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全部級別)單選題:1.內蒙古高原位于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等省,是我國(B)大高原。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2.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太陽高度角最小,叫(B)。A、夏至B、冬至C、春分D、秋分3.有效積溫為某一時期內的(C)減去生物學最低溫度再乘以該時期的天數。A、最高溫度B、最低溫度C、平均溫度D、某一溫度4.比例尺是指圖上線段長度(d)與實地相應線段水平長度(D)(D)。A、之和B、之差C、之積D、之比6.太陽以(B)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周圍空氣放射出巨大的能量,叫太陽輻射。A、電波B、電磁波C、微波D、超聲波7.積溫是整個(A)生長發育期或某個生長發育期所需溫度的累積總和。A、植物B、動物C、細菌D、真菌8.生態幅的大小取決于物種的(B)。A、發育B、生境C、生物學特性D、生存空間9.水汽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B)。A、凝華B、凝結C、凝聚D、凝固10.任一地點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高。我國是以(A)海面為水準基點(即零度)。A、黃海B、渤海C、東海D、南海11.(C)濕時用手捻有滑膩感,搓成粗約3mm的細條彎成環形而無裂紋;干時堅實,用 。A、砂壤土B、中壤土C、粘土 D、重壤土12.根瘤是一種稱為根瘤菌的細菌入侵某些植物根內,使根細胞增生所形成的瘤狀突起,它能固定大氣中的(A)。A、氮B、氧C、碳D、氫13.在植物生長的溫暖季節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氣層的溫度短時間下降,引起植物遭受傷害或者死亡的現象叫做(D)。A、寒流B、寒潮C、凍害D、霜凍14.空氣濕度是表示空氣(B)程度的指標。A、濕熱B、干濕C、干燥D、干熱15.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葉片細胞中進行,具體在葉肉細胞的(C)中進行。A、線粒體B、高爾基體C、葉綠體D、核糖體16.主要的(A)有太陽輻射、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風、云、降水等。A、氣象要素B、天氣現象C、土壤性質D、物理17.生物學溫度是指對于植物生長發育的各種(B)起作用的溫度。A、生態活動B、生理活動C、生殖活動D、生存活動18.平原指海拔高度一般在(B)m以下,地勢平坦,起伏很小,相對高度通常不超過50m,偶有淺丘、孤山的地區。A、100B、200C、300D、40019.(B)統稱半陽坡;(B)統稱半陰坡。A、東南坡、西南坡、西坡;,西北坡、東北坡、東坡B、東南坡、西南坡、東坡;,西北坡、東北坡、西坡C、東南坡、西南坡、西北坡,西坡、東北坡、東坡D、東南坡、東北坡、西坡,西北坡、西南坡、東坡20.我國三大平原是指(C)。A、華中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B、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上游平原C、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D、東北平原、華北平原、華中平原21.(A)是生命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的基礎。A、細胞B、組織C、器官D、器官系統22.通常將植物在個體發育中來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態構造相似的(B)稱為組織。A、細胞B、細胞群C、細胞器D、細胞核23.種子一般由種皮、胚、(D)三部分組成。A、胚根B、胚柄C、胚軸D、胚乳24.葉由葉片、(A)、托葉三部分組成,并在葉芽萌發前已經分化。A、葉脈B、葉基C、葉柄D、葉原25.一般認為種在居群中所有個體都具有(D)的形態特征、生理、生態學特性,占有一定的地理區域。A、一定B、共同C、不同D、類似26.從秋末冬初正常落葉到第二年春季萌芽前為樹木的(B)。A、生長期B、休眠期C、萌芽期D、繁殖期27.植物的(C)是在生活細胞內進行的氧化有機物并釋放能量的過程。A、生理作用B、生態作用C、光合作用D、干擾作用28.種群是指一定空間中(A)的總和。A、同種個體B、所有物種C、一群物種D、雌性個體29.樟子松的葉排列方式為(A),楊樹的葉排列方式為(A)。A、束生互生B、束生輪生C、互生輪生D、互生束生30.植物吸收礦物質元素的主要部位是(C),和吸收水分一樣。A、葉部B、韌皮部C、根部D、木質部31.綠色植物吸收太陽光能,利用光能同化(B),制造的有機物質主要是碳水化合物。A、CO2和H2B、CO2和N2C、N2和H2OD、CO2和H2O32.限制因子是指(A)中最易阻撓和限制生物生長、繁殖或擴散的因子。A、生態因子B、生理因子C、遺傳因子D、人為因子33.在一定庇蔭條件下(B)才能正常生長發育。A、落葉松B、云杉C、白樺D、沙棘34.造林樹種的選擇應遵循(C)三個基本原則。A、生理學原則、生態學原則、經濟學原則B、遺傳學原則、林學原則、生態學原則C、生態學原則、林學原則、經濟學原則D、生理學原則、林學原則、經濟學原則35.在我國,天然林面積達(A)hm2,人工林面積達(A)hm2才能稱為森林。A、0.1,0.067B、0.2,0.1C、0.5,0.167D、1.0,0.536.用材樹種造林的目標是(D)。A、速生、健康、豐產、穩定和可持續B、速生、優質、健康、健康和可持續C、速生、優質、豐產、穩定和健康D、速生、優質、豐產、穩定和可持續37.營造混交林時混交樹種與主要種之間應當盡量在生態關系上有(B)。A、競爭性B、互助性C、互補性D、依賴性38.通常把植物吸收用來進行光合作用和制造有機物質的輻射能,叫做(D)。A、太陽輻射B、生理輻射C、生態輻射D、有效輻射A、黑光B、紅光C、白熾D、紫外73.胸部是昆蟲的(C)中心。A、反射B、消化C、運動D、生殖74.馬氏管是昆蟲的(B)器官。A、分泌B、排泄C、消化D、感覺75.昆蟲體壁的表皮通常由(D)組成。AA、內表皮、中表皮、外表皮B、下表皮、中表皮、上表皮C、下表皮、外表皮、上表皮D、內表皮、外表皮、上表皮76.農藥在水介質中表現出不同的酸堿度,(C)可以互相混用。A、酸性和堿性B、中性和堿性C、酸性和酸性D、堿性和堿性77.防治種子傳染病害和地下害蟲時,拌種用的藥量一般為種子重量的(A)為宜。A、0.1%至0.5%B、0.2%至1.0%C、0.3%至1.5%D、0.4%至2.0%78.為防止人、畜中毒,環境污染和林木藥害。必須了解劇毒農藥中毒(A)。A、途徑和急救治療方法B、癥狀和急救治療方法C、癥狀和診斷方法D、途徑和診斷方法79.森林病蟲防治,一是通過林木檢疫從法制上控制病蟲害的(A);二是利用自然因素控制病蟲的(A);三是直接(A)病蟲。A、傳入和蔓延,發生與為害,消滅B、傳播和蔓延,生長和繁殖,控制C、傳入和蔓延,生長和繁殖,消滅D、傳播和蔓延,發生與為害,控制80.通過接觸害蟲體壁滲入體腔和血液中,使害蟲中毒死亡的藥劑叫(A)。A、觸殺劑B、熏蒸劑C、胃毒劑D、內吸劑81.針對松毛蟲類有下樹越冬的習性,可在秋季幼蟲下樹前或次春幼蟲上樹前,刮去樹干胸高處粗皮,涂刷寬3—5厘米、厚3—5毫米的毒環,阻隔和(C)幼蟲。A、捕殺B、誘殺C、毒殺D、觸殺82.物種的(A)指一定面積內某一物種的個體數與全部物種個體數的百分比。A、密度B、絕對密度C、相對密度D、蓋度83.一般森林受到外力干擾,會相繼出現各類次生群落,構成次生(B)。A、演變B、演替C、演繹D、演算84.我國針對行道樹和防護林的檢疫害蟲有(B)四種。A、美國白蛾、椰心葉甲、紅棕象甲、冠癭病菌B、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紅棕象甲、冠癭病菌C、美國白蛾、椰心葉甲、松材線蟲、冠癭病菌D、美國白蛾、椰心葉甲、紅棕象甲、松突圓蚧85.凡局部地區發生的危險性大、能隨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的病、蟲、雜草,應定為(D)。A、外來侵入種B、有害生物C、病蟲害D、檢疫對象86.撫育采伐的種類有(A)。A、透光伐、疏伐、生長伐、衛生伐B、透光伐、皆伐、生長伐、衛生伐C、透光伐、疏伐、皆伐、衛生伐D、郁閉伐、疏伐、生長伐、衛生伐87.林木病變的類型有(A)三種類型。A、生理病變、組織病變、形態病變B、生理病變、器官病變、形態病變C、功能病變、組織病變、形態病變D、生理病變、組織病變、功能病變88.(C)是有性繁殖的孢子類型A、孢囊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B、芽孢子、游動孢子、分生孢子C、擔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D、子囊孢子、芽孢子、接合孢子89.真菌的(B)是指從一種孢子萌發開始,經過一定的營養生長和繁殖階段,最后又產生同一種孢子的過程。A、壽命B、生活史C、生活周期D、生命階段90.林木病原物的侵染過程順序是(B)。A、接觸期、發病期、潛育期、侵入期B、接觸期、潛育期、侵入期、發病期C、接觸期、侵入期、發病期、潛育期D、接觸期、侵入期、潛育期、發病期91.昆蟲頭部根據口器著生的位置可分為(D)三種頭式。A、上口式、前口式、后口式B、下口式、端口式、后口式C、下口式、前口式、側口式D、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92.多數昆蟲的繁殖方式是(B)。A、單性生殖B、兩性生殖C、多胚生殖D、裂體生殖93.全變態昆蟲幼蟲老熟后(A)取食,尋找適當場所化蛹。A、停止B、少量C、積極D、大量94.我國動植物對內檢疫程序是(A)。A、報驗、檢疫、處理、簽證B、報驗、處理、檢疫、簽證C、處理、報驗、檢疫、簽證D、檢疫、處理、報驗、簽證95.林業技術措施防治森林病蟲害是根據病蟲的(D)和影響其數量消長的主要(D),通過林木栽培管理、主伐利用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來改變病蟲的適生條件,提高林木本身抗病蟲能力的一種防治方法。A、生物學特性,客觀條件B、危害程度,內在機制C、種群數量,外部機制D、生物學特性,生態因子96.用于防治害蟲的外激素主要是(C)。A、體外激素B、皮外激素C、性外激素D、生長激素97.成蟲期是昆蟲個體發育的最末一期,此時停止(A),成蟲要行交配、產卵,故成蟲期是昆蟲的(A)。A、生長和蛻皮,生殖時期B、生長和蛻皮,衰老期C、取食和運動,生殖時期D、取食和運動,衰老期98.森林火災是指林地上(C)的火,它是自由蔓延,超過一定的面積,造成一定損失的林火。A、人為B、自燃C、失控D、受控99.森林燃燒是指森林可燃物在一定外界(D)作用下快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的放熱發光的化學物理反應。A、雷電B、風C、濕度D、溫度100.森林燃燒必須具備(A)、森林可燃物、火源。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A、氣象條件B、土壤條件C、地理條件D、光照條件101.預防森林火災需要研究、分析森林火災發生的(B),采用行政、法律、經濟和科學的方法、手段進行綜合防范,控制森林火災發生的(B),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A、條件,規律B、規律,條件C、概率,可能性D、規律,趨勢102.(C)是導致野生動物正常死亡的原因。A、饑餓、天敵的捕殺、疾病B、饑餓、人類捕殺、疾病C、營養不良、意外災害、疾病D、營養不良、人類捕殺、疾病103.能維持野生動物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條件的具體地區稱(C)。A、越冬地B、繁殖地C、棲息地D、出生地104.一般森林火災的燒林面積在(B)hm2以上不足100hm2范圍內。A、0.5B、1C、2D、5105.林火強度指單位時間、單位(A)長度上所釋放的(A)。A、火線,能量B、火線,氣體C、面積,氣體D、面積,能量106.在林冠層燃燒的火稱為林冠火。林冠火燃燒溫度(A),火強度(A),蔓延速度(A)。A、高,大,快B、低,小,快C、低,大,慢D、高,大,慢107.(D)屬燃燒緩慢可燃物。A、生長的草本植物B、枯立木C、枯枝D、苔蘚108.空中可燃物指高度在(A)以上所有的空中可燃物。A、1.5mB、2.0mC、2.5mD、3.0m109.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分區為(D)。A、核心區、緩沖區、生態旅游區B、核心區、實驗區、生態旅游區C、核心區、緩沖區、經營區D、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110.我國森林防火使用的電臺是150兆赫或400兆赫的(D)電臺。A、超長波B、中波C、短波D、超短波111.內蒙古野生動物管理的“四證”制度包括(A)。A、獵捕證,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許可證,準運證B、獵捕證,持槍許可證,經營許可證,準運證C、獵捕證,馴養許可證、繁殖許可證,準運證D、獵捕證、持槍證、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許可證112.野生動物調查主要包括(A)等四方面內容。A、種類調查、數量調查、生活史調查、分布規律調查B、種類調查、數量調查、生活史調查、食物調查C、種類調查、數量調查、經濟調查、分布規律調查D、種類調查、數量調查、植被調查、分布規律調查113.通過動物痕跡,如足跡、糞便等,統計動物數量的方法叫(C)。A、絕對數量調查法B、相對數量調查法C、變型路線法D、間接相對數量調查法104.(A)均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A、大天鵝、雪兔、黃羊、長耳鸮B、蒼鷹、黑琴雞、猞猁、藍馬雞C、小天鵝、大鴇、黑鸛、黑琴雞D、小天鵝、藍馬雞、黑鸛、貂熊117.森林燃燒是指森林可燃物在一定外界溫度作用下快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的放熱發光的(A)反應。A、化學B、物理C、自然D、化學物理118.林火(B)包括林火蔓延、林火強度、飛火等特征,受環境條件的制約和控制,是森林防火、撲火、用火必須考慮的因素。A、生態B、行為C、地點D、熱量119.風不僅能加快可燃物的蒸發,加速干燥而易燃,且不斷補充新的(C),增加助燃條件,加速燃燒過程。A、二氧化碳B、氮氣C、氧氣D、氫氣120.防火溝是為了阻止(C)而開設的溝。A、地表火B、樹冠火C、地下火D、樹干火122.營林用火是人們有計劃地在事先選定的地域內,對森林(D)進行有計劃的燒除。A、枯立木B、倒木C、落葉D、可燃物123.林火預報一般可分為火險天氣預報、林火發生預報和林火(D)預報等三種類型。A、燃燒B、撲滅C、方向D、行為124.林火蔓延速度一般用(D)來表示。A、帶速度、線速度、周邊速度B、線速度、面積速度、火頭速度C、火頭速度、周邊速度、面積速度D、線速度、面積速度、周邊速度125.地下火蔓延的速度(C),但(C)撲滅。A、快,不易B、快,容易C、慢,不易D、慢,容易126.低強度的地表火常對森林(C),可(C)林木生長發育、開花結實、更新、病蟲害防治等。A、不利,抑制B、不利,促進C、有利,促進D、有利,抑制127.下列(A)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A、遺鷗、貂熊、蒙古野驢、北山羊B、遺鷗、金雕、雪豹、白臉琵鷺C、大鴇、貂熊、蒙古野驢、棕熊D、黑嘴松雞、紫貂、丹頂鶴、大天鵝128.從動物地理學的角度,內蒙古的野生動物主要分布于(B)四個亞區。A、大興安嶺亞區、黃土高原亞區、東部草原亞區、西部荒漠亞區B、大興安嶺亞區、黃土高原亞區、松遼平原亞區、西部荒漠亞區C、大興安嶺亞區、黃土高原亞區、東部草原亞區、西部山地高原亞區D、大興安嶺亞區、黃淮平原亞區、東部草原亞區、西部荒漠亞區129.樹木在休眠期內仍有微量生命活動,休眠期的長短取決于樹種的(C)。A、遺傳性B、樹齡C、生態特性D、分布130.邊緣效應是指兩種(A)類型相交匯的地帶物種要多于單一生境中物種的現象。A、生境B、條件C、動物D、植物131.觸角共分3節,第1節為(D),2節為梗節,第3節為(D),由若干亞節組成。A、鞭節,柄節B、基節,柄節C、鞭節,基節D、柄節,鞭節132.林木病變類型之間,生理病變是(B),組織病變是(B),形態病變是(B)。A、動力,基礎,外在表現B、基礎,動力,外在表現C、結果,基礎,外在表現D、動力,結果,外在表現133.雌蕊的柱頭對花粉有(C),一般親緣關系近的花粉才能進入胚囊。A、親和性B、排斥性C、選擇性D、吸引性134.樹木在休眠期內仍有微量生命活動,休眠期的長短取決于樹種的(C)。A、遺傳性B、樹齡C、生態特性D、分布135.相對濕度越大,表示空氣越(D);相對濕度越小,表示空氣越(D)。A、干燥潮濕B、干燥清新C、潮濕清新D、潮濕干燥136.土壤剖面是指從地表垂直向下挖到(B)出現的垂直切面。A、淋溶層B、母質層C、基巖層D、潛育層137.(B)屬于森林害蟲。A、寄生蠅B、舞毒蛾C、瓢蟲D、蜜蜂138.(D)屬于益蟲。A、光肩星天牛B、金龜子C、紅蜘蛛D、螳螂139. 有(B)。A、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無足型B、腹足型、多足型、寡足型、無足型C、原足型、多足型、少足型、無足型D、腹足型、多足型、寡足型、無足型140.昆蟲種的命名采用(B),用(B)書寫。A、單名制希臘文B、雙名制拉丁文C、三名制英文D、雙名制希臘文141.真菌分為(A)等亞門。A、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B、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全知菌亞門C、鞭毛菌亞門、球狀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D、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孢子菌亞門、擔子菌亞門142.對野生動物資源威脅最大的因素是(D)。A、天敵B、自然災害C、疾病D、人類活動143.松材線蟲是通過(C)傳播的。A、青楊天牛B、光肩星天牛C、松墨天牛D、云杉大黑天牛144.危害松樹幼苗罪嚴重的病害是(B)。A、苗木根癌病B、苗木立枯病C、落葉松早期落葉病D、銹病145.下列動物中(A)在我國沒有野生個體。A、駝鹿B、馴鹿C、猞猁D、紫貂146.對于多數溫帶樹種而言,氣溫高于(C)時生長就不能進行。A、30℃--35℃B、35℃--40℃C、40℃--45℃D、45℃--50℃147.對于多數溫帶樹種而言,氣溫在(A)時開始萌發。A、3℃B、5℃C、8℃D、10℃148.對于多數溫帶樹種而言,氣溫達到(C)時開始生長。A、5℃B、8℃C、10℃D、12℃149.除了根之外,植物吸收礦物質的器官主要是(B)。A、樹枝B、葉C、樹皮D、嫩枝150.白樺是(A)樹種。A、喜陽B、耐陰C、中等耐蔭D、都不對

判斷題:(√)1.限制因子因時間、地點等變化而發生變化。(√)2.森林中枯立木隊鳥類,尤其是樹洞營巢的鳥類十分重要。(X)3.蛹期是所有昆蟲個體發育必經階段。(√)4.大部分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根很發達(√)5.昆蟲和森林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6.各種不同波長的光對植物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7.天氣是指一定地區內,一定時間內的各種氣象要素的綜合表現。(√)8.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是統計學常用的抽樣方法。(√)9.大部分單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根很發達(√)10.樹木的年周期是指樹木在一年內隨著季節的變化,在生理活動和形態表現上,其生長發育的周期變化。(√)11.野生動物的益害會隨時間、地點相互轉化。(X)12.風力滅火機對所有類型的森林火都十分有效。(X)13.昆蟲的休眠和滯育是遺傳決定的,不受環境制約。(×)14.所以猛禽都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5.野生動物的種類調查只靠收集資料就可以完成。(×)16.植物的頂芽長出側枝,側芽長出主莖。(×)17.種群的年齡結構不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18.農林院校和試驗研究單位對植物檢疫對象的研究,可以在檢疫對象的非疫區進行。(√)19.國務院林業、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的管理工作。(×)20.境外人員可在我區境內對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進行自由野外考察。(×)21.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以隨意獵取。(X)22.所有昆蟲都有世代重疊現象。(×)23.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4.造林樹種選擇的首要因素是經濟因素。(×)25.播種造林適合所有環境開展。(√)26.森林防火工作實行發動群眾與專業隊伍相結合的原則。(×)27.森林經營單位在所經營的林地范圍內可任意修筑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X)28.攜帶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沒收實物,可以并處相當于實物價值30倍以下的罰款。(十倍)(×)29.蒸騰可以降葉內溫度,避免強烈陽光的灼傷;可以吸收和運輸水分和溶在水中的無機鹽。(X)30.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可以適當開展生態旅游活動。(×)31.植物的頂芽長出側枝,側芽長出主莖。(反了)(√)32.松毛蟲是我國針葉樹最主要的食葉害蟲,純松林的面積廣是其大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3.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由于取食不同的食物,也就相應地發生各種特化。(×)34.生物性病原是指以森林植物為取食對象的寄生生物,主要是病毒。(應該是以園林植物為取食對象)(√)35.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生理、形態上會發生的一系列異常變化。(√)36.積溫是整個植物生長發育期或某個生長發育期所需溫度的累積總和。(X)37.森林病蟲害的傳播與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無關。(X)38.混合用藥不利于對病蟲害的防治。(√)39.引種馴化可能導致本地區生態失衡,必須經過嚴格論證。(×)40.土壤動物的活動增強了土壤透水、透氣性,不利于土壤性質的改善。(√)41.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需要更大的面積。(×)42.水氣不經過液態階段而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結。(凝華)(×)43一般情況下,低緯度地區的植物對積溫的要求低,高緯度地區的植物對積溫要求高。(高緯要求低,反之)

(√)44.飛機噴藥防治森林病蟲害是實現森林保護機械化的重要內容。(X)45.毒瓶是專門用來毒殺幼蟲的用具。(√)46.病害標本的采集要將有病部位連同一部分健康組織一起采下。(√)47.野生動物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48.金雕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一級)(√)49.我國野生動物管理的原則是積極保護、大力開發利用、適當發展野生動物資源。(√)50.適應性強,生長穩定是植苗造林的最大特點。

簡答題:1、簡述合理使用農藥的原則。一、對癥下藥、適時用藥。1、針對不同種類的害蟲而選擇用藥。2、根據害蟲各生育期的不同特點而適時用藥。3、針對病害種類不同和病害侵染危害特點選擇合適的殺菌劑和適宜的噴藥時期。4、根據不同的氣候選擇最佳施藥時期。二、掌握合理用藥劑量。準確地控制藥劑濃度,用藥數量和用藥次數。三、合理混用。合理混用農藥可擴大防治對象,提高防治效果,防止或延緩病蟲對農藥的抗性。四、交替使用農藥交替使用農藥是為了克服和延緩有害生物對農藥產生抗性。2.簡述蟲害大發生的過程。森林害蟲的發生,是一個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數量積累過程。當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就"暴發"一次,然后,害蟲種群數量迅速減少,然后,再逐漸增殖……。如果把害蟲的每一次大發生連續起來考慮,害蟲的大發生過程可以劃分為增殖、猖獗和衰退等三個不同的階段。增殖階段:這是隨著前一周期的衰退階段而來的必然結果。隨著衰退階段內的各種矛盾向著各自相反的方向發展,被破壞的食物資源開始恢復。抑制害蟲數量的天敵也因害蟲本身的衰退或因天敵自身天敵的發展而大量死亡,抑制因而得以解除。同時,由于害蟲大量死亡,并為系統中一些腐生性生物所清除,重新為害蟲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適宜的空間。(2)猖獗階段:對于具有巨大生殖潛力的大多數害蟲來說,經過一個增殖階段以后,連續數代的上升,可以使害蟲種群迅速增大數十倍乃至數千倍,從而產生害蟲的"暴發"。(3)衰退階段:隨著上述這些互相制約的因素的進一步發展,害蟲的"暴發"終于走到了其頂點,衰退隨之而來。3.簡述林木病害的侵染循環。侵染循環指病害從一個生長季節開始發生,到下一個生長季節再度開始發生的整個過程,即病害發生發展的周年循環,包括病害的活動期和休止期。侵染循環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病原物的傳播。1>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和再侵染。越冬以后的病原物,在植物開始生長發育后進行的第一次侵染,稱為初侵染。在同一個生長季節中,初侵染以后發生的各次侵染,稱為再侵染。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在寄主植物收獲或休眠以后病原物以何種存活方式和在何種存活場所度過寄主休眠期。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場所,一般也就是初次侵染的來源3>病原物的傳播病原物的傳播是侵染循環各個環節聯系的紐帶。它包括從有病部位或植株傳到無病部位或植株,從有病地區傳到無病地區。4、簡述生物防火的特點。生物防火是指用山界、山脊線以及林田、林道旁種上木荷、杜英、楓香等耐火闊葉樹種防止森林火災,將防火、生態和綜合效益融合一起,建立生物防火林帶。生物防火林帶投資少、見效快、時效長,具有防火功能,又具有綠化功能,還能調整樹種結構、防止水土流失、控制病蟲害、界定山林權屬等功能,實現森林防火標本兼治,帶來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5、簡述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基本建設規劃設計的內容。1>項目建設必要性。由于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為因素的干擾,野生動物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生物種群及其結構發生改變,一些物種處于瀕危狀態,生物多樣性降低。因此,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建設很重要。2>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保護面積,管理局面積,系統設備,科研基地,科研人員,保護物種3>項目效益(1)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2)增加林地面積,遏制草場退化趨勢,防止土地荒漠化;(3)項目建成后,除生態效益外,也將產生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自然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6、簡述森林燃燒的過程。森林可燃物屬于一種固體燃料。它的燃燒過程一般分為預熱、氣體燃燒和木炭燃燒階段。(一)預熱階段:可燃物受熱時,溫度逐漸上升,大量水分蒸發而干燥,同事發生局部受熱分解,產生部分可燃物氣體和不燃性氣體。但由于大量水分蒸發消耗熱量,溫度上升緩慢,氧化速度很慢,只出現冒煙,還不能達到燃點。(二)氣體燃燒階段:可燃物冒煙后,溫度上升很快,繼續受熱分解,揮發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氫氣和碳氫化合物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和后變成可燃混和氣體,氧化、放熱過程加快、加劇,當達到燃點后,可燃氣體立即被點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放出大量的光和熱能。并使附近的可燃物溫度上升,引起燃燒蔓延。(三)木炭燃燒階段:當木材完全容納殺變為木炭后,有火焰的燃燒就停止,即轉入木炭無火焰燃燒階段。木炭燃燒屬于固體熾熱燃燒,因燃燒發生在固體表面,故又稱為表面燃燒。它雖然沒有火焰,但仍能產生少量的光和熱7、簡述森林火災的燃燒類型。根據森林火災燃燒中央地點,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災分為三大類:

地表火、樹冠火、地下火。地表火: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燒毀地被物,為害幼樹、灌木、下木,燒傷大樹干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樹根等。樹冠火:火沿樹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強風的作用下引起。破壞性大,能燒毀針葉、樹枝和地被物等地下火:又稱泥炭火或腐殖質火。火在林地的腐殖質層或泥炭層中燃燒,地表看不見火焰,只見煙霧,蔓延速度緩慢,每小時僅4~5米,持續時間長,能持續幾天、幾個月或更長,可一直燒到礦物質層或地下水層。8、簡述森林火源的種類。1>生產性用火:燒荒燒碳、煉山造林、其它2>非生產性用火:野外吸煙、取暖做飯、旅游燒烤、上墳燒紙、小孩玩火、癡呆弄火等.3>故意放火9、簡述影響森林火災的主要氣象因子。降水、溫度、濕度和風力(速)等氣象因子是影響森林火災發生的重要條件。降水量。直接影響著可燃物的濕度變化,因此降水量多的季節,火災發生的頻數小,反之,降水量少的季節,火災的頻數大,危害性大。溫度。溫度是火災的直接因子。,根據統計,月平均氣溫低于-10.0℃不發生火災;0~10℃,發生火災最多(正是春秋兩季);-10℃時,可能發生火災;11~15℃時,火災次數又減少;19~20℃到了盛夏雨季,一般不發生火災。濕度。當平均濕度在75%~55%RH時可能發生火災;小于55%RH可能發生大火災;特大火災多發生在10%~30%RH。但如果濕度低,溫度也低,也不發生火災。風速(風力)。對森林火災發生、蔓延影響最大,風力不但能分散和降低林內濕度,增強可燃物質的水分蒸發,提高發生火災的可能性,而且發生火災后還幫助火災擴展。10、簡述森林調查類型及范圍。森林調查按調查目的不同,分為:①國家森林調查。簡稱一類調查。為制定國家或地區林業政策進行的宏觀控制性調查。②森林規劃調查。簡稱二類調查。為局、場級編制經營方案進行的調查。③作業設計調查。簡稱三類調查。為滿足伐區設計、造林設計、撫育采伐設計等而進行的調查。森林經營單位應調查該單位所有和經營管理的土地;縣級行政單位應調查縣級行政范圍內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以全國(大區或省)為對象的森林調查。論述題:論述如何加強火源的技術管理。森林火源管理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必須管理好火源。第一,對野外生產用火的管理。在安全防火期可以有計劃地進行煉山、燒荒、燒牛坡等生產用火,但先決條件是要開設好合格的防火線,完善審批手續,準備好撲火人員和工具,用火后徹底清理余火;在大風天、傍晚和進入高火險期后則要停止一切野外用火。第二,對野外生活用火的管理。對野外人員取暖做飯的用火,要有專人負責,選擇靠近河流、道路等安全地點,并在靠近森林的一邊開設好防火線后才能用火;用火完畢,必須徹底清理余火,確保無復燃可能后才能離開。第三,對上墳燒紙用火的管理。在清明節等關鍵節日,要突擊組織宣傳巡邏隊伍開展宣傳教育和巡邏,在墳地集中的地方,組織專人看守,在通往墳地的道口設立宣傳提示牌。第四,做好防火工作的宣傳,普及民眾,讓人人都有防火意識。論述林分特征與森林燃燒的關系。林分,指內部特征大體一致而與鄰近地段有明顯區別的一片林子。一個林區的森林,可以根據樹種的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齡、疏密度、林型等因子的不同,劃分成不同的林分。林分特征可從林分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林相(單層林和復層林)、樹種組成(純林和混交林)、林分年齡(同齡林和異齡林)、林分密度(株數密度、疏密度和郁閉度)、立地質量、林木的大小(直徑和樹高)、蓄積量、質量等方面進行描述。其中林木組成能影響林下死地被物及活地被物的組成、分布和特征。因此,林木組成直接影響森林的燃燒性而郁閉度能影響林下可燃物的數量和溫度以及林內氣候變化。一般情況下,郁閉越大,林內光線愈弱,溫度愈低,不易燃燒;反之,則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愈大。林木隨年齡的增長發生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致使林內有大量枯立木和干枯樹枝,可加大地表火強度或使地表火轉為樹冠火。林木層次結構對森林燃燒也有影響,通常單層林容易發生地表火,而后層針葉林內,則易使地表火轉變為樹冠火。所以說,林分特征對森林燃燒有著重大影響, 3.論述森林病蟲害綜合管理的意義森林病蟲害防治是指對森林植物病蟲害的預防和除治。我國的森林病蟲害種類多,發生面積大,損失嚴重。有人把森林病蟲害叫做“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是林業發展的大敵。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和除治工作,對于減少森林資源損失、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中明確提出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預防為主”就是要從維護森林生態環境的觀點出發,從造林規劃設計開始,在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上采取預防措施,實行科學管理。切實做到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大力營造昆交林和封山育林。要注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維護好森林的生態平衡,充分發揮生物的調控作用,提高森林自身抵御病蟲害的能力,以達到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的目的。“綜合治理”就是充分利用病蟲和森林生態環境的辯證關系,以預防為主,以林業防治技術措施為基礎,以森林植物檢疫為重要手段,發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蟲而有利于林木健康成長因素,因地制宜地、經濟地運用生物、物理、化學等相輔相成的系統防治措施,把病蟲控制在不成災的水平,以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林木速生豐產的目的。論述林業技術措施在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