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化學第1章第2節第1課時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教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docx_第1頁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學第1章第2節第1課時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教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docx_第2頁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學第1章第2節第1課時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教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docx_第3頁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學第1章第2節第1課時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教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docx_第4頁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學第1章第2節第1課時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教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時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核心素養發展重點學業要求1.基于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探究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增強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2.觀察并客觀記錄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通過分析、推理獲得實驗結論。1.能列舉鈉的重要化合物并了解金屬鈉及其氧化物、過氧化物的性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2.通過運用實驗基本操作實施實驗方案;能觀察并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自主學習1.研究物質的性質,常常運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1)觀察(2)實驗是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盡可能排除外界影響,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現象或過程發生或再現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物質性質的過程中,可通過實驗來驗證對物質性質的預測或探究物質未知的性質。利用實驗方法研究物質性質時,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目的、實驗用品和實驗方案等;實驗中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后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寫好實驗報告。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溫度、壓強、溶液的濃度等條件,這是因為同樣的反應物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能會發生不同的反應。(3)除了觀察和實驗外,分類和比較也是研究物質性質時的常用方法。在研究物質的性質時,可以運用分類的方法,總結各類物質的一般性質,并根據物質所屬的類別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預測;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各類物質性質之間的異同,以及各類物質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系。(4)除了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外,在進行化學研究時還會用到假說和模型的方法。在已有事實和科學理論的基礎上,科學工作者往往通過提出假說對有關現象或規律的本質以及未知物質或現象進行推測性說明,通過建構模型對物質或物質的變化進行簡化模擬。假說和模型具有解釋性功能和預見性功能,但是所做的預測或說明是否正確還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在科學研究中,隨著研究的深入,往往是舊的假說或模型被推翻,而建立起新的假說或模型。2鈉的性質、用途及保存(1)鈉的物理性質常溫狀態顏色密度相對大小硬度熔、沸點相對高低固態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煤油) (鈉)(煤油)。如下圖所示:用鑷子將金屬鈉從試劑瓶中取出,用濾紙將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塊鈉(黃豆粒大小),觀察鈉塊的切面。觀察記錄狀態顏色光澤硬度密度固體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小,可切割比煤油的大2實驗法、觀察法探究鈉與水的反應實驗操作向培養皿中加適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將切好的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實驗現象、分析及結論知識拓展1觀察鈉:塊狀固體藥品取用時一般要用鑷子(粉末用藥匙),切忌用手;剛切開的金屬鈉表面呈銀白色金屬光澤,但迅速變暗說明鈉在空氣中易變質,保存在煤油中是為了隔絕空氣。2鈉與水的反應(1)由于反應劇烈,因此設計實驗時為了安全,鈉取用黃豆粒大小的量,且在敞口儀器中進行,剩余的鈉要放回原試劑瓶。(2)鈉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可能與溶質再反應,但絕不會置換出鹽溶液中的金屬,如鈉投入到CuSO4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3下列有關鈉的物理性質敘述正確的是()銀白色金屬質軟,可以用小刀切割熔點較低密度比水小熱和電的良導體A BC D答案D解析將鈉放入水中,鈉會熔成小球,說明鈉的熔點低,鈉能浮在水面上,說明其密度比水小,鈉是金屬,是熱和電的良導體,D項正確。4為探究鈉的部分性質,設計實驗操作如下:向如圖所示的試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為0.86 gcm3,苯不溶于水);拔出大頭針,使Na(密度為0.97 gcm3)落入苯中(鈉與苯不反應);從長頸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約為1 gcm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把MgCl2溶液加入苯中,MgCl2溶液在上層B鈉一直停留在苯層不發生反應C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反應,并上下跳動直至消失,下層有白色沉淀產生DNa在MgCl2溶液底部四處游動,Mg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生答案C解析MgCl2溶液的密度大于苯的,分層后MgCl2溶液在下層,A項錯誤;Na的密度介于苯和MgCl2溶液之間,故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與水反應,生成的H2附著在Na表面,在H2逸出的過程中帶動Na上浮至苯層,H2逸出后,Na在重力作用下又回到界面處,故可觀察到Na上下跳動直至消失,又因為鈉與水反應生成的NaOH與MgCl2反應生成Mg(OH)2,故下層有白色沉淀產生,C項正確,B、D兩項錯誤。三、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1金屬鈉為什么一接觸空氣表面就迅速變暗?提示:鈉極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變質。2鈉在空氣中加熱得到的產物與鈉常溫下與氧氣反應的產物相同嗎?提示:不同。鈉常溫下與O2反應生成Na2O,加熱時鈉與O2反應生成Na2O2。1實驗法、觀察法、比較法研究鈉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結論:鈉與O2反應時,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人們可通過反應條件來控制制備鈉與氧氣反應的產物。2Na2O、Na2O2的比較物質氧化鈉過氧化鈉化學式Na2ONa2O2顏色、狀態白色固體淡黃色固體生成條件鈉與氧氣常溫下反應鈉與氧氣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反應熱穩定性不穩定,易轉化為Na2O2較穩定與H2O反應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與CO2反應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與鹽酸反應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2主要用途用于制取強氧化劑、漂白劑,作為呼吸面具和潛水艇的供氧劑聯系加熱時可發生反應2Na2OO22Na2O2知識拓展1鈉久置于空氣中的現象及最終產物鈉表面迅速變暗生成Na2O,接著變白并表面有液珠生成(Na2OH2O=NaOH,NaOH潮解變為液珠),最后變為白色粉末(NaOH吸收空氣中的CO2生成Na2CO3粉末)。Na、Na2O、Na2O2、NaOH久置于空氣中最終都會變為Na2CO3。2鈉著火時,不能用水或濕布滅火,可用細沙蓋滅。5等質量的兩塊鈉,第一塊在足量氧氣中加熱,第二塊在足量氧氣中(常溫)充分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第一塊鈉消耗的氧氣多B兩塊鈉消耗的氧氣一樣多C第二塊鈉的反應產物質量大D兩塊鈉的反應產物質量一樣大答案A解析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Na2O2,在常溫下反應生成Na2O,等質量的兩塊鈉在兩種條件下反應,第一塊鈉消耗的氧氣多,得到的反應產物質量大。6A、B、C是三種常見的化合物,A為淡黃色固體。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1)A的化學式是_,B的化學式是_。(2)寫出甲BC丙的化學方程式:_。(3)寫出A的一種重要用途:_。答案(1)Na2O2H2O(2)2Na2H2O=2NaOHH2(3)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A為淡黃色固體,則A可能為N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