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護理方案_第1頁
中風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護理方案_第2頁
中風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護理方案_第3頁
中風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護理方案_第4頁
中風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護理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風(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護理方案,沅陵縣中醫醫院護理部 李澤芳,本方案適用于中風?。X梗死)發病2周至6個月處于恢復期患者的護理。,一、常見證候要點,(一)風痰瘀阻證 (二)氣虛血瘀證 (三)肝腎虧虛證,(一)風痰瘀阻證,口眼歪斜,舌強語謇或失語,半身不遂, 肢體麻木,舌暗紫,苔滑膩。,(二)氣虛血瘀證,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 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三)肝腎虧虛證,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變形,舌強不 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舌紅脈細, 或舌淡紅。,二、常見癥狀/證候施護,(一)半身不遂(二)舌強語蹇(三)吞咽困難(四)便秘(五)二便失禁,(一)半身不遂,1.觀察四肢肌力、肌張力、關節活動度和肢體活動的變化。2.根據疾病不同階段,指導協助患者良肢位擺放、肌肉收縮及關節運動,減少或減輕肌肉攣縮及關節畸形。3.盡早指導患者進行床上的主動性活動訓練,包括翻身、床上移動、床邊坐起、橋式運動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動活動,則應盡早進行各關節被動活動訓練。4.做好各項基礎護理,滿足患者生活所需。5.遵醫囑選用以下中醫護理特色技術12項:,中醫護理特色技術,(1)舒筋活絡浴袋洗?。?)中頻、低頻治療儀 (3)拔罐療法 (4)艾灸治療 (5)穴位拍打 (6)中藥熱熨,(1)舒筋活絡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將患肢浸入藥液中洗?。换驅⒚斫胨幰褐型?5分鐘,煮沸后調至保溫狀態,用長鑷子將毛巾撈起,擰至不滴藥液為宜,待溫度適宜后,再敷于患肢。,(2)中頻、低頻治療儀:,遵醫囑選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關等穴,下肢委中、昆侖、懸鐘、陽陵泉等穴,進行經絡穴位電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適用于肢體萎軟乏力、麻木,嚴禁直接刺激痙攣肌肉。,(3)拔罐療法,遵醫囑選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鐘。適用于肢體萎縮、關節疼痛。,(4)艾灸治療,遵醫囑取穴。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痰熱腑實證和痰火閉竅者不宜。,(5)穴位拍打,遵醫囑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陽明大腸經(上肢段)、足陽明胃經(下肢段)輕輕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有下肢靜脈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脫落,造成其他組織器官血管栓塞。,(6)中藥熱熨,遵醫囑取穴。中藥籽裝入藥袋混合均勻,微波加熱70,放于患處相應的穴位上適時來回或旋轉藥熨1530分鐘,每日12次,達到溫經通絡,消腫止痛,以助于恢復肢體功能。,(二)舌強語蹇,1.建立護患交流板,與患者達到良好溝通,從患者手勢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與患者共同協調設定一種表達需求的方法。無法用手勢及語言表達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對于無書寫障礙的失語患者可借助文字書寫的方式來表達患者及親屬雙方的要求。2.訓練有關發音肌肉,先做簡單的張口、伸舌、露齒、鼓腮動作,再進行軟腭提高訓練,再做舌部訓練,還有唇部訓練,指導患者反復進行抿嘴、撅嘴、叩齒等動作。采用吞咽言語治療儀電刺激發音肌群同時配合發音訓練。3.利用口形及聲音訓練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訓練者先做好口形與發音示范,然后指導患者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發音的口形,來糾正發音錯誤。,(二)舌強語蹇,4.進行字、詞、句訓練,單音訓練1周后逐步訓練患者“單詞詞組短句”發音。從簡單的單詞開始,然后再說短句:閱讀訓練及書寫訓練,經過12周時間訓練,掌握一般詞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讀或閱讀短文的訓練。5.對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共同參與語言康復訓練。6.穴位按摩:遵醫囑按摩廉泉、啞門、承漿、通里等穴,以促進語言功能恢復。,(三)吞咽困難,1.對輕度吞咽障礙以攝食訓練和體位訓練為主。2.對中度、重度吞咽障礙患者采用間接訓練為主,主要包括:增強口面部肌群運動、舌體運動和下頜骨的張合運動;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訓練;呼吸功能訓練等。3.有吸入性肺炎風險患者,給與鼻飼飲食。,(四)便秘,1.氣虛血瘀證患者大多為慢傳輸型便秘,可教會患者或家屬用雙手沿臍周順時針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進腸蠕動。2.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在1500ml以上;養成每日清晨定時排便的習慣,克服長時間入廁、忌努掙。,(四)便秘,3.飲食以粗纖維為主,多吃增加胃腸蠕動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飲水,戒煙酒,禁食產氣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圓蔥等。熱秘患者以清熱、潤腸、通便飲食為佳,可食用白蘿卜、蜂蜜汁;氣虛便秘患者以補氣血,潤腸通便飲食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適用于各種癥狀的便秘。4.遵醫囑選用以下中醫護理特色技術12項:,中醫護理特色技術,(1)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內關、足三里、中脘、關元等穴,腹脹者加涌泉,用揉法。(2)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取主穴大腸、直腸、三焦、脾、皮質下。配穴:小腸、肺。(3)艾條溫和灸:遵醫囑脾弱氣虛者選穴脾俞、氣海、太白、三陰交、足三里。腸道氣秘者選穴:太沖、大敦、大都、支溝、天樞。脾腎陽虛者選穴:腎俞、大鐘、關元、承山、太溪。于腹部施回旋灸,每次20分鐘。(4)蔥白敷臍(行氣通腑):取適量青蔥洗凈瀝干、用蔥白,加適量食鹽,置于研缽內搗爛成糊狀后敷貼于臍周,厚薄約0.20.3cm,外用醫用膠貼包裹,用紗布固定,每日12次,每次12小時。(5)必要時遵醫囑番瀉葉泡水頓服。氣虛血瘀肝腎虧虛的患者不適用。,(五)二便失禁,1.觀察排便次數、量、質及有無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質、量,有無尿頻、尿急、尿痛感。2.保持會陰皮膚清潔干燥,如留置導尿,做好留置導尿護理。3.進食健脾養胃益腎食物,如山藥、薏苡仁、小米、木瓜、南瓜、胡蘿卜等。4.遵醫囑選用以下中醫護理特色技術12項:,中醫護理特色技術,(1)艾條灸穴位:神闕、氣海、關元、百會、三陰交、足三里。適用于氣虛及元氣衰敗所致的二便失禁。(2)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取主穴大腸、小腸、胃、脾,配穴:交感、神門。(3)穴位按摩:遵醫囑取穴腎腧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樞等穴。適用于氣虛及元氣衰敗所致的二便失禁。(4)中藥貼敷加紅外線燈照射。中藥置于患者中脘或神闕穴,予紅外線燈在距離相應穴位或病變部位3050cm處直接照射,治療30分鐘,注意防燙傷。,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內服中藥 (二)注射給藥 (三)外用中藥(四)特色技術(五)皮膚按摩,(一)內服中藥,1.膠囊:如活血化瘀的通心絡膠囊、腦安膠囊、丹燈通腦膠囊等,腦出血急性期忌服。 2.丸劑:如華佗再造丸,服藥期間有燥熱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減半服用,必要時暫停服用12天。服安宮牛黃丸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之品,以免助火生痰。3.顆粒:如服養血清腦顆粒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低血壓者慎服。,(二)注射給藥,醒腦靜注射液含芳香走竄藥物,開啟后立即使用,防止揮發;生脈注射液,用藥宜慢,滴速30滴/分鐘,并適量稀釋;腦水腫患者靜脈滴注中藥制劑時不宜過快,一般不超過3040滴/分鐘為宜。,(三)外用中藥,紫草油外涂(清熱涼血、收斂止痛),適用于二便失禁或便溏所致的肛周潮紅、濕疹。涂藥次數視病情而定,涂藥后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如有皮疹、奇癢或局部腫脹等過敏現象時,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將藥物拭凈或清洗,遵醫囑內服或外用抗過敏藥物。,(四)特色技術,1.藥熨(詳見附錄2)。2.中藥外敷(詳見附錄2)。3.中藥熏洗(詳見附錄2)。,(五)皮膚按摩,適用于長期臥床患者壓瘡的防治。1.保持皮膚清潔、床單位清潔干燥平整。2.操作者右手大魚際處噴取適量1%當歸紅花液,于受壓部位或骨突處中心向外旋轉按摩,力量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3.按摩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情況,如皮膚已有破損,嚴禁按摩。,四、健康指導,(一)生活起居 (二)飲食指導(三)情志調理(四)功能鍛煉,(一)生活起居,1.調攝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戒煙酒、慎避外邪。2.注意安全,防嗆咳窒息、防跌倒墜床、防壓瘡、防燙傷、防走失等意外。,(二)飲食指導,1.風痰瘀阻證:進食祛風化痰開竅的食品,如山楂、荸薺、黃瓜。食療方:魚頭湯。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2.氣虛血瘀證:進食益氣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療方:大棗滋補粥(大棗、枸杞、瘦豬肉)。3.肝腎虧虛證:進食滋養肝腎的食品,如芹菜黃瓜汁、清蒸魚等。食療方:百合蓮子薏仁粥。4.神智障礙或吞咽困難者,根據病情予禁食或鼻飼喂服,以補充足夠的水分及富有營養的流質,如果汁、米湯、肉湯、菜湯、勻漿膳等,飲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濕助火之品。5.注意飲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總熱量、脂肪、膽固醇的攝入等。,(三)情志調理,1.語言疏導法。運用語言, 鼓勵病友間多溝通、多交流。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家庭溫暖是疏導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2.移情易志法。通過戲娛、音樂等手段或設法培養患者某種興趣、愛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調節其心境情志,使之閑情怡志。3.五行相勝法。在情志調護中,護士要善于運用內經情志治療中的五行制約法則,即“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同時,要注意掌握情緒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過度帶來新的身心問題。,(四)功能鍛煉,1.良姿位的擺放2.功能鍛煉方法,1.良姿位的擺放,(1)仰臥位 (2)患側臥位 (3)健側臥位,(1)仰臥位,偏癱側肩放在枕頭上,保持肩前伸,外旋。偏癱側上肢放在枕頭上,外展2040,肘、腕、指關節盡量伸直,掌心向上。偏癱側臀部固定于枕頭上。偏癱側膝部膝外應放在枕頭上,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髖膝旋造成股內收肌拉傷,膝下墊一小枕保持患膝稍屈,足尖向上。,(2)患側臥位,軀干略后仰,背后放枕頭固定。偏癱側肩向前平伸外旋。偏癱側上肢和軀干呈90,肘關節盡量伸直,手掌向上。偏癱側下肢膝關節略彎曲,髖關節伸直。健側上肢放在身上或枕頭上。健側下肢保持踏步姿勢,放枕頭上,膝關節和踝關節略為屈曲。,(3)健側臥位,軀干略為前傾。偏癱側肩關節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左右。偏癱側上肢放在枕頭上。偏癱側下肢膝關節、髖關節略為彎曲,下肢放在枕頭上,避免足外翻。健側上肢擺放以患者舒適為宜。健側下肢膝關節、髖關節伸直。,2.功能鍛煉方法,(1)防止肩關節僵硬:平臥于床上,兩手相握,肘部保持伸直,以健側手牽拉患側肢體向上伸展,越過頭頂,直至雙手能觸及床面。(2)防止前臂伸肌攣縮:仰臥,屈膝,兩手互握,環抱雙膝,臂部稍用力伸展,使雙肘受牽拉而伸直,臂也受牽拉伸展,重復做這樣的動作,也可以只屈患側腿,另一腿平置于床上。(3)保持前臂旋轉:坐在桌旁,兩手掌心相對,手指互握,手臂伸直,身體略向患側傾斜,以健側手推動患側手外旋,直至大拇指能觸及桌面。反復鍛煉,逐漸過渡到兩手手指伸直對合,健側手指能使患側大拇指接觸桌面。(4)保持手腕背屈:雙肘支撐于桌面,雙手互握,置于前方,健側手用力按壓患側手,使患側手腕充分背屈。,2.功能鍛煉方法,(5)防止腕、指、肘屈肌攣縮:站立于桌前,雙手掌對合,手指交叉互握,將掌心向下支撐于桌面,然后伸直手臂,將體重施加于上,使手腕充分背屈,屈肌群收到牽拉伸展;或坐于椅上,用健側手幫助患側手腕背屈,掌心置于椅面,并將蜷曲的患指逐一伸直,然后以健側手保持患肢伸直,稍傾斜身體,將體重施加于患肢。(6)防止跟腱縮短和腳趾屈曲:將一條毛巾卷成一卷,放在患肢腳趾下,站立起來,用健側手按壓患肢膝蓋,盡量使足跟觸地。站穩后,抬起健側腿,讓患肢承受體重,并反復屈曲膝關節。(7)保持患臂水平外展:患者平臥,兩手相握,向上舉過頭頂,然后由助手抓住患臂,保持伸直并慢慢水平移動,直至手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