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_知母_藥材詳解課件模板_第1頁
中藥學_知母_藥材詳解課件模板_第2頁
中藥學_知母_藥材詳解課件模板_第3頁
中藥學_知母_藥材詳解課件模板_第4頁
中藥學_知母_藥材詳解課件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母 中醫藥用價值詳解,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名稱:知母,別名:蒜辮子草、羊胡子根、地參,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引自:中國藥典。,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藥材基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習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干。,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性狀鑒別:,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并有凹陷

2、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炮制:,知母: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鹽知母:取知母片,照鹽水炙法(附錄 D)炒干(每100斤加鹽2斤半用開水化開)。本品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 0.90。,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性味:,苦、甘,寒。,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歸經:,歸肺、胃、腎經。,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功能主治:,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用法用量:,612g。,中醫

3、藥用價值詳解:知母,貯存:,置通風干燥處,防潮。,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相關疾病癥狀:,安胎、補不足、腸燥便秘、潮熱、除煩、除邪氣、大便燥結、盜汗、呃逆、煩渴、煩熱、煩躁、浮腫、高熱、骨蒸、骨蒸潮熱、骨蒸勞熱、滑腸、化痰止咳、降火、驚悸、久瘧、咳嗽氣喘、口干、口渴、淋濁、內熱消渴、氣喘、清肺化痰、清熱瀉火、熱瀉、潤心肺、潤燥、潤燥滑腸、傷寒、生津、生津止渴、通小腸、,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相關疾病癥狀:,下痢、消渴、消痰、下水、瀉火、心煩、養陰、止驚悸、止嗽、中惡、滋腎、滋陰、滋陰降火、滋陰潤肺、滋陰潤燥。,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注意事項:,脾虛便溏者不宜。,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備注

4、:,(1)用于溫熱病、高熱煩燥、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癥及肺熱喘咳、痰黃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適用于肺胃有實熱的病癥。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 (2)用于陰虛發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癥。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在臨床,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備注:,上多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癥。又本品配養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于肺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3)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配以黃芩,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中醫藥用價值詳解:知母,備注:,配黃柏,則瀉腎火。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于陰虛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