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高速公路綠化方案.doc_第1頁
昆玉高速公路綠化方案.doc_第2頁
昆玉高速公路綠化方案.doc_第3頁
昆玉高速公路綠化方案.doc_第4頁
昆玉高速公路綠化方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昆玉高速綠化方案綠化、美化、香化是玉溪市建設園林城市的需要,是玉溪市向外界展示新面貌、新內涵的需要,是玉溪市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 昆玉高速公路是1999年投入使用的云南省目前最高等級公路,是通向滇西南方向上的重要公路干線,也是本省重要的經濟大動脈之一。 本公路北城鎮至研和鎮段長約27.5km的范圍被納入玉溪市城市綠地系統總體規劃, 建設包括昆玉高速公路北城鎮至研和鎮境內道路兩邊100m及面山部分在內、集藝術、生態、園林、環保、美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景觀走廊,使之成為向路人展示玉溪風貌、吸引人們進一步深入認識玉溪的窗口和游覽玉溪市的第一視覺場,從而為玉溪帶來更多新的發展契機,并對整個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建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1生態環境與綜合自然條件本區屬中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冬暖夏涼。貫穿玉溪市中心城區的大部份鎮鄉,毗鄰大小型廠礦近60余家、村落近20個、架設立交橋5座、布設加油站3處及收費站一座等,全長約27.5km。 其間經過田園地帶約12.4km,山坡地帶約3.6km,集鎮地帶約1.6km。地表水系普遍較發達,可利用率高。土壤以石灰巖發育而成的紅壤為主,其次是紫色土;盆地中為頁巖發育而成的水稻土。自然植被相對單調和稀少, 長期的農耕歷史使天然植被受到強烈的人為影響而破壞,只有北城鎮境內北部山坡地帶有少量以桉樹林、柏樹林和少量黑荊樹林為主的人工林分布。公路沿線兩側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煙葉、小麥、玉米、大豆及各種蔬菜等,是夏秋季一大季節性植被景觀,加之道路兩側溝渠池塘的點綴和襯托,展現了一種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景色。2.規劃的指導思想、建設原則、技術策略與綠化目標2.1 指導思想通過公路沿線的綠化建設,美化和提高公路的運行條件和環境質量,帶動公路沿線生態建設工程,擴大公路綠化面積和豐富生物多樣性,防治水土流失對公路以及農田的侵蝕,降低車輛尾氣排放和噪音對環境的污染,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治理同步發展,最終將公路建設成具有多種功能的現代化公路,與周邊的農田、林地、果園、村鎮、工廠等形成和諧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復合網絡生態系統。2.2 建設原則由重點到一般:優先抓好北城鎮至中心城區之間的路旁景觀以及互通式立交橋的景點建設,強化美化玉溪市第一視覺景觀,發揮窗口示范作用。充分考慮背景條件:結合綠化帶外側毗連的農作物植被系統、果樹經濟林、廠礦、村莊綠化以及視線可及的荒山、荒坡綠化,做到防護、農林副業生產、綠化、美化的和諧統一、互為兼容。增加生物多樣性:在栽植鄉土樹種的同時,大力引種具有美化、經濟、高效、適用等多用途、多目標、多功能的樹種;保證安全視距:綠化模式充分考慮行車安全,注意生產功能、防護功能以及觀賞性相結合,以立交橋出入口為主景點,服務區、路旁廠礦企業、村落為次景點,實行普遍綠化。多重功能原則:堅持公路美化綠化與防護功能并重;與農村經濟建設協調;與工礦企業經濟建設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3 技術策略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基于現有生態系統適當調整、改造,以鄉土植物物種為主,同時引進部分觀賞性強、生長表現好、有經濟效益的適生樹種和品種,豐富植物物種多樣性,增強景觀觀賞性;通過合理布局、優化綠化結構。調整喬、灌、藤、草比重:充分考慮植物的空間配置,增加優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體綠化景觀;實行多種措施,提高綠化美化質量和效果。兼顧抗性與品位:著重采用抗風、抗病蟲、抗污染、耐瘠薄而又造型優美、觀賞性強、品味較高的優良品種。2.4 綠化目標在27.5km公路兩側全面實現綠化,體現玉溪特色,展現玉溪市豐富的物種資源,整體提高公路體系的林木綠化覆蓋率;建成以道路出入口、立交橋和服務設施區各具特色的園林綠化景點,荒山荒坡等道路普遍綠化為重點的多功能、多層次、多觀賞效果的生態綠化體系;注重綠化層次、季相變化和動態效果,講究“節奏”與“韻律”,構建豐富多彩的綠化效果,突破一條路兩行樹的傳統呆板模式;降低車輛的噪音,緩解司機在高速行駛中的心理壓力;減少車輛尾氣對環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氣體向四周擴散;綠化工程建成后,生態系統自動調控功能增強,實現具有多功能景觀觀賞性的綠色生態道路的目標。3. 生態景觀走廊分區布局根據以上規劃指導思想和建設原則,結合本生態景觀走廊沿線各部份的具體情況,本生態景觀走廊可分為三個部分:3.1 風景綠化景觀觀賞段綠化模式設計3.1.1 公路行道樹綠化模式范圍:貫穿于27.5km長的公路兩側沿線5m范圍內。設計要點:根據高速公路綠化的要求及視點不斷移動變化的特點,行道樹的設計以3km為基本單位。每一單位以一樹種為主要景觀樹種,連續的樹種考慮樹冠、色澤、質地、季相變化的不同,以1-5個樹種為一景觀系列變化,每隔5-6個樹種來一次重復性的變化。打破常規的一條路兩行樹的種植方式,在兩側景致較好處需留有空塘,或以灌木取代喬木以開闊視野、展現兩側風光。同時也可調整駕車人的心理,使之精力集中并豐富乘車人的視野,以變化的警覺性克服呆板的麻木性。這樣,隨著視點的不斷移動,樹木的種類、形態、色澤和季相也在不斷的變化更替之中,形成一個綠色的景觀生態長廊。推薦樹種:香樟、欒樹、石楠、紅葉李、雪松、藏柏、滇樸、廣玉蘭、槐樹、刺桐等。3.1.2 互通式立交橋綠化模式范圍: 沿線立交橋。設計要點:立交橋綠化是公路綠化的重點和核心,應該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互通式立交橋的景觀設計結合地形的高差變化及立交橋附近預留的綠地進行設計,植物配置主要以灌木(特別是花灌木)為主景觀樹種,其余樹種作點綴布置,突出每個立交橋自身環境氛圍。植物種植盡量采用叢植滿栽的形式,強調流線型的塊面效果。在塊面內點綴少許球狀灌木,如海桐球、黃楊球、毛葉丁香球等,使綠化帶立面的景觀更為豐富多彩。此外,還可用自然置石、雕塑等園林小品作點綴,營造環境氛圍。在布局上應滿足立交橋的功能需要,保證足夠的安全視線,在順行交叉處留出一定視距,布置低于駕車人視線的植物;在轉彎處外側栽植成行的喬木,以誘導駕駛員的行車方向,并產生一種安全感;在出入口配置不同的標志性樹種,作為特征標志。推薦樹種:葉子花、紅葉小檗、紅花繼木、撒金千頭柏、構骨、夾竹桃、女貞、黃楊、海桐、冬青、木槿、月季、迎春、黃刺玫、毛葉丁香、側柏、園柏、野薔薇等。3.1.3 服務區及沿線工礦企業綠化模式范圍: 沿線集鎮和工礦企業。設計要點:強化建筑規劃管理、處理好面路建筑的外觀;加強沿線服務區和工礦企業的污染治理、減少污染物的外流或外排;將綠化率提高到30%,創造安靜優美的工作休息環境;靠近公路邊的建、構筑物景觀化,在色彩、質地、形式上及其標牌、標志應同高速公路的風格一致。欲重點強調和突出的景點不論是建筑外觀還是植物配置都應是該景觀段最為醒目和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各服務區和工礦企業要形成各具特色的綠化方式,景點主要以植物配景為主,特別是用特色景觀植物(如紅楓、黃蓮木等)來營造、塑造和美化空間,成為服務區和工礦企業的標識。推薦樹種:石筆木、大樹楊梅、香樟、滇潤楠、欒樹、石楠、紅葉李、雪松、藏柏、滇樸、廣玉蘭、槐樹、刺桐、紅葉小檗、紅花繼木、撒金千頭柏、構骨、夾竹桃、女貞、黃楊、海桐、冬青、木槿、月季、迎春、黃刺玫、毛葉丁香、側柏、園柏、野薔薇等。3.2生態農業景觀段綠化模式設計3.2.1 村落景觀綠化模式范圍:沿線視線可及各村落。設計要點:建立和完善農村規劃設計工作,合理利用和挖掘現有土地資源,改善村落道路;教育村民保護和愛惜村寨內原有的名木古樹、一般樹木和人文景觀古跡;鼓勵村民在村寨內大量種植既美觀又有經濟效益的綠化樹種。把綠化的重點放在經濟和生態效益兩個方面,布局以自然風光綠化為主。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等鄉村生態觀光旅游,發揮農戶果蔬地、水體的作用,以達到增加村民經濟收益的目的。推薦樹種:櫻桃、桃、李、柿、杏、柑橘、葡萄、梨、棗、獼猴桃、板栗、石榴、花紅、梅花、山茶、玉蘭、桂花、海棠、棕櫚。3.2.2 田園風光綠化模式設計范圍: 公路沿線和各村落外圍農田。設計要點:配合農業示范區的規劃建設,使得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樹成行;充分利用其中的排灌溝渠、陡坎斜埂、田緣等非農作物種植用地進行生態防護林帶、經濟林和用材林的綠化,向村民宣傳和解釋生態林的好處,鼓勵他們種好、管好這些既能涵養水源又能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提高農業產量的樹木;充分發揮村落水體的作用,全面實施深、淺水藕種植和魚苗放養工程;調整農村種植結構,適當加大小春作物中的油菜的種植面積。村落、田園、水體、山野,點、線、面的綠化形式互為交織,疏密有致、各具特色,創造一種郊游觀光、垂釣、度假的自然景觀。推薦樹種:楠、樟、柳、竹、棕、榿木、樸、榆、柳杉、水杉、杉木、棕櫚。3.3公路森林生態景觀段綠化模式設計3.3.1 森林景觀綠化模式范圍:北城鎮北端山坡大坡度地帶。設計模式:保護林中各類灌木,禁止采伐喬木和采挖灌木,于林下、小型林中空地中補充色彩灌木的種植,近路地帶撒播波斯菊,使其呈現豐富多彩的林相結構和變化的季相景觀。發展成為維護當地環境生態平衡的森林系統。推薦樹種中的主要綠化樹種:石筆木、黃連木、清香木、滇青崗;春季觀花樹種:杜鵑類、杭子梢、云南含笑;夏季觀花樹種:火棘、金絲桃;秋季果葉樹種:火棘、野漆樹、矮楊梅;3.3.2 生態觀光果園景觀綠化模式范圍:北城鎮北端山坡緩坡鄰村地帶。設計模式:按照經濟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原則,對現有果園進行改造,加強樹體管理和地面管理,注意樹型修剪造型;合理配置早、中、晚熟果樹樹種和品種,注重建設觀光果園獨特的風格,強化果園的園林化氣氛和鄉土氣息,生產出個大、色鮮、質優的無公害高檔果品;以農村特有的原材料如草、竹、藤等構建一定的亭、廊、椅、凳、桌等,使它們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推薦樹種:蘋果、櫻桃、碭山梨、雪花梨、乒乓葡萄、西番蓮、桃、李、柿、杏、柑橘、棗、獼猴桃、板栗、石榴、花紅。4. 結論通過將貫穿玉溪市中心城區的“昆玉高速公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