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常用地皮瓣移植術_第1頁
手外科常用地皮瓣移植術_第2頁
手外科常用地皮瓣移植術_第3頁
手外科常用地皮瓣移植術_第4頁
手外科常用地皮瓣移植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標準文案手外科常用的皮瓣移植術第一節 局部皮瓣局部旋轉皮瓣【適應證】 肢體小面積皮膚缺損伴肌腱或骨外露【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根據需要而定手術操作:1根據創面大小、 形狀、位置,在其一側創緣外設計比實際缺損略大的皮瓣2皮瓣的頂邊應高于創面上緣。旋轉角度越大,超越的距離應越大。3皮瓣旋轉軸心至皮瓣頂角的距離應略大于旋轉軸心至缺損區最遠處的距離。4供區在手背時,在腱周膜表面掀起皮瓣,注意不要損傷橈神經和尺神經在手背的分支。【注意事項】1皮瓣旋轉后,靠近原創緣一側皮膚常形成小的皺褶,早期不

2、宜修整。2若皮瓣旋轉后力較大,可在力最大的部位作與皮膚力線垂直的小切口,深至皮下組織淺層以緩解力。3必要時選用皮片移植修復供區創面。4手指掌側、足底、手掌皮膚不宜作為局部轉移皮瓣。對偶三角皮瓣(“ Z”字成形)【適應證】1四肢皮膚的線狀瘢痕攣縮 ,【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3片狀瘢痕攣縮【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根據需要而定手術操作:1 沿線狀瘢痕的縱軸切開瘢痕。2 在縱軸的兩側作輔加切口,形成角度相同的兩個三角形皮瓣。3. 在充分游離兩個三角皮瓣后,自行換位,并縫合皮膚相對緣。縫合后的切口呈“ Z” 字形。4.

3、三角皮瓣角度的大小,取決于攣縮線所需延長的長度。一般三角皮瓣的角度以4560°為宜。【注意事項】1跨關節的線狀瘢痕攣縮,常伴有深部組織如肌腱、關節囊、甚至神經血管束的攣 縮,必須在形成兩三角皮瓣的同時,徹底松解深部的攣縮組織,使關節能被動充分伸 直后,再進行皮瓣的交叉換位,以達到延長攣縮線并改變其瘢痕攣縮的力學方向。2若線狀瘢痕攣縮線過長,兩個三角皮瓣達不到完全松解的目的,此時可設計多個 對偶三角皮瓣,并將對偶的數組三角皮瓣互換,以達到總的松解延長的效果。推進皮瓣V-Y 推進皮瓣【適應證】 手指末節遠端皮膚缺損,伴骨外露?!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

4、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在指端缺損掌側創緣的兩側向近端作兩個斜切口, 兩切口相交于遠指橫紋, 形成 基底部在截指平面的三角形皮瓣。2 切開皮膚至真皮下層, 不要深及皮下組織, 以保護手指兩側指神經血管束不被損 傷。3. 用組織剪在“ V”形皮瓣的深面、指骨掌側分離,并銳性切斷皮膚與骨膜間的纖 維隔。4. 鉤住“ V”形皮瓣的遠側緣,并向遠側牽拉,覆蓋指端缺損區。皮瓣遠側緣可與 甲床及指甲殘端縫合??p合皮膚后,切口由“ V”形改變為“ 丫”形?!咀⒁馐马棥?. 根據殘端缺損情況,選擇掌側或者兩側 V - 丫皮瓣。2.

5、 受創傷影響,V-丫皮瓣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障礙。矩形推進皮瓣【適應證】1 . 手指末節指端皮膚缺損。2. 其他平面軟組織缺損必要時也可適用。【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 【操作方法及程序】 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根據需要而定手術操作:1 沿手指兩側側中線作縱行切口指根橫紋。勿損傷指固有動脈的指背支。2 在屈肌腱鞘的表面游離、掀起矩形皮瓣,使兩側指神經血管束,留在矩形皮瓣 上。3矩形皮瓣全部游離后,向前推進,覆蓋創面。4首先在拇指或手指屈曲位,將皮瓣遠側緣與指端缺損的背側緣縫合,然后再縫 合兩側切口?!咀⒁馐马棥? 矩形推進皮瓣移位覆

6、蓋指端缺損,術中必須將患指屈曲,因此術后患指可造 成屈曲畸形,需功能鍛煉,逐漸拉長指掌側皮膚。2 為使矩形推進皮瓣能順利向前滑動,覆蓋指端缺損、拇指又不需屈曲,可在 基底部 V 型切開皮膚,直達腱鞘表面,但不能損傷指神經血管束,形成雙指神 經血管蒂島狀推進皮瓣。前移后若留下的皮膚缺損植皮覆蓋。3 手指如需要較長的指掌側推進皮瓣, 則必須確保有一側的指血管神經留在皮 瓣上,而另一側的指血管神經留在原位,此時指側方切口可向近指關節近側延 長。4 有拇、手指指關節炎、關節損傷或拇、手指關節屈曲受限者慎用。5 供指有掌側瘢痕者,或供指指動脈有損傷,供指血運不佳者慎用。雙蒂推進皮瓣【適應證】 四肢及腹部

7、皮膚相對較松弛部位的皮膚缺損?!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 【操作方法及程序】 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根據需要而定 手術操作:1在創緣長軸一側作平行于創緣的切口。2在深筋膜淺層游離,形成雙蒂皮瓣。3將雙蒂皮瓣向皮膚缺損區移動,覆蓋創面,縫合之。4造成的供區皮膚缺損用皮片移植覆蓋?!咀⒁馐马棥?雙蒂皮瓣移動性小,不宜覆蓋大的皮膚缺損。2該皮瓣僅適于皮膚較松弛的部位。手掌、手指掌側皮膚較緊的部位慎用 第二節 鄰位皮瓣剔骨皮瓣【適應證】 傷指骨關節嚴重損傷無保留價值,但皮膚尚完整時?!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

8、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根據需要而定手術操作:1 殘指切口方向,依所覆蓋的鄰近創面位置而定。2 切口長從指端到指根部,切除指甲、甲床,剔除骨、關節,根據傷情處理肌腱,注意保護指神經血管束不受損傷,將殘指形成扁平皮瓣覆蓋創面?!咀⒁馐马棥? 術前必須確定骨關節損傷無保留價值,不能修復。其余2 剔骨后皮瓣遠端應有滲血,無滲血部分應剪除。3 有時創面較大, 剔骨皮瓣不能完全覆蓋, 此時宜先覆蓋骨端或裸露的肌腱, 部分植皮修復。魚際皮瓣【適應證】1. 手指指端或指側方皮膚缺損伴肌腱或骨外露?!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

9、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 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患指屈曲,將指端創面血跡印壓在魚際皮膚上。2. 按印染的魚際處血跡,切取帶蒂皮瓣并掀起。3. 供區用游離植皮覆蓋。4. 用魚際皮瓣覆蓋指端創面。5. 用紗布卷將患側屈曲手指與手掌間分開。術后處理:手指屈曲作外固定,防止手指伸直。23周斷蒂,縫合切口【注意事項】1. 術后固定應牢靠,不應有力,以免皮瓣撕脫。2. 宜同時將與患指相鄰的手指一起包扎固定。鄰指筋膜瓣加游離植皮適應證】 手指背部皮膚缺損伴肌腱或骨外露?!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 【操作方

10、法及程序】 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 手術操作:1. 按受區創面設計皮瓣,將皮瓣翻轉 180°到相鄰手指指背。2. 按設計皮瓣切開皮膚至真皮下層, 蒂部位于遠離受區創面的一側, 在真皮下掀起 游離的皮膚,并翻轉 180°,充分顯露其下的皮下組織。3. 沿鄰指皮片蒂部切開皮下組織, 并切開皮下組織瓣的其它兩邊緣, 蒂部位于患指 相鄰緣。4. 在伸肌腱腱周組織表面,向患指方向游離,形成矩形皮下組織瓣,并翻轉180°覆蓋患指指背伸肌腱及創面,將皮下組織瓣的邊緣與傷指創面固定數針。5. 健指背側帶蒂皮片回植后,原位縫合。6. 患指

11、組織瓣表面用皮片覆蓋,縫合后加壓包扎。 術后處理:相鄰兩指制動 1014天。 3 周后在兩指中間斷蒂,并縫合創緣。 【注意事項】1. 健指切取帶蒂中厚皮片時,不宜過深,否則影響組織瓣成活。2. 組織瓣設計應略大于傷指創面, 以免組織瓣回縮, 縫合力大, 影響組織瓣血液供 應。3. 組織瓣蒂部盡可能長些,利于斷蒂后相鄰兩指創面直接縫合。4. 鄰指指背皮膚有瘢痕者慎用。鄰指皮瓣【適應證】 指掌側皮膚缺損伴肌腱、骨外露?!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按受區創面設計皮瓣

12、, 轉移到鄰指背側,蒂部在傷指相對緣, 切開皮瓣其他邊緣。2. 在伸指肌腱腱周組織淺層掀起皮瓣, 在皮瓣上下側緣結扎切斷指背靜脈, 將指背 靜脈帶在皮瓣。3. 皮瓣翻轉 180°后,覆蓋傷指指腹創面,將皮瓣邊緣與傷指創面邊緣縫合。4. 供區創面皮片移植覆蓋,縫合后加壓包扎。5. 相鄰兩指間置紗布隔開,兩指并攏包扎制動 術后處理:同前【注意事項】1. 由于手指皮膚血供較好,故皮瓣的長寬比可放寬到 2:12. 蒂部可留的略長些,便于斷蒂后縫合。3. 相鄰手指皮膚有損傷者慎用。第三節 遠位皮瓣管狀皮瓣【適應證】 各種原因所致上指皮膚缺損【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

13、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根據需要而定手術操作:單蒂管狀皮瓣:1 根據受區創面需要在前胸部或腹部設計單蒂管狀皮瓣。2 皮瓣的寬度取決于患指周徑,并略大于患指周徑 1cm 為宜。皮瓣的長寬比不 要超過 1.5 : 1。3 切開皮瓣蒂部以外的皮瓣邊緣的皮膚,在深筋膜淺層掀起皮瓣。4 適當修剪皮瓣邊緣的皮下脂肪, 若是隨意型單蒂管狀皮瓣, 皮瓣可修成真皮下 血管網皮瓣,然后將扁平皮瓣卷成管狀,并縫合皮瓣兩相對緣。5 供區創面一般稍加游離,或作附加切口后往往可以直接閉合。6 形成的單蒂管狀皮瓣套入撕脫的手指,將管狀皮瓣的游離緣與指根部縫合。 術后處理

14、:可靠固定 3周。2 周拆線,3 周斷蒂,斷蒂前應作皮管夾蒂試驗。雙蒂管狀皮瓣:1 在供區適當部位,按受區皮膚缺損大小設計皮瓣,皮瓣長寬比為2.5:13:12 切開皮瓣皮膚,深達深筋膜淺層。3 在深筋膜淺層從切口一側向另一側游離,形成雙蒂皮瓣。4 皮瓣兩側緣的皮下脂肪稍許修剪后,間斷縫合皮瓣相對緣,卷成管狀。5 供區一般可直接拉攏縫合。6 皮管制作過程中,皮瓣兩蒂部所形成的菱形創面,用水平褥式縫合法閉合。7 用紗布將皮管與其下的供區皮膚隔開, 在皮管的兩側沿皮管縱軸放兩個略粗于 皮管的紗布卷,再用敷料包扎,以免皮管受壓。術后處理:術后 2周拆線,開始訓練擬首先轉移的皮管一側蒂部, 3 周斷蒂,

15、將其 轉移至受區創面的一側。 5 周后開始訓練皮管的另一側蒂部, 6 周后斷另一側蒂轉 移至受區創面的另一側。注意事項】1 若供區皮膚較厚, 除在設計皮瓣時應較正常情況下設計的皮瓣略大外, 在卷管 之前應適當修剪皮下脂肪, 修剪尺度以可以將皮瓣卷成管狀, 縫合時無力, 又 不影響皮管血供為度。2 為防止皮管蒂部兩側緣直接縫合, 絞窄蒂部血供致皮管壞死, 可采用各種方法 以確保供區及皮管無力縫合。3 無論單蒂管狀皮瓣還是雙蒂管狀皮瓣,在斷蒂之前均應作皮管訓練。4 若需過長的雙蒂管狀皮瓣時,為了保證皮管血供可設計多蒂皮管。5 掀起皮瓣時,應注意在同一層次。 從一側向另一側游離, 以免因皮瓣厚薄不一

16、, 影響血供。6 隨意的單蒂管狀瓣,皮瓣長寬比不超過 1.5:1,但在有軸型血管的區域,皮瓣 的長寬比可以增大至 3:1 甚至更大。袋狀皮瓣【適應證】手部脫套傷,【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手術操作:1 傷手徹底清創后, 根據手部皮膚撕脫或缺損情況, 在腹部適當部位設計一個或 多個切口,在皮下潛行游離形成口袋狀,并將傷手插入袋。2 若僅手背及手掌皮膚缺損, 手指皮膚正常,可設計較皮膚缺損略寬的雙蒂皮瓣, 僅將手背、手掌部置于雙蒂皮瓣之下,埋入袋中, 手指從袋下方穿出,而拇指 在袋下方切

17、口的橈側另作小切口,露在袋外。3 若僅有一指或幾個手指皮膚撕脫, 可將患指插入袋中。 若手指遠側尚有正常皮 膚,可在袋下方另用一個或幾個小切口, 分別將有正常皮膚的手指遠端穿出袋 外。4 傷手埋藏 6 周后,可行斷蒂手術。沿手邊緣切開皮瓣,將背側皮瓣留在手背, 取出患手后,手掌側植皮。也可在皮瓣上作“工”字切口,取出患手,全手植 皮。用取皮刀取皮片, 覆蓋手背及手掌創面, 手指分別用狹長的皮片纏繞包裹 傷指?!咀⒁馐马棥浚? 袋狀皮瓣后,傷面相對封閉,因此傷手清創必須徹底,止血要可靠,以防術 后感染。一旦袋狀皮瓣感染,傷手很難繼續保留。2 全手撕脫傷,由于常伴指神經血管束損傷,手指遠端血供較差

18、,清創時應截 去中節指骨中段以遠部分,僅保留近端一節半。3 一般術后 6 周將傷手從袋狀皮瓣取出, 過早取出由于肉芽組織未能完全覆蓋 創面,植皮不易成活。過晚取出時,關節容易僵硬,影響術后手功能恢復。4 若傷手取出,保留背側皮瓣留在手背、指背時,應爭取一次分指。而在掌側 肉芽組織表面用皮片覆蓋。5 植皮愈合后應盡早積極進行手指屈伸功能鍛煉,并防止手指諸關節僵硬。6 要說明功能、外形以及供區情況。 (必須與病人家屬及單位說明袋狀皮瓣手術次數多、外形差、供區功能有影響)腹部皮瓣【適應證】 前臂及手部皮膚缺損?!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局部有感染灶,術后可能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9、】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根據需要而定手術操作:1 根據傷肢皮膚缺損的大小位置,在腹部適當位置設計皮瓣。2 沿皮瓣設計切開皮瓣皮膚, 在深筋膜淺層游離, 并根據受區皮膚缺損區皮膚厚薄 的需要,修剪皮下脂肪,仔細止血,但蒂部皮下脂肪不宜過多修剪,以免影響皮 瓣血供。3 腹部供區造成的皮膚缺損,往往可以直接拉攏縫合。供區皮膚缺損面積過大時, 先縮小創面,余下部分再用皮片覆蓋。4 將皮瓣覆蓋前臂或手部皮膚缺損區?!咀⒁馐马棥? 前臂大面積皮膚缺損時, 可在上腹部或下腹部設計橫跨腹壁左右側的大的橫形腹 部皮瓣。2. 手掌手背兩側皮膚缺損,可在腹壁設計兩個蒂位于相反方向的 “S

20、 “形瓦合皮瓣, 分別覆蓋手背和手掌側皮膚缺損。 3 周后斷蒂,將兩皮瓣相對緣直接縫合。3. 皮膚缺損超過前臂周徑 1/2,可設計雙蒂腹部皮瓣。將前臂皮膚缺損區套入雙蒂 皮瓣之下,兩周后分別在皮瓣的近端和遠端蒂部做延遲, 3 周后斷蒂。4. 若覆蓋手部燒傷瘢痕切除后留下的皮膚缺損時, 可利用原燒傷瘢痕形成單蒂瘢痕 瓣,將其翻轉后覆蓋腹部供區創面。5. 若在腹部一側形成單蒂皮瓣時,皮瓣的遠端不宜越過腹白線。6. 高齡或肩、肘關節功能障礙者慎用腹部皮瓣。胸臂皮瓣(胸部皮瓣) 【適應證】 手部皮膚缺損或手指脫套傷?!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 【操作方法及程序】

21、 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根據需要而定手術操作:1 患側肩關節收、屈肘,將患手放在對側胸壁鎖骨下方,根據患手皮膚缺損情況, 在適當部位設計皮瓣。2 切開皮瓣周圍皮膚, 在深筋膜淺層剝離掀起皮瓣, 并根據受區創面需要修剪皮下 脂肪,仔細止血。3 供區一般可直接拉攏縫合, 若面積過大時, 在直接拉攏縮小創面后, 余下部分皮 片移植覆蓋。4 掀起的皮瓣直接或卷成管狀后覆蓋手部或手指創面,并縫合皮膚。 術后處理:患肢貼胸位固定。一般術后 3 周斷蒂?!咀⒁馐马棥?. 胸壁皮瓣轉移術后,在腋窩部及患肢與胸壁接觸的部位,用紗布或棉墊隔開,避免 汗水浸漬皮膚。2. 固定要牢靠,以防

22、患肢下墜,拉傷或撕脫皮瓣。3. 患肢肘關節屈曲障礙、健側鎖骨下瘢痕、女患者一般不考慮。臂交叉皮瓣【適應證】手指皮膚缺損伴肌腱或骨外露?!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手術操作:1 皮瓣設計時, 宜首先試將傷肢與健肢交叉, 在體位舒適, 又能牢固固定皮瓣的位 置上設計皮瓣。一般選擇在上臂部較好,這樣健肘關節可有一定的活動度。2 指背皮膚缺損,傷手位置可以呈握臂狀,拇指置上臂側,手指置上臂外側,健肘 屈肘 90°時,患手的尺側可緊貼前臂近端側, 在這個位置, 在上臂外側患側手指 所覆蓋的

23、部位下,設計單蒂皮瓣。3 掌側皮膚缺損,傷手指背緊貼上臂側,掌指關節屈曲 90 度,手指呈水平方向伸 直,健肘屈曲 90°時,患手尺側緊貼健側前臂近端側, 在上臂側患側指背所覆蓋 的部位下,設計單蒂皮瓣。4 將手指分開, 在上臂部設計幾個相鄰的臂交叉皮瓣, 或設計長寬適度、 蒂分別位 于上臂近側和遠側的雙蒂皮瓣,供區創面封閉后,將患側手指插入皮瓣深面, 3 周后斷蒂, 6 周后再逐一作分指手術。5 臂交叉皮瓣切開皮膚后,在深筋膜淺層游離,供區缺損一般均可直接拉攏縫合, 若創面大,不能直接縫合,縮小創面后,可植皮覆蓋。術后處理:術后固定要可靠,可將患肢牢固地固定在胸壁上,健肘不固定,以

24、便健 側前臂和手自由活動。也可將兩前臂用石膏固定在一起?!咀⒁馐马棥? 皮瓣術后固定時,應在正常皮膚相互接觸的部位,用紗布或棉墊隔開。2 平臥時,雙側上臂下宜用枕頭墊高,防止雙臂因重力關系向下牽拉皮瓣。3. 臂交叉皮瓣盡量設計在上臂區,避免在前臂部設計皮瓣,以免影響美容。4. 設計臂雙蒂皮瓣時,皮瓣應有足夠的長度,相鄰手指應略微分開,有利于術后分 指時,創緣能直接閉合。5. 多指皮膚缺損,若設計多個相鄰的臂交叉皮瓣時,應注意皮瓣蒂部的位置,避免 影響相鄰皮瓣的血供。6. 患肢肘、腕關節屈曲障礙者,該手術應慎用。7. 此皮瓣對單指皮膚缺損較適合,多指皮膚缺損時要慎用。第五節 軸型皮瓣第一趾蹼皮瓣

25、【適應證】1 手部皮膚缺損或攣縮.【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或局部血管有病變者【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手術操作:1. 皮瓣設計:關鍵點為足背動脈搏動消失點,以及趾蹼分叉處。皮瓣軸心線為足背 動脈搏動消失點與第一趾蹼中點的連線。皮瓣在深筋膜深層解剖。2. 根據受區皮膚缺損的實際需要,在第一趾蹼設計皮瓣,皮瓣兩側可分別向四趾 腓側,第二足趾脛側延長。3. 在足背作“ S”切口,顯露大隱靜脈、足背靜脈弓及進入第一趾蹼皮瓣的趾背靜 脈,結扎切斷其它分支。4. 繼而在足背部顯露足背動脈,在第一、二跖骨間顯露足底穿支

26、及第一跖背動脈的 起始部,切斷結扎足底穿支,并向遠端繼續游離第一跖背動脈。5. 在第一跖背動脈分出母趾及第二足趾的趾背動脈分叉處,切斷結扎向跖側的交 通支。6. 切開皮瓣四周,從伸趾肌腱腱周膜表面掀起皮瓣并確保第一跖背動脈、趾背動靜 脈與皮瓣相連。7. 根據受區血管蒂需要長度、在適當位置切斷大隱靜脈及足背動脈,結扎血管的近 側斷端。8. 皮瓣轉移至受區與受區相應血管吻合,供區植皮覆蓋。【注意事項】:1. 在游離第一跖背動脈時務必小心,避免損傷。2. 若第一跖背動脈缺如或過細,可在跖側作切口,游離第一跖底動脈為血管蒂。趾腹皮瓣【適應證】手指指腹皮膚缺損?!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27、.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或局部血管有病變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仰臥位手術操作:1. 根據受區皮膚缺損的需要,在母趾腓側面設計皮瓣。2. 在跖側第一、二跖骨間隙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在趾蹼處分離出到衛趾的趾底動脈、靜脈及趾底固有神經,并繼續向近端游離第一跖底動、靜脈。3. 切開皮瓣四周,將皮瓣掀起,并確保皮瓣近端與趾底神經血管束相連。4. 在適當部位切斷第一跖底動、靜脈、趾底神經,移植到受區,供區皮膚缺損 小可直接閉合,直接縫合有力時可植皮覆蓋。【注意事項】同前。足背皮瓣【適應證】1. 修復上肢皮膚缺損。2. 帶蒂轉移修復足、踝、小腿部皮膚缺損。

28、【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或局部血管有病變者【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手術操作:1. 根據受區皮膚缺損大小,以足背動脈為軸心線設計皮瓣。2. 在小腿前下方及足踝部作縱行切口, 找到脛前動、靜脈及腓深神經,繼而向下游 離出足背動、靜脈。3. 切開皮瓣側緣,找出大隱靜脈,在其深面游離皮瓣,4. 到達皮瓣的關鍵區時(即足背動脈在第一跖骨間隙消失處 2cm的圍),仔細顯露 足底深支,并結扎切斷。5. 在小隱靜脈深面,趾伸肌腱表面游離皮瓣,腓淺神經遠側保留在皮瓣。6. 待受區準備好后,即可斷蒂與受區血管吻合。若作島狀

29、皮瓣,可在皮瓣外側緣分 別切斷結扎大、小隱靜脈,僅以足背動脈及伴行靜脈為蒂。7. 足背供區皮膚一般不能直接縫合,需取皮片移植。【注意事項】:1. 為保證植皮成活,切取足背皮瓣時應注意保護腱周膜。2 患足抬高,以減輕足部水腫。3 雖然該皮瓣具有皮瓣薄、質地好、血管口徑粗、解剖較恒定、血管蒂長等優點, 但由于術后足背供區植皮成活率低, 植皮區易磨損破潰。 有時因肌腱外露, 創面 經久不愈或發生慢性潰瘍。 或由于慢性炎癥刺激引起疤痕增生造成足背疤痕攣縮 等缺點,因此應嚴格選擇手術適應癥。 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供區可能產生的后果。4 術前應對淺靜脈進行檢查,若大隱靜脈不好,在游離足背血管時,切勿損傷足

30、背動脈的伴行靜脈,此時足背皮瓣以足背動靜脈為蒂。肩胛皮瓣【適應證】:1各種原因所致人體皮膚缺損。【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 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側臥位或俯臥位手術操作:1 按受區需要設計以旋肩胛血管降支供血的肩胛旁皮瓣, 或設計以旋肩胛血管橫支 供血的岡下部皮瓣,也可設計包括升支、橫支、降支供血的肩胛區皮瓣。2 以降支供血的肩胛旁皮瓣為例。 病人取側臥位, 以肩峰與肩胛骨下角的連線為軸 心線向兩側設計皮瓣。3 先切開皮瓣的遠端,直達深筋膜下,將皮瓣從遠端向近端逆行解剖、游離,直至 三邊孔。在大圓肌上緣處可見由三

31、邊孔穿出的旋肩胛血管。4 繼而將皮瓣近側端切開, 并將皮瓣向下游離至三邊孔旋肩胛血管處。 此時皮瓣僅 與旋肩胛血管相連。5 沿三邊孔旋肩胛血管蒂由淺向深向腋部繼續游離, 沿途結扎旋肩胛血管發出的肌 支到或骨膜支,直達與胸背動脈的吻合處。待受區準備妥當,即可在此斷蒂。6. 若擬切取以橫支供血的岡下部皮瓣,則以肩胛岡下2cm的平行線為軸心線向兩側設計皮瓣,同樣由遠向近端朝三邊孔處掀起皮瓣。7. 若擬切取肩胛區皮瓣,在皮瓣寬度的設計上,應將皮瓣所需要寬度的 2/3 設計 在靠近肩胛骨脊柱緣側, 1/3 設計在靠近肩胛骨腋窩處。8. 供區視切取皮瓣的寬度,決定是否需要植皮覆蓋。 【注意事項】1. 以旋

32、肩胛血管為蒂的島狀皮瓣可用于治療腋部及臂部疤痕攣縮。2. 肩胛皮瓣可與腋部皮瓣或與背闊肌肌皮瓣聯合形成以肩胛下血管為蒂的大的聯合 皮瓣或肌皮瓣,修復巨大面積皮膚缺損。3. 肩胛皮瓣與肩胛骨瓣聯合移植形成肩胛骨皮瓣,修復四肢骨及皮膚缺損。4. 不論皮瓣的游離是從遠端開始,還是從近端開始,都要在一側游離至三邊孔處看 到旋肩胛血管皮支時,才能切開并游離皮瓣的另一端,并游離至三邊孔,使近遠兩 端皮瓣會師到旋肩胛血管。5. 由淺向深,并向腋部游離旋肩胛血管主干時,應仔細結扎旋肩胛血管的周圍分支。6. 若游離肩胛骨皮瓣時,當皮瓣兩端會師至三邊孔旋肩胛血管后,向深游離,應注 意保留 旋肩胛血管深支發出的骨膜

33、支,并保護周圍組織與肩胛骨相連。同時保留肩胛骨擬切取線以外的岡下肌、大小圓肌與骨板的聯系示指背側島狀皮瓣:【適應證】1 拇指掌、背側皮膚缺損者。2 虎口攣縮者?!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局部有感染灶,術后可能感染者。3 第一掌骨背動脈損傷者?!静僮鞣椒俺绦颉柯樽恚焊鶕枰蛇x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皮瓣設計:關鍵點在第一、二掌骨的夾角處。軸心線為第二掌骨橈側。解剖面在 伸指肌腱表面,第一背側骨間肌肌膜下。皮瓣切取圍遠端不應越過食指近側指間 關節,近端可達第二掌骨的近側,側方不超過手指側中線。2 根據受區皮膚缺損需要,設計皮瓣。3. 在皮

34、瓣的近端,第二掌骨橈側,作“ S'形切口,或鋸齒狀切口,切開皮膚至真 皮下,并向兩側游離,形成約1CM寬的筋膜蒂,蒂的長度根據受區所在部位而定 待筋膜蒂形成后在指背深筋膜下游離皮瓣并移位至受區。4. 供區皮膚直接縫合或植皮覆蓋?!咀⒁馐马棥?. 第一掌骨背動脈常有變異,術中應保留一定寬度的筋膜蒂,但有時也會出現皮瓣 血液循環障礙。2. 皮下隧道要寬敞,必要時切開皮膚,避免血管蒂受壓。3. 虎口缺損較大者,可做示指背側局部轉移皮瓣。手指島狀皮瓣【適應證】1 . 手部皮膚缺損 .【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

35、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皮瓣設計:關鍵點在指蹼掌側近端約1.5cm。皮瓣軸心線為各指屈指肌腱的側方。 解剖面在指伸肌腱腱周膜表面、 屈肌腱鞘的表面, 皮瓣切取圍: 遠側在甲根近側, 近端到指根橫紋,兩側不超過手指背、掌側正中線。2. 依受區需要,設計逆行或順行指側方島狀皮瓣。3. 在指蹼掌側作鋸齒狀切口,切開皮膚,掌筋膜,顯露指屈肌腱,并在相鄰兩指的指屈肌腱之間找到指總動脈和指總神經。4 沿患指固有動脈和指神經由近端向遠端解剖至皮瓣的近側緣。5 切開皮瓣四周切口,在屈肌腱鞘的表面及指神經血管束的深面游離皮瓣。6 若行順行轉移,可在皮瓣遠側緣切斷指神經血管束,皮瓣

36、可順行轉移。7 若形成逆行皮瓣, 在皮瓣遠側緣, 沿皮瓣軸心線在指側方繼續切開皮膚, 顯露皮 瓣以遠指神經血管束。 逆行轉移時,血管蒂的旋轉點不宜超過手指中節的中遠 1/3 交界處。以確保遠側指動脈吻合支不被破壞。8 供區皮膚缺損直接縫合或植皮覆蓋?!咀⒁馐马棥? 手指側方島狀皮瓣順行轉移至相鄰手指相對側時, 不需切斷受區手指一側的指固 有動脈,仍以健指固有動脈和神經為蒂轉移皮瓣。2 拇指或食指皮膚缺損時, 若用手指島狀皮瓣覆蓋供指, 宜選中指尺側半及環指橈 側半皮膚。3 拇指脫套傷時, 可用中指尺側及環指橈側島狀瓣聯合轉移, 皮瓣以指總神經血管 束為蒂,經掌心部皮下隧道,將皮瓣轉移至拇指,包

37、裹拇指。4 游離指神經血管束時, 宜帶少許周圍組織,以防血管痙攣并確保皮瓣的靜脈回流。5 若受區皮膚覆蓋對感覺恢復要求不高, 手指島狀皮瓣也可不帶指神經, 術中在顯 微放大鏡下仔細解剖,可將指神經從指神經血管束中分離出來,留在供指上。6 有指動脈近端損傷應避免作順行皮瓣,遠端損傷應避免作逆行皮瓣。7 有手指近節皮膚瘢痕, 或掌指關節、 指間關節屈曲障礙, 或手指屈指肌腱粘連者 慎用本皮瓣。手背島狀皮瓣【適應證】手部皮膚缺損或攣縮【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和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皮

38、瓣設計:關鍵點為各指蹼游離緣近側約 1.5c m,此點為掌背動脈吻合支注入指 掌側總動脈的位置。皮瓣的軸心線為經指蹼中點與相應掌骨的平行線。皮瓣解剖 面在深筋膜與伸肌腱腱周組織之間。掌背動、靜脈蒂應在骨間背側肌肌膜的深面 分離,切取圍近端達腕背橫紋,遠端至指蹼邊緣,兩側界距軸心線旁開各約 22.5cm。2. 沿皮瓣設計線, 首先切開皮瓣一側及趾蹼處皮膚、 皮下組織及深筋膜。 在深筋膜 與伸肌腱腱周組織之間銳性分離, 于兩伸肌腱之間向深處顯露骨間背側肌淺面的 掌背動、靜脈蒂。3. 繼之切開皮瓣對側緣皮膚, 并向血管蒂方向游離, 由兩側向深處, 于骨間背側肌 肌膜下分離血管蒂。4. 繼續向近端游離

39、至掌背血管的起點。遠端在趾蹼處仔細游離通向掌側的交通支。 交通支周圍要有約5cm寬的深筋膜及皮下組織。5. 逆行轉移時,切斷結扎掌背血管的近側端,經皮下隧道轉移皮瓣至受區。6. 皮瓣順行轉移時,在趾蹼處切斷掌背血管的遠側端,皮瓣即可順行轉移,覆蓋手 背或虎口皮膚缺損。【注意事項】:1. 皮瓣逆行轉移時,應先用血管夾阻斷掌背血管近端, 血運正常后,方可切斷結扎 掌背血管近端。若血運不好,估計有損傷指蹼處交通支可能時,應放棄手術。2. 該皮瓣也可制成帶有伸指肌腱、掌背神經或部分掌骨的復合瓣,用于修復一側指 神經,部分伸指肌腱與皮膚或骨缺損。所帶的復合組織均需注意保護好血管蒂與 深筋膜的聯系,防止營

40、養支的斷裂。3. 若重建皮瓣感覺時,可向皮瓣近端多游離掌背神經,皮瓣轉移后將其近端與受區 指背神經或斷裂的指掌側固有神經近端縫合。4. 手背瘢痕或掌背血管有損傷者,手背有伸肌腱粘連者慎用本皮瓣。前臂橈動脈筋膜瓣【適應證】1. 手部皮膚缺損伴骨與肌腱外露。2. 先天性畸形和手外傷或燒傷晚期畸形的整形修復?!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筋膜瓣設計:關鍵點為腕上約 5cm處及肱橈肌中點(此點為主要皮支和肌皮支 穿出點)。筋膜瓣軸心線為肘窩肱二頭肌腱尺側緣與腕關節橈動脈

41、搏動處之間的 連線。即為橈動脈在前臂的行徑。解剖面在前臂深筋膜深面。筋膜瓣切取圍可達 前臂橈側半面。2. 根據受區缺損要求,在軸心線兩側設計筋膜瓣。3. 在充氣止血帶控制下,沿血管蒂軸心線全長切開皮膚并直達真皮下層,在真皮下層向兩側剝離并掀起皮膚至筋膜瓣邊緣。皮膚剝離圍應超過筋膜瓣設計大小。4. 先從一側筋膜瓣邊緣切開深筋膜,沿深筋膜與肌膜之間向血管方向分離, 至肱橈肌與橈側腕屈肌間隙處,可以看到橈血管分支隨肌間隙筋膜進入前臂筋膜瓣。一般在肱橈肌肌腹段有 23支,只要完整地保護好其中一個分支(口徑約在 0.51.0mm),即可供應足夠大小面積的筋膜瓣。當解剖分離至血管附近時,要特別細致,不要損

42、傷細小的分支,在血管周圍要保留約 1cm寬的深筋膜及其相 連的肌間隔,保護血管主干沿肌間隙筋膜發出的細小皮支。 筋膜瓣一側解剖游離 完成后,再切開另一側進行游離。并在血管主干的下面會師使血管游離。5. 在筋膜瓣的近端切斷結扎頭靜脈。筋膜瓣兩側解剖分離完成后,僅剩下筋膜瓣遠、 近端與血管神經蒂相連。6. 逆行島狀筋膜瓣轉移時,切斷筋膜瓣近端血管蒂,及前臂外側皮神經,將筋膜瓣 向遠端逆行轉移。 為盡量向手部遠端創面轉移, 遠端血管蒂最遠可游離至掌深弓, 形成以掌深弓為血管蒂的前臂逆行橈動脈筋膜瓣。7. 橈動脈筋膜瓣逆行轉移覆蓋創面后。在筋膜瓣表面植皮。 【注意事項】:1. 術前必須做Allen試驗

43、,或超聲多普勒儀檢測,以確定前臂橈動脈、尺動脈、掌 動脈弓的完整無損和無解剖變異。術中切斷筋膜瓣近端橈動脈前,需用血管夾阻斷 橈動脈近端血流,2. 橈動脈主要皮支位于前臂遠1/3段,筋膜瓣設計應盡量包括這一部分。若要修復 手部遠端創面,應采用以掌深弓為血管蒂的前臂逆行橈動脈島狀筋膜瓣。3. 切取筋膜瓣應在深筋膜深層解剖,在靠近肱橈肌和橈側腕屈肌間隙分離血管時, 應緊貼肌肉,在肌外膜下銳性分離,注意勿損傷進入筋膜瓣的橈動脈皮支,尤其在 前臂中、上部,因為此處橈動脈向筋膜瓣的分支甚少,若有損傷可能影響筋膜瓣成 活。4. 筋膜瓣轉移時,血管蒂的長度應該比從筋膜瓣旋轉點至創面最遠端的距離長出約 1.5

44、cm2.0cm,以保證筋膜瓣逆行轉移時,血管蒂無力。5 橈神經的淺支在橈動脈中、下 1/3處穿到皮下,走向手背。該神經距橈動脈有約 2-3cm,在前臂橈動脈皮瓣游離過程中勿損傷,否則造成虎口背側感覺消失。6 有前臂橈動脈損傷或栓塞, 或前臂尺動脈損傷或栓塞者應避免應用本皮瓣。 有前 臂橈側瘢痕者慎用本皮瓣。前臂背側島狀皮瓣【適應證】1 逆行島狀皮瓣適于修復手部皮膚缺損。2 順行島狀皮瓣適于修復肘部皮膚缺損。3 若攜帶尺側腕伸肌腱形成肌腱皮瓣可修復手背伸指肌腱伴皮膚缺損。4近端若攜帶部分尺骨或尺骨膜可治療手背皮膚伴掌骨缺損?!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

45、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皮瓣設計:關鍵點,即皮瓣逆行旋轉的軸點,亦是皮瓣逆行供血的血管發出點, 是骨間后動脈末端與骨間前動脈背側支吻合的水平部位。此點在尺骨莖突上方大 約 2.5cm 水平。皮瓣軸心線為肱骨外上髁至尺骨頭橈側緣的連線。骨間后動脈在 前臂背側體表的標志線位于軸心線的下 2/3 部。解剖面在近端為前臂深筋膜與肌 膜之間,在遠端為深筋膜下與肌腱之間。皮瓣的切取圍,近端可達肘平線,遠端 抵尺骨莖突上方約 5cm 水平,兩側緣可達橈、尺骨緣。2 根據受區情況在軸心線兩側設計皮瓣。逆行皮瓣設計在前臂上、中 1/3部,順行

46、皮瓣設計在前臂中、下 1/3部。3 首先沿皮瓣軸心線在前臂遠端切開蒂部皮膚直達前臂筋膜。將切口兩側皮膚稍許潛行游離后,在尺側腕伸肌腱與小指伸肌腱之間,分離骨間后動靜脈血管蒂,血管蒂兩側保留 1.5cm 寬的深筋膜及少許肌間隔。4 辨清血管走行后, 按設計首先切開皮瓣兩側緣, 在前臂筋膜和肌外膜之間銳性分 離皮瓣,掀起皮瓣兩側緣,在深淺伸肌群之間沿蒂部向近側分離出骨間后血管束 的上段及皮支和附帶的肌間隔,注意保護近端的大皮支。5在分離骨間后動脈主干時,應仔細保護好骨間后神經及其分支。6皮瓣逆行轉移時,在旋后肌下緣與拇長展肌之間,先用血管夾阻斷骨間后血管的 近端部分,觀察皮瓣血運,確認皮瓣血供良好

47、后,切斷近端血管蒂,將皮瓣逆行 旋轉,經皮下或開放隧道轉移,覆蓋手部創面。如順行轉移則切斷遠端血管蒂, 皮瓣順行旋轉,覆蓋肘部創面。7皮瓣游離移植,按順行皮瓣設計切取皮瓣后,切斷皮瓣遠端血管蒂,將骨間后血 管向近側解剖,盡量使其達到它在骨間膜上緣穿出處,必要時切開骨間膜,使骨 間后血管游離至骨間總動脈處,以使血管蒂有足夠長度。切斷近端血管蒂,移植 到受區行血管吻合。8供區創面可直接縫合或皮片移植修復。術后處理:逆行轉移時,腕背伸位石膏托固定 2 周,以緩解對血管蒂的力?!咀⒁馐马棥浚?. 因前臂骨間后血管很細,驅血下解剖尋找困難,故最好將肢體略加抬高后,前臂 不驅血直接在上臂上止血帶,這樣解剖

48、時,可見血管充血變粗,易于解剖尋找。2. 前臂骨間后神經與骨間后動脈伴行,該神經是橈神經深支的延續,是支配背側伸肌的運動神經,因此,分離血管蒂時務必小心,仔細分離,且勿損傷神經主干及分支。3. 設計逆行皮瓣時,血管蒂遠端游離時,不能超過尺骨莖突上方 2.5cm水平。因為 逆行皮瓣的血供是依靠骨間前動脈在此處與骨間后動脈的吻合支供血。4 有前臂背側皮膚瘢痕者,或前臂近端背側創傷后水腫、深部組織纖維化者,或前臂雙骨折可能損傷前臂骨間背血管者應慎用本皮瓣。5 該皮瓣最大缺點是對美容破壞較大。 因此若對美容有較高要求的病人, 不適宜選 擇該皮瓣。前臂尺側皮瓣(尺動脈腕上支)【適應證】1 帶蒂轉移修復手

49、部皮膚缺損。2 游離移植 用與尺動脈腕上皮支相連的 1-2cm 長的尺動脈主干及一根尺靜脈為 血管蒂形成的游離皮瓣可修復遠處皮膚缺損,缺損的一段尺動脈,斷端稍許游離后, ??芍苯有迯?。因此法血管蒂相對較短,故一般不作游離皮瓣的首選方法。【禁忌證】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皮瓣設計:關鍵點為豌豆骨近端約 4cm 處,該點是尺動脈腕上皮支進入皮瓣 的關鍵點及逆行島狀皮瓣的旋轉點。皮瓣軸心線為豌豆骨與肱骨上髁的連線。 軸心線的前臂遠側 1/2 為尺動脈的行徑線。 解剖面在前臂

50、深筋膜深面。 切取圍遠 端可抵豌豆骨平面,近端可達肱骨上髁遠側緣,兩側緣分別達前臂掌、背側的 正中線。2 根據受區缺損的大小,在軸心線的兩側設計皮瓣。3 先在腕上沿尺側腕屈肌橈側緣做約 5cm 長切口,切開皮膚,暴露尺側腕屈肌, 在腕上 4cm 左右處將該肌下部肌纖維切斷,仔細沿尺動脈尋找向尺側方向發出 的腕上皮支。4證實腕上皮支的存在后,切開皮瓣的四周皮膚,在深筋膜下由皮瓣的近端向遠 端游離。切斷皮瓣與尺動脈間其他分支,僅保留腕上皮支與尺動、靜脈相連。 5在皮瓣的近端和遠端解剖出貴要靜脈,在皮瓣近端解剖出前臂側皮神經,暫均 予以保護。6 皮瓣逆行轉移時, 切斷皮瓣近端及遠端的貴要靜脈及前臂側

51、皮神經, 此時皮瓣僅 靠腕上皮支動、靜脈供血和回流。7 皮瓣游離移植時,將皮瓣近、遠端的貴要靜脈、前臂側皮瓣神經切斷結扎,為增 加游離移植的成功率, 可在尺動脈主干上切取與腕上皮支動脈相連的一段 2cm 左 右長的血管,一端結扎,另一端與受區動脈吻合。或與受區動脈嵌入吻合。靜脈 可取與腕上皮支靜脈相連的較長一段尺靜脈。皮瓣面積較大時,最好將皮瓣的貴 要靜脈與受區另一根靜脈吻合以增加靜脈回流。8若希望皮瓣恢復感覺,可將皮瓣的前臂側皮神經與受區一根皮神經吻合。 9前臂供區可直接縫合或植皮修復。術后處理:皮瓣逆行轉移修復手掌時,若皮瓣力較大時,可將腕屈曲 15 度,石膏固 定 10 天。【注意事項】

52、:1 前臂尺動脈皮瓣的軸心線是尺動脈走行線,而前臂尺動脈腕上皮支皮瓣的軸心 線是肱骨上髁與豌豆骨的連線,因而供區更偏尺側,在設計尺動脈腕上皮支皮 瓣時要注意這一特點。2 如皮瓣行游離移植, 可吻合腕上皮支動靜脈, 但皮支動脈外徑僅 1.33± 0.13mm, 雖能吻合成功,但有一定風險,如將與腕上皮支相連的尺動靜脈主干切取一段, 吻合尺動靜有利于皮瓣成活。 缺損的一段尺動脈, 斷端稍許游離后, ??芍苯有?復。3 在腕橫紋近端, 沿尺側腕屈肌橈側緣做切口, 先解剖出尺動脈腕上皮支, 觀察其 方向、分支等情況,滿意后可從近端向遠端切取皮瓣直達腕上皮支。4 尺動脈腕上皮支皮瓣包含前臂側皮

53、神經, 逆行轉位后與受區皮神經縫接, 可使皮 瓣恢復良好感覺。5 皮瓣逆行轉位時, 切勿使皮支血管蒂受壓,尤其是供區植皮, 荷包加壓時,務必 保證血管蒂處不受壓,否則將導致手術失敗。6 皮瓣較長、 面積較大逆行轉移時, 可保留皮瓣遠端的貴要靜脈與皮瓣的聯系或將 近端貴要靜脈與受區一根靜脈吻合,以增加靜脈回流。7 有前臂尺側瘢痕者或尺動脈遠側損傷者慎用本皮瓣。前臂橈側皮瓣(橈動脈)【適應證】1. 手部皮膚缺損、伴骨與肌腱外露。2. 先天性畸形和手外傷或燒傷晚期畸形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整形修復3. 因皮瓣的橈動脈及頭靜脈在皮瓣的兩端均有足夠的血管口徑可以供作游離皮瓣,故可與其他皮瓣串聯修復大面積皮膚

54、缺損,或做橋式交叉皮瓣修復患肢皮膚缺損。4. 應用帶橈骨條的前臂橈動脈皮瓣可再造拇指或其他手指。5. 含前臂外側皮神經可形成感覺皮瓣,用于修復重建需感覺的皮膚缺損?!窘勺C】1. 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2. 手術區局部有感染病灶 【操作方法及程序】 麻醉:根據需要可選擇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手術操作:1 皮瓣設計:關鍵點為腕上約 5cm 處及肱橈肌中點(此點為主要皮支和肌皮支穿 出點)。皮瓣軸心線為肘窩肱二頭肌腱尺側緣與腕關節橈動脈搏動處之間的連線。 即為橈動脈在前臂的行徑。解剖面在前臂深筋膜深面。皮瓣切取圍可達前臂橈側 半面。雖然前臂皮膚均可形成皮瓣,但為了保證手部

55、靜脈回流,至少要保留貴要 靜脈及其覆蓋的皮膚。2根據受區缺損要求,在皮瓣的軸心線兩側設計皮瓣。 3在充氣止血帶控制下,沿皮瓣標記線,先從一側切開皮膚直達深筋膜下,沿深筋膜與肌膜之間向血管方向分離,至肱橈肌與橈側腕屈肌間隙處,可以看到橈血管 分支隨肌間隙筋膜進入前臂皮瓣。一般在肱橈肌肌腹段有23 支,只要完整地保護好其中一個分支(口徑在 0.51.0mm),即可供應足夠大小面積的皮瓣。當解 剖分離至血管附近時, 要特別細致,不要損傷細小的分支, 在血管周圍要保留 1cm 左右寬的深筋膜及其相連的肌間隔,保護血管主干沿肌間隙筋膜發出的細小皮 支。皮瓣一側解剖游離完成后,再切開另一側進行游離。并在血

56、管主干的下面會 師使血管游離。4于皮瓣遠、近端皮下保護好頭靜脈,并做適當解剖。 5橈神經的淺支在橈動脈中、下 1 /3處穿到皮下,走向手背。該神經距橈動脈有約2-3cm ,在前臂橈動脈皮瓣游離過程中勿損傷,否則造成虎口背側感覺消失。 6游離皮瓣上部時,注意分辨清楚血管的肌支并予以結扎,切勿損傷皮支。如遇較 大的肌皮支, 可適當分離, 切斷少部分肌肉, 以解剖出肌皮支, 使之保留于皮瓣。 7若需重建皮瓣感覺時,可將前臂外側皮神經留在皮瓣。 8皮瓣兩側解剖分離完成后,僅剩下皮瓣遠、近端與血管神經蒂相連。 9逆行島狀皮瓣轉移時,切斷皮瓣近端血管蒂,及前臂外側皮神經,將皮瓣向遠端 逆行轉移。為盡量向手部遠端創面轉移,遠端血管蒂可盡量向遠端游離,最遠可 形成以掌深弓為血管蒂的前臂逆行橈動脈島狀皮瓣。10游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