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語文教案 篇1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如何合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認識為特點,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學生語言和思維訓練,發展學生認識能力。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呢?一、根據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步驟,安排教學過程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從頭讀到尾,腦子里就有
2、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學生有了一個整體印象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這就是從整體到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理解后,再回到整體上來理解。后一個整體理解比起前一個整體理解,認識提高了,加深了。因為它經歷了概括提高的過程,因此獲得的認識也就更完整更深刻。教給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學習步驟,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逐步深入的學習方法,而且使學生初步懂得:認識事物既要看整體,又要看部分,還要看部分和整體的關系。這樣就為逐步提高認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我在教雷雨一課時,先引導學生抓住雷雨的主要景色,從整體上觀察圖畫。有了一個總的印象后,再指導學生對照,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細觀察,逐段學習,看看課文是按
3、怎樣的順序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特點各是什么?然后幫助學生概括出:雷雨前:滿天烏云,空氣悶熱,刮大風,雷鳴電閃;雷雨中:雨越下越大,時間不長;雷雨后:空氣清新,出現彩虹,池塘里水滿了。每學完一部分,幫助學生概括一下,使學生的認識上升一步,同時又與下一部分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條理化。最后從整體上來一個回合,使學生從雷雨的出現、發展、變化過程中概括出雷雨的特點,初步了解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提高到理性。這就是一個認識上的飛躍。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認識不斷向前發展課堂教學中設計提問是很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把作者、教師、學生三條思路揉合在一
4、起,像一把把鑰匙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怎樣設計課堂的提問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基本功訓練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好幾個主要問題,并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自己設計的問題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在課堂提問之中,一步步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的思維推向前進,促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地去理解課文,提高認識水平。教師的提問要抓住重點,盡量做到少而精,要有啟發性,問題的語言要淺顯,明白,兒童化。比如種魚這一課,是由三幅圖組成的看圖學文。通過小貓種魚這一有趣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小貓為什么收不到魚的道理。第一段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農民把玉米種在哪兒?
5、(2)到了秋天怎樣?你從哪兒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把玉米種到地里,到了秋天是會有收獲的。第二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農民把花生種在哪兒?(2)玉米和花生為什么要種在地里?(3)到了秋天怎樣?通過上述問題,把玉米和花生聯系起來,讓學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植物,把它們種在地里,是會有收獲的。第三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小貓看見農民種玉米、花生心里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2)小貓能收到很多魚嗎?為什么?(3)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通過這幾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事物的規律:玉米、花生和魚的生長條件是不一樣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種在地里;魚是
6、養在水里的動物,是不能種在地里的。最后通過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這一問,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與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向前發展。三、教學過程中,注意兒童的認識是怎樣提高的兒童學習一篇課文,從開始到結束,思維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我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注意掌握這個過程,并引導學生去經歷這個過程。以一粒種子為例,我著重抓了三點:(1)抓事物之間的聯系:種子發芽跟溫度、水分、土質的聯系;春天與萬物生長的聯系。(2)抓事物的發展變化:種子發芽出土經歷了四個階段,有意識引導學生注意這四個階段的變化。(3)抓詞、句、段之間的聯系。特別是抓住重點段落,從詞、句到
7、段之間的聯系,從中了解種子發芽的條件和經過。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挺一挺”。每次挺一挺都說明種子在一定條件下的變化,成長,反映了種子發芽的主要變化過程。我就抓住這四個“挺一挺”,啟發學生思考:什么叫“挺一挺”?種子為什么要“挺一挺”?種子每次挺一挺,自己有什么變化?大地上又有什么變化?從中揭示了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以及跟季節氣候的關系。當學生對種子發芽的經過有了具體印象之后,我又引導學生對現象加以綜合概括,抽象提高,讓學生說說: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哪些外部條件?學生經過思考、消化、懂得了氣候溫暖,水分充足,泥土松軟是促使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課文
8、內容既有了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又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概括,他們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初步了解了一點植物常識,而且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認識能力。四、把學習語文、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有機地結合起來閱讀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三者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語言文字掌握得好,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就深刻;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得就更真切,并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引導學生體會思想感情時,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文章的詞和句為依據,并把詞和句放到語言環境中去加以體會。大海的歌這篇課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文字,描繪了海港繁榮的景象和大海美麗的景色,歌頌了欣欣向榮的祖國,歌頌了
9、社會主義四化建設。教學這一課時,我采取了圖文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看圖讀文,跟隨作者步入畫境,同時抓住描述海港景色的關鍵詞句,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學生的心情跟隨作者的感情在激蕩,耳邊仿佛鳴奏著大海呼嘯的濤聲,聽到了大海在歡樂地歌唱。他們豪情滿懷地說:“海港兩岸,裝卸吊車,海輪在歌唱;大海里,石油鉆探船在歌唱;整個大海在歡呼在跳躍,在歌唱,歌唱偉大的祖國像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繁榮富強。這是一曲贊美偉大祖國的頌歌,是一曲振興中華,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凱歌。”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推進,步步加深,師生都沉浸在愛國主義情感的海洋之中。教案實錄師:列寧是怎樣找
10、到養蜂人的?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生:(默讀課文第三段)師:好。小朋友,列寧的住處在哪兒?要是你們能說出來,我就把它畫出來,好嗎?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師:(邊板畫示意圖邊說)這座小山離莫斯科不遠,山下有一條小路,列寧邊走邊看,看到了花叢。誰能說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花叢在路邊。書上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說明花叢在路邊。師:對了,花叢在路邊。(邊說邊畫花叢)那么,園子在哪兒?生:園子在花叢的附近。師:你怎么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生:因為書上說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
11、個園子里,說明花叢離園子不太遠,所以我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師:對。(邊說邊畫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呢?生:養蜂人的小房子在園子旁邊。師:(板畫房子)房子旁邊還有什么?生:房子旁邊應該畫上幾個蜂箱,因為養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邊。生:所以列寧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師:(板畫蜂箱)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已經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清楚了。現在誰能看著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連起來說說?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條小路。小路旁邊有花叢。離花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養蜂人的家,因為養蜂人在園子里放了許多蜂
12、箱。生:(齊鼓掌)師:說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生:(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師: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么?(板書:發現)他是怎么想的?生: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個養蜂人的吧?生:列寧還會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師:說得好極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于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么叫觀察?生: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師:對了,還要一邊看一邊想。那么語文教案 篇2 一、從近五十年教學大綱有關“語文”的界定中來理解 。1、說出
13、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初級中學語文課本的編輯大意)2、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1963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3、語文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1980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4、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1986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 6、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1996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
14、教學大綱(供實驗用)7、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20xx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從上述歷史軌跡,我們不難看出,對“語文”的認識發生著變化,變化的焦點落在“交際工具”和“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個方面。語文是工具,是用來交際的工具,而不是從事其他活動的工具,所以,學生學語文是用來交際的。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于人類文化,也承載著人類文化,所以,學生學語文是用來了解人類文化的。二、從近五十年教學大綱對教學目的的規定來理解 。1、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初級中學語文課本的編輯大意
15、規定教學目的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得到深切的感染,對學生發生切實的作用。2、1963 年,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規定教學目的是:教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3、1980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規定教學目的是:中學語文教學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和必要的語文知識,進行嚴格的讀寫訓練,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讀寫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培養無產
16、階級的情操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4、1986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規定教學目的是: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學好課文和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嚴格的語文基本訓練,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
17、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6、1996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供實驗用)規定教學目的是:高中的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訓練,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和必要的語文知識,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一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展智力,發展個性和
18、特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7、20xx 年,教育部制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規定教學目的是:高中的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19、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比較上述規定,可見語文核心的 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有能力,特別是語文能力,即“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綜合起來看,也就是聽說讀寫能力言語能力。所以,學生學語文主要是用來培養言語能力的。三、學生學語文學什么?“語文”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學生學語文是用來交際的,是用來了解人類文化。并且通過教學目的的形式具體表現為是用來培養言語能力的。四、學生如何學語文?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的教學目的,通過“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來
20、實現。這里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1、“理解和運用”體現了言語活動的兩個方面,即表達過程和感知理解過程。培養言語能力必須在言語活動中進行。2、“理解和運用”的對象是“祖國語言文字”。“祖國”體現了“母語”的特點。培養言語能力離不開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相對于言語能力來說,是知識,一方面是語言文字知識本身,也就是陳述性知識,即語言文字基礎知識。一方面是使用語言文字基礎知識的知識,也就是程序性知識,即語言文字基本技能。在這里需要注意,語言文字知識(基礎知識和艱苦本技能)與言語能力的關系。語言文字知識和言語能力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掌握語言文字知識不等于具有言語能力,不掌握語言文字知識也不一定沒有言語能力
21、。學生學語文根本目標是言語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語言文字知識的掌握。當然,培養言語能力離不開語言文字知識,掌握語言文字知識只不過是培養言語能力的手段,因此,語言文字知識要體現“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則。“精要”是指語言文字知識的內容要有所選擇。因為,并不是任何語言文字知識對培養言語能力都有用,我們要選用適于并有助于言語能力培養的語言文字知識內容。“好懂”是指語言文字知識的教學要落實在言語活動之中。不能把語言文字知識的傳授僵化為知識訓練。“有用”是指語言文字知識有助于言語能力培養,有助于學生的交際實際。綜上所述,學生學語文就是在言語活動過程中,通過語言文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語言文字知識,來培養言
22、語能力。語文教案 篇3教材分析: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借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和表演。學情分析:學生年齡小,容易被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因此,本課學習起來并不難。本課語言生動有趣,易于學生理解,學生朗讀的欲望很強,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文,讀后分析人物特點。此外,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讓學生在一個活潑、輕松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匯,明白寓言故事。教法學法: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準,以讀代講,在反復誦讀中體
23、驗課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課采用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媒體為輔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燈、拖拽、擦除等功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愉悅的情境中品讀、感悟課文。本篇課文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中年級兒童,他們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方面還不是很高,還不能獨立由語言文字來切實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學生要融入一定的課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復誦讀,這樣才能體悟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
24、思。教學難點:揭示寓意。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教師導入: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森林里的小動物們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門。看,這是誰?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狐貍和老虎嗎?(聰明、狡猾;兇猛、威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狐貍和老虎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狐假虎威)二、品讀課文,感受體味。1.學習第一自然段。(1)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在書上找一找,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老虎本的威猛?(理解:竄過、撲過去、逮住了)(2)指導朗讀。多么兇猛的老虎啊,你們這么讀,讓我感到狐貍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讀齊讀。2.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教師導入:老虎多么兇猛,眼看狐貍就要成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發生
25、了什么樣的事情呢?請大家自己讀讀25自然段。指名分角色讀25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狐貍的話,用波浪線畫出老虎說的話,注意表示它們的神態和動作的詞。多媒體出示課文(2)集體討論“狐貍的眼珠子骨碌一轉”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狐貍在想什么呢?“扯著嗓子說”是什么意思?“你敢吃我?”這句反問句是什么意思?該怎樣讀狐貍的話?(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嚇性)老虎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反應?畫出描寫老虎動作的詞。(一愣、松開了爪子)這兩個動作說明了什么?老虎為什么被蒙住呢?(3)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誦課文。【多媒體出示課文,抓住對狐貍的說話語氣的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狐貍面對老虎其實是膽怯的,更突出狐貍的本質的狡猾。
26、】3.學習六至八自然段。教師導入:接下來狐貍又想出了什么招數,想在老虎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請大家自己讀讀68自然段。(1)指名讀文。(2)分組討論:既然老虎放了狐貍,狐貍為什么不趕快逃命,反而要帶老虎在百獸前走一趟呢?(驗證自己剛才所編造的謊言)(3)它們往森林走的時候各是什么樣子?你讀懂了嗎?狐貍是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是半信半疑、東張西望。4.表演配音三、揭示寓意、拓展升華。1、導入:百獸是被誰嚇跑的?(老虎)從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嚇跑的,而不是被狐貍嚇跑的?填空原來( )是借著( )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總結:人們把“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借別人的威勢來嚇唬人的行為,其實自己并沒有本事。
27、2、小練筆:老虎明白了百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板書設計:狐假虎威神氣活現 半信半疑搖頭擺尾 東張西望語文教案 篇4教學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教學重難點重點:美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難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教學工具ppt課件教學過程一、揭題、讀題1、看老師寫“泉”,怎么記住它?(或說字形或擴詞)讀題:泉水2、填一填:( )的泉水 請把課題讀好過渡:想去看看泉水嗎?一個要求:請帶上你們的眼睛和耳朵。(課件播放山澗泉水)3今天我們就要來
28、學習一篇聽聽讀讀泉水,板書課題:聽聽讀讀泉水。(齊讀課題。)在上個學期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兩篇聽聽讀讀課文,誰來說說聽聽讀讀這一類型的課文有什么要求?(聽:仔細聽,聽清讀音,聽懂內容,邊聽邊思考。)(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先個別說,然后請一個同學概括說。二、聽全文,感知課文內容。1同學們剛才都說得很好,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閉上眼睛,我們來靜靜地聽老師把全文朗讀一遍。仔細聽,泉水是從哪里來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師配樂范讀。)2交流問題,板書:石縫大海三、分節聽錄音,理解朗讀。(一)12小節。1泉水是怎樣從石縫里出來的?他出來時心情是怎樣的?打開書,聽第一、二節錄音,劃出有關語句。2
29、交流(沖,表現了泉水快樂、激動的心情。)3指導朗讀,個別讀個別句子,分組讀,齊讀。(二)第37小節。1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泉水流過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誰?2邊交流邊板書:水池山里的姐姐平地杜鵑花山坡果樹山谷百靈鳥3泉水和這些朋友分別說了什么呢?再聽37小節,自己可以跟著輕聲地讀一讀。4自由讀泉水的話,然后交流。5你最喜歡那句泉水說的話?為什么?6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種怎樣的水?(板書:多、清、甜、美。)7以各種形式朗讀泉水所說的話。8想一想:泉水為什么要說這些話?(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別人。)(三)第810小節。1聽教師范讀,思考:泉水最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誰?2交流,板書:好多飛流的
30、泉水。3自由讀,集體讀。4聽錄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會遇到些誰?會說些什么?5個別上臺交流表演。6齊讀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獻給了誰呢?(板書:獻給美好的生活。)四、反復朗讀,加深理解。1本文的語句優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歡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歡嗎?下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朗讀或摘抄或背誦你喜歡的句子并且說說為什么喜歡好嗎?2準備、交流。3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喜歡那一小節就站起來讀。)五、總結。1泉水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別甘甜,你們想不想品嘗一下?(想。)2品嘗后簡單交流一下感受。3泉水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別令老師感動,因此老師為泉水寫了一首歌,想聽老師
31、唱嗎?4歌曲:師唱完第一段后,學生齊唱。5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樣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課后小結1讀完了課文,你喜歡泉水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像泉水學習呢,說說你打算為身邊的人做些什么。2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試著背下來3把你喜歡的段落讀或背給你得好朋友聽。語文教案 篇5一、和諧對話1、同學們,這學期咱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誰?(估計有學生會猜新同學,新老師,教師都加以肯定,但不確定)2、讓我們先來聽一則新聞,你就知道了!(1)紹興市綠化面積達45%。(2)我校老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達100%。(3)我鎮20xx年的工業產值比20xx年增加340。8%。現在你知道新朋友是誰了吧?誰知道它叫
32、什么名字?想不想和百分數交朋友?3、關于這位新朋友,你已經了解多少?你還想了解什么?(教師隨機挑選板書)二、自主探索(一)什么是百分數?1、提供素材:年級“達標”人數總人數五年級180200六年級93100師:比一比,哪個年級體育“達標”情況比較好?為什么要這樣比?根據討論補充表格:180/200=90/10093/1002、引導探索:(1)這兩個分數有什么相同點?(百分之幾的數)(2)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義?共同又表示什么意義?表格上方怎么填?(3)如果把“達標人數”看作“一個數”,“總人數”看作“另一個數”,怎么補充?(4)小結: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
33、比。(二)百分數特殊在哪兒?1、提供素材:a、雞的只數是鴨的75/100。b、繩長是鐵絲長的51/100。c、一堆煤重87/100噸。2、共同探索:(1)這三個分數哪個是百分數,哪個不是?為什么?(2)結合上面的例子,誰能說說百分數和分數有什么異同?分數:既可表示一個數(可帶單位),也可表示兩個數量間的比較關系。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量間的比較關系(不帶單位)。(3)百分數相對于分數有什么優點?(三)百分數長什么樣?1、提供素材:15%、50%、100%、0。5%、121。7%、300%我國耕地面積約占世界的7%。我國人口約占世界的22%。這本書我已看了40%。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計劃的60%。
34、2、自由讀,你最喜歡哪個百分數?為什么?(分子可以是整數、小數、大于100)3、細細品:(1)前兩句話分別是誰與誰比?連起來讀一下,你有什么感受?(2)我看了40%,一定是看了40頁,對嗎?為什么?(3)從上半年的情況你可以聯想到什么?能按時完成嗎?4、原來百分數長這個樣子!你會寫嗎?(1)將93/100、90/100、75/100、51/100改寫成專門形式,評價書寫順序。(2)自由寫10個%,用百分數的知識讓大家猜猜你寫了幾個。三、愉快練習1、新聞中3個百分數分別表示什么含義?2、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百分數,你能舉幾個例子嗎?老師也想舉幾個例子,好嗎?(1)王大伯家今年水稻收成比去年增產
35、二成,你能用百分數表示嗎?(二成五呢)(2)開學了,各家商店學習用品進行打折優惠。其中一套百科全書國商打九折,供銷打八折,用百分數怎么表示?表示什么意思?你會去哪家買?為什么?如果原價分別是100元、120元,你還會這樣選擇嗎?四、反思評價學了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學習后有什么感受?語文教案 篇6【教材簡析】“我的發現”抓住了這組課文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交流:讀書,就要進入文字所描繪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日積月累”安排的是有關自然景觀的四副對聯。閱讀對聯能使學生感受到漢語的節奏美,體驗句子的對稱美。“趣味語文”安排了兩項有趣的語文活動。第一項活動是結合對聯的內容,辨析“好”字的讀
36、法,將對聯的意思表達正確。第二項趣味活動是讀回文句。【教學目標】1.能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體會怎樣才能把句子寫形象。2.積累對聯。通過誦讀詩句懂得大概的意思,想象畫面,積累詩句。3.能獨立進行搜集祖國錦繡河山圖片資料的語文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孩子們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興趣。【教學重點】積累對聯。【教學難點】1.學會邊讀課文邊想畫面的學習方法。2.學會搜集資料的能力。【教學準備】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一、我的發現1.我們一起去聽聽小林小東的發現。你有何發現?2.讀一讀小林和
37、小東的對話,啟發學生:他們在對話中談的是什么內容?3.說說自己的發現:受到的啟發是把畫面呈現于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4.教師另外提供一篇文章,讓學生讀讀,說說讀后頭腦中浮現出了什么畫面。二、日積月累1.學生熟讀(1)自己讀一讀“有關自然景觀的四副對聯。”。(2)指名讀,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每一副對聯的大概意思(3)小組比賽,說說發現了什么?(詩句都是寫景的,并且每組中都有聯系。引導學生發現對聯中上下聯的對偶關系。如:單個字相對,霧天,鎖連;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對應,綠水青山,皺面白頭;還有疊詞的對應,處處時時。)2.讀讀背背(1)賽讀(2)背誦詩句。3.擴展(1)師:本次“日積月累”安排
38、的是有關自然景觀的四副對聯。第一、三副對聯可以順讀也可以倒讀的特點。(2)選幾則對聯,讓學生試著填字。如:風吹楊柳千門綠, 潤 萬樹 。(雨、桃花、紅)冬去山明水秀, 。(春來鳥語花香)植樹造林綠大地, 。(栽花種草美人間)(1)相關鏈接第一副對聯出自福建廈門鼓浪嶼,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聯。回文聯是楹聯中的特殊手法,其特點是既可以順讀,也可以倒讀。這副對聯正讀、倒讀字序不變,且有對稱美。第二副對聯出自浙江寧波天童寺,對聯的字面意思是說:綠水本來有何憂愁,只因風一吹,才愁眉苦臉;青山怎么會老,但是雪一下,愁啊愁,愁白了頭。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在人看來卻是含意萬千,用擬人手法寫景,手法獨特,別具一格。第
39、三副對聯出自浙江杭州西湖,是疊字聯,也是回文聯。聯句立意新穎,用字恰切,放在西湖這一特定的景觀中,非常貼切、自然。西湖美景如在眼簾,使人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第四副對聯是清朝學者俞樾做的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澗聯,用疊字的形式,將四個形容詞“重疊、曲環、丁冬、高下”做了特殊處理,景深語絕,讀來余味無窮。三、作業布置背誦并抄寫對聯。語文教案 篇7【教學目標】、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建筑過程,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學習作者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練習寫一個小動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
40、重點】、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建筑過程,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學習作者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介紹的方法。【教學難點】培養同學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學習抓住特點進行介紹的方法。【教學時間】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審題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么特點?“住宅”一般是講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于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師:蟋蟀會有什么樣的住宅呢?作者怎樣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們認真學習了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二、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填寫生字表。、指導同學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逐個生字進行討論,要求同學們找出每個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點,加深
41、記憶。比方:“驟”字左邊是“馬”,右邊是聚會的“聚”,“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驟”,讀作“ zhu ”,不能讀“ j ”或“ zu ”。、解釋重點詞語,協助理解課文。、討論詞義,找出近義詞和反義詞。三、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按不同方面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朗讀課文,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同學自由朗讀課文,逐段進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學說一說各自然段的內容。分析個自然段的內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間的關系。、教師指導同學讀書,體會課文是從幾個方面介紹了蟋蟀的住宅,并討論個自然段按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幾段,怎樣分?這篇課文的題目(即主題)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圍繞這個主題分三段。第一段(第自然段)講蟋蟀的
42、住宅是使它知名的原因之一。第二段(第第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特點。第三段(第第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建造過程。四、作業、朗讀課文。、謄寫生字、新詞。第二課時一、導語蟋蟀這種小動物很多同學并不陌生,但是對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很小就很喜歡動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蟲。他對蟋蟀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采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有條理地介紹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話講就是蟋蟀的住宅。從這里可以看出法布爾很喜歡蟋蟀,并把蟋蟀當作他的朋友對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知名的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一段。(主要是以住宅知名。)板書:住宅二、學習第二段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默讀第二段,想一想這一段從幾個方面講蟋蟀住宅的特點,每個方面寫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點?(這一段主要是從選址、工具和洞內外三方面講述了蟋蟀住宅的特點。)板書:選址 工具 洞內外這是蟋蟀住宅很明顯的特點。我們一邊讀書一邊分析蟋蟀住宅的這些特點。板書:特點蟋蟀和別的昆蟲不同,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隨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課文的哪些地方表示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隨遇而安”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滿足。課文中講到蟋蟀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今年福建省高三省質檢語文作文
- 住院患者護理健康宣教
- 氧氣吸入療法操作指南
- 二年級數學100以內口算1000題
- 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口算訓練300題
-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2025年中考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
-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與生物信息學(含操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奎屯市2025屆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興安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期中調研測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遂寧城區五校聯考2025屆初三第一次診斷性測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講解課件
- 四川省教師資格認定體檢表
- 婚喪嫁娶事宜備案表
- 培養中班幼兒正確使用筷子的研究的結題報告
-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等高線地形圖
- 車間改造合同范文
- 風生水起博主的投資周記
- 賽艇賽事活動推廣方案
- (通用)中考數學總復習 第三章 函數 第4節 反比例函數課件 新人教
- 屋面開洞施工方案,好(全面完整版)
- 涂層厚度檢測記錄(共10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