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個案研究.doc_第1頁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個案研究.doc_第2頁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個案研究.doc_第3頁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個案研究.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個案研究新學期入園,孩子與家長的分離焦慮必定成為幼兒園必須關注的問題。入園分離焦慮在孩子身上表現為焦慮不安、哭鬧或是脫離集體、默默不語。家長們則表現為心神不安,送孩子入園后戀戀不舍,總希望再抱一下、望一眼,或者長時間在教室門口、窗口,甚至幼兒園外觀看孩子,不愿離開,每天來園、離園多次,長時間與教師交談,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孩子與家長產生分離焦慮情緒無法避免,如果焦慮沒有得到很好的緩解,則會對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分析新生入園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對策,對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典型案例案例一:小班一名叫冉冉的小朋友,每次在媽媽離園時都會拼命的哭鬧,不管幼兒園的老師采用什么方法,就是死命抱住媽媽不放。盡管在幼兒園老師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很不容易的把他抱到教室里,在媽媽走后仍然哭鬧不止。無論幼兒園老師采用什么辦法,收效都不大。案例二:一名叫壯壯的小朋友在媽媽離園時表現的很平靜,不哭不鬧,還主動和媽媽說再見,并同老師打招呼。可沒過多長時間,也不知為什么他便拼命的哭鬧起來,老師上前勸慰,他還顯得很不友好,一邊哭一邊用手推開老師,甚至用手去抓老師,張嘴去罵老師。二、出現入園焦慮的原因寶寶開始進入幼兒園時,要離開家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去,接觸新環境、新老師、新伙伴,就會感到緊張,產生失落、懼怕、不安全的感覺。這是對親人的依賴感特別強,就會產生“分離焦慮”。(一)與親人的較長時間分離嬰幼兒對親人(尤其是母親)有著強烈的依戀感。當他們第一次較長時間離開朝夕相處的親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生活,他們會感到害怕,沒有安全感。因此他們就不可避免的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有時,他們甚至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這些平時最能引起親人關注的行為,現在成了他們呼喚親人的一種方法。他們擔心媽媽不來接(孩子問得最多的是一句“媽媽來嗎?”),他們擔心親人不再喜歡自己。他們由此而哭鬧不止,進而產生分離焦慮。這既是他們對自己親人與家庭生活的依戀,也是自我保護的心理體現。(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的變化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幼兒生活的內容、形式、要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必然會產生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應。其中,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對于陌生環境的一種本能的不安全感是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動因,那么這個動因是否會表現出來,則要看母親是否離去,母親的離去一方面加劇了幼兒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使幼兒的思維產生倒退,認為不在眼前的東西就不存在了。這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沖擊,而幼兒又沒有經驗應付這種變化,繼而產生焦慮情緒。(三)日常行為規則的改變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的一個顯著改變就是行為規則的改變。幼兒在家庭中的活動內容、方式、范圍、時間等都相對自由,行為規則比較靈活、隨意。有的寶寶在家庭中處于中心位置,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缺乏獨立交往能力,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產生恐懼,因而來到新的環境就不能很好地適應,也就是所謂的“認生”;有的寶寶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現為不能自己洗手、吃飯等;一些家長過分保護孩子,整天把寶寶關在家里,寶寶缺乏與伙伴之間的交往,造成寶寶缺乏獨立的能力,表現為過分依賴家長,需要家長陪伴,吃飯要喂,走路要抱,這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畏懼心理,到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想家、想媽媽,寶寶那本來就不夠穩定的情緒又會波動起來。有的家長沒有培養寶寶應有的獨立性以及良好的與伙伴交往的能力,使寶寶缺乏應付問題的能力,寶寶不能從與他人的交往中得到樂趣,不能成為伙伴群體中的中心人物,受到的關注比家中少得多,甚至被老師或同伴批評等等。再加上幼兒園的活動內容有一定的常規和固定的要求,這對孩子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幼兒對新環境、新規則產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出現焦慮情緒。(四)家長的焦慮孩子的焦慮,除了來自陌生的人和環境,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同樣焦慮的家長。北京市家教學會方明教授認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是孩子實現社會化的重要一步,這對孩子終身發展十分有利。家長要克服自身的焦慮情緒,因為家長的焦慮會影響著孩子的適應過程。有些家長過于的擔心孩子:擔心寶寶在幼兒園的情緒怎么樣了?是不是還在哭呀?現在他在幼兒園里面干什么呢?自己能吃飯嗎?中午自己睡的著覺嗎家長無論做什么都安靜不下來,如坐針氈的等待著接寶寶的一刻。甚至有的家長偷偷的跑到幼兒園的門口,聽一聽自己的寶寶是不是還在哭。面對入園問題,家長比寶寶表現得還要焦慮。三、消除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策略(一)和幼兒進行積極地語言交流1、對于新入園幼兒來說,他們是很難理解關系和時間概念的。諸如“媽媽這次離開的要久一點”、“11點放學”、“媽媽很快就回來”之類的話可能讓幼兒感到更困惑。在解釋這方面的問題時,運用幼兒已經體驗過的事件會比較有效,如:“和媽媽送你來園的時間一樣長”、“就像你起床的時間那樣久”等。2、我們還應傾聽幼兒的問題,把握住幼兒問題的意向。幼兒不可能或不能總是確切地問出那些他們真正想知道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地去把握幼兒問題的真正意向,有的放矢的回答幼兒的問題。如幼兒問“媽媽在做什么呢?”事實上幼兒關心的并不是媽媽在做什么,而是想知道媽媽是否來接他。教師可以回答:“媽媽在來接你的路上,你做完這個游戲,媽媽就來了。”又如幼兒問:“老師,你會離開我嗎?”實際上幼兒是想知道老師是否一直和他在一起,直到媽媽來接他。那么,我們可以回答:“我可以一直和你玩到媽媽接你!”(二)通過同幼兒的情感交流,使幼兒信任教師我們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疏導孩子的情感。我們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理解幼兒的感受,才能有效地被幼兒接納。我們說諸如:“如果你感覺不好,可以和我談一下。”“當媽媽離開我時我也感到很難過”之類的話,往往能使幼兒愿意和老師交談。這樣,我們就能夠把握住幼兒的思想,幫助幼兒排解不良情感。與此同時,幼兒在與我們的交往中,只有感到我們的真誠,才會信任我們,才愿意和我們交往。如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生活,我們就應該真誠的幫助他們習慣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等。我們答應過幼兒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我們答應幼兒不哭就可以和媽媽通電話,那么在幼兒不哭后應兌現承諾。(三)在豐富的活動交流中轉移幼兒的消極情緒比如我們舉行一些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幼兒通過游戲活動可以宣泄情感,練習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使現實變得不那么使他恐慌。我們要給幼兒提供道具和材料,讓幼兒在一個沒有任何威脅的環境里進行游戲活動。如“模仿媽媽游戲”,讓幼兒想象媽媽的一些言語和動作進行模仿。記得我班有一個叫張皓杰的小朋友,開學兩周以來。還是不停的哭著叫媽媽。一次,我準備了許多彩紙,對皓杰說,“你看這張紙多漂亮。”他沒理會,繼續哭。我又說:“我會變魔術喲!”哭聲小了點,抬起眼看看我,見奏效了。我連忙說:“我能變出你的臉,你想看嗎?”哭聲停了,他瞪大了眼睛看著我。我拿其彩紙,一邊故意用夸張的動作撕出一個不規則的圖形,一邊大聲地說“變、變、變!”這一舉動讓張皓杰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也引起了所有孩子的注意。我隨手拿起筆,在圖紙上畫上了哭的表情:“這是張浩杰的小臉,想要的話我們一起來變出自己的小臉吧!”孩子們一下子活躍起來。我讓幼兒自己選擇色彩鮮艷的紙,讓他們將紙撕成一個塊狀圖形,變出自己的小臉蛋,再由我畫上他們剛入園時的表情。活動室里變、變、變的聲音此起彼伏。幾天來,第一次沒有了哭聲。小小的變臉活動讓幼兒暫時忘記了哭泣,注意力的轉移使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了一絲安全感。再比如我們可以準備幾本幼兒易懂的有關分離方面的圖畫故事書,陪著幼兒一起看書,并把圖畫故事書的內容,用清楚簡單的語句配以肢體動作表達出來。幼兒聽完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去討論這個故事或講故事角色的經歷和情感體驗。例如:“你認為故事中的小女孩在媽媽離開后有什么樣的感覺?”“媽媽離開后是怎樣使自己快樂起來的?”這有助于幼兒認識和表達他們的消極情感和想法,有助于幼兒從故事中獲得安慰和克服消極情感的方式。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讓幼兒通過藝術活動能夠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以便消除分離焦慮。我們可以鼓勵幼兒去畫畫,如畫出他們自己的父母,朋友和喜歡的玩具等等。幼兒在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