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梅林 家長對經驗要懷有警惕之心[權威精品]_第1頁
關梅林 家長對經驗要懷有警惕之心[權威精品]_第2頁
關梅林 家長對經驗要懷有警惕之心[權威精品]_第3頁
關梅林 家長對經驗要懷有警惕之心[權威精品]_第4頁
關梅林 家長對經驗要懷有警惕之心[權威精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梅林 家長對經驗要懷有警惕之心-權威精品 本文檔格式為word,感謝你的閱讀。 最新最全的 學術論文 期刊文獻 年終總結 年終報告 工作總結 個人總結 述職報告 實習報告 單位總結 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中科院心理所2003級博士研究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美國丹佛大學訪問學者,國家級精品課程主講教師。曾任共青團系統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項目專家講師團成員及督導青少年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心理學函授學院副院長。研究領域為兒童心理健康與人格塑造、兒童智力與人格測評、高應激職業員工的心理教育與調節模式等。 關梅林博士不僅是一位心理學專家,還熱心家庭教育知識

2、普及工作,活躍在各種公益講座上,深受家長們的歡迎。她深入淺出的講解常常讓家長們豁然開朗,有時,她尖銳的批評也令家長們如芒在背。日前,本刊記者采訪了她。 科學值得敬畏 記者(以下簡稱記):對家長來說,家庭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因為孩子身上出現了太多的問題,而家長束手無策。但是家庭教育又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所以家長普遍很焦慮。關博士,您接觸的家長比較多,對此有何看法? 關梅林:(以下簡稱關):家庭教育確實很重要,應引起家長們的重視。我認為,家庭教育之所以成為沉重的話題,不是因為孩子身上的問題越來越多,而是因為家長的觀念和孩子的實際發生了脫節,而大多數家長不愿或不知道如何掌握科學的教育觀所致總之,是

3、家長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 記:您能舉例說明嗎? 關:好,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天,我在一所中學的門口看到一位媽媽非常憤怒地扇了兒子幾個耳光。原來,媽媽不允許兒子在學校踢球,理由是踢球耽誤學習,兒子沒有聽媽媽的話,還撒謊騙媽媽,結果被媽媽發現了。我相信,類似的家庭沖突很普遍。在家長看來,學習就要刻苦,要頭懸梁錐刺股,要只爭朝夕,而踢球是玩耍,是浪費時間。 記:家長的想法太極端了,勞逸結合才能出好成績。 關:如果講勞逸結合的道理,家長沒有一個不點頭的,但心里未必同意。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內心不認可。長期以來,家長們只知道運動可以鍛煉身體,使孩子少生病,不知道運動還有別的作用,而且作用更重要。科

4、學研究發現,運動可以使人的大腦釋放一種讓人感覺快樂的化學物質內啡肽。內啡肽可以調節人的情緒,喚醒大腦的積極力量,減緩焦慮,從而有利于學習。如果那位媽媽明白這個道理,還會禁止兒子踢球嗎?愛孩子的家長都不會做這樣的傻事,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在信息傳播如此便捷的今天,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是不能原諒的。歸根到底,是家長們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只相信自己的或聽來的經驗,對科學缺乏敬畏之心。 記:家長是過來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也是財富,為什么要否定呢? 關:不是否定,而是要對經驗懷有警惕之心,善加利用。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選擇關注一些事物之后,對其他事物就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種心理活動特點叫

5、主觀性、選擇性。所以,當家長和孩子對某件事在認知上發生分歧時,家長會懷疑孩子、指責孩子。與之相反的心理活動特點叫能動性,即反省自我,全面收集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有一句名言:“我們要對體驗虛懷若谷?!币馑际钦f,我們要知道,我們看到的不代表事情的全部,只有溝通、交流才能獲得更全面的信息。很多家長覺得自己人生經驗豐富,這種認識必然造成親子關系的不平等,當家長試圖用經驗為自己樹立權威時,事物的真相就離他越來越遠,最終必然是權威的崩塌,表現出來就是孩子逆反、親子關系緊張。 記:那么,家長該怎樣做呢? 關:除了要對自己的人生經驗抱有警惕之心,家長還需要系統學習家庭教育這門科學。 記:

6、系統學習恐怕做不到,家長畢竟不是教育專家。 關:家長們不必把科學理論神秘化,家庭教育是實用科學,學起來很有趣,加上學以致用,一點兒也不枯燥。 記:那么,從哪里入手呢? 關:我建議從心理學入手,先了解孩子心理活動的規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情緒、意志等活動規律。掌握這些之后,家長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那些問題都是有深層原因的,這樣,開展家庭教育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經驗未必管用 記:剛才您談到家長要對人生經驗抱有警惕之心,我想您不是全盤否定經驗的價值吧?而且,經驗與科學也并不矛盾。家長究竟該怎樣看待經驗?您能再解釋解釋嗎? 關:我不是否定經驗,我是在反對經驗主義。經驗是什么?經驗是人們在實踐

7、當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經驗是管用的,但有一個前提,即應用經驗和獲得經驗的情景要相似。當情景相似時,經驗是解決問題的參照,提高行為效率。但是如果情景差別巨大,經驗就未必管用了。 我來舉例說明。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家長憑經驗判斷孩子可能是不適應新環境,認生,多去幾次就好了。孩子上了小學,又不愿意上學,家長憑經驗判斷孩子是貪玩、懶,于是勸導、逼迫、恐嚇孩子。孩子上了中學,出現了明顯的厭學心理,家長沒招兒了,認為孩子的品行出了問題,不勤奮,沒有責任感,甚至認為孩子不是讀書那塊料兒,于是焦慮不堪:考不上好大學,孩子的將來可怎么辦? 現在我們來分析,在對待孩子厭學這件事上,家長的經驗為什么不管用。家長知道,

8、孩子都貪玩,犯懶,不愿意學習,因為學習很枯燥,軟硬兼施一般都能解決問題。但是,家長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經驗的情景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的孩子面對的誘惑多,壓力大,情緒復雜,所以經驗不管用。現在厭學的孩子多半有抑郁癥狀,是一種心理障礙,小學生中不少見。他們對什么都沒有興趣,自我評價低,嚴重的有自殺傾向,需要心理輔導,甚至服藥治療。如果家長一味逼迫孩子,孩子對上學的抑郁就有可能變成更痛苦的焦慮,引發其對學校的恐懼。這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在制造新的問題。所以,經驗有時是靠不住的。如果家長系統地學習過心理學,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個性特點,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就會努力找出孩子的心理原因,然后

9、再實施教育就有了針對性,效果才能好。 記:如果自己的經驗都靠不住,那別人的經驗就更別提了,比如“虎媽”“狼爸”的經驗,還有什么推廣價值? 關:典型案例值得思考,但照搬別人的經驗不會有好結果,理由還是剛才所說的,情景不同,再成功的經驗也無法復制?!盎尅焙汀袄前帧钡募彝ソ逃艺J為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大家都說他們的家庭教育是成功案例,我不認同。他們的所謂成功,說白了就是把孩子送進名牌大學,也就是說,名牌大學的大學生都是成功人士,那馬加爵呢?人生的成功除了階段性的學業成績好,還應該包括畢業以后較好地融入社會、創造社會價值、身心健康、人生幸福。有的孩子很會讀書,但是讀完書以后不會應用,有的孩子上了名校

10、,卻有心理問題,甚至有自殺傾向,有的孩子學業、事業都很順利,但是內心缺乏幸福感用這些綜合指標來衡量,“虎媽”和“狼爸”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記:經驗和科學的區別是什么? 關:科學講究證據,任何一個證據都要求用科學的方法獲得,任何結論都是嚴密的人類認知;而經驗是基于個人經歷積累的知識,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 以大腦的可塑性為例。最近40年,神經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原來我們認為,孩子的大腦具有可塑性,成人的大腦不具有可塑性,最新研究證實,成人的大腦也具有可塑性。成年老鼠經過大量的訓練,可以有社會知識,有朋友,有交往環境,大腦的豐富性是生活在貧乏環境中的成年老鼠的5倍。美國紐約科學院專家艾瑞

11、克詹森提出,能夠使大腦的可塑性向積極的方向發展的刺激方式是身體運動。進而提出,新穎、有意義的學習可以促進大腦的發展。大腦的發展有一個規則,如果接受到這個刺激,是我愿意學的,就會激活大腦的相關區域,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如果是不愿意學的,大腦就不能被激活,學習效率就大大降低,強制學習則會消耗大量大腦能量,過度緊張和過大壓力會導致新生成的神經元死亡,給身心造成傷害。這個理論,正好可以用來解釋剛才談到的厭學問題。 智慧創造快樂 記:您的分析精辟透徹,相信會給家長以啟發。您能否從科學的視角談一談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關:好的。我想從親子關系的角度來談。01歲的嬰兒與主要撫養人的關系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孩

12、子大腦發展的重要階段,需要良好的環境。這個階段孩子的右腦的發展特別快,而負責語言管理的是左腦。因為語言尚未開始發展,嬰兒與父母的交流有障礙,但嬰兒會從父母說話的語調、表情、身體語言等方面來感受信息。嬰兒只會用哭聲表達需要,沒有別的方式。這時,父母的回應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父母及時回應孩子,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會在內心初步建立起安全感,與父母建立起依戀關系,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更愿意與人建立積極的關系。 記: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回應孩子呢? 關: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回應,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有缺陷,長大后有可能出現心理焦慮、人際關系障礙等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的情緒不穩定,教育方式時好時壞,

13、孩子就會跟父母貼得很近,唯恐失去父母的愛和保護,變成焦慮型的孩子。如果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支持,孩子就不能與父母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他們往往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因為這樣的孩子內心的憤怒沒有得到撫慰,遇到刺激就會攻擊。長大以后,他們較多成為心理疾病患者。 記:看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味嚴格不是上策。 關:“嚴格”是中國家長最喜歡用的一個詞,也是最常見的教育誤區。什么是嚴格?心理學認為,嚴格首先是在原則問題上為孩子建立明確的行為邊界。內心有行為邊界,孩子就有安全感,因為他知道在那個邊界之內是安全的。其次,嚴格要以愛為前提,以指導為配合,沒有愛的嚴格那是虐待。如果孩子沒有在內心建立

14、起安全感,沒有建立起與父母的依戀關系,父母的嚴格要求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同時,嚴格不是控制,更不是暴力,父母不能以嚴格要求為名向孩子發泄負面情緒。如果父母的嚴格要求能讓孩子獲得快樂,那才是真正的嚴格。 記: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影響是怎樣的? 關:這是一個大問題,幾句話說不清楚。我來講一個國外的心理學研究實驗吧。科學家把一對雙胞胎姐妹分開在兩個房間,給予她們不同的信息刺激:姐姐聽快樂的音樂,看快樂的電影,讀快樂的文字;妹妹聽悲傷的音樂,看悲傷的電影,讀悲傷的文字。在隨后的測試中,科學家們發現,姐姐的大腦里充滿了血清素,而妹妹大腦里血清素很少。血清素是可以影響情緒的化學物質,對記憶、意識都有很重要的影

15、響。由此得出結論,快樂的環境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而悲傷的環境對孩子有傷害。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家庭也本應是溫馨快樂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能輕松學習,取得優異成績,家長們應積極營造快樂的家庭環境,給孩子正能量。反之,那些不快樂的家庭,比如父母關系緊張的家庭,有暴力的家庭和單親家庭,孩子往往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記:怎樣營造快樂的家庭環境呢? 關:學習,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新知識,共同成長,因為能讓人長久快樂的東西不是金錢、地位,也不是階段性的成功,而是智慧。 【編輯:陳彤】 閱讀相關文檔:破局公路客運謎團 用愛融化堅冰,李亞鵬將繼女打造成“下一站天后” 瘋狂得很靠譜 把太陽關掉 小水塘去哪兒了 看圖寫話 2013年21期 大金龍亮相泰國建材機械展覽會 畫蛇添足 2013年21期 警察局里的貓警官 有趣的漢字 木鴨船與鴨群 彩虹橋 2013年21期 app時代,顛覆汽車營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