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研究畢業論文_第1頁
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研究畢業論文_第2頁
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研究畢業論文_第3頁
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研究畢業論文_第4頁
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研究畢業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研究-畢業論文 論 文 摘 要 “地球之腎”?濕地是世界上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濕地所提供的服務功能。但是由于人類對濕地的過度開發,導致濕地面積和數量的大大減少,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和發展問題。因此如何合理的開發利用濕地,解決開發與保護之間的矛盾,是當前濕地課題研究的熱點之一。 本文結合了導師的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復雜環境條件下長江口濱岸潮灘帶物質循環的研究”,重點對要辟為濕地公園的崇明東灘西面 98大堤內側 2000公頃的土地進行考察,收集了相關的數據資料,提出了濕地公園是一種解決濕地開發與保護問題的良好途徑之一,應用生態規劃的方法指導濕地公

2、園的建設,能保證濕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結合野外調查,并收集第二手資料進行室內分析,通過相關的統計資料和數據,綜合運用多學科技術方法手段,對東灘濕地公園的生態規劃進行了探討,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生態規劃方法中提出了理念、技術和管理規劃三個層面進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1、從濕地公園建設的目標、功能兩個方面論證了濕地公園是保護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一種有益的補充形式,是解決當前濕地開發與保護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世界上許多的濕地保護也采用了濕地公園這種形式。 2、生態規劃就是在景觀層面上,主要應用生態學的方法,對區域的利用方式和發展方向的規劃,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濕地

3、公園的生態規劃就是提出人類對濕地合理利用方式,強調在景觀層面上的土地規劃,和保障功能實施下的管理措施。 3、通過崇明東灘濕地公園區域的生態系統的構成分析,尤其是鳥類的棲息地分布表明崇明東灘濕地生態系統基本良好,但還是存在著人類過度圍墾、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多頭管理、部分外來種類的破壞、墾區內濕地減少等一些環境問題,需要通過濕地公園的建設,使濕地生態系統進一步修復,保護好濕地自然保護區。 4、本文創新地提出了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新的方法,從三個規劃層面上去研究。理念規劃主要對濕地公園建設的目標、原則、利益群體、生態服務價值四個方面進行討論。1、目標上提出資源、教育、產業、游憩和發展等多目標

4、規劃體系,最終目的是要建設國家級的生態示范區。2、原則上提出了零污染與環境優先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生態文明的原則。3、利益群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規劃主要針對兩對利益群體:上實公司(開發商)與當地居民;自然保護區與當地政府,在明確這些關系后,規劃中重點就是如何體現利益群體的要求。4、應用濕地生態服務的概念,采用生態經濟學的方法,對東灘濕地公園的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大致在 109704萬元/年。 5、生態規劃的技術規劃:主要對濕地公園建設的生態適宜性分析、生態修復技術、景觀格局構成、承載力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力圖在規劃技術上體現生態規劃的精髓。1、生態適宜性評價,濕地公園的規劃應結合遙感、 gi

5、s等計算機技術,采用因子加權法對園區的土地利用方式進行評價,重點分析影響鳥類生境的因子。 2、生態修復技術,提出對生態系統的結構重建的方式來進行濕地生態功能的恢復,具體操作中采用復綠、改土、凈水的措施來保護濕地的物種多樣性。3、景觀格局營造,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提出了小尺度對鳥類棲息地強調鳥類多種生境的設立與連接,大尺度規劃公園功能分區,強調功能區之間的緩沖地帶的設置和大斑塊中小濕地斑塊與廊道的建設。 4、從旅游游憩接待的角度,提出了濕地公園承載力的模型,n nm m公式為: k kv i + p pk 1 k 11 26、生態規劃的管理規劃,主要從生態旅游規劃和生態管理兩方面論述。濕地公園的休

6、閑游憩功能通過生態旅游的形式來體現,并獲得相應收益,對濕地公園如何開展生態旅游活動,構建生態旅游產品體系和發展模式進行了論述。生態管理規劃提出了五個措施:科學規劃,控制用地;加強科學研究、倡導科學保護和公眾教育;加強對旅游者的行為規范,倡導“清潔生產”措施;加強生態系統管理,體現生態補償、生態修復理念;提高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注重社區利益。關鍵詞:濕地公園 生態規劃 崇明東灘abstract wetlands, “the kidney of the world”, are the one of the best productive ecosystems in the world, a

7、nd provide service functions for people life and productionhowever, people develop wetlands so excess that decrease their areas and quantities, and this behavior induces seriou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accordingly, it is a hot point of the wetland researches that how to reasonably deve

8、lop and use wetlands and resolving the dilemma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director s important program of nation nature science fund, “ the study on material circulation from the tidal flat of chinas yangtze estuary in complex environment” , and investigate the 2000ha e

9、arth inside 98 levee on the west of chongming dongtan reserve for wetland park. on the base of large data,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at wetland park is a good way of resolving the dilemma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y the methods of ecological planning to direct its construction,

10、because they keep the benefits of both ecological and economicthe research approach of the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collecting second-hand statistic information and data, according with from fieldwork.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on the wetland park in chongming don

11、gtan, variously applying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of many subjects. the paper innovates the method of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illustrates the planning from three lays: idea planning, technology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planning. so there are six conclusionsfirst,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we

12、tland park is a useful and complementary form for wetland reserves conservation from the goals and functions of it, and one of available ways of resolving the dilemma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many foreign wetland reserves adopt the form of wetland parks toosecond,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is

13、a regional using manner and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ne on the scale of landscape, the method mostly from ecology, and the aim at human and nature harmony.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of the wetland park is a plan of reasonable wetland using manner, a land planning on the scale of landscape, and managem

14、ent measures for ensuring wetland functions wellthi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ingredients of chongming dongtan wetland park ecosystem, specially the birds habitat distribu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cosystem is generally good, but there are some environmental troubles, such as excess in

15、nings, illogical manners of life and production, extensive management, the destruction from partial foreign species, and wetland reduction in cultivated region. hence, the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can restore the ecosystem and conserve the wetland reservefourth, the paper innovates the approach of

16、ecological planning, and studies the planning from three lays. idea planning mostly discusses objects, principles, stakeholders 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of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1、 the objects are multi-objectives of resource, education, industry, re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final

17、goal is built up a national ecological model region. 2、the principles are non-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 preced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ulture. 3、the conclusion of stakeholders analysis is two pairs of stakeholders, shangshi co. vs. local people, wetland reserve vs. local govern

18、ment. the planner must think over their requirements. 4、using the concept of wetl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and adopting the approach of ecological economy,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values of the park, about 1,097,040,000/yearfifth, technology planning mostly discusses suitability analysis, ecol

19、ogical restorati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capability analysis. 1、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hould use factor measure approach with rs, gis et al. it, and especially analyze the factors impact on birds habitats. 2、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a restor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by the way of

20、 ecosystem framework reconstruction. the measures are restoring green, altering earth, and cleaning water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3、building landscape patterns is setting up birds multi-habitats and their conjunction in little scale of landscape, and planning the park s function distributions

21、 in large one. it emphasizes to set up the buffer zones inter-distributions, and small patches and corridors in a large one. 4、the paper also makes wetland park capability equ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reception. the expression is : n nm mk kv i + p psixth, k 1 k 1 admini

22、stration planning discusses two 1 2parts, ecotourism plan and administration plan. ecotourism can show leisure and recreation functions of wetland park, and obtain incomes from the activity. the plan also presents ecotourism production series,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activities creation. the paper

23、demonstrates five measures of eco-administration planning, such a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land control, advocating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and public education, establishing tourist action criteria and “ clean produce” measures,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improving adminis

24、trators knowledge and community benefitskeywords:wetland park ecological planning chongming dongtan 目 錄前言1第一章 濕地與濕地公園概述8 1、濕地與濕地保護?8 1.1濕地的定義8 1.2我國的濕地保護現狀?10 . 濕地的主要功能?1 3 13 2、濕地公園及國內外建設現狀16 2.1濕地公園的概念?16 2.2濕地公園建設的目標?17 2.3濕地公園建設的功能?21 2.4國內外濕地公園的建設現狀及經驗?25第二章 生態規劃的基礎內容34 1、生態規劃的概念與發展?34 2、生態規劃的方

25、法?35 2.1 mcharg生態規劃方法?35 2.2“千層餅”模型?37 2.3steiner的生態規劃方法?40 2.4崇明東灘濕地生態規劃的方法?44 3、生態規劃的學科來源44 3.1景觀生態學35 3.2自然保護?50 3.3生態經濟學53 3.4可持續發展54第三章 崇明東灘的生態系統的構成分析?57 1、研究區域概況57 1.1區域發展背景?57 1.2崇明東灘概況?57 2、崇明東灘人類活動狀況?59 2.1圍墾59 2.2交通61 2.3其他人類活動?61 3、崇明東灘的生態系統構成分析?62 3.1無機環境現狀?62 3.2生物多樣性現狀?64 3.3生態系統模型?69

26、4、崇明東灘存在的環境問題?70第四章 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的理念與技術規劃?73 1、現有崇明東灘濕地公園概念規劃的思路?73 1.1崇明東灘規劃情況74 1.2現有概念規劃的目標和功能分區59 2、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的理念規劃77 2.1生態規劃的目標?77 2.2生態規劃的原則?79 . 生態規劃的利益群體2 3 81 3.5生態服務價值?85 3、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的技術規劃88 3.1生態適宜性分析?88 3.2生態修復技術?90 3.3景觀格局的營造?96 3. 4承載力?101第五章 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的管理規劃104 1、生態旅游的規劃?104 1. 1生態旅游者

27、的需求104 1. 2生態旅游產品體系107 1. 3濕地公園生態旅游模式?109 2、生態管理的規劃? 111 2. 1國內外相關濕地法律法令規定的情況?111 2. 2旅游者的行為規范113 2. 3生態管理措施?114第六章 結論117附錄 1: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濕地鳥類名錄?119 附錄 2:崇明東灘的主要動物種類?122參考文獻?123后記?132前 言1、立項依據 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環境和生態系統。它具有穩定環境、物種基因保護及資源利用功能,被譽為自然之腎、生物基因庫和人類搖籃(孫廣友,2000)。濕地是水生和陸生生態系統的過渡地帶,是地球上具有多種功能、獨特多樣的生態系統

28、和景觀,也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極重要的環境和資源。在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編制的世界自然保護大綱中,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淡水濕地被當作瀕危野生生物的最后集結地(呂憲國,2002)。 2004年全國首次濕地資源調查顯示,我國現有濕地面積 3848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面積分別為 3620萬公頃和 228萬公頃,分別占全國濕地面積的 94%和 6%。在天然濕地中,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沿海濕地面積分別為 1370萬公頃、835萬公頃、820萬公頃和 594萬公頃,我國濕

29、地的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僅水禽就達 271種之多,是世界珍稀瀕危水禽保護的重點地區(劉權,2004)。上海市的濕地總面積為 319714公頃,其中近海及海岸濕地面積為 305421公頃,河流濕地面積為 7190公頃,湖泊濕地面積為 7102公頃,其中崇明東灘的面積達到了 71896公頃,是中國 21個世界重要濕地之一,也是上海市重點濕地(袁峻峰, 2003)。 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濕地,全世界的濕地已消失將近一半,已經造成嚴重的環境和發展問題(王瑞山,2000)。這一問題已受到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許多學科紛紛介入這一領域,生態學、地理學、經濟學、規劃學等

30、多學科的專家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在濕地保護、濕地評價、濕地生態、濕地功能、濕地規劃、濕地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也為政府的經濟決策提出了科學依據。 如何能在開發與保護矛盾之間獲得雙贏的可能,甚至能體現濕地公約7.1決議的精神(當地社區參與濕地管理,濕地公約履約指南,2001)。濕地公園無疑是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有益補充,是解決開發與保護矛盾的良好途徑之一,它能體現濕地的休閑游憩功能,增加濕地的生態服務價值。因此,濕地公園肩負著濕地保護和生態重建的責任,就需要對濕地公園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生態規劃無疑是一種較為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它能在充分掌握規劃地情況的基礎上,遵循生態變化

31、的規律,最大可能的體現各方的利益。 本文結合了導師的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復雜環境條件下長江口濱岸潮灘帶物質循環的研究”,對崇明東灘做過多次考察,收集了相關的數據資料,從東灘濕地公園及其生態規劃的方面進行研究。東灘西面 98大堤內側有2000公頃的土地要辟為濕地公園,對其生態規劃的研究,希望能豐富濕地保護的方法和途徑,對濕地生態功能結構的維護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2、國內外研究動態 2.1國際研究動態 濕地研究發端于歐洲及北美,其它國家對濕地研究的起步相對較短,但近年來發展迅速。早期的濕地研究局限于泥炭的利用,當時研究是為了將泥炭濕地變為生產生活用地heimlich &

32、 langer, 1986,20世紀50年代,濕地研究逐步走向系統化和國際化,美國是研究濕地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國家資助完成了多部關于濕地研究的論著:濕地管理、濕地:應用與管理、美國的濕地:現狀與趨勢(rebecca,1993;孫廣友,1997),最具重要意義的是1986年w.j.所著濕地一書的出版,這是一部當前關于濕地研究最綜合和最全面的著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和理論,影響很大,被譽為是一部系統介紹濕地科學的理論著作、最綜合的濕地學教科書(王憲禮,1997),1993年出版了第二版濕地,是九十年代初國際濕地研究最綜合、最全面的著作(mitsch & gosselink, 1993)。 七十年

33、代,世界公眾和決策者逐漸認識到濕地的意義和保護的緊迫性,1971年,前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36國代表在伊朗ramsar簽署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ramsar,1997),其宗旨是通過國際合作,保護重要的濕地系統特別是水禽棲息地,挽救世界上快速消失的濕地。它不僅定義了濕地,而且制定了濕地分類標準,標志著濕地保護國際合作的開始(the ramsar convention manual, 3rd edition, 2004;陳克林,1994)。 加拿大濕地national wetlands working group, 1988是近年來加拿大濕地研究的成果總結,與此

34、同時,歐洲大多數國家和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也迅速行動起來,在濕地分類、空間分布、演替、功能和價值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在濕地結構、濕地農業、泥炭演替、洪水與濕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bergkamp,1998)。 目前,國際濕地研究集中在分類、特征、結構、空間分布、演替、生態功能、評價、健康度、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恢復重建、開發利用和保護等方面( mitsch,1994;boesch,1994;young,1996;余國營,2000)。對濕地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水生動物(如漁業等)、植物(纖維造紙、藥用、食用等)、泥炭(工農業、環保、醫學等)、水資源、珍稀動植物保護等方面。 國外濕地公園方面的

35、研究,目前只有菲律賓直接稱為濕地公園(s. martin,2001),一般不直接稱濕地公園,而是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類的研究。一類是對包含有濕地的國家公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濕地水環境研究、動植物及棲息地研究、多樣性研究和管理及經濟政策研究( shukla,1996, 1998;mitsh, 1995;moller,1995;fernandez,1999;o.fell,2003),mitsh在美國 olentangy河的研究中提出了濕地研究公園的概念, hwey-lian hsieh在臺灣西海岸濕地保護戰略規劃中,運用 greenway(生態廊道)的概念,提出了濕地生態公園的概念( hwey

36、-lian hsieh,2004)。在這些研究中,基本采用了環境分析、景觀生態學、環境經濟學、管理學等方法對濕地進行研究,認為濕地在保護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的同時,有必要體現其科研和游憩價值。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國外相繼設立了一些國家公園(以濕地為主,詳見第一章2.4節),一般建設在自然濕地保護區周圍,通常作為國家公園的補充,甚至是國家公園的一部分(eagles等,2002),這些公園獲得了可觀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本文的研究對象崇明東灘濕地公園就屬于這一范疇。 第二類研究主要是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s or artificial wetlands)的研究。人工濕地由

37、于某些政策而出現,比如美國在濕地保護中提出了“濕地補償性銀行(wetland mitigation bank)”的規定,選取同一流域或生態系的濕地,以購買信用(credits)方式,集巨資后創造出更完整大面積的濕地,來取代被填埋的濕地,目的是用來創造或取代因為濕地開發利用而消失或惡化的自然棲息地(katy-cypress wetlands mitigation bank, 1999;邱文彥, 2001)。目前對人工濕地的研究主要是運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創造出自然濕地的生態結構和功能,研究方向集中在功能分類(kusler and kentula, 1995)、廢水處理和水循環運用(greenway,

38、1996)、城市功能完善(shutes, 1997;steiner,1993)、景觀設計和生態重建(campbell,1999;邱文彥,2004)等。總之,人工濕地經由人類的設計、建造和管理,來模仿自然濕地的生態結構,達到污廢水凈化再利用和自然生態重建,或者補償因開發而損失的自然濕地功能。本文在對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時也采用了人工濕地的部分理論。2.2 國內研究進展 中國濕地研究從50年代的沼澤開始, 80年代以前沼澤泥炭研究是我國的特色, 60年代中科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沼澤室和東北師大沼澤中心的建立,對全國沼澤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然而,在 70年代至 80年代初國內還沒有接受“濕地”這個概

39、念。1987年中國自然保護綱要明確了“濕地”概念,標志著濕地己為國內學者和決策者所接受,極大地促進了濕地研究(王憲禮, 1997;殷康前,1998)。 90年代以來,許多國內學者跟蹤國際濕地前沿,紛紛撰寫濕地研究綜述,較系統地闡述了濕地現狀、領域、進展及發展趨勢,對濕地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中國已發表有關濕地的論文近 400篇,編寫專著20余部(孫廣友,2000)。我國學者在濕地特點、結構、功能、濕地分布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陳宜瑜,1995;陸健健, 1989;徐琪, 1990;劉厚田,1995;尹澄清, 1995;郎惠卿,1999)。 近年來,我國的學者在濕地的

40、基礎研究方面:濕地基本定義分類、濕地評價、濕地過程與模型研究、濕地保護與重建、濕地與生態環境變化關系、紅樹林研究上有了一定的成果(呂憲國, 1998;殷康前,1998;余國營, 2000、2001;崔保山,2001)。 2001年8月出版的環渤海三角洲濕地的景觀生態學研究(肖篤寧, 2001),開創了用景觀生態學觀點研究濕地的先河,建立了濕地生物多樣性、濕地凈化和水文效應的尺度模型。對于濕地開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濕地養殖業開發利用、濕地植物種植開發利用、濕地農業開發利用、濕地紅樹林的開發利用、濕地生態旅游業的發展等方面(賈萍,2003;安樹青,2003;林書寧,1995;張喬民,2001;陳耀東

41、,1995;王長科,2001;王保忠, 2002)。目前在濕地科學研究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科學問題有: l濕地形成、演化自然過程及動力學機制;2不同類型濕地功能差異,包括濕地生物地球化學和養分循環過程及其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 3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與濕地物質平衡的關系; 4退化濕地系統恢復等方面(呂憲國, 2002;余國營,2001)。 國內的濕地公園的研究剛剛開始,文獻較少,主要集中在濕地公園的概念功能研究(崔心紅,2002, 2004)、城市濕地景觀建設(王凌, 2003)、人工濕地的水處理(白曉慧,1999)、景觀價值的評價(何平, 2003),另外黃成才等對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進行了探討(

42、黃成才等,2004),俞孔堅利用人工濕地的原理對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進行了設計(俞孔堅,2001),李旭對銀川大西湖濕地公園提出了規劃設想(李旭,2003)。雖然國內濕地公園的研究還不成熟,但濕地公園的建設卻方興未艾,大多數是作為城市建設的配套設施,以城市休閑為主要目的,以園林塑造為主要手法。 崔保山在濕地生態系統設計的探討中,曾提出濕地生態工程的方法,引用了mitsch等人的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水、基質、生物等指標,對不同類型的人工濕地的生態工程方法進行了探討(崔保山,2001;mitsch,1992,2003;顏京松,1994)。但生態工程的方法不同于生態規劃,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技術手段,主要

43、針對人工濕地的生態修復。目前還沒有直接的文獻是研究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的,生態規劃不僅僅是濕地本身生態系統的完善,而且也是濕地與人關系的協調,通過濕地公園和生態規劃兩者的結合的研究,能較好地為濕地保護和開發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3、研究目標和內容 3.1研究目標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試圖運用生態規劃的原理和方法,指導濕地公園的設計與建設,為濕地的保護和功能經濟價值的體現提供一定的參考,并能在濕地保護研究上提出新的思路。 具體來說,本文力求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濕地公園是一種解決濕地開發與保護之間矛盾問題的良好途徑之一,它能給濕地自然保護區提供良好的補充,能為濕地的生態修復提供范例,能

44、體現濕地的經濟價值。 2、生態規劃是適合于濕地公園的開發方式,它的理論、方法、程序能運用到濕地公園的規劃中,并使濕地公園的功能得以發揮。 3、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的建設,需要用生態規劃的理念進行指導,運用適宜性分析等生態規劃技術,對公園旅游活動的開展和管理提出好的建議。 4、為濕地保護提供新的思路,在保持濕地生態結構、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2 研究內容 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如下: 1、濕地公園的探討,從濕地的保護與功能入手,總結并提出了新的濕地公園的概念、以及建設的目標和功能,并介紹了國內外濕地公園建設現狀以及對崇明濕地公園建設的經驗。 2、生態規劃的基礎內容

45、,重點探討生態規劃的概念與發展、方法,并提出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的方法。生態規劃的學科來源是景觀生態學、自然保護、生態經濟學和可持續發展。 3、崇明東灘的生態系統構成分析,首先分析研究區域背景情況和人類活動狀況,然后重點研究東灘的無機環境、生物多樣性現狀,在構建生態系統模型的基礎上,提出崇明東灘存在的環境問題。得出結論是該地區環境本底較好,但動植物的保護刻不容緩,尤其是保護鳥類的棲息地。 4、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的探討,根據目前現狀和發展思路,創新地提出規劃中在理念、技術和管理三個規劃層面上研究,理念規劃探討了目標、原則和利益群體、生態服務價值四個方面,技術規劃研究了生態適宜性、生態修復、景觀

46、格局構成、承載力和在濕地公園中的運用。 5、生態規劃的管理規劃體現在生態旅游的實施和生態管理的措施上,應用相關的統計資料,設計出濕地公園生態旅游模式,并結合“清潔生產”等理論,得出生態管理的相應措施。 6、主要結論小結。4、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4.1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方法論上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本文的總體研究思路應該是結合野外調查,并收集第二手資料進行室內分析。通過相關的統計資料和數據,突出研究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分析研究的成果用來指導濕地公園的規劃與建設。本文通過生態規劃的方法來證實濕地公園建設的可行性,無論是理念、技術還是管理規劃都在證明東灘濕地公園能夠很好地做到濕地開發與保護的結合

47、,兼顧多方利益。 第二,多學科綜合。科學研究的趨勢是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并行,也就是說,各學科的研究向其廣度與深度兩個方向發展。學科的不斷分化、交叉和綜合是現代科學發展的普遍現象和規律。本篇論文應用了地理學、景觀生態學、生態學、生態經濟學、旅游學、可持續發展等理論和方法,借鑒國內外濕地公園、生態規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跨學科的研究。4.2 論文的技術路線 論文的理論部分從濕地公園和生態規劃兩方面進行論述,結合實例對崇明東灘生態系統的構成進行闡述,最終落實到東灘濕地公園的生態規劃,按照規劃的方法,提出規劃的理念、技術和管理規劃的三個層面實施。濕地公園 生態規劃崇明東灘生態系統構成崇明東灘濕地公園

48、生態規劃理念規劃理念規劃目標原則 利益群體 生態服務價值技術規劃技術規劃生態適宜性分生態修復技術 景觀格局構成 承載力析管理規劃管理規劃生態旅游 生態管理論文技術路線圖 第一章 濕地與濕地公園概述1.濕地與濕地保護 1.1濕地的定義 濕地是世界上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據統計,全球濕地面積約為 5.7億公頃,占地球陸地面積的 6%。其中湖泊為 2%,酸沼為 30%,堿沼為 26%,森林沼澤為 20%,洪泛平原為 15%。紅樹林覆蓋了約 2400萬公頃的沿海地區,估計全球還保存了 6000萬公頃的珊瑚礁。有人稱濕地是“地球之腎”。 在拉姆薩濕地保護公約(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

49、約,1971年 2月 2日訂于伊朗,經 1982年 3月 12日議定書修正)中,把濕地定義為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這一定義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肯定。當然,濕地的概念不只這一個,不同學科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定義濕地。從動力地貌角度來看,濕地是區別于其它地貌系統(如河流地貌系統、海灣、湖泊等水體)的具有不斷起伏水位的、水流緩慢的淺水地貌系統(mitsch w j,1986,1994;hook, 1993;beazley, 1994;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濕地是陸地與水生系統之間的過渡地

50、帶,其地表為淺水所覆蓋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變化(wilen b.o,1993);從資源學的角度來看,凡是具有生態價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體水深不超過 6m),都可視為濕地,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永久的還是暫時的;美國工程師協會則把濕地定義為在一定的頻率和延續時間內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沒或侵潤的地區;濕地生態系統是指地表過濕或常年積水,生長著濕地植物的地區,是開放水域與陸地之間過渡性的生態系統,它兼有水域和陸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具有其獨特的結構和功能(蔡曉明,2000)。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濕地是一個半開放系統。一方面,濕地是一個較獨立的系統,有其自身的形成發展和演化規律;另一方面,濕地又不完全

51、獨立,在許多方面依賴于相鄰的地面景觀,與他們發生物質和能量交換,影響鄰近系統。具體到其發育史上,濕地源于其它生態系統,又演變成別類生態系統(余國營,2001)。 以上是從學術的角度加以闡述濕地的定義,從管理的角度各國有大致相似的概念。我國濕地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局將濕地定義與拉姆薩的定義一致(安樹青, 2003)。上世紀 50年代,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根據其考察結果出版了一本報告集美國的濕地中關于濕地的定義:“濕地是指被淺水和有時為暫時性或間歇性積水所覆蓋的低地。它通常是被眾人提及的下面名稱:草本沼澤(marshes)、木本沼澤(swamp)、泥炭蘚沼澤(bogs)、濕草甸(wet mead

52、ows)、池沼(pothoes),淤泥沼澤(soughs)以及河漫灘( river-overflow lands)。長有挺水植物的淺水湖或池塘也包括在這一定義中。河溪、水庫和深水湖泊等穩定水體,不包括在內,因為這些水體不具有暫時性積水,對潮濕土壤的植被的發展,幾平毫無作用。”這是最早的濕地定義,它強凋了濕地作為水禽生境的重要性,對水深未作規定。美國魚類和水禽動物保護協會于 1979年“美國的濕地和深水土境分類”的研究報告中提出的濕地定義為:“濕地是處于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轉換區(過渡區),通常其地下水位達到或接近地表,或處于被淺水淹覆狀態。濕地必須具有三個特點之一的特征: 1至少是以周期性的水生植物生長為優勢; 2基質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為主;3若基質非土質nonsoil,則每年植物在生長季節的部分時間,時有水浸或水淹。”這一概念,在美國被廣泛接受。 加拿大的濕地定義:holla(1979)的濕地定義為“濕地系指水淹或地下水位接近地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