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準測量培訓_第1頁
三、四等水準測量培訓_第2頁
三、四等水準測量培訓_第3頁
三、四等水準測量培訓_第4頁
三、四等水準測量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四等水準測量 前 言 控制測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測量外,還要進行控制測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測量外,還要進行 高程控制測量。小區域地形測圖或施工測量中,高程控制測量。小區域地形測圖或施工測量中, 多采用三、四等水準測量作為高程控制測量的首多采用三、四等水準測量作為高程控制測量的首 級控制。級控制。 作為我們施工單位的首級控制,是在測量剛剛進作為我們施工單位的首級控制,是在測量剛剛進 場之后,首先進行的工作,此項工作將是施工階場之后,首先進行的工作,此項工作將是施工階 段,進行每一道工序的靈魂,為保證施工的準確段,進行每一道工序的靈魂,為保證施工的準確 性,此項工資尤為重要性,此項工資尤為重要

2、。 培訓主要內容: 一、三、四等水準測量所使用的標準一、三、四等水準測量所使用的標準 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 三、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和技術要求三、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和技術要求 四、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四、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 五、三、四等水準測量測站計算五、三、四等水準測量測站計算 六、三、四等水準成果整理六、三、四等水準成果整理 七、三、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處理七、三、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處理 培 訓 主 要 內 容 一、三、四等水準測量所使用的標準 1.1 公路公路 國家三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

3、009 工程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公路勘察規范公路勘察規范JTG C10-2007 1.2 鐵路鐵路 工程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國家三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009 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 三、四等水準測量所使用的標準 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 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 2.1 點位埋設要求點位埋設要求 2.1.1 導線點有兩種,一種在導線點有兩種,一種在1.5km兩端給出兩端給出2條已知邊,另一種沿條已知邊,另一種沿 線路左右測成線路

4、左右測成Z字形布設(此種基本上不需要加密),水準點盡量字形布設(此種基本上不需要加密),水準點盡量 與平面點共用。與平面點共用。 2.1.2 加密點材質及埋設要求加密點材質及埋設要求 目前我公司要求公路與鐵路埋設要求一樣全部采用現澆混凝土,目前我公司要求公路與鐵路埋設要求一樣全部采用現澆混凝土, 預埋加密點標志。預埋加密點標志。 深度根據當地凍土層以下深度根據當地凍土層以下30cm,寬度為,寬度為30cm*30cm。 加密點標志上部為加密點標志上部為22mm直徑高直徑高5cm的不銹鋼頂部磨圓加刻的不銹鋼頂部磨圓加刻“+” 十十 字絲,字絲,“+” 十字絲不得大于十字絲不得大于0.5mm,下部采

5、用,下部采用10mm直徑鋼筋的直徑鋼筋的 長度為長度為10cm,并加彎鉤。,并加彎鉤。 測 量 工 作 流 程 2.1.3點位布設基本要求點位布設基本要求 a.應便于安裝接收機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視場內障礙物的高度應便于安裝接收機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視場內障礙物的高度 角不宜超過角不宜超過15。 b.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電臺、微波站等),其距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電臺、微波站等),其距 離不小于離不小于200m;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送通道,;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送通道, 其距離不小于其距離不小于50m。 c.附近不應有強烈反射衛星信號的物件

6、(如大型建筑物等)。附近不應有強烈反射衛星信號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d.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它測量手段擴展和聯測。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它測量手段擴展和聯測。 e.地面基礎穩定,易于標石的長期保存。地面基礎穩定,易于標石的長期保存。 f.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點。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點。 g.選站時應盡可能使測站附近的局部環境(地形地貌、植被等)與選站時應盡可能使測站附近的局部環境(地形地貌、植被等)與 周圍的大環境保持一致,以減少氣象元素代表性誤差。周圍的大環境保持一致,以減少氣象元素代表性誤差。 測 量 工 作 流 程 2.1.4 點位標示點位標示 在加密完成后需要對各內測量

7、控制點進行標示保在加密完成后需要對各內測量控制點進行標示保 護,按照要求制作導線點標示保護牌。護,按照要求制作導線點標示保護牌。 2.2人員及儀器配置人員及儀器配置 下表為項目復測配置的儀器、人員數量情況,按最下表為項目復測配置的儀器、人員數量情況,按最 低要求配置項目可根據線路長度按比例增加。低要求配置項目可根據線路長度按比例增加。 一套標準儀器配置為:一套標準儀器配置為:DSZ2(蘇州一光)一臺,紅黑雙(蘇州一光)一臺,紅黑雙 面尺兩副(面尺兩副(4687、4787),),1.5kg尺墊兩個。尺墊兩個。 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 序序 號號 測量測量 方法方法 測量

8、等級測量等級 配置配置 儀器儀器 數量數量 備注備注 儀器儀器 人員人員 (人)(人) 1 1往返往返 觀測觀測 三、四等三、四等DSZ2DSZ22 2套套8 8前尺、后尺、觀測員、記錄員各前尺、后尺、觀測員、記錄員各2 2人人 2 2 雙擺站(兩對尺)雙擺站(兩對尺) 三、四等三、四等DSZ2DSZ22 2套套8 8人人 前尺、后尺、觀測員、記錄員各前尺、后尺、觀測員、記錄員各2 2人人 2 2 雙擺站(一對尺)雙擺站(一對尺) 三、四等三、四等DSZ2DSZ22 2套套6 6人人前尺、后尺各一人;觀測員、記錄員各前尺、后尺各一人;觀測員、記錄員各2 2人人 2.3儀器i角檢校 測量儀器在頻

9、繁使用中會出現測量儀器在頻繁使用中會出現i角過大,氣泡不居中等等,我角過大,氣泡不居中等等,我 們在四等水準測量前需對儀器進行測定檢校們在四等水準測量前需對儀器進行測定檢校 舉例按照規范第二種方法進行說明舉例按照規范第二種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在地面上量取一段首先在地面上量取一段50米長度如下圖:米長度如下圖: 圖中圖中AI1 I2B: AB為前后尺,為前后尺, I1 I2為設站位置為設站位置 BI2為為D1, AI2為為D2 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 1.分別在分別在I1 I2位置架設水準儀并測出位置架設水準儀并測出AB兩尺的兩次為兩尺的兩次為a1、 b1及及a2、b2

10、2.計算出高差的一半:計算出高差的一半:=(a2-b2)-(a1-b1)/2 3.計算出計算出i角:角:i= *”/(D2D1)1.61*10-5 *(D2+D1) 如果如果i角小于角小于15秒則合格,大于秒則合格,大于15秒,則遠尺子讀數減去秒,則遠尺子讀數減去 值,調整后重復值,調整后重復13步驟,直到步驟,直到i角滿足要求角滿足要求 測定檢校記錄表見下測定檢校記錄表見下 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三、四等水準測量準備工作 水準儀水準儀i i角自檢記錄表角自檢記錄表 儀器距離近標尺距離D1= 5儀器距離遠標尺距離D2=45 儀器站I1I2 備注觀測次數A標尺讀數a1B標尺讀數b1A標尺讀數a

11、2B標尺讀數b2 11.7331.8941.6481.812 21.7321.8941.6471.812 31.7331.8951.6481.812 41.7331.8951.6471.812 中數1.7328 1.8945 1.6475 1.8120 高差(a-b)mm-161.7500 -164.5000 方法:AI1I2B =(a2-b2)-(a1-b1)/2=-0.1631 i=*206265/(D2-D1)-1.61*10-5*(D1+D2)= -0.84199445 三、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和技術要求三、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和技術要求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和技術要

12、求 3.1 高程系統:三、四等水準測量起算點的高程一般引自高程系統:三、四等水準測量起算點的高程一般引自 國家一、二等水準點,作為施工測量,我們進行三、四等國家一、二等水準點,作為施工測量,我們進行三、四等 水準測量的起算點一般是由設計院、業主、監理共同交樁水準測量的起算點一般是由設計院、業主、監理共同交樁 給我們的控制點。設計院提供給的控制點一般為三等水準給我們的控制點。設計院提供給的控制點一般為三等水準 點,但是我們在進行控制點加密的時候,必須采用三四等點,但是我們在進行控制點加密的時候,必須采用三四等 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以保證施工控制點的準確性。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以保證施工控制點的準

13、確性。 3.2 布設形式:一般設計院提供給施工單位的控制點在標布設形式:一般設計院提供給施工單位的控制點在標 頭和標尾處,標段范圍內也有提供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頭和標尾處,標段范圍內也有提供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 下,多采用附和水準路線,在測量施工加密點時把設計點下,多采用附和水準路線,在測量施工加密點時把設計點 全部帶上;全部帶上; 3.3 點位布設按照點位布設按照2.1內容要求布設。內容要求布設。 4.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指標及觀測要求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指標及觀測要求 技術指標及觀測要求按照下表控制技術指標及觀測要求按照下表控制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和技術要求 四、三、四等水準

14、測量的觀測方法四、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 三、四等水準測量主要采用紅黑雙面水準尺觀測法,除各三、四等水準測量主要采用紅黑雙面水準尺觀測法,除各 種限差有所區別外,觀測方法大同小異。種限差有所區別外,觀測方法大同小異。 4.1 觀測順序觀測順序 四等:后后前前四等:后后前前 三等:后前前后三等:后前前后 4.2 讀數順序讀數順序 四等:先讀后尺黑面的上、下及中絲,再讀后尺紅面的中四等:先讀后尺黑面的上、下及中絲,再讀后尺紅面的中 絲,再讀前尺的黑面的上、下及中絲,最后讀前尺的紅面絲,再讀前尺的黑面的上、下及中絲,最后讀前尺的紅面 中絲讀數。中絲讀數。 三等:先讀后

15、尺黑面的上、下及中絲,再讀前尺的黑面的三等:先讀后尺黑面的上、下及中絲,再讀前尺的黑面的 上、下及中絲,再讀前尺紅面的中絲,最后讀后尺的紅面上、下及中絲,再讀前尺紅面的中絲,最后讀后尺的紅面 中絲讀數。中絲讀數。 4.3 記錄及計算:記錄及計算: 在每一測站上,首先安置儀器,如超限,測需要移動前尺或水準儀,在每一測站上,首先安置儀器,如超限,測需要移動前尺或水準儀, 以滿足視距要求。然后按照測量順序及讀數要求計入三(四)等水準以滿足視距要求。然后按照測量順序及讀數要求計入三(四)等水準 測量手薄中。在測量過程中邊測邊按順序快速計算出測量手薄中。在測量過程中邊測邊按順序快速計算出(5)、(6)、

16、(9)、 (10)、(13)、(14)、(15)、(16)及及(17)項,當有任何一項超限,按照要求項,當有任何一項超限,按照要求 調整,此方法能夠快速減少不必要的讀數調整,此方法能夠快速減少不必要的讀數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 五、三、四等水準測量測站計算 根據記錄手薄,測站上的計算有下面幾項:根據記錄手薄,測站上的計算有下面幾項: 5.1視距部分視距部分 后距:后距:(5)=(1)(2)x100 (式中式中“100”為視距乘常數為視距乘常數) 前距:前距:(9)=(7)(8)x100 視距差:視距差: (10)=(5)(9) (小于小于:三等三等2mm、四等、四等3mm) 累積視距差:累積視距差:(11)=本站的本站的(10)+前一站的前一站的(11) (小于:三等小于:三等 5mm、四等、四等10mm) 三、四等水準測量測站計算 三、四等水準測量測站計算 5.2 高差部分高差部分 后視黑、紅面讀數差后視黑、紅面讀數差:(6)=K1+(3)(4) (小于:三等小于:三等2mm;四等;四等3mm) 前視前視黑、紅面讀數差:黑、紅面讀數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