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太古界變質巖薊縣中上元古界下伏地層為太古界變質巖。主要巖性有角閃斜長片麻巖、角閃巖等。太古界巖石屬地質時代最古老的巖石,地質年齡約25億年。 太古界與元古界分界薊縣中上元古界剖面最底部的長城系常州溝組地質年齡約18億年,而下部太古宙變質巖的年齡約為25億年,其間為明顯角度不整合,并見古風化殼。缺失約7億年地質記錄。 斜層理常州溝組下部含礫粗碎屑巖中單向斜層理十分發育,這是河流相沉積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沉積物有不同類型的斜層理,如河流形成的沉積物,斜層理是單向的,濱海(潮間帶)條件下形成的斜層理是雙向的,雙向的斜層理也叫交錯層。 宇宙塵 宇宙塵是地球上是除隕石、月球樣品以外的第三種固體宇宙物質
2、。圓球狀宇宙塵為空心球形式,表面具有氣孔和濺射物,是研究地球形成早期天體關系得重要信息。 古地磁取樣點 磁性礦物因受到古地磁磁場的作用,使磁性物質的兩極指向古地球兩磁極,并隨之固定在巖石中。反映了成巖前古地磁的特征,并用以對比巖石形成的時代。 常州溝組與串嶺溝組分界 兩組間為整合過渡關系。常州溝組頂部石英砂巖單層變薄,粒度變細,形成互層。再向上形成以頁巖為主,夾有凸鏡狀細砂巖的地層,這便是串嶺溝組的開始。中華裂梭藻真核疑源類化石產地 串嶺溝一段,頁巖中產有豐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并以中華裂梭藻為代表,這是生物進化史上最早的真核生物。對于研究生物起源具有重要意義。地質年齡約為17.5億年。 團山子組
3、宏觀藻類化石產地 團山子組上部地層產有豐富的碳質宏觀藻類化石,它由葉片和帶狀葉柄構成,是世界上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宏觀葉狀多細胞藻類化石,對于生命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地質年齡約為17億年。中華格魯納疊層石 為一種層柱狀疊層石,其柱體部分多由硅泥質組成,常彼此間密集共生,柱體橫斷面為次圓形到橢圓形。泥裂 當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時,會受到暴曬而干涸,并發生收縮和裂開,這時所形成的裂縫為泥裂。泥裂的裂片上寬下窄,大致與層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積物成分。泥裂多見于湖或海洋的濱岸地帶或者河漫灘沉積環境中團山子組與大紅峪組分界 兩個地層單元界線為整合過渡關系。以大紅峪組底部厚度較大的石英巖狀砂巖為界
4、線。其下為團山子組頂部加薄層砂巖的含粉砂白云巖;其上為大紅峪組灰白色薄至中厚層中粒石英砂巖。斷層 斷層指巖層發生的錯斷。大紅峪溝口斷層走向近東西,造成了大紅峪組大白石英巖第一層的重復出現。火山角礫巖 火山爆發時深度巖漿噴出,伴隨通道附近為巖碎片的加入,以及噴發強度及深度諸多因素影響,可出現火山熔巖、火山角礫巖、火山凝灰巖等。大紅峪火山角礫巖十分發育,分布范圍廣,角礫成分主要為白云巖、燧石、玄武巖等。火山熔巖中的氣孔、杏仁構造 巖漿噴溢時,隨著壓力降低,揮發份呈氣體析出,聚集成氣泡并向表面浮動,同時又隨巖漿流動。當巖漿凝固時,氣泡的孔壁固化,內部的氣體或散失或凝為液體,只保留孔洞,即為氣孔構造。
5、若氣孔被礦物填充,則稱為杏仁構造。此處大紅峪組地質年齡約為16.25億年波痕 由風,水流,波浪交互作用于沉積物表面而形成。地質年齡約為16億年。大紅峪組與高于莊組分界 兩組界線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高于莊組底部為一層石英狀砂巖,層面有波痕,砂巖之下為大紅峪組含錐疊層石燧石白云巖,其錐頂被切,表示曾受到侵蝕作用,代表一次沉積間斷。藻席與藻屑 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能反映生物有機物的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替疊置而成,如早期被硅化,有時還可保存藻絲體化石。它們通常成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的疊層石。這種藻席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而再沉積,則成藻屑。錳方硼石礦 1971年,我國在此地首次發
6、現該稀有礦物,且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礦床。屬淺海相沉積錳硼礦。錳方硼石礦在電子工業和原子能工業上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波浪波痕 波痕的形態類型較多,常見有叉狀波痕,干涉波痕,削頂波痕,波浪波痕等。它們均是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沉積作用的結果。桑樹鞍藻 桑樹鞍藻是一種呈直線形,蛇曲形,螺旋形等多種產出形態的窄帶狀碳質宏觀藻類化石。它的發現將宏觀真核生物出現的時間大大提前,受到國內外地學界的極大關注。地質年齡約為14.5億年。瘤狀構造 巖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以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巖石為主,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巖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白云巖為主。由于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于
7、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同位素年齡測定 地質學家利用巖石中某些礦物所含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測定礦物的形成年齡。用先進的單顆粒鋯石的鈾鉛同位素測年方法測得大紅峪組火山熔巖的年齡為16.25億年。長城系與薊縣系分界 高于莊組頂部的硅質條帶白云巖與楊莊組底部的含大量巖石角礫的灰白色含粉砂泥質白云巖間存在著明顯差異,而且在高于莊組頂部多處發現規模不等的喀斯特角礫巖漏斗和普遍可見的硅質結殼層等暴露標志,表現出一定的沉積間斷。長城系頂部高于莊組與其上覆的薊縣系楊莊組之間的假整合接觸關系。薊縣系與青白口系分界點 下馬嶺組的底部礫巖或含礫粗砂巖覆蓋在鐵嶺組灰色灰巖或紫紅色,綠色頁巖之上,沿這個接觸面,還有墨綠色鐵
8、綠泥石粗砂巖,有時成為貧鐵礦透鏡體,其下為受鐵錳質強烈污染的古風化殼和一薄層因鈣質淋失而遺留的燧石結核層。表明鐵嶺組沉積后期,地殼抬升,不僅沒有沉積地層,反而遭受剝蝕,造成沉積間斷,并稱為“芹峪上升”。二者間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分界面地質年齡約為10億年。三葉蟲化石產地 寒武系府君山組灰褐色厚層白云質灰巖厚約4m,其上為灰色厚層豹皮狀白云巖化灰巖,厚6m。產中華來得利基蟲Pteroredlichia chinensis(Walcott),鳳陽大古油櫛蟲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Chu)等三葉蟲。其上為厚約50cm的灰白色中厚層白云巖。中上元古界長城系剖面地層類型
9、是現代地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區域地層發育的差異是地史演化過程中常見的地質現象。劃分地層類型的目的在于,用簡單的術語、詳實的資料、科學的闡述表示某一地質年代具有相同特征的地層,使其更為準確合理地明確地層學概念、地層類型和某些特征。 中、新元古界廣泛出露在燕山地區。由于薊縣位于中、新元古代時期燕山古海盆地內凹陷最強烈的地段,因此,地層厚度最厚、地層發育也最齊全。現今的薊縣剖面出露在薊縣城北,薊縣至興隆縣公路的東面(圖3-1)。剖面以北,為以太古宙遵化巖群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和變粒巖等為核部的復背斜。南部是一個向斜,軸部為下寒武統府君山組(圖3-2)。除剖面中部有一個較大的逆斷層,使部分地層重復,
10、剖面所在地區的地質構造非常簡單,為一單斜構造。剖面上各組巖石基本上未受到變質作用,地層層序和頂底界限出露頗為清楚,絕大部分為海相碳酸鹽沉積,疊層石和微體植物化石豐富,有多種可用于測定同位素地質年齡和古地磁的礦物和巖石。因此, 薊縣剖面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中、新元古界的標準剖面。 薊縣中、新元古界剖面描述及各級地層單位界線 目前,薊縣剖面采用的是3系12組的劃分方案(圖3-3),全國地層委員會根據國際地層委員會的意見已將中、上元古界更名為中、新元古界。依據國際地層委員會的意見,保護區管理處在實施和編制本底調查及野外自然綜合考察項目工作中,結合野外調查,對薊具中、新元古界剖面的描述進行了補充修改。
11、長城系 長城系分為常州溝組、串嶺溝組、團山子組、大紅峪組、高于莊組5個組,總厚度為4204m。 1、常州溝組(圖3-4) (1)基本特征 常州溝組原名“長城石英巖”,為“南口統”最下部的一個單位。1956年申慶榮、廖大叢將“南口統”改為“長城統”。1958年陳榮輝等將“長城石英巖”改為“黃崖關組”,以避免與“長城統”重復,1959年為第屆全國地層會議采納。1961年俞建章等指出黃崖關處的碎屑巖并非“黃崖關組”地層,在常州村(或常州溝)一帶該組剖面出露最好,建議改用“常州村組”。由于常州村居房分散,且多坐落在太古宇片麻狀混合巖上,1964年薊縣震旦系現場學術討論會建議改稱常州溝組,乃沿用至今。
12、常州溝組為一套以砂巖為主的粗陸源碎屑沉積巖系,主要為礫巖、砂巖、粉砂巖,夾少量粉砂質頁巖、砂質頁巖。在薊縣剖面,常州溝組下部為河流相雜砂礫巖和含礫粗砂巖夾礫巖;中部為濱海沙灘相淺紫紅色砂巖、石英巖狀砂巖;上部屬潮汐帶泥砂相的中厚層、板狀石英砂巖,與薄層狀粉砂質頁巖互層。常州溝組底部以礫巖角度不整合覆于太古宙遵化巖群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之上。根據不整合面上、下巖層在走向、傾斜上的顯著不同,以及變質程度上的巨大差別,可判明其間為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以下,是太古宙遵化巖群受混合巖化的鐵鋁榴石角閃巖相的角閃斜長片麻巖,角閃巖和變粒巖等。片麻理走向為北東30度,傾角 7080度,傾向北西。其上直接接觸的長
13、城系常州溝組,為無明顯變質的灰紫色厚層巨厚層含礫石較多的粗砂巖和礫巖。地層走向為北西60度,傾向南西,傾角32度。底部礫巖的礫石成份主要為脈石英和石英巖,礫石磨圓度較好,礫石直徑一般 3cm,僅有少數達1086cm。礫巖中礫石排列疏散,被粗砂和泥、鐵質雜基式充填。但自薊縣向南東(遵化、遷西、遷安等地)、向西北(平谷、興隆),礫石直徑均增大,相變成數米至數十米厚的中巨礫巖,例如在距常州村不遠的興隆縣茅山鎮快活林,礫石直徑顯著增大,普遍3cm。 接觸面以下,變質雜巖有古風化殼。風化殼分三帶,上部為白色含碎屑物質的粘土帶;中部為灰綠色綠泥石-粘土帶;下部為風化片麻巖帶,其中的暗色礦物已蝕變為綠泥石類
14、;再下為無明顯風化、蝕變的變質巖,保留了原巖結構和礦物成分。 常州溝組頂部與上覆串嶺溝組頁巖為連續過渡關系。常州溝組石英巖狀砂巖的厚度大,巖石堅硬不易風化,多形成與地層走向一致的巍峨山嶺。著名的萬里長城在燕山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建筑在本組石英巖狀砂巖山脊之上。 (2)剖面描述 上覆地層: 串嶺溝組 灰綠色泥質粉砂巖,夾砂巖薄層和凸鏡體 整合接觸 常州溝組(859m)三段(380m) 12頂部為黃褐色薄層細粒石英砂巖,夾黃綠色薄層砂質頁巖波痕發育。上部為白色中厚層石英砂巖,間夾綠色粉砂質頁巖。中部為紫紅色鐵質石英砂巖。下部為肉紅色中厚、厚層細粒石英巖狀砂巖,夾綠色粉砂質頁巖。146m;11灰白、肉紅
15、色中厚、厚層石英巖狀砂巖。168m;10上部為淺肉紅、灰白色厚、巨厚層中粒石英巖狀砂巖。下部為淺灰黃色巨厚層、塊狀含礫的中、粗粒石英砂巖,夾三層中、細礫巖,礫石直徑20mm左右。66m;二段(219m)9淺肉紅、灰白色巨厚層塊層中粒石英巖狀砂巖。68m;8紫紅、灰白色細、中粒石英雜砂巖,下部碎屑砂粒較粗且含細礫。77m;7中厚巨厚層含細礫中粒石英雜砂巖,以灰白色為主,亦有灰紫、灰黃綠色。下部較粗且含礫較多,向上變細。18m;6上部為黃、淺灰色含細礫粗砂巖;下部為淺紫色細礫巖;底部為厚2m的淺紫紅色中礫巖,基底式膠結。本層自底至頂構成一個正向韻律,內部又可分成若干個次一級韻律。56m;段(260
16、m)5淺紫色石英砂巖夾淺灰色薄層扁豆狀含細礫的細砂巖、粉砂巖。41m;4淺紫色中厚、厚層細礫巖、中粗粒石英雜砂巖,夾灰綠色細砂巖、粉砂巖凸鏡體和薄層。49m;3本層上部為淺紫、肉紅色中厚、厚層不等粒石英雜砂巖,夾細礫巖。 本層中部為灰黃色、紫色砂礫巖,礫石直徑為15mm者占4050,單向斜層理發育。本層下部為紫色中厚、厚層含礫中粒石英雜砂巖。110m;2紫紅色厚、巨厚層細礫巖、含礫粗粒石英雜砂巖,間夾灰綠色泥質細砂巖,夾層0.5m厚的中礫巖。40m;1.紫色中粒石英雜砂巖,帚狀和楔形交錯層理發育,交錯層具同向傾斜和向同一個方向收斂的特點。本層底部為礫巖,礫石成分主要為石英、石英巖、磁鐵石英巖、
17、片麻狀混合巖,礫石直徑一般為1020mm,最大者1008050mm,呈次圓狀,表面有凹坑,向上礫徑變小。礫巖與砂巖間顯粒序過渡關系,斜層理發育。20m;不整合 下伏地層:新太古代遵化巖群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和變粒巖 2、串嶺溝組(圖3-5) (1)基本特征 串嶺溝組是1934年由高振西等命名的,稱為“串嶺溝頁巖”。1959年后稱串嶺溝組,沿用至今。串嶺溝組以泥質巖為主,下部和上部為濱海潮間帶灰綠、黑色頁巖,含砂巖凸鏡體和條帶;中部為潮下低能帶黑色頁巖,常含有宏觀化石碳質碎片。由于泥質巖質軟,多風化成碎片,在地貌上形成舒緩的低山丘陵。從巖石地層學角度來看,串嶺溝組與下伏的常州溝組是一個過渡型的界線
18、。在薊縣剖面,在常州溝組的上部,石英砂巖的單層厚度逐漸變薄,粒度變細,到頂部,便成為板層狀細砂巖;同時,砂巖間開始夾粉砂巖或粉砂質頁巖,這種夾層愈向上愈多,從而形成板層狀細砂巖和粉砂質頁巖的互層。再向上,細砂巖的厚度更薄,并過渡為凸鏡狀;頁巖則變厚,成為以頁巖為主,夾有凸鏡狀細砂巖的地層,這便是串嶺溝組的開始。本組與上覆團山子組為連續過渡的整合接觸關系。 (2)剖面描述 上覆地層: 團山子組 灰深灰色含鐵白云巖和深灰色薄板層、薄片層含粉砂泥質白云巖 整合接觸 串嶺溝組(889m)三段(141m)7黑色粉砂質頁巖,夾灰色粉砂巖、細砂巖凸鏡體。凸鏡體與頁巖界線清楚,內部顯上平下凸的透鏡狀層理。10
19、9m; 6深灰色中厚層含灰泥質白云巖,夾黑色頁巖,頂部有星點狀黃鐵礦晶體平行層理產出,透鏡狀層理、波狀層理發育 。底部有一層石英砂巖,厚0.1一0.6m。32m;串嶺溝組二段、三段為迅速過渡關系。 二段(406m)5上部為黑色紙片狀粉砂質頁巖,中、下部為黃綠色泥質頁巖,地表常見碎片狀和小棒狀。本層常有較多的順層侵入的中基性巖脈,并見有筒狀火山角礫巖,角礫成分復雜,以白色石英巖、火山巖為主,其次為白云巖、砂質白云巖、黑色頁巖等。309m;4黑色紙片狀含粉砂泥質頁巖,頁巖中夾有順層侵入的中基性脈巖,脈巖附近頁巖多已角巖化。97m;一段(342m)3深灰、黑色粉砂質頁巖,夾少量粉砂質細條帶,可見小型
20、斜層理。30m;2深灰綠、黑色頁片狀粉砂質頁巖,夾深灰、褐棕色粉砂巖、砂巖細條帶和凸鏡體。層面見波痕和干裂,巖石中見明顯的潮汐層理,收縮裂隙發育。上部粉砂質頁巖多為灰綠、深灰色。140m;1上部為暗灰綠色粉砂質頁巖,夾少量砂巖凸鏡體。中部為雜色粉砂質頁巖,夾深灰、棕黃色砂巖凸鏡體。下部為灰綠色粉砂質頁巖夾扁豆狀、凸鏡狀細粒石英砂巖172m;整合接觸 下伏地層: 常州溝組 黃褐色薄層石英砂巖與黃綠色砂質頁巖互層 3、團山子組(圖3-6) (1)基本特征 團山子組系高振西等原稱的“串嶺溝頁巖”上部的碳酸鹽巖系。1957年地質部221隊在河北省龐家堡鐵礦區命名為“龐家堡灰巖”。1960年河北省地質局
21、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在薊縣團山子村一帶的相當層位也見到相似的碳酸鹽巖地層,遂建議改稱團山子組,1964年被薊縣震旦系現場學術討論會接受,沿用至今。 從巖石地層學角度來看,團山子組與下伏的串嶺溝組是一個過渡型的界線。在薊縣剖面,串嶺溝組頂部開始出現深灰色簿層泥質泥晶白云巖夾層,向上白云巖夾層增多,逐漸過渡到深灰色薄層和中厚層互層的含鐵泥晶白云巖夾黑色粉砂質頁巖,即為團山子組。在薊縣團山子村西的剖面上,串嶺溝組頂部地層略有斷缺,分界線劃在一條順層產出的閃長玢巖巖床處。在離薊縣剖面最近的興隆縣茅山鎮西灣(薊縣剖面西北方向15Km)觀察到了兩組的過渡關系。西灣剖面串嶺溝組二段上部和三段較薊縣剖面砂的含量顯
22、著增加,存在一定相變,此處串嶺溝組頂部還出現了凸鏡狀砂巖,之上迅速過渡到團山子組含鐵泥質泥晶白云巖。因此,兩組的界線就定在凸鏡狀砂巖處。團山子組屬海灣瀉湖相,是以深灰色含鐵白云石泥質和硅質微晶白云巖為主的碳酸鹽巖沉積。上部夾少量石英砂巖,與上覆大紅峪組為整合接觸關系。 (2)剖面描述 團山子組剖面自團山子村西開始,向西南方向穿越河谷后上山,止于陡崖,厚度為518m。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層: 大紅峪組 灰白色薄、中厚層中粒石英砂巖 整合接觸 團山子組(厚度518m)二段(267m)8上部為紫色富鉀凝灰巖夾凝灰質、白云質石英砂巖。中部為灰黃色薄層中粒長石石英砂巖與白云質石英砂巖互層,層面可見干裂
23、,層內見小型交錯層理。下部為灰黃色厚層砂巖,層面不平整,有干裂、波痕和石鹽假晶。48m;7上部包括三個由碎屑巖到碳酸鹽巖組成的韻律,韻律上層為黑色中厚層白云巖,中層為含砂巖條帶的硅質白云巖夾硅質巖,下層為黃褐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中部由黃色含砂硅質巖、黑色紋層狀白云巖、砂質白云巖和砂巖構成。下部為白色厚層石英巖狀長石石英砂巖(俗稱“小白石英巖”) 。97m;6深灰色巨厚層、塊層含砂或不含砂白云巖。上部夾兩層云礫巖,并有交錯層。下部含砂白云巖的紋層發育平整,紋層由白云石、方解石相間而成,還有少量硅質細條帶。含格魯納疊層石,層面干裂現象發育。56m;5由灰黃、灰白色白云質砂巖、深灰色頁巖、深灰色
24、砂質礫屑白云巖、含硅質條帶白云巖、硅質巖組成的韻律沉積,有時有沖刷槽、沖刷紋的印痕。下部的粉砂巖層面上常見不同規模的干裂和石鹽假晶,含疊層石。66m;一段(247m)4深灰、灰色(風化面褐黃色)中厚-巨厚層白云巖,白云石為鐵白云石,并有2的菱鐵礦。巖石含不規則狀泥質、粉砂質條帶、團塊和平行層理的細紋下部白云巖中有黃鐵礦結核。69m;3由灰、淺灰色頁片-微薄層狀微晶白云巖和黑色厚、巨厚層燧石白云巖組成的韻律層含黑色有機質碎片。38m;2上、中部為深灰、灰色中厚層白云巖,夾少量粉砂質頁巖。下部為灰色塊層含砂白云巖。97m;1 深灰色薄層鐵白云巖與深灰色薄板層、薄片層含粉砂泥質白云巖構成的韻律沉積,
25、向上粉砂、泥質成分減少,逐漸過渡到以白云巖為主。43m;整合接觸 下伏地層: 串嶺溝組 黑色粉砂質頁巖夾灰色粉砂巖、細砂巖凸鏡體 4、大紅峪組(圖3-7) (1)基本特征 大紅峪組即為1934年高振西等命名的“大虹峪石英巖及安山熔巖”。1958年申慶榮等改稱“大紅峪層”。1959年第一屆全國地層會議改稱大紅峪組,沿用至今。 大紅峪組包括有濱海陸源碎屑沉積巖石英巖狀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和砂質白云巖、含硅質條帶和團塊白云巖、含疊層石白云巖、燧石巖,以及陸相和海陸交互相火山巖類富鉀粗面巖、富鉀凝灰巖和火山角礫巖等。薊縣及其鄰區大紅峪組與上覆的高于莊組呈假整合的接觸關系,表現在:在薊縣,高于莊組底部普遍
26、存在一層厚23m的濱海相石英砂巖覆蓋在下伏的“大紅峪組”之上,兩者間關系截然,呈一突變關系的不連續的地層界面。 在薊縣及其相鄰的興隆、平谷等地,大紅峪組頂部普遍有一層大型的錐疊層石層, 但錐疊層石的頂部往往被高于莊組底部石英砂巖截去。由于錐疊層石的頂部遭到侵蝕,這一現象充分說明大紅峪組沉積結束后,曾發生過侵蝕或剝蝕作用。 在薊縣等地,在下伏大紅峪組三段的疊層石白云巖頂部有一層厚達1m 以上的白色硅質結殼層,表明在高于莊組沉積之前大紅峪組還曾暴露出水面,遭受較長時間的淡水淋濾和風化剝蝕作用。 在燕山地區,上述高于莊組底部石英砂巖蓋于下伏大紅峪組的不同巖性或層位之上,如在薊縣蓋在上段截頂的疊層石白
27、云巖之上,在興隆蓋在巨厚的燧石層之上(如大水泉),在寬城蓋在大紅峪組的白云質石英砂巖之上(如崖門子),等等。 在上述地區的大紅峪組三段,無論從沉積旋回或層序,還是從疊層石旋回分析,大紅峪組三段僅存在海侵時期形成的沉積旋回(海進體系域沉積)和疊層石旋回的下部,而未保存在海退時期形成的沉積旋回、高水位體系域沉積和疊層石旋回的上部。這些現象進一步說明了在高于莊組沉積之前,大紅峪組曾遭受較長時期的剝蝕或侵蝕。 另外,薊縣剖面高于莊組底部的石英砂巖向東至河北省遷西縣馬蹄峪、青龍縣城南一帶相變為兩層礫巖,間斷標志更為明顯,稱為“青龍抬升”。 (2)剖面描述 大紅峪組剖面始于大紅峪溝口,向東南方向進行,終點
28、在桑樹鞍村南,厚度為408m,分為三段。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層: 高于莊組 灰白色石英砂巖 -假整合- 大紅峪組(408m)三段(115m)5頂部為灰白色巨厚層含大紅峪錐疊層石的硅質巖、白云巖,錐疊層石被截頂;上部為由灰深灰色簿層泥砂質白云巖、含硅質條帶白云巖、硅質巖構成的韻律層,韻律層中的硅質巖自下而上由黑色、深灰色變為淺灰色、灰白色,上部并含塊莖狀疊層石;中部下為灰色巨厚層、塊層狀砂質白云巖,上為硅質巖層,含美麗花瓣狀疊層石等;下部為由灰色簿層砂質白云巖泥砂質白云巖、含硅質條帶、團塊白云巖構成的韻律層;本層底部為含細礫粗砂巖。110m;二段(161m)4褐灰綠色鉀質粗面巖一粗玄巖的熔巖和
29、火山碎屑巖,熔巖中氣孔和杏仁構造發育。基質較致密,全部脫玻化,常見斑晶為針狀細晶長石和綠泥石類,長石中鉀長石占65左右,綠泥石包括葉綠泥石、蠕綠泥石和鐵葉綠泥石,共占巖石總含量的1025。巖石的化學成分為Si02 3644,K2O 810,N2O一般不足0.2。火山碎屑巖包括火山角礫巖和凝灰質砂巖,火山角礫巖中礫石有火山巖、石英巖、含砂白云巖、燧石和白云巖,礫石大小懸殊0.420cm,一般210cm,由火山熔巖、火山灰及碳酸鹽膠結或充填。凝灰質砂巖層理清晰,火山物質為火山玻璃、長石皺晶及熔巖碎屑。此外,在火山熔巖和火山碎屑巖中常夾白云巖和石英砂巖凸鏡體。81m;3灰白色巨厚層石英巖狀砂巖和含長
30、石石英砂巖,巖性致密,后者石英約占60,長石約15,層面波痕及層內交錯層較發育。80m;在大紅峪溝剖面位置上,受正斷層破壞造成大紅峪組一段1、2層砂巖和團山子組頂部地層重復出現,斷層面產狀2065,斷層南南西盤抬升,北北東盤下降。 一段(132m)2上部為白色巨厚、中厚層含燧石條帶的含砂白云巖或砂質白云巖,燧石條帶含量較多,呈白色,一般厚1cm左右,多呈分布不均的條帶出現,與層理平行,局部斜交,砂粒在白云巖中分布不均勻,較上層位含量高,逐漸過渡為白云質砂巖;下部為白色巨厚、塊層石英巖狀砂巖,本層在地貌上形成陡壁。75m;1頂部為紫紅色含砂白云巖和灰白色板層長石石英砂巖互層,夾多層綠色富鉀頁巖;
31、上部為灰白色、紫色石英砂巖與紫色粉砂質頁巖的互層,其底部夾較多的深綠色薄層富鉀頁巖;中部為白色厚層巨厚層石英巖狀砂巖(“大白石英巖”),成層較好,層理平直,平行層理發育,間有粒級層;下部為灰白色板層夾中厚層中粒石英巖狀砂巖,夾薄層綠色粉砂巖和砂巖,常見波痕,干裂和板狀交錯層,本層在地貌上常形成懸崖,到本層頂部由于單層厚度小,常在懸崖上出現小緩坡,與其上2層的陡壁相分隔。57m;整合接觸 下伏地層: 團山子組 紫色富鉀凝灰巖夾凝灰質、白云質石英砂巖 5、高于莊組(圖3-8) (1)基本特征 高于莊組自高振西等1934年取高各莊、于各莊村名稱“高于莊灰巖”以來,基本上無大的變化。目前將高于莊組分為
32、四個亞組:官地亞組、桑樹鞍亞組、張家峪亞組、環秀寺亞組。官地亞組、環秀寺亞組,1962年由河北省地質局天津綜合地質大隊命名。現稱之官地亞組與原官地層相同;環秀寺亞組,包括原“環秀寺層”及其以下部分地層。命名地點在薊縣城北14Km的官地村及12Km的環秀寺村。桑樹鞍亞組,1973年長春地質學院命名,現稱桑樹鞍亞組,只限于原命名地層的下部。桑樹鞍為村名,在薊縣大紅峪溝中。新建張家峪亞組,相當于長春地質學院“桑樹鞍亞組”的中部,命名地點在薊縣城北13Km的張家峪村。 高于莊組主要是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巖。在地貌上,官地亞組常呈較陡峭的山地,桑樹鞍亞組下部常發育成后成谷,其余大都為渾圓狀中低山。長城系頂部
33、高于莊組與其上覆的薊縣系楊莊組之間的沉積間斷,在沉積盆地邊緣的冀東灤縣桃園剖面最為清楚。該剖面楊莊組底部有兩層底礫巖,各厚23 m, 其中礫石磨圓度良好,成分以片麻巖和火山巖為主,礫徑最大達40 cm。該底礫巖代表的沉積間斷,稱為“灤縣上升”(陳晉鑣等,1980)。但在薊縣等古盆地內的許多地區未見礫巖,這一間斷往往看不清楚。在薊縣剖面上,髙于莊組頂部的硅質條帶白云巖與楊莊組底部的含大量巖石角礫的灰白色含粉砂泥質白云巖間存在著明顯差異,而且在髙于莊組頂部多處發現規模不等的喀斯特角礫巖漏斗,和普遍可見的硅質結殼層等暴露標志,因此總體上為平行不整合接觸。 (2)剖面描述 高于莊組剖面位于大紅峪溝至翟
34、莊村北,厚度為1530m,分為四個亞組。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層: 楊莊組 灰白色含粉砂泥質白云巖 -假整合- 高于莊組(1530m)環秀寺亞組(277 m)39含黑、灰白色燧石結核或條帶的白云巖、硅質巖夾灰白色含碎屑含灰白云巖,本層上部見喀斯特角礫巖小漏斗和硅質結殼層。131m;38深灰色疑生(核形石)含灰白云巖與深灰色中厚層含燧石結核含灰白云巖或不含燧石結核含灰白云巖韻律互層,疑生含灰白云巖內有可疑的圓球狀物,似有生物的生長紋,共見五層,結核為不規則的條帶狀、團塊狀、貓眼狀,啞鈴狀等;結核的成分由白云石與燧石呈環狀交替組成。35m;37深灰色厚層粗晶含灰白云巖,含極細的燧石紋帶,使巖石形成
35、紋層構造,下部夾瀝青質白云巖。36m;36上部為黑白相間紋層狀瀝青質灰質白云巖夾核形石灰質白云巖;中部為核形石白云質灰巖;下部為瀝青白云質灰巖與灰色微晶白云質灰巖互層。75m;在環秀寺亞組和張家峪亞組分界線上下,有碳酸鹽巖角礫巖呈團塊狀、透鏡狀不穩定分布,無固定層位,角礫成分與圍巖相近,方解石膠結。 整合接觸 張家峪亞組(706m) 35深灰色厚、中厚層紋層狀白云質灰巖和深灰、灰白色厚、中厚層含球狀結核白云質灰巖構成的韻律互層,結核呈球狀、竹葉狀、長條狀,為含炭、硅質物組成,多集中于后一種巖石中。41m;34深灰色中厚層含皮殼狀白云質結核的白云質灰巖夾板層含小餅狀結核或不含結核白云質灰巖,三種
36、巖石的組合規律以及結核特征類似32層。44m;33深灰色厚、中厚層含黑色燧石小球結核(風化面灰白色) 灰質白云巖和深灰色白云質灰巖互層,前者黑色燧石小球結核一般為1x1CM,突出于巖石表面,呈乳頭狀,分布疏密不均,后者臼齒巖發育。38m;32深灰色中厚層含皮殼狀白云質結核的白云質灰巖夾板層含灰白云巖,以上巖石常呈往復式韻律互層。皮殼狀結核呈長條狀,外殼白云質較高,內常有多個中心,內部成分與圍巖近似,含硅質較高,常集中在單層上部,縫合線發育。55m;31上部為板層含結核含白云質灰巖與紋層狀含白云質灰巖夾深灰色厚、中厚層含白云質灰巖;下部為灰色板層含皮殼狀結核的含白云質灰巖 。48m;30深灰色中
37、厚層含皮殼狀和貓眼狀結核白云質灰巖與灰色板層含砂泥質白云質灰巖韻律互層,二者比為4:3,每個韻律厚3050cm。83m;29黑色(風化面灰白色)塊層含炭含白云質灰巖夾黑色(風化面灰色)板層炭質含白云質灰巖,前者單層厚70130cm,含白云質結核,核徑58cm,單生或多個連生成層狀或餅狀,在節理面上構成“豹皮狀”花紋,后者單層厚35cm,有紋層構造,層面平直。3m;28.灰色薄層夾中厚層含白云質灰巖,前者層面不平整,含炭質物,后者含白云質結核。20m;27.黑色厚、中厚層白云質灰巖與板層含砂泥質含灰白云巖互層,底部有一層厚2m灰白色塊層白云質灰巖。37m;26深灰色厚及中厚層白云質灰巖與板層含粉
38、砂泥質含灰白云巖互層,層面平直,具紋層構造。41m;25黑色薄層板層含粉砂泥質白云巖與中厚層白云質灰巖互層,前者層面平直,后者有紋層狀、縞狀構造29m;24黑色板層與厚層含泥含灰白云巖互層,時見海底滑動構造。16m;23黑色(風化面灰黃色)厚層白云質灰巖及板層含泥砂含灰白云巖互層,層面平直,水平紋理明顯。53m;22黑色頁片狀炭質頁巖與板層灰巖、厚層白云質灰巖互層,層面平直。58m;21深灰色板層灰巖、深灰色中厚層白云巖與黑色含白云石炭泥質細粉砂巖組成的一系列小韻律互層,本層上部在每個小韻律的底層黑色含白云質粉砂質頁巖中含瘤狀灰巖 90m;整合接觸 桑樹鞍亞組(245m)20灰、粉紅色厚、中厚層白云巖夾少量紋層狀或條帶狀白云巖,含少 量白色燧石薄層。17m;19.灰白、粉紅色厚、中厚層白云巖,具紋層、波紋層等構造。有少量泥質及燧石薄層,灰白色燧石層厚11.5cm,層面尖脊對稱波浪波痕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阡縣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購銷分期付款設備合作合同
- 道路運輸合同范本
- 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箬橫鎮東浦中學2025年高一下學期綜合檢測試題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二手車消費貸款合同模板
- 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合同
- 人力資源培訓外包合同2025
- 七里河區合同管理制度完善與發展
- 線上眾籌股權轉讓合同
- 上海市二手房交易居間合同2025
- 【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研究進展文獻綜述6000字】
- 數字媒體實習報告
- 預應力張拉安全操作規程
- 常見眼壓計對比分析文檔
- 呼吸科常用吸入藥物介紹
- 人行道混凝土專項施工方案
- 《自相矛盾》的說課課件
- 2023年-2024年電子物證專業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室內線路的安裝-課件
- 兒科學:21-三體綜合征課件
- 安徽省阜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統測歷史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