 合作發表一系列論文, 提出了適用于任意形狀和內部結構天體情況的完整后牛頓理論體系。并得到公認,命名為 DSX體系。他

6、們的論文總題目為 “廣義相對論天體力學 。隨著觀測精度不斷提高,后牛頓精度的天體運動理論已開始感到不足;而高階后牛頓天體力學還很不完善,需要相對論天體力學繼續發展。廣義相對論理論的核心是新的引力場定律和引力場方程。有人說,麥克斯韋在電磁場上做過什么工作,Einstein在引力場也做過什么工作。廣義相對論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將牛頓力學中的引力簡化為四維時空中的彎曲, “宇宙圖景”的新情景不再是 “三維空間中一片以太海洋的受迫振動” ,而是“四維空間世界線上的一個紐結” 。關于牛頓力學有關慣性系的概念, Einstein 有這樣的批評:“古典力學想要說明一個物體不受外力, 必須證明它是慣性的, 想

7、要說明一個物體是慣性的, 有必須證明它不受外力。 ” 從而犯了邏輯循環的錯誤。 Einstein 認為:“一個物理學家在一個沒有窗子的房間內工作,另外有一個人開玩笑把整個房子旋轉起來, 于是,這位物理學家將不得不放棄慣性定律。 如果這位物理學家在進入房間以前就對物理學的概念已有堅定的信念,那么他就能解釋力學定律之所以被推翻,是因為房子轉動, 用力學實驗甚至可以決定它是怎樣轉動的。”【 1】由于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引力場實際上就是一個彎曲的時空。Einstein根據這一結論,給出了著名的引力場方程式:Einstein 引力場方程是二階的,以時空為自變量,以度規為因變量的,帶有橢

8、圓型約束的雙曲型偏微分方程。 當然, Einstein 的這個引力場方程并非完美, 在具體計算中,使用的只是一個近似解,而真正的球面對稱的準確解史瓦茲解,是在此之后才找到的。1978 年泰勒等人通過對一顆射電脈沖雙星( PSR1936)軌道周期所作的多年觀測, 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 這也是對廣義相對論的重要驗證。南京大學黃天衣教授講: “近二十年來關于太陽系天體軌道的觀測精度逐年提高, 發現觀測不能和牛頓力學相符, 但和廣義相對論的很好。國際學術界認為廣義相對論是目前最正確的理論。 ”空間探測器的出現使得測量太陽引力場更顯著一些的時間彈性效應成為可能。用雷達發射器向位于太陽另一側的一個空間

9、探測器發出一個無線電訊號, 訊號被探測器反射并返回地球 全程的時間在地球上記量被太陽引力變曲的幾何使得這個時間與訊號在平坦真空中傳播的時間不同。這個實驗是在 1971 年用水手號探測器進行的,它再次證實了時間延遲效應。 1968 年沙皮羅設計的廣義相對論的第四個驗證 “雷達波傳播中的時間延遲 ”取得成功。它證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是正確的。這個預言是說,由于光線在引力場中一般沿曲線傳播,與無引力場時相比, 其傳播時間要變慢。 所有這些廣義相對論實驗都只涉及太陽系的引力場, 而這個場是處處都很弱的, 也是定常態的 (即不隨時間變化 )。這個繁榮的實驗引力時代激發了理論家們的想象,許多引力理論被提出來

10、與Einstein 理論競爭。那些理論大多含有一些附加參量,可以由發明者隨意調節。 這類理論中最著名的一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帕索· 約丹和法國物理學家葉維·臺里提出,后來由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布蘭斯和羅伯特·迪克所發展的(迪克本人對實驗引力的發展有著卓越的貢獻)。由于附加參量的靈活性,那些理論可以被調節得能說明太陽系里觀測到的所有效應。那么,怎么能確定究竟那一個理論是正確的呢?只有通過分析所有這些理論對強的、動態的(即隨時間迅速變化 )引力場情況所作的預測,才得作出回答。然而在相當長的時期里,自然界并未給我們提供合適的檢驗場歷,直到 1974年雙脈沖星的發現

11、, 情況才有大變。這兩個靠得很近且相互繞轉的中子星的軌道周期在變短(由于輻射出引力波,雙星系統的能量減少),觀測結果與 Einstein 理論一致,而與所有其他參與競爭的理論都不相符。有人早已通過測量人造衛星中懸浮陀螺的進動, 來驗證廣義相對論。 70 年代初,又有人通過測量對遙遠行星的雷達回波的方式檢驗了廣義相對論。 70 年代末,幾家大天文臺同時報道采用射電天文學的方法測量某些類星體發出的射電信號經過太陽的彎曲程度, 大大提高了檢驗光線偏折的精度, 對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新的實驗支持。 意大利和美國的兩位物理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對人造地球衛星的“Einstein彎曲效應”。根據 Einstein

12、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地球會彎曲周圍的時間和空間,因此使地球衛星的軌道發生微妙的變化。兩位物理學家通過對人造衛星上億個位點數據的仔細研究,最終發現這種極細微的效應。據意大利萊切大學的庫夫里尼(Ignazio Ciufolini)和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帕烏里斯(Erricos Pavlis)介紹,他們的數據分析有 10% 的誤差,但已足以證實 Einstein 的地心引力理論 (Einstein 將地心引力解釋為一種時空彎曲效應 )。此次實驗涉及的兩顆衛星 (名叫LAGEOS 和 LAGEOS2) 并未裝載什么儀器,外形呈球狀,表面覆蓋許多小的反射鏡。利用這些反射鏡對激光束的反射能夠非常精

13、準地測定衛星的位點數據。 兩位物理學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相關文章,他們還表示,希望應用新的“重力探測 B”衛星可將誤差減少到 1% 左右。這種衛星通過裝載的陀螺儀來探測時空彎曲效應。近幾年來,由于空間探測技術的發展, 使人們對廣義相對論的驗證又取得了新的進展。1997 年 11 月初,在美國天文學會于科羅拉多洲埃斯特帕克舉行的會議上,科學家們宣布,他們所發現的證據證實了 Einstein 廣義相對論作出的一個奇妙的預言。 兩個天文學家小組觀測到這樣的顯示信號,即致密天體, 例如中子星, 由于它們的自轉能吸引附近的空間與時間圍繞它們一同轉動。 這種現象被稱作“框架拖曳”。 加州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

14、家基普·索恩說,這是對 Einstein 思想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檢驗。 除了對引力波的直接探測外, 框架拖曳也許是最重要的一種效應了。 Einstein 曾表明,任何一個自轉著的天體,由于它的轉動,都會拖曳空間與時間。不過,效應是如此微弱,以致僅當空間與時間能靠近一個具有強大引力場的天體,例如中子星或黑洞時,它才能被觀測到。 當有一顆恒星圍繞這樣的致密天體運行時,天體的強大引力可以將物質從恒星上吸引出來,并使物質形成一個以天體為中心的不斷擴展著的圓盤。當圓盤上的物質不斷地向著天體增加時,物質會變熱井輻射出X 射線。如果撇開廣義相對論, 你可以預言, 以致密天體為中心向外看, 則圓盤在所

15、有方向均會保持相同的形狀, 但是框架拖曳改變了這一情景, 它導致圓盤上物質運行的軌道圍繞著天體的自轉軸并以軸為中心發生脈動。 由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崔偉領導的小組通過觀測若干圍繞某些可能的黑洞旋轉著的圓盤的運動情況而尋找到這一效應。由意大利羅馬天文臺路易吉·斯特拉領導的另一小組通過對 15 顆中子星的觀測,也取得了相同的結果。兩個小組均利用美國航空與航天局發射的羅西 X 射線同步輻射衛星對圓盤輻射出的 X 射線強度作了測量。兩個小組的觀測表明,圓盤輻射出的 X射線亮度的變化以某種方式暗示,每個圓盤確實在脈動著。“你可以看到X 射線輻射區域面積的變化”,崔說“脈動程度與預言相一致。這里有著

16、某種效應, 它對我們產生了極大的刺激”,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引力探測B 計劃通過放置在軌道上的陀螺儀,衛星將能探測到拖曳效應實施者弗朗西斯·埃弗特說。“不過,上述兩個小組的觀測, 還沒有得到定量的結果”,他說,埃弗特希望引力探測B計劃能夠揭示效應的強度。科羅拉多大學米奇·別格斯利曼認為,進一步的觀測是必要的。 “要使明智的學者們毫不懷疑地相信它是困難的,這里要求對準圓盤或它轉動時發出的閃光”,他說,“不過,如果效應得到確認,那么,它將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現。”40 年前, 20 世紀另一位大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在一個演講中談到物理學原理的本質時曾說: “在自然現象之間

17、存在著旋律和圖樣,但普通人的眼睛往往對這些旋律和圖樣視而不見,只有分析家才能看到。被我們稱為物理學原理的正是這些旋律和圖樣。”他補充道,這些理論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 “始終存在一條神秘的邊界,始終會有一個地方需要我們做一些看似徒勞的思考”。在 Einstein對重力理論作“無謂” 的思考之前, 時空彎曲的概念一直隱藏在那神秘的疆域之中。物理學原理其實與虛構的神話有相通之處,只是它們能反映世界深藏的真相。在牛頓的機械力學世界觀中,“力”的概念就是這部神話中最大的虛構。而在今天, “力的概念已經從我們物理學基本理論的大多數公式中消失了” ,2004 年諾貝爾獎得主、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維爾澤

18、克在當代物理學中寫道。Einstein的相對論將重力理解為一種時空的幾何學現象,其中不需要作用力概念。 不過,力的概念在 21 世紀并未消亡, 其實活得很好。 維爾澤克博士解釋說,在處理應用物理學問題時, 如果取消作用力概念,做起來過于復雜了。力的概念盡管含義模糊,僅適用于近似處理有限尺度內的物理現象(不適用于微觀尺度和大尺度的宏觀世界),但在實際生活中,它已經足夠了。“力的概念仍被沿用的另一主要原因,無疑是人們思想上的慣性。”維爾澤克補充道。參考文獻:【1】Einstein 、英費爾德 ,1962 ,物理學的進化(中譯本)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10 頁附錄: 1、 路透社華盛頓 200

19、4 年 10 月 21 日電 Einstein 又一次被證明是正確的。美國航天局今天說,由各國科學家和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首次發現了地球自轉時拖曳周圍時空的直接證據。美國航天局說,這一發現首次直接測出并證明Einstein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旋轉的天體能使組成三維空間以及第四維時間的“結構”發生偏轉和扭曲。 美國航天局物理學家邁克爾·薩拉蒙說:“地球在旋傳時確實在拖曳時空。離地球越近,扭曲的幅度就越大。”“時空的這種扭曲,也稱框架拖曳,以前從未直接觀測到過。”“這是首次找到真實、有力和直接的證據,說明旋轉天體能拖曳時空。” 美國航天局的佩里科斯·帕夫利斯等人在

20、觀察了繞地球旋轉的兩顆衛星后發現,它們的確隨著地球拖曳空間發生了偏轉。帕夫利斯說:“我們以毫米的精確度測量了地球與衛星之間的距離。 ”他們的研究結果刊登在 自然雜志上。兩顆激光地動衛星 LAGEOS和 LAGEOS 的外部都覆蓋有反射罩,這樣就比較容易從地面進行跟蹤和測量。 它們的蝶形軌道是為了模仿旋轉回轉儀的運動。 Einstein 的理論認為,附近一個喜旋轉的天體比如地球會拖曳空間,使得回轉儀輕微偏離軸線。帕夫利斯說,還沒有證據證明沒有其他力作用于衛星,不過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他說:“那必須是一種靈巧的、恰好與廣義相對論相似的力。” “我們已經排除了已知的所有的力如潮汐等等,還有引力模型

21、的誤差。” 帕夫利斯將這種作用比喻成在蜜罐子里攪動的勺子。“與其類似,當地球旋轉時,它會拖動周圍的時空,這就會改變繞地運行的衛星軌道。” 薩拉蒙說,以前也有過框架拖曳的間接證據,但這是首次直接測量的結果。 今年四月,美國航天局發射了攜帶有 4 個回轉儀的“引力探測器 B”。科學家說, 等明年它的探測結果出來后,就能用更高的精確度證明 Einstein 的理論。美國科學家 10 月 21 日表示,稍稍脫離軌道的衛星顯示,地球自轉時的確在扭曲時空構造。他們稱,這是首次直接測量到并證實了Einstein 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重要層面 -旋轉天體會使由三維 (度 )空間和四維時間構成的時空結構產生扭曲。圖

22、為奮進號太空梭 2002 年 6 月 15 日在地球上空飛行的資料照。2、經過 45 年醞釀和開發,耗資75 億美元的美國“引力探測器”衛星, 2005 年 20 日下午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升空,這項美國宇航局歷史上耗時最長的探測計劃的使命,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對 Einstein 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進行驗證。“引力探測器”將對廣義相對論的兩項重要預測“短程線效應”和“慣性系拖曳效應” 進行驗證,主要采用 4 個超高精度的回轉儀, 來測量地球自身質量以及自轉給回轉儀所處時空造成的彎曲和扭曲效應。衛星將主要在距離地球約640 公里的極地軌道上運轉, 其探測預計將持續一年半左右。

23、在探測開始時, 4 個回轉儀自轉軸和衛星上的一臺望遠鏡的方向同時對準一顆遙遠恒星。按照理論假設, 隨著時間推移, 回轉儀自轉軸會因地球的“短程線效應”和“慣性系拖曳效應”而分別發生偏移。通過測量偏移情況,就可以“看到”地球對其周圍時空到底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這種影響將是非常細微的。科學家們說, 回轉儀自轉軸偏轉的角度之小,就好比是從400 米之外去看人的一根頭發絲。3、很多科學家認為除了速度可以影響時間進程之外,重力也會放慢時間前進的腳步, 計算表明地球的重力每300 年可以讓鐘表慢 1微秒,這一點已在實驗中得到驗證。1971 年美國的學者曾做過一個實驗,在環球飛行的飛機上放了4個與地面校對

24、好且精度極高的原子鐘,雖然飛機的速度無法與光的速度相比,但實驗結束時,人們還是驚奇地發現飛機上的鐘比地面慢了59 納秒。1976 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 -維索特向太空中發射了一枚載有時鐘的火箭,他觀察到這個時鐘與放置在地球上同樣的時鐘相比,多獲得了1/10 微秒。全球定位系統 GPS 的應用也已普及化了,許多城市的公共汽車、出租車上都安裝了它。早期的 GPS 接收器確定物體位置的誤差是在15米范圍內,這個誤差實際是需要愛因斯坦相對論來修正。每個GPS衛星載原子鐘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鐘慢7 微秒。衛星所受的較弱引力添加了另一種相對論效應,使得時鐘每天快45 微秒。因此,為了得到準確的 GPS 數據,

25、將星載時鐘每天撥回38 微秒的修正項必須計算在內。因為廣域增強系統依賴從地面基站發出的額外信號,配備了該系統的 GPS 接收器,就消除了相對性誤差。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子鐘在強重力下比在弱重力下搖擺頻率更慢,由于國際空間站上的重力比地球表面的弱,PARCS 原子鐘每過 10000 年,就會比地球上的原子鐘延長 1 秒鐘。4、科學家以萬倍精度驗證愛因斯坦相對論研究團隊成員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北京時間 2010 年 2 月 2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支由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等人組成的美國科學家團隊近期驗證了愛因斯坦相對論關于時間流逝的精確性, 他們通過驗證得出的精確度比

26、以前提高了 10000 倍。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描述了關于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理論認為,時間流逝的速度依賴于你所處的位置。 距離重力源越遠, 時鐘運轉的越快;反之,越靠近重力源,時鐘運轉的越慢。一百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各種試驗對愛因斯坦相對論進行了論證和研究。 1976 年,科學家們曾經利用火箭將一個原子鐘送到距離地面 10000 千米的高空, 共用了 115 分鐘。他們發現,火箭上的原子鐘所測量出的時間比地面上的原子鐘所測量的時間要長。現在,美國科學家則更進一步,他們以比以前精確 10000 倍的精確度驗證了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 研究團隊成員還包括了著名的華裔物理學家、 諾貝爾獎得主、

27、美國現任能源部長朱棣文, 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雜志上。科學家們利用一個其中包含三束激光的激光陷阱來射擊銫原子波,使其像噴泉一樣上下起伏。 這種波被用作超高速時鐘, 振蕩速度接近每秒 1024(10 的 24 次方 ) 次。科學家們所采用的技術實際上調用了一個奇怪但真實的量子力學現象, 即原子可以被同時刺激成兩種狀態。在其中一種狀態中, 原子會被激光脈沖推移大約 1 毫米的十分之一,這樣它就會與地球的重力場遠離一點點。 而在另外一種狀態中,原子仍然保持不動。 瞬間后,第二束激光束再將這些被推移的原子送到下方,然后將保持不動的原子送到上方。 接著,第三束激光束繼續將同一個原子再生為兩種狀態。

28、科學家們的目標就是測量在這些狀態中原子波的能量振蕩差異。在 0.3 秒的自由落體時間里,這些波共額外振蕩了大約 100 萬次。換句話說,重心引力的稍微減弱, 引起了時間多流逝一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助理教授霍爾格 - 穆勒認為,這一數字是正確的。穆勒介紹說, “如果自由落體的時間延長到宇宙的年齡140 億年的話,那么上下路線之間的時間差異將只有百分之一秒,而測量的精確度將達到 60 微微秒。”穆勒認為,這一結果將有力地支持愛因斯坦的理論。他表示,“這項實驗證明了重力確實在改變時間的流逝速度, 這也是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概念。”這項研究也對實踐應用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衛星定位系統可以發出

29、更精確的同步信號, 衛星導航儀用戶在定位自己的位置時精確度可達到毫米級。 當然,這種精確度也很容易受到影響。 哪怕衛星的高度出現僅僅一米的變化時,就可能會破壞這種精確度。5、最新時空觀測結果證實愛因斯坦相對論合理性NASA 費米空間望遠鏡觀測到的劇烈爆炸據美國太空網報道,美國航天局“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在一年來的觀測中, 發現了最新的高能光線, 從而證明了愛因斯坦關于光速理論的正確性。費米空間望遠鏡是去年才發射升空的最新天文望遠鏡,致力于探尋宇宙中最劇烈的大爆炸所產生的伽馬射線。最新的發現令科學家能夠看到實驗室中無法復制的高能光線的作用, 從而能幫助科學家更清晰地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

30、因斯坦在其相對論中提出了萬有引力觀念, 但有些物理學家總喜歡用其他力的來源取而代之。 ”加州帕羅奧多斯坦福大學科學家、費米廣域望遠鏡 (LAT) 首席觀測師皮特 - 邁克遜說:“人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但缺乏途徑來進行驗證。”愛因斯坦相對論是正確的許多試圖證明萬有引力理論的努力都將時空關系描繪成一種飄忽不定的空洞結構, 在物理層級上比電子還要微小數萬億倍。 這樣的模型打破了愛因斯坦的假設, 即所有的電磁輻射無線電波、 紅外線、可見光、 X-射線和伽馬射線在通過真空時速度是相同的, 即都是以光速運行。2009 年 5 月 10 日,費米望遠鏡和其他探測衛星觀測到一次所謂的“短伽馬射線爆發”,被命名

31、為“ GRB 090510”(GRB:美國地球物理研究委員會 ) 。天文學家認為這種爆炸發生在中子星相撞時。進一步研究表明爆炸發生在73 億光年外的星系中。費米廣域望遠鏡觀測到了2.1 秒的劇烈爆炸, 放射出很多伽馬射線量子,形成兩股巨大能量流,其中一股比另一股高出近一百萬倍。經過 70 多億光年的旅行,它們之間的速度僅有0.9 秒的差別。“此次研究結果排除了任何關于萬有引力理論的新觀點,即有人認為超高能量會導致光速發生變化。”邁克遜說:“在十億億分之一內,兩股量子的速度都是一致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無誤的!”創造新的記錄費米望遠鏡的次級裝置伽馬射線監視器在超過 250次的爆炸中發現了低能

32、量伽馬射線。廣域望遠鏡則觀測到 12 次的高能爆炸,其中三次還創下了新的記錄。上文提到的 GRB 090510是觀測到的最遠爆炸,釋放出的物質以光速的 99.99995%運行。 9 月份觀測到的 GRB 090902B是放射出的伽馬射線能量最高的爆炸, 釋放出相當于 334 億伏特的電量, 是可見光能量的 130 億倍!去年觀測到的 GRB080916C釋放出的總能量最多,相當于誕生了 9000 個超新星!前景無限廣域望遠鏡每三小時會掃描整個天空一次,并為費米天文臺的科學家提供越來越詳盡的資料,幫助他們不斷探索深度宇宙的奧秘。“我們已經發現了一千多個持續的伽馬射線源比以前知道的高出了 5 倍。

33、”美國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家朱莉- 麥克恩雷說:“我們還利用其它射線與其中的近半數進行了信息互動。”耀變體是一種遙遠的星系, 其巨大的黑洞會向我們釋放出高速物質流。人們普遍認為已知超過 500 個的耀變體是伽馬射線的主要來源。在銀河系內,伽馬射線源包括 46 個脈沖星和兩個雙子星系。在雙子星系中,一顆中子星正圍繞一顆炙熱的新星高速運行。6、 中子星附近發生時空扭曲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 2007 年 8 月 28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的科學家們近日稱,他們最近在中子星附近成功地觀測到了時空扭曲現象,這再次證明了 Einstein 時空扭曲理論的正確性。美國宇航局和密歇根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稱,在中子星周圍觀測到一些鐵氣體的線形拖尾,證明的確存在時空扭曲,并稱可以據此推算出天體的大小限度。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員蘇蒂普 - 巴塔查耶表示,由于科學家們曾在黑洞甚至地球周圍觀測到過同樣的扭曲,因此次此發現并非驚人之事,然而它對于解答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