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doc_第1頁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doc_第2頁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doc_第3頁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doc_第4頁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環境對人的發展至關重要,數學學習環境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特定的作用。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形成一個“數學學習場”,吸引學生在“場”內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只有數學學習環境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和諧的振動,才能使學生與數學學習內容產生共鳴。一、什么是情境 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 , 對情境作過這樣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 , 幫助學習者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系起來 , 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 創設情境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停靠點,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心向。情境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境”,它是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認知背景;另一個維度是“情”,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情境應該能激發學生樂于參與、關注和活動的“情”,并引導學生浸潤于探索、思維和發現之“境”。(余文森,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 二、創設情境的目的 1. 讓學生入境,拉近學生和內容之間的距離 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很短,要在課的伊始或課中某個階段后使學生快速聚焦到教學內容中來,創設情境是一個好的解決方式。 如教學一年級平面圖形的認識時,老師說,在圖形王國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朋友,快來和它們打個招呼吧!可以說,這個情境幾乎不是情境,它的特點就是帶了點感情。如果不帶感情,有的老師會直接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一起來看一看。對一年級小學生而言,王國、朋友、打個招呼這些詞語都會發揮一些作用。學生上課的感覺不同了,帶著對王國的期待,帶著對朋友的期待,帶著教師認為自己有禮貌的期待,學生會覺得數學課更有意思,學生會高高興興地盯著屏幕上要出現的圖形,會和圖形朋友在這節課里好好相處。學生在愉快而緊張的狀態下進入本節內容的學習。 所以,平凡的話換個說法,帶了點情感色彩,學生多了點情感參與,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2. 學生想要成功完成“它” 學生喜歡挑戰性的任務,渴望成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只有渴望成功的人才能成功。我們每位老師都希望并幫助學生渴望成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體驗自己渴望成功,并體驗自己或自己小組、自己同學的成功。 如柏繼明老師統計的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師創設這樣的情境:從北京城區到八達嶺要經過南口大橋。過去總是堵車。一堵就能堵兩個多小時,中外的游客都有意見。現在那里修了高速公路,張局長為學生提供了一分鐘的錄像,讓學生幫助統計一下 1 分鐘經過車的輛數,現在是否還堵車?老師介紹了車的種類,有小汽車、大客車、貨車、摩托車四種。 學生被信任,得到“高級”任務后希望很好完成,馬上投入地去統計各種車的數量。結果學生的統計結果五花八門,任務失敗了。這時老師說,咱們跟張局長說吧,說這個任務咱們完成不了。學生此時更為集中,迫切地說不行。經歷了被信任任務失敗要接受失敗之后,學生更為渴望成功。帶著更高的積極性,學生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有的學生說讓老師放四次錄像,每次數一種車;用慢鏡頭放,過一輛數一輛;還有的學生說每四個人分為一組,一個人數一種車。大家一致認為四個人合作,每人數一種車的方法比較好。 3. 學生需要“它” 學生愿意學習有用的知識,重要的知識。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學內容是有用的,是需要學習的。 如華應龍老師角的度量一課中,教師通過滑梯角度,引發學生對角的度量的思考,學生感受到需要量角的大小。教學過程如下: 師:孩子們請看屏幕。(出示第 1 個傾斜度比較小的滑梯)玩過嗎? 生:玩過。 師:滑梯誰沒玩過!(出示第 2 個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個? (大多數學生說:“第 2 個。”老師出示第 3 個傾斜度比較大的滑梯。“第 3 個。”大多數學生不禁笑著改變了主意,“第 2 個。” ) 師:(笑著)有人笑了,笑什么? 生:第 3 個太斜了。 師:這個“斜”字用得很好。 生:第 3 個太陡了。 師:那這 3 個滑梯不同在哪呀? 生:3 個滑梯有高有矮。 師:對,有高有矮。還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胖有瘦。 師:哈哈 是,有胖有瘦。你說呢,小伙子? 生:有寬有窄。 師:(驚訝狀)還有寬有窄。說出的這些都有點像,不過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那需要有數學的眼睛才能看得出來。 (眾生:“角度!”) 師:哎呀,厲害!是不是這樣啊?(抽象出 3 個角。) 生:是。 師: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們的角度不同。(隱去兩個角,留下第 2 個滑梯的角)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適呢?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 生:是。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板書:量角的大小) 4. 生活中有“它” - 生活原型 很多數學知識的教學,接著生活原型進行教學,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對接,會讓數學變得更簡單。 如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出示主題圖后,出示各種圖片,如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長度、故宮占地面積、植物的種類、動物的種類、某個區域的人口數等。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教學中,將不同城市的人口數進行比較。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為,重慶 30900000 人,北京 13820000 人,天津 10010000 人,上海 16740000 人,香港 6780000 人。讓學生借助人口數的多少感知多位數的大小。 再如植樹問題、雞兔同籠問題等以實際問題而命名的數學問題,更是有非常明確的生活原型。 三、創設怎樣的情境 1. 適度簡化的生活情境 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對接,由情境承載學生對問題的研究,會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生活中的問題是復雜的,根據生活經驗設計的情境,在生活情境之中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的背景、提出問題并運用模擬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直觀解決問題。 ( 1 )生活中有這種現象,從學生熟悉之處進入。學生有很多生活經驗,學習數學時可以調動出他們的經驗,使得數學更熟悉、更簡單。如平移和旋轉教學中,教師問學生,游樂園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樂項目,想看嗎?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并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 ( 2 )在開放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學完表內乘除法后,教師設計了“小小文具店”這一活動:展示一個文具店的情境,有各種文具,每種文具都有單價及序號、名稱。一開始,讓學生自由選購,并算出自己買的文具要用多少錢。接著,又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給你 50 元,請選購一套文具。”學生在這個情境之下,自然地去思考關于乘除法解決的問題。 ( 3 )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例如,三角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說天天裁縫店接到訂貨單,要做 100 條紅領巾,需要準備多少布料呢?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將這個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找到數學模型,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積問題。 ( 4 )運用模擬操作或角色扮演的策略入情入境解決問題。如,在相遇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容易理解相遇過程中時間、速度和路程的關系,通過直觀的模擬操作,復雜的問題可以變得很容易理解。 ( 5 )生活中的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內容。如小數加減法教學中,很多教師創設購物的情境,借助元、角、分的模型和小數加減法對接,學生更容易理解計數單位相同的要對齊,這時也就是幾元和幾元相加減,幾角和幾角相加減。 生活中的問題不一定是學生熟悉的,至少不是所有學生都熟悉的。例如地鐵換乘的問題,有換乘經驗的學生則更容易理解相關問題,未經歷過換乘,甚至從沒做過地鐵或公交車的學生則較難理解相關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經驗。并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加強對問題的理解。 2. 提煉本質的數學情境 ( 1 )借著情境后退。華羅庚先生曾說 :學習數學要善于“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一般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訣竅。 如認識幾時幾分一課中(說課教師: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梁凝),用數學情境帶著學生后退。為了讓學生體會時間與度量之間的關系,教師出示小尺子。問學生:認識這個嗎?干什么用的?能量時間嗎?之后出示課件,將尺子圍成一圈。問學生:現在能量時間嗎? 讓學生體會鐘表也是度量工具,初步感受度量的作用。 ( 2 )借著情境挖掘本質。有的數學內容,直接通過數學情境的創設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數學情境中自主探索,體會本質。 在循環小數一課(執教教師: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吳正憲)中,吳老師創設數學情境,讓男、女生分組計算比賽。男生組題目:(1) 21.305 5= _(2) 70.733= _ ;女生組題目:(1) 21.45 15= _ (2) 103= _ 。循環小數教學中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循環,通過數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會自覺發現循環現象。情境直指本質,且給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在質數與合數一課(執教教師:北京大學附屬小學,李寧)中,教師創設數學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清晰對質數與合數的認識。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小正方形紙板,讓學生擺成長方形或正方形。 老師呈現幾個數, 46 、 25 、 59 、 32 、 36 、 51 。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數作為小正方形紙板的數量,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因數個數是影響拼擺方案數的最主要因素。在此過程中對質數與合數的認識愈發深入。 ( 3 )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思考新問題。 在小數加減法一課(執教教師:北京小學,于萍)借助長度單位來教學小數加減法,在課的伊始創設情境,老師說:于老師手中有一把軟尺,你能用小數表示它的長度嗎?如果軟尺不小心折了一截,剩下的部分有多長? 米尺斷了,從標著的刻度怎樣知道剩下的一段尺子有多長?學生想到通過兩數相減而得到。在加加減減的過程中,學生借助數學學習經驗理解算理。 3. 引人入勝的虛擬情境 ( 1 )故事情境設疑問,引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許多故事情境中蘊含著深奧的數學道理,將故事適當改編,創設的故事情境既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又能很有效地學習數學內容。 在商不變的性質一課(執教教師: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吳正憲)中,吳老師微笑地走上講臺,親切地對同學們說:“小朋友們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同學們異口同聲:“想!”吳老師聲情并茂地給同學們講了起來: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里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給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 6 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 3 只小猴吧。”小猴子聽了,我只能得到 2 個桃子,連連搖頭說:“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說:“好吧,給你 60 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 30 只小猴,怎么樣?”小猴子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那好吧,給你 600 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 300 只小猴,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覺得占了大便宜,開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誰是聰明的一笑?為什么?吳老師創設了猴王分桃子的故事情境,通過一個設問“誰是聰明的一笑?”引發學生思考問題,進入商不變的性質的學習。 四年級的學生剛剛學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教學周長與面積關系的時候,創設巴霍姆圍地的情境。一上課,老師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一個叫巴霍姆的人,想在草原上買一塊地。賣地的人說:“你如果愿出 1000 盧布,那么你從日出到日落走過的路圍成的四邊形土地就都歸你。不過,你日落之前必須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否則你的錢就白花了。”巴霍姆覺得很合算,就付了錢。他想走出最遠的路線,得到盡可能多的土地。第二天,太陽剛剛升起,他就開始在大草原上奔跑起來。同學們,如果你是巴霍姆 ,你會怎樣圍地 ?通過一個故事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問題。如果巴霍姆跑的路線長短是不變的,關鍵就要看把地圍成什么形狀。最后大家把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周長一定時,什么樣的四邊形面積最大? 在教學中,很多內容都借助了故事情境來教學。如在學習體積的認識時,很多老師創設了烏鴉喝水的情境;在學習等量代換時,創設曹沖稱象的情境;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中,創設阿基米德測皇冠體積的方法 在故事情境之中,學生更容易進入數學課,數學課更容易吸引學生。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之下,在故事背后深厚的數學內涵之中,可以更為有效地學習數學。 ( 2 )游戲情境引學生入境,在游戲中快樂學數學。很多數學內容由于沒有學生很容易理解的生活背景支撐,就可以考慮創設虛擬情境來進行教學。 如在倒數的認識教學中,有的教師設計一組數,每位同學拿著一個數,讓同學做找朋友的游戲,如果兩位同學所拿的數乘積是 1 ,他們就互為好朋友。大部分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但發現拿“1”這個數的同學沒有找到朋友。大家在游戲中快樂地認識倒數。 如在字母表示數一課(執教教師:昌平前鋒學校,趙東)中,老師說自己帶來一個神奇的魔盒,魔盒的神奇之處在哪里呢?從魔盒的左側,向魔盒輸入一個數,經過魔盒的加工,就會從它的右側輸出另外一個數,看誰能最先發現這個魔盒的秘密。首先輸入 2 ,經過魔盒的加工,輸出了一個 12 。學生又說了一個兩位數 86 ,結果魔盒輸出 96 。又試了很多個數,學生逐漸發現了規律,并用字母表示出了規律。從具體數的表示,到 A 被加工成 A+10 的表示,借著一個小小的魔盒游戲,放慢了過程,學生扎實地豐富著字母表示數的方式和意義。 不論是利用故事引入設疑,還是利用游戲情境,都要關注給學生思維的空間。情境是形式,情境是導火索,情境是承載物,目的都是為了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 同一個教學內容,既可以用生活情境又可以用數學情境或虛擬情境,如編碼一課,兩位老師運用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案例 1 】(執教教師,北京市昌平區昌盛園小學,趙震) 1 猜年齡:請同學們猜一猜我今年有多大了? 2 看下面這一串數字,“000011111222678”你能否找到答案? 如果按照一定順序重新排列一下呢? 110221760812001 【案例 2 】(執教教師,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小學,朱民) 師:同學們,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歡看破案的電影?今天我就請同學們當一次偵探,看看你能捉拿到通緝犯嗎?大家請看。(課件演示) 兩個警察夾包走進一家賓館(大寶酒店) 民警說:我們正在捉拿一個通緝犯,根據線人可靠消息,他現在住在你們大寶酒店。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是:男,姓王,外號“王黑”,37 歲,北京市朝陽區人。 酒店服務員:那我們能協助您做點什么? 警察:為了不驚動其他人,我們需要您調出姓王的客人入住的資料,我們做一下排查。 酒店服務員提供了如下資料。 姓 名 房間號 身份證號碼 王曉軍 6023王 明 1005王 林 2001王天成 4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