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應用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論文心理學碩士學位論文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與心理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與心理 契約建構及維護策略契約建構及維護策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 drivers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and the maintenance strategy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y contact 學生姓名 學生姓名 WangWang MengMeng 學生編號 學生編號 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 20142014 年年 4 4 月月 6 6 日日 版權和參考數據的引用聲明版權和參考數據的引用聲明 Copyright and Declaration of Original Authorship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與駕駛員心理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與駕駛員心理 健康與心理契約的維護策略健康與心理契約的維護策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 drivers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and the maintenance strategy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y contact 本人特此聲明 此論文全為本人親自撰寫 并對所寫的內容負責 論文中并未載有侵犯版 權的資料 所有在論文中被直接套用或引述的數據源和研究工具 題器 問卷等 經已按照 澳門城市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論文寫作指引 正確完整地詳細注明 本論文內容此 前未曾呈交本大學或其他大學用于申請學位之用途 本人同意將論文放在圖書館供閱覽 讀 者如需引用資料作任何用途 須在事前征得本人同意 I hereby declare that the materials contained in this thesis are all my own work which does not infringe copyright Where the work of others such as instruments and questionnaires has been drawn upon it has been properly acknowledged and referenced according to the rules set by the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Guidelines for Thesis Writing of Master of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No material in this thesis has previously been submitted and approved for the award of a degree by this or any other university I hereby agree that the thesis can be placed in the library for reference purposes Prior approval must be obtained before any citation from this thesis can be referred by any reader 學生姓名 Name of Student 學生編號 Student No 學生簽名 Signed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與駕駛員心理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與駕駛員心理 健康與心理契約的維護策略健康與心理契約的維護策略 摘摘 要要 目的 通過本次調研對駕駛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 以引起社會對這個 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同時探尋駕駛員心理健康和駕駛員與公交企業心理契 約的聯系 方法 采用 SCL 90 以及簡易應對方式量表對 A 省 A 市 252 名公交車駕駛員 的心理健康以及應對方式進行測評 所測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A 省 A 市公交車駕駛員 SCL 90 得分與全國常模基本持平 但是在除了 恐怖因子以外的其他所有因子分上都高于全國常模 女性駕駛員 SCL 90 得分顯 著高于男性駕駛員 已婚駕駛員 有孩子的駕駛員在焦慮程度極其顯著的高于未 婚 沒有孩子的駕駛員 應對方式上積極應對得分顯著高于消極應對得分 結論 A 省 A 市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水平處于亞健康狀態 依據調查資料 分析 建議公交公司建立公交駕駛員心理保健計劃以及心理契約維護計劃 關鍵詞 關鍵詞 公交駕駛員 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 心理契約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 drivers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and the maintenance strategy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y contact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river 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o attract social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is group Meantim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drive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the drivers and bus companies Methods Introduce the SCL 90 and 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coping styles of 252 bus drivers from Jiaozuo Henan provi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applied for the collected data Results The SCL 90 scores of bus drivers from Jiaozuo are rough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normal level However except the terrorist factor the scores of other factor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normal level Besides the SCL 90 scores of female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s Married drivers and drivers with children represent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higher level of anxiety comparing with unmarried and childless drivers As for the coping style the scores of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 a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coping style Conclusion Jiaozuo bus drivers are in the sub health states of mental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suggest the bus company to establish a project for mental health care and a maintenance plan to sustai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Key words Bus driver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s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表目錄表目錄 表格 1 心理契約的內容 18 表格 2 公交駕駛員與常模 SCL 90 因子得分比較 s 25 表格 3 男性駕駛員與女性駕駛員心理健康總均分比較 26 表格 4 男性駕駛員與女性駕駛員在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均分比較 26 表格 5 婚否與是否有孩子的公交駕駛員在焦慮因子上均分的比較 26 表格 6 心理健康各因子在各個年齡段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27 表格 7 心理健康各因子在三個工齡段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28 表格 8 心理健康水平應對方式 29 表格 9 心理健康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 30 表格 10SCL 90 各因子與應對方式相關 30 表格 11 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多元回歸分析 31 目錄目錄 封面 I 版權和參考數據的引用聲明 I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表目錄 V 目錄 VI 第一章緒論 1 1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 1 2 研究背景及 A 市公交公司概況 1 1 3 公交車駕駛員的生活現狀 3 1 4 研究意義 4 第二章 文獻綜述及問題提出 5 2 1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5 2 1 1 心理健康的定義 5 2 1 2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7 2 1 3 心理健康的研究工具 7 2 1 4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相關研究 10 2 2 公交車駕駛員應對方式 11 2 2 1 應對的理論研究 11 2 2 2 應對方式的定義 影響因素以及分類 12 2 2 3 應對方式的測量 13 2 2 4 應對方式的應用 15 2 3 公交公司駕駛員員工心理契約 16 2 3 1 心理契約的定義 16 2 3 2 心理契約的內容與分類 17 2 3 3 心理契約的測量 19 2 3 4 心理契約的違背 21 2 3 5 公交企業與員工的心理契約 21 2 4 問題的提出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資料統計 22 3 1 研究對象 22 3 2 研究工具 23 3 2 1 癥狀自評量表 SCL 90 23 3 2 2 簡易應對方式量表 23 3 2 3 施測程序 24 3 3 結果與分析 24 3 3 1 心理健康狀況結果分析 24 3 3 2 簡易應對方式結果分析 29 第四章 結論 31 4 1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 31 4 2 A 市公交駕駛員心理保健計劃建設初探 32 4 2 1 員工自我心理保健計劃 34 4 2 2 企業員工心理保健計劃 35 4 3 A 市公交公司與駕駛員 心理契約 維護計劃初探 38 4 4 總結 41 致謝 45 附錄 46 訪談大綱 46 A 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公交車司機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問卷 47 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 1 11 1 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來 公交車事故頻發 其中不乏公交駕駛員故意肇事的案例 公交駕駛員 的工作每天周而復始 他們既要小心駕駛 應付路況 又要服務乘客 處理各種 突發事件 他們在中頂著極大的壓力 肩負著保障乘客安全的重大責任 可是公 交駕駛員這一群體在人們眼中卻是一個 不體面 的工作 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 更是長期被社會忽略 導致的公交駕駛員職業病多 壓力大 甚至出現過勞死的 案例 因此 筆者希望通過本次對駕駛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調查 引起社會 對這個特殊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同時探尋駕駛員心理健康和駕駛員與公交 企業心理契約的聯系 本研究是首次對 A 省 A 市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 對 A 省 A 市 數百名名的公交駕駛員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 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通過統計分 析 可以科學地闡述 A 市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的相關問題 并希望通過本次研究 所得數據 為公交公司建立心理健康計劃提供理論及數據支持 1 21 2 研究背景及研究背景及 A A 市市公交公司概況公交公司概況 A 省 A 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始建于 1958 年 8 月 是以城市客運服務為主的國有 企業 經過五十年來的發展 企業由小到大 規模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從創建 時的 1 條線路 2 臺車 12 名職工 沒有辦公和停車場地 發展成為集客運服務 車輛修理 汽車培訓等為一體的中一型企業 目前 A 市公交下設 4 個營運分公司和大修廠 IC 卡管理中心 物資供銷公司 汽車駕駛培訓學校 職工醫院等 10 個基層單位 擁有 1600 余名職工 自 2009 年以來 A 市公交廣大干部職工充分發揮主觀積極性 想方設法拓寬創 收管道 企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A 市公交公司截止 2013 年 企業擁有營運車輛 689 臺 空調車 172 臺 環保型 燃氣車 130 臺 運營線路 39 條 線路總長度 680 公里 營運收入由 2009 年的 7562 萬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9818 2 萬元 增長 29 8 年客運量由 7916 萬人次增 加到 9913 萬人次 增長了 25 2 固定資產由 6923 萬元翻了兩翻 在職工福利方面 一是自 2009 年起 連續 8 次為職工上調了工資待遇 使職工 人均工資由過去的 15789 元增長到現在的 33387 元 二是為職工足額繳納各項社 保 公積金 做到應保盡保 保障了職工合法權益 解除了職工后顧之憂 三是 籌資 130 余萬元為一線職工發放了工裝 展示了職工精神風貌和企業良好形象 四是積極開展向一線職工送清涼活動 從 2009 年以來 每年都向一線職工進行慰 問 配備必須的防暑降溫設施和用品 五是關心廣大職工身體健康 做到每年為 女職工免費進行健康體檢和為職工免費接種流感疫苗等 公交職工醫院借助國家 扶持小區醫療衛生政策優勢 爭取資金進行新樓建設和舊樓改造 添置醫療設備 為公司廣大職工和小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服務條件 六是對公司困難職工實 施動態管理 及時上報市幫扶中心困難職工信息庫 同時逢年過節 重大節日 做好送溫暖工作 使困難職工真切感受到總公司的關愛和溫暖 A 省 A 市公交公司目前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基層駕駛員的離職率偏高 雖然近 年來駕駛員的工資提高 離職率有所降低 但是由駕駛員離職造成的損失依然偏 高 資料來源 A 省 A 市公交總公司辦公室提供 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 A 市公交公司通過自身發展 已經成長為一個系統 成熟的企業 公司高層對基層員工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都有非常重視和關心 福 利方面也逐漸開始考慮到員工的心理感受 但是公司并沒有系統的基層員工心理 健康機制系統 離職率仍未探索到根本原因 1 31 3 公交車駕駛員的生活現狀公交車駕駛員的生活現狀 公交駕駛員有多辛苦 公交車駕駛員們每天都要出行的人們 無聊春夏秋冬 節日慶典 應該說 他們 披星戴月 不辭疲倦 顧不上吃飯 顧不上喝水 只為按時按點的接送城市里的人們 筆者為了深入了解公交車駕駛員的真實生活 蹲守 在公交車上 親自見證 了一個公交車駕駛員的一天 凌晨五點 城市還沒有從睡夢中醒來 駕駛員劉師傅卻已騎著他的電動車來到 發車總站 他熟練的檢查車輛 水箱 輪胎 機油 然后將車內打掃干凈 劉師 傅是一位駕齡十年的老駕駛員 十年如一日 一絲不茍 五點四十五分 一切就緒 隨著一聲清脆的報站聲 劉師傅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駕駛的時候 劉師傅一臉嚴肅 踩離合 換擋 加油 剎車 每當靠站 他會 說 歡迎乘車 然后引導乘客向車后集中 會提示大家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座 一直面帶微笑 劉師傅說他 每天要跑 6 個來回 每圈 24 個網站 這些網站他已 經爛熟于胸 眼看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 劉師傅的車也在 12 點 10 分準時到達終點總站 來 到總站的調度室里 有些駕駛員師傅已經匆匆吃完了午飯又發了車 有些沖了濃 濃的熱茶用來下午提神醒腦 劉師傅將老婆早晨準備的午餐迅速的吃起來 不過 5 分鐘 他便吃完了 洗好了餐盒又上了車 劉師傅告訴筆者 他十年來的午飯 基本都是這樣 風速 解決的 出車時駕駛員師傅們為了以免在中途去廁所 從不敢多喝水 吃飯的時間很短 剛剛匆匆吃一口 就又要發車了 夏天沒有空調的車里 駕駛員師傅總是汗流浹 背 冬天下雪路滑 晚點 受凍挨餓都是常有的事 一天下來 早五晚九 累得 回到家倒頭就睡 只有調休的時候才可以陪伴家人 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由于公交行業工作的的特殊性 駕駛員身患職業病的現象極為普遍 由于長期 的飲食沒有規律 成年累月地辛勤奔波 很多駕駛員師傅都有不同程度的患有腰 椎間盤突出 胃病 頸椎痛 腰肌勞損等 職業病 1 41 4 研究意義研究意義 起得比雞早 睡得比牛晚 腰間盤突出十之八九 這是公交車駕駛員的真 實生活寫照 一項調查表明 一般崗位的職業駕駛員心理障礙的發生率為 59 8 而公交駕駛員的心理障礙發生率高達 80 公交車駕駛員的心理狀態 直接影響其駕駛安全系數 公交駕駛員在工作中頂著的壓力大 責任重 但是社 會和企業并沒有針對他們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維護機制 導致的公交駕駛員職業 病多 甚至出現過勞死的案例 這一切都告訴我們 關注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 已經迫在眉睫 公交企業培養一個合格的公交駕駛員 需要投入大量資源 駕駛 員人員的高離職率 會對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和影響 目前針對公交駕駛員這個群體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而且主要針對特定 地區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很少 由于地域文化和生活習慣在差異 不 同地區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有不同 研究模板上 針對其他群體的 研究卻很豐富 研究的方法可以借鑒和參考 因此 筆者運用相關問卷對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 希望通過本 研究注以引起社會對這個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同時希望在心理健康角度上 探尋公交駕駛員與企業心理契約上的聯系 從而找到建立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保 健機制的方向和方法 以及探索維護公交企業與員工心理契約的方法 希望為后 期研究做出力所能及的幫助 同時為 A 市公交公司的發展提供幫助 第二章第二章 文獻綜述及問題提出文獻綜述及問題提出 2 12 1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 2 1 12 1 1 心理健康的定義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涉及醫學 心理學和社會學 可以說它是個具有復合性的概念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 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 個 體社會適應良好 又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 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 將個人心境發揮成最佳狀態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 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態度 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狀態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 自我實現者有更高級的需要 這些人屬于極度健 康的 社會學者波孟認為 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標準的社會行為 既被社會接受 又能 為自身帶來快樂 當代中國學者對于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 王登峰在 大學生心理衛生 與咨詢 一書中指出 心理健康是了解自我 悅納自我 接受他人 善與人處 正視現實 接受現實 熱愛生活 樂于工作 能協調與控制情緒 心境良好 人 格完整和諧 智力正常 智商在 80 分以上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顏世富博士綜合國內心理學家所提出的種種心理健康標準 認為心理健康應當 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智力正常 具體表現為 觀察敏銳 想象豐富 記憶鞏固 等 有安全感 能容納自我 承受挫折 情緒穩定 心情愉快 意志健全 有決 心 有信心 有恒心 有理想 不怕困難 對自己了解 能做出恰當的自我評價 適應能力強 正視現實 樂于學習 人際關系和諧 人格完整協調 情知交融 睡眠正常 生活習慣良好 心理和行為與年齡符合 目前最比較廣泛受到認可的定義下的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和發展著的環 境 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 且其認知 情緒反應 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 并能 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 從廣義上講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 持續的心 理狀態 從狹義上講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 協調一 致 即認識 情感 意志 行為 人格完整和協調 能適應社會 與社會保持同 步 從以上這些心理健康定義可以看出 雖然角度不同 但總結下來 筆者認同心 理健康的定義 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 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 并 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2 1 22 1 2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遺傳因素 在大量的研究中 我們發現 不僅長相會遺傳 行為也會 遺傳 行為的主要物質基礎是中樞神經系統 基因可以調控生理化的 過程 基因對行為的調控體現在神經系統發育過程的表達 父母會遺 傳給后代一些心理素質 同樣也會遺傳心理障礙 因此很多人的心理 問題可以能來源于遺傳 2 生物因素 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或者不健康 可能會引起人的各種心 理問題 同樣 軀體疾病 例如內分泌 代謝 生理疼痛等等 由于 影響了腦功能 也可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3 社會因素以及社會心理 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事件 心理承受能 力或者通俗講叫抗壓能力 它與先天素質與個體經歷經驗相關 人們 可以通過鍛煉身體來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也可以通過長期的歷 練 在生活中漸漸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生活事件也就是精神刺 激 包括家庭環境 家庭成員關系 社會交往關系等等很多方面的因 素 這些都共同影響著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2 1 32 1 3 心理健康的研究工具心理健康的研究工具 各種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著各自的特點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 當前學者們廣泛采用各種心理量表進行各種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診斷 例如明 尼蘇達人格量表 艾森克情緒量表 癥狀自評量表等等 1 明尼蘇達人格量表 明尼蘇達人格量表是有明尼蘇達大學是由明尼蘇達大 學教授哈瑟韋 S R Hathaway 和麥金力 J C McKinley 于 40 年代 編制 是至今為止應用極廣 最權威的人格測驗 該問卷在施測時 要分 別對正常人和精神病人進行預測 因此該測驗最常用于鑒別精神疾病 該 問卷適用于年滿 16 歲 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 沒有影響測試結果的生 理缺陷的人群 可以個別施測也可以團體測驗 測驗一共 550 道題測驗形 式比較復雜 包括卡片 手冊 錄音帶等 量表包括了 10 個臨床量表 分別是 Hs 疑病 Hypochondriasis 對身體功能的不正常關心 D 抑郁 Depression 與憂郁 淡漠 悲觀 思想與行動緩慢有關 Hy 癔病 Hysteria 依賴 天真 外露 幼稚及自我陶醉 并缺乏自 知力 Pd 精神病態 Psychopathic deviate 病態人格 反社會 攻擊型人格 Mf 男性化 女性化 Masculinity femininity 高分的男人表現敏感 愛 美 被動 女性化 高分婦女看做男性化 粗魯 好攻擊 自信 缺乏情 感 不敏感 極端高分考慮同性戀傾向和同性戀行為 Pa 妄想狂 Paranoia 偏執 不可動搖的妄想 猜疑 Pt 精神衰弱 Psychasthenia 緊張 焦慮 強迫思維 Sc 精神分裂 Schizophrenia 思維混亂 情感淡漠 行為怪異 Ma 輕躁狂 Hypomania 聯想過多過快 觀念飄忽 夸大而情緒激 昂 情感多變 Si 社會內向 Social introversion 高分者內向 膽小 退縮 不善交 際 屈服 緊張 固執及自罪 低分者外向 愛交際 富于表現 好攻擊 沖動 任性 做作 在社會關系中不真誠 4 個效度量表 Q 疑問量表 Question 沒有回答的題數和對 是 和 否 都做反應的題數 如果在前面 399 題 中原始分超過 22 分 566 題原始分超過 30 分 則說明被測試者對問卷的 回答不可信 高得分者表示逃避現實 L 說謊量表 Lie 是追求盡善盡美的回答 L 量表原始分超過 10 分 結果不可信 F 詐病量表 Frequency 高分表示受測者不認真 理解錯誤 表現一組無關的癥狀 或在偽裝疾病 F 量表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標 其得分越高暗示著精神病程度越重 K 校正量表 Correction 一是判斷被試對測驗的態度是否隱瞞或防衛 二是修正臨床量表的得分 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明尼蘇達量表經過多年的不斷修訂 至今已經發展的極為成熟 應用也非常 的廣泛 它不僅應用與精神科臨床研究 人類行為研究 也對人才心理素質 個人心理健康水平評價都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明尼蘇達十分龐大 在施測上費時費事 若想得到最準確最豐富的信息 就 要面對龐大的工作量 所以可操作性較差 2 一般健康問卷 GHQ 20 由李虹 梅錦榮等修訂 GHQ 20 是從 GHQ 30 發 展而來的 它包括 GHQ 自我肯定 GHQ 憂郁和 GHQ 焦慮三個子量表 該量表包括 20 個項目 計分方法為 是 否 是 得 1 分 否 得 0 分 9 個反向計分 分數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要求指出最近幾周的感覺 例如 是不是做事情都可以能集中精神 覺得做人沒什么意思 整 天覺得心神不安和緊張 本量表是一個較為理想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問題 測量工具 此量表將心理健康分為 3 個維度 較明尼蘇達問卷簡單易操作 但是信息不夠豐富全面 3 癥狀自評量表量表 簡稱 SCL 90 這是目前心理學界研究心理健康相關問 題最常使用的量表 SCL 90 的應用十分廣泛 針對普通人群 應激事件人 群 身心疾病人群等等方面的研究很多 在針對普通人群的研究中大中學 生 SCL 90 應用文獻較多 在以往的研究中 大學生 中學生 工人 軍 人均有較多因子高于常模 例如有文獻顯示 高等院校教師 綜合醫院醫務 人員 精神科醫務人員在 SCL 90 上除了軀體化和人際敏感差異明顯之外 大部分因子與常模沒有明顯差異或低于常模 孕婦大多數僅恐怖因子高于 常模 其他因子與常模沒有顯著差異 中學教師無論是城市或農村 大多數 因子高于常模 強迫 軀體化和焦慮因子之間正相關 服刑犯人的各因子 分顯著高于全國常模 另外還有關于特殊人群 例如殘疾人等的 SCL 90 評定結果的研究 針對駕駛員 公交駕駛員的文獻近年來也逐漸開始出現 關于 SCL 90 常模 目前還在使用的是 1986 年 由金華 吳文源等學者在 全國 13 個地區 由 1388 名正常成人的 SCL 90 問卷結果得出的常模資料 隨著時代的變遷 常模必然會發生變化 但是目前還沒有心理學界公認的 最新最權威的常模出來 所以本研究依然采取 86 年常模作為資料參照 目前針對公交車駕駛員群體的心理健康研究并不多 我們可以參考對其 他群里 例如大學生 教師等特殊群體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進行討論 2 1 42 1 4 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相關研究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相關研究 四川學者通過整體隨機抽樣 運用 SCL 90 問卷對四川遂寧各個種類的汽車駕 駛員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調查顯示 公交車駕駛員人際關系 強迫 敵對 評分較高 顯示公交車駕駛員面臨了日益激烈的競爭和壓力 寧波市公交公司 131 名駕駛員的心理健康調研中顯示公交駕駛員群體屬于心理 亞健康狀態 尤其軀體化因子得分極高 研究說明駕駛員工作單調且要求長時間 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所以容易出現心理過度緊張 從而表現為容易煩躁 易怒以 及做事必須反復檢查等強迫表現和頭痛等癥狀 南昌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中發現未婚公交駕駛員大多與父母同住 影響他 們心理主要是工作單調 職業緊張等 已婚公交車駕駛員所要承擔的社會角色和 責任更多 他們既要做好工作又要處理好家庭 心理狀況波動比較大 2 22 2 公交車駕駛員應對方式公交車駕駛員應對方式 2 2 12 2 1 應對的理論研究應對的理論研究 首先 心理學界關于應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論觀點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的自我防衛機制理論 認為個體面臨應激性事件時會 運用壓抑 投射 否認 升華等防御機制來應對問題 這些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 完成的 這種觀點體現了精神分析理論的無意識特色 人格功能理論的觀點著重強調人格特質對應對方式的影響 認為個體的人格特 質決定其應對方式 不同的人格特質有相應的應對方式 觀點還認為不同情境下同 一個體的應對方式具有相對穩定性 但是這個觀點忽略了情境對應對方式的影響 相對人格特質應對方式的觀點 有心理學家提出情境理論的觀點 相對應的 該理論強調情境因素在個體應對方式抉擇中的重要決定作用 理論認為 應對是 對特定情境的反應 此觀點與人格功能理論所犯的錯誤一樣 它過度強調情景對 應對的影響 忽視了人格特質 個體差異對應對的重要作用 如果單獨依據情景 理論 我們將不能解決同一情境下個體應對方式的不同 同一個體在相同情境下 不同時間應對方式的不同 不同個體在同一時間同一情景下應對方式的差異 以 及將主觀體驗的情境與客觀情境的應激做出區分等問題 所以上述兩種理論都只是針對了應對方式影響因素的一方面 稍顯片面 經過理論不斷發展 現象學 相互作用理論的觀點應運而生 該理論源于現象 學 相互作用理論 認為應對是個體與情景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是一個動態過程 具體的人 具體的環境 具體時間對具體應對方式都存在影響 此理論一定程度 上完善了人格功能論和情境論的片面性 它既承認應對存在個體差異 又認同時 間的變化以及情景的變化對應對的影響 目前有較多研究都遵從這一理論 近年來學者們將應對文獻進行分析后 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觀點 他們認為應對 可根據其斗爭或預防的本質來看待 應對不僅可以減輕或者消除應激源 它也是針 對任何預防 減弱 消除應激源的所做出的努力 無論無意還是有意 是不是健 康 我們可以將這種努力視為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對應激的影響的面對和忍耐 2 2 22 2 2 應對方式的定義應對方式的定義 影響因素以及分類 影響因素以及分類 應對方式的一般定義是在應激過程中繼認知評價之后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的應對 活動 個體在面對各種應激事件時都表現出相對穩定的應對風格 特質應對方式 主要指有一定的跨情景一致性 與個體特征及心理健康相關的那部分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的影響要素研究發現 影響應對方式的要素可分為穩定要素和情境要 素兩大部分 穩定要素包括個體的年齡 性別 遺傳素質 人格特質等 情境要 素 也叫不穩定因素 主要包括應激情境的客觀特征 包含應激程度 可控度 情境的多變等 以及個體對情境的主觀感受及評價 另外有研究提出了應對資源 的概念 應對資源可概括為例如身體健康等的生理資源 人格特質等的心理資源 社會支持等的環境資源 它們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個體采用何種應對方式 由此可 見此類研究比較強調社會支持對應對方式的影響 關于應對方式的分類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是研究中分類的理論基礎依 據個體應對方式的功能維度 個體根據實際情況 結合自身的應對資源等來選擇 自己的應對方式 這種觀點將應對分類分為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 問題指向應對 和情緒指向應對 這種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應對方式本身就是一種人格特質 依據人格特質的維度進行分類的 主要將應對方式分為選擇性注意 選擇性忽略 型 壓抑 敏感型 遲鈍 調控型 2 2 32 2 3 應對方式的測量應對方式的測量 目前針對應對方式的測量有很多 其中一種代表性的是由 Folkman 和 Lazarus 在 1980 年提出及以后多次所修訂的應付量表 Ways of Coping WOC 這個量表把 應付方式分為八種類型 然后將著八種又分為問題關注應對和情緒應對兩大類 之后的 MCI 以及 CSQ 等量表都是根據這個思路編制的 問題關注應對是指正面 直接解決事件的應對 情緒應對是解決自己情緒的應對 另一種思路是個體在不 同情境中有著相對穩定的應對方式 這種觀點的量表被稱為人格傾向性應對或者 應對方式風格 例如 Carver 等 1989 編制的由 14 個維度 積極應付 計劃 否認 情緒專注與宣泄等 組成的 COPE 問卷等 國內在引進國外應對量表后 眾多學者都做了新的針對中國人的問卷編制 例 如姜乾金的應對問卷把16個應對條目分為消極和積極應對兩類 韋有華對Carver 等COPE問卷進行了初步修訂 測量以大學生為被試 其研究結果在信效度水平基 本上達到心理測量學的標準 但有些分量表的信度較低 如 第13分量表 心理解脫 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僅為0 36 而且還存在著某些條目所反應的內容難以得到合理 解釋的問題 施承孫等以Carver等人編制的COPE問卷作為條目的編制參考 篩選 有中國人特點 或者是適合中國人的應對策略 研究提示應付方式存在著多維度 的特征 主要有四種類型 即針對問題積極應付 否認與心理解脫 情感求助與宣 泄 回避問題轉移注意 陳樹林等人根據WCQ和COPE為基礎 發展研究適合中 國成年人應對方式的量表 作者依據上述兩個量表篩選54條項目 通過問卷數據 分析達到了較好的心理測量學標準 解亞寧將WCQ做出進一步簡化 編制了簡易 應對方式問卷 由20個條目組成 涉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應激事件經常可能 采取的應對方法 如盡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自我安慰和通過吸煙喝酒來解除煩 惱等 此量表為自評量表 通過研究發現此問卷有較好的信度 因素分析也證實 其可分為積極和消極二個維度 實際檢驗證明此問卷能反映出人群不同應對方式 特征及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2 2 42 2 4 應對方式的應用應對方式的應用 目前有關應對方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研究主要對象主要是非健康群體 部 分涉及特殊職業群體及高壓力的群體 如大學生 企業白領 運動員等 研究方 向大多集中在醫學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等領域 涉及從個體身心健康角度基礎上 進行有效應對的干預等等 大量研究集中在不同人群在不同的情境下的應對方式 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成功 優秀健康者會選擇什么樣的應對方式 以及尋找干預 應對方式的方法和依據 目前針對學生 教師等群體的研究較多 也已經建立了 相應的干預方式系統 干預一般以下幾種方式的干預 信息干預 環境干預 主 體參與干預 目前運用較廣泛 效果較明顯的干預訓練是應激預防訓練 注重預 防 有研究發現 員工的積極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顯著相關 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 于心理健康 而且研究發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有預測的作用 目前針對公交駕駛員的應對方式的研究雖然非常少 研究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 康與應對方式的研究更是基本為零 但是仍可以依據其他群體的研究方法 結合 該群體的現實情況進行探討 例如 有學者對護士的工作壓力 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做了研究 該研究運方便取樣發 使用護士壓力源量表 應對方式量表和一般健康問卷 經 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護士的工作壓力水平和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水平的三個維 度有不同的預測作用 這個研究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 運用針對護士群體的壓 力量表進行測量 更加具有針對性 二 沒有使用 SCL 90 量表 而是使用了 GHQ 20 在研究中體現了心理健康的三個維度 又如 有學者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做了研究 研究采用癥狀自 評量表即 SCL 90 以及簡易應對方式量表 對數據做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結果 表明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應對方式顯著相關 積極應對與心理健康水平正相 關 消極應對與心理健康水平負相關 積極應對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 在針對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的研究上 可以借鑒上述研究的方式與 方法來開展 2 32 3 公交公司駕駛員員工心理契約公交公司駕駛員員工心理契約 2 3 12 3 1 心理契約的定義心理契約的定義 契約是組織存在的基礎 市場經濟從的本質就是契約經濟 契約體現在企業的 外部聯系上 也體現在人與企業的內在聯系當中 員工與企業契約關系可以通過 正式契約加以約束 然而契約并無法約束所有的不確定和不完全信息 由此就產 生了一種員工與企業相互之間形成的不成文的責任與義務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 各個領域都開始了對 心理契約 的研究 心理契約這一概念最先出自于社會心理學 后被引人了組織行為學和管理學領 域 心理契約一般概念是當事雙方不通過某種顯然的形式直接明了地進行意思表 達 而通過各種心理暗示的方式 在雙方相互感知并認可各自期望的基礎上形成 的一套隱性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心理契約被廣泛的在員工與企業關系間探討 心理契約的一般理解為是雇傭雙 方基于書面的 口頭的 組織制度和組織慣例約定等各種形式承諾對交換關系中 彼此義務的主觀理解 理解包含了心理契約的隱含性 主觀性 動態性 雙向性 等特點 2 3 22 3 2 心理契約的內容與分類心理契約的內容與分類 目前大量有關心理契約的研究都來自西方 開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隨著時代的進步 知識經濟飛速發展 雇傭關系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大部分研 究探討著高素質的員工與知識化規范化的組織的相互要求 案例包含員工忠誠度 組織對員工的理解 長期雇傭等等 心理契約所包含的內容受到受到個人 組織 等因素以及時代和經濟背景的共同影響的影響 目前多數研究的重心在于心理契約內容中員工心理契約中的組織責任方面 隨 著時代的變化 雇傭關系的調整 心理契約的內容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全球 市場的發展以及組織格局的變革 使得心理契約的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具有 時代特征的新內容 例如對靈活性 公平性 變革創新 不斷嘗試的要求 正在 逐步代替老的內容 英國學者以組織的角度 運用管理學調研方法 結果發現 心理契約中的組織 責任項目有 培訓 公正 關懷 協商 信任 友善 理解 安全 有恒一致 薪資 福利 工作穩定等 12 個類別 員工責任項目有 守時 業務 誠實 忠 誠 愛護資產 體現組織形象 互助等 7 個方面 比較研究還表明 雙方對 組 織責任 的要求在友善 理解 安全 薪資 福利 工作穩定等 6 個方面存在差 異 其中員工比較強調安全 薪資和工作穩定 而組織則比較強調友善 理解和 福利 雙方對 員工責任 的要求在忠誠 愛護資產和體現組織形象 3 個方面存 在差異 其中員工比較強調愛護資產 體現組織形象 而組織更強調忠誠 組織對員工承擔的責任員工對組織承擔的責任 規 范 維 度 企業明文說明給予員工具 體的待遇和工作條件以及 規范 例如 薪水 福利 工作規范 員工遵守工作規范和員工 守則 在特定的情況下應 該接受工作調整 人 際 維 度 企業充分尊重員工 關心 員工生活 為員工提供良 好的人際環境 員工和諧相處 互相幫助 配合企業共同打造和諧的 工作氛圍 發 展 維 度 企業應為員工提供培訓以 及發展的平臺 充分挖掘 員工的潛能 幫助其提高 個人能力 員工不計較得失 充分為 企業的發展而努力 例如 不計報酬的加班工作 更 好的完成項目等 表格 1 心理契約的內容 表 1 從三個維度說明了心理契約應該包含的內容 從理論的角度 依據心理契約的內容 將員工與組織之間的契約分為交易契約 和關系契約兩種 交易型契約是以經濟交換為基礎的契約關系 即員工采取加班 完成職責外工 作等 換取組織提供的額外報酬 關注 尊重 績效獎勵等 關系型契約是以情 感交換為基礎的契約關系 體現在雇員為了組織提供的長期工作保障而愿意接受 內部工作調整 之的后一些研究者根據績效要求和時間結構兩個維度 增加了兩 種類型 即變動型和平衡型 心理契約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 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員 企業管理者是企 業文化的引領者 企業文化影響著心理契約的形成 心理契約的形成是由員工需求 企業激勵方 式 員工自我定位及工作行為四方面的來決定的 心理契約與企業文化二者之間 相輔相成 相互影響 2 3 32 3 3 心理契約的測量心理契約的測量 在心理契約的測量方面目前西方心理契約研究中所采用的測量評定方法很多 按測量評定的性質分 包括定性評定 如早期 Argyris 1960 年 和 Levinson 等人 1962 年 的研究 1995 年 Rousseau 對契約變化趨勢的研究等 定量評定 如 1990 年 Rousseau 對 MBA 學生的研究 1999 年 Rousseau 等人對護士的研究 按測量評定的目的分 分為特化評定 如 1996 年 Sparrow 對英國銀行職員的研 究 概化評定 如 1997 年 Robinson 等人對契約結構的研究等 按測量評定的方式分為直接評定 間接評定 如 1997 年 Herriot 對英國企業的 研究 按評定量表的結構性分為結構性評定 如 1998 年 Millward 對契約承諾關系的研 究 非結構性評定 按測量評定的范圍分為部分評定 整體評定 如 1997 年 Wade Benzoni 對師生 關系研究等 內容評定 按測量評定的對象分為特征評定 例如 1994 年 Schalk 對兼職與專職雇員的研 究 1996 年 Lusch 等人對市場行為的研究等 評估評定 1995 年 Rousseau 對契 約違背的研究 形成評定 1996 年 Herriot 等人對契約化過程的研究 按測量評定的內容分變化評定 1994 年 Robinson 對 MBA 學生的研究 1998 年 Thomas 等人對英國新兵的研究等 違背評定 1994 年 Guzzo 等人對海外經理人 的研究 1999 年 Turnley 等人對管理者的研究等等 針對心理契約的測量 目前最權威的范本有 Rousseau 的 心理契約調查問卷 國外心理契約量表引進國內后 大量的學者和研究者做出了修訂 陳加洲 方俐洛 凌文輇等針對心理契約極其測量做出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 研究 陳加洲的 我國員工心理契約調查問卷 是眾多研究的參考范本 李原編制 員工心理契約調查問卷 衛琳在參考 Rousseau 心理契約調查問卷 1990 Millward 的 心理契約測 量問卷 1998 以及張積家等的 心理契約結構問卷 2005 的基礎上 結合 我國政府公務員特點 編制 公務員心理契約調查問卷 衛琳 2007 這表明 心理契約測量逐步向著針對性人群發展 這里要說明的是 中國人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 所以在理解 交流等方面都有中國特色 這些在會深刻影響著心理契約的測量與評定 因此在 測量問卷的編制時 在問卷問題篩選 題目設計 語言修飾等以及實施測量評定 時創造一個融洽的測評環境等方面多加注意 2 3 42 3 4 心理契約的違背心理契約的違背 組織和員工之間存在的心理契約如果沒有得到滿足 那么就有可能在員工和組 織的互動過程中造成心理契約的違背 心理契約的違背程度以及雙方主觀感受 再加上勞動力市場以及組織補償措施等因素的影響共同決定了組織成員的反應 心理契約的違背可能是雙方的 也可能是單方面的 通俗來講就是在雇員和組織 雙方未達到對方的期望 也就是沒有做到那一系列 未成文 的 契約 當這 種情況達到一定程度 在其他一些情景的催化下 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雇員辭職 或是組織辭退雇員 2 3 52 3 5 公交企業與員工的心理契約公交企業與員工的心理契約 心理契約的一般特點有主觀性 不穩定性 不確定性 動態性 雙向性等 心 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康職場小知識
- 真正的游戲課件
- 西藏民族大學《兒童戲劇與表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肇慶學院《邊坡與基坑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健康職業技術學院《健美操四》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理工職業學院《煤層氣開采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標準房屋租賃合同協議書樣本
- 土壩開槽泄洪方案范本
- 長春建筑學院《體操(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航天技術的應用與課件整合》
- 任務2 比亞迪·秦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系統構造與檢修
- 校園天眼平臺建設方案
- 世界500強企業管理層最鐘愛的管理工具合集
- 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及答案
- 2022-2024年高考數學試題分類匯編:導數及其應用(解析版)
- GB/T 17727-2024船用法蘭非金屬墊片
- 前程無憂國企筆試題
- 人教版初中數學一次函數專題訓練100題含參考答案(5篇專項)
- 2023.05.06-廣東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隱患識別圖集(高處作業吊籃工程部分)
- 關于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
- SY-T 5412-2023 下套管作業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