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20210201144638)_第1頁
泥鰍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20210201144638)_第2頁
泥鰍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20210201144638)_第3頁
泥鰍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20210201144638)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泥鍬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泥鰍雖然生命力較強,但養殖泥鰍生活的水域是一個很復雜的環境,它們的生長和生活除了受水環境的影響外,還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以上任何一種因素的變化超越鰍魚本身的適應能力,或是鰍魚自身抵 抗力減弱,都會導致病害的發生。鰍魚患病的因素可歸納為兩大因素:一是外因,包括養殖用水的理化性狀、生物性狀及人為作用等; 二是內因,即鰍魚本身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的下降,便易受病原體侵襲而發病。這二者相互作用,相互 影響。而起決定作用的還在于鰍魚本身的內在因素。泥鰍赤鰭病的防治技術【發病原因】由池水惡化、營養不當及魚體受傷引起。癥狀為病鰍的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有充血 現象。【防治方法】避免魚體

2、受傷,魚苗放池前應用5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 15分鐘。病鰍用3%食鹽水溶液浸泡10分鐘。用10毫克/升的四環素浸泡一晝夜,或在飼料中混合氯霉素投喂。4泥鰍腸炎病的防治技術【發病原因】泥鰍腸炎病亦叫爛腸瘟、烏頭瘟。患病表現為:行動緩慢,停止攝食,鰍體發烏變青, 頭部顯得特別,腹部出現紅斑,腸管充血發炎,肛門紅腫,輕者腹部有血和黃色黏液流出,重者發紫,很 快死亡。【治療方法】每 50千克泥鰍用磺胺咪 5克,加抗壞血酸鹽 0.5克拌飼料投喂,連喂 3天即可。 每50千克泥鰍用15克大蒜拌料投喂。2-6天后減半繼續投喂。另處還可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千克泥鱗用2克拌料投喂。泥鰍水霉病的防治技術【

3、發病原因】該病多發生于氣溫較低時期,尤其是冬季蓄水期。癥狀為魚體表面附著白色棉毛狀水霉病。【防治方法】將病鰍浸于10毫升/升的孔雀石綠溶液中 20分鐘,或用3%的食鹽溶液浸洗5-10分鐘。在孵化過程中,魚卵易發生此病,可用1毫升/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泡 30分鐘。泥鰍發燒病的防治技術【發病原因】由于放養密度過大,泥鰍體內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內聚積發酵 氧量減少,泥鰍焦燥不安,互相糾纏而造成大量死亡。,釋放熱量使水溫聚升,溶0.5毫克/升的硫【防治方法】減少放養密度,發現發病立即更換或補充新鮮涼水。發病后可用 酸銅化水全池潑灑。泥鰍氣泡病的防治技術由氧氣或其他氣體過多所致。其癥狀是腸中充氣而浮于水面。可用0.7毫克/升的硫酸銅化水全池潑灑。泥鰍寄生蟲病的防治技術【發病原因】泥鰍在苗種培育階段常見有車輪蟲、舌杯蟲、三代蟲寄生而引起死亡。泥鰍患寄生蟲病 時,體表黏液增多,食欲減退,離群獨游,漂浮水面。【防治方法】車輪蟲、舌杯蟲可用0.7毫克/升硫酸銅化水全池潑灑治療。三代蟲可用0.5毫克/ 升敵百蟲化水全池潑灑。泥鰍白身紅環病的防治技術【發病原因】此病系因捕捉后長地間流水蓄養所致。病泥鰍身體呈灰白色,同時出現紅色環紋。【防治方法】一旦發現此病,立即將病泥鰍換到池塘中放養。放養前用5毫升/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15分鐘。放養后用 0.2-0.3毫升/升孔雀石綠全池潑灑消毒。泥鰍敵害的防治技術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