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1頁
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2頁
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3頁
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收集于互聯網,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編借,有幫助歡迎下載支持. 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 瘢臨床療效分析 【關鍵詞】,脾動脈栓塞;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療效分析 關鍵詞脾動脈栓塞;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療效分析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Splenic Artery Embolism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Extra Purpuric with Hematoblastic Decrease Key words: Splenic artery embolism; Extra p

2、urpuric with hematoblastic decrease;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ITP即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是指無明顯外部原因引起的血 小板減少,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根據發病機制、誘因和病程, ITP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慢性型常見于年輕女性,起病隱匿、癥 狀較輕、出血常反復發作、持續數天至數月、出血程度與血小板計數 有關。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這種方法對部 分患者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停藥后復發;需大劑量激素(潑尼松30 mg/d)才能控制出血癥狀,從而出現激素不良反應;療效差。此時,可 選用脾切除治療,但因脾切除手術創傷

3、大,往往伴有機體免疫功能下 降,易并發感染,患者常不愿接受。近5年來我院對此類患者施行了 脾動脈部分栓塞治療,以取代脾切除手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介 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性別與年齡19例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 1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借. 文檔收集于互聯網,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編借,有幫助歡迎下載支持. 17歲50歲,平均年齡33歲。其中30歲以下10例,30歲40歲5 例,40歲50歲4例。 1.2癥狀與體征發病時間2 a15 a,表現為皮膚黏膜淤點、淤 斑(16例)、鼻覷、牙齦出血(8例)、月經過多(8例)、肝臟不大、脾 輕度腫大(

4、2例)、輕度貧血(2例)。 1.3輔助檢查血小板計數10X109/L30X109/L,骨髓涂片示 骨髓增生活躍,巨核細胞增多15例,正常4例,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 主,產血小板型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或缺如,血小板抗體升高。 1.4診斷根據全國第五屆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1994年)ITP 診斷標準1,排除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確診為ITP。 1.5治療以上病例均常規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6個月以上, 療效不滿意;或停藥及減量后復發,故而采用脾動脈栓塞治療。其方 法為:采用Seidinger法經皮右股動脈穿刺,導管前段進入脾門血管 處,行脾動脈造影,然后經導管注入明膠海綿顆粒(lmmXlmm)行脾動

5、脈遠端栓塞,栓塞范圍為脾體積的30%80%,術前應用甲基強的松龍 500 mg/d靜脈點滴,沖擊治療5 d,術后應用抗生素3 d預防感染。 2結果 根據全國第五屆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1994年)修訂ITP療效 標準2,顯效(血小板升至100X109/L,無出血癥狀,并能穩定3 個月以上)11例,良效(血小板升至50X109/L或較治療前升高30X 109/L,無或基本無出血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3例,有效(血小板計 數有所上升,持續2周以上)3例,無效(血小板計數及岀血癥狀無改 善或惡化)2例。總有效率89. 5%, 1年后復發5例,復發率為26.3%, 主要并發癥有左上腹部不同程度疼痛19例

6、,同側反應性胸膜炎2例, 肺炎1例,肺不張1例。 3討論 脾動脈栓塞,即在X線透視指引下,通過動脈插管將人工栓子(如 明膠海綿等)注入脾動脈分支中,造成脾部分梗死,實為一種內科部分 脾切除o 1973年Maddison 3首先報道了 1例門脈高壓伴脾功能亢 進的患者,采用自身血凝塊行脾部分栓塞治療,取得良好療效。近幾 年有人開始將脾動脈栓塞應用于慢性ITP的治療,栓塞范圍一般為脾 體積的50%60%,上海醫科大中山醫院資料表明,50%60%的脾實質 栓塞可取得較滿意效果,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研究表明:正常人約 1/3血小板被阻留在脾臟,脾臟是產生血小板抗體的主要器官。慢性 ITP患者脾臟所產生

7、的血小板抗體(PAIgG)量比正常對照高5倍35 倍,有0. 5%3. 5%ITP患者脾臟IgG可與自身血小板或同種血小板相 結合,患者脾臟每日平均所產生的抗體量比每天血小板最大結合的量 高出許多倍。故采用脾動脈部分栓塞可減少血小板在脾臟的潴留,減 少血小板抗體產生和血小板在脾臟的破壞,從而達到升高血小板的目 的。臨床觀察,其療效與脾切除治療療效相似,獲得顯效70%80%, 術后追蹤la仍有45%60%維持完全緩解,有些病情嚴重者,即使脾 栓塞未能獲得滿意結果,但激素用量較術前明顯減少。其主要并發癥 有栓塞局部疼痛、同側反應性胸膜炎、肺炎、肺不張、脾膿腫等,經 過止痛、消炎等對癥處理即可緩解。

8、故與脾切除術相比,脾動脈部分 栓塞術具有創傷小、保留部分脾功能、并發癥少等優點,患者更易于 接受,另外,據我院統計行脾動脈部分栓塞術患者住院費用比行脾切 除術平均減少20%30%,住院時間平均短5 d7 d。至于術后療效較 差的情況,其原因主要有:栓塞體積較小,未能達到50%;有副脾存 在;血小板在肝臟和骨髓清除,肝臟和骨髓產生大量抗血小板抗體, 可破壞血小板。故術前最好行脾51珞掃描,確定.血小板是否在脾臟破 壞。1年后復發的主要原因有:栓塞材料如明膠海綿溶解脫落,血流 再通;脾動脈側支循環建立,脾功能恢復。可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 性地再行栓塞手術。綜上所述,脾動脈部分栓塞術治療慢性ITP具有 創傷小、保留部分脾功能、并發癥少、住院費用低等優點,近期療效 好,但因我們觀察的病例少,跟蹤隨訪時間短,其遠期臨床療效還有 待于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楊天楹,郝玉書.血液病學M.第1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 張之南,楊天楹,郝玉書.血液病學M.第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