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洛陽伽藍記看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特征 摘 要: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整體上在內城和 郭城沿御道規整化布局里坊區,并呈現出以類相從、坊市趨于融合、里寺 相互摻雜以及權貴富賈競相豪侈等特征。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與北魏社會 發展密切相關,折射出北魏歷史興衰,促進了北魏時期城市轉型,為隋唐 時期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特征 中圖分類號: K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2596 ( 2013) 01-0028-04 洛陽作為北魏全盛時期的重要都城,自北魏遷都伊始即進行了大規模 的營建,有計劃地在內城和郭城開辟出大面積的里坊區。據楊?之洛陽
2、伽藍記(以下簡稱伽藍記 )載:“京師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戶 十萬九千馀。廟社宮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為一里,里開四門,門置里正 二人,吏四人,門士八人,合有二百二十里。 ”洛陽城中約十萬九千余戶 的人口主要居住在里坊區中。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城市由中古社會 到近古社會的重要轉型期,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亦具有典型特征,在都城 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本文擬對此加以探索研究。 一、里坊布局的整體特征 從整體布局看,北魏洛陽城的里坊主要分布在內城和郭城,內城主要 分布在宮城以南,郭城主要分布在城西、城東,由于地形限制,城南、城 北分布較少,呈現出沿御道分布、規整化布局的特點 北魏洛陽城是
3、在漢晉舊城的基址上重新營建的,既承襲了漢晉舊城建 制的傳統又有所革新:改變了以往都城宮城、內城的二重格局,將整個郭 城開辟出來,并在內城和郭城建筑了里坊區以安置隨遷人口,呈現出規整 化布局的特征。據魏書卷 18廣陽王嘉傳載: “嘉表請于京四面, 筑坊三百二十,各周一千二百步,乞發三正復丁,以充茲役,雖有暫勞, 奸盜永止。詔從之。 ”此舉雖是為了防備奸盜,但也是“我國古代城市建 設史上第一次有計劃地把居民的里整個建成,做出整齊的布局,規定 了統一的規格。 ”這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意義。關于洛陽城 中里坊的具體數目, 伽藍記和魏書記載不一,本文認為楊?之為北 魏人,又于東魏武定五年“重覽
4、洛陽”感“黍離之悲”而作伽藍記 , 因此伽藍記中對洛陽城中里坊的記載更為可信,所謂220 里當為北魏 實際建成的里坊數目。廣嘉王表請筑 320 坊則或是最初規劃的里坊數目, 由于建筑過程中一些里坊實際形制大小不一,如魏書卷68甄琛傳 中記載:“京邑諸坊,大者或千戶,五百戶”也有的里坊只有1戶, 如權臣劉騰宅“一里之間,廊廡充溢” ,因此最終建成的里坊數與最初規 劃的里坊數目會有所出入。盡管各里坊實際形制大小不盡相同,但北魏洛 陽城里坊區的規整化布局仍不失為中國古代城市建筑史上的一大創舉。 北魏洛陽城初步實現了中軸布局, “宮城位于內城中北部適中略偏西 的位置,宮城正殿、正門和宮城通向內城正門的
5、南北大街在同一條直線上, 形成全城的中軸線, ”城內“一門有三道,所謂九軌, ”形成九經九緯的道 路網,并延伸到郭城。里坊區的布局受此影響多沿御道分布,呈現出以御 道為經緯的特點。例如:南北方向上,宮城正南闔閭門至宣陽門之間的御 道銅駝大街東側依次分布著左衛府、司徒府、國子學、宗正寺、太廟、護 軍府和衣冠里;御道西側與之相對的分布著右衛府、太尉府、將作曹、九 級府、太社和凌陰里。宣陽門外“永橋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間,夾御 道,東有四夷館,一曰金陵,二曰燕然,三曰扶桑,四曰崦嵫。道西有四 夷里,一曰歸正,二曰歸德,三曰慕化,四曰慕義” 。東西方向上,如伽 藍記卷1城內所載:在西陽門內御道北所謂
6、延年里西陽門內御 道南有永康里。 東陽門內道北(有)太倉、導官二署。東南治粟里。 延伸至城東:“東陽門外一里御道北,所謂東安里也東陽門外二里御 道北,所謂暉文里。 ”楊 ?之在伽藍記中也是以御道為參照物來撰述里 坊方位的,可見,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具有沿御道分布的典型特征。 二、里坊布局的外部特征 北魏洛陽時代是北魏歷史上的全盛時期。在思想文化上,鮮卑族的封 建化進一步加深,城市經濟取得較大發展,商業貿易日益活躍,洛陽一時 成為“民族融合的交匯點、南北文化的交匯點和中外交流的交匯點” 。這 一時代特色折射出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的兩個鮮明特征。 其一,坊市趨于融合。北魏洛陽城憑借背依邙山、俯瞰伊洛的
7、地理條 件,采取了坐北朝南的布局,突破了周禮 ?考工記中自古以來“面朝 后市”的制度,根據實際需要將市遷于外郭城,有規劃地分置在城東、城 西、城南的里坊區之間,并且在不同類型的市的周圍均布局了相關工商業 者居住的里坊。隨著北魏經濟的日漸繁盛,坊市之間呈現出融合的趨勢。 北魏時期洛陽城有小市、大市和四通市三個商業區。洛陽小市位于郭 城城東,“出青陽門外三里,御道北有孝義里孝義里東,即是洛陽小 市。”在小市北面有貨殖里。城東主要分布著中下級官吏及百姓居住的里 坊,人口雖不及城西阜盛,但也足以形成以小市為中心的局部商業區,相 關手工業者居住的里坊布局在其周圍,體現了坊市趨向融合的特征。位于 城西的洛
8、陽大市周圍的里坊布局更為集中,城西因鮮卑貴族聚居的里坊區 地位高于其他城區,大市的規模也相應地大于其他兩市。 前載“洛陽大市, 周回八里”,可見各行各業的工商業者居住在洛陽大市四周的里坊中以經 商為生,這有利于促進城市經濟的繁榮,同時城市經濟的發展也會促進坊 市的融合。洛陽城還設有一個特殊的“市”即位于城南伊洛之濱的四通市。 陳寅恪曾論到:“北魏洛陽城伊洛水旁乃市場繁盛之區,其所以置市于城 南者,殆由伊洛水道運輸于當日之經濟政策及營造便利有關。”四通市的 設立不僅是水運等因素作用的結果,也與城南筑有四夷坊和四夷里有著密 切關系。四夷里和四夷坊是安置四夷歸附之民的主要場所,伴隨著前來歸 附定居的
9、“四夷之民”日益增多,“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所謂盡天地之 區已。樂中國土風因而宅著,不可勝數。”于是“別立市於洛水南,號曰 四通市,民間謂為永橋市”。四通市的設立,是民族融合、經濟交流密切 的必然結果,也與當時的經濟政策及里坊制度有關;同時四通市的繁榮也 密切了坊市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坊市融合。綜上所述,北魏在少數 民族統治下,商業的地位比漢族政權統治時期要高出很多,北魏洛陽城里 坊區的布局充分體現了對商業經濟的重視。市的發展受到的制約也較為減 少,在市周圍形成了相關工商業者聚居的里坊區,促進了商業繁榮,同時 也為隋唐以后坊市徹底融合奠定了基礎。 其二,以類相從,夷夏尊卑觀念突出。北魏洛陽時期,
10、隨著鮮卑族封 建化日益加深,社會階級日趨分化,在住宅區布局上也逐漸形成了以類相 從的局面。這體現在官員、鮮卑族貴族、手工業者、歸附之民以及當時人 的思想觀念等方面。 首先,官員住宅的里坊分布,一方面, “以官位相從”官位品級相近 而居。例如城內永和里: “里中有太傅錄尚書事長孫稚、尚書右仆射郭祚、 吏部尚書邢巒、廷尉卿元洪超、衛尉卿許伯桃、涼州刺史尉成興等六宅。 ” 城東東安里:“里內有駙馬都尉司馬悅、濟州刺史分宣、幽州刺史李真奴、 豫州刺史公孫驤等四宅。 ”另一方面,就近官署而居。 伽藍記卷 1城 內載:“東陽門內道北有太倉、導官二署。東南治粟里,倉司官屬住其 內。”在太倉這類特殊官署附近設
11、置治粟里來安置二署官吏及家屬,可見 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較為人性化的一面。 其次,王公貴族住宅分布,聚族而居。北魏遷都洛陽后,依然保留一 定的氏族部落聚族而居的傳統,較為典型的是在城西專門設置壽丘里來安 置皇族宗室。據元河南志卷 3后魏城闕古跡載: “自延酤以西,張 方溝以東,南臨洛水,北達芒山,其間東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為壽 丘里,皆宗室所居。 ” 第三,手工業者住宅的分布,按職業特點集中居住。尤為典型的是, 在洛陽大市周圍的 10 個從事工商貨殖職業者的里坊,據伽藍記卷 4 城西所載:“出西陽門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陽大市,周回八里市 東有通商、達貨二里。里內之人盡皆工巧屠販為生,資財巨萬市
12、南有 調音、樂律二里。里內之人,絲竹謳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 治觴二里。里內之人多醞酒為業市北慈孝、奉終二里。里內之人以賣 棺槨為業,賃?車為事別有阜財、金肆二里,富人在焉。凡此十里, 多諸工商貨殖之民。 ”正是由于以類相從的布局特征,從里坊名稱即可大 致判斷出里內居民所從事的職業。 第四,歸附之民里坊分布,主要在城南,依民族、國別而聚居。在永 橋以南、圜丘以北的伊洛之間,沿御道兩側分別設置了四夷館和四夷里來 安置四方歸附之民。 由于北魏洛陽時期鮮卑族漢化漸深, 夷夏、尊卑觀念亦漸漸根深蒂固, 時人的觀念也影響到里坊的布局。北魏遷都之初,洛陽城尚在營建中,朝 臣及百姓大部分居住在城北,隨
13、著洛陽城郭逐漸完備,住宅區貧富尊卑的 分化也日益明顯。城北的上商里因是昔日“殷之頑民所居處也朝士住 其中,迭相幾刺,竟皆去之” 。可見,夷夏尊卑觀念是隨著北魏政權封建 化的深化而逐漸加深的,并非一開始就存在。洛陽內城的永和里,因高官 府邸云集而被時人稱為“貴里” ,而設有四夷里和四夷坊的城南盡管伊洛 交匯、水運便利、四方之貨咸集,因夷夏尊卑觀念作祟,其間的里坊在時 人眼中也被視為“賤里” 。據伽藍記卷 4城南載:“(中甘)里內潁 川荀子文,年十三,幼而聰辨時趙郡李才問子文曰:荀生住在何處? 子文對曰: 仆住在中甘里。 才曰:何為住城南?城南有四夷館,才 以此譏之。”里有貴賤之分,可見夷夏觀念對
14、里坊分布的影響之大。 由此可見,因政治、經濟、民族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北魏社會封 建化日益加深,夷夏尊卑觀念日盛,社會逐漸分化,都城洛陽里坊布局以 類相從的特征成為北魏社會分化的縮影 三、里坊布局的內部特征 北魏洛陽城作為北魏全盛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里坊布局 以類相從、坊市趨于融合的外部特征見證了北魏社會封建化加深、城市經 濟逐漸繁榮的歷程,其里坊布局的內部特征則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北魏社 會由盛轉衰的隱患。北魏后期社會自上而下佞佛現象嚴重,與此同時,奢 侈腐化之風盛行,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北魏洛陽城里坊的內部布局也呈 現出以下鮮明的時代特征。 第一,里寺相互摻雜。北魏時期都城洛陽佛
15、教盛行、佛寺林立,“京 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大部分摻雜在里坊區中,或與里坊交錯分布, 這成為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的又一大特征。伽藍記序言中提到上至王 侯貴臣,下至庶士豪家紛紛不吝資財大建佛寺的現象:“逮皇魏受圖,光 宅嵩洛,篤信彌繁,法教愈盛。王侯貴臣,棄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舍 資財若遺跡。於是招提櫛比,寶塔駢羅,爭寫天上之姿,競摹山中之影; 金剎與靈臺比高,講殿共阿房等壯。”北魏時期佛教之盛可見一斑。在這 種熾熱的佞佛風氣下,寺院與里坊相互摻雜也不足為奇。 里寺相互摻雜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達官貴人自愿或者非自愿地舍宅 為寺。例如:內城的宜壽里“內有苞信縣令段暉宅,地下常聞有鐘聲,時 見五
16、色光明,照於堂宇。暉甚異之,遂掘光所,得金像一軀,可高三尺, 并有二菩薩。趺坐上銘云:晉太始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書監荀勖造。 暉遂舍宅為光明寺。”佛教的盛行使得人們在意念上愿意舍宅為寺以求佛 法庇佑,間接造成了佛寺與住宅區里坊相摻雜的局面。另一方面,上至百 官、下至庶民主動建寺也進一步促使了里寺摻雜的現象。如城東的正始寺, “百官等所立也。正始中立,因以為名。在東陽門外御道南,所謂敬義里 也。有石碑一枚,背上有侍中崔光施錢四十萬,陳留侯李崇施錢二十 萬,自馀百官各有差,少者不減五千以下,后人刊之。 ”百官在敬義里內 籌建正始寺的做法與北魏洛陽城佛教的盛行密切相關,此舉也促成了北魏 洛陽城里寺相
17、摻雜的布局。 另外,北魏洛陽城中的百姓也積極地供給寺院, 如城東的建陽里內有瓔珞寺等大大小小十寺與二千余戶共處并為士庶所 供養。據伽藍記卷 2城東載:“瓔珞寺,在建春門外御道北,所謂 建陽里也里內有瓔珞、慈善、暉和、通覺、暉玄、宗圣、魏昌、熙平、 崇真、因果等十寺。里內士庶,二千余戶,信崇三寶。眾僧利養,百姓所 供也。”可見,正是北魏后期佛法彌盛的現象促成了北魏洛陽城里寺相互 摻雜的局面。佛寺的大肆興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傳 播,但也擠占了大量的里坊用地,消耗了民力、財力,加重了社會負擔, 為北魏的覆亡埋下隱患。里寺相互摻雜的局面,給北魏洛陽城打上了鮮明 的時代烙印,成為北魏時期都城發
18、展的又一典型特征。 第二,權貴富賈競相豪侈。北魏中后期統治集團內部奢靡之風盛行, 在這一社會背景下都城洛陽里坊內部出現了上至鮮、漢權貴官僚,下至巨 商富賈宅宇逾制、競相豪侈的現象。 首先,是王公貴族。北魏遷都洛陽后專門在城西設置了壽丘里作為皇 族宗室的集中居住的里坊區,里內“崇門豐室,洞戶連房,飛館生風,重 樓起霧。高臺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園園而有。莫不桃李夏綠,竹 柏冬青”。壽丘里面積遠遠超過了普通里坊的面積,依靠皇權,王公貴族 “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 ,住宅奢華、競相豪侈也就不足為奇了。壽 丘里以外的諸王宅邸建制也不甘落后, 彼此間競相豪侈。 例如河間王元琛: “最為豪首,常與高
19、陽爭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五 色績為繩。琛忽謂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 河間王元琛窮奢極欲,住宅奢靡無度,欲與西晉巨賈石崇競富,而章武王 元融因無法與之匹敵竟臥病不起,王公貴族間競相豪奢的現象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北魏洛陽時期王公貴族窮奢極欲,所居里坊內豪奢成風, 諸王之間彼此競富,加速了北魏的覆亡,以致后來“經河陰之役,諸元殘 盡,王侯第宅,多提為寺” 。 其次,是權貴高官。北魏中后期,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劇烈,在權 力爭奪中獲益的權貴往往在府邸建制上有所僭越、奢侈無度。例如曾幫助 胡靈太后奪權成功的宦官司空劉騰的府邸: “屋宇奢侈,梁棟逾制,一里 之間
20、,廊廡充溢,堂比宣光殿,門匹乾明門,博敞弘麗,諸王莫及也。” 一朝得勢則能占盡一里之地為一己之宅,奢華程度使得“諸王莫及”。又 如永和里內的高官住宅“皆高門華屋,齋館敞麗,楸槐蔭途,桐楊夾植” 。 因此“當世名為貴里” 。 最后,是富商大賈。北魏是少數民族統治下的政權, “城市經濟的繁 榮,商人的逾制等等,是與胡化力量的展開聯系在一起的” ,因此, 在里坊內部出現商人宅邸逾制的特征并不鮮見。例如洛陽大市之北富商聚 集的的阜財、金肆二里內部: “千金比屋,層樓對出,重門啟扇,閣道交 通,迭相臨望。金銀錦繡,奴婢緹衣,五味八珍,仆隸畢口。 ”以致“神 龜年中,以工商上 ?,議不聽金銀錦繡。雖立此制
21、,竟不施行” 。阜財、金 肆二里因奢華而被以僭越之名下令加以制約,但是最終法令難行,由此可 見北魏社會后期奢靡風氣之盛 可見隨著佛教的興盛、社會奢靡之風的興起,北魏社會也隨之發生蛻 變。統治階級利用宗教麻痹和壓榨百姓,伴隨著競相豪侈的是權利爭奪與 社會矛盾的加劇,北魏社會出現衰敗的跡象。里寺相互摻雜、里坊內競相 豪侈的特征,也成為北魏社會由盛轉衰的歷史見證。 北魏洛陽城的里坊布局與北魏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并且成為這一時期 北魏社會發展的折射鏡。北魏遷都之初,大舉開辟出外郭城,并在內城和 郭城沿御道規整化布局了里坊區以安置隨遷人口,實現了周公時代“匠人 營國,經涂九緯” 的理想建度模式, 在都城建
22、設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隋唐兩都的建設沿襲了北魏洛陽城里坊建設的傳統,朝鮮半島各國都城里 坊的規劃布局也受此影響,公元 6 世紀的新羅首都金城“里坊錯落有致, 分布于內城與郭城之內。里坊的外觀也呈現出經過規劃的特點” 。北魏洛 陽城的里坊布局特征與孝文帝時期改革、開拓精神相呼應,折射出鮮卑族 上升時期一統天下的雄心大志。北魏中期,封建化日益加深,里坊布局呈 現出以類相從的局面,同時,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城市商業繁榮, 坊市趨于融合,尤其是四夷館、四夷里與四通市的設立,進一步促進了北 魏時期的民族融合與經濟交流,使得北魏洛陽成為當時南北民族經濟和文 化的交匯點,折射出了北魏社會繁盛時期的
23、社會風貌。北魏后期,佛教興 盛、佛寺林立,奢侈腐化之風盛行造成了里寺相互摻雜、權貴富賈競相豪 侈的現象,雖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進佛教傳播與園林發展的作用,但也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魏的滅亡,成為北魏后期由盛轉衰的先兆。可見, 北魏社會發展為洛陽城里坊布局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同時,北魏里坊 布局也促進了北魏城市的轉型,為隋唐時期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之著,周祖謨校釋 . 洛陽伽藍記 M. 北京:中華書局, 1963. 2楊寬.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3李久昌 . 北魏洛陽里坊制度及其特點 J. 學術交流, 2007( 7) . 4
24、金大珍.北魏都城洛陽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地位洛陽伽藍 記研究之一 J. 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 9). 5陳寅恪 .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M. 北京:中華書局, 1963. 6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葉德榮.都邑的“市”,胡人聚落與佛教以東漢魏西晉時期 都城洛陽為實例 J. 世界宗教研究, 2010(6). 8任重,金大珍 . 北魏城市規劃與建筑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J. 當代韓國, 2006 年春季號 . (責任編輯 孫國軍) 洛陽作為北魏全盛時期的重要都城,自北魏遷 都伊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營建,有計劃地在內城和郭城開辟出大面積的里 坊區。據楊 ?之洛陽伽藍記
25、(以下簡稱伽藍記 )載:“京師東西二十 里,南北十五里,戶十萬九千馀。廟社宮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為一里, 里開四門,門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門士八人,合有二百二十里。 ”洛陽 城中約十萬九千余戶的人口主要居住在里坊區中。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 古代城市由中古社會到近古社會的重要轉型期,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亦具 有典型特征,在都城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本文擬對此加以 探索研究。 一、里坊布局的整體特征 從整體布局看,北魏洛陽城的里坊主 要分布在內城和郭城,內城主要分布在宮城以南,郭城主要分布在城西、 城東,由于地形限制,城南、城北分布較少,呈現出沿御道分布、規整化 布局的特點。 北魏洛陽城是
26、在漢晉舊城的基址上重新營建的,既承襲了漢晉舊城建 制的傳統又有所革新:改變了以往都城宮城、內城的二重格局,將整個郭 城開辟出來,并在內城和郭城建筑了里坊區以安置隨遷人口,呈現出規整 化布局的特征。據魏書卷 18廣陽王嘉傳載: “嘉表請于京四面, 筑坊三百二十,各周一千二百步,乞發三正復丁,以充茲役,雖有暫勞, 奸盜永止。詔從之。 ”此舉雖是為了防備奸盜,但也是“我國古代城市建 設史上第一次有計劃地把居民的里整個建成,做出整齊的布局,規定 了統一的規格。 ”這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意義。關于洛陽城 中里坊的具體數目, 伽藍記和魏書記載不一,本文認為楊 ?之為北 魏人,又于東魏武定五年“重
27、覽洛陽”感“黍離之悲”而作伽藍記 , 因此伽藍記中對洛陽城中里坊的記載更為可信,所謂 220 里當為北魏 實際建成的里坊數目。廣嘉王表請筑 320 坊則或是最初規劃的里坊數目, 由于建筑過程中一些里坊實際形制大小不一,如魏書卷68甄琛傳 中記載:“京邑諸坊,大者或千戶,五百戶”也有的里坊只有1戶, 如權臣劉騰宅“一里之間,廊廡充溢” ,因此最終建成的里坊數與最初規 劃的里坊數目會有所出入。盡管各里坊實際形制大小不盡相同,但北魏洛 陽城里坊區的規整化布局仍不失為中國古代城市建筑史上的一大創舉。 北魏洛陽城初步實現了中軸布局, “宮城位于內城中北部適中略偏西 的位置,宮城正殿、正門和宮城通向內城正
28、門的南北大街在同一條直線上, 形成全城的中軸線, ”城內“一門有三道,所謂九軌, ”形成九經九緯的道 路網,并延伸到郭城。里坊區的布局受此影響多沿御道分布,呈現出以御 道為經緯的特點。例如:南北方向上,宮城正南闔閭門至宣陽門之間的御 道銅駝大街東側依次分布著左衛府、司徒府、國子學、宗正寺、太廟、護 軍府和衣冠里;御道西側與之相對的分布著右衛府、太尉府、將作曹、九 級府、太社和凌陰里。宣陽門外“永橋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間,夾御 道,東有四夷館,一曰金陵,二曰燕然,三曰扶桑,四曰崦嵫。道西有四 夷里,一曰歸正,二曰歸德,三曰慕化,四曰慕義” 。東西方向上,如伽 藍記卷1城內所載:在西陽門內御道北
29、所謂延年里西陽門內御 道南有永康里。 東陽門內道北(有)太倉、導官二署。東南治粟里。 延伸至城東:“東陽門外一里御道北,所謂東安里也東陽門外二里御 道北,所謂暉文里。 ”楊 ?之在伽藍記中也是以御道為參照物來撰述里 坊方位的,可見,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具有沿御道分布的典型特征。 二、里坊布局的外部特征 北魏洛陽時代是北魏歷史上的全盛時期。在思想文化上,鮮卑族的封 建化進一步加深,城市經濟取得較大發展,商業貿易日益活躍,洛陽一時 成為“民族融合的交匯點、南北文化的交匯點和中外交流的交匯點” 。這 一時代特色折射出北魏洛陽城里坊布局的兩個鮮明特征。 其一,坊市趨于融合。北魏洛陽城憑借背依邙山、俯瞰伊洛的地理條 件,采取了坐北朝南的布局,突破了周禮 ?考工記中自古以來“面朝 后市”的制度,根據實際需要將市遷于外郭城,有規劃地分置在城東、城 西、城南的里坊區之間,并且在不同類型的市的周圍均布局了相關工商業 者居住的里坊。隨著北魏經濟的日漸繁盛,坊市之間呈現出融合的趨勢。 北魏時期洛陽城有小市、大市和四通市三個商業區。洛陽小市位于郭 城城東,“出青陽門外三里,御道北有孝義里孝義里東,即是洛陽小 市。”在小市北面有貨殖里。城東主要分布著中下級官吏及百姓居住的里 坊,人口雖不及城西阜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溫州理工學院《音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比較憲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體育大學《流體機械CAD》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食用菌栽培與加工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商場鋪位租賃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荒山荒地承包合同書范例
- 二零二五離婚撫養費給付標準
- 質押借款合同模板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社保補償金協議
- 私人房屋裝修安全協議書
- 《第7課 動物的繁殖》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三年級下冊教科版
- 《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2020》
- 全新標前協議書范本下載
- 數字普惠金融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 【正版授權】 ISO 19168-1:2025 E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Geospatial API for features - Part 1: Core
- 《全斷面巖石掘進機法水工隧洞工程技術規范》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招聘真題
- RBA VAP 71 操作手冊 中文版 7
- 小學英語零基礎入門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智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汽車智能化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決策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