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決戰中途島電影觀后感5篇_看決戰中途島有感5篇.doc_第1頁
最新2019決戰中途島電影觀后感5篇_看決戰中途島有感5篇.doc_第2頁
最新2019決戰中途島電影觀后感5篇_看決戰中途島有感5篇.doc_第3頁
最新2019決戰中途島電影觀后感5篇_看決戰中途島有感5篇.doc_第4頁
最新2019決戰中途島電影觀后感5篇_看決戰中途島有感5篇.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2019決戰中途島電影觀后感5篇_看決戰中途島有感5篇 決戰中途島改編自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反法西斯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同時,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戰役之一。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19決戰中途島觀后感 今天將為大家安利一部戰爭片決戰中途島,影片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刻畫了一組美日雙方參戰者代表群像。雖然平均來看每個具體角色大都著墨不多,但他們卻表現得非常有看點。這些人物既體現了當時美日海軍甚至兩國民眾的民族秉性,又分別擁有每個人自己的個性和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作為敵方出現的日軍,影片也沒有像以往大多數同類題材電影那樣簡化或丑化處理,而是對“像櫻花一般燦爛綻放并迅速凋零”的價值觀表達了最大限度的平視與尊重。 首先來分析內容方面,雖然整體印象更像感覺在看一部紀錄片,尤其是與當年的“愛情片”珍珠港相比的情況下這種感覺更加的突出,但是幾乎不摻雜過多的兒女情長。默里奇將故事線從二戰開始之前,到珍珠港、杜立特空襲東京、偷襲羅伊島、珊瑚海、直到中途島,整個太平洋戰爭前半部串聯了起來。如此長線的故事安排有輕有重,在一部電影之中呈現著實不易。但是這種安排勢必會造成整個劇情上的故事性不足,事件與事件之間缺少了戲劇性的連接。 其次,在影片特效來說這部電影足夠過癮。當企業、大黃蜂、赤城、飛龍、這些個航母們在大海上出現的時候艦廚們會和我一樣興奮吧,要知道當年珍珠港的時候赤城可是用美軍現役航母拉出來拍的,非常違和。而十幾年后的cg技術可以完美地還原當年的艦船了。這次默里奇拍出了他想要表現的俯沖轟炸,當鏡頭跟隨著俯沖轟炸機的第一視角在茂密的防空火力中接近航母時,觀眾的整個腎上腺素會瞬間飆升十分過癮。 在這里順便要說的是,雖然也會有些許類似五大和滅世艦隊的bug鏡頭出現,不過非配備列文虎克眼睛很難發現,基本上還是非常還原尊重歷史的,軍迷大可放心地看個過癮。但感覺可能是因為有中方投資參與制作這部電影,故事中如杜立特在浙江被中國軍民救下等在以往美國主旋律二戰電影中顯未提及的片段,這次都有所表現,這就是作為同盟國的羈絆啊。 其次,從畫面上看,從珍珠港美國戰列艦的盡數沉沒,到杜立特駕駛b25從大黃蜂上艱難起飛轟炸東京,再到tbd低空突破日軍防空網的悲壯,最后到sbd高空俯沖炸毀一航戰的振奮,看得大呼過癮,百斯特近乎開掛的投彈操作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可以通過電影學習一下太平洋戰爭的一些歷史。片場137分鐘,我一刻也沒放松過,通過透過電影院設備,更能感受到的攝人炮火及史詩戰爭場景。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沒有一個角色是杜撰。飛行員們當時是多么的勇敢。 總而言之,決戰中途島是百年難超越人類戰爭電影史豐碑,羅蘭不愧無敵破壞王,宏大戰役卻小細節考究、嚴謹,美日雙方全景式群戲都刻畫精準,從偷襲珍珠港、兩軍將令、諜報人員、美軍家屬都涉及到,數以千計飛機pk,撞擊航母墜落等都真實震撼。日軍沒妖魔化,豐川悅司山本五十六有謀略,懂惹怒沉睡巨人、將軍多了要保存實力,淺野忠信沉船那段很感人,敵我焦灼情緒與戰略都很棒。 2019決戰中途島觀看有感 抽空看了決戰中途島,本來想寫寫自己的感受,結果在豆瓣發現對于這片子有一點爭論,那么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說我看的感受,電影的劇情流暢,特效精彩,演員的表演也是到位的,幾個小段頗為感人,尤其是還有致敬中國遇難平民的部分,我認為還是不錯的。 但同時我也意識到,這部影片對于相當多數的中國觀眾來說,是有觀影障礙的,就是它是基于太平洋戰爭的歷史,尤其是美國的軍史來展開的。而由于戰后中美之間的戰爭,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主義陣營,對于這部分歷史其實是不了解的。 別的不說,光說人名,中國人大概對日本這邊的東條英機、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這幾個名字更耳熟一些,畢竟是侵華日軍的高級將領,但是對于日本海軍的山本五十六恐怕也就是停留在名字上。 至于什么南云忠一、山口多聞,恐怕就不太了解了。 而美國這邊也一樣,我們知道巴頓、艾森豪威、麥克阿瑟,尼米茲或許還有人知道,但是野牛哈爾這是誰?麥克拉斯基又是誰?這些可能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但是對于我們來說真的太陌生了。 于是觀影的時候就導致一個問題:腦子會不停地想這人是誰。 好在我去看之前對中途島戰役做了點功課,算是勉強知道大多數人的情況,但是像貝斯特這角色,我還是不認識。 我甚至看到有的女生抱怨,說看了半天都臉盲了分不清誰是誰。這恐怕是真的,因為都是白人帥哥,又都穿軍服,所以看了半天就是一幫外國人打仗,飛機大炮突突突。 另外一方面,對于軍事知識也得稍微有點理解,比如說航母和戰列艦是什么關系,深水炸彈為什么炸不到潛艇,魚雷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怎么回事,航速風速的關系,那飛機都掉下去了為什么突然向上躍到甲板上。這些如果都不懂,看到一些情節會有點莫名其妙。 尤其是有一個細節,約克號航母被打殘之后運回來修,說是要三個月,結果尼米茲一句話就72小時修好了,這事兒如果不解釋,給人感覺是修理部門的人拖洋工欺騙領導,到底克服了啥困難就72小時修好了? 在這里我得感謝一下豆瓣的電影榨汁寫的決戰中途島萬字歷史彩蛋全解析,我強烈建議去觀影之前最好先看這個影評。 其實這部電影遇到的問題并不新鮮,比如復聯系列對于看過全部系列影片、劇集的觀眾,當然是非常讓人激動的巨作,每一個人物都有出場和歸宿;但是對于完全沒看過的觀眾來說,恐怕就會覺得有點亂,至少誰是誰有點搞不懂。 同樣,現在很多人說少年的你多么好,但是我對比自己看過的學校風云就沒覺得,相反覺得還不如老片子,但是90后們沒看過學校風云,因此反而把少年的你說的天上有地上無,這也談不上有什么不對。 只不過,到了決戰中途島這部,很多人就開始表示接受不了了,在他們看來,只有符合自己審美和知識范圍的影片才是好電影。 所以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這部電影的文化背景我不了解,是不是這就不是一部好電影了呢?這樣說來很多歷史上有名的經典,因為時移勢遷,是否也就不算經典了呢? 推而廣之,很多從海外舶來的東西,甚至是一些文化風俗,因為你不懂,跟你知道的不一樣,所以就一定是不好的么?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吧,至少應該允許各種不一樣的存在,這樣才是一個包容的社會。 至于這部電影,我仍然認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7.5分應該有了。 2019決戰中途島觀看體會 我一直認為,戰爭片是創作難度最大的一個電影類型。其他類型的電影,無論是科幻片、武俠片、西部片、黑幫片、歌舞片,都屬于既有固定的電影空間(比如外星球、宇宙飛船、江湖、西部小鎮等),又有各種成熟的敘事套路(比如打來打去、殺來殺去、愛來愛去等),唯獨戰爭片在這一點上跟其他類型的電影都不一樣。 廣義的戰爭片包括各種涉及戰爭題材的影片,*討論的戰爭片僅指還原某一場具體戰役的影片。一部講述某一場戰役的電影,在創作時,這里面有很多東西是有沖突的,很難做到左右兼顧。比如說,一味往還原歷史的方向上靠,那怎么做都比不上一部好的紀錄片;而往反方向走去追求電影藝術的虛構性和戲劇性,搞不好又會沖淡了戰爭本身的歷史感和影片的真實感。 典型的失敗案例,比如被邁克爾貝大導演拍砸了的那部珍珠港,原本以為做到了十足的精心算計,美女帥哥三角戀搭配真實的戰爭歷史,結果卻兩頭不討好。虛構的愛情故事減弱了戰爭歷史的真實感;而戰爭歷史的真實感又讓那個老套的愛情故事顯得過于虛構。 說到這里再說句題外話,某些影視作品的創作者想當然的認為,現代的年輕人普遍對歷史題材的東西不感興趣,而想要吸引年輕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真實的歷史里面添加幾個虛構的愛情故事。只要加個愛情故事就能吸引年輕人?持這種思路的創作者,該是有多不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啊! 再比如說,在戰爭片的類型框架里面,雖然可以砸錢燒錢做出各種宏大的戰爭場面,但一切又都必須嚴格遵守歷史事實,不能像拍星球大戰那樣天馬行空。可以用各種電影手段來塑造英雄人物,但又必須把對人物的塑造嚴格控制在講述戰爭史實的基礎上,更何況多數人物都有真實原型,想虛構一下也空間有限。一部電影時長有限,如何對戰爭的細節進行取舍,同時讓熟悉這場戰爭的觀眾和不了解這場戰爭的觀眾都獲得觀影滿足,這恐怕是一個更難的問題。總之,一部高水準的戰爭片,追求的不應該像某些類型電影一樣在某一方面做到極致,而是首先要考慮各種方方面面之間的相互平衡。 所謂戰爭片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導盡折腰。吳宇森拍砸過一部風語者,邁克爾貝拍砸過一部珍珠港,即便如諾蘭這種被很多影迷奉為神級的導演,敦刻爾克也很難說是他拍過的最好的電影作品。這些案例,可以作為大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拍決戰中途島的前史。雖然這位大導演有獨立日后天20xx等多部經典名片珠玉在前,但畢竟戰爭片和科幻片的內在邏輯有所不同。比如說,獨立日后天20xx這樣的科幻片可以用各種不靠譜的想象來制造出銀幕上的驚心動魄,而決戰中途島再怎么驚心動魄也不能脫離歷史事實。雖然有前面說的這諸多難處,但總的來說,這部決戰中途島在各方面都平衡得不錯。整部電影主要包括三個大的歷史事件:偷襲珍珠港、空襲東京、中途島戰役,下面咱們一一細說。 一、先說一說太平洋戰爭 關于太平洋戰爭,相關的書、電影、紀錄片可以說是汗牛充棟,我這里就不班門弄斧了。只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逐陸記iv。這本書不光描寫了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詳細過程,而且相當深刻分析了日本這個民族近代以來內在思想的變化過程,深入淺出,很有見地。另一個值得推薦的是羅輯思維里面其中講中途島戰役的一期,其中詳細講述了戰役中的幾個細節,比如南云忠一先掛炸彈又換魚雷又換炸彈的那一番折騰,不光是導致貽誤戰機,而且給整艘航母帶來滅頂之災。從廣度上來說,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不可能展開鋪陳到逐陸記iv的這個程度;從細節上來說,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也沒能很細致的把類似炸彈換魚雷那樣的細節刻畫的足夠充分。書、電影、脫口秀式講座,把這三者加在一起,可以對太平洋戰爭和中途島戰役有更充分的了解,也可以更多的體味到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的內在樂趣。 只說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的話,我相當欣賞影片開場第一段,講述1937年美國情報員埃德溫萊頓和山本五十六對談的這場戲。一場戰爭,想要把它的來龍去脈說清楚談何容易,更何況只是一部電影,更何況只是一部電影開場幾分鐘的一點戲。這場戲表面上看波瀾不驚,實際上信息量極大。日本這個國家之所以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叫板,很大程度上源于兩種心態的雜糅共處,一半是過激主義,一半是賭徒心理,而這兩者,都集中體現在了山本五十六這個人身上。關于山本五十六和埃德溫萊頓之間的這段面談對話,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我不得而知,但從電影敘事的角度來說,這個開場可以說相當精妙。這里影片借山本五十六的話,用白描筆法交代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起因。山本五十六的原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日本這個國家由于一而再再而三的勝利,已經接近瘋狂。我已經算是這些人里面夠理性的了,你們美國別逼我,別掐斷對我們的石油出口,否則我們就只有發動戰爭了。這里實際上是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對話。 果然,幾年后,美國掐斷了對日本的石油出口,山本五十六決定理性的豪賭一把,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海軍的中堅力量,把戰爭控制在一年之內,逼美國和談,這是日本對美國發動戰爭之前制定的驚天計劃。決戰中途島雖然沒能把這些細節一一交代清楚光交代這些其實就夠拍一部電影了但至少用寥寥數筆描畫出了戰爭之前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各自的狀態。簡單地說,日本這個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的戰爭中屢戰屢勝,已經像賭徒賭紅了眼一樣快瘋了,而美國在這個時候并不想打仗。 二、偷襲珍珠港 把偷襲珍珠港作為決戰中途島大戲的第一幕,這個設置也相當精妙。其一,從視聽效果來說,把宏大戰爭場面放在影片開場,刺激眼球滿足觀眾的破壞欲;其二,從敘事角度來說,因為有珍珠港的戰敗恥辱,所以后面的中途島戰役無論是在邏輯上還是在法理上,都更加順理成章;其三,從情感上來說,珍珠港戰敗在前,中途島勝利在后,同樣是戰爭場面,但在情感認同上屬于欲揚先抑,前面的失敗讓后面的勝利在情感體驗方面更具宣泄效果。 這場戲的成功再次反襯出珍珠港的失敗。畢竟,珍珠港被偷襲這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戰敗,用這個事件來升華情感,弘揚美式愛國主義主旋律,怎么說都感覺有點擰巴。決戰中途島中把珍珠港被偷襲這個事件放在影片開場,敘事上情感上都更高一籌。戰敗就是戰敗,就算像珍珠港一樣虛構出兩個飛行員在潰敗中逆襲一下的情節,也不可能把這種憋一口氣的感覺給扭轉過來。決戰中途島中珍珠港被偷襲的這一場戲,對日本這一邊決策層的計謀策略,以及日本空軍的瘋狂兇悍都著墨極少。這是因為,這場戲的重點是展現偷襲珍珠港這一事件對于美國來說它的災難性,而不是要客觀展現交戰雙方的各自狀況。這個定位配合羅蘭艾默里奇這位災難片大導可以說恰到好處。對于這位大導演來說,只需把獨立日后天20xx中制造天崩地裂場面的技法依葫蘆畫瓢,換到珍珠港的基地、軍艦這些東西上面就可以了。 總之,珍珠港被偷襲的這場戲在決戰中途島中的位置,好比一首歌曲的開場第一段,確定音調確定節奏,奠定旋律感和感情基調。至于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各種細節,比如行動之前怎么瞞天過海,又怎么想著計算好時間先宣戰再進攻,好免去“偷襲”這個惡名,結果如意算盤沒打成等等,這些細節加起來又可以拍一部電影甚至一部電視劇了。 三、空襲東京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后,美國空襲東京。撇開戰爭的殘酷和破壞性等因素,僅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空襲東京的藝術美感要遠大于偷襲珍珠港,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二戰中最具藝術感的一次軍事行動。因為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極不劃算的賠錢買賣,冒著犧牲掉自己的轟炸機和自己的飛行員的危險,往東京上空極不精準地胡亂扔幾個炸彈,對敵方造成的物質破壞甚至可能都比不上這幾架轟炸機值錢。但從精神層面來說,這是近代以來第一次把戰火燒到日本本土,給對方造成的精神上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 在貝導的珍珠港里面,空襲東京是影片結尾升華的一場戲,重在渲染氣氛宣泄情感,所以只講了這個事件的行動本身,細節交代不多。決戰中途島中點到更多細節,但限于篇幅同樣沒辦法交代更細。實際上,這個事件本身又可以拍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在正式行動之前,美國軍方絞盡腦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怎樣才能讓陸地上起飛的轟炸機,在距離不夠長的航母甲板上起飛;其二,怎樣才能讓飛行員扔完炸彈之后安全返回。針對第一個問題,軍方把轟炸機上所有能拆的全拆了,然后在一個軍事基地秘密訓練這批飛行員短距離起飛。懾于當時日本強大的海軍布防,美國的航母不能靠日本太近,而在這個距離上轟炸機起飛轟炸東京后,是不可能有足夠的燃料再返回航母的。羅斯福總統和蔣介石商定的策略是,轟炸東京之后讓飛行員在中國的浙江一帶跳傘。這次行動給日本造成的精神打擊,以及事件之后日本對浙江一帶中國平民的瘋狂報復,這些在決戰中途島中都有所展現。 四、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雖然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但從純粹的戰爭審美的角度來說,這場仗打得其實有點亂,不像偷襲珍珠港和空襲東京那么簡潔純粹。而且,太平洋戰爭的最終勝利,關鍵不在于具體某一場戰役的謀略布局,甚至不在于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在于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各自工業實力的對比。實際上,山本五十六本人對于美國的工業實力是相當了解的,所以他的計劃是速戰速決,能在短時間內逼美國和談就算贏了。但是在這個計劃里面,他顯然還是低估了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尤其低估了美國人尚武好斗的民族性格。 珍珠港被偷襲之后,整個美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戰爭機器,源源不斷生產出各種軍用物質送往前線,光航空母艦就造了一百多艘。而日本這邊打到最后是真正的民窮財盡,到神風敢死隊的時候連木頭飛機都送上天了。兩邊工業生產實力相差懸殊,美國就是耗也把日本給耗死了。具體的數據細節,各種資料汗牛充棟,這里就不贅述了。 中途島戰役之所以被影視創作者青睞(1976年好萊塢曾拍過中途島之戰),除了因為它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之外,還在于這次戰役本身具有極強的戲劇性。日本這邊想要再一次復制偷襲珍珠港的成功模式,再發動一次突然襲擊徹底擊垮美國的海軍力量,但顯然這一次玩得不如偷襲珍珠港的那一次高明。所謂做賊心虛,首先日本這一次在心理上便處在了劣勢。美國這邊,雖然事先用計謀破譯了日本的情報密碼,但也只是做到了事先有所準備。具體的戰斗過程,其實有點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意思。這場海上的戰爭完全不像陸地上的戰爭那般有條理有層次。浩瀚大海,雙方甚至連對方的艦隊在哪兒都沒能精準定位。最關鍵的一條線索其實是,美國的海軍潛艇鸚鵡螺號稀里糊涂撞上了日本海軍的大部隊,然后追擊鸚鵡螺號的這艘日本軍艦在返航途中,又意外被天上胡亂飛的美國空軍給發現了,這才有了后面美國空軍對日本軍艦的狂轟濫炸,而日軍飛機在這種情況下的反應必然會晚那么一步,同時有南云忠一的猶豫不決等因素貽誤戰機。 再次撇開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以及它的殘酷性和破壞性,僅從戰爭審美的角度來說,中途島戰役可以說是一次東方戰爭藝術和西方戰爭藝術的大規模碰撞。整體而言,東方的戰爭藝術更傾向于集體主義,以及按照事先的規劃按部就班進行戰斗;而西方的戰爭藝術更傾向于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有時能靈活掌握隨機應變,有時也會無組織無紀律。這兩種傾向只是大同小異,沒有哪一種必然比另一種更好用更能戰勝對手。具體到中途島這一次的戰役,只是恰好暴露出了前者的短處和后者的長處而已。像美軍中下級面對上級可以那么隨心隨性滿不在乎,這種情況在強調以服從命令為軍人天職的東方軍隊中是很難想象的。 決戰中途島中對中途島戰役戰爭場面的展現,應該說是近些年戰爭片中的最佳。這里面視聽語言的創新式運用功不可沒。比如說過去拍戰爭片,無論如何不大可能拍出轟炸機對日本軍艦進行俯沖式轟炸時,自上而下俯拍而且鏡頭跟著轟炸機向下俯沖的效果。這恰是現代電影的獨特魅力。這樣的視覺體驗,閱讀文字是不可能體驗到的,在紀錄片里也是不可能看到的,在cg技術出現之前的老電影里面也是不可能拍得出來的。原本相當混亂的戰斗過程,在決戰中途島里面被處理成幾個張弛有度的小的章節。最后那一個炸彈投下時,恰好命中日軍航母甲板上的太陽旗,伴隨男主角的一句臺詞,強調這是報珍珠港的一箭之仇。這種細節上適度的夸張虛構和影像化呈現,是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的最大看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電影中出現的日軍形象,尤其是日本海軍將領的形象,邪惡歸邪惡,對其軍事才能還是相當肯定的,極少去刻意丑化對方。比如決戰中途島結尾那名艦長選擇和自己的軍艦一起沉沒,能把這一幕放在電影里面,也可以算是美國人對自己對手的一點敬意,或者說是軍人武德的體現。畢竟,辱罵和貶損自己的對手,并不會給對方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傷害。想要戰勝對手戰勝敵人,想要斬妖除魔匡扶正義,提升自己的實力才是王道。 2019決戰中途島觀看心得 決戰中途島以上映三天票房過億,貓眼評分9.2,豆瓣評分7.7的成績攻占觀眾的視野。 原本以為這是一部枯燥的戰爭片,沒想到看完之后真香又驚喜。 從演繹初心來說,決戰中途島是用戰爭來反戰,整部片子也足夠客觀,視覺效果足夠震撼。 視覺效果如何?口味刁專、眼光挑剔的豆瓣網友如此評價: 完美還原戰列艦大道。完美還原貝斯特炸沉赤城。基本還原友永仗市機群起飛。基本還原飛龍號棄船山口多聞和加來止男與艦艇同沉。這樣的評價實屬不易。 最讓人驚喜的,是本片的演員。從美方到日方,演員都將人物演繹得很到位。從片中可見,士兵都身穿二戰時期的飛行服,身體堅挺,眼神堅定,收獲了一大批女性觀眾的喜歡。 但你一定沒想到吧,這些迷死人的演員們,都曾在各大好萊塢大片中,以配角的形式出現過,而且,演的都是超級大反派,就是說:這是一部由各路超級大反派集合出來的演員陣容。 這些在別的電影里面虐盡主角的大反派,卻在決戰中途島把觀眾虐出眼淚。 這得益于導演羅蘭艾默里奇的用心,他曾表示:我們這次請到非常多具有辨識度的演員,同時他們又和歷史上的人物有非常棒的貼合性。 而他的用心,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觀眾稱:主演幾位演員跟原型都很像。 說起在羅蘭艾默里奇,想必大家也不會陌生,他就是獨立日、后天20xx的導演,用颶風、冰雹、洪水、火山爆發,就能把地球毀了個遍的好萊塢災難片之王。 他選角的眼光,也是毒辣之極。他選角主要注重還原性和演繹性,由此,我們才可以看到這些發光的演員們。 其實這些曾經的配角們,其實都是我們熟悉的老面孔 主演男主角迪克貝斯特的艾德斯克林,曾在阿麗塔:戰斗天使中飾演反派扎潘、在死侍中飾演終極大boss弗朗西斯。 盧克伊萬斯,在大制作的速度與激情6及美女與野獸中也是反派。 帕特里克威爾森,更不用說,他在海王里,也是飾演大反派海洋領主奧姆王。 伍迪哈里森,可以說是實力演技派了,不過到了猩球崛起3中也是大反派。 艾倫艾克哈特,出道至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角色依舊是黑暗騎士里的雙面人,大反派。 日方的演員也是讓人一眼記住的反派角色,淺野忠信飾演山口多聞,我們在羅曼蒂克消亡史中就見過他的身影,他當時飾演渡部一角,可以說是一個實打實的超級大反派。 這些反派配角們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超級反派大本營。卻意外的組成了中途島硬漢突擊隊,演技讓人眼前一亮,形成了驚艷反差。可以說這些演員,都在決戰中途島里,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演技。 這些反派,也可是說是硬漢代表,因此,有觀眾說這部電影是超豪華卡司陣容。 觀眾更是被他們的演繹所打動,原本一個個都記得他們原來演繹的讓人恨之入骨的反派角色,但在看完決戰中途島后,卻奇跡般的忘記了他們之前的反派角色。 只記得他們在決戰中途島中,沖鋒時的勇敢,做選擇時的糾結,做決定時的堅毅.這一群終極反派,在決戰中途島中,贏得了觀眾的拍手贊嘆。 其實每一個光亮的瞬間,都是無數的暗影下努力的結果。這些配角們,在無數個日夜里磨練,才得以綻放著明亮的光芒。所以,豆瓣上的5星好評,是用實力掙來的。 在這商業片盛行的年代,去拍一部戰爭片是需要勇氣的,而羅蘭艾默里奇用極大的勇氣,為我們獻上了這么一步精彩絕倫的戰爭片。 而博納,更是勇氣可嘉。 大家都知道,商業片投資小,收益高,最為賺錢,因此影視公司很少會投資商業片以外的片子,尤其是投資大收益渺茫的戰爭片,但是博納投資了。就像網友說的:沒有博納就沒有此片,因此更要感謝博納做出風險極大的投資決定,我們現在才得以一觀好片。 2019決戰中途島觀看感想 決戰中途島作為正在熱映中的好萊塢年度超級戰爭大片,在國內上映后,第一周的票房三天就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