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8思考,快與慢-為你打開非理性世界的大門薦語我們大都會認同,自己并非總是處于理性之中。我們會情緒崩潰,會放縱自己,會偷懶,會失控。 然而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荒誕行為發生在我們以為自己很理智的時刻。理智或不理智,是思維層面的問題,我們真的能清楚地評 價自己嗎?這本內容詳實的心理學經典著作將帶我們探索大腦的思考 機制,將人類的非理性落實到行為層面,通過大量豐富的 實驗案例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作者簡介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美國普林斯頓 大學尤金希金斯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憑借著與阿莫斯 特維斯基對決策制定問題的開先河之研究,以心理學家的 身份獲得了 2002年的諾貝
2、爾經濟學獎。他作為當世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對人類思考 做出的貢獻無可比擬。一、 大腦中的兩個系統2/18二、 大腦思考機制引發的心理效應三、 大腦思考機制帶來的直覺缺陷四、 應對直覺缺陷的一些方法五、 兩個自我正文這本集中了丹尼爾卡尼曼多年來研究成果的作品用嚴 謹的學術化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思維世界。本文 將順著原書的思路從“大腦中的兩個系統”、“大腦思考機制 引發的心理學效應”、“大腦思考機制帶來的直覺缺陷”、“應 對直覺缺陷的一些方法”和“兩個自我”這五部分進行解讀。一、大腦中的兩個系統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兩個思維系統,丹尼爾卡 尼曼命名它們為系統1 (快思考)和系統2 (慢
3、思考)。系統1系統1就像大腦的自動反應模式,會根據生活經驗總 結無數下意識反應的套路,使生活簡化,讓我們不必每 天早上起來都思考一遍如何套上衣服、扣紐扣、擰開牙 膏蓋、擠牙青.系統1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變成可一 3/18鍵執行的自動程序,節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腦力損耗。系統1也能夠察覺一些簡單的關系,比如“這兩個杯子 的外型是一樣的”、“哥哥比弟弟高一點”.但是它無法處 理多個獨立話題。它可以快速反應出“2+7=9”,但是遇到 “27x56=?”這類復雜的問題就會立地蒙圈兒,無法給出答 案,而所有令它蒙圈兒的事情,就會移交給系統2處理。系統2系統2接到系統1的求助后,就將大腦的注意力分配到 系統
4、1碰到的難題上,集中精神處理該問題。值得注意的 是,系統2的所有運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一旦注意力分 散,運作也會隨之中斷。就像你在散步的時候可以天馬行 空地隨便想一些東西,但如果此時有人請你解決一個復雜 的問題,比如“請用5分鐘瀏覽這本書并概括書籍主旨”,此 時你往往會發現自己散步的腳停了下來。因為人的注意力 是有限的,系統2會將它們優先使用在當前遇到的難題之 上,同樣的道理,假如你以極快的步速散步,你也會發現 因為需要更快辨別更多眼前轉換的景物,你就無法同時在 腦中盤算事情。系統2十分謹慎,具有推理能力,它也可以處理多重 任務,這就決定了通過系統2運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更靠 譜。4/18系統4和
5、系統2的協作如上文所述,我們知道,當某樣事物令系統1蒙圈 兒,違反了系統1熟悉的模式,系統2會被激活。這告訴 我們:系統2是非常懶惰的,它通常個會主動干預系統1 的工作,除非系統1發出求助。而系統1是全天候24小時在線,且無法關閉的。這就 決定了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系統1先出面,而不 能繞過系統1直接面對系統2。因此當系統1認為自己可以 處理問題并給出答案時,就沒有系統2什么事了。這種配合模式使它們的協作非常高效,能花最少力 氣解決問題的絕不多費一分腦力。而系統1也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它在熟悉的 情境中采用的套路是精確的,所作出的短期預測是準確 的,遇到挑戰時做出的第一反應也是迅速
6、且基本恰當 的。但是它也因經驗而存在成見,因此經常犯錯。系統2也負責抑制系統1因直覺反應產生的沖動,一 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個人應該都有過強忍著不詛咒別人 去死的經歷。但它通常的做法是不加驗證地同意系統1的 解決方案。并且,根據心理學家的多項實驗證明,當系統2在忙 著處理某些難題時,系統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為。5/18這些就導致我們做出的很多決策其實都是依賴系 統1的直覺反應,而不是經過系統2的理性分析與計算的 但對于這點,我們甚至都一無所知。二、大腦思考機制引發的心理效應由于系統1和系統2的這種運作模式,導致我們常跟 著直覺走而不自知,心理學家們為這些非理性決策而著 迷,在經過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后
7、,他們發現了諸多建立在 直覺思維上的有趣現象:曝光效應系統1對出現過的人、事、物會產生熟悉感,然后根 據這種熟悉感作出判斷。因系統1的熟悉感,我們所產生 的對此物或此事放松的感覺就是認知放松。當某個人、某 句話、某樣事物頻繁出現,反復在我們面前曝光自己,就 會引發認知放松,進而更容易被判定為可信的。這種只要 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就被叫做曝光效應,或 者純粹接觸效應。啟動效應比如當你用嘴咬著一支鉛筆,你并不知道自己面部呈 微笑狀,但這種微笑的狀態,就會啟動你“高興”的感覺,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為笑了所以才開心。再比如你剛好聽了一首歌,歌詞中有“月亮”這個詞,那 6/18么接下來的一段
8、時間內,你對“月亮”這個詞敏感度會升 高,無論是在別人的閑談中無意被提到,或者某個角落出 現“月亮”這個詞,你都會更容易注意到它。這種對行為和情感個知不覺間被他物啟動的現象,就 是啟動效應。值得注意的是,啟動效應十分常見,甚至是 你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被什么毫不起眼的東西啟動 To常態理論例如卡尼曼夫婦外出度假巧遇老友喬恩,他們回家兩 周后在影院又一次碰到了喬恩則不再驚訝,因為喬恩在他 們心中的印象已變為“只要我們外出就會遇見的心理學 家”。常態理論指的就是當我們已遭遇過某種小概率事件, 類似的事情再發生時我們就會不以為意。而這就可能引起 面對危險缺乏防備、無所警覺等問題,比如自己第一次遭
9、 遇搶劫毫發無損,就會在下一次看到搶劫犯時降低防備,認為自己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大。因果關系錯覺我們常習慣將接續發生的事件聯想為因果關系,將前 件事解釋為后一件事發生的原因。比如因為蘋果熟了,所以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實際 上蘋果為什么從樹上掉下來?牛頓的解釋更為靠譜。再比如考試前你在課桌里發現了一只蝴蝶,然后那次考 7/18試你分數出奇的高,你可能就覺得是因為蝴蝶的出現導致 自己超常發揮。確認偏誤例如當有人問你“山姆友好嗎? ”你會想起山姆的各種 行為,而當問題變成“山姆是不是不友好?”你就會想起山 姆不友好的行為,進而得出“山姆的確不友好”的結論。這種先有猜想或觀點,然后人們就會尋找證據支持自
10、 己的偏好或猜想的現象就是確認偏誤。光環效應當你對某人或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你會覺得Ta什么 都好,后續了解到的信息如果是符合你對Ta的判斷的,則 會加固Ta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相反,則很大程度上其 負面意義會被消解掉,這就是光環效應。框架效應舉例來說,同樣概念的兩句話:A. “手術后一個月內的存活率為90%”B. “手術后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為10%”它們描述的是同一個意思,但前者比后者讓人更覺安心。 像這樣本質含義一致,但因為表現同一含義的框架不同, 8/18就會導致人們的感受不同,認為它們有差別的現象,就是 框架效應。因大腦思考機制而產生的各種令我們驚嘆的現象不勝 枚舉,本書中主要涉及的就
11、是以上這些了,讓我們把更多 的篇幅留給下一部分一那些很容易使我們決策錯誤的直 覺陷阱。三、大腦思考機制帶來的直覺缺陷啟發法啟發法主要指系統1碰到一些復雜的難題時會自動使用 另一個簡單的問題來替代面前的難題,然后作出對簡單問 題的解答,并將其直接當做那個復雜問題的答案。這其中 的那個啟發了你答題思路的問題,也就被稱為啟發性問例如“他是個好人嗎?”這樣復雜的問題,到了被提問 者那里,會被替換成“他對我好嗎?”這樣的問題。啟發法在直覺缺陷中可以算是“開宗立派”的效應了,由 它引起的心理學現象數不勝數:典型性啟發用典型性判斷代替概率評估,例如“他的學習成績肯定 好不了,瞧那一身紋身”。9/18合取謬誤
12、例如對小明的描述如下:小明熱愛小動物,看到動物 死去都會傷心流淚。請問小明長大后更可能成為:A.牙醫B.素食主義的牙醫很多人會選擇B ,但實際上B發生的條件“素食主義”、 “牙醫”涵蓋了 A發生的條件,可能性更低。但人們往往會 受到啟發聯想的影響,認為B更可能發生,這種認為多重 條件甲且乙”比單一條件“甲”更可能發生的認知偏誤,就是 合取謬誤。忽視回歸均值現象10 / 18回歸均值指的是某項指標的表現過高或過低后會自然 回歸到平均水平,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我們的睡眠 時間通常穩定在一個大致相同的量上,但偶爾某幾天,我 們的睡眠時間變得很短,過后又慢慢回復平均值,這只是 種自然的波動,忽視這
13、種自然的回歸現象會導致我們歸 因錯誤,認為是自己的某些行為影響了該數值的表現。錨定效應例如當問實驗對象“你是否愿意花費5美元為環保事業 捐款”時,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額平均為20美元,當把問題換 作“你是否愿意花400美元為環保事業捐款”時,最后得到的 捐款金額平均為143美元。只是把初始的錨定值更改了一 下,獲得的結果卻大不相同。這種先入為主的信息會對我們的后續決策作出暗示的 現象,就是錨定效應。在日常購物、商業談判中,大腦的 直覺思維就很容易受此影響,人們容易因為被錨定而接受 不合理的價格。效用層畳媒體為博眼球,對某一風險或公共事件的報道,采用 盡可能引起公眾注意的視角,放大了某些極端可能,或
14、強 調了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從而使公眾對該事件的討論引發 更多的集體關注,而這部分注意力會變成激憤和焦慮。例 11/18如藍可兒事件,拉夫運河災難事件等。結果偏見事實會讓記憶朝已發生的結果修正。例如辛晉森謀殺 案發生時,部分人持觀望的觀點,真相大白時,這些人卻 認為自己當時所持的觀點是與真相相符的。而且往往結果 越糟糕,后見之明的偏見就越厲害。有效性錯覺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通過簡單的測試、對過去的分析 去預測未來,并以為有效。事實上,當影響長期未來的因 素十分復雜時,未來是不可測的。過度信賴直覺直覺,多數情況下來源于系統1的直接反應,這種反應 取決系統1強大的聯想功能,它只需要簡單的幾個線索,
15、就可以自動編圓一個故事。這種故事有時候來自于切實的 實踐,而更多時候則只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前者,我們稱為專家型直覺,也即這類直覺來源于長 期練習,在專業技能上投入的大量練習使某些人對某個領 域存在一種綜合經驗直覺,使他們得以在面對事件時憑借 “第六感”迅速而正確地處理它,例如醫生、消防員、棋手 等專家對其本人專業的直覺判斷,往往非常準確。12/18而后者則是系統1編了個故事,系統2就不加驗證地信 To規劃謬誤受到過于樂觀的想象所啟發,不切實際地制定過于理 想的目標和計劃,例如在制定目標數字時,看到對手或前 輩定下的目標遠高于自己,于是在沒有做實際分析的情況 下,也盲目提高自己的目標數字。樂觀偏
16、差人們樂意冒險是因為覺得勝算大。也即人們常樂意承 擔風險,并非因為他們承受風險的能力足夠強大,而是受 到聯想啟發高估了利益,且低估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沉沒成本悖論已經投入了那么多,所以要繼續投入更多企望以此能 打撈起已沉沒的成本,而不懂及時止損的現象。前量理論問題1 :以下選項你會選擇哪一個?A.肯定會得到900元B.有90%的可能得到1000元13/18問題2 :以下選項你會選擇哪一個?A.肯定會損失900元B.有90%的可能損失1000元大多數人在問題1中會選擇A ,而在問題2中會選擇B。 丹尼爾卡尼曼做了大量類似的實驗來研究這一現象,及其 中影響人們決策的因素,最后他總結出了前景理論: 4
17、確定效應: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人們往往會選 擇確定的收益。2.反射效應: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人們往往會 選擇“賭一把”。3. 損失厭惡: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要更敏感得多。4可能性效應與確定性效應當一件事發生的概率為0-5% (小概率),我們常常會 過度重視這個不大可能發生的風險,發生低概率結果的可 能被過高權衡,這就是可能性效應。當一件事發生的概率為95%100% (大概率),我們 則會無限放大它實現的希望,而忽略95%包含的意義一 有5%的可能不會發生,這就是確定性效應。這兩個效應常使人們高估或低估風險,從而錯過機會或 盲目冒險。5.聯合評估與1B好逆轉現實生活中,影響我們
18、對單一事物的判斷的,可能不 14/18僅僅是該事物本身,還有可能與它的參照對象有關,聯合 評估一方面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 讓我們陷入錨定效應等心理陷阱。偏好逆轉的意思,就是當我們手頭只有單一事物的信 息時做出的選擇,可能在獲得多個事物的信息,進行聯合 評估后發生逆轉。稟賦效應當一個人一旦擁有某物品,那么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 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提高。因此人們經常對于已得到的 東西有迷之執著而無法客觀判斷交換該物可獲得的利益, 從而損失好機會。四、應對廈覺缺陷的一些方法在前兩部分,我們介紹了許多會對我們產生影響的心理 學效應,它們是我們經常無意識做出非理性行為的原因。 認識它們
19、、了解它們的存在,是我們克服它們的第一步。 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在我們的一生中要完全避免直覺 錯誤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每時每刻都必須小心翼翼,那 么這樣的日子也很容易讓我們疲倦。所以,我們劃歸一定范圍的瑣事,交給系統1去打理, 哪怕出錯也沒關系,但在重要的事情上多加小心,盡可能 減少“本可以避免”的謬誤,才是最高效能的策略。為此,我們從書中總結了一套通用的決策檢核清單:15/18假設任一重要談判中的數字都對自己有錨定效應,從 而有意識地調動系統2去分析、辨別,得出真正合適的數 字。有意識地排除無效信息(干擾性暗示信息),采用回歸 均值的眼光進行預測,以防止盲目冒險。善用框架效應,營造更容易獲
20、得肯定的情境。努力養成參考、采納外部意見的決策習慣,而個只是依 賴個人的內部意見。事前驗尸:預先設想慘敗結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 來部分抑制樂觀偏見。五、兩個自我峰終定律人們對一件事情的評價,有賴于該事件峰值時刻(高 潮時刻)與結束時刻帶給自己的感受。這種評價會影響到 他們的下一步決策。丹尼爾卡尼曼做的冰手實驗就能說明這一點:受試者需要將手浸入冰水中,使冰水沒過手腕。實驗選 取的水溫會讓人覺得有些疼痛,但可以忍受。受試者被告 知實驗會重復三次。第1次,受試者將手浸入冰水中持續60秒,60秒后實驗 主持人請受試者將手拿出來。第2次,受試者將手浸入冰水中持續60秒后,實驗者什 么也不說,而是打開一個閥門,讓溫水流入容器中,水溫 16/18會有少量上升,讓受試者的疼痛感覺略有緩解,這個過程 將持續30秒,共90秒。而第3次實驗,是對前面某次實驗的重復,受試者可以 選擇想要重復哪一次的實驗。結果有80%的受試者選擇了第2次的90秒實驗,因為在 這一實驗的最后階段痛苦減輕了。體驗效用老決策效用體驗效用,是指我們所經歷的事件,帶來的痛苦或快 樂的感受對我們即時的影響,它起到指導我們做出理性決 策的作用。決策效用,是指某事物對我們決策行為的影響程度。冰手實驗也說明了人們并個總是理性地依據真實經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教案設計
-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可行性分析報告
- 小兒推拿行業商業規劃與發展策略
-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2.2 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教學設計
- 新能源產業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模板)
- 特種焊絲生產線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新茶上市全攻略
- 心理學驅動的有效學習
- 七年級英語上冊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Section B (3a-Self Check)教學設計(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校園民族音樂之旅
- (正式版)JTT 1490-2024 港口安全設施分類與編碼
- Academic English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杭州醫學院
-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實驗小學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數學試題
- 安徽省合肥六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化學試題(解析版)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完成率工作方案
- pvc輸送帶生產工藝
- 宮頸肌瘤的護理查房
- 稅收學 課件 第一章稅收與稅法概述
-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服務投標方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移》課件公開課
- 美世國際職位評估體系IPE3.0使用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