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選修一 4.15 戊戌變法 課件(39張).ppt_第1頁
岳麓版選修一 4.15 戊戌變法 課件(39張).ppt_第2頁
岳麓版選修一 4.15 戊戌變法 課件(39張).ppt_第3頁
岳麓版選修一 4.15 戊戌變法 課件(39張).ppt_第4頁
岳麓版選修一 4.15 戊戌變法 課件(39張).ppt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光緒之死 光緒三十四年 1908 光緒帝在郁郁不得志中突然死去 不到20小時 西太后也撒手人寰 一百年來 光緒之死因 就一直成為史學界爭論的焦點 主要有正常死亡和中毒之死兩種觀點 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持下 于2008年11月2日公布研究結果 光緒皇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清德宗 愛新覺羅 載恬 1871 1908 主要嫌疑人 慈禧太后 袁世凱 李蓮英 戊戌變法 第三單元工業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中日 馬關條約 的簽訂 1895年 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 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談判 被迫簽訂了中日 馬關條約 簽訂 馬關條約 的春帆樓原址 這三幅圖表揭示了什么主題 這三幅圖表又揭示了什么主題 虎代表英國 熊代表俄國 腸代表德國 蛙代表法國 鷹代表美國 日代表日本 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辦企業比較表 1895 1898年間 國內新創建的商辦廠礦企業 資本在萬元以上的有60多家 甲午戰爭前 外國資本在中國設立的工廠有80多家 1895 1900年間 列強在華設廠總數增加到約1000家 王韜 弢園文錄外編 鄭觀應 盛世危言 欲自強 必先致富 欲致富 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 必先講求學校 速立憲法 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鄭觀應 盛世危言 1 必要性 甲午戰后 列強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 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 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 甲午戰爭宣告了洋務運動的探索失敗 救亡圖存需要進行新的探索 2 可能性 經濟基礎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階級基礎 中國資產階級逐步發展壯大 思想基礎 王韜 鄭觀應等早期維新派提出君主立憲 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興辦學校等主張 課堂思考 一 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 思考 康有為為什么要裝扮孔子 讓他充當維新變法的先師 原因 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影響深刻 利用孔子的權威可以減少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壓力 說明維新派的軟弱 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 思想主張 評價 代表 王韜 鄭觀應 從洋務派中分化出來 主張 經 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政 建立君主立憲制 文 興辦學校 認識 沒有形成系統理論 沒有付諸實踐 史海探源 在封建頑固派盤根錯節的京城 熱血沸騰但手無寸鐵的書生們是如何掀起激蕩全國的改革浪潮的 眾所熟知 由于康 梁等人士的推動 維新思潮在19世紀末最終演變成為一場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政治運動 二 課堂思考 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康 梁等人士為維新變法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有哪些 康有為聯絡1300多名舉人給光緒帝上書的重大行動 公車上書 1 創辦學堂 聚徒講學 廣州萬木草堂2 著書立說 力倡維新 新學偽經考 孔子改制考 變法通議 仁學 天演論 3 上書皇帝 懇請變法 公車上書 三次上書 應詔統籌全局折 維新派的施政綱領4 創辦報刊 傳播維新 中外紀聞 強學報 時務報 5 成立團體 組織力量 強學會和保國會6 展開論戰 挑戰頑固派 要不要變法 要不要興民權 實行君主立憲 要不要提倡西學 改革教育制度 康 梁維新變法的準備工作 中外紀聞 時務報 強學會 保國會 南學會 國聞報 時務學堂 萬木草堂 變法浪潮激蕩全國 三 課堂思考 光緒皇帝為什么支持變法呢 1 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光緒帝不愿做亡國之君 要變法圖強 2 清朝統治集團內部存在 帝黨 和 后黨 兩大官僚集團 光緒帝想利用維新變法之機 從后黨手中奪取實權 改變傀儡地位 猜測 康有為要光緒帝借鑒哪些國家的改革成效而頒行新政 為什么 俄國和日本 保留君主 實行君主立憲 思考 變法法令的哪些條款會觸及頑固保守官僚的利益 哪些可能會釀成嚴重的社會危機 裁撤冗員 廢除旗人寄生特權 廢八股 改革科舉 裁汰舊軍 說明變法法令本身也存在操之過急 考慮欠周密的不足 思考 以上政治法令與維新派同封建頑固勢力論戰時的主張有哪些明顯差別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差異 沒有涉及維新派提出的設議院 開國會 定憲法等政治主張 想減少阻力 也說明維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緒帝的 君權 之上 反映了維新派的軟弱和妥協性 戊戌政變 西太后弄權政變六君子人頭落地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絕命詩 改革失敗 四 無力回天 變法的結果失敗 1 失敗標志 戊戌政變 戊戌六君子 2 失敗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 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重要原因 脫離人民群眾 缺乏群眾基礎 維新派力量弱小 不掌握實權 維新派在方針策略上的失誤 直接原因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舊勢力的反對和鎮壓 五 維新時期的遺產 變法的歷史意義 1 性質 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具有進步意義 為什么 2 政治 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具有愛國性 為什么 3 思想 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具有啟蒙性 為什么 4 經濟 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5 文化 有利于西方科技的傳播 推動了近代文化 傳媒 和教育事業 新式學堂 的發展6 習俗 摒棄陳規陋俗 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引領時代新風 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了什么 結論 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封建自然經濟進一步的瓦解 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階級基礎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社會基礎 戊戌變法 維新思想的傳播 思想基礎 列強資本輸出掀起瓜分狂潮 甲午戰敗 甲午戰敗賠款 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 經濟基礎 思考 19世紀末 中華民族面臨著怎樣的嚴重危機 對此中國各政治力量做出了怎樣的反應 1 資產階級維新派 戊戌變法 2 農民階級 3 資產階級革命派 4 地主階級 清政府 義和團運動 辛亥革命 新政 預備立憲 研究性學習課題 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維新變法在許多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 但結果卻迥然不同 日本很快從內憂外患中解脫出來 走上了強國之路 而維新變法運動卻最終失敗 試從兩國的社會背景 領導力量 具體措施和國際環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論證與分析 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對比表 工業文明沖擊下改革總結1500年以來的歷史是人類社會由分散隔絕狀態進入整體發展的一體化進程 其主線是現代化 但在此進程中 不同地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請簡要說明俄國農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明治維新 戊戌變法在哪些方面促進了本國的現代化 一 經濟上 市場化 工業化1 俄國改革 頒布廢奴法令 農民贖買份地 使近代工業發展獲得了充足的自由勞動力 資金和較大的國內市場 頒布政策扶植工業發展 2 阿里改革 積極發展近代化的民用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 并采取行政措施保護民族工業的發展 3 明治維新 殖產興業 從西方引進技術和人才 重點發展軍工企業 重工業和基礎設施 通過國營示范 扶持政策和人才培養等方式 積極推動私人企業發展 初步實現工業化 崛起為東方強國 4 戊戌變法 中央設立礦物鐵路局 農工商總局 獎勵農工商業的發展 舉辦商會 農會等民間團體 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工業文明沖擊下改革 二 政治上 民主化 法制化1 俄國改革 頒布 一二九法令 宣布廢除農奴制 從法律上承認了農民的人身自由 頒布 司法章程 統一司法程序 實行公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 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 選舉產生農村地方自治局 城市杜馬等地方自治機構 2 明治維新 廢除了封建等級制度 實行四民平等 1889年頒布 大日本帝國憲法 確立了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力 但也承認了人民的一些權益 形式上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國家體制 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 3 戊戌變法 維新派變法前曾提出設議院 開國會 定憲法等內容 要求實行君主立憲 表明中國向西方學習已擴展到制度領域 工業文明沖擊下改革 三 思想文化上 科學化 民主化1 阿里改革 實施西方教育體制 發展世俗中小學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 派遣留學生 翻譯大量軍事科技書籍 2 明治維新 倡導文明開化 積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文明 實行教育改革 傳播啟蒙思想 大力發展新聞出版事業 3 戊戌變法 維新期間 言論 集會 出版 結社活躍 各種社團和報刊層出不窮 近代文化和教育事業獲得教快發展 出版事業進步 近代傳媒從通商口岸拓展到內陸 猛烈地抨擊了封建思想文化 促進了思想啟蒙 開啟了新的時代風氣 社會輿論和思想觀念 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遺產 工業文明沖擊下改革 四 軍事上 現代化 西方化1 阿里改革 創辦近代化軍工企業 推行軍事改革 建立步兵學校 實行征兵制 按照西方訓練軍隊 發展壯大海軍 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殖民統 成為地中海東部最強大的國家 2 明治維新 建立新軍隊 實行義務兵役制 仿照西方建立常備軍 大力改進裝備 培養指揮人才 實施武士道教育 享有特殊地位 只對天皇負責 3 戊戌變法 精練海軍 改習洋操 擴建海軍 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軍隊的戰斗力 工業文明沖擊下改革 五 社會生活上 文明化 西方化1 明治維新 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會習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