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力貢獻率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施肥中的運用_第1頁
泉州地力貢獻率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施肥中的運用_第2頁
泉州地力貢獻率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施肥中的運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泉州地力貢獻率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施肥中的運用地力貢獻率就是土壤肥力貢獻率,是衡量土壤肥力對生產的貢獻程度,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一般以無肥區產量占施肥區產量的百分比表示。為摸清泉州市主要土壤類型的地力貢獻率,更好地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土壤肥料技術站于2008年冬至2013年冬開展地力監測,設置無肥區及習慣施肥區,每季實測作物產量,取得了35年各種土壤類型典型農田地力貢獻率。1 地力貢獻率的主要特點1.1 養地作物地力貢獻率高于耗地作物從表1可見,5年檢測結果,由于各年度種植作物不同,地力貢獻率表現不一。花生、大豆是豆科作物,具有固氮能力,是養地作物,地力貢獻率達到74%77%,對肥料依賴性較

2、低。其次是中稻的地力貢獻率也表現較高,達到69%,可能是生長季節較長,依賴地力供肥較高,所以中稻施肥水平較低。早稻、晚稻、甘薯的地力貢獻率都在60%左右。水稻、甘薯是耗地作物,對肥料依賴程度較高。1.2 地力貢獻率逐年下降,3年后暫趨穩定地力產量是在不施任何肥料條件下獲得。隨著作物種植時間延長,土壤養分逐年被帶走,地力產量也發生相應變化。從表2可見,從2009年至2011年地力貢獻率逐年下降,至2013年雖有少量下降,但降幅很小,表現基本穩定。前23年有殘余人工肥力影響;只有后3年殘余人為肥力消耗已盡,才比較能反映出自然地力貢獻率。因此用后3年(2011-2013年)的地力貢獻率,可作為評價土

3、壤肥力水平和應用于配方施肥技術的參考值。1.3 地力貢獻率從土壤高肥力到低肥力逐漸下降不同土壤由于利用方式及肥力差異,地力貢獻率高低也有差別。從表3可見,一熟制地區(單季稻區)地力貢獻率在62%70%,其土壤類型地力貢獻率高低依次為黃泥砂田、黃泥田、冷爛田。二熟制地區(雙季稻區),地力貢獻率在48%72%,地力貢獻率高低依次是烏泥田、灰泥田、黃泥田、紅泥砂田。旱地薄赤砂土地力貢獻率也達52%。可見,農田地力貢獻率變化規律與土壤肥沃度高低相一致。各類型土壤地力貢獻率有一定代表性,可供生產中參考應用。2 地力貢獻率在配方施肥中的應用在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中,地力差減法也是比較簡便常用的方法之一。按這種

4、方法計算作物肥料需要量的公式是:2.1 貢獻率與施肥量關系以往選擇地力貢獻率通常是第1年的試驗結果,所選用地力貢獻率偏高,按公式算出作物需肥量較低,其結果會造成農田土壤肥力下降。因此,建議選用總結出來的第3年后的地力貢獻率平均值,其計算作物需肥量會比較恰當。對于地力貢獻率較高的烏泥田等,為防止作物施肥量偏低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可選用全市地力貢獻率平均值作參考計算。2.2 施肥量計算作物的氮肥和鉀肥施用量可以應用上述公式計算。磷肥需要量則要靈活掌握。因為目前泉州市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偏豐富,,按公式計算結果都還要施磷肥,必然造成磷肥浪費。所以建議采取測土定磷;和氮、磷比例;法混合應用。首先應測定土壤

5、有效磷,再根據土壤有效磷含量確定是否要施磷肥。一般大田農作物(除蔬菜作物外),土壤有效磷(P)20mg/kg可暫停施磷肥。然后以氮磷比例確定磷肥施用量。如泉州市水稻氮磷比例(NP)為10.45,若目標產量為500kg稻谷,地力貢獻率為50%,氮肥利用率40%,氮素用量計算結果為2.29×2.50.40=14.3(N)(kg/667m2),若按NP為10.45計算磷素應為14.3×0.45=6.4(P)kg/667m2,若以過磷酸鈣肥料(含P2O512%)算,需施53.3kg/667m2。總而言之,任何一種配方施肥方法都有其優點,也存在有局限性,應注意取長補短,采取綜合技術方法推廣配方施肥技術,不可計算出不切實際的施肥量。參考文獻1 徐志平,姚寶全,等.測土配方施肥實用技術(修訂本)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 盛錦壽.泉州市耕地土壤定位監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