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紅樓夢_譯作中漢語習語翻譯的原則和方法.pdf_第1頁
_紅樓夢_譯作中漢語習語翻譯的原則和方法.pdf_第2頁
_紅樓夢_譯作中漢語習語翻譯的原則和方法.pdf_第3頁
_紅樓夢_譯作中漢語習語翻譯的原則和方法.pdf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0年6月 第8卷 第2期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Journal of Xi an Foreign L anguagesU niversity Jun 2000 Vol 8 No 2 傳情達意 巧奪天工 試論楊憲益 紅樓夢 譯作中漢語習語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李 露 陜西師范大學 外語學院 陜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作者對楊憲益譯著 紅樓夢 中的習語翻譯作了較詳盡的分析 舉例說明楊在譯作中 對漢語習語采取的翻譯方法和策略 得出楊在習語翻譯中所堅持的直譯原則 并總結出他的四種翻 譯方法 11 等效對譯法 21 完全直譯法 31 部分直譯法 41 意譯法 關鍵詞 習語翻譯 直譯 意譯 等效對譯 完全直譯 部分直譯 中圖分類號 H315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24703 2000 0220031204 所謂習語 就其廣義而言 包括漢語中的成語 俗語 諺語 歇后語等 世界上凡歷史比較悠久的語 言都包含有大量的習語 而這些習語都是勞動人民 在實踐與生活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思想結晶 是人們 在從事生產勞動時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簡潔明快 短小精悍的詞句 習語作為民間文學形式的一種 具 有詩的活潑 文的凝重 簡潔而深刻 因此在各種文 體中都非常常見 習語和一個民族的歷史背景 經濟 生活 風俗習慣 地理環境 心理狀態和生活經驗等 密切相關 習語的各種形式最能反映出一個民族的 文化特色 中英兩國不同的民族文化 導致了大量不同習 語的出現 從翻譯的角度看 這部分往往是譯者遇到 的最大困難 習語翻譯的特殊困難就在于既比翻譯 一般語言難以理解 又比一般譯文語言難于表達 這 是因為習語最集中地表現出了一個民族的語言特色 和采用了各種修辭手段 在翻譯時 那些為一種語言 的習語所特有的 而為另一種語言所不具備的不同 表達手段和形式往往是造成困難的主要原因 但是 習語仍然是語言的一部分 是一個國家中人民群眾 創造出來的 是其思想的直接體現 盡管語言千變萬 化 但是思維是統一的 因此 習語的特點決定了它 們的可譯性 我國偉大的著作 紅樓夢 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民 族色彩相當濃厚的習語 這部著作的語言 簡潔而純 凈 準確而傳神 樸素而多彩 達到爐火純青的境 界 其中的習語更是俯拾皆是 這些習語大都前后 對稱 音節優美 韻律協調 負載著濃厚的文化特色 因此 這些習語翻譯得好壞 直接影響到譯文的質量 和讀者對它的理解 本世紀70年代 中國當代翻譯 家楊憲益及其夫人戴乃迭合譯的 紅樓夢 全譯本問 世 并使中國譯壇為之一振 張培基認為楊譯本是 值得推薦的優秀英譯本 筆者在通讀了此譯著后 對楊憲益 紅樓夢 譯本中的習語翻譯進行了特意的 研究 并對楊在此書中的習語翻譯的原則和策略作 出以下總結 一 等效對譯法 由于習語在各國語言中的共性 不同民族的習 語總不免有幾分相似之處 有的可能不僅在內容上 相同 形式上也完全一致 因此 用習語譯習語當然 是最理想的策略 這樣的譯法也符合尤金 奈達提 出的等效翻譯理論 所謂翻譯 是指從語義到文體 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文的 信息 所以 以習語譯習語 從語義到文體上都能最 自然貼近 這種等效對譯法乃習語翻譯的首選方法 在 紅樓夢 譯本中 當然不乏這樣的例子 1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咱們謀到了 靠菩薩的 保佑 有些機會也未可知 第六回 M 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Work out 13 a plan trust to Buddha a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 此句中 中英習語寓意完全相同 只是在喻體形 式 上 不 同 本 可 以 用 英 諺M 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來對譯 但是因為劉姥姥話中提到了菩薩 表明了她信靠的神并不是西方人心中的God 如果 譯文不作形象上的改變 會造成文化上的沖突和矛 盾 令西方讀者難以弄清楚她所指的神到底是菩薩 還是God 只好把God改為Heaven 這樣做既套用 了英諺 又照顧了文化差異 可謂一箭雙雕 借用與漢語習語概念等效的英語習語去表現原 作的豐姿是一則良策 然而英漢兩族人民有各自不 同的生活方式 風土人情 語言習慣等 要找到本體 喻體 寓意 形象上完全吻合的習語是極其有限的 因此 在譯此類習語時 采用形象借代的手段 套用 英語習語的形式 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語中的語義內 容 是等效對譯的一個變體 是值得推薦的 以下幾 例是楊譯 紅樓夢 中采用此種譯法的習語翻譯 2 貪多嚼不爛 第九回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 3 僧不僧 俗不俗 女不女 男不男 第六十三 回 This is 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 l 4 情人眼里出西施 第七十九回 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5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第八十二回 M en must choose between progress and comfort 此類等效翻譯的例子在 紅樓夢 譯本中比較有 限 筆者認為 楊譯本對習語的處理主要以直譯為 主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二 完全直譯法 大家知道 翻譯語言文字的意義比較容易 但翻 譯出語言文字中的味道卻是困難的 習語的翻譯實 乃一門學問 它是一門翻譯味道的學問 是需要技巧 的 也就是要將習語中的味道即它所包含的形象譯 出 而形象是靠著習語的藝術魅力而形成的 因為 習語靠形象存在 靠形象流傳 從這個意義上講 在 傳達習語的藝術性時 重要一點是傳達原文的形象 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曾經說過 翻譯不僅要求 信息內容的對等 而且盡可能要求形式上的對等 這個理論標準對于漢語習語的英譯非常適合 因為 漢語習語主要以形象生動見長 而且隱含著特定民 族的歷史 經濟 文化 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情況 因 此 在翻譯時力求保持原文的文化價值和形象生動 的比喻也要考慮到英文讀者的接受能力 盡可能采 用讀者能理解的譯法 我們看看以下例子 1 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 第八十一回 M arry a cock and follow the cock M arry a dog and follow the dog 這是中國一句諺語 此諺語結構平行 對稱 形 象生動 楊譯也利用了平行對稱的英語句式 形式上 達到了對等 在內容上也將原文中的信息準確表達 可謂形象保存良好 形式與內容達到了兼顧 再現了 原文的風采 是一則成功的譯例 2 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 第二十四回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 ife can t cook a mealw ithout rice 這其實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地方俗語 因 為榮寧二府在金陵 屬南方地區 而南方人以食米為 主 因此 賈蕓才如此說來 最初是宋代莊季裕 雞肋 篇 中先創此語為 巧手莫為無面餅 針對主食面粉 者 意指即使是聰明能干的人 做事缺少必要條件 也難以辦成 像這種比喻明顯的習語 在翻譯時最宜 采用直譯法 不需要譯喻義 因為這種譯法不會使英 文讀者有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難 而且形式 內容與原 作相對應 較完整 準確地傳遞了原作的信息 楊在 紅樓夢 習語翻譯中 大量地采用了此法 3 真事隱去 假語村言 第一回 T ruefactsconcealed fiction inrustic language 4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 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第 二回 Girls are made of water men of mud 5 一龍生九種 種種各別 第九回 A dragon begets nine offspring each one different 三 部分直譯法 由于習語一般包括三層表達意義 字面意義 形 象意義和隱含意義 因此 翻譯兼顧三者很難 而且 有時一些習語并不同時具備這三層意義 也有可能 字面 形象與隱含意義在翻譯時由于文化差異而出 現意義上的矛盾 使習語翻譯難上加難 但是盡管難 度很大 眾所周知 兩種語言之間 在詞組或句組方 面 相等的不是沒有 但比較少 比較多的是相當 23 的 范存忠語 針對此種情況 楊在翻譯習語時 就 采取了部分直譯法 即總體把握此習語的思想內涵 也就是將隱含意義準確表達 有時甚至更換形象或 者放棄形象 這樣的翻譯可能會出現語義上的某種 走失 但這種 走失 被譯者巧妙地限制在最小范 圍內 也就是傳味更重義 例如 1 千里搭長棚 沒有不散的筵席 第二十六 回 Even the longest feastmust break up at last 千里 在這里形容長棚的廣大 長棚 舊時豪門 富室遇有婚喪等事往往搭起長棚設宴請客 如果完 全直譯為 A long tent of one thousand L i 會使外國 讀者較難理解 因為國外的設筵請客不會以棚子距 離的長短來衡量 與其完全直譯讓讀者費勁 不如部 分直譯改變形象 這種部分直譯的效果一樣傳出了 味道和內涵 而且 feast 和 last 同樣傳疊韻之美 在譯語的表現力上并沒有削弱 基本上接近原文 2 當著矮人 別說短話 第四十六回 One doesn t talk about m idgets in front of dwarfs 這種對仗的漢語諺語是最適合用部分直譯法來 譯的 這種習語通常是以 某種人 為潛在主語 漢語 中并不直接說出 因此在英譯時可用英諺中常用的 慣用句式 如 He who One who Those who 等 使英語讀者理解到原文可能是一句漢語 的諺語 使其不失去原文的特點 而又能在表達方式 上更靠近讀者 因此 這句漢諺的英譯中增加了一個 One 充分表達了漢語中的潛在主語 又用其余部 分的直譯傳達了原語中表達的意義 筆者認為 此諺 譯文雖屬形式上部分直譯 失去了對仗的形式 但 英語味道十足 語義 內容與原文完全是貼近 做到 了忠實傳譯 并且譯文讀起來也瑯瑯上口 節奏鮮 明 也符合奈達提倡的 盡可能準確自然地傳遞信 息 反對拘泥于原文形式 的主張 紅樓夢 中其他 部分直譯的例子有 3 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十一回 You can know a man s face but not his heart 4 狗嘴里還有象牙不成 第四十二回 One doesn t expect ivory froma dog s mouth 5 九國販駱駝的 第四十六回 A regular camel dealer 四 意譯法 如前所論 習語負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 原語獨特的修辭手段 而這些也正是造成習語翻譯 的難點所在 因此 在直譯或者部分直譯不能準確表 達原文中的信息內涵時 完全可以采用意譯法 因 為 成功的翻譯就是在改變語言符號 而并不改變它 們所表達的意義 即思想內容 陸殿揚說過 如果可 能 就直譯 否則 采取意譯 由于習語中的隱含的 意義才是作者最想表達的意義 因此在無法保存原 文的其他兩層意義時 一定要首譯其隱含意義 如果 字面意義或者形象意義與隱含意義在翻譯后出現不 可調和的矛盾時 其他兩層意義應服從于隱含意義 用意譯法來翻譯 例如 1 天天丟下笆兒弄掃帚 第四十七回 Her work is never done 笆兒 又當作 鈀兒 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手工農 具 如把它硬譯過來 外國讀者會百思不得其解 不 如意譯 本句意為擱下這種活兒 又做那件活兒 手 腳勤快 這里賈母用來形容鳳姐勤快 潑辣而能干 如此意譯不僅準確表達隱含的意義 又能銜接上下 文 也突出了鳳姐的性格 較全面地保持了原文的風 格和意義 2 林黛玉道 兔死狐悲 物傷其類 第五十 七回 Tai2yu exclai medindistressand sympathy 在西方讀者心中 兔子和狐貍是各自獨立的動 物 各得其所 各不相關 他們不會明白 兔子死了 為什么 狐貍會傷心 其實此句中國習語有其自古 的來歷 后用來比喻因同類的死亡或不幸而感到悲 傷 已與其形象中的兔子與狐貍不再有關 因此 譯 者完全可以省去形象只譯出其喻義 結合上下文實 際情況 表達出了林黛玉由邢岫煙的處境聯想到自 己身世后發出的感慨和悲傷 這種譯法楊憲益并沒 有采取太多 但也時有所見 3 他死了大半個 第五十七回 He can t speak 4 聽了風就是雨 第五十七回 The way he catches at shadow s 5 頂梁骨走了真魂 第六十八回 Frightened out of her w its 綜上所述 不難看出 楊憲益在 紅樓夢 的習語 33 翻譯上主要以直譯為主 筆者認為 他的翻譯處理基 本上是以最大限度地 盡可能完美地再現原語中所 表達的意義為基本原則 首先考慮等效對譯法 其次 采用了完全直譯法 如有困難 部分直譯 遇到民族 文化色彩太濃厚時 進行意譯 這四大主要譯法是楊 譯習語的處理基調 在每條習語的處理上 都是為了 盡量完整準確傳達原文的內涵 在形式上也盡可能 做到了順應譯語的語言特點和表達習慣 實為我們 現代翻譯工作者的一些有益借鑒 楊譯盡管有其巧 妙之處 但直譯的原則導致其翻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譯法仍不免值得商榷 有的譯法可進一步推敲 如 你要有這個橫勁 那龍也下蛋了 第三十五回 If you can stick to that why dragons can lay eggs 此句中的龍下蛋 言其極不可能之意 薛姨媽以 此俗諺表示對薛蟠悔改的不信任 喻意是 你不可能 有這種堅定克服自己惰性的決心 楊譯直譯 龍下 蛋 為 dragons can lay eggs 會使英語讀者莫名其 妙 首先 dragons 一詞中國文化色彩極其濃厚 在 西方讀者心中形象不佳 其次 在中國文化中 龍是 一種想像的動物 自然不會下蛋 而在西方文化中就 未必如此 在這里直譯成此 會造成讀者理解上的困 惑 不妨改換其他譯法 效果會好些 由上可以看出 若直譯不當 有時會出現死譯 硬譯現象 導致譯文思路的束縛和譯文質量的下降 當然 任何譯文尤其是大型著作的譯文都難免有失 誤或遺漏 楊譯自然也不會例外 但筆者認為 楊譯 中大部分習語的翻譯深得原意 圓潤流暢 表達出了 原文的神韻和語言的風格 也給我們留下了必要的 經驗和教訓 對于古典作品的習語翻譯 只要認真斟 酌 反復對照 謹慎措辭 適當擴大意譯的范圍 較多 考慮讀者的要求 習語翻譯的 形神兼備 是不難做 到的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 高 顎著 紅樓夢 M 學苑出版社 1988 2 Yang Xianyi Gladys Yang A D 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