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貿專業建設情況陳述.doc_第1頁
國貿專業建設情況陳述.doc_第2頁
國貿專業建設情況陳述.doc_第3頁
國貿專業建設情況陳述.doc_第4頁
國貿專業建設情況陳述.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施方案尊敬的各位專家、領導、同事們:大家好!下面由我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建設情況,向大家作簡要匯報。我匯報的內容包括建設背景與基礎、建設思路與目標、重點建設內容、主要保障措施、實施步驟、經費預算六個部分。第一部分 建設背景與基礎一、 建設背景(一)湖南進出口額大幅增長已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近幾年,我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和發展開放型經濟面臨難得的機遇:一是隨著國際、沿海產業加速向內地轉移,我省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二是隨著“四化兩型”戰略的深入落實,我省工業制造能力不斷增強,出口商品競爭力不斷提高;三是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四是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市場進行了“重新洗牌”,為我省出口商品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另外,自貿區建設步伐的加快也給我省外貿和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特別是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開始步入零關稅時代,成為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新的促進因素。(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對外向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需求旺盛。2010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46.9億美元。到2015年,進出口總額目標達到500億美元。調查顯示,“十二五”期間預計需要外經貿人才30000多人,而我省每年培養的國貿專業學生僅3000人,缺口達15000多人。加快培養外經貿人才,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二、 建設基礎(一)專業概況適應外經貿產業發展需要,我院1978年在湖南率先開辦國際貿易專業,2003年,開辦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該專業為我院財經大類重點建設專業。培養了2864名高職畢業生。目前在校生1308人。(二)建設基礎1、“四方聯動”的專業調整機制初步形成(1)本專業已初步建立由學校、外經貿企業、外經貿行業協會及澳大利亞博士山學院“四方聯動”的專業調整機制。建立了行業、企業專家、學院教師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在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專業負責人制定調研方案,每年組織兩次以上的調研活動,根據調研結果,指導委員會召開專業論證會,制定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規格。(2)行業指導委員會及時提供行業發展信息,組織教師學習、研討外貿行業最前沿的動態和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3)本專業于2007年開始與澳大利亞博士山學院合作辦學,雙方共同確定課程,共同組織考核,學分互認;澳方負責培訓中方教師,頒發澳方教育部的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合作辦學,對我們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師質量、改革考核方法等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2、以合作企業為平臺的專業建設機制初步形成(1)本專業依托商務行業優勢,與湖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威勝電子集團公司等28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共同制定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規格。(2)本專業與校友企業聯盟共同簽訂學生實習就業協議,共同管理實習學生。(3)本專業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實訓教材、實訓指導書等,校企人員互兼互聘。(4)本專業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了國際貿易實務等6門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共同制定了學生評價方案,共同開發了國際商務仿真實訓軟件。3、“雙主體、四階段、六緊貼”的人才培養模式初見成效(1)“ 雙主體”即學院與企業共同培養學生。“四階段”即知識學訓階段、仿真實訓階段、企業實訓階段、頂崗實習階段。“六緊貼”即專業設置緊貼產業需求、課程內容緊貼崗位能力、課堂情境緊貼工作環境、實習實訓緊貼學生就業、職業考證緊貼崗位要求、職業培訓緊貼市場需求。(2)推行“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參加職業資格的考試,考取外貿業務員、國際商務單證員、跟單員等職業資格證書之一,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學生獲取畢業證書的主要依據之一。(3)創新人才培養評價方式。推行學院、企業共同考核,其中實訓、實習成績企業專家給的成績占60%;注重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過程考核占40%;引入職業素養考核。4、基于業務流程、任務導向、“崗證課”一體的的課程體系初步構建依據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國際商務單證員、報關員、國際貨代五大職業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設置專業基礎和方向課程。根據課程特點和不同的模塊要求,積極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研討互動、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法。5、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基本形成(1)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20名,兼職教師10名,兼職教師比例達33%;雙師比例70%。高級職稱比例為40%;碩士以上學歷占73%。(2)專業教師實踐經驗豐富。8位教師有三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1人現有自己的外貿公司;4位教師經過澳方培訓并取得澳大利亞教育部頒發的高校教師資格證;80%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了2-6個月。(3)教學團隊科研、服務能力強。近三年,專業教師主持16項省級一般課題;公開發表教研科研論文98篇。6、數字化、立體化的專業教學資源初步建成(1)組織骨干教師和現場專家一起開發了25本校本教材、實驗實訓指導書、教師教學指導書和學生學習指導書等。(2)建立了師生互動的網絡學習平臺,內容包括本專業主干課程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外貿單證、外貿函電、報關實務等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習題、考試大綱、實訓實習指導書、部分授課錄像、在線測試。鏈接了外貿的相關法規,企業真實的案例和素材,外貿慣例等。(3)建立了師生間相互交流的QQ群。(七)專業社會聲譽不斷提高近三年,本專業畢業生都能取得相關的技能證書,如外貿業務員、報關員等。專業技能合格率達100%;學生參加全省、全國外經貿技能、外貿口語競賽,連續兩次榮獲一等獎;本專業學生就業率平均達96%以上,對口就業率達80%;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學生滿意度90%以上。(三)優勢2005年,被評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009年,被立項為省級精品專業。2009年,國際貿易實務被立項為省級精品課程。2010年,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基地被立項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團隊被立項為省級教學團隊;國際商務仿真實訓軟件被立項為省級項目。2011年,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立項為省級示范性特色專業。第二部分 建設目標與思路一、主要問題1、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學院、行業、企業如何聯動,需制定和完善制度,以確保調整機制的有效運行。2、校企深度結合有待進一步提升。如何把外貿企業的某一個或幾個部門或整個公司移植到學院,如何促進企業加大對專業投入的力度,如何實現校企雙贏,這些都有待進一步探索。3、專任教師的行業企業一線工作經歷及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一部分教師從高校畢業后來到學校,雖然被派遣到企業鍛煉一段時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擔對具體問題的處理缺乏實踐經驗,實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二、建設目標構建以校企相互交叉兼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紐帶的適應外經貿行業發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構建以企業為專業建設平臺的校企合作機制;完善“246”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一支校企相互兼職的“一化兩型”專業教學團隊;構建“系企相融、教學做評一體”的現代化開放性、生產性實踐教學平臺;構建數字化、多元化、開放式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構建全過程、多方位、立體化、開放式的教學管理體系;打造“八位一體”的社會服務平臺。把本專業建成全省一流、國內影響較大的示范性特色專業。三、基本思路以建立校企合作企業為平臺,以校企交叉兼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紐帶,以實習就業一體化為目標的專業建設機制為主線,創新校企合作機制。通過校企合作機制的創新,帶動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課程體系的創新和雙師雙語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以職教新干線為平臺,以現有資源庫為基礎,及時更新和補充各種教學資源,建設數字化、立體化、多元化的專業教學資源,開展數字化教學;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建立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規范化、開放式的教學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咨詢、培訓等社會服務。引領省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第三部分 重點建設內容一、專業建設定位本專業面向商務行業及相關行業中小企業第一線崗位需要,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行為規范,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商務英語基礎理論知識和國際貿易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有關國際貿易的法律、法規及國際慣例,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外貿業務運作能力,熟悉國際貿易業務流程,能從事商貿企業國際貿易業務操作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業型專門人才。二、建立“四方聯動、對接行業、適應市場”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構建由外經貿行業指導委員會、外貿企業、學院、合作辦學外方單位四方參與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遵循“對接外經貿行業,適應外經貿人才需求市場”的原則,按照“市場調研專業論證調整專業再調研再論證再調整”的路徑,實時調整和完善專業。三、形成“政府主導、學院主體、行業聯合、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與商務廳下屬企業和義烏校友企業聯盟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理事會成員單位直接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四、完善“246”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首崗適應、多崗遷移、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完善“246”(雙主體,四階段、六緊貼)人才培養模式。五、構建面向外貿行業主要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課崗證”相結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分析外貿業務員、單證員、跟單員、報關員、貨運代理員等五個主要的外貿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構建與崗位相適應的五個模塊課程體系。到2013年,把國際貿易實務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把外貿單證、報關實務建成省級精品課程,把外貿函電、國際貨物運輸、國際結算建成院級精品課程;專業課程全部擁有課程標準、校本教材、實訓指導書。六、打造一支“一化兩型”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1、到2013年,所有專任專業教師必須到企業頂崗學習1個學期;每一門專業課程,聘請12名外貿行業、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2、以中澳聯合辦學為契機,所有專業教師均需參加澳方舉辦的教師資格證證書師資培訓班,并獲得澳方認證。3、每年選派5到10名優秀青年教師到歐美進修。3年內引進6名碩士以上學歷的出國留學人員充實教師隊伍。通過三年努力,建設一支“國際化、雙師雙語型”教學團隊。七、搭建“系企相融、教學做評一體”的開放性、經營性實踐教學平臺以中央財政支持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為契機,以國際商務仿真實訓軟件為平臺,優化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到2013年,新增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報關實務、外貿函電、外貿跟單、國際貨運實務等6個項目教室和國際商務談判、商務禮儀等2個現場教室;以校企合作理事會和義烏校友企業聯盟為平臺,新增15家校外實訓基地。八、搭建數字化、多元化、開放式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1、完善學歷教育教學資源庫。 2、建設社會培訓資源。3、建設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培訓資源。4、以職教新干線平臺,逐步實行數字化教學。九、創新全過程、多方位、開放式的教學管理體系1、健全學院、系部、教研室、企業管理機制。2、實行彈性學分制和學生選課制。3、完善由學生、教研室、教學督導、企業專家、教師互評組成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4、完善企業專家參與的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的課程考核評價標準。十、打造“八位一體”的全方位社會服務體系1、每年為全省本專業學生提供500人次實訓。2、每年培訓全國外語、外貿教師300人次。3、每年為學生提供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培訓5000人次。4、每年為全省各級商務官員、外貿企業提供業務培訓2000人次。5、每年為外貿行業、企業提供15項以上咨詢服務。6、每年培訓發展中國家商務官員300人次。十一、建成省內一流、國內領先、國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引領和促進我省同類專業改革與發展1、完善“246”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示范。2、深化中外合作辦學,實現辦學模式改革的示范。3、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實現專業教學改革的示范。4、升級國際商務仿真互動實訓軟件,實現實踐教學改革的示范。5、建設“一化兩型”的師資隊伍,實現師資建設的示范。6、構建“八位一體”社會服務體系,實現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示范。第四部分 主要保障措施一、組織保障設立了示范性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督察工作小組。二、制度保障制定了一系列示范性特色專業建設管理制度,建立了信息采集和績效監控系統,實行項目建設的目標管理。三、經費保障教育廳投入600萬,商務廳投入300萬,學院配套300萬,向企業籌集150萬,保證項目建設。第五部分 實施步驟一、專業建設動態調整機制建設內容包括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設、市場調研、專業論證。2011年: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定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章程;4月、9月分別對省內和沿海中小外貿企業開展市場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進行專業論證。2012年:完善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章程;4月、9月分別對省內和沿海中小外貿企業開展市場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進行專業論證。2013年:完善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章程;4月、9月分別對省內和沿海中小外貿企業開展市場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進行專業論證,申報加工貿易專業。二、校企合作機制建設內容包括“校企合作理事會”建設與發展、訂單培養、專業與企業“雙向交流、雙向服務”、校企合作開發教學資源、校企合作開展技術研究。2011年: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制定校企合作理事會章程,年底新增5家理事會成員單位;與3家理事會成員單位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培訓企業員工1000人以上;派遣8名教師下企業鍛煉;開發5門核心課程標準;合作申報省級科研課題1項,承接橫向課題1項。2012年:完善校企合作理事會章程,新增5家理事會成員單位;再與4家理事會成員單位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培訓企業員工1000人以上;派遣8名教師下企業鍛煉;開發核心課程教材;合作申報省級科研課題1項,承接橫向課題1項。2013年:完善校企合作理事會章程,新增5家理事會成員單位;再與5家理事會成員單位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培訓企業員工1000人以上;派遣8名教師下企業鍛煉;開發核心課程實訓指導書;合作申報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承接橫向課題1項。三、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內容包括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組織模式、“雙證書”育人、與澳大利亞博士山學院進行學生交流互換。2011年:制定2011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四階段”教學組織模式;推行“雙證書”制度;交流互換留學生30名。2012年:制定2012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四階段”教學組織模式;完善“雙證書”制度;交流互換留學生40名。2013年:制定2013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四階段”教學組織模式;完善“雙證書”制度;交流互換留學生50名。四、課程體系建設內容包括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制定課程標準、課程改革、建設精品課程。2011年:初步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完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標準,制定外貿單證課程標準;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報關實務進行課程改革試點,在課程內容遴選機制、課程結構、課程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把報關實務、外貿函電建成院級精品課程。2012年:完善模塊化課程體系;制定報關實務課程標準、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標準、國際結算課程標準;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報關實務進行課程改革中期檢查,其他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改革;把外貿單證、國際結算建成省級精品課程。2013年:完善模塊化課程體系;制定外貿跟單課程標準、國際金融課程標準;課程改革成果匯報;把國際貿易實務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五、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內容包括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培養、兼職教師、“雙師型”教師培養、新教師培養。2011年:實行雙專業帶頭人制度;培養2名骨干教師;從企業增聘1人充實教學團隊;選派8名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3個月,選派3名優秀教師到國外培訓;培養新教師1名。2012年:培養1名省級專業帶頭人,進一步完善雙專業帶頭人制度;培養2名骨干教師;從企業增聘1人充實教學團隊;選派8名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3個月,選派5名優秀教師到國外培訓;培養新教師1名。2013年:培養1名國家級專業帶頭人,培養1名省級專業帶頭人,優化雙專業帶頭人制度;培養2名骨干教師;從企業增聘2人充實教學團隊;選派8名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3個月,選派7名優秀教師到國外培訓。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內容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2011年:建設2個項目教室,1個現場教室,改進國際商務仿真實訓軟件,完善校內實訓制度;新增5家校外實訓基地,完善校外實訓實習制度。2012年:建設2個項目教室,1個現場教室,完善國際商務仿真實訓軟件,成立校內“長沙欣榮進出口公司,完善校內實訓制度;新增5家校外實訓基地,完善校外實訓實習制度。2013年:建設2個項目教室,優化國際商務仿真實訓軟件,完善校內實訓制度;新增5家校外實訓基地,完善校外實訓實習制度。七、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內容包括學歷教育網絡教學資源、職業培訓網絡教學資源、職業認證網絡教學資源、網絡互動交流平臺建設。2011年:初步建成學歷教育教學資源庫;初步建成職業認證培訓教學資源庫;初步建成社會培訓教學資源;初步建立網絡互動交流平臺。2012年:更新學歷教育教學資源;完善職業認證培訓教學資源;完善社會培訓教學資源;運行網絡互動交流平臺。2013年:進一步更新學歷教育教學資源;進一步完善職業認證培訓教學資源;進一步完善社會培訓教學資源;完善網絡互動交流平臺。八、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內容包括健全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完善教師教學提升機制、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完善課程考核標準、完善頂崗實習跟蹤監控機制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2011年:修訂教學管理制度;完善學分制、建立免費學分獎勵制;完善教學常規與教學事故及處理辦法,建立教師教學質量獎勵機制;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標準;完善頂崗實習跟蹤監控機制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2012年: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完善學分制、完善免費學分獎勵制;完善教學常規與教學事故及處理辦法,完善教師教學質量獎勵機制;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標準;完善頂崗實習跟蹤監控機制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2013年:進一步優化教學管理制度;完善學分制、完善免費學分獎勵制;完善教學常規與教學事故及處理辦法,完善教師教學質量獎勵機制;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標準;完善頂崗實習跟蹤監控機制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九、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內容包括技術服務、實訓服務、社會培訓、師資培訓、考證培訓、援外培訓。2011年:為聯合辦學企業和湖南及周邊地區外貿行業提供咨詢、策劃及服務外包等服務;給兄弟院校提供200人的實訓工位;為政府機關、外貿企業員工提供培訓2000人;為兄弟院校外貿類師資提供培訓300人;為本院及兄弟院校提供考證培訓2000人;為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商務人員提供培訓200人。2012年:為聯合辦學企業和湖南及周邊地區外貿行業提供咨詢、策劃及服務外包等服務;給兄弟院校提供200人的實訓工位;為政府機關、外貿企業員工提供培訓2000人;為兄弟院校外貿類師資提供培訓300人;為本院及兄弟院校提供考證培訓2000人;為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商務人員提供培訓200人。2013年:為聯合辦學企業和湖南及周邊地區外貿行業提供咨詢、策劃及服務外包等服務;給兄弟院校提供200人的實訓工位;為政府機關、外貿企業員工提供培訓2000人;為兄弟院校外貿類師資提供培訓300人;為本院及兄弟院校提供考證培訓2000人;為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商務人員提供培訓200人。十、特色與示范建設內容包括人才培養模式示范、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示范、教學改革示范、實踐教學條件示范、社會服務能力示范。2011年:創建特色示范專業網站,及時發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及時在網站上發布中澳合作辦學成果;及時發布教學改革成果;建立教學改革成果展覽館,邀請同行現場參觀;向省內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推廣使用國際商務仿真互動實訓平臺;及時在網站上發布社會服務成果。2012年:及時發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舉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經驗推廣會;拓展中美、中加合作辦學,及時在網站上發布進展消息;及時發布教學改革成果;邀請同行現場參觀;吸取反饋信息,及時完善國際商務仿真互動教學平臺;及時在網站上發布社會服務成果。2013年:及時發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及時在網站上發布中澳、中美、中加合作辦學成果;舉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經驗推廣會;及時發布教學改革成果;邀請同行現場參觀;向全國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推廣使用國際貿易仿真互動實訓平臺;及時在網站上發布社會服務成果;舉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經驗推廣會。第六部分 建設資金預算建設內容資金預算及來源(萬元)省財政投入商務廳投入行業企業投入學院自籌合計專業動態調整機制157.57.530校企合作機制建設52.5 102.5 20人才培養模式建設15 7.5 7.530課程體系建設1306565260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1206060240實踐教學條件建設265132.5120132.5650專業教學資源建設157.5207.560教學管理制度建設105520社會服務能力建設105520示范引領作用105520合計6003001503001350謝謝大家!為搞好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研發基地項目的結算審計工作,我跟蹤審計部特針對本項目作如下要求,請各施工單位、供貨單位遵照執行:and performance test copies of the record. If necessary, review should be carried out; 4) for spring hangers (included simple spring, hangers and constant support hangers) it should also be recognized as setting and locking of loads. 5) check the surface quality, folded layering and without cracks, rust and other defects. 5)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test and control drawing number one by one, by series baled. Color alloy steel parts, the parts marking installation location and rotation about the direction you want. 7.3.14. hangers installation 7.3.14.1 hanger layout a. a clear design of hanger should be installed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awings and designs shall not be installed wrong, missing, etc. B. own arrangement of piping support and hanger set and sel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neral layout of piping systems; cold installation of steam pip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