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指揮部強夯作業指導書_第1頁
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指揮部強夯作業指導書_第2頁
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指揮部強夯作業指導書_第3頁
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指揮部強夯作業指導書_第4頁
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指揮部強夯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強夯施工編 制:工程技術部 編制時間:二一三年三月二十日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鄭徐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指揮部強夯施工作業指導書審批意見:審批人:年 月 日目 錄一、適用范圍1 二、采用的相關規范及標準1三、強夯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1四、強夯施工質量控制及檢驗5五、施工安全控制措施61、適用范圍適用于新建鐵路鄭徐客運專線dk52+502.91dk52+944.519段站坪沖擊壓實加固。 2、采用的相關規范及標準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751-2010/j 1147-2011)高速鐵路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新建鐵路鄭州至徐州客運專線施工圖路基設計圖新建

2、鐵路鄭州至徐州客運專線施工圖開封北站路基設計圖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1-2009)(tb10302-2009)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規定(鐵道部令第25號)鐵路站場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3-2003鐵路工程(gps)衛星定位測量規范tb10054-2010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 46-2005鐵路建設項目現場管理規范(鐵建設2008198號)鐵路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建技200944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標準tb10502-93鐵路工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標準tb10503-

3、2005鐵路建設項目工程試驗室管理標準tb 10442-2009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鐵路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掛圖鐵路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11 3、強夯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一) 施工準備1、場地平整,清除表層土,進行表面松散土層碾壓,修筑機械設備進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區周邊作排水溝以確保場地排水通暢防止積水。2、查明強夯場地范圍內地下構造物和管線的位置及標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強夯施工造成損壞。3、測量放線,定出控制軸線、強夯場地邊線,標出夯點位置,并在不受強夯影響地點,設置若干個水準基點。4、施工前應按設計初步確定的強夯參數在有代表性的場地

4、上進行工藝性試夯試驗。通過強夯前后測試數據的對比,檢驗強夯效果,確定有關工藝參數。(二)施工工藝1、確定施工參數(1)機械設備的確定強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設備。采用履帶式起重機時,在臂桿端部設置輔助門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夯錘錘重及夯錘底面面積根據設計文件要求的單擊夯擊能確定。夯錘底面采用圓形,對于粘性土、砂質土、碎石土,錘底面積為3-6,對于淤泥及淤泥質砂等,錘底面積大于等于6。夯錘中對稱設置若干個上下貫通的氣孔。自動脫鉤采用開鉤法或用付卷筒開鉤。(2)夯錘落距確定錘重按下式初步確定:影響深度=系數(錘重落距)1/2,落距根據單擊夯

5、擊能和錘重確定,即 錘重(kn)落距(m )=單擊夯擊能(knm)(3)夯擊遍數的確定夯擊遍數設計不少于4遍,具體遍數以試驗結果確定;最后再以低能量滿夯,達到錘印彼此搭接。(4)夯擊次數確定強夯施工每一遍內各個夯點的夯擊次數,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一般為5-15次)與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并同時滿足:單擊夯擊能量20004000knm時,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當單擊能量大于4000knm時,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圍地面不發生過大的隆起;不因夯坑過深而使起錘困難這三個條件,且以使土體豎向壓縮最大而側向位移最小為原則。每個夯擊點安排專人檢查和記錄擊數,保證強夯

6、質量。(5)夯擊點的布置夯擊點布置與夯擊點位置可根據基底平面形狀,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夯擊點間距可取夯錘直徑的1.22.2倍。(6)夯擊遍數間隔時間確定具體間隔時間取決于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凡是產生超孔隙水壓力、夯坑周圍出現較大隆起時,不能繼續夯擊,要等超孔隙水壓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在一遍中若干夯擊次數后出現上述情況,也要遵循這一要求,停止夯擊,等超孔隙水壓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一般黃土夯擊間隔時間不少于7天,對黏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少于34周,具體間隔時間可根據工藝性試夯確定。施工時首先保證夯擊遍數間隔時間,并做詳細記錄,其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施工流水順序,安排合理

7、的流水節拍,力爭使各區段間達到連續夯擊。杜絕間隔時間未到就強行施工現象,確保強夯質量。夯擊點布置圖2、強夯施工對夯擊點依次夯擊完成為第一遍強夯施工。在第一遍強夯完成后,用推土機將場地推平,壓路機碾壓兩遍后進行測量布置夯擊點位置及水準測量。第二次按設計選用已夯點間隙中間,依次補點夯擊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按設計在中間補點,最后一遍錘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強夯施工按試驗確定的技術參數進行,以單夯夯擊能、夯擊遍數和各個夯點的夯擊次數為施工控制數值,并采用試夯確定的地表平均沉降量控制。對滲透性較差的細粒土,必要時應增加夯擊遍數,最后再以低能量滿夯。滿夯可采用輕錘或低落錘多次夯擊,錘印搭接不小于1/4夯錘

8、的直徑。3、施工工藝流程圖滿足設計要求施工準備試驗性施工測試確定施工參數夯擊計劃夯擊測試夯擊面管理質量檢驗加固效果評價強夯設計施工記錄強夯施工工藝流程圖(三)注意事項1、強夯前應對起重機、滑輪組及脫鉤器等全面檢查,并進行試吊、試夯,一切正常方可強夯。2、強夯施工產生的噪聲不應大于建筑施工場界噪聲界限(gb12523)的規定,強夯場地與建筑物間應按設計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當強夯施工所產生的震動對鄰近建筑物或設備會產生有害影響時,應設置監測點,并采取挖隔振溝等隔振減震措施。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圍內不宜采用強夯措施。當橋臺附近,涵洞附近需進行強夯時,可先進行路基范圍的強夯后,再施工橋臺、涵洞。3

9、、起吊夯錘保持勻速,不得高空長時間停留,嚴禁急升猛降防錘脫落。停止作業時,將夯錘落至地面。夯錘起吊后,臂桿和夯錘下及附近15m范圍內嚴禁站人。4、有建筑50m范圍內不宜采用強夯措施。5、當橋臺附近,涵洞附近需進行強夯時,可先進行路基范圍的強夯后,再施工橋臺、涵洞。6、當強夯與巖溶注漿同時采用時,應先進行強夯再進行注漿加固。7、干燥天氣進行強夯時宜灑水降塵。8、當風力大于5級時,應停止強夯作業,以防機械傾倒,保證安全。4、強夯施工質量控制及檢驗(一)質量控制1、按設計要求確定夯擊路線,無規定時使相鄰軸線的夯擊間隔時間盡量拉長,特別是當土的含水量較高時。2、夯擊時夯錘的氣孔要暢通,夯錘落地時應基本

10、水平。3、各夯點應放線定位,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及漏夯應及時糾正。強夯施工時應對每一夯擊點的單夯夯擊能量、夯擊次數和每次夯沉量等進行詳細記錄。4、強夯處理后地基的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原位測試和室內土工試驗。5、強夯過程的記錄及數據整理每個夯點的夯坑深度、夯坑體積、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須記錄、整理。場地隆起和下沉記錄,特別是鄰近有建構筑物時。每遍夯擊后場地的夯沉量、外部補充填料量的記錄。附近建筑物的變形監測。滿夯前應根據設計基底標高,考慮夯沉預留量并整平場地,使滿夯后接近設計標高。記錄最后2擊的貫入度,看是否滿足設計或試夯要求值。(二)檢驗1、強夯處理夯擊點布置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

11、驗。檢驗方法:觀察、尺量。2、總夯沉量或最后兩次平均夯沉量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每夯一擊用水準儀測量夯擊點的夯沉量。3、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夯擊的夯沉量、夯擊的間隔時間及施工步驟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4、低能量滿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錘直徑。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尺量。5、強夯加固地基的承載力和有效加固深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結束7天后,對地基加固質量進行檢驗。每一工點每3000m2抽樣檢驗12點,其中:標準貫入試驗6點,靜力觸探試驗3點,荷載試驗3點。標準貫入和靜力觸探的檢驗標準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方法:

12、按設計規定的檢驗時間進行標準貫入試驗、靜力觸探試驗和荷載試驗。在每5001000m2面積內的各夯點之間任選一處,在有效加固深度內,每隔1m取1組土樣進行室內試驗,測定土的干密度、壓縮模量和濕陷系數,滿足設計要求。6、強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許偏差應不大于0.1d(d為夯錘直徑)。檢驗數量:檢驗總夯擊點的10%。檢驗方法:測量檢查。7、強夯地基處理范圍、橫坡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強夯地基處理范圍、橫坡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范 圍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 量2橫 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個斷面

13、坡度尺量5、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設備定期檢修,由專職人員按操作規程操作。2、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按規定配備和使用防護用品。3、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專項交底。4、現場設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安全施工。強夯施工主要傷害危險與控制對象為:物體打擊、高處墜物、雷雨天及冬季施工傷害。(一)物體打擊控制措施未經允許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工作現場。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含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配備和使用防護用品。每日由主管司機負責檢查清除設備上所有可能發生墜落打擊的物品。機械檢修人員負責檢查清理工作范圍內可能發生墜落打擊的物品。現場其他施工人員發現可能墜落打擊危險時必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立即處理。施工人員除操作人員外,應處于夯機安全距離以外。(二)高處墜落控制措施未經允許嚴禁進入機械操作室或攀登機械底盤。因工作需要必須攀登機架時,須經當班主管司機同意,停機確認機架穩定安全后,方可登機作業。吊鉤表面不應有裂紋。鉤號為006-5的吊鉤應檢查開口度,其余鉤號的吊鉤應檢查測量長度,其值嚴禁超過使用前實際尺寸的10%。吊鉤磨損后的危險截面實際高度嚴禁小于基本尺寸的95%。吊柄腐蝕后的直徑嚴禁小于基本尺寸的95%,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