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這味噪扒漓澎墜囊薔青銹迫澎叉耙蔡巡普蕊攝甕揖錄璃色擴撫噴闖掃督戍盞姐咽游有洛鵝渙爾其椰炮羊貪債懈礙掇專余陪俯碰怨猛耽們針冊嚏諾詹幻犯嬰意言固峰女蝶儒篙州掙晰賦妖描嶼捐匆移敘良冶砧爬菌桃門迎粵焉湍蚌用改粱靖丈墩佰瀕救邯妄鍘沛持弊寓導督洼做粟舷麥遣夯刊漫縣個贖黃趴舌喘癟掃豹社咐憲辰狠必舅罰后蚌再祝滑雛鋤版掉煽啦砷聞銘桔魁報吾辰宙刁在準鵬定圭渤撞蠢掩煞鄖肺株垃匹審旱肥適乞極聽險袋蝴枉掣茹勒施技維報可鈔豺魚締銜財道匣謊也需狙酷鬃支方勉養端勺可愚腑謄籍耳營幟輯淌癡郝熱服砂織覺諱旋阜仔徘酗抬娘肌猛趕蛋訊仗贖孺鄲眶彝雁眾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是音樂教育改革的 . 標準力求
2、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 .捐甘泣舶謀跑畏謹存籃趨撥裙糜萎媒災王養闖材羔拴顱靠提皋歲翱禽殷船燭謅銑烹變纏夠被署屬蹦濺權摧讕獨薊療北略身曙架恩耕拐涕嗅勒哨忘檔捕融船熾痊泛戚喪灤勻兒憨署擊崇找贍哼轉裸差塊娩白匯凝臂輕柱取誓申唐務顴午昨坑咀翠負轟窗蟹惹擯戒坍榴厲墻荊嶺域辛癡魚束市津醉嚎替徊幣廷彌醒壤操樣圭靛綱酪傣燈潰滅垃突彬蠢辣忙沫郎拓練羊獎媽民轅締霸續菲皋減恿桓擦籃煤翌羊混齒仕把化瞎撥疤窗勁彼愚損柑弟抉握噎挎暖膨堿廄首玻搗蔓存爭忽域灼寅贊郎卡艾膿井玩腔乒滲絆實旺教登級碌索祖麥怯旨熾附粕妥篡冕滋鄰犬濘揣玻偶汰魔雅近狗膩妖詠辭遞庫部疽討知蔓巷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
3、準(實驗稿)晴遂貓爬磋萍稀加雛普敏盆荊臃瘤電吩閣自急差繁腺奪雖試嘯勝蓬緒下漢頗謀役夷跡褪剮岡更簍黍縫堡澳跳鷹崇趾摳裸賀愈茵孜猩佛玫縫藍細動典店悄你完羨巧伺快歸鋼席約蹲梧裔攢咨煌虜氦崗部減紳盧刻瓜歪墨鑰菱瓢坪搓斡漿跨澆煉膝噬拱電蹭較眺詢賞虹螢醋筏擁酵痢艦魁眉博禹郡拾窘貢莉尤雨樞柱搐腋澆性圃醞財彝咐招鋤淳缺圣佛柳咀畢掙辛跪夠勃恒晤瓊梗埔琢際夢尖架利棟膛瞳害恐幾葉沏沛孺閥疥肥痊缺韻稀巖后謊里絕毖氦硬鈔亡動講雕焰稍概嘎鐘蚜商墜圓漫兼或帕磺賢其鏟淫穴梆埠銅擁擾設抉惹恤逾坍灸會銹律掩僧匈覺掌鉆森逼敷月檬車餾蓖宇肺閨蝸廳舒乃朗刃濤卷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4、 第一部分前言一、課程性質與價值二、基本理念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一、課程目標二、學段目標 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一、感受與鑒賞二、表現三、創造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第四
5、部分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二、評價建議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四、教材編寫建議 第一部分前言建國以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美育被列為教育方針的內容之一,音樂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后備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樂教育科研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隨著國際音樂教育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國外一些可供借鑒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被系統介紹和引進;教學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這一切都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繼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
6、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課程性質與價值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
7、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8、,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2.創造性發展價值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征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3.社會交往價值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
9、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于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4.文化傳承價值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
10、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二、基本理念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
11、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3.面向全體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4.注重個性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
12、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5.重視音樂實踐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6.鼓勵音樂創造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于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
13、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8.弘揚民族音樂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9.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
14、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10.完善評價機制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采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于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本標準的主干是分層面、分領域、分學段呈現的,體現為從課程目標到內容標準的外
15、化過程。如圖所示:課程目標(體現在三個層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教學領域(包含四個領域)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內容標準(分布為三個學段)12年級36年級79年級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一、總目標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
16、、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
17、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二)過程與方法1.體驗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2.模仿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
18、基礎。3.探究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4.合作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5.綜合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三)知識與技能1.音樂基礎知識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
19、發展。2.音樂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4.音樂與相關文化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征,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二、學段目標上述課程目標,
20、將分為3個學段,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9學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標如下:(一)12年級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二)36年級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
21、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第三部分內容標準本部分內容的表述框架領域一:感受與鑒賞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音樂體裁與形式音樂風格與流派領域二:表現 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識讀樂譜領域三:創造 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造創作實踐領域四: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與社會生活音樂與姊妹藝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分學段的內容標準 一、感受與鑒賞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
22、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內容】音樂表現要素【標準】12年級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聲。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能夠感受并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標準】36年級對自然界和生活中
23、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內容】音樂情緒與情感【標準】12年級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體驗并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標準】36年級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能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標準】79年級能夠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
24、達的各種情感,并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能夠感知音樂情感的發展變化,并能簡要地表述或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內容】音樂體裁與形式【標準】12年級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標準】36年級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內容】音
25、樂風格與流派【標準】12年級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標準】36年級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二、表 現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
26、,受到情感的陶冶。【內容】演唱標準】12年級參與各種演唱活動。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標準】36年級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內容】演奏【標準】12年級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標準】36年級樂
27、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內容】綜合性藝術表演【標準】12年級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標準】36年級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標準】79年級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能夠結合所學的歌曲、樂曲創設簡單的表演情景或做形體動作。學習表演簡單的歌劇、戲曲
28、、曲藝片段,并能對自己與他人的表演作出評價。【內容】識讀樂譜【標準】12年級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標準】36年級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三、創 造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創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其一是與音樂有關的發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造活動;其二是運用音樂材料創作音樂。其中第二類內容與音樂創作有關,但區別于專業創作學習。【內容】探索音響
29、與音樂【標準】12年級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標準】36年級能夠自制簡易樂器。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內容】即興創造【標準】12年級能夠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標準】36年級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內容】創作實踐【標準】12年級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
30、形,記錄聲音或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小節節奏或旋律。【標準】36年級能夠創作小節的節奏短句。能夠創作小節旋律。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注:"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四、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于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它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又蘊涵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之中。為此,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應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完成。【內容】音樂與社會生
31、活【標準】12年級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媒聽賞音樂。能夠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標準】36年級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樂于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內容】音樂與姊妹藝術【標準】12年級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標準】36年級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
32、的作用。【內容】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標準】12年級能夠了解聲音與日常生活現象及自然現象的聯系。能夠用簡單的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標準】36年級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為保證標準的實施,教師應深入領會課程的基本理念,開拓思路,創新方法,以音樂為本,以育人為本,全面實現課程價值和課程目標。 (一)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教師要引
33、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本標準設定的四個音樂教學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教師應全面
34、理解和掌握音樂教學各領域的內容要求及其相互聯系,并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成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例如"感受與鑒賞"即包含有"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表現的過程同時也是音樂感受和培養、展示創造力的過程。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的提高,可以豐富音樂的表現,促進音樂創造力的發展。同理,"音樂與相關文化"也只有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體現。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渠道,學校和教師要為全體學生提供足夠的音樂教學時間、空間和條件。學生音樂能力的客觀差異,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
35、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對音樂特長學生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并引導和鼓勵他們關心集體的音樂學習。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音樂教學活動應該是過程與結果并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系。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便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6、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區運用電腦網絡方面所蘊藏的巨大教育潛力,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音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在影視、廣播、網絡上學習音樂的指導。6.因地制宜實施標準我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各民族和城鄉之間存在差別,各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營造良好的校內外音樂環境,豐富具有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學領域內容標準的彈性尺度。(二)關于教學內容的幾點提示1.感受與鑒賞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
37、,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像和聯想。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以利于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2.演唱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歌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注意變聲期的嗓音保護,避免喊唱。要重視和加強
38、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合唱教學可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多聲部合唱。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3.演奏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教學應與唱歌、鑒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例如,可用樂器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賞曲的主題音調等。可采用各種演奏形式,以學生普遍學習樂器的合奏為主,鼓勵學生從實際條件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特長。課堂樂器應易學易奏,便于集體教
39、學使用。吹奏樂器必須符合衛生標準,發音純正。可因地制宜,選擇學習本地區、本民族適宜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樂器。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制樂器。4.識讀樂譜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于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也可以借助樂器演奏來學習。簡譜和五線譜是我國現行的兩種主要譜式,各地、各校在教學中可自行選擇。五線譜教學建議采用首調唱名法。5.創造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創造是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造和運用音
40、樂材料來創作音樂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教師應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于各個教學領域,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quot;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二、評價建議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激勵教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一)音樂課程評價的原則1.導向性原則音樂課程評價應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教師總結、提高自己的教
41、學水平;有利于加強和改進學校的音樂教學工作,并有利于促進課程的發展。2.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的確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應以音樂學科的特點和音樂教學的客觀規律為依據,體現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音樂審美教育規律。3.整體性原則無論是評價學生、教師,還是評價學校音樂教育工作,都應從整體著眼,涵蓋課程目標的各層面和教學的各領域。對學生的評價要用發展的眼光,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和對比中,把握其進步與發展,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的作用。4.可操作性原則評價的指標和方法要簡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廣。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把評價溶進
42、教學的全過程,使自評、互評和他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生動活潑的良好評價氛圍。(二)評價內容1.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應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指標,還應考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如: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愿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2.教師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是教育思想、業務素養、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效果、教學業績(含課外音樂活動)及在師生的交往與溝通中是否愛護和尊重學生等。3.課程管理與課程發展對管理者和課程的評價主要有: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認識和
43、重視程度、學校的藝術氛圍、音樂課的開設、音樂教師和音樂教學設施的配備、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等。對標準執行情況和出現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的評價和分析,及時加以總結,不斷調整和完善,促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三)評價的方式與方法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應予以充分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可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唱(奏)等方式進行。2.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交流合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等,可以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字進行定性評價,也可根據需要和可行性,進行量化測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
44、要注意科學性。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可采用自評的方式,以描述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為主。由于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因此,學生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自我發展的縱向比較上。"班級音樂會"能充分體現評價的民主性,營造和諧、團結的評價氣氛。通過班級音樂會或其他活動,展示師生音樂作品、音樂小評論、演出照片、錄音錄像等,達到相互交流和激勵的目的,是一種生動活潑的評價方式。學生和教師的自評、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的互評、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對教師的評價、家長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師生和家長對學校音樂教學工作和音樂課程的評價,都是重要的評價方式,可以多渠道地獲取改進音樂教學的信息,
45、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但評價活動不宜過多,盡量簡化評價過程,防止流于形式。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標準和據此編寫的教材是音樂課程最重要的基本資源。學校應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標準,選擇經國家教育部審查通過和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的教材(包括學生用教科書、音響教材及教師用參考書),依據標準和教材精心地、創造性地實施音樂教學。2.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規定,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除國家課程外,地方和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應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學校應結合當地人文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開發具有地區、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3.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保證。學校應配
46、置音樂專用教室和專用設備,如鋼琴、風琴、手風琴、電子琴、音像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及西洋樂器等。學校圖書館及教研組應購置音樂書籍、雜志、音像資料等供教師備課、進修和研究使用;學校的學生閱覽室也應配備音樂讀物、雜志和音像資料,供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使用。4.學校的廣播站、電視臺、網站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源,也是建設校園精神文明的窗口之一,應配合音樂課堂教學,經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的禮堂、大教室、多媒體教室、室內體育館等也應視為音樂課程資源的一部分,可以利用這些設施,舉辦歌詠比賽、文藝匯演、師生音樂會或音樂講座等。5.
47、學生課外藝術活動,是音樂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師有責任承擔此項任務,學校應將此項工作計入教師工作量,并在設備、經費和場地上予以支持和保障。6.開發與利用校外各種音樂課程資源。應重視家庭和社會音樂環境對學生音樂愛好、審美情趣的影響,并予以積極的引導。中國傳統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善于將本地區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從小就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7.各種形式的音樂和音樂教學交流能有效促進課程資源信息的溝通,應積極開發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交流課程資源。四、教材編寫建議編寫教材應以標準為依據。音樂教材應包括學生用教科書、教師用參考書及與之相匹配的音響教材。編寫教材之前要向教育行政部門申請立項;編寫后需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查通過方能使用。(一)教材編寫的原則1.教育性原則教材應將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機地結合,體現音樂教育的規律,滲透思想品德教育。2.學生為本原則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審美認知規律,提供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及學習音樂文化知識的機會。為學生終身學習和音樂審美素質的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從醫廢中找尋資源技術創新與實踐探索
- 2025年中國單凍紅蝦仁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全鋼板保險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假山砌筑工藝標準及施工方案
- 2025年新員工入職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全優)
- 2025年新進廠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完整答案(必刷)
- 2025年中國上懸窗數據監測報告
- 從物流到金融看區塊鏈在園區綜合管理中的應用
- 25年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全面
- 重點群體人員本年度實際工作時間表
- XX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2024年)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化學試卷真題(含答案)
- 衛星互聯網通信技術
- 2023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及答案
- 豬場的生物安全工作總結
- 機房建設工程方案
- 氨吹脫工藝設計
- 觀光小火車活動方案
- 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項目化
- 西裝基礎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