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文讀懂中國中醫藥發展史西醫藥開始對中國醫學產生影響是在19世紀初,至今不過百余年的歷史,而此前的數千年間,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作出了卓越貢獻,是中華數千年絢爛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醫藥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日常飲食勞作和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就積累了一些用藥知識。人們發現食用了某些動、植物后具有減輕或消除病痛的功效,這就是認識中藥的起源。隨著人類的進化,開始有目的地尋找防治疾病的藥物和方法,所謂“神農嘗百草”和“藥食同源”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人們在烘火取暖時發現用獸皮、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漸形成了熱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勞作時發現身體某一部位受到刺傷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從而創造了運用砭石、骨針治療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針刺療法,進而形成了經絡學說,初步形成了原始醫學。春秋戰國時期,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扁鵲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理論基礎,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中醫理論的奠基人,被后人譽為“醫祖”。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于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問世。全面系統闡述了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療的原則與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預防醫學理觀念,確立了中醫學的思維模式,標志著中醫從單純的臨床經驗積累發展到系統理論總結階段,形成了中醫藥理論體系框架。秦漢后期,隨著交通日漸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龍眼、荔枝核等漸為內地醫家所采用,東南亞等地的藥材也不斷進入中國。神農本草經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它總結了漢以前人們的藥物知識,載藥365種,并記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氣五味等藥物學理論,對于合理處方、安全用藥、提高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該書所載藥效大多是正確的,如麻黃治喘,黃連治痢,海藻治癭等。東漢時期,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外感熱?。òㄎ烈叩葌魅静。┑脑\治原則和方法,論述了內傷雜病的病因、病證、診法、治療、預防等辨證規律和原則,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體系,被中醫界稱為“醫圣”。后世又將該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實收劑269首,基本上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被譽為“方書之祖”。東漢末年,“外科鼻祖”華佗創制了麻醉劑“麻沸散”,開創了麻醉藥用于外科手術的先河,較西醫的麻醉藥提早了1600多年。唐代醫家孫思邈集畢生之精力,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為30卷,合方論5300首;千金翼方亦30卷,載方2571首,兩冊典籍對臨床各科、針灸、食療、預防、養生等均有論述,可謂集唐以前方書之大成。孫思邈還提出“大醫精誠”,體現了中醫對醫道精微、心懷至誠、言行誠謹的追求,是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藥中的集中體現,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宋代是中醫藥發展的鼎盛時期。政府對中醫教育比較重視,專設“太醫局”作為培養中醫人材的最高機構。教學方法也有很大改進,如針灸醫官王惟一曾設計鑄造銅人兩具,精細刻制了十二經脈和354個穴位作為針灸教學和考試醫師之用,作為最早的教學模型具有直觀具體、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是中國醫學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宋朝政府專設“校正醫書局”,有計劃地對歷代重要醫籍進行了搜集、整理、考證和校勘,歷時十余年。目前所能讀到的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外臺秘要等中醫典籍都是當時校訂和刊行后流傳下來的。明清時期,中醫藥也得到了較快發展,突出代表是醫家李時珍歷時27年之久寫成的本草綱目,收載藥物1892種,附方10000多個,對中國和世界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部史作自1593年起先后被翻譯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國文字,在世界廣泛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時珍也被譽為“東方達爾文”。公元十一世紀中醫即開始應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成為世界醫學免疫學的先驅。在細菌學尚未出現的十七世紀中葉,這無疑是一偉大創舉。到了清代中醫在治療溫?。ò▊魅拘院头莻魅拘园l熱性疾?。┓矫娉删偷拇碇饔腥~桂的溫熱論、濕熱條辨、溫病條辨及溫熱經緯等。清代醫家王清任根據尸體解剖和臨床經驗寫成醫林改錯,改正了古代醫書在人體解剖方面的的一些錯誤,強調了解剖知識對醫生的重要性,并發展了瘀血致病理論與治療方法。明清時期中醫藥的發展也帶動了中藥堂、中藥鋪的興起。廣譽遠創始于明嘉靖年間1541年,是中醫藥史上現存最悠久的中華老字號企業;陳李濟創建于1600年,是現存最古老的中藥堂,取名陳李濟,寓意“陳李結緣,同心濟世”。之后又陸續出現了同仁堂、雷允上、九芝堂等中藥堂,這些距今三、五百年的老字號,雖歷經朝代更迭、戰亂洗禮,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堅守著以傳統制藥的制作技藝為基礎,造福百姓的信念,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在中醫藥漫長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近代中醫藥在西醫和戰火的夾縫中求生存一部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屈辱史同時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抗爭史。這一時期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隨著民主進程的不斷推進,西方學術包括西醫也不斷傳入中國。當時的民主思想完全學習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對待西醫學的態度方面也非?!捌ぁ?,有許多人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藥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1929年,國民政府以“愚昧落后”、“阻礙科學”、“醫事衛生障礙”等理由,通過了“廢止中醫案”,此政令一出震動了整個醫學界。通過中醫界人士和愛國人士的共同努力,最終還是保留住中醫,但國民政府對中醫的態度卻日漸苛刻,中醫幾乎無法得到任何來自官方的支持。戰爭不僅僅讓生靈涂炭,也摧殘了千年的中醫藥文明??谷諔馉幰灾袊膭倮娼K,但癡迷于中醫的日本人洗劫了大量古代醫籍,包括珍貴的元印圣濟總錄殘卷、明代趙開美版仲景全書,使大量中醫典籍流失海外。進入殘酷的抗戰年代,在西藥得不到有效供給的情況下,中醫藥在挽救戰士生命和治療百姓疾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將柴胡水蒸餾提取制成針劑,良好的退熱消炎作用大幅減少了傷患戰士的死亡率,同時還在治療感冒、回歸熱、產褥熱、肺結核退熱、抗瘧疾等方面也有良效。柴胡注射液的誕生突破了中藥傳統的給藥方式,是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的產物,促進了傳統中醫技術、中藥驗方發展。現代中醫藥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把“團結中西醫”作為三大衛生工作方針之一,確立了中醫藥應有的地位和作用。衛生部設立了中醫司,各省、市、縣相應設置了中醫處、中醫科和中醫股等機構。衛生部發布了中醫師暫行條例和中醫診所管理暫行條例,組建了中醫學會,通過舉辦中醫進修學校及進修班、開展中醫帶徒等一系列工作,保障了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科學、穩步發展。1949-1955年,全國共創辦20所中醫進修學校和143個中醫進修班,1958成立四所中醫學院后在各省成立中醫學院。1955年底衛生部中國中醫研究院宣布成立后,一些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中醫研究所。到1960年,中醫醫院已從建國初期的寥寥數所發展到330所,中醫病床增至14199張。在“中西醫結合”指導方針的引導下,很快在醫療界興起了中西醫互學運動。1960年全國范圍內西醫在職學習中醫的約有3.6萬多人,一些西醫專家也開始鉆進中醫藥學的寶庫中,著手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伊始就組織專家整理中醫典籍,各地也組織大批中醫工作者對古典醫籍和老中醫的經驗進行了整理、總結、研究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收集到大量的秘方、驗方、單方,僅河北省1958年在保全國中醫中藥工作會議上就展出實物1388件,祖傳秘方、驗方163754個,著作73部。改革開放后,大型國際跨國藥企陸續進住中國,先進的化學藥物和治療理念改變了醫生的處方行為和用藥習慣,中醫藥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而隨著西醫診斷技術和診療儀器設備突飛猛進的發展,西醫在臨床治療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曾幾何時在百姓醫療保健中發揮巨大作用的中醫凸顯被弱化、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2015年5月,首個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的專項發展規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發布;2016年2月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出臺,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中醫藥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7月1日首部中醫藥法正式實施,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確立了法律依據。2015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2015年諾貝爾獎,為中藥發展提供某些有益啟示,也振奮了廣中醫藥從業者的自信心。黨和政府歷來對中醫藥事業給予關注和支持,主席曾在多個場合提到中醫藥的重要性,2010年主席在澳大利亞孔子學院的講話中提到:“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發展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敝嗅t藥診治疾病自成體系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中醫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人體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重視自然和社會環境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認為精神與形體密不可分,強調生理和心理的協同關系,重視生理與心理在健康與疾病中的相互影響,因此形成了中醫“生理-心理-社會-自然”的傳統醫學模式。中醫診療著眼于“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病”,也就不難理解中藥的說明書中為什么功能主治較多,有些臟器疾病為什么針灸肢體和手足的穴位就可以治病了。注重“平”與“和”中醫強調和諧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認為人的健康在于各臟腑功能和諧協調,情志表達適度中和,并能順應不同環境的變化,其根本是人體在正常狀態下陰平陽秘,即陰陽的動態平衡?;实蹆冉浿小罢龤獯鎯?,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以中醫理論闡明疾病的發生,其根本是在內、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體功能失去動態平衡,給了致病因素可乘之機。中醫“以藥之偏,調人之偏”來糾正人生命之偏,這就是治病之道。重點解決致病因子引發的整體功能失調狀態辨證施治,強調個體化治療中醫診療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體現為“辨證論治”?!氨孀C”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采集的癥狀、體征等個體信息,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罢撝巍眲t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結合患者體質、地域環境及四時氣候等,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對病證具體施治的過程。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是以證為本,法從證立、以法組方、據方遣藥。又可依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但須把握標本,隨證加減,體現處方用藥高度個體化的特點和優勢。以感冒為例,中醫將之區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還會考慮到個人的體質差異,給出的治療方案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治未病”與疾病康復中醫強調關注疾病全過程,“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中醫“治未病”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中醫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系,主張以養生為要務,認為可通過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據不同體質或狀態給予適當干預,以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從而達到保健和防病作用。同時也強調疾病康復很重要,防止復發。“治已病”成效顯著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作出了重大貢獻。中醫藥除在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的防治中貢獻力量外,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療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肯定。中醫治療甲型H1N1流感,取得良好效果,成果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中醫藥在防治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都發揮了獨特作用。治療方式靈活多樣簡便經濟中醫診斷主要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資料,不依賴于各種復雜的儀器設備。中醫治病既有藥物,也有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藥物療法,許多非藥物療法不需要復雜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夾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廣使用,體現了中醫治病的便捷性和經濟性。為什么中醫藥會遭遇“冷落”?雖然在建國初期黨中央就提出了“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并且在中醫藥法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予以強調,現實狀況是中西醫并沒有達到“并重”,無論在醫療體系建設、機構規模、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等多個層面,都顯示出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格局,中醫藥倍受冷落。統計資料顯示,臨床上80%90%的中成藥都是由西醫臨床醫師開具的,近些年來不斷出現的嚴重中藥不良反應事件與西醫廣泛應用中成藥也是同步發生的。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臨床診療成為困擾廣大西醫從業者的巨大障礙,在使用中藥的過程中錯誤的辨證用藥治療,輕則延誤患者治療,重則產生不良反應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必須不斷加強西醫應用中成藥的技術指導和監管力度。雖然有官方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中藥的不良反應并不比西藥大,但中藥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往往被媒體炒作、夸大,直接影響消費者對中藥的判斷,甚至出現認知偏差。同時,確有一些不良廠商,以盈利為目的進行虛假宣傳,無端夸大中藥的功效,也帶來了負面效應。游資對中藥材的惡意炒作,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使得價格越招越低,尤其是讓制藥企業普遍詬病的“最低價中標”,迫使企業在原藥材的選擇上要么 “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要么無奈“價格倒掛”只好停產,其直接后果還是中藥達不到預期的療效,老百姓不能用上真正的好藥,這些也都是政府監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優勢中藥文化是歷代藥物經驗的總結,包括藥分五味、君臣佐使、藥有陰陽,治則有反治、用藥講中和,用藥如用兵等,對后世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幅員遼闊,因此還有帶著許多獨特地域特點的中藥文化:關藥、北藥、懷藥、浙藥、江南藥、川藥、云貴藥、廣藥、西藥、藏藥等十大道地中藥材產區積累了數百年的中藥材人工種養殖經驗。中藥獨特的炮制技術以減毒增效為目的,炮、炙、煨、炒、煅、煉、制、度、飛、伏、煿、爁、摋、鎊、曝、露、煞均體現了中藥文化的深厚底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會同國家旅游局遴選了首批15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中醫藥與養老、旅游、體育、食品、互聯網等融合發展的趨勢更加凸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中藥資源是我國人民長期與自然及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的經驗總結,為我國獨有,是座巨大寶庫。我國目前擁有中藥材資源共12807種,其中600多種常用藥材,有近300種已開展人工種植或養殖。目前全國藥材種植總面積約有5000萬畝,其中通過GAP認證的種植基地有123個,涉及65個品種。診療基礎保障優勢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學,具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供數據,截止2017年9月,目前我國中醫類醫院診療量為4.38億人次,占全國醫院總診療量的17.5%;中醫類醫院出院人數為2037.7萬人次,占全國醫院總出院人數的15.0%,中醫藥市場需求巨大。通過一系列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舉措,2017年我國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進一步增強,中醫醫院仍是國民健康保障中重要力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全國有中醫類醫院3966所,中西醫結合醫院446所,中醫類診所已達4.58萬個,全國67%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設有中醫科,總數超過3萬個;各類中醫執業醫師45.2萬人。海外發展優勢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我國與外國政府、地區和國際組織已簽訂86項中醫藥合作協議。中醫藥先后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奧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國、阿聯酋和南非以國家或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認可。目前,世界中醫藥服務市場估值約為500億美元/年。2015年,中藥類產品出口額為37.7億美元,同比增長4.95%。中醫藥的未來暢想隨著政府相關部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合同終止的相關問題探討
- 2025關于企業間借款的合同范本
- 2025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供用人單位與臨時工訂立使用)
- 2025標準民間借款合同范本
- 2025金融服務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合同終止的法定條件
- 《校園安全風險防范手冊》課件
- 環衛保潔員合同協議
- 疫情檢測外包合同協議
- 用電線路轉讓合同協議
- 2025年03月廣東深圳市光明區科技創新局公開招聘專干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實驗小學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高溫急救知識培訓
- 學前教育學 課件 第1、2章 緒論;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的方法
- 2025北京豐臺高三一模物理試題及答案
- 江南美術遺產融入美育的數智化路徑探索
- 診所醫療質量相關管理制度
- 西雅圖駕駛證考題及答案
- 綜合執法考試試題及答案
- 軟式內鏡消毒管理與質量標準
- (高清版)DB11∕T2324-2024腳手架鋼板立網防護應用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