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D卷精版_第1頁
粵教版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D卷精版_第2頁
粵教版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D卷精版_第3頁
粵教版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D卷精版_第4頁
粵教版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D卷精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 1 頁 共 21 頁 粵教版粵教版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八年級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 D D 卷精版卷精版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共共 2525 題 共題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有關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不一致 B 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 C 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變化 D 地球的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 2 2 分 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轉動中心相同 B 轉動方向相同 都是自西向東 C 自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 公轉產生晝夜交替的變化 D 自轉和公轉分開單獨進行 3 2 分 讀地球運動示意圖 回答下列各題 1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 A 自北向南 B 自西向東 C 自南向北 D 自東向西 第 2 頁 共 21 頁 2 當地球公轉到 C 位置時 我們在愉快地過暑假 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 A 夏季 B 冬季 C 秋季 D 春季 4 2 分 2018 年 9 月 23 日 是我國第一個農民豐收節 中華大地共慶豐收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 完成下列各題 1 農民節當天 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關于農民節當天威海地理現象的描述 正確的是 A 晝夜長短幾乎相同 B 正值夏季 氣溫最高 C 農民們正歡歡喜喜收割小麥 D 正午時分 旗桿影子在陽光下消失 5 2 分 讀圖 回答下面小題 第 3 頁 共 21 頁 1 地球運行列公轉軌道甲位置時 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A 北回歸線 B 南回歸線 C 赤道 D 北極圈 2 地球從乙位置公轉到丁位置 北半球晝長的變化情況是 A 晝變長 B 晝變短 C 晝先變長 后變短 D 晝先變短 后變長 6 2 分 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特征相同的是 A 周期 B 方向 C 繞轉中心 D 產生的地理現象 7 2 分 2013 年第 27 號臺風 范斯高 10 月 17 日 14 時位于 142 7 E 11 3 N 附近 并沿圖中 第 4 頁 共 21 頁 路線移動 21 日 8 時移至 136 2 E 19 7 N 結合下圖 回答下面小題 1 17 日 14 時至 21 日 8 時期間 范斯高總體移動方向是 A 向西北方向移動 B 向西南方向移動 C 向東北方向移動 D 向東南方向移動 2 17 日 14 時至 21 日 8 時 范斯高處于哪一溫度帶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溫帶 D 中緯度 3 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分別是 A 赤道 本初子午線 B 本初子午線 180 經線 C 赤道 0 經線和 180 經線 第 5 頁 共 21 頁 D 赤道 20 W 和 160 E 經線 8 2 分 從北京去南極考察什么時間最好 A 1 月 1 日 B 4 月 1 日 C 7 月 1 日 D 10 月 1 日 9 2 分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極洲和大洋洲 B 地球上的陸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C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 D 澳大利亞大陸被四個大洋包圍 10 2 分 讀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 如圖 完成下列問題 1 有關陸地和海洋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地球表面 71 為陸地 29 為海洋 B 海洋面積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C 大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 D 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 第 6 頁 共 21 頁 2 與 兩大洲的分界線是 A 白令海峽 B 土耳其海峽 C 巴拿馬運河 D 蘇伊士運河 11 2 分 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的分布狀況是 A 三分海洋七分陸地 B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C 海洋陸地各占一半 D 九分海洋一分陸地 12 2 分 下列地理事物中 為亞洲和非洲分界線的是 A 烏拉爾山脈 B 巴拿馬運河 C 蘇伊士運河 D 白令海峽 13 2 分 四大洋中 形狀呈 S 形狀的是 A 北冰洋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印度洋 14 2 分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洲是 第 7 頁 共 21 頁 A 亞洲 大洋洲 B 歐洲 非洲 C 南美洲 北美洲 D 大洋洲 南極洲 15 2 分 讀東半球圖 回答下面小題 1 下面是 大洲的有關自然特征 其中不能從圖中獲得的是 A 跨熱溫寒三個溫度帶 B 三面環繞海洋 C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D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狀流向 2 下列對圖中數字代表大洲的描述 正確的是 A 地勢起伏大 以高原山地為主 B 是世界著名的季風氣候區 C 是發達國家集中分布區 D 是黑人的故鄉 第 8 頁 共 21 頁 16 2 分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哪兩大板塊擠壓碰撞形成的 A 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 B 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 C 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 D 太平洋板塊與非洲板塊 17 2 分 根據下圖中的信息 回答下面小題 1 圖中甲 乙 丙分別代表大洲或大洋 其排序正確的是 A 南美洲 大西洋 非洲 B 北美洲 太平洋 非洲 C 非洲 大西洋 南美洲 D 南美洲 太平洋 非洲 2 圖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 A 甲 丙兩大洲可能曾經連為一體 B 甲 丙兩大洲之間距離不斷縮短 C 鴕鳥具有長途飛行能力 D 海牛具有遠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第 9 頁 共 21 頁 18 2 分 德國有位科學家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下列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 讀圖回答下面小 題 1 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德國科學家是誰 A 魏格納 B 麥哲倫 C 哥倫布 D 伽利略 2 以上哪一幅圖表示的是現代大陸的分布狀況 A B C D 19 2 分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時 11 分 尼泊爾發生 8 1 級地震 如圖為部分板塊分布示意 圖 地震時 若身處高樓 下列避險措施正確的是 第 10 頁 共 21 頁 A 沿樓梯蜂擁而下 B 乘電梯下樓 C 暫時躲在小開間的墻角 D 在陽臺上等待救援 20 2 分 讀下面世界六大板塊分布圖 完成下列問題 1 在六大板塊中 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 A 印度洋板塊 B 南極洲板塊 C 非洲板塊 第 11 頁 共 21 頁 D 太平洋板塊 2 世界地震帶主要位于 A 板塊交界地帶 B 板塊內部地帶 C 大陸內部地帶 D 大洲交界地帶 21 2 分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發生 8 0 級大地震 根據下圖 分析這次地震是由以下哪兩 大板塊擠壓形成 A 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 B 北美板塊和南美板塊 C 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D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 22 2 分 讀 六大板塊示意圖 澳大利亞位于 第 12 頁 共 21 頁 A 太平洋板塊 B 南極洲板塊 C 印度洋板塊 D 亞歐板塊 23 2 分 兩個板塊發生碰撞 在陸地常常形成 A 裂谷 B 海洋 C 山脈 D 湖泊 24 2 分 汶川大地震 智利大地震 日本大地震 雅安地震 這些地震區均位于 A 環太平洋地帶 B 地中海 喜馬拉雅山地帶 C 沿海地帶 D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 地殼活躍地帶 25 2 分 2017 年 11 月初 位于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阿貢火山噴發 讀 阿貢火山位置示意 第 13 頁 共 21 頁 圖 完成下列各題 1 根據圖中信息和所學知識判斷 阿貢火山周圍廣泛分布著 A 熱帶草原 B 熱帶雨林 C 熱帶仙人掌林 D 熱帶荒漠 2 阿貢火山位于 A 大洋中部 B 板塊內部 C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D 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共共 5 5 題 共題 共 5 5 分分 26 1 分 地球的自轉方向是 地球自轉產生了 現象 27 1 分 讀下圖 完成下列填空 第 14 頁 共 21 頁 1 寫出圖中各點的經緯度坐標 A B C 2 圖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點 位于南半球的是 點 3 圖中位于中緯度地區的是 點 圖中位于熱帶的是 點和 點 28 1 分 根據圖中 兩點的位置 完成下表內容 分析內容 地 地 經度和緯度 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 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在五帶中的哪一帶 有無陽光直射現象 有無極晝 極夜現象 29 1 分 拉丁美洲居民主要通行的語言是 第 15 頁 共 21 頁 30 1 分 全球有 個板塊 喜馬拉雅山脈主要是由 板塊和 板塊相互碰 撞擠壓形成的 三 三 解答題解答題 共共 3 3 題 共題 共 8 8 分分 31 3 分 讀六大板塊示意圖 回答問題 1 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塊名稱 A D 2 處有世界最高的山峰 位于印度洋板塊和 板塊的交界處 3 請結合板塊構造學說解析印度尼西亞多火山 地震的原因 32 2 分 讀圖 北半球秋分日太陽光照圖 完成下列各題 1 圖中太陽光直射在 上 這一天的晝夜長短狀況為 2 北半球秋分日這一天 圖中 A 地已經進入四季中的 季 第 16 頁 共 21 頁 3 圖中 A B C 三地 一年中有兩次太陽直射現象出現的是 地 4 若圖中 A B 兩點的經度相差 30 當 A 點的時間為 8 點時 B 點的時間為 點 33 3 分 讀圖 回答問題 1 讀圖 填寫七大洲 四大洋的名稱 C E 乙 丙 2 被亞洲 大洋洲 南極洲 北美洲 南美洲所包圍的大洋是 3 南北半球相比較 半球的陸地更多 從東西半球相比較 半球陸地更多 4 B F 兩大洲的洲界是 C D 兩大洲的洲界是 第 17 頁 共 21 頁 參考答案參考答案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共共 2525 題 共題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3 2 3 3 4 1 4 2 5 1 5 2 6 1 7 1 7 2 7 3 8 1 9 1 第 18 頁 共 21 頁 10 1 10 2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5 2 16 1 17 1 17 2 18 1 18 2 19 1 20 1 20 2 21 1 第 19 頁 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