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科護理常規oc.doc_第1頁
外三科護理常規oc.doc_第2頁
外三科護理常規oc.doc_第3頁
外三科護理常規oc.doc_第4頁
外三科護理常規oc.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般護理常規1、病室環境(1)病室環境清潔、舒適、安靜,保持室內空氣新鮮。(2)根據病證性質,室內溫濕度適宜。2、根據病種、病情安排病室,護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3、入院介紹(1)介紹主管護師、護士、并通知醫師。(2)介紹病區環境及設施的使用方法。(3)介紹作息時間、相關制度。4、生命體征監測,做好護理記錄。(1)測量入院時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重。(2)新入院患者每日測體溫、脈搏、呼吸3次,連續3日。(3)若體溫37.5以上,每日測體溫、脈搏、呼吸4次。(4)若體溫39以上,每4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或遵醫囑執行。(5)體溫正常3日后,每日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或遵醫囑執行。(6)危重患者生命體征監測遵醫囑執行。5、每日記錄大便次數1次。6、每周測體重1次。7、協助醫師完成各項檢查。8、遵醫囑執行分級護理。9、定時巡視病房。(1)及時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飲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問題,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做好護理記錄。(2)手術患者按手術護理常規進行,做好術前準備、術后護理。(3)觀察傷口有無出血,出血與大便的關系。發現異常,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10、根據患者病情,對患者或家屬進行相關健康指導,使之對疾病、治療、護理等知識有一定了解,積極配合治療。11、加強情志護理,疏導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療。12、遵醫囑準確給藥。正確實施外治熏洗法,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13、遵醫囑給予飲食護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14、預防院內交叉感染(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2)做好病床單位的終末消毒處理。15、做好出院指導,并征求意見。肛腸科手術護理常規一、 術前護理1、 遵醫囑完善術前各項檢查。2、 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做好情志護理。3、 講解有關疾病知識,術前注意事項、床上使用便器等所需的指導。4、 術前清潔皮膚,遵醫囑行手術區備皮,并注意臍部的清潔,做好護理記錄。5、 術前晚護理(1) 遵醫囑禁食、禁水。(2) 遵醫囑給予清潔灌腸。(3) 遵醫囑給予安神鎮靜藥物,保證睡眠休息。6、 術日晨排空膀胱,遵醫囑給予麻醉用藥。7、 根據手術要求準備術后用床。二、 術后護理1、 術后根據病情遵醫囑送入ICU、普通病房等。2、 硬膜外麻醉、骶麻患者去枕平臥位6小時,禁食、禁水。3、 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1) 觀察生命體征。(2) 觀察肛周有無水腫,肛門有無脫出物,創面有無滲血,發現異常報告醫師,及時處理。4、 手術當日不宜排便。局部處理從術后第2天初次排便開始,創面分泌物或糞便及時除去??勺襻t囑及中藥液坐浴和局部洗滌,預防術后感染。5、 術后盡早給予普食,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和足夠的水分,忌辛辣刺激,保持排便通暢。6、 便秘者遵醫囑給緩瀉的中藥。7、 尿潴留者給予熱敷下腹部或誘導排尿,或遵醫囑針刺。8、 創口疼痛甚者遵醫囑用局部止痛藥,或中藥煎液肛門濕熱敷或坐浴,或給予耳針止痛。9、 指導患者做適當的提肛無能運動,以促進傷口愈合,利于功能康復。痔因飲食不潔,燥熱內生,下迫大腸及久坐、負重遠行等所致。以便血、肛門有腫物、墜脹、異物感或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一、護理評估1、患者的職業、飲食、排泄習慣及誘發因素。2、排便有無疼痛、便血、便后有無腫塊脫出等。3、直腸檢查結果。4、心理社會狀況。5、辯證:風傷腸絡證、濕熱下注證、氣滯血瘀證、脾虛氣陷證。二、護理要點1、一般護理(1)按中醫肛腸科一般護理常規。(2)痔發作期要側臥位休息。(3)保持肛門及會陰部清潔,便后坐浴。2、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1)排便時如痔核脫出,應及時還納。(2)外痔伴有感染或發生嵌頓、或突發血栓外痔應臥床休息并報告醫師。3、給藥護理 大便后遵醫囑用中藥熏洗。4、飲食護理(1)鼓勵多飲水,多進蔬菜、水果以及纖維素的飲食,忌煙、酒、辛辣等刺激之品。(2)氣滯血瘀者給予補中益氣溫陽之品;脾虛氣陷者忌酸冷食物,宜進溫補食物。5、情志護理 疏導患者情志,使之配合治療。6、臨證(癥)施護(1)術后出現尿潴留,但經誘導無法解除者,遵醫囑針刺或導尿。(2)術后79天為痔核壞死脫落階段,囑患者減少活動,密切觀察便血情況。(3)內痔結扎術后,囑患者不可牽拉在肛外的線端,以免疼痛或出血。三、健康指導1、保持肛門清潔,堅持每晚熱水或中藥液坐浴。2、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排便時間過長。習慣性便秘患者,多食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3、避免肛門局部刺激,便紙宜柔軟,不穿緊身褲和粗糙內褲。4、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選用軟坐墊。5、勿負重遠行,防止過度勞倦,進行適當鍛煉??芍笇Щ颊哌M行提肛運動,對于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鍛煉肛門括約肌功能有積極作用。6、發現排便困難者應及時到醫院復診。肛癰因過食肥甘、辛辣、醇酒,或肺、脾、腎虧虛,濕熱之邪乘虛下注所致。以肛門周圍紅腫、疼痛、有波動感,伴惡寒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可參照本病護理。一、護理前評估1、 患者的飲食、排便習慣及誘發因素。2、 肛周癥狀及伴隨癥。3、 直腸檢查結果。4、 心理社會狀況。5、 辯證:火毒蘊結證、熱毒熾盛證、陰虛毒戀證。二、護理要點1、一般護理(1)按中醫肛腸科一般護理常規進行。(2)避免坐位,高熱及病情較重者,應臥床休息,取側臥位。2、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1)觀察局部皮膚紅腫范圍、溫度、疼痛程度、有無波動感,觀察體溫變化及全身情況。(2)對切開排膿術后,應觀察傷口情況及引流物的色、質、量,有無出血或滲血,發現異常,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3、給藥護理(1)大便后遵醫囑中藥熏洗。(2)火毒蘊結、熱毒熾盛者,中藥應飯后偏涼服。(3)陰虛毒戀者遵醫囑用中藥泡水代茶飲。4、飲食護理(1)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忌辛辣刺激之品。(2)急性期給予少渣半流質。5、情志護理 做好情志疏導,解除害羞及因懼痛而害怕排便、擔心預后等心理問題,使其積極配合治療。6、臨證(癥)施護(1)體溫超過39,按高熱護理常規進行。(2)局部疼痛難忍者,遵醫囑使用止痛劑。三、健康指導1、忌油膩辛辣之品。戒煙酒。2、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治便秘,便后清洗肛門或坐浴。3、發現肛門局部異常,及時就診治療。肛漏因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破潰,久不收口,或因虛勞久嗽、脾肺兩虛、濕熱下注所致,以局部反復流出膿水或糞汁,伴疼痛、瘙癢為主要臨床表現。病位直腸、肛周,涉及肺、脾。肛瘺可參照本病護理。一、 護理評估1、 既往病史,病程長短。2、 肛周癥狀。3、 肛門指檢、鏡檢等檢查結果。4、 心理社會狀態。二、 護理要點1、一般護理(1)按中醫肛腸科一般護理常規進行。(2)疼痛劇烈時,臥床休息。2、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1)注意肛周瘺口流出膿液的色、質、量、氣味及肛門疼痛、瘙癢程度。(2)觀察有無大便失禁現象,做好皮膚護理,防止發生皮膚濕疹、糜爛等到并發癥。3、給藥護理大便后遵醫囑中藥熏洗。4、飲食護理(1)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濕熱下注者宜食西瓜、綠豆、赤小豆等清熱利濕之品。5、情志護理 關心體貼患者,解除不良情緒。6、辯證(癥)施護(1)可用耳針緩解疼痛。(2)指導施行掛線療法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斷裂。若發現異常應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3)指導瘺管切除并縫合治療的患者術后23天控制大便,以免刺激傷口三、健康指導(1)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避免勞累。(2)保持肛門清潔,每晚及便后用溫開水坐浴。(3)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忌辛辣、發物,戒煙酒。(4)積極治療肛周疾病,防止發生繼發肛瘺。肛裂因陰津不足或臟腑熱結、腸燥便秘、糞便粗硬、排便努責等所致。以肛門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為主要臨床表現。病位在肛門,與大腸關系密切。一、護理評估(1) 飲食、排便習慣及病程長短。(2) 肛門癥狀。(3) 心理社會狀況。(4) 辯證:血熱腸燥證、陰虛津虧證、氣滯血瘀證。二、護理要點1、一般護理(1)按中醫肛腸科一般護理常規進行。(2)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2、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 觀察肛門疼痛的性質、程度、與持續時間,大便是否帶血、滴血及出血。3、給藥護理(1) 早期肛裂者,排便后遵醫囑用中藥坐浴,或用生肌玉紅膏涂于裂傷處。(2) 陳舊性肛裂,遵醫囑給予中藥坐浴,以促進創面愈合。4、飲食護理(1)血熱腸燥者多食蔬菜、水果。(2)氣滯血瘀者給予理氣活血之品。(3)陰虛津虧者宜多進滋陰增液之品。5、情志護理(1)因裂口劇痛難忍者,易產生不良情緒,可教會患者按摩腹部,以減輕排便疼痛。(2)氣滯血瘀者,易出現胸悶、煩燥,須加強情志疏導。6、臨證(癥)施護(1)疼痛劇烈時,遵醫囑可針刺止痛,亦可予中藥外敷肛裂局部。(2)便秘時,切忌努責,可遵醫囑給服潤下劑或瀉劑。三、健康指導(1)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習慣,每日早晨可空腹淡鹽水一杯。(2)指導患者預防便秘的方法,堅持腹肌鍛煉,排便時避免蹲坑時間過長。(3)發生肛裂及時治療,防止繼發性貧血和其他肛門疾病。脫肛因體虛勞倦、產育用力、久瀉久痢或經常便秘而致大便努責等所致。以大便后、勞累、下蹲時,直腸黏膜脫出,伴直腸下墜感、疼痛及黏膜充血、水腫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病位在肛門和腸。直腸脫垂可參照本病護理。一、 護理評估1、肛門脫出物情況,有無伴隨癥狀。2、肛門指檢和其它檢查結果。3、社會心理狀況。4、辯證:脾虛氣陷證、濕熱下注證。二、護理要點1、一般護理(1)按中醫肛腸科一般護理常規進行。(2)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3)避免勞累,大便時不宜采用蹲位,每日練習提肛運動,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2、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1)觀察脫出物的形態、長度,表面是否充血、水腫、糜爛、出血及伴腹痛。如有情況應及時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2)指導患者脫肛后及時復位,用中藥或溫水坐浴,取側臥位用黃連軟膏紗布托住脫出物,輕輕還納,并用“#”字敷料和“丁”字帶壓迫固定。(3)脫垂物發生嵌頓水腫,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3、給藥護理 便后遵醫囑用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中藥熏洗。4、飲食護理(1)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忌食過于寒冷及辛辣、煎炸助火之品。(2)脾虛氣陷者飲食宜偏溫熱,忌食生冷硬物。(3)濕熱下注者可給予西瓜、綠豆、赤小豆等到清涼利食物。5、情志護理 保持情緒穩定,安心養病。6、臨證(癥)施護(1)如肛門脫出物嵌頓者,可遵醫囑及時還納。(2)對脾虛氣陷者,可遵醫囑針刺提肛穴,亦可艾灸或隔姜灸。(3)對行直腸脫垂注射治療者,術后平臥位;控制3日內不大便,第3日開始遵醫囑每晚給予潤下劑,保持大便通暢。三、健康指導(1)掌握適宜的排便體位、時間、排便環境,多飲水,多攝取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2)便后如有脫垂,及時還納,有嵌頓不易還納時,立即就醫。(3)病愈三個月內禁重體力勞動、負重勞動、劇烈運動及長時間站立、下蹲或半彎腰體位,避免咳嗽、泄瀉、便秘,有感染者及時治療。(4)每日做提肛運動練習 。直腸息肉多因先天稟賦不耐所致。以便血或便后滴血、伴黏液和肛門墜脹為主要臨床表現。病位在直腸和乙狀結腸下段。兒童型息肉、炎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等均可參照本病護理。一、 護理評估1、 家族史,既往病史,病程長短和心理社會狀況。2、 排便的性質、形狀、出血情況。3、 大便常規和培養、腸鏡等檢查結果。4、 辯證:風傷腸絡證、氣滯血瘀證、脾氣虧虛證。二、 護理要點1、 一般護理(1) 按中醫肛腸科一般護理常規進行。(2) 便后及時清洗會陰部,保持清潔。(3) 需手術者,做好手術前后護理。2、 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1) 觀察便血的色、質、量,有無粘液,是否伴腹痛,腹瀉,或腹部不適,有無排便習慣的改變及肛門脫出腫物等。(2) 若見糞塊上附著粘液或滲血時,及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