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龍資料《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ppt_第1頁
筑龍資料《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ppt_第2頁
筑龍資料《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ppt_第3頁
筑龍資料《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ppt_第4頁
筑龍資料《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7年4月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主要內容 一 標準 的意義二 標準 的條文三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四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一 標準 的意義 1 標準 的性質代號GB50189 2005 國家標準 標準 的發布時間 2005 04 04 標準 的實施時間 2005 07 01 我國建筑用能已超過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 4 并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1 3以上 既有公共建筑近40億m2 我國每年城鎮新建公共建筑3 4億m2 大型高檔公共建筑的單位面積能耗約為城鎮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10 15倍 一般公共建筑的能耗也會是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5倍 制定并實施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有利于改善公共建筑的熱環境 提高暖通空調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 從根本上扭轉公共建筑用能嚴重浪費的狀況 為實現國家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戰略 貫徹有關政策和法規作出貢獻 2 標準 的意義 3 公共建筑節能對象和目標 對象 改善建筑圍護結構保溫 隔熱性能 提高采暖 通風 和空氣調節設備 系統的能效比 增進照明設備效率 目標 在保證相同的室內熱環境舒適參數條件下 與八十年代初設計建成的公共建筑相比 全年采暖 通風 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應減少50 4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有關標準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 2005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20042004年國家已經頒布 施行了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2004 所以在國標 標準 中就不列出照明設計條文 新編制的廣西地方標準把照明的條文便在一起 方便設計人員使用 二 標準 的條文 重點學習第4章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一 標準 內容 標準 包括5章和3個附錄 共93條條文 1總則2術語3室內環境節能設計計算參數4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5采暖 通風和空氣調節節能設計 二 節能設計方法 規定性方法 查表法 如果建筑設計符合標準中對窗墻比 體形系數等參數的規定 可以方便地按所設計建筑的所在城市 或靠近城市 查取標準中的相關表格得到的圍護結構節能設計參數值 性能化方法 計算法 如果建筑設計不能滿足上述對窗墻比等參數的規定 必須使用權衡判斷法來判定圍護結構的總體熱工性能是否符合節能要求 權衡判斷法需要進行全年采暖和空調能耗計算 規定性方法操作容易 簡便 性能化方法則給設計者更多 更靈活的余地 1總則 1 0 1為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內環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制定本標準 1 0 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 改建和擴建的公共建筑節能設計 建筑劃分為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 民用建筑又分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包括以下類型建筑 1教育建筑 托兒所 幼兒園 中小學校 中等專業學校 高等院校 職業學校 特殊教育學校等 2辦公建筑 行政辦公樓 專業辦公樓 商務辦公樓等 3科學研究建筑 實驗室 科研樓 天文臺等 4文化娛樂建筑 圖書館 博物館 檔案館 文化館 展覽館 影劇院 音樂廳 海洋館 游樂場 歌舞廳等 5商業服務建筑 商場 超級市場 菜市場 旅館 餐館 洗浴中心 美容中心 銀行 郵政 電信樓 殯儀館等 6體育建筑 體育場 體育館 游泳館 健身房等 7醫療建筑 綜合醫院 專科醫院 社區醫療所 康復中心 急救中心 療養院等 8交通建筑 汽車客運站 港口客運站 鐵路旅客站 空港航站樓 城市軌道客運站 停車庫等 9政法建筑 公安局 檢察院 法院 派出所 監獄 看守所 海關 檢查站等 10紀念建筑 紀念館 紀念碑 紀念塔 故居等 11園林景觀建筑 公園 動物園 植物園 旅游景點建筑 城市和居住區建筑小品等 12宗教建筑 教堂 清真寺 寺廟等 對全國新建 擴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 本標準提出了節能要求 并從建筑 熱工以及暖通空調設計方面提出控制指標和節能措施 1 0 3按本標準進行的建筑節能設計 在保證相同的室內環境參數條件下 與未采取節能措施前相比 全年采暖 通風 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應減少50 公共建筑的照明節能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2004的有關規定 各類公共建筑的節能設計 必須根據當地的具體氣候條件 首先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與此同時 還要提高采暖 通風 空調和照明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 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能源發展戰略 完成本階段節能50 的任務 公共建筑能耗應該包括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 通風 空調和照明用能源消耗 本標準所要求的50 的節能率也同樣包含上述范圍的節能成效 由于已發布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2004 建筑照明節能的具體指標及技術措施執行該標準的規定 即以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為比較能耗的基礎 稱為 基準建筑 Baseline 基準建筑 圍護結構 暖通空調設備及系統 照明設備的參數 都按當時情況選取 在保持與目前標準約定的室內環境參數的條件下 計算 基準建筑 全年的暖通空調和照明能耗 將它作為100 我們再將這 基準建筑 按本標準的規定進行參數調整 即圍護結構 暖通空調 照明參數均按本標準規定設定 計算其全年的暖通空調和照明能耗 應該相當于50 這就是節能50 的內涵 基準建筑 圍護結構的構成 傳熱系數 遮陽系數 按照以往20世紀80年代傳統做法 即外墻K值取1 28W K 哈爾濱 1 70W K 北京 2 00W K 上海 2 35W K 廣州 屋頂K值取0 77W K 哈爾濱 1 26W K 北京 1 50W K 上海 1 55W K 廣州 外窗K值取3 26W K 哈爾濱 6 40W K 北京 6 40W K 上海 6 40W K 廣州 遮陽系數SC均取0 80 采暖熱源設定燃煤鍋爐 其效率為0 55 空調冷源設定為水冷機組 離心機能效比4 2 螺桿機能效比3 8 照明參數取25W 節能50 的內涵 本標準節能目標50 由改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 提高空調采暖設備和照明設備效率來分擔 照明設備效率節能目標參數按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2004確定 本標準中對圍護結構 暖通空調方面的規定值 就是在設定 基準建筑 全年采暖空調和照明的能耗為100 晴況下 調整圍護結構熱工參數 以及采暖空調設備能效比等設計要素 直至按這些參數設計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調和照明的能耗下降到50 即定為標準規定值 當然 這種全年采暖空調和照明的能耗計算 只可能按照典型模式運算 而實際情況是極為復雜的 因此 不能認為所有公共建筑都在這樣的模式下運行 通過編制標準過程中的汁算 分析 按本標準進行建筑沒計 由于改善了圍護結構熱工性能 提高了空調采暖設備和照明設備效率 從北方至南方 圍護結構分擔節能率約25 13 空調采暖系統分擔節能率約20 16 照明設備分擔節能率約7 18 由此可見 執行本標準后 全國總體節能率可達到50 1 0 4公共建筑的節能設計 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 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標準對公共建筑的建筑 熱工以及采暖 通風和空調設計中應該控制的 與能耗有關的指標和應采取的節能措施作出了規定 但公共建筑節能涉及的專業較多 相關專業均制定有相應的標準 并作出了節能規定 在進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時 除應符合本標準外 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規定 國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現行的節能相關標準列舉如下 1 相關的工程建設標準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 2005 建筑氣候區劃標準 GB50178 93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2004 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GB T50033 2001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 GB50176 93 相關的工程建設標準 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75 2003 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134 2001 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 JGJ144 2004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50003 2001 節能監測技術通則 GB T15316 94 設備及管道保溫設計導則 GB T8175 87 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 JGJ102 2003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50019 2003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43 2002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366 2005 空氣調節系統經濟運行 GB T17981 2000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 T16 92 地下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CECS45 92 建筑用省電裝置應用技術規程 CECS163 2004 2 相關的產品標準 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 GB T7107 2002 建筑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 GB T8484 2002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 T11976 2002 建筑外門的空氣滲透性能和雨水滲漏性能檢測方法 GB T13686 92 鋼窗建筑物理性能分級 GB T13684 92 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 GB T15225 94 建筑幕墻空氣滲透性能檢測方法 GB T15226 94 建筑幕墻雨水滲漏性能檢測方法 GB T15228 94 建筑外門保溫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 T16729 1997 PVC塑料窗建筑物理性能分級 GB T11793 1 89 PVC塑料門 JG T3017 94 PVC塑料窗 JG T3018 94 鋁合金門 GB T8478 2003 鋁合金窗 GB T8479 2003 中空玻璃 GB T11944 2002 相關的產品標準 建筑幕墻 JG3035 1996 外墻內保溫板 JG T159 2004 膨脹聚苯板薄摸灰外墻外保溫系統 JG149 2003 膠粉聚苯顆粒外墻外保溫系統 JG158 2004 膨脹珍珠巖絕熱制品 GB T10303 2001 建筑用熱流計 JG T3016 94 組合式空調機組 GB T14294 93 風機盤管機組 GB T19232 2003 單元式空氣調節機 GB T17758 1999 房間空氣調節器 GB T7725 2004 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 GB12021 3 2004 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 GB19576 2004 活塞式單級制冷機組及其供冷系統節能監測方法 GB T15912 1995 相關的產品標準 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 GB19577 2004 延時節能照明開關通用技術條件 JG T7 1999 家用燃氣取暖器 CJ T113 2000 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 GB6932 94 常壓容積式燃氣熱水器 CJ T3031 95 蒸汽壓縮循環冷水 熱泵 機組 戶用和類似用途的冷水 熱泵 機組 GB T18430 2 2001 水源熱泵機組 GB T19409 2003 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 溫 水機組 GB T18362 2001 蒸汽和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 GB T18431 2001 多聯式空調 熱泵 機組 GB T18837 2002 風管送風式空調 熱泵 機組 GB T18836 2002 2術語 2 0 1透明幕墻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見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內的幕墻 2 0 2可見光透射比visibletransmittance透過透明材料的可見光光通量與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見光光通量之比 2 0 3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ntegratedpartloadvalue IPIV 用一個單一數值表示的空氣調節用冷水機組的部分負荷效率指標 它基于機組部分負荷時的性能系數值 按照機組在各種負荷下運行時間的加權因素 通過計算獲得 2 0 4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buildingenvelopetrade offoption當建筑設計不能完全滿足規定的圍護結構熱工設計要求時 計算并比較參照建筑和所設計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 判定圍護結構的總體熱工性能是否符合節能設計要求 2 0 5參照建筑referencebuilding對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進行權衡判斷時 作為計算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用的假想建筑 3室內環境節能設計計算參數 3 0 1集中采暖系統室內計算溫度宜符合表3 0 1 1的規定 空氣調節系統室內計算參數宜符合表3 0 1 2的規定 表3 0 1 2空氣調節系統室內計算參數 3 0 2公共建筑主要空間的設計新風量 應符合表3 0 2的規定 室內環境節能設計計算參數 表3 0 2公共建筑主要空間的設計新風量 表3 0 2公共建筑主要空間的設計新風量 室內環境節能設計計算參數 4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4 1一般規定 4 1 1建筑總平面的布置和設計 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 利用夏季自然通風 建筑的主朝向宜選擇本地區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建筑的規劃設計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 要對建筑的總平面布置 建筑平 立 剖面形式 太陽輻射 自然通風等氣候參數對建筑能耗的影響進行分析 也就是說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來取暖 多獲得熱量和減少熱損失 夏季最大限度地減少得熱并利用自然能來降溫冷卻 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朝向選擇的原則是冬季能獲得足夠的日照并避開主導風向 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風并防止太陽輻射 然而建筑的朝向 方位以及建筑總平面設計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尤其是公共建筑受到社會歷史文化 地形 城市規劃 道路 環境等條件的制約 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對夏季防熱 冬季保溫都很理想是有困難的 因此 只能權衡各個因素之間的得失輕重 選擇出這一地區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較好的朝向 通過多方面的因素分析 優化建筑的規劃設計 采用本地區建筑最佳朝向或適宜的朝向 盡量避免東西向日曬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4 1 2嚴寒 寒冷地區建筑的體形系數應小于或等于0 40 當不能滿足本條文的規定時 必須按本標準第4 3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 該條文隊對廣西無要求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4 2 1各城市的建筑氣候分區應按表4 2 1確定 表4 2 1主要城市所處氣候分區 4 2 2根據建筑所處城市的建筑氣候分區 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應分別符合表4 2 2 1 表4 2 2 2 表4 2 2 3 表4 2 2 4 表4 2 2 5以及表4 2 2 6的規定 其中外墻的傳熱系數為包括結構性熱橋在內的平均值Km 當建筑所處城市屬于溫和地區時 應判斷該城市的氣象條件與表4 2 1中的哪個城市最接近 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應符合那個城市所屬氣候分區的規定 當本條文的規定不能滿足時 必須按本標準第4 3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 強制性條文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表4 2 2 4夏熱冬冷地區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表4 2 2 5夏熱冬暖地區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 表4 2 2 6不同氣候區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熱阻限值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在夏熱冬冷 夏熱冬暖地區 由于空氣濕度大 墻面和地面容易返潮 在地面和地下室外墻做保溫層增加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熱阻 提高這些部位內表面溫度 可減少地表面和地下室外墻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間的溫差 有利于控制和防止地面和墻面的返潮 因此對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熱阻作出了規定 條文說明 事實上 在廣西地下室作保溫層并不能減少室內外溫差 起到控制和防止地面和墻面的返潮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4 2 3外墻與屋面的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 由于圍護結構中窗過梁 圈梁 鋼筋混凝土抗震柱 鋼筋混凝土剪力墻 梁 柱等部位的傳熱系數遠大于主體部位的傳熱系數 形成熱流密集通道 即為熱橋 本條規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冬季采暖期間熱橋內外表面溫差小 內表面溫度容易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 造成圍護結構熱橋部位內表面產生結露 同時也避免夏季空調期間這些部位傳熱過大增加空調能耗 內表面結露 會造成圍護結構內表面材料受潮 影響室內環境 因此 應采取保溫措施 減少圍護結構熱橋部位的傳熱損失 4 2 4建筑每個朝向的窗 包括透明幕墻 墻面積比均不應大于0 70 當窗 包括透明幕墻 墻面積比小于0 40時 玻璃 或其他透明材料 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于0 4 當不能滿足本條文的規定時 必須按本標準第4 3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強制性條文 每個朝向窗墻面積比是指每個朝向外墻面上的窗 陽臺門及幕墻的透明部分的總面積與所在朝向建筑的外墻面的總面積 包括該朝向上的窗 陽臺門及幕墻的透明部分的總面積 之比 一般普通窗戶 包括陽臺門的透明部分 的保溫隔熱性能比外墻差很多 窗墻面積比越大 采暖和空調能耗也越大 因此 從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發 必須限制窗墻面積比 本條規定對公共建筑達到節能的目標是關鍵性的 非常重要的 如果所設計的建筑滿足不了規定性指標的要求 突破了限值 則必須按本標準第4 3節的規定對該建筑進行權衡判斷 權衡判斷時參照建筑的窗墻面積比 窗的傳熱系數等必須遵守本條規定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窗 透明幕墻對建筑能耗高低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窗和透明幕墻的熱工性能影響到冬季采暖 夏季空調室內外溫差傳熱 另外就是窗和幕墻的透明材料 如玻璃 受太陽輻射影響而造成的建筑室內的得熱 冬季 通過窗口和透明幕墻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成為空調降溫的負荷 因此 減少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以及減小窗或透明幕墻的溫差傳熱都是降低空調能耗的途徑 由于不同緯度 不同朝向的墻面太陽輻射的變化很復雜 墻面日輻射強度和峰值出現的時間是不同的 因此 不同緯度地區窗墻面積比也應有所差別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4 2 5夏熱冬暖地區 夏熱冬冷地區的建筑以及寒冷地區中制冷負荷大的建筑 外窗 包括透明幕墻 宜設置外部遮陽 外部遮陽的遮陽系數按本標準附錄A確定 公共建筑的窗墻面積比較大 因而太陽輻射對建筑能耗的影響很大 為了節約能源 應對窗口和透明幕墻采取外遮陽措施 尤其是南方辦公建筑和賓館更要重視遮陽 太陽輻射通過窗進入室內的熱量是造成夏季室內過熱的主要原因 我國現有的窗戶傳熱系數普遍偏大 空氣滲透嚴重 而且大多數建筑無遮陽設施 因此 在第4 2 2條的幾個表中對外窗和透明幕墻的遮陽系數應作出明確的規定 當窗和透明幕墻設有外部遮陽時 表中的遮陽系數應該是外部遮陽系數和玻璃 或其他透明材料 遮陽系數的乘積 夏季 南方水平面太陽輻射強度可高達1000W 以上 在這種強烈的太陽輻射條件下 陽光直射到室內 將嚴重地影響建筑室內熱環境 增加建筑空調能耗 因此 減少窗的輻射傳熱是建筑節能中降低窗口得熱的主要途徑 應采取適當遮陽措施 防止直射陽光的不利影響 而且夏季不同朝向墻面輻射日變化很復雜 不同朝向墻面日輻射強度和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 因此 不同的遮陽方式直接影響到建筑能耗的大小 4 2 6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應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 當不能滿足本條文的規定時 必須按本標準第4 3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強制性條文 夏季屋頂水平面太陽輻射強度最大 屋頂的透明面積越大 相應建筑的能耗也越大 因此對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和熱工性能應予以嚴格的限制 由于公共建筑形式的多樣化和建筑功能的需要 許多公共建筑設計有室內中庭 希望在建筑的內區有一個通透明亮 具有良好的微氣候及人工生態環境的公共空間 但從目前已經建成工程來看 大量的建筑中庭的熱環境不理想且能耗很大 主要原因是中庭透明材料的熱工性能較差 傳熱損失和太陽輻射得熱過大 1988年8月深圳建筑科學研究所對深圳一公共建筑中庭進行現場測試 中庭四層內走廊氣溫達到40 以上 平均熱舒適值PMV 2 63 即使采用空調室內也無法達到人們所要求的舒適溫度 對于那些需要視覺 采光效果而加大屋頂透明面積的建筑 如果所設計的建筑滿足不了規定性指標的要求 突破了限值 則必須按本標準第4 3節的規定對該建筑進行權衡判斷 權衡判斷時 參照建筑的屋頂透明部分面積和熱工性能必須符合本條的規定 4 2 7建筑中庭夏季應利用通風降溫 必要時設置機械排風裝置 公共建筑一般室內人員密度比較大 建筑室內空氣流動 特別是自然 新鮮空氣的流動 是保證建筑室內空氣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關鍵 無論在北方地區還是在南方地區 在春 秋季節和冬 夏季的某些時段普遍有開窗加強房間通風的習慣 這也是節能和提高室內熱舒適性的重要手段 外窗的可開啟面積過小會嚴重影響建筑室內的自然通風效果 本條規定是為了使室內人員在較好的室外氣象條件下 可以通過開啟外窗通風來獲得熱舒適性和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 建筑中庭空間高大 在炎熱的夏季 中庭內的溫度很高 應考慮在中庭上部的側面開設一些窗戶或其他形式的通風口 充分利用自然通風 達到降低中庭溫度的目的 必要時 應考慮在中庭上部的側面設置排風機加強通風 改善中庭熱環境 4 2 8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窗面積的30 透明幕墻應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近來有些建筑為了追求外窗的視覺效果和建筑立面的設計風格 外窗的可開啟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有的甚至使外窗完全封閉 導致房間自然通風不足 不利于室內空氣流通和散熱 不利于節能 例如在我國南方地區通過實測調查與計算機模擬 當室外干球溫度不高于28 相對濕度80 以下 室外風速在1 5m s左右時 如果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小于所在房間地面面積的8 室內大部分區域基本能達到熱舒適性水平 而當室內通風不暢或關閉外窗 室內干球溫度26 相對濕度80 左右時 室內人員仍然感到有些悶熱 人們曾對夏熱冬暖地區典型城市的氣象數據進行分析 從5月到10月 室外平均溫度不高于28 的天數占每月總天數 有的地區高達60 70 最熱月也能達到10 左右 對應時間段的室外風速大多能達到1 5m s左右 所以做好自然通風氣流組織設計 保證一定的外窗可開啟面積 可以減少房間空調設備的運行時間 節約能源 提高舒適性 為了保證室內有良好的自然通風 明確規定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窗面積的30 是必要的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4 2 8 4 2 9嚴寒地區建筑的外門應設門斗 寒冷地區建筑的外門宜設門斗或應采取其他減少冷風滲透的措施 其他地區建筑外門也應采取保溫隔熱節能措施 4 2 10外窗的氣密性不應低于 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7107規定的4級 4 2 11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應低于 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 GB T15225規定的3級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4 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4 3 1首先計算參照建筑在規定條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 然后計算所設計建筑在相同條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 當所設計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不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時 判定圍護結構的總體熱工性能符合節能要求 當所設計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時 應調整設計參數重新計算 直至所設計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不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 4 3 2參照建筑的形狀 大小 朝向 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應與所設計建筑完全一致 在嚴寒和寒冷地區 當所設計建筑的體形系數大于本標準第4 1 2條的規定時 參照建筑的每面外墻均應按比例縮小 使參照建筑的體形系數符合本標準第4 1 2條的規定 當所設計建筑的窗墻面積比大于本標準第4 2 4條的規定時 參照建筑的每個窗戶 透明幕墻 均應按比例縮小 使參照建筑的窗墻面積比符合本標準第4 2 4條的規定 當所設計建筑的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大于本標準第4 2 6條的規定時 參照建筑的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應按比例縮小 使參照建筑的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符合本標準第4 2 6條的規定 4 3 3參照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取值應完全符合本標準第4 2 2條的規定 4 3 4所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的計算必須按照本標準附錄B的規定進行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附錄B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計算B 0 1假設所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空氣調節和采暖都采用兩管制風機盤管系統 水環路的劃分與所設計建筑的空氣調節和采暖系統的劃分一致 B 0 2參照建筑空氣調節和采暖系統的年運行時間表應與所設計建筑一致 當設計文件沒有確定所設計建筑空氣調節和采暖系統的年運行時間表時 可按風機盤管系統全年運行計算 B 0 3參照建筑空氣調節和采暖系統的日運行時間表應與所設計建筑一致 當設計文件沒有確定所設計建筑空氣調節和采暖系統的日運行時間表時 可按表B 0 3確定風機盤管系統的日運行時間表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表B 0 3風機盤管系統的日運行時間表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B 0 4參照建筑空氣調節和采暖區的溫度應與所設計建筑一致 當設計文件沒有確定所設計建筑空氣調節和采暖區的溫度時 可按表B 0 4確定空氣調節和采暖區的溫度 表B 0 4空氣調節和采暖房間的溫度 略 B 0 5參照建筑各個房間的照明功率應與所設計建筑一致 當設計文件沒有確定所設計建筑各個房間的照明功率時 可按表B 0 5 1確定照明功率 參照建筑和所設計建筑的照明開關時間按表B 0 5 2確定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表B 0 5 1照明功率密度值 w 表B 0 5 2照明開關時間表 略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B 0 6參照建筑各個房間的人員密度應與所設計建筑一致 當不能按照設計文件確定設計建筑各個房間的人員密度時 可按表B 0 6 1確定人員密度 參照建筑和所設計建筑的人員逐時在室率按表B 0 6 2確定 表B 0 6 1不同類型房間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積 人 表B 0 6 2房間人員逐時在室率 略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B 0 7參照建筑各個房間的電器設備功率應與所設計建筑一致 當不能按設計文件確定設計建筑各個房間的電器設備功率時 可按表B 0 7 1確定電器設備功率 參照建筑和所設計建筑電器設備的逐時使用率按表B 0 7 2確定 表B 0 7 1不同類型房間電器設備功率 w 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 B 0 8參照建筑與所設計建筑的空氣調節和采暖能耗應采用同一個動態計算軟件計算 B 0 9應采用典型氣象年數據計算參照建筑與所設計建筑的空氣調節和采暖能耗 表B 0 7 2電器設備逐時使用率 略 三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節能設計中建筑設計的內容1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在規劃設計方案階段應滿足4 1 1條的要求 1 建筑的主體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主要房間宜避開夏季最大日射朝向 建筑平面布置時 不宜將主要辦公室 客房等設置在正東和正西 西北方向 不宜在建筑的正東 正西和西偏北 東偏北方向設置大面積的玻璃門窗或玻璃幕墻 2 辦公建筑 賓館飯店等建筑的平面布置宜結合外門窗洞口位置 門 通道等組織好自然通風風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2在進行設備房和冷熱源布置時 建筑總平面布置和建筑物內部的平面設計 應合理確定冷熱源和風機機房的位置 盡可能縮短冷 熱水系統和風系統的輸送距離 3根據4 2 1條的規定確定建筑所在地的氣候分區 根據氣候分區和4 2 2條確定建筑圍護結構的要求 廣西各縣市所處的氣候區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4根據建筑各個朝向的窗墻面積比和4 2 2條的表格 確定對外門窗或透明幕墻的性能要求 5根據各項要求 選擇合適的墻體 門窗 幕墻 屋面構造 根據選定的構造 核算各圍護結構的性能指標 計算各個朝向的墻體 門窗 包括透明幕墻 屋面的平均性能指標 并與4 2 2條 4 2 4條 4 2 6條中的要求核對 若滿足要求 則圍護結構的性能指標滿足要求 若不滿足要求 則必須根據4 3節進行權衡計算 直到所設計建筑的空調采暖能耗低于參照建筑的空調采暖能耗 1 外凸超過500mm的凸窗頂面應做隔熱處理 其傳熱系數不應大于0 9W m2 K 2 當屋頂和墻體所用材料的熱工性能指標不在本細則附錄中時 必須注明有關節能材料或產品的性能指標要求 3 東 西墻和屋頂的隔熱性能應滿足4 2 2條的要求 4 典型的外墻和屋頂構造的熱工性能參數可以按廣西地方標準附錄D 附錄E計取 5 某個朝向墻體或屋頂的平均傳熱系數按照 2 0 12 式計算 式中 Ki 不同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 W m2 K Ai 不同外圍護結構的面積 m2 建筑面積 AO 應按各層外墻外包線圍成的平面面積的總和計算 包括半地下室面積 不包括地下室的面積 建筑體積 VO 應按與計算建筑面積所對應的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層地面所圍成的體積計算 屋頂面積 應按支承屋頂的外墻外包線圍成的面積計算 外墻面積 應按不同朝向分別計算 某一朝向的外墻面積 由該朝向的外表面積減去外窗面積構成 外窗面積 應按不同朝向分別計算 取洞口面積 外門面積 應按不同朝向分別計算 取洞口面積 地面面積 應按外墻內側圍成的面積計算 地板面積 應按外墻內側圍成的面積計算 并區分為接觸室外空氣的地板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 關于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圍護結構朝向 面積 熱工參數的統計方法 1 建筑圍護結構在進行朝向統計時應遵守如下規則 朝向位于東偏北60 至東偏南60 以內的立面應統計到正東朝向 朝向位于南偏東30 至南偏西30 以內的立面應統計到正南朝向 朝向位于西偏南60 至西偏北60 以內的立面應統計到正西朝向 朝向位于北偏西30 至北偏東30 以內的立面應統計到正北朝向 2 墻體應按照如下規定進行分類和統計 墻體應按其熱工性能進行分類 墻體中的梁 混凝土墻 含混凝土柱 混凝土凸窗板 填充墻等均應分類 各類墻體均應按立面朝向規定分別統計面積 只要墻體類型 熱惰性指標 傳熱系數 太陽輻射吸收系數 不同 均應分類統計 圍護結構朝向 面積 熱工參數的統計方法 3 非空調房間 樓梯間 電梯間 廚房 衛生間等 的外墻和外窗 應參與統計計算 電梯間 樓梯間 廚房 衛生間的墻體應滿足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 的隔熱要求 當樓梯間洞口無窗時可按有窗計算 窗的性能指標取全樓窗的平均傳熱系數和平均遮陽系數 4 窗及透明部分門的面積應按朝向 窗類型 傳熱系數和綜合遮陽系數不同 進行統計 遇到陽臺 遮陽設施等 均應按照附錄A計算其建筑外遮陽系數 當外凸窗凸出的長度超過0 5m時 朝向按凸窗所在外墻的朝向計取 外凸窗上下左右側板按實際面積和實際熱工參數計算 窗按展開面積計算 圍護結構朝向 面積 熱工參數的統計方法 5 屋面應按類型 不同熱惰性指標 傳熱系數 太陽輻射吸收系數 進行統計 坡屋頂在計取外圍護結構面積時應不包括挑檐部分面積 坡屋頂上的天窗按水平天窗計算其實際窗面積 6 建筑某個朝向的立面總面積應包括墻體面積和外窗面積 計算時應以墻體的定位軸線和樓層標高線進行計算 不含女兒墻 挑檐 造型墻等非圍護結構立面 7 圍護結構總面積應為屋面面積 各個朝向的外圍護結構立面面積的總和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6若采用了外遮陽措施 應將外遮陽系數計入外窗 包括透明幕墻 的遮陽系數中 某個朝向外窗的平均綜合遮陽系數 該朝向各個外窗的綜合遮陽系數按各自窗面積的加權平均值 即 2 0 9 式中 Ai 單個窗的面積 SW i 單個窗的綜合遮陽系數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法 應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1 根據所設計建筑生成參照建筑 2 計算參照建筑在規定條件下的采暖空調能耗 3 將參照建筑的采暖空調能耗作為所設計建筑的采暖空調能耗限值 4 計算設計建筑的采暖空調能耗 如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空調能耗限值 應調整窗墻比或圍護結構傳熱系數 使之不超過限值 調整后的建筑的采暖空調能耗不高于參照建筑 則可判定圍護結構的總體熱工性能符合節能要求 5 屋面 東西墻的隔熱性能應滿足4 2 2條的要求 7建筑室內冬季室內的濕度較大或圍護結構局部熱橋明顯時 應對室內的內表面溫度進行計算 核算其是否低于露點溫度 8在建筑通風方面 應該采取措施 滿足4 2 7條和4 2 8條的要求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9注明外窗和透明幕墻應滿足4 2 10條和4 2 11條的要求 10在圍護結構的設計中應注意采取有關措施 建筑的屋頂和外墻宜采用下列隔熱措施 計算屋頂和外墻總熱阻時 上述各項節能措施的當量熱阻附加值 可按表4 2 12取值 表4 2 12隔熱措施的當量附加熱阻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1 建筑的外窗 玻璃幕墻面積不宜過大 空調房間應盡量避免在東 西朝向大面積采用外窗 玻璃幕墻 2 建筑門窗 玻璃幕墻的玻璃宜采用吸熱玻璃 鍍膜玻璃 包括鍍熱反射膜 Low E膜 陽光控制膜等 貼膜玻璃 包括貼熱反射膜 Low E膜 陽光控制膜等 或由上述玻璃品種組合的中空玻璃 3 建筑的向陽面 特別是東 西朝向的外窗 玻璃幕墻 應采取各種固定或活動式遮陽等有效的遮陽措施 在建筑設計中宜結合外廊 陽臺 挑檐等處理方法進行遮陽 4 建筑外窗 玻璃幕墻的遮陽應綜合考慮建筑效果 建筑功能和經濟性 合理采用建筑外遮陽并和特殊的玻璃系統相配合 5 屋頂 東墻 西墻宜采用通風構造 或采取遮陽 綠化等措施 6 外墻外表面已采用淺色飾面 7 鋼結構等輕型結構體系建筑 其外墻宜采用空氣間層的 8 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處 頻繁開啟的外門宜設置空氣幕或采用自動門 閉門器等防滲漏措施 建筑設計宜采取以下措施 改善圍護結構的隔熱性能 按 標準 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1 應在窗間墻 天花等部位采取保溫 隔熱措施 2 醫院 辦公樓 旅館 學校等建筑的外窗應設置足夠面積的開啟部分 并應與建筑的使用空間相協調 采用玻璃幕墻時 在每個有人員經常活動的房間 玻璃幕墻均應設置可開啟的窗扇或獨立的通風換氣裝置 3 當建筑采用雙層玻璃幕墻時 宜采用空氣外循環的雙層形式 空調建筑的雙層幕墻 其夾層內應設置可以調節的活動遮陽裝置 并采用智能控制 4 建筑幕墻的非透明部分 應充分利用幕墻面板背后的空間 采用高效 耐久的保溫材料進行保溫 5 空調建筑大面積采用玻璃窗 玻璃幕墻時 根據建筑功能 建筑節能的需要 可采用智能化控制的遮陽系統 通風換氣系統等 智能化的控制系統應能夠感知天氣的變化 能結合室內的建筑需求 對遮陽裝置 通風換氣裝置等進行實時的控制 達到最佳的室內舒適效果和降低空調能耗 建筑幕墻設計宜采取以下措施 改善幕墻的保溫 隔熱性能 1 建筑設計方案圖紙和建筑施工圖設計圖紙的 建筑設計總說明 中 應單列 建筑節能設計說明 章節 在建筑節能設計說明中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四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1一般規定 1 本工程節能設計的依據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 2005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2004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 GB50176 93 廣西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實施細則 2 建筑節能設計參數 在初步設計或施工圖設計圖紙報審時應依照圖紙中 建筑節能設計參數表 另行填寫 市 地區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表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3 本工程節能產品的要求 如墻體采用的隔熱材料 材料名稱 的導熱系數限值 W m K 屋面構造中的隔熱材料 材料名稱 的導熱系數限值 W m K 門窗工程采用的玻璃 玻璃品種名稱 的遮陽系數限值 如限值Se 2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審查 應分為建筑方案報建審查 初步設計 施工圖設計審查三個環節 3 建筑方案設計階段 應由設計單位的工程設計圖紙審核人對照本細則4 1 1 4 1 2條進行內部審查 4 建筑設計方案報建階段 政府規劃審批部門應依據本細則4 1 1 4 1 2條進行設計方案的節能審查并提出審查意見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5 初步設計 施工圖設計階段 應由設計單位的工程設計圖紙審核人對照本細則相關條款進行內部審查 6 初步設計 施工圖審查階段 應由施工圖審圖單位依據本細則的相關條款進行施工圖設計審查 并提出審查意見 7 全部符合本標準強制性條文 包括建筑 暖通空調設備 照明的強制性條文 的設計 可以判定為節能設計合格 8 施工圖審查機構對于節能審查不合格的設計圖紙應退回委托單位 待建筑設計修改后重新復核 復核合格后簽署意見 9 對產生建筑節能爭議的設計項目或竣工工程應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重新組織節能設計審查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2按照規定性指標進行建筑節能設計審查1 按照本細則4 2 1條判斷所設計的公共建筑所屬氣候分區 根據不同的氣候分區 確定審查的具體要求 2 使用第4章規定性指標設計的施工圖 則按規定性指標逐條進行圖紙審查 3 對照本細則4 1 1 4 1 3條的要求審查設計總平面圖上用地紅線范圍內的通風 遮陽 綠化等內容 并在審查報告中提出意見 4 按照建筑設計圖審查所設計建筑的體型 平面布置和門窗布置是否滿足本細則4 1 2條的要求 并在審查報告中提出意見 5 查閱屋頂的平均傳熱系數K 審查其是否符合本細則表4 2 2 1 表4 2 2 2的規定 如不符合 則需按7 3節進行節能審查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6 如有天窗 審查天窗的指標是否符合本細則4 2 2 4 2 6條的要求 如不符合 則需按7 3節進行節能審查 7 審查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K 檢查是否符合本細則表4 2 2 4 表4 2 2 5的規定 如不符合 則需按7 3節進行節能審查 8 審查各朝向窗墻面積比 外窗的平均綜合遮陽系數Sw和外窗平均傳熱系數K是否符合本細則表4 2 2 4 表2 4 2 5條的規定 如不符合 則需按7 3節進行節能審查 9 審查屋頂 輕質墻體的隔熱性能指標 審查屋頂 東墻 西墻的隔熱性能是否滿足4 2 2條的要求 如有不滿足 則節能審查不通過 10 檢查外窗可開啟面積是否符合本細則第4 2 8條的規定 如不符合 則判定審查不通過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11 根據建筑圖紙上外窗所處的位置及本細則4 2 10條要求 核查所選用外門窗的氣密性能指標 如不符合 則判定審查不通過 12 如以上審查項目全部合格 則維護結構節能設計審查通過 可按照7 4節進行建筑設備節能設計審查 對于非強制性審查內容 不符合項應在審查報告中說明 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13 如以上2 5 2 8項審查有不合格項目 則應按照3節的權衡判斷法進行節能設計審查 3按照權衡法判斷進行設計審查1 按照本細則4 2 1條判斷所設計的公共建筑所屬氣候分區 使用本細則權衡判斷法進行設計的施工圖 則按權衡法判斷進行節能設計審查 2 先按照2 2 2 5條和2 10條 2 11條進行審查 按 標準 進行施工圖審查 3 如天窗的面積不符合規定 則可以進行權衡判斷 但天窗的面積不允許超過屋面面積的30 4 如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