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沐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 建設方案 臨沐縣財政局 臨沐縣水利局 二00九年八月 臨沭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 建設方案 審定:陳學照 審核:伏廣強 項目負責人:袁春光 技術負責人:英 鋒 編 寫:胡京雷 何宗凌 陳久民 楊 沖 劉波華 臨沂安源水利勘測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二九年八月 # 目錄 1 概述 1. 1.1 基本情況 1. 1.1.1 自然條件 1. 1.1.2 社會經濟狀況 4. 1.1.3 自然災害情況 5. 1.1.4 農業生產現狀 5. 1.2 小型農田水利現狀 7. 1.3 水資源狀況 1. 2 2 重點縣實施計劃 1. 6 2.1 目標與任務 1. 6 2.1.1 主要任務 1.
2、 6 2.1.2 主要目標 1. 7 2.2 工程建設與管理 1. 8 2.2.1 建設范圍和總體布局 1. 8 2.2.2 工程數量與規模、建設標準 19 2.2.3 主要建設內容 2. 0 2.2.4 技術方案 2. 8 2.2.5 工程建設管理機制、運行管護機制 50 2.3 資金籌措及整合方案 5. 2 2.3.1 測算各類主要建設內容的費用和總費用 52 2.3.2 提出資金籌措方案及資金整合方案 54 2.4 預期效益 5. 6 2.4.1 經濟效益分析 5. 6 2.4.2 社會效益 5. 8 2.4.3 生態及環境效益 5. 8 3 分年度實施計劃 5. 9 3.1 2009
3、年度實施計劃 5. 9 3.1.1 目標與任務 5. 9 3.1.2 工程建設與管理 6. 1 3.1.3 資金籌措及整合方案 6. 7 3.1.4 預期效益 7. 1 3.2 2010 年度實施計劃 7. 3 3.3 2011 年度實施計劃 8. 3 4 保障措施 9. 3 4.1 組織保障 9. 3 4.2 政策保障 9. 3 4.3 技術保障 9. 5 4.4 資金保障 9. 6 4.5 機制保障 9. 6 5 附件 9.7 # 1 概述 1.1 基本情況 1.1.1 自然條件 (1)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臨沐縣地處魯東南,位于東經118 6 118 8:北緯34 0 35 06 之間,西
4、靠臨沂市,北依莒南縣,西南與郯城縣毗鄰,東、 南與江蘇省東海、贛榆兩縣接壤??h境東西最大寬 31km ,南北最 大長 46km ,總面積 1038.1km 2,其中山地 39.66 km 2,丘陵 755.94 km 2,平原 242.5 km 2。 臨沐縣轄臨沐、青云、白旄、鄭山、南古、曹莊、石門、店頭、 大興、蛟龍、玉山、朱倉 12 個鄉鎮,共 300 個行政村街, 552 個 自然村, 64.1 萬人口, 其中農業人口 58.4 萬人, 農村勞動力 36.91 萬人,耕地面積 78.20 萬畝。 (2)地形、地貌 其地形呈東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傾斜狀態,屬魯東南低山丘陵 區。北部層巒起伏,
5、溝谷切割,大小山頭 44 座,海拔高度一般在 80300m 之間;東南部丘陵較多,土地起伏不平;西部沿沐河一 帶,地勢平坦。其地貌根據形態和成因可劃分為兩大地貌類型和 5 個地貌區。兩大地貌類型之一為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含變質巖低山 區,變質巖丘陵區和碎屑巖丘陵區三個地貌區,他們分別分布在以 蒼馬山為主的東北地區、北部,東北部、東部,南部。兩大地貌類 型之二為剝蝕堆積平原,含沐河沖積平原和內河沖積平原兩個地貌 區,他們分別分布在沐河兩岸,沿穆疃河、蒼源河下游兩側。 ( 3 )水文氣象 臨沐縣屬溫帶季風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多年平均年日照數為 2529.3h ,全年無霜期 208
6、d ,最大凍土深度 30cm ,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 1488.3mm ,多年平均降水量 862mm , 年最大降水量 1288mm ,最小降水量為 474.5mm ,其中 6-9 月份 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6% ,降水量年內、年際分配不均,素有 冬寒少雪、春旱夏澇秋又旱的規律,多年平均降雨日數為 90d 。臨 沐縣多年平均氣溫13 C,最高氣溫38.8 C,最低氣溫-15 C,全縣 平均相對濕度 67.5% 。 冬季干冷, 風向多偏北, 春季干燥, 風向多偏南, 夏季高溫 潮 濕,風向多偏東,歷年最多的風向是東風,占 16% ,多年平均風速 3.4m/s ,多年平均最大風速(瞬時風速)
7、 17.3m/s ,歷年平均大風 日數 16d ,最多 28d ,最少 3d 。 ( 4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 臨沐縣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劇烈。沐河兩岸、中部、東北 部、南部的山前地帶為山間谷地小平原覆蓋;北部、東北部、中部、 南部地帶的低山丘陵, 基巖裸露, 巖石種類主要是花崗巖和沉積巖。 地層傾向大致為南西、北東,傾角 5至45 左右。著名的沂沐大斷 裂帶穿過臨沐境內。 ( 5 )河流水系 臨沐縣屬淮河流域,境內除玉山鎮鎮武河 38km 2 屬于濱海系 外,其余均屬沐河水系。境內 10km 以上的河流就有 15 條,較大 的河流有:沐河在我縣西部,自北向南,在大官莊分為二支,東支 為新沐
8、河,南支為老沐河;分沂入沐水道,在我縣西南部曹莊鎮境 內,是沂河分流入沐河的通道;蒼源河在我縣中部,自北向南流經 朱倉、青云、鄭山、臨沐、蛟龍、大興、店頭,在大于科入新沐河; 穆疃河在我縣東部, 自北向南流經朱倉、 蛟龍出境流入石梁河水庫; 石門河,位于我縣南部石門鎮境內,自江蘇境內由南向北在陳棠村 東流入新沐河。 我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 35952 萬 m 3 ,其中地表水資源量 為 31977 萬 m 3,地下水資源總量為 11640 萬 m 3??退繛?13.2 億 m 3 。 我縣的客水主要是沭河、分沂入沭和總干排水溝的過境水量。 年均總客水量13.2億m3,其中沐河過境水量11.
9、22億m3,分沂 入沭和總干排水溝過境水量為 1.98 億 m 3。 我縣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 11640萬m3,從地理分布看,可 分以下幾個區域:單井日出水在2000m 3以上的富水區,面積 34.25 km 2,占全縣總面積4%。單井日出水在 5002000m 3之 間的一般區,面積為 322 km 2,占全縣的 31% 。主要集中在南古沿 沐河地帶,青云、白旄西部沿沐河區,朱倉、蛟龍沿穆疃河區,以 及玉山鎮的塘子河沿岸,主要分布在中部、中西部、中東部、臨沐、 蛟龍、大興北部、店頭、鄭山、白旄鄉鎮駐地連線以西地區;單 井日出水量低于 100m 3 的貧水區, 面積 671.5 km 2,占
10、全縣總面積 的 65% ,主要分布在北部,東北部地區及店頭、大興、石門等鄉鎮 的丘陵區。 ( 6 )土壤與植被情況 臨沐縣土壤類型以棕壤為主,主要分布在青云至石門一線以東 的鄉鎮內,占可利用面積的 78.96% ;潮土類分布在白旄、南古、 店頭、曹莊沿沐河一帶,占可利用面積的 8.64% ;褐土類主要分布 在白旄鎮的華山嶺、南古鎮的潘嶺村、曹莊的岌山嶺一帶,占可利 用面積的 4.42% ;沙姜黑土地主要分布在牛腿溝兩側及南古鎮的大 小墩、 青云鎮的季嶺、 臨沐鎮的高湖一帶, 占可利用面積的 7.98% 。 由于長期人為因素,原始自然植被已遭破壞,現有植被屬次生天然 植被,總覆蓋率為 13.2%
11、 。 (7)其他 3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 縣內公路通車里程達 731km ,327 國道、 225 省道兩條干線交叉通過縣境,縣鄉公路縱橫相連,鄉村路交織 成網。全縣 553 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電網改造,通電率 100% ;縣 內有小水電站 3 座,火力發電站 1 座,總發電量 6590.1 萬 kw ;全 縣共有高壓線路 1163km ,低壓線路 1160km ,變電站 17 座,變 壓器 1519 臺。 1.1.2 社會經濟狀況 臨沭縣轄臨沭、青云、白旄、鄭山、南古、曹莊、石門、店頭、 大興、蛟龍、玉山、朱倉 12 個鄉鎮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共 300 個行政村街, 552 個自然村
12、, 64.1 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 58.4 萬 人,農村勞動力 36.91 萬人,耕地面積 78.20 萬畝。 2008 年,全 縣完成生產總值 117 億元,增長 15% ,三次產業比例由 2007 年的 11.9 :55 :33.1 調整為 9.7 :56.5 :33.8 。地方財政收入 3.2 億元, 財政總支出 8.3 億元,連續 22 年保持收支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 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00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5200 元。 臨沭區位優勢明顯。百公里內有三大港口(日照、嵐山、連云 港)、兩條鐵路(隴海、兗石) 、兩個機場(白塔埠、臨沂) ,京滬高 速公路距縣城
13、只有 35km ,327 國道、 225 省道縱橫交叉通過縣城, 正在建設中的長深、棗嵐高速公路穿過境內,被國家權威部門授予 度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第 60 位。全縣 552 個行政村已 全部完成電網改造,通電率 100% ;縣內有小水電站 3 座,火力發 電站 1 座,總發電量 6590.1 萬 kw ;全縣共有高壓線路 1163km , 低壓線路 1160km ,變電站 17 座,變壓器 1519 臺。 臨沭境內資源豐富, 非金屬礦儲量大、 質量好,聞名全國的 “常 林鉆石”發現于曹莊鎮常林村,因此有“鉆石之鄉”的美譽。農產 品種類較多,其中白柳面積突破 10 萬畝,被命名為“中國
14、名優經 濟林杞柳之鄉” 。 2009 年 7 月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 柳編之都”稱號。 臨沭縣工業經濟發達,已形成化工、復合肥、機械、食品等優 勢支柱產業,是亞洲最大的醋酸乙酯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手扶拖 拉機生產基地;復合肥年生產能力達 800 萬噸,被國家質檢總局授 予“全國爭創優質化肥生產基地先進縣”稱號,并被科技部授予全 國唯一的 “國家火炬計劃復合肥產業基地” ,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中國投資促進處授予“綠色肥料產業基地” 。 1.1.3 自然災害情況 臨沭縣大部分地區屬降水分布過渡帶,有過渡帶共同的特點,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降水變率大,容易受旱澇威脅。臨沭 縣年內降
15、水主要集中在汛期 6 9 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 71.8% 左右,其中有 50% 左右的雨量集中在 78 月份,可見雨季較短, 雨量集中,年內分布極不均勻,因而易造成嚴重的春旱、秋旱和冬 旱。同時,降水量在年際變化也很大,最大年降水量為最小年降水 量的 2.4 倍,往往使得豐、枯水年交替出現,也使我縣經常發生年 際干旱現象。同時,由于降水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易引起局部地區 干旱。該縣降水量總的空間分布特征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從 東南向西北遞減。由于每年旱澇災害的發生,糧食作物及經濟作物 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減產。嚴重影響了臨沭縣經濟社會的 發展。 1.1.4 農業生產現狀 臨沭縣農業
16、人口 58.4 萬人,農村勞動力 36.91 萬人,我縣現有 耕地面積 78.20 萬畝, 土地肥沃,是山東省主要產糧、產油大縣。 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地瓜和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有花 生、黃煙、蔬菜瓜果和白柳等。耕作制度為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 復種指數為 170% 。水資源總量為 3.6 億 m 3,人均水資源量 577 m 3, 雖然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 1/4 ,但只要合理開發利用好現有水 資源,完全可以滿足縣域內水資源需求。我縣屬溫帶季風半濕潤大 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季濕熱,雨量充沛,秋季涼爽, 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 1488.3mm,
17、多年平均降水量 862mm,多年平均氣溫13 C,平均 相對濕度 67.5% 。 多年來,臨沭縣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設了一大批水 利工程:大型引河自流灌區一龍窩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1.4萬畝; 水庫71座,其中中型水庫兩座 (凌山頭、龍潭),小型水庫13 座,小型水庫56座;塘壩647座;揚水站229處(其中國 營揚水站5處),配套機組280臺套,裝機7322千瓦;機井、 大口井1984眼,總裝機11000千瓦;其它小型水利工程(閘、 壩、谷坊等)1000余處;人畜飲水解困工程。到 2008年底,我 縣實現村村通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 100% 。 通過以上工程的建設,我縣灌溉條件得
18、到極大改善,現有耕地 有效灌溉面積 37.85 萬畝,節水灌溉面積 23.58 萬畝,高效節水灌 溉面積(管灌、噴灌、微灌等) 8.13 萬畝;水庫灌區有效灌溉面積 6.1 萬畝,引河灌區有效灌溉面積 14.4 萬畝,純井灌區面積 6.81 萬畝。縣內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業機械化程度穩 定提高。 2008 年末農用機械總動力達 57.05 萬千瓦,其中農用排 灌動力機械 2.97 萬千瓦。農村用電量 14031 萬千瓦時。全年化肥 施用量(折純) 3.54 萬噸?;A設施有了新變化,實現村村通電、 通車、通電話、通自來水。 1.2 小型農田水利現狀 (1)縣域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
19、類型、分布及完好程度。 臨沐縣域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主要有:塘壩,全縣共有塘壩 647 座,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西南部山丘區,工程均基本完好,完 好率在95%以上,均能夠正常發揮效益;揚水站,全縣共有揚水 站 229 座(其中包括 5 座國營揚水站) ,主要分布在沿沐河兩岸區 域,工程完好率在80%左右,基本能夠正常發揮效益;機井和大 口井,全縣共有機井、大口井 1984 眼,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東南 部富水區,工程完好率 80%以上。其它小型水利工程(閘、壩、 谷坊等),全縣共有小型蓄水工程 1000 余處,分布在全縣各個鄉鎮, 工程完好率 85% 。 ( 2)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改造及運行情況。
20、臨沐縣龍窩灌區為臨沐縣境內唯一一處大型引河自流灌區。灌 區節水改造項目自 2000 年始被列入投資計劃,得以分年度實施, 到目前為止已實施了六期工程。六期工程共完成總干防滲襯砌 20.84 公里,總干渠疏通開挖 20.056km ;一干渠防滲襯砌 8.3km ; 二干渠防滲襯砌 4.7km ,二干渠疏通開挖 2km ;二干三支渠暗渠防 滲建設 2.75km ;新建、改建、維修渠系建筑物 93 座。完成實際總 投資 4943.49 萬元,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中央 2057 萬元投資逐步 到位,地方配套資金本著“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由縣財政配 套 730.5 萬元,剩余資金由受益鄉鎮以籌集部分工
21、程材料折資籌措 2155.99 萬元,工程建設資金足額到位。共完成總工程量 91.355 萬m3,其中土石方工程 75.39萬m3,砌石工程15.48萬m3,砼 及鋼筋工程 0.485 萬 m 3。 7 臨沐縣龍窩灌區各年度節水改造項目情況表 項目名稱 批復主要建設內容 完成情況 投資(萬元) 完成工程量 主要效益 總投資 中央 投資 省級 投資 地方 配套 混凝土 (萬 m3) 土方 (萬 m3) 石方 (萬 m3) 襯砌渠 道(km) 維修、改 建建筑物 (座) 新增灌 溉面積 (萬畝) 恢復改善 灌溉面積 (萬畝) 龍窩灌區2000 年度節水改造工 程 總干渠及干渠渠道防滲加固 7.5k
22、m,其中 總干 5.99km,干 0.51km,二干 1.0km 。 疏挖干渠20.54km 里,渠系建筑物配套改 造24座 1000.7 400 600.7 0.11 22.62 3.88 7.5 27 0.8 3 龍窩灌區2002 年度節水改造工 程 總干渠險工段處理和防沖襯砌 6.9km ;新 建生產橋4座,改建生產橋 3座,新建進 水閘1座,改建總干斗門11座,維修總 干樁號19+780 處鄭山揚水站引水管 1 處,維修總干樁號10+700白旄涵洞1座 744.15 300 444.15 0.025 15.89 2.67 6.9 21 3.5 龍窩灌區2003 年度節水改造工 程 總干
23、渠襯砌 2.0km,二干襯砌3.7km 及二 干渠開挖疏通 2.0km,渠系建筑物配套16 座 760.34 300 460.34 0.04 14.38 3.28 5.7 16 4 龍窩灌區2004 年度節水改造工 程 總干渠防滲襯砌1.3km,二干三支渠暗渠 防滲建設2.75km,建筑物配套8座及灌 區信息化建設 759.2 300 459.2 0.26 5.65 2.26 4.05 8 5.23 龍窩灌區2005 年度節水改造工 程 一干渠防滲襯砌7.79km,改建渠系建筑 物7座,改建及維修總干建筑物3座,維 修五干渡槽1座,完善信息化建設,增設 水雨情遙測系統 754.97 300 4
24、54.97 0.01 6.02 2 7.79 10 4.07 龍窩灌區2008 年度節水改造工 程 總干襯砌4.65km,改建、維修加固渠系 建筑物11座,灌區管理設施建設 924.13 380 77 467.13 0.04 10.83 1.39 4.65 11 3.31 合計 4943.49 1980 77 2886.49 0.485 75.39 15.48 36.59 93 0.8 23.11 9 龍窩灌區覆蓋我縣 40% 的耕地面積,為我縣農業灌溉,促進農 民增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過六期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目前龍 窩灌區骨干工程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務,渠道襯砌率達到 80% 。龍窩 灌區各
25、級渠道運行良好。根據工程改造后運行測算,改造后灌區灌 溉保證率達到 50% ,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 0.65 ,效果顯著。 (3)作為灌溉水源工程的水庫運行狀況。 臨沭縣共有中小型水庫 71 座,其中中型水庫 2 座,?。ㄒ唬?型水庫 13 座,?。ǘ┬退畮?56 座。除中型水庫凌山頭水庫作為 縣城供水水源外,其他水庫均承擔著灌溉任務。自 2008 年度實施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以來,臨沭縣對全縣 56 座小型水庫全 部進行了除險加固。中型水庫凌山頭水庫 2001 年完成除險加固任 務,龍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也已經與 2009 年 7 月份開始實施。 臨沭縣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取得了輝煌的
26、成績, 2008 年、 2009 年,省、市現場會議均在我縣召開, 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經驗在 全省推廣,并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通過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實施,我縣小型水庫防洪標準均 達到 30 年一遇設計, 500 年一遇校核,徹底解決了工程存在的防 洪安全問題。 同時, 由于小水庫得到加固, 比加固前增加了蓄水量, 即增加了可供水量,為灌溉提供有力保證。目前,我縣 69 座小水 庫運行良好, 蓄水總量達到 4500 萬 m 3,為下一步發展小型農田水 利建設提供了水源保障。 ( 4 )現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1998 年臨沭縣被水利部列為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 30 個
27、 試點縣之一,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原有 水利工程均通過拍賣、承包、租賃等方式完成改制。 1998 年以后, 我縣繼續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重點圍繞新建水利工程 進行探索實踐,采用戶辦、聯戶辦、股份制等方式建設了大量小型 農田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止到 2008 年底全縣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 35 個,其中已在民 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協會為 15 個;全縣由用水戶協會管理灌溉面積 27.75 萬畝,村組集體管理灌溉面積 4 萬畝,承包租賃管理灌溉面 積 6.3 萬畝,由用水戶協會管理的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 72.8% 。 ( 5)近年來( 2005-2008
28、 )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 成效。 臨沭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工作, 始終把農田水利基本 建設擺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作為考核領導干部政績的 重要內容,注重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組織領導工作。建立了 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制度和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 并先后制定出臺了臨沭縣人民政府關于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 革的試行意見、臨沭縣人民政府關于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 本建設的意見 、關于加快民營水利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 策和規定,對加強和推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三年 來,臨沭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有力支 持下,均超額完成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年度規劃任務,且年投
29、入增 長幅度在5%以上。20052008年,全縣共投入14658萬元,其 中中央財政投入 1352 萬元、省財政投入 1091 萬元、市財政投入 424 萬元、縣級財政投入 1719 萬元、鄉鎮財政投入 406 萬元、農 村集體自籌 268 萬元、農民投勞折資 2861 萬元,并整合農業綜合 開發資金 2387 萬元、國土資金 4150 萬元。 (6)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及施工等技術能力狀況等。 臨沭縣有丙級設計資質單位一家。同時臨沭縣水利局技術力量 雄厚,現有高級工程師 12 人,工程師 36 人,高級技工 63 人。他 們有著較為豐富的農田水利建設的經驗,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 的實施提供
30、了技術保證。同時為了切實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縣 水利局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農田水利辦公室,負責全縣農田水利項 目的設計、施工、管理等日常工作。健全的機構、雄厚的技術、優 質的服務,為工程的良性運轉提供了保證,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再 上新臺階,奠定了基礎。同時,臨沭縣水利局與山東省水利科學研 究院、河海大學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提供了高科技技術保證和物資保證。 同時,臨沭縣十分重視農田水利建設前期工作,先后編制完成 了臨沭縣水利“十一五”規劃 、臨沭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十 一五”規劃等綜合規劃和臨沭縣龍窩灌區節水改造規劃 、臨 沭縣澇洼地治理規劃 、臨沭縣雨
31、水集蓄工程規劃等專項規劃。 這些規劃為臨沭縣下一步水利工作進行了科學規劃,并得到很好地 執行。 1.3 水資源狀況 ( 1) 全縣水資源總量 臨沭縣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 3.595 億 m 3,全縣耕地面積 78.20 萬畝,每畝耕地占有水資源量 459 m 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 577 m 3,雖然在全省來說水資源相 對豐富,但是同全國相比就顯得比較貧乏,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人 均占有量的 1/4 。 地表水資源量。通過對近幾十年來我縣氣象資料分析和對各 河流實測計算,我縣年均自產地表水總量為 31977 萬 m 3,其中各 類水利工程可攔蓄地表水總量為 7910萬
32、m3。各分區水資源量見下 表。 臨沐縣分區徑流量匯總表 單位:徑流深:mm,降水總量:104m3 *保證 資、率 分、量 多年平均 P=50% P=75% P=95% 降水量 降水 總量 降水量 降水 總量 降水量 降水 總量 降水量 降水 總量 I 1 306.7 3864 273.0 3440 177.9 2242 88.9 1120 I 2 306.6 9475 279.0 8621 190.1 5874 98.1 3031 I 3 302.9 3059 272.6 2753 181.7 1835 93.9 948 I 4 310.8 5376 279.7 4839 186.5 3226
33、 96.3 1666 I 5 309.0 4327 281.2 3937 191.6 2682 98.9 1385 I 6 303.6 4614 273.2 4153 182.2 2769 94.1 1430 小計I 306.8 30715 276.1 27638 184.1 18428 95.1 9520 n 341.0 1262 303.5 1123 197.8 732 98.9 366 全縣合計 308.1 31977 277.3 28784 184.9 19193 95.5 9913 地下水資源量。通過對全縣150處地質及含水情況取樣以及 有關資料調查計算,我縣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
34、11640萬m3, 各分區地下水資源量見下表。 臨沐縣地下水資源量 單位:104m3 分區 多年平均 P=50% P=75% P=95% 備注 沐 河 流 域 (I) I 1 1763 1729 1462 1127 I 2 2252 2209 1892 1491 I 3 2422 2388 2146 1837 I 4 2412 1387 1152 911 I 5 1208 1186 1027 832 I 6 2331 2239 2035 1667 小計I 11388 11238 9714 7865 東南沿海 流域 n 252 248 205 161 全縣 11640 11486 9919 80
35、26 自產水資源總量。全縣多年平均年自產地表水資源量為 31977萬m3,地下水資源量為11640萬m3,扣除多年平均重復 計算量7665萬m3,則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 35952萬m3。人 均占有水量577m 3,畝均占有水量為 459m 3。臨沐縣分區多年平 均水資源總量見下表。 臨沐縣分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表 單位:萬m3 分區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復計算量 水資源總量 I 30715 11388 7429 34674 n 1262 252 237 1277 全縣 31977 11640 7665 35952 客水。我縣的客水主要是沐河、分沂入沐和總干排水溝的過 境水量。沐河過境水量 1
36、1.22億m3,分沂入沐及總干排水溝多年 平均過境客水量為1.98億m3,多年平均總客水量13.2億m3,其 中汛期為11.3億m3,占過境客水量的85.4%。 (2)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全縣現有中型水庫 2座,小型水庫69座,塘壩647座,機 電井1984眼,這些水利工程設施為水資源開發創造了條件,可供 水量按50%保證率計算時為1.0843億m3,其中地表水0.8024億 m 3,地下水0.2819億m3,詳見下表。 臨沐縣地表水開發利用情況表 單位:萬m3 WX名稱 典型7年工、X 可供水量 水資源總量 可供水量/ 水資源總量(%) 水資源總量 -可供水量 P=50% 8024 2878
37、4 27.9 20760 P=75% 7004 19193 36.5 12189 P=95% 5492 9913 55.4 4421 臨沐縣地下水開發利用情況表 單位:萬m3 保證率(%) 可供水量 可開采量 可供水量/可開米量(%) 可開米量-可供水量 50 2819 11486 24.5 8667 75 2819 9919 28.4 7100 95 2819 8026 35.1 5207 臨沐縣地表水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都比較低,開發潛力較大。 就平水年而言,地表水攔蓄提水工程可攔蓄利用河川徑流量的 27.9%,還有2.076億m3的開發潛力;現有地下水工程供水能力 僅占可開采量的24.5
38、%,還有0.87億m3的開發潛力。 全縣各部門需水量分析 根據我縣水利綜合規劃中水量平衡分析結果,見下表。 不同水平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成果表 單位:萬 m3 水平 分 可供水量 需水量 余缺水量 年 區 P=50% P=75% P=95% P=50% P=75% P=95% P=50% P=75% P=95% 備注 2010 全 縣 21480 18713 14140 22142 23887 26256 -662 -5174 -12116 余水 量為 “ + ” 缺水 量為 2020 全 32266 28119 21543 34838 36822 39646 -2572 -8703 -1810
39、3 縣 根據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成果,平水年供水量也無法滿足工農業 發展的需水要求。因此,必須改變過去的耕作種植和灌溉制度,提 高田間配套工程率,推廣采用先進的控制灌溉和管道灌溉、噴灌、 滴灌等形式的高效節水灌溉方法。 (3)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地形及氣候的影響,臨沐縣區域性降雨、季節性降雨 偏差大,降水量在時間及時空上分布不均,極易造成臨沐縣區域性 及季節性缺水。 節約用水機制滯后,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還沒有形成,用水 浪費嚴重。 由于工農業的逐步發展,工業廢水排放量逐漸增加,造成地 表水體和地下水體污染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農村生態環境也逐 漸受到破壞,水質受到污染,飲水安全問題越來
40、越突出,農田灌溉 水質問題也逐漸暴露。 臨沐縣水務一體化改革進程困難重重,水行政主管部門還沒 有能力對水資源真正行使統一管理。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協 調機制不全、功能不強,水費征收難度大。 2重點縣實施計劃 2.1目標與任務 2.1.1主要任務 根據臨沐縣農田水利建設綜合規劃及水資源分布情況, 2009-2011年我縣小型農田水利主要建設 5處集中連片工程,共涉 及耕地面積 14.6 萬畝,分別為:龍窩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共 5.6 萬畝;沿沭河中小灌區末級渠系配套改造,共 3 萬畝(其中包 括高效節水灌溉 0.9 萬畝);石門小水源工程, 共 2 萬畝; 朱倉小水 源工程,共 2 萬畝
41、;大興磨山小水源工程,共 2 萬畝。 其中建設示范片工程兩處,分別是:龍窩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 造示范片工程和石門小水源示范片工程。 通過集中資金投入,相對集中連片配套改造,形成規模,發揮 工程的整體效益, 重點解決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 “卡脖子” 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徹底改變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嚴重 滯后的現狀,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奠定堅實基礎。 2.1.2 主要目標 經過三年( 2009-2011 )的建設(包括中央小農水專項補助資 金項目和其他涉農整合資金項目) ,基本完成縣域內主要小型農田水 利工程配套改造, 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 基本
42、實現“旱 能灌、 澇能排”,達到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 顯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的效果。 按照重點縣立項指南的要求,根據臨沭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 設的實際情況,提出經過三年工程實施擬達到的主要目標。 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提高38.6% 。 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重達到 61% ,高效節 水灌溉面積提高 11 。 井灌區的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微灌工程面積占該區節水 灌溉工程面積比例達到 80% ,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 0.75 。 渠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大中型渠灌區斗口以下、小型灌 區渠首以下)達到 0.75 。 全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 10% ;缺乏
43、灌溉條件的山丘 區和灌區的高崗地,通過新建小型水源工程發展補充灌溉,基本解 決農民口糧問題。 著力推進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為 重點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規劃建設的工程同時落實管理主 體,其中,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管理的比例達到 80% 。 2.2 工程建設與管理 2.2.1 建設范圍和總體布局 根據臨沭縣地形、水資源分布和經濟建設布局,我縣前期完成 了臨沭縣水利綜合規劃,總體治水思路是“東治山、西治澇、 中間搞配套”,具體為:山區以小流域治理、改土造地為重點,采 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充分涵養水源,搞好水土保持丘陵 地區突出抓好節水工程和大口井建設,堅持改土與治水相結合
44、,努 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平原地區重點抓好骨干河道和排灌工程建設, 完善田間灌排系統,把水利工程配套作為重點。 根據我縣總體規劃及多年來農田水利建設的基本經驗,制定本 次規劃的總體布局: 1 北部及中部龍窩灌區覆蓋區 ( 涉及青云、白旄、鄭山、臨沭、 店頭、蛟龍、大興等鎮 )。結合龍窩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逐步實 施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工程,對田間進行配套,提高水的利用率,降 低灌溉成本。 2東北部和南部干旱區(涉及朱倉、玉山、青云、石門四個鄉 鎮),地下水資源貧乏,但該區為低山丘陵區,可以結合現有水庫、 河道,建設塘壩、谷坊、揚水站等小水源工程,解決農田灌溉問題。 通過水源工程建設,盡快實現水資源
45、有效配置,提高供給能力,不 斷提高水利工程為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服務水平。 3西部沿沭河經濟發展區 (主要涉及白旄、鄭山、南古、曹莊 等鎮),結合中小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發展田間配套工程,合理配 置水資源。 4東南部石梁河庫區(涉及蛟龍、大興兩個鄉鎮)。該區水源 條件相對較好,結合當地實際,發展小水源工程,解決農田灌溉問 題。 2.2.2 工程數量與規模、建設標準 本次規劃工程共涉及青云、白旄、鄭山、南古、曹莊、石門、 朱倉、玉山、大興等 9 個鄉鎮,主要建設 5 處集中連片工程,建設 內容為:龍窩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共 5.6 萬畝;沿沭河中小灌 區末級渠系配套改造, 共 3 萬畝(其中包括
46、高效節水灌溉 0.9 萬畝); 石門小水源工程,共 2 萬畝;朱倉小水源工程,共 2 萬畝;大興磨 山小水源工程。全部工程均集中連片、形成規模,以發揮工程的整 體效益,灌溉保證率按 P=50% 設計。其中龍窩灌區末級渠系配套 改造項目和石門小水源工程屬中央小農水專項補助資金項目,其余 為資金整合項目。 1、臨沭縣龍窩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項目 項目區位于臨沭縣西北部,涉及青云、白旄、鄭山三個鄉鎮, 北起前齊莊、南至新 327 國道、西至沭河、東至龍窩總干渠以東 500m ,控制三個鄉鎮 50 個自然村 5.6 萬畝耕地,屬臨沭縣龍窩灌 區控制灌溉范圍。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地瓜、杞
47、柳等。其中杞柳種植面積達到 1 萬畝,結構調整初具規模。主要規 劃內容為:改造斗渠,新建斗門、農門及過路橋涵,斗農渠配套測 水量水設施,排水溝開挖清淤,田間土地整平,生產路整修等。灌 溉保證率按P=50%設計,地震烈度按啞設計。 2、石門鎮小水源工程建設項目 項目區位于石門鎮政府駐地西,涉及石門園林場和蕎麥澗、西 新莊、劉塢、東南埝、東北埝、小岱、大岱、左塢、石門西街、石 門中街等 10 個村莊 2 萬畝耕地。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 玉米、地瓜等。由于項目區屬山丘區,地下水貧乏,只能依靠建設 小水源工程攔蓄地表水,以保證農田灌溉。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 維修塘壩,建揚水站、生產橋、大口井等
48、。塘壩按 20 年一遇洪水 標準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啞設計。 3、沿沭河中小灌區末級渠系配套改造項目 項目區位于臨沭縣西部,南古鎮南部及曹莊鎮北部沿沭兩岸區 域。涉及南古、曹莊兩個鄉鎮 18 個村莊,共 3 萬畝耕地。涉及朱 果灌區(一般中型) 1 萬畝灌溉面積, 4 個小型揚水站灌區 2 萬畝 灌溉面積。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地瓜等,經濟作 物有蔬菜、黃煙、桑、葡萄等。項目區農業結構調整初具規模,在 項目區中部現已發展蔬菜大棚 5000 畝,葡萄 2000 畝,黃煙、桑 種植面積 2000 畝。該項目屬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主要對田間工程 進行配套,水利工程主要建設
49、內容為:漿砌渠道,鋪設灌溉管道, 開挖清淤排水溝、建過路橋涵等,并在項目區中部經濟作物集中種 植區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區,共涉及面積 9000 畝。灌溉保證率按 P=50%設計,地震烈度按啞設計。 4、朱倉小水源工程項目 項目區位于臨沭縣東北部,涉及朱倉鄉、玉山鎮兩個鄉鎮 13 個村莊,共 2 萬畝耕地。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地 瓜等。由于項目區屬山丘區,地下水貧乏,只能依靠建設小水源工 程攔蓄地表水,以保證農田灌溉。該項目屬土地整理項目,水利工 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維修塘壩,建揚水站、生產橋、大口井等。 塘壩按 20 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 200 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 按啞設計
50、。 5、大興磨山小水源工程項目 項目區位于臨沭縣東南部,涉及大興鎮 15 個村莊,共 2 萬畝 耕地。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地瓜等。由于項目區 屬山丘區,地下水貧乏,只能依靠建設小水源工程攔蓄地表水,以 保證農田灌溉。 該項目屬土地整理項目, 水利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 新建維修塘壩,建揚水站、生產橋、大口井等。塘壩按 20 年一遇 洪水標準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啞設計。 2.2.3 主要建設內容 (1)大型和重點中型灌區末級渠系和田間工程建設與改造 1、臨沭縣龍窩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工程 臨沭縣龍窩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工程屬中央小農水專項補助 資金項目, 本次規劃建
51、設一處集中連片工程, 總控制面積 5.6 萬畝。 項目區位于臨沭縣西北部,涉及青云、白旄、鄭山三個鄉鎮, 北起前齊莊、南至新 327 國道、西至沭河、東至龍窩總干渠以東 500m ,控制三個鄉鎮 50 個自然村 5.6 萬畝耕地,屬臨沭縣龍窩灌 區控制灌溉范圍。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地瓜、杞 柳等。其中杞柳種植面積達到 1 萬畝,結構調整初具規模。 設計標準:灌溉保證率按 P=50%設計,地震烈度按啞設計。 工程規劃:以總干、總干支 2 、總干支 3 、總干支 4、總干支 5 作為上級渠系,規劃改造斗渠 65.49km 。渠道形式主要為漿砌石矩 形渠道和砼 U 形渠道兩種,地上渠系
52、一般采用漿砌石矩形渠,地下 渠系一般采用砼 U 形渠。渠系建筑物主要為生產橋、 斗門、農門等, 其中新建斗門、農門 1504 座,新建橋涵 1297 座。根據龍窩灌區 多年量測水的經驗,末級渠系量測水主要有流速儀測水,標準斷面 量水和量水堰水。據此本期規劃末級渠系節水灌溉量測水設施,以 流速儀測水為主,該設備能夠量測水穩定、準確。在每條斗渠的進 水口設進水閘一個,閘后設量水設施一套,在每條斗渠上設農門進 水閘,設 1 套量水設施,共需設 59 套量水設施,排水溝開挖清淤 162km ,田間土地整平 9500 畝。 主要工程量: 總工程量 87.54 萬 m 3,其中土石方 55.64 萬 m3
53、, 漿砌石31.27萬m3,砼及鋼筋砼0.63萬m3,工日55.45萬個。 ( 2 )一般中型、小型灌區和井灌區配套與改造 1 、朱果灌區(一般中型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工程 朱果電灌站位于南古鎮朱果村西、沭河左岸,灌區控制南古、 店頭兩個鄉鎮 18 個村莊, 設計灌溉面積 2.2 萬畝。本次規劃改造末 級渠系 1 萬畝。 設計標準:灌溉保證率按 P=50%設計,地震烈度按啞設計。 工程規劃: 共改造斗渠 11.58 km 。渠道形式主要為漿砌石矩形 渠道。渠系建筑物主要為橋涵、斗門、農門等,其中新建斗門、農 門 236 座,新建橋涵 230 座。在每條斗渠的進水口設進水閘一個, 閘后設量水設
54、施一套,在每條斗渠上設農門進水閘,設 1 套量水設 施,共需設 8 套量水設施,排水溝開挖清淤 29km ,田間土地整平 2000 畝,在項目區南部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3 萬畝。 主要工程量: 總工程量 17.21 萬 m 3,其中土石方 10.12 萬 m3、 砌石 7.06 萬 m 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 0.03 萬 m 3、工日 11.12 萬 個。 2、小型灌區配套改造工程 項目區位于南古鎮、曹莊鎮境內沿沭河區域內,共涉及兩個鄉 鎮徐賀城、張賀城、后河口、彭古等 4 座小型揚水站灌區,本次規 劃建設集中連片工程,總控制面積 2 萬畝。 設計標準:灌溉保證率按 P=50%設計,地震
55、烈度按啞設計。 工程規劃: 共改造斗渠 23.17 km 。渠道改造形式主要為漿砌石 矩形渠道。渠系建筑物主要為橋涵、斗門、農門等,其中新建斗門、 農門472座,新建橋涵460座。在每條斗渠的進水口設進水閘一個, 閘后設量水設施一套,在每條斗渠上設農門進水閘,設1套量水設 施,共需設16套量水設施,排水溝開挖清淤58km,田間土地整平 4000畝,其中在項目區中部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6萬畝。 主要工程量:總工程量34.42萬m3,其中土石方20.24萬m3、 砌石14.12萬m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 0.06萬m3、工日22.24 萬個。 (3)小型水源工程建設 1、石門小型水源工程建設
56、項目區位于石門鎮政府駐地西,涉及石門園林場和養麥澗、西 新莊、劉塢、東南埝、東北埝、小岱、大岱、左塢、石門西街、石 門中街等10個村莊2萬畝耕地。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 玉米、地瓜等。由于項目區屬山丘區,地下水貧乏,只能依靠建設 小水源工程攔蓄地表水,以保證農田灌溉。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 維修塘壩,建揚水站、生產橋、大口井等。塘壩按 20年一遇洪水 標準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啞設計。 1)塘壩(容積小于10萬m3)建設與改造 序號 工程名稱 型式 工程類型 匯流面積 (KM 2) 庫容 (萬 M 3) 灌溉面積 (畝) 1 1#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23 9.80 14
57、22 2 2#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1 8.90 1332 3 3#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32 9.82 1424 4 4#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4 8.60 1302 5 5#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4 9.00 1342 6 6#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28 9.90 1442 7 7#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0 8.60 1302 8 8#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20 8.93 1335 9 9#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6 8.84 1326 10 10#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5 8.76 1318 11 11#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4 8.67 1309 12
58、12#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3 8.59 1301 13 13#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2 8.50 1292 14 14#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1 8.41 1283 15 15#塘壩 土石壩 新建 1.11 8.33 1275 2)小型灌溉泵站(裝機小于 1000千瓦)建設與更新改造 新建小型灌溉泵站5座,型式為揚水泵站,每座揚水站裝機容 量37KW,配套8SH-13A 型泵。 3)灌溉機井建設與改造 新建大口井10眼。 4)主要工程量 總工程量97.87萬m3,其中土石方95.95萬m3,漿砌石1.89 萬m3,砼及鋼筋砼0.03萬m3;工日15萬個;電動機和水泵各 5 臺套。
59、 2、朱倉小型水源工程建設 項目區位于臨沐縣東北部,涉及朱倉鄉、玉山鎮兩個鄉鎮13 個村莊,共2萬畝耕地。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地 瓜等。由于項目區屬山丘區,地下水貧乏,只能依靠建設小水源工 程攔蓄地表水,以保證農田灌溉。該項目屬土地整理項目,水利工 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維修塘壩,建揚水站、生產橋、大口井等。 塘壩按 20 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 200 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 按啞設計。 1)塘壩(容積小于 10 萬 m 3)建設與改造 新建塘壩21座,總匯流面積23.2km 2,總庫容198萬m3,總 控制灌溉面積 2 萬畝。新建生產橋 8 座。 2)小型灌溉泵站(裝機小于
60、1000 千瓦)建設與更新改造 新建小型灌溉泵站 6 座,型式為揚水泵站,每座揚水站裝機容 量 37KW ,配套 8SH-13A 型泵。 3)主要工程量 總工程量 118.12 萬 m 3,其中土石方 116.04 萬 m 3,漿砌石 2.04萬m3,砼及鋼筋砼0.037萬m3。工日16萬個;電動機和水 泵各 6 臺套。 3、大興磨山小型水源工程建設 項目區位于臨沭縣東南部,涉及大興鎮 15 個村莊,共 2 萬畝 耕地。項目區內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地瓜等。由于項目區 屬山丘區,地下水貧乏,只能依靠建設小水源工程攔蓄地表水,以 保證農田灌溉。 該項目屬土地整理項目, 水利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核心聚焦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內容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創新思維的訓練方法試題及答案
- 證券投資實務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券商業務拓展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的知識點整合試題及答案
- 拆彩鋼瓦房施工方案
- 窯爐基礎工程施工方案
- 礦山作業工程施工方案
- 銀行從業資格證模擬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碘化鉀在農業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種樹郭橐駝傳》說課稿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完整版)手機維修單
- UV真空鍍膜涂料漆膜性能參考介紹
- 浙江省消防技術規范難點問題操作技術指南(2020版)
- 曳引驅動電梯安裝施工方案
- 單基因遺傳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醫學院課件
- 公務攝影拍攝技巧分享課件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大興區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中考道德與法治一模試卷及答案解析
- 職工人事檔案目錄
- 2023年雙休日、節假日表(分析統計用合并版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