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培養方案_第1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培養方案_第2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培養方案_第3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培養方案_第4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培養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農業大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農業資源與環境山東農業大學教務處編制二一二年十月8山東農業大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用說明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按專業培養目標對本科學生進行培養的藍本,學生只有按照其要求,在規定期限內修讀完成規定的學習環節,并取得相應學分,才能順利完成學業。為使學生正確使用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制定修讀計劃,順利完成修業任務,特制定本說明書。一、使用范圍2012級及其以后入學的本科學生均應按本說明書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使用。二、人才培養方案的結構人才

2、培養方案由業務培養目標、業務培養要求、學制與學位規定、學時學分總體安排、教學進程、畢業標準與要求六部分組成。本說明書只對教學進程部分的使用進行說明。教學進程包括通識教育課、科類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特色課、個性發展課、實踐教學環節六部分內容。其中通識教育課、科類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必修課程;專業特色課、個性發展課為選修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為實踐類教學過程。通識教育課是我校全體學生必須修讀的思想政治類、公共體育類、語言類、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科類基礎課是按專業學科類別設計的基礎類、專業基礎類課程,是學生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專業核心課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一組課程,是業務培養的核心內容;專業

3、特色課是各專業根據專業研究優勢和特色開設的一組課程,由學生根據個人專業興趣和業務培養需要,依據自身特點從中選修部分課程;個性發展課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一部分課程,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考研需求等因素,從中選修部分課程。三、各部分課程的修讀指導(一)必修課程通識教育課、科類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必修課程,課程號為“BB”開頭。這部分課程在每學期選課前由學校預置到學生個人課表中,學生不需要自己進行選擇,在選課時請注意不要刪除這部分課程,否則將會導致成績無法提交。(二)專業特色課該部分課程為限選課程,課程號為“BF”開頭。學生應按所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從這類課程中選擇部分課程進行修讀,各專業對應

4、修讀的學分要求各不相同,學生應按該專業要求提前設計修讀計劃,避免學習任務各學期輕重不均,修讀計劃不科學不系統。畢業時,學校將根據“專業特色課教學進程表”的課程和學分要求審核畢業資格。選課時,學校根據教學進程表開設課程,該部分課程對相應年級、相應專業學生而言享有優先選擇權。(三)個性發展課該部分課程為半限選課程,課程號為“RRX”或“ZRX”開頭,“RRX”開頭的課程是人文社科類個性發展課,“ZRX”開頭的為自然科學類個性發展課。為強化學生個性培養,加強計劃指導、避免盲目選修,由專業主任根據本專業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和需要,在全校公共選修課范圍內挑選適合本專業學生發展需要、學有基礎的課程組成該課程

5、群。該部分課程由學生根據相應專業“個性發展課教學進程表”中規定的課程和要求的學分進行選擇修讀,畢業時學校亦會據此審核學生畢業資格。學有余力的學生在修完應修學分后,可選擇“個性發展課教學進程表”以外的課程進行修讀。(四)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為必修的教學環節,由學校預置到學生個人課表中,學生不需要自己進行選擇。選課時,請注意不要刪除這部分課程,否則將會導致成績無法提交。各專業學生在專業主任指導下落實修讀任務。四、各學院教學秘書、專業主任負責組織學生學習本說明書,并加強指導,保證學生按要求順利完成學業修讀。目 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進程和學習要求1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計劃3課程編號說明5資源與環境學院

6、簡介 6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7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進程和學習要求注: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各級各類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觀點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環節,它體現了德育首位的原則和社會主義的辦學方針。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確立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根據教育部2005年5號、16號文件精神,為更好

7、地貫徹落實學校黨委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有關意見,特對我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進程和學習要求進行改革,請各學院配合,做好相關工作。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與學時安排:課堂內總學時:153學時,學分:8.5學分;讀書與社會實踐學時:99學時,學分:5.5學分;第一學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6學時、2學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45學時、2.5學分);第二學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7學時、1.5學分)第三學期: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45學時、2.5學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為選修課,36學時,2學分。二、課堂內教學的考核與評價方式:采取百分制。以培養大學生的能

8、力和素質為中心,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采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以及課程論文等多種考試方式。要求把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作為平時成績,參與總成績的評定(各門課程可根據課程特點具體規定各部分的比例)三、增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的選修課程:為適應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要求,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作用,開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的選修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開出的主要選修課如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心理衛生與咨詢學、公共關系學、人際關系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社會學、國際關系與中國外交、科學創造論概論、自然辯證法概論、當代國外社會思潮、大學生心理問題咨詢、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馬

9、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邏輯學、孔孟與老莊等。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方案(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原則與要求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推行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2.加大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力度。3.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整體優化,注重課程之間和內容方面的有機聯系,使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教學活動形成統一的整體。4.社會實踐原則上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與學分分布1.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分為讀書研討與社會實踐兩部分。讀書部分(以讀書心得或體會的方式考查): 3學分, 社會調查部分(以調查報告的方式考

10、查): 2.5學分, 2.具體要求:淡化過程管理,實行目標管理。即:不具體規定學生選擇何種課程規定的必讀書目,也不規定學生搞什么類型的社會調查,只是以最后形成的文字為準。讀書部分:要求大學生在本科求學期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課程學習內容的書目自主學習,并撰寫兩篇讀書心得或體會。社會調查部分:重點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觀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與素質,是體現學生個性培養的重要方式。要求學生利用兩個寒暑假及業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提交一篇社會調查報告。(三)課堂外學時的考核與評價采取五級記分制,即優秀、良好、中等、通過和不通過。取得通過以上成績的學生,即可取得課堂外學分。

11、不通過者,不能取得課堂外學分。五、幾點說明:(一)讀書心得或體會要求:第一,閱讀書目可從馬克思主義學院主頁思政教學一欄推薦書目中選擇,也可以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任選。第二,每個學生必須寫出兩篇讀書心得或體會。第三,每篇讀書心得或體會不得少于1500字,并且在文章的前面注明文章依據的讀書篇目以及文章的出處。第四,必須是手寫稿,并用300字方格稿紙撰寫。第五,不得抄襲他人成果,否則,不予通過。(二)調查報告的要求:第一,自擬題目,報告必須注明調查地點、調查對象、調查的時間以及調查方法。第二,要求報告有對社會實際情況的考察、分析;

12、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有自己的結論。第三,調查報告的字數不得低于3000字。第四,必須是手寫稿,并用300字方格稿紙撰寫。第五,不得抄襲他人成果,否則,不予通過。(三)提交時間及要求:第四學期第五周的星期三、四、五三個下午,以班級為單位,由學習委員將每個人的三份材料收齊裝訂在一起(并在封面上注明學院、年級、專業、班級、學號、姓名、指導教師等信息),交至校本部8號樓5層指導教師所在教學部(指導教師所在教學部到馬克思主義學院網上查詢),過時不侯。(四)補考的說明:第一次成績不通過者,要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補考。補考者要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補做三份作業,裝訂在一起,交至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秘書。補

13、考成績合格者按照學校規定,只能以通過提交。馬克思主義學院 二一二年九月“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計劃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號)精神,我校在全校學生中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現將教學計劃安排如下: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要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勢政策課教學,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落實

14、科學發展觀,堅持與國內外重大時事宣傳教育相結合、與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與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培養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教學內容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分專題對學生進行授課,教學以學院為單位,開設專題報告,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進行授課,每專題3學時,每學期3次,每學年第一學期講授第一至三專題,第二學期講授四至六專題,由各學院安排授課地點、組織學生。第一專題:我和大學結合山東農業大學百年發展歷史,介紹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理念、辦學經驗以及學校招生、就業情況以及學校的改革與發展等,使大學生了解高等教育改革與發

15、展的現狀及總體規劃目標,引導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明確學習目標。第二專題:我和祖國結合形勢的發展,介紹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的成就,當前國內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黨和國家提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使當代大學生樹立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為今后積極投身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做好思想理論準備。第三專題:我和世界結合當前國際經濟政治形勢,讓學生了解當前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深刻認識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刻了解世界地區局勢和我國周邊形勢,加深對我國外交政策和戰略格局的認識,引導大學生全面理解和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外交政策,增強把握和

16、分析國際局勢的能力。第四專題:政策解讀及時闡釋和解讀最新的黨和國家召開的重大會議精神,最新出臺和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有關涉及國計民生的政策措施,使大學生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解疑釋惑的目的。第五專題:熱點聚焦結合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最新發性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臺海局勢等,及時組織安排相關授課內容。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實事求是的態度、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進行評價和判斷,從紛繁復雜的形勢中判斷形勢發展的主流和線索,開闊學生的視野。第六專題:大學生涯結合學校百年辦學歷史形成的優良辦學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緊緊圍繞大學生成才這

17、個中心,針對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大學生關心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加強專業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加強培養和鍛煉,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發揮大學生在和諧校園建設和大學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三、課程考核1、形勢與政策課程考核實行學年考核制,每學年考核一次,該課程總成績為各學年考核平均成績,一次計入學生成績冊。2、考核工作在每個學年末進行,屆時統一對課程考核作出具體安排。考核將根據課程特點,主要考察學生對國內外形勢的認識和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3、考核方法主要采用開卷考試、撰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等靈活多樣的形式。4、由任課教師提供學生考核成績,凡未參加考

18、核或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該課程學分。 學生工作委員會 教務處 二一年八月課程編號說明培養方案中課程號由8位數組成,以“BB001301”為例,12位為英文大寫字母,表示課程面向范圍和類別,35位為學科編號,68位為該學科所開設課程的流水號。現將前兩位英文字母的含義說明如下:1、“BB”表示本科必修課。2、“BF”表示本科專業特色模塊課。3、“RRX”表示本科人文社科類個性發展課;“ZRX”表示自然科學類個性發展課。4、“SJ”表示本科實踐環節。資源與環境學院簡介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48年的農業化學系,是我校創建最早的院系之一。1994年10月撤系建院,成立資源與環境學院。經過60多

19、年的發展歷程,幾代資環人艱苦創業,奮勇拼搏,勵精圖治,學科建設成效顯著,辦學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評價。目前,學院已發展成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 和 博士后流動站、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本科專業,集農學、理學、管理學、工學等多學科門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二級學院。學院下設土壤與水科學系、植物營養與肥料系、土地資源管理系、資源信息技術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草業科學系等6個系。現有教職工70人,其中教師52人,實驗人員9人,院行政與學生管理人員9人。教師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已獲博士學位人員30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

20、一、二層次1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1個,國外特聘講座教授1人。多人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學院擁有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后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和生態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利用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生態學、草學和測繪科學與技術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管理、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和草業科學8個學術型碩士點和農業資源利用、環境工程、公共管理(MPA)、農業信息學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學科評估中,我院農業資源利用學科

21、在全國同類高校學科中排名前列。學院建有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緩控釋肥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壤資源省級重點實驗室、農業環境省級重點實驗室、土地資源管理省級重點學科、農業環境污染控制和控釋肥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系統、草業科學、環境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和環境科學為校級特色專業。建有農業資源環境和土地資源信息2個實驗中心,教學科研總面積 7058平方米,校內實驗實習基地50畝,儀器設備總原值1800余萬元。近年來,主編國家、省級教材10余部,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2項、國家

22、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基礎學科重點建設項目1項、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6項,大學生SRT項目140余項。“十一五”以來,承擔完成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948”、“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26項,獲得各級科研獎勵19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14項,取得國家專利2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0余篇,其中SCI、EI索引90余篇,出版專著37部。 張民教授主持的“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獲得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被授予山東省專利金獎、第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獲山東省發明創業一等獎。學生工作以

23、學生成長成才為目的,以學風建設為主線,以教育管理為雙翼,以感恩教育為重點,形成了以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育人模式,學生工作連年受到山東省和學校的表彰。學院歷年本科生就業率90以上,考研率40以上,除考研外,畢業生分別進入國家和省市縣黨政管理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農業廳局、環保局、各類農科院所、大中型企業等單位。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簡介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是國家級及省級特色專業,具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史。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土肥、土地、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教學

24、、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資源的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農業生態、資源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農業資源調查與規劃、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與施肥技術、環境監測與評價、肥料的生產與營銷、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農業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對農業資源和環境進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課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壤化學分析、農業資源學、農業環境學、環境監測、環境生態學、植物營養研究法、土壤資源利用、地質地貌學、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等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代碼090403)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農業資源與環境方

25、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土肥、土地、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基本規格: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資源的利用及管理、農業環境保護、農業生態、資源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農業資源調查與規劃、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與施肥技術、環境監測、肥料的生產與營銷、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農業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對農業資源和環境進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學生獲取的知識與能力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2.掌握農業資源與環境

26、科學的基本理論;3.掌握農業資源的利用與管理、農業環境保護、土壤改良、生態農業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知識;4.掌握復合肥生產制造、化肥營銷、農化服務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技能;5.掌握農業資源調查、環境質量評價、化學及現代儀器分析、植物營養的研究方法、配方施肥、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土地規劃與制圖、資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與技術;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7.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學制與學位1學制:本科基本學制為4年,學習年限為36年。2學位:按要求完成學業且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農學學士

27、學位。主干學科與主要課程主干學科:農業資源利用、環境科學、生物學主要課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壤農化分析、農業資源學、農業環境學、環境監測、環境生態學、植物營養研究法、土壤資源利用、地質地貌學、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等。1課程學時、學分課程總學時2565學時、142.5學分。 必修課2151學時、119.5學分,占課程總學時、學分的83.86%。選修課414學時、23學分,占課程總學時、學分的16.14%。2實踐教學環節總學分實踐教學環節總學分為35學分。教學進程(見附表1至5)畢業標準與要求1達到德育培養目標。2修滿本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總學分不少于177.5學分。3達到國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學生

28、體育合格標準。附表1-1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通識教育課教學進程表課程類型課程號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數各學期周學時分配備注備注總計講授實驗一二三四五六通識教育課BB106308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36362BB10630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545452.5BB106310中國近現代史綱要1.527271.5BB10631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545452.5BB109313-15大學英語1310180180343BB102318計算機文化基礎23620162BB102321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236362BB102301Visual Basic程序設

29、計實驗236362BB108303普通體育課1.527271.5合 計2646841652119.55.5附表1-2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科類基礎課教學進程表課程類型課程號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數各學期周學時分配備注備注總計講授實驗一二三四五六科類基礎課BB103305高等數學C472724BB103307線性代數236362BB014307大學物理學C2.545452.5BB103301概率統計354543BB101306無機及分析化學12.545452.5BB101307無機及分析化學2236362BB101310有機化學2.545452.5BB101303基礎化學實驗12.545452.5B

30、B101304基礎化學實驗22.545452.5BB035322植物學2.545452.5BB035313生物化學B354543BB035321植物生理學354543BB034302普通微生物學B2.545452.5BB035320植物生理學實驗B1.527271.5BB035306生物科學基礎實驗(植物生產類)B1118181BB035327生物科學基礎實驗B1(植物分類)118181BB035315生物化學實驗B236362BB034303普通微生物學實驗B1.527271.5BB014349地質地貌學2.5453692.5BB013311儀器分析(資環)1.527271.5BB01331

31、2儀器分析實驗(資環)1.527271.5BB006317農學概論236362BB012311環境生態學236362BB013322農業資源學236362BB013323農業環境學 236362BB013340農田水利學(資環)2362792BB013321植物營養研究法35436183BB012318環境監測B 1.527271.5BB014352遙感應用技術1.5270271.5BB014353資源環境信息技術1.5270271.5合 計64.51161828333151315.514.51.55附表1-3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核心課教學進程表課程類型課程號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數各學期周學時

32、分配備注備注總計講授實驗一二三四五六七專業核心課BB013330土壤學2.545452.5雙語BB013331土壤學實驗118181BB013313植物營養學2.545452.5BB013314植物營養學實驗118181BB013397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英語236362BB012307環境監測實驗1.527271.5BB013304土壤化學分析1.527271.5BB013332-3土壤農化分析實驗1-24727222BB013325肥料與植物品質分析236362BB013326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2363602BB013328土壤資源利用2.545452.5BB013329土壤污染與防治236

33、362BB013344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研究進展236362BB013341施肥原理與技術2.545452.5合 計29522387135000015.511.52附表2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特色課教學進程表課程號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數建議選修學期選修要求總計講授實驗BF013310肥料加工工藝學236366每名學生須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情況選修其中10個學分的課程。BF012312農業清潔生產236367BF013312土壤退化與整治236367BF013314廢棄物農用資源化技術1.527275BF013315配方施肥信息技術1.5279186BF027310市場營銷236366合計1323420727附表3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個性發展課程教學進程表 課程號課程名稱學時數學分開課學期授課方式總學時講課實驗RRX036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