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試題一、單選題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是 ( A )A、以五臟為中心 B、以六腑為中心 C、以五官為中心 D、以五體為中心 E、以經絡為中心2、中藥性能中四氣、五味是指 ( D )A、虛、實、寒、冷;酸、甜、苦、辣、咸 B、冷、暖、涼、熱;辣、苦、酸、甜、腥C、寒、暖、冷、涼;酸、甜、苦、辣、澀D、寒、熱、溫、涼;辛、甘、酸、苦、咸 E、冷、暖、溫、涼;咸、甘、苦、辣、酸5、中醫護理疾病的基本特點和原則是 ( A )A、辨證施護 B、辨病施護 C、對癥施護 D、因人施護 E、因時施護6、八綱是指 ( B )A、風寒、暑熱、陰陽、虛實 B、陰陽、表里、虛實、寒熱 C、寒熱、惡冷、虛實、表里 D、表里、寒熱、惡冷、陰陽 E、虛實、表里、冷熱、風寒8、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的根本依據在于 ( A ) A、辨證論治 B、對癥治療 C、辨病治療 D、因人而異 E、因病而異11、正常舌象是 ( C )A、淡白 B、淡紅 C、薄紅 D、暗淡 E、淺紅12、下列不屬于陽的屬性有 ( D )A、明亮 B、溫熱 C、外向 D、物質 E、上升13、陰陽的屬性是 ( C )A、絕對的 B、不變的 C、相對的 D、量變的 E、質變的15、望舌主要是觀察 ( B )A、舌尖、舌中、舌根 B、舌質、舌體、舌苔 C、舌邊、舌體、舌色 D、舌下、舌頭、舌體 E、舌根、舌上、舌下19、為患者實施藥熨時,溫度不宜超過 ( E )A、30 B、40 C、 50 D、60 E、7020、熏洗藥溫不宜過熱,其溫度一般為 ( D )A、10-20 B、20-30 C 、30-40 D、50-70 E、80-9021、舌苔時指附著于舌面上的一層 ( A )A、苔垢 B、斑疹 C、顏色 D、瘢痕 E、顆粒22、在五行的生克關系中,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促進、資助、協同作用時,稱為 ( C )A、五行制化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約 E、五行拮抗23、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所抑制稱為 ( B )A、配伍 B、相畏 C、相使 D、相殺 E、相須24、按五行生克規律,五味入五臟,多食甘則傷? ( D )A、心 B、肺 C、肝 D、脾 E、腎35、臟象學說的主要特點是 ( D )A、以腦為中心的整體觀 B、以經絡為中心的整體觀 C、以六腑為中心的整體觀D、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 E、以精氣神為中心的整體觀52、具有發散作用的藥味是 ( D )A、咸 B、酸 C、苦 D、辛 E、甘 53、飲食的消化吸收主要是 ( E ) A、脾的運化 B、胃的受納 C、脾的升清 D、胃的通降 E、脾胃的升降57、與維持正常呼吸關系最密切的臟腑是 ( B )A、心與肺 B、肺與腎 C、肺與肝 D、肺與脾 E、肝與腎58、脈形細小如線屬( D )脈。A、浮脈 B、數脈 C、弦脈 D、細脈 E、緩脈74、辨證施護的最初階段為 ( A )A、評估 B、計劃 C、診斷 D、實施 E、評價 76、人體最根本的氣是 ( A )A、元氣 B、宗氣 C、營氣 D、衛氣 E、臟腑之氣79、施艾條灸的部位先后次序應本著 ( A )A、先上后下B、先下后上C、先左后右D、先左后右E、無次序要求80、 陳皮 、 木香 屬 ( B )A、補氣藥 B、理氣藥 C、和解藥 D、清熱藥 E、瀉藥83、刮痧前要檢查刮具邊緣是否光滑,其目的是 ( D )A、搞清刮具的質量 B、搞清刮具的質量 C、搞清刮具的質量 D、搞清刮具的質量 E、判斷是否需蘸潤滑劑 83、臨床出現多汗、多尿、或小便失禁、遺精等癥是氣的哪種功能異常 ( E ) A、氣的推動作用 B、氣的氣化作用 C、氣的溫煦作用 D、氣的外衛作用 E、氣的固攝作用84、具有防御外邪,溫養肌膚,調節腠理開合功能的氣是 ( B )A、元氣 B、衛氣 C、營氣 D、宗氣 E、中氣85、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礎是因為 ( C )A、脾主升清 B、脾固攝氣血 C、脾主運化水谷精微 D、脾主運化水液 E、脾為后天之本86、氣虛可導致血瘀是因為 ( B )A、氣能生血 B、氣能行血 C、氣能攝血 D、氣能載血 E、血為氣之母87、心之華在 ( A )A、面 B、唇 C、發 D、爪 E、皮88、腎之華在 ( C )A、面 B、唇 C、發 D、爪 E、皮89、肝之竅在 ( C )A、舌 B、耳 C、目 D、鼻 E、口90、肺之竅在 ( D )A、舌 B、耳 C、目 D、鼻 E、口91、與肺相表里的臟腑是 ( D )A、胃 B、膽 C、小腸 D、大腸 E、膀胱92、與心相表里的臟腑是 ( C )A、胃 B、膽 C、小腸 D、大腸 E、膀胱93、主統血的臟腑是 ( C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94、推動血液運行的臟腑是 ( A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95、骨之余為 ( A )A、齒 B、爪 C、發 D、筋 E、脈96、筋之余為 ( B )A、齒 B、爪 C、發 D、筋 E、脈97、血之余為 ( C )A、齒 B、爪 C、發 D、筋 E、脈98、心在志為 ( A )A、喜 B、怒 C、思 D、悲 E、恐 99、肝在志為 ( B )A、喜 B、怒 C、思 D、悲 E、恐100、腦為 ( A )A、髓之海 B、氣之海 C、血之海 D、水谷之海 E、經脈之海101、胃為 ( D )A、髓之海 B、氣之海 C、血之海 D、水谷之海 E、經脈之海104、稱為“先天之本” 的臟腑是 ( E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105、稱為“后天之本” 的臟腑是 ( C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106、主調節血量的是 ( B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107、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是 ( B )A、傳化水谷,傳化物而不藏 B、化生和貯藏精氣,藏而不瀉 C、似臟非臟,似腑非腑 D、既不似臟,又不似腑 E、以上均不是108、爪甲的榮枯主要取決于 ( B )A、津液 B、肝血 C、腎精 D、氣血 E、心血109、人體骨骼的發育主要取決于 ( C )A、津液 B、肝血 C、腎精 D、氣血 E、心血110、經絡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 ( A )A、經脈 B、絡脈 C、奇經八脈 D、孫絡 E、浮絡111、六腑的生理功能特點是 ( A )A、傳化水谷,傳化物而不藏 B、化生和貯藏精氣,藏而不瀉 C、似臟非臟,似腑非腑 D、既不似臟,又不似腑 E、以上均不是112、十二經脈中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交接于 ( A )A、手足末端 B、頭部 C、面部 D、腹部 E、胸部118、 “六淫”是指 ( E )A、六氣 B、風、寒、暑、濕、燥、火 C、六種正常的氣候變化 D、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 E、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143、我國醫學史上,開創臨床辨證施護先河的著作是 ( D )A、 皇帝內經B、 肘后備急方C、 諸病源候論D、 傷寒雜病論 E、 中醫基礎144、下列哪一項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點 ( C )A、上炎 B、耗氣 C、傷津 D、動血 E、生風145、氣滯是指 ( E )A、腹內有腫塊,按之堅硬,推之不移,痛有定處者 B、腹脹腹滿,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舉手即起 E、腫塊時聚時散,按之無形,痛無定處146、七情致病可直接傷及內臟,最易傷及哪幾臟 ( E )A、心脾肺 B、心肺肝 C、肺脾腎 D、肝脾腎 E、心肝脾147、導致氣機紊亂逆于上的情志致病因素是 ( E )A、思 B、驚 C、恐 D、喜 E、怒148、突然受驚可導致 ( E )A、氣緩 B、氣上 C、氣消 D、氣下 E、氣亂149、血瘀是指 ( A )A、腹內有腫塊,按之堅硬,推之不移,痛有定處者 B、腹脹腹滿,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舉手即起E、腫塊時聚時散,按之無形,痛無定處150、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 ( B )A、易傷陽氣,使氣機升降失常 B、使氣機收斂,故無汗 C、多易傷肺 D、易生風動血 E、易于引起流行151、風邪致病 ( C )A、易耗氣傷津 B、易損傷陽氣 C、易襲陽位 D、易襲陰位 E、易阻滯氣機152、暑邪致病 ( A )A、易耗氣傷津 B、易損傷陽氣 C、易襲陽位 D、易襲陰位 E、易阻滯氣機153、寒邪致病 ( B )A、易耗氣傷津 B、易損傷陽氣 C、易襲陽位 D、易襲陰位 E、易阻滯氣機154、六淫中致病季節性最強的邪氣是 ( C )A、風邪 B、濕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155、為百病之長的邪氣是 ( A )A、風邪 B、濕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56、易致瘡癰的邪氣是 ( E )A、風邪 B、濕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157、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的意義是 ( D )A、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B、邪氣傷人,正氣必然受損C、正氣充足,與邪抗爭,扶邪外出 D、正氣旺盛,邪氣難以入侵 E、以上都不是158、導致病證虛實的主要機制是 ( D )A、氣血的盛衰變化 B、氣機升降出入的失調 C、陰精與陽氣的偏盛偏衰 D、正氣與邪氣的消長盛衰 E、臟腑功能活動的盛衰變化159、陰陽失調中,陰陽偏衰以哪個臟為根本 ( D )A、肝 B、脾 C、心 D、腎 E、肺160、患者出現午后發熱,熱度不甚高,五心煩熱,常提示 ( D )A、里熱證 B、實熱證 C、陰血虧虛 D、陰虛內熱 E、氣虛兩虧161、正氣不足是人體發病的 ( B )A、必備條件 B、內在根據 C、重要條件 D、條件之一 E、以上都不是162、煎煮時需要烊化的中藥是 ( D )A、麻黃 B、大黃 C、人參 D、阿膠 E、丹參163、經絡系統的主體是 ( A )A、十二經脈 B、奇經八脈 C、十五絡脈 D、十二皮部 E、臟腑164、關于“標”與“ 本”的含義,下列哪一項不正確 ( C )A、病因與癥狀,病因為本 B、正氣與邪氣,邪氣為標 C、先病為標,后病為本 D、原發病為本,繼發病為標 E、正氣為本165、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屬于 ( B )A、反治法 B、正治法 C、標本兼治 D、急則治標 E、緩則治本166、坐浴法熏洗的頻率最佳為 ( C?)A、每日 1 次 B、每日 2 次 C、每日 1-3 次 D、隔日 1 次 E、每周一次167、坐浴法熏洗的時間最佳為 (B) A、10 分鐘 B、20-30 分鐘 C、30 分鐘? D 、15 分鐘 E、40 分鐘168、下列各項中屬治療原則的是 ( D )A、滋陰降火 B、清熱瀉火 C、疏散風熱 D、扶正祛邪 E、益氣補血169、眼部熏洗法藥液的溫度一般為 (A) A、25 B、30 C、50-60 D、15 E 、20170、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則是 ( C )A、先扶正,后祛邪 B、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 D、扶正與祛邪并用 E、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171、眼部熏洗法的時間最佳為 ( D)A、30 分鐘? B 、10 分鐘? C、20 分鐘 D、15-30 分鐘 E、20 分鐘以內172、全身熏洗法藥液的溫度最好保持在 (C ) A、50-60 B、45-55 C 、38-45 D、42-56 E、40-50173、全身熏洗法的時間最好不超過 (C )A、30 分鐘 B、1 小時 C、40 分鐘 D、15 分鐘 E、20 分鐘174、寒因寒用適用于 ( A )A、真熱假寒 B、真寒假熱 C、寒熱錯雜 D、表寒里熱 E、陽虛里寒175、冬季用藥,慎用寒涼,其理論根據是 ( B )A、因人制宜 B、因時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氣176、老人慎瀉,小孩慎補,其理論根據是 ( A )A、因人制宜 B、因時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氣177、陽盛之體,慎用溫熱,其理論根據是 ( A )A、因人制宜 B、因時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氣178、用通利藥物治療實性通泄癥狀的病證,屬于 ( D )A、因人制宜 B、因時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早治防變 179、瘡瘍初起,為了消散腫塊,藥物宜敷滿整個病變部位,并超過腫塊 (?C )A、2cm B 、1.5cm C、1-2cm D 、1-2cm E、5cm180、正氣不足的治則是 ( E )A、急則治其標 B、緩則治其本 C、逆治 D、從治 E、扶正181、臨床上使用最多的貼藥法 ( A?)A、膏貼 B、藥膜貼 C、花貼 D、皮貼 E、以上均是182、不屬于刮痧禁忌癥的是(?C)A、過于消瘦 B、孕婦的腹部 C、惡心嘔吐 D、五官孔竅處 E、肌肉豐厚處183、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宜選用哪種性能的藥物 ( B )A、甘溫 B、辛溫 C、辛涼 D、苦寒 E、苦溫184、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的 ( B )A、刺激性 B、損害性 C、抵消性 D、副作用 E、治療作用185、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方劑是 ( A )A、霍香正氣散 B、保和丸 C、八正散 D、銀翹散 E、荊防販毒散186、銀翹散能夠治療 ( B )A、少陽證 B、風熱表證 C、風寒表證 D、里證 E、表證187、肉桂與赤石脂同用,屬藥物配伍的 ( A )A、相畏 B、相殺 C、相反 D、相惡 E、相使188、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是 ( A )A、酸味 B、咸味 C、辛味 D、苦味 E、淡味189、石膏與知母配合能增強清熱瀉火的療效,這種配伍關系是 ( A ) A、相須 B、相惡 C、相畏 D、相殺 E、相使190、下列除哪味藥之外都是妊娠絕對禁用的藥物 ( D )A、麝香 B、巴豆 C、大戟 D、半夏 E、斑蝥191、在“十八反” 中,下列除哪味藥物外均與烏頭相反 ( A )A、玄參 B、白芨 C、貝母 D、瓜蔞 E、半夏192、能發散風寒,又能宣肺平喘的藥物是 ( B )A、細辛 B、麻黃 C、生姜 D、桂枝 E、紫蘇193、苦杏仁的主要功效是 ( A )A、止咳平喘 B、清熱化痰 C、清熱瀉火 D、清熱利咽 E、溫化寒痰194、確定歸經學說的理論基礎是 ( E )A、臟腑學說 B、經絡學說 C、陰陽學說 D、五行學說 E、臟腑經絡學說195、能清熱瀉火又能生津止渴的藥物是 ( E )A、黃芩 B、黃連 C、生地黃 D、石膏 E、地骨皮196、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 E )A、黃蓮 B、黃柏 C、大黃 D、知母 E、金銀花197、五味中具有能瀉下、軟堅作用的是 ( E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198、甘味藥的作用是 ( B )A、發散行氣行血 B、補益緩急止痛 C、收斂固澀 D、軟堅散結和瀉下 E、滲水利濕199、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功效的藥物是 ( E )A、三七 B、熟地黃 C、丹參 D、當歸 E、川芎200、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拇指指腹著力,腕關節或掌指做輕柔緩和的擺動,屬于推拿手法中的 (?B )A、推法 B、揉法 C、摩法 D、搓法 E、提法201、湯劑的優點是 ( C )A、緩慢,持久 B、節約 C、吸收快藥效強 D、方便 E、口感適宜202、丸劑的優點是 ( A )A、吸收慢藥效持久 B、不易變質 C、無色無味 D、適用兒童 E、口感適宜203、補血的代表方是 ( B )A、八珍湯 B、四物湯 C、四君子湯 D、六味地黃丸 E、腎氣丸204、補氣的代表方是 ( B )A、八珍湯 B、四君子湯 C、腎氣丸 D、六味地黃丸 E、四物湯205、養心安神的代表方是 ( B )A、朱砂安神丸 B、酸棗仁湯 C、安宮牛黃丸 D、朱砂丸 E、蘇合香丸206、適用于肺氣上逆的代表方是 ( A )A、蘇子降氣湯 B、越鞠丸 C、半夏厚補湯 D、保和丸 E、理中丸207、芳香化濕的代表方 ( B )A、八正散 B、平胃散 C、五芩散 D、真武湯 E、羌活勝濕湯208、消食導滯的代表方是 ( B )A、平胃散 B、保和丸 C、枳實消痞丸 D、理中丸 E、半夏厚樸湯209、石決明、牡蠣的作用是 ( E )A、軟堅散結 B、收斂固澀 C、清肝明目 D、涼血止血 E、平肝潛陽210、消導藥中善消肉食積滯之要藥是 ( A )A、山楂 B、麥芽 C、神曲 D、陳皮 E、雞內金211、辛味藥的作用是 ( A )A、發散行氣活血 B、補益緩急止痛 C、收斂固澀 D、軟堅散結和瀉下 E、瀉熱燥濕212、咸味藥的作用是 ( D )A、發散行氣活血 B、補益緩急止痛 C、收斂固澀 D、軟堅散結和瀉下 E、瀉熱燥濕213、苦味藥的作用是 ( E )A、發散行氣活血 B、補益緩急止痛 C、收斂固澀 D、軟堅散結和瀉下 E、瀉熱燥濕214、能表示藥物作用部位的是 ( C )A、四氣 B、五味 C、歸經 D、升降浮沉 E、毒性215、能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作用的是 ( A )A、四氣 B、五味 C、歸經 D、升降浮沉 E、毒性216、反映藥物作用趨向的是 ( D )A、四氣 B、五味 C、歸經 D、升降浮沉 E、毒性217、按摩時,用一指禪推法的頻率最佳為 (D?)A、80-100 次/分 B、100-120 次/分? C 、120-140 次/ 分 D、120-160 次/分 E、100-160 次/ 分218、日間經常汗出兼有神疲乏力的是 ( A )A、自汗 B、盜汗 C、戰汗 D、絕汗 E、脫汗219、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的穴位是 ( D )A、命門穴 B、至陽穴 C、腰陽關穴 D、大椎穴 E、百會穴220、驚風證的面色是 ( D )A、黑色 B、黃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221、按摩時,捏法不適用于 ( B?) A、頭部 B、額面部 C、頸項部 D、四肢 E、腹部22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為 ( B )A、自汗 B、盜汗 C、戰汗 D、絕汗 E、脫汗223、百日咳的咳嗽特點為 ( B )A、咳聲重濁 B、咳聲陣作,終止時作鷺鷥叫聲 C、咳聲低微 D、咳聲不揚 E、咳聲緊悶224、全身戰栗抖動,繼而汗出的為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四年級音樂下冊(簡譜)第三單元《唱臉譜》教學設計
- 2024四川融通安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公開招聘生產技術序列合同員工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地理下冊 6.3《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黃土高原》教學設計2 魯教版五四制
-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一 3.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教案
- 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7 Abilities Integrated skills教學設計 (新版)牛津版
-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英語教案設計Unit 2 單元教案 1
-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 全國滇人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信息與信息的數字化》教學設計
-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培訓
-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第二單元(5-8)
- 老干工作業務培訓
- GB/T 44744-2024糧食儲藏低溫儲糧技術規程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八年級(下)期末英語試卷
- 雙碳全景系列培訓第一章碳達峰、碳中和
- DB11T 594.2-2014 地下管線非開挖鋪設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第2部分 頂管施工
- 2024年礦山救護工(高級技師)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2個居間人內部合作協議書模板
- 【企業盈利能力探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400字】
- 2025年4月自考自考13013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押題及答案
- 魯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適合山東科學技術版教材)
- 智慧閉店小程序操作指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