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照相機的發展歷史和鏡頭的基本知識 照相機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裝置 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接納物體的反射光并將物體的影像永久地記錄在膠片上 這簡直就是一項壯舉 但是在160多年前 還沒有辦法能夠完成這一壯舉 直到19年紀中葉 沒有一個歷史偉人的肖像是以照片的形式永遠記載下來的 但確實有些藝術家和雕刻家已經把過去很多偉大人物的形象保留了下來 但只是在照相機發明以后的年代 才使我們能將普通人的形象也保存下來 下面我們簡要的介紹一下攝影的歷史 一 照相機的演變及發展 1 世界相機工業的啟蒙國 法國1839年法國畫家達蓋爾 Daguerre 發明了銀版攝影法 同時 出現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 這是一臺裝有新月型透鏡的伸縮木箱照像機 先準備一塊鍍有薄銀的銅板 規格是165 216mm 將銅板的鍍銀面徹底洗刷干凈 并加以拋光 使其光滑如鏡 將銅板置于一個裝有璜溶液或璜晶體的小箱內 鍍銀面朝下 使碘蒸汽與銀發生化學反應 形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化銀 在一般室溫下 時間約是30分鐘 這時 鍍銀的表面變為金黃色 可在紅燈下觀察 將已光敏化的銅板裝入防光盒內 這必須在暗室中進行 防止跑光 將裝有銅板的防光盒放入暗箱中進行拍攝 曝光時間是15 30分鐘 這時 在光線的作用下 碘化銀依據光線的強弱還原為不同密度的金屬銀 即 潛影 將已經曝光的鍍銀銅板放在一個裝有75 水銀的防光箱的上部 鍍銀面朝下 使已還原的金屬銀與水銀蒸氣發生化學作用 形成汞合金影像 即 顯影 將已顯影的鍍銀銅板放在濃而熱的食鹽溶液中 通過食鹽種的氯化鈉的作用 使未曝光的碘化銀失去感光作用 即 定影 將已 定影 的鍍銀銅板進行水洗及晾干 2 膠卷式相機的奠基 伊斯曼 銀版法之后又歷經了濕版 1851 870 和干版 1870 1990 時代 這一時期也是照相術不斷完善時期 快門裝置已得到廣泛的使用 但是攝影本身的煩雜操作距大眾化的要求相差甚遠 濕版時代攝影者在拍攝照片前先要對底片進行必要的涂布 這種方法大大地制約了攝影術地普及 柯達公司的創始人喬治伊斯曼在1880年在紐約州的羅切斯特市創辦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干版公司 開始了對感光材料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1888年 當時的伊斯曼干版公司利用涂布機將感光乳劑涂在透明的軟片片基上 于是在世界上出現了膠卷 與此同時 干版公司還研制了使用這種膠卷的 柯達 相機 他便成為世界上最早使用膠卷的相機 從此 感光材料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但更具有革命性的是 伊斯特曼為了推動社會性的膠卷消費熱潮 在商業上開創了買膠卷贈相機的先河 這一舉動為柯達公司整個商業戰略上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早期的柯達相機外形像個方箱 故而被成為方箱式相機 第一批柯達方箱式相機一共銷售了5200臺 用戶范圍不斷擴大 膠卷開始被更多的使用者所接受 膠卷給攝影帶來的種種便利 終使膠卷式相機后來居上 得到迅速發展 并逐步成為主流產品 3 小型精密相機的發源地 德國 早期相機制作的精密度尚處于原始階段 1913年德國徠茲公司的顯微鏡設計師巴納克開始設計一種小型機 這種相機的雛形于1913年面世 并裝入可以調整準確暴光時間的小型快門 1924年徠茲公司將他改進后的小型相機正式投產 并供應市場 由于徠茲場其相機生產具有精密光學儀器的經驗 在精密度方面一鳴驚人 很快在世界上掀起使用徠卡相機的熱潮 這種熱潮反過來也促進了徠卡相機的進一步發展 準確地說 徠卡的功績在于使相機小型化和精密化 并被認為是現代相機的鼻祖 由于螺口徠卡在設計上所表現的創造力 它整整影響了幾代小型相機的發展 徠卡產品主要貢獻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采用精密程度高的 適用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鋁合金機身 使相機小型化和輕量化得以實現 小型焦平面快門和可以控制準確暴光時間得多段位阻尼系統 使相機暴光精度和范圍大大提高 統一機身像面定位距 實現了鏡頭標準化互換機制 創建以機身為中心的多附件體系 大大拓寬了相機的使用范圍 進一步提高了相機的光學水平 德國的另一個最初以生產達蓋爾式相機著名的相機制造廠家 歷史悠久的福倫達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精密的小型產品 至此 小型相機生產在德國形成態勢 并在以后的時間里全面帶動了其他相機生產國在小型相機方面的開發與進展 4 現代相機生產國 日本 日本相機工業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 當時日本僅僅是以仿制國外相機的機身和暗盒 手工生產一些結構不太復雜的相機 但鏡頭依靠進口 實際上從1901年至1909年日本國整個光學工業都還處于萌芽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歐洲進口光學儀器的道路被斷絕 客觀需要日本不得不發展本國的光學公司 現尼康公司 1918年日本曾向國內市場設放了一批 亞當 牌紙制相機和 甜蜜 牌相機 和現在的玩具相機相仿 但這個行動對日本國內宣傳和普及攝影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至1940年日本仿制產品已經達到了高潮 1950年 1961年是日本相機工業大發展的十年 50年代作為一個轉折點 可歸之于三個方面的誘因 朝鮮戰爭 作為美軍基地的日本向聯合國軍方面美軍部源源提供軍需相機 1950年生產的尼康135相機引起了美軍的注意 紐約時報 刊載了尼康相機及鏡頭的測試報告 報導了該機的性能優點 引起了世界各國對日本相機的重視 打消了日本相機是仿制 粗制低質的概念 對提高日本相機在世界上的信譽以及打開銷路產生了有利的影響 通過一系列努力 這一時期日本相機結構日益完善 性能不斷提高 其產品逐步由皮腔式相機發展到測距聯動 暴光聯動 內測暴光等性能較高的相機 并制造出多種不同形式的單鏡頭反光相機 1962年開始 日本相機制造業進入現代化發展時期 拿來主義與創造精神的高度結合使日本在1963年春季科隆博覽會上展出的日本相機在獨創性和質量性能方面超過了西德 繼1963年美國發明電子快門后 1964年日本研制成功電子快門 60年代 日本在TTL測光技術 快速裝片機構的單反相機及變焦鏡頭 硫化鎘元件 內裝閃光燈等多種新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例 70年代以后 日本相機的現代化達到了空前程度 其自動化與電子化已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所不能相比 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自動相機全部出自日本 歸納起來 日本在照相機發展技術上的重大貢獻為 1 硫化鎘光敏元件的應用和硅光電池 磷砷化鎵測光元件的發展 2 程序快門 3 自動光圈暴光機構 4 TTL內測暴光電子快門 5 變焦距鏡頭 6 自動閃光暴光機構 7 自動對焦系統 8 數字顯示技術 9 CPU芯片在照相機中的廣泛應用 10 CCD數碼技術成果 5 數字化時代 國際協作 佳能EOS的出現使傳統相機制造技術達到了巔峰 與此同時 以銀鹽技術為依托的感光材料在一個半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開發 技術上重大突破的可能也日漸收斂 同時 傳統感光材料環境的問題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因此 影象載體的發展方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由原來化學方法為支柱的感光材料開始向物理方法為支柱的計算機多媒體方向轉化業已成為趨勢 索尼公司的MYC A7AF電磁相機無疑是相機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它在世界上第一次讓純物理方法的照相技術進入可實用階段 隨后 與現代辦公用品相關的各大公司先后涉足電磁相機和數碼相機的開發研制 然而 由于在高科技產品方面國際協作方式的延續性 依托于電腦的數碼相機從已開始就出現了國際協作的繁榮景象 世界三大攝影產品廠家 柯達 尼康 佳能利用各自的優勢在專業數碼相機領域里達成協作默契 開發出了一系列高級數碼相機 為數碼攝影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鋪墊作用 從相關技術上來看 早期的計算機對圖形圖象的處理能力十分有限 且體積龐大 70年代 利用CISC技術的PC機的出現首先使辦公計算機小型化 爾后 80年代初16位微型計算機普及和高速發展的序幕 短短的十幾年中 微型計算機的在軟硬件的方方面面均有了極大的提高 價格方面一路下降 從而使微機進入家庭成為現實 最初微機進入家庭時的主要功用是辦公和娛樂 再后是網上作業 隨著硬件指標的提高和圖象軟件的普及 以數碼影像為核心的 攝影 及家庭電子相冊的建立已被提上日程 與此同時 高性能的微機也對數碼影像的處理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新一代數碼相機 由于技術上的改進 其影像記錄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一方面表現相機所具備的分辨率正在向高數位挺進 家用型產品正向100萬像素以上發展 專業產品600萬像素已進入實用階段 個別產品已高達2461萬像素 無論是家用型還是專業型數字相機 目前均可同個人電腦連接 并且正在成為現階段數碼攝影器材發展一個主要特點 新一代數碼相機 由于技術上的改進 其影像記錄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一方面表現相機所具備的分辨率正在向高數位挺進 家用型產品正向100萬像素以上發展 專業產品600萬像素已進入實用階段 個別產品已高達2461萬像素 無論是家用型還是專業型數字相機 目前均可同個人電腦連接 并且正在成為現階段數碼攝影器材發展一個主要特點 二 照相機的基本部件 拍攝一幅照片 并不需要太復雜的照相機和鏡頭 實際上 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鏡頭 最簡單的照相機就是由下面幾個部分組成的針孔照相機 1 一個不透光的盒子 2 在盒子的一面開一個允許光線通過的針孔 3 將一張膠片放在針孔相對的另一面 即使現在最精密復雜的照相機也不過是在簡單的針孔照相機基礎上 苦心經營 的結果 它們通常包括聚焦光線 控制曝光持續時間和曝光強度 輸送膠片等一些機構 但是就其本質來說 仍然像一架針孔照相機 那么 這與針孔照相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其本質的區別就在于用鏡頭取代了針孔的位置 當光線進入鏡頭并由鏡頭聚焦 這些光線穿過不透光盒子的內部到達膠片并形成一幅了聚焦的影像 聚焦的影像被記錄在膠片上 那么 人們所迷戀的照相機上所有的那些配件 小裝置 計算機芯片和伺服電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其實 它們與實際的成像過程并沒有什么直接關系 它們只不過會有助于攝影者正確地準備聚焦和曝光 而在曝光的瞬間并沒有什么作用 1 照相機基本組成 1 機身 不透光的盒子 這基本上就回答了什么是照相機的問題 這只盒子不會讓不必要的光線進入 其上面的圓孔只允許需要的光線進入 2 針孔 鏡頭 光學玻璃聚集來自前面的光束 并在膠片上聚焦 形成清晰可辨的影像 簡單的鏡頭是由一片曲面玻璃或塑料制成的 更復雜些的鏡頭是由稱作透鏡單元的兩片或更多片光學玻璃組成的 并將所有透鏡單元組裝在一起 成為一個整體 3 成像面 膠片在傳統的照相機中 膠片是一種感光材料 經某些特定的化學藥品處理后 它會把拍攝到的影像記錄下來 4 取景器取景器能夠把將要記錄在膠片上的影像近似地顯示出來 它會指導攝影者瞄準和構圖 有些照相機的取景器就是簡單的觀察窗口 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取景器則是由反光鏡和棱鏡組成的 攝影者可以通過鏡頭直接觀看影像 5 聚焦控制裝置對于嚴肅的作品 人們肯定期望照相機能夠聚焦光線并在膠片上記錄下最清晰的可能影像 有些照相機 轉動鏡頭筒或調節聚焦鈕即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而對于自動聚焦照相機 這一工作是由計算機芯片控制微型電機移動透鏡來完成的 6 快門這是一個控制進入照相機光線時間長短的機械或電子裝置 有些照相機 轉動一個旋鈕或者按動一個按鈕就可以設置快門速度 而另外一些照相機的快門速度是自動設定的 7 光圈這個裝置根據鏡頭孔徑大小的變化 控制到達膠片的光量 可大可小的孔徑可以增加或減少通過鏡頭到達膠片的光量 有些照相機可以借助轉動鏡頭筒上的圓環改變光圈孔徑的大小 而有些照相機則是利用微處理器芯片控制微電機自動地改變光圈的孔徑 8 膠片輸送這是一個移動照相機內膠片的機械裝置 它可以使膠片軸上的膠片一幅一幅地順序曝光 扳動某些照相機上的卷片桿就可以輸送膠片 而另外一些照相機則可以自動地輸送膠片 大多數照相機都具有上述九項基本的部件 下面會逐一加以詳盡介紹 以便確實了解正確操作這些裝置的知識 三 照相機的基本技術知識 1 鏡頭的基本功能 1 焦距我們在前面的討論中所涉及的鏡頭速度 及光圈 只是所有鏡頭的一個特性 鏡頭的第二個特性就是焦距 鏡頭的焦距基本上就是從鏡頭的中心點到膠片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間的距離 鏡頭的焦距決定了該鏡頭拍攝的被攝體在膠片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 假設以相同的距離面對同一被攝體進行拍攝 那么鏡頭的焦距越長 則被攝體在膠片上所形成的影像就越大 確切地講 從鏡頭的中心點到聚焦于無窮遠處時投射在膠片平面上的清晰影像之間距離的測量值就決定了焦距的長度 這里所說的無窮遠是指聚焦非常遠的被攝體 比如地平線 時鏡頭的距離設定值 鏡頭的焦距可以英寸 in 厘米 cm 或毫米為其計量單位 在本課程中 我們使用毫米 mm 作為鏡頭焦距的單位 孔徑和焦距的關系是什么我們已經知道 進入照相機的光量由鏡頭的圓孔 孔徑所控制 較大的孔徑可以比較小的孔徑接納更多的光線 我們通過簡單地測量孔徑的直徑就能夠確定鏡頭聚集光線的能力 但是在攝影中 我們不能僅僅對進入照相機的光線多少感興趣 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到達膠片的光線究竟有多少 這將部分地取決于鏡頭至膠片的距離長短 鏡頭距膠片越近 到達膠片的光線越強 反之 鏡頭距膠片越遠 則到達膠片的光線越弱 這是簡單的常識 距你的臉部幾英寸遠的閃光燈所發出的眩目閃光 與1英里遠的同一閃光燈所投射出的微弱發光相比 哪個看上去更明亮 現在讓我們把人們所共有的這種感覺用于照相機 對于兩只孔徑相同的鏡頭 只要其孔徑相同 進入照相機的光量必然相同 如果兩只鏡頭距膠片的距離也相同 那么到達膠片的光量必然也相同 但是 如果一只鏡頭比另外一只鏡頭距膠片更近 結果會怎樣呢 正像我們在圖2 33中所看到的鏡頭圖片 短焦距鏡頭的長度相對于長焦距鏡頭的長度要短一些 由于短焦距鏡頭的長度比較短 這也就意味著它距膠片比較近 如果距膠片比較近 那么它與長焦距鏡頭相比就會讓更多的光線到達膠片 因此 改變到達膠片光量的一種方法就是改變鏡頭的焦距 焦距越短 到達膠片的量越多 但是 改變到達膠片光量的另外一種方法是什么呢 人們或許會想到改變同一只鏡頭的孔徑大小 孔徑越大 到達膠片的光量就會越多 糊涂了吧 如果每次拍照時不得不考慮兩個變量 焦距和孔徑來計算曝光是不是會讓人神經錯亂 幸虧設計了這樣一種體系 它把兩個變量綜合成為了一個簡單的數字 這個體系就是我們已經熟悉了的f值體系 應用這一體系后 所有必須了解的有關到達膠片光量的因素只是一個數字 考慮曝光時 不必計算焦距和孔徑的關系 f值已將這些變量結合為一個單一的數 感謝蒼天啊 例如 f 8的孔徑就代表到達膠片的一個確定的光量 這一數字已經把鏡頭的焦距和孔徑的大小兩項因素考慮在內了 任何兩只將孔徑設置為f 8的鏡頭 它們讓膠片所接納的光量都是完全相等的 類似地 f 16所代表的是到達膠片的另外一個光量 它同樣也包括了焦距和孔徑的因素任何兩只孔徑設置為f 16的鏡頭 讓膠片所接納的光量都是一樣的 所有的f值都是如此 這一體系用簡單的單個數字解決了人們在設置曝光量時所要進行的計算難題 現在人們所要做的就是讓測光表告知對任何鏡頭使用哪個f值 然后據此對鏡頭進行設置 所以 如此美妙的f值體系給人們提供了一種不必顧及所使用的照相機和鏡頭而計算正確曝光量的方法 f 8就是f 8 不用考慮照相機或鏡頭 同樣地 f 16就是f 16 在此 f值成為了攝影師所必需的工具 2 鏡頭速度與光圈 鏡頭的速度是指特定的鏡頭在特定的時間內所能傳送的光量 傳送光量多的鏡頭被稱為快鏡頭 傳送光量相當少的鏡頭則被稱為慢鏡頭 不要把這里所說的快慢概念同鏡頭所能捕捉快速運動物體的能力相混淆 與凝固住快速運動物體的能力也沒有什么關系 它只是用以描述鏡頭在特定的時間內所傳送的光量如何表示鏡頭的速度 照相機的光圈看上去就像圖 它由系列葉片組成 在中央形成一個圓形孔 調節葉片就可以調整圓孔的大小 圓孔越大 進入照相機并到達膠片的光線越多 從現在開始 我們用孔徑這一術語代表由光圈所形成的圓孔 孔徑 只不過是 圓孔 的另一種說法 因此 如果改變了光圈圓孔的大小 那么也就改變了孔徑 在攝影技術中 用f值 相對口徑用光圈系數來表示 也稱f系數 系數 焦距 相對口徑 系數的標法為 1 222 845 681116223264 表示不同大小的孔徑 f值越小 孔徑越大 鏡頭傳送的光線也越多 所有鏡頭具備的基本功能都是相同的 即讓光線進入照相機并聚焦光線在膠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2 固定焦點照相機 有些照相機的鏡頭是固定的 即它不能夠與照相機分開 不能夠更換 甚至不能前后移動 它被永久地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 老式的柯達布朗尼照相機 某些最簡單的 瞄準就拍 的照相機以及所有一次性使用的照相機都屬于這種類型 它們被稱為固定焦點照相機 使用這種照相機可以拍攝遠于某個確定距離 比如1 2米以上的所有景物并得于相當清晰的照片 3 可變焦點照相機大多數照相機的鏡頭都可以前后移動 對一定范圍內不同距離的物體進行聚焦 這些照相機就被稱為可變焦點照相機 攝影者可以通過調理可變焦點鏡頭的位置 使鏡頭最小聚焦距離以外任意距離的被攝體都產生最清晰影像 例如 前后移動鏡頭就可以分別對12英寸 3英尺或20英尺遠的景物進行聚焦 1英尺 foot 30 48厘米 4 自動聚焦照相機有些照相機是靠計算機微處理器芯片控制鏡頭內的微電機自動完成聚焦任務的 其典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當把快門按鈕按下一半時 鏡頭筒就會自動地轉動直至畫幅中央任意物體所形成的影像完全清晰為止 很多高級的 瞄準就拍 式照相機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都具有自動聚焦功能 大多數這樣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還能夠手動聚焦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只有一個鏡頭 既用它攝影也用它取景 因此視差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取景時來自被攝物的光線經鏡頭聚焦 被斜置的反光鏡反射到聚焦屏上成像 再經過頂部起脊的 屋脊棱鏡 注 反射 攝影者通過取景目鏡就能觀察景物 而且是上下左右都與景物相同的影光鏡會立刻彈起來 鏡頭光圈自動收縮到預定的數值 快門開啟使膠片感光 曝光結束后快門關閉 反光鏡和鏡頭光圈同時復位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5 什么是可更換鏡頭照相機有些照相機的鏡頭不能夠被取下來 它是照相機的一部分 而另一些照相機 其鏡頭可以被取下來并更換上其他的鏡頭 這些就被稱為可更換鏡頭照相機 由于使用這種照相機可以針對每項不同的任務選擇最合適的鏡頭 所以為創作活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間 那么 對于一只特定的鏡頭 什么是 最合適 的呢 不同的鏡頭對準相機的場景時會產生不同的影像 6 鏡頭的分類 照相機的鏡頭一般來說可以分為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和遠攝鏡頭三大類 1 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間的攝影鏡頭 它是所有鏡頭中最基本的一種攝影鏡頭 標準鏡頭給人以記實性的視覺效果畫面 稱為標準的原因是因為拍攝時的水平視角就是人們觀察周圍世界時的視場 2 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就是焦距較短 視角較大的鏡頭 其廣角焦段一般在35 38mm之間 而真正的廣角數碼相機其實就是鏡頭焦距涵蓋了24mm廣角的產品 由于28mm的廣角視野要比數碼相機上最常見的35mm 38mm的廣角更寬 28mm廣角視野是76度視角 而35mm則只有62度 因此可以產生很獨特的視覺效應 容納更寬廣的場景 使用廣角時可將眼前的物體放得更大 將遠處的物體縮得更小 四周的圖像容易失真也是它的一大特點 廣角還能使圖像中的任意一點都調節到最適當的焦距 使得畫面更加清晰 也可以稱之為完全自動對焦 廣角有什么用 對于旅游 廣角鏡頭的好處顯而易見 可以拍攝更加寬廣的風景 對于展現風光美態非常合適 廣角鏡頭是用來括大照相面積的 比不放廣角鏡頭時照出來的面積要寬一些 照的景比原來多一些 超廣角鏡頭 超廣角鏡頭 超廣角鏡頭指焦距在10mm 21mm之間 拍攝角度在90 130 左右的廣角鏡頭 魚眼鏡頭魚眼鏡頭 魚眼鏡頭是指焦距在6mm 8mm之間 拍攝角度可達180 魚眼鏡頭在接近被攝物拍攝時能造成非常強烈的透視效果 強調被攝物近大遠小的對比 使所攝畫面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魚眼鏡頭具有相當長的景深 有利于表現照片的長景深效果 魚眼鏡頭的成像有兩種 一種像其他鏡頭一樣 成像充滿畫面 另一種成像為圓形 無論哪種成像 用魚眼鏡頭所攝的像 變形相當厲害 透視匯聚感強烈 3 遠攝鏡頭遠攝鏡頭 遠攝鏡頭也稱為長焦距鏡頭 是指比標準鏡頭的焦距長的攝影鏡頭 長焦距鏡頭分為普通遠攝鏡頭和超遠攝鏡頭兩類 普通遠攝鏡頭的焦距長度接近標準鏡頭 而超遠攝鏡頭的焦距卻遠遠大于標準鏡頭 遠攝鏡頭通常是指焦距約在80至300mm之間的攝影鏡頭 遠攝鏡頭最基本的特點是 鏡頭視角小 所以視野范圍相對狹窄 能把遠處的景物拉近 使之充滿畫面 具有 望遠 的功能 從而使景物的遠近感消失 縮短了景深 把對被攝體聚焦點前后的清晰范圍限制在一定尺度內 用以突出被對焦的部分 多為被攝主體或要突出表現的部分 遠攝鏡頭有什么特點 一是視角小 所以 拍攝的景物空間范圍也小 在相同的拍攝距離處 所拍攝的影像大于標準鏡頭 適用于拍攝遠處景物的細部和拍攝不易接近的被攝體 二是景深短 所以 能使處于雜亂環境中的被攝主體得到突出 但給精確調焦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如果在拍攝時調焦稍微不精確 就會造成主體虛糊 三是透視效果差 這種鏡頭具有明顯地壓縮空間縱深距離和夸大后景的特點 四是鏡頭的焦距越長 相機就必須把握得越穩定 以避免影像模糊 經驗準則是只有當快門速度至少等于鏡頭焦距毫米數的倒數時才能夠手持鏡頭進行拍攝 也稱為 安全快門 也就是說 當快門速度低于1 100秒時就不能手持100mm鏡頭拍攝 低于1 500秒時就不能手持500mm鏡頭拍攝等等 對于大多數遠攝鏡頭的拍攝工作都需用要使用三腳架 這樣你不僅僅要背著那只長鏡頭 而且還要扛著三腳架 超長焦鏡頭 超長焦鏡頭 通常是指焦距約在300mm以上的攝影鏡頭 鏡頭視角小于8 在遠距離拍攝風光人物 旅游攝影 人物肖像攝影 在拍攝貼證件用的標準照片時 應用100mm左右的普通遠攝鏡頭拍攝 以減少影像畸變 在看臺拍攝舞臺 體育比賽等照片 在動物園拍攝動物 在野外拍攝禽獸 加輔助鏡進行近拍等等 4 變焦鏡頭變焦鏡頭也是鏡頭的一種類型 它可以在不更換鏡頭的情況下改變焦距 變焦鏡頭具有可以變化的焦距 比如 一只80 200mm的變焦鏡頭 通常只需轉動鏡頭筒就可以獲得80 200mm之間的任意焦距 由于產生這種多功能性所必需的復雜光學系統 給變焦鏡頭帶來了以下三個基本問題 1 價格昂貴 2 體積大 3 在任何確定的焦距下 其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鏡頭成像清晰 姑且不談這些與生俱來的缺陷 最好考慮首先將影像調至最大處進行聚焦 也就是說 使用鏡頭的最長焦距端聚焦 然后 再把焦距變小到拍攝時所期望的焦距上 在此過程中 所有焦距上的影像始終保持清晰 5 什么是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是一種可以非常接近被攝體進行聚焦的鏡頭 微距鏡頭在膠片上所形成的影像大小與被攝體自身的真實尺寸差不多相等 膠片上的影像大小與真實被攝體大小的關系叫做復制比率 1 1的比率意味著膠片上的影像跟實物大小一樣 1 2的比率意味著膠片上的影像是真實物體大小的一半 1 3的比率意味著影像是物體的1 3等等 盡管微距鏡頭通常都是中等焦距的鏡頭 但實際上它可以是任何焦距的鏡頭 既有50mm的微距鏡頭 也有100mm的微距鏡頭或70 180mm的微距變焦鏡頭 給鏡頭冠以微距的名稱 只不過是說明這種鏡頭除了具有確定焦距的普通鏡頭的功能外 跟一般鏡頭相比還可以聚焦更近的被攝體 在膠片上形成實物般大小的影像 微距鏡頭對于拍攝小物體頗具價值 比如昆蟲 花卉 郵票等等 使用標準鏡頭拍攝的野外的蒲公英花籽看去就像上面的照片 6 炫光 所有鏡頭在它們傳輸影像的過程中都會受到某些非理想性因素的影響 現代鏡頭之所以復雜 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努力把叫做像差的那些非理想性因素的影響降至最低 這里特別值得論述的一種像差叫做炫光 照相機鏡頭是由許多片單獨的玻璃透鏡安裝在一起組合而成的 這些單獨的玻璃透鏡叫做透鏡單元 明亮的光線通過照相機鏡頭時 一部分光線就會被這些透鏡單元的各個表面反射回去 這種內部的反射能夠引起一種幻影 并像影像一樣出現在最后的照片上 為了降低炫光 幾乎所有現代鏡頭在其每個單元的每個表面上都鍍上了極薄層的化學物質膜 以降低這些表面的反射率 鍍膜雖然可以減弱炫光 但卻不能完全消除炫光 當鏡頭直接對準像太陽或泛光燈這樣非常明亮的光源時 尤其如此 既然已經了解到照相機鏡頭的前后表面或許都是鍍膜的 那么在清潔鏡頭的任何一端時都要格外小心 粗糙的擦拭會將鍍膜除去 在鏡頭的前面安裝濾光鏡時 尤其要當心炫光 7 透視畸變 我們曾經所看到過的所有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特寫肖像 其中被攝影對象的鼻子與面部的其他器官相比會顯得出奇的大 這就是用廣角鏡頭拍攝的很多照片所具有的一種透視畸變形式的特征 眾所周知 我們的眼睛感覺遠近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物體的相對大小 大腦會告訴我們物體遠就是顯得小 距離越遠 顯得越小 在攝影中 也是用相同的方法鑒別透視關系的 遠處的物體比相同大小的近處物體顯得小 由于這一原因 平行的鐵軌會隨著我們向遠處了望而顯得越來越靠近 直至匯聚成一點 這一現象的本質就是鐵軌間的距離表面上看變小了 透視還有另外一種表現 即物體越近 透視效果越強烈 透視的這兩方面特征同樣透用于所有的鏡頭 即 1 被攝體越遠 顯得越小 2 鏡頭離被攝體越遠 被攝體外觀上的大小變化越小 廣角鏡頭的透視畸變那么為什么廣角鏡頭常常是產生失真的透視關系 因為使用廣角鏡頭往往在非常接近被攝體的位置上進行拍攝 拍攝距離越近 透視效果越強烈 肖像鏡頭拍攝 頭部一肩部 肖像時 往往希望被攝對象的面部充滿大部分畫面 但是如果鏡頭過于接近被攝對象 那么還想同時避免可能出現的 大鼻子 問題 如果拍攝距離過于遙遠 又希望避免可能出現的 平臉 問題 怎么才能避免兩個極端呢 我們寄希望于使用某種焦距的鏡頭 既能夠允許被攝體充滿畫面 又不會讓拍攝距離過近或過遠 什么鏡頭可以勝任拍攝肖像的工作呢 讓我觀察下面兩頁的實例 找出使用不同鏡頭所拍攝肖像中的典型例證 四 數碼相機的原理與結構 在數字化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 新技術和新產品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擁有一件數字化的產品也已成為了一種新時尚 照相機無疑是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用品 而數碼相機以其獨特的性能和特征 大有取代傳統相機之勢 究竟什么是數碼相機 它有那些特點 如何選購 使用等 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1 什么是數碼相機 所謂數碼相機 是一種能夠進行拍攝 并通過內部處理把拍攝到的景物轉換成以數字格式存放的圖像的特殊照相機 與普通相機不同 數碼相機并不使用膠片 而是使用固定的或者是可拆卸的半導體存儲器來保存獲取的圖像 數碼相機可以直接連接到計算機 電視機或者打印機上 在一定條件下 數碼相機還可以直接接到移動式電話機或者手持PC機上 由于圖像是內部處理的 所以使用者可以馬上檢查圖像是否正確 而且可以立刻打印出來或是通過電子郵件傳送出去 2 數碼相機的特點 與傳統的相機相比 數碼相機在拍攝質量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但是 它也有傳統相機無法比擬的優勢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相比存在以下五大區別 制作工藝不同 拍攝效果不同 拍攝速度不同 存儲介質不同 輸入輸出方式不同 其中最大分別在于記錄影像的方式 請先看看以下的流程 傳統相機 鏡頭 底片數碼相機 鏡頭 感光芯片 數碼處理電路 記憶卡數碼相機跟傳統相機在影像攝取部份大致相同 主要有拍攝鏡頭 取景鏡頭 閃光燈 感光器和自拍指示燈等 所以只看相機的前面外型 兩者可說是沒多大分別 但在成像及記錄方面 兩者的分別就大了 傳統相機是利用底片這東西 而數碼相機主要靠感光芯片及記憶卡 雖然單從價錢方面去考慮 數碼相機的價錢比傳統相機貴 但它有很多優點是傳統相機沒有的 1 即拍即見 2 不必考慮膠片拍攝成本 3 影像品質永遠不變 4 可以直接進行編輯使用 5 儲存空間少 2 數碼相機的原理與結構 數碼相機是由鏡頭 CCD A D 模 數轉換器 MPU 微處理器 內置存儲器 LCD 液晶顯示器 PC卡 可移動存儲器 和接口 計算機接口 電視機接口 等部分組成 通常它們都安裝在數碼相機的內部 當然也有一些數碼相機的液晶顯示器與相機機身分離 數碼相機中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按下快門時 鏡頭將光線會聚到感光器件CCD 電荷耦合器件 上 CCD是半導體器件 它代替了普通相機中膠卷的位置 它的功能是把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 這樣 我們就得到了對應于拍攝景物的電子圖像 但是它還不能馬上被送去計算機處理 還需要按照計算機的要求進行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 ADC 模數轉換器 器件用來執行這項工作 接下來MPU 微處理器 對數字信號進行壓縮并轉化為特定的圖像格式 例如JPEG格式 最后 圖像文件被存儲在內置存儲器中 至此 數碼相機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 剩下要做的是通過LCD 液晶顯示器 查看拍攝到的照片 有一些數碼相機為擴大存儲容量而使用可移動存儲器 如PC卡或者軟盤 此外 還提供了連接到計算機和電視機的接口 3 CCD 數碼相機使用CCD代替傳統相機的膠卷 因此CCD技術成為數碼相機的關鍵技術 CCD的分辨率被作為評價數碼相機檔次的重要依據 CCD是ChargeCoupleDevice的縮寫 被稱為光電荷耦合器件 它是利用微電子技術制成的表面光電器件 可以實現光電轉換功能 在攝像機 數碼相機和掃描儀中被廣泛使用 攝像機中使用的是點陣CCD 掃描儀中使用的是線陣CCD 而數碼相機中既有使用點陣CCD的又有使用線陣CCD的 而一般數碼相機都使用點陣CCD 專門拍攝靜態物體的掃描式數碼相機使用線陣CCD CCD器件上有許多光敏單元 它們可以將光線轉換成電荷 從而形成對應于景物的電子圖像 每一個光敏單元對應圖像中的一個像素 像素越多圖像越清晰 如果我們想增加圖像的清晰度 就必須增加CCD的光敏單元的數量 數碼相機的指標中常常同時給出多個分辨率 例如640 480和1024 768 其中 最高分辨率的乘積為786432 1024 768 它是CCD光敏單元85萬像素的近似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養路機械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結構用直縫焊接鋼管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勞動合同樣本包括
- 分期樂借款合同樣本
- 加工承攬合同樣本6
- 制作雙方合同標準文本
- 辦公耗材銷售合同樣本
- 農場合作運營合同標準文本
- 加盟餐廳合同樣本
- 加盟建筑資質收購合同樣本
- (T8聯考)2025屆高三部分重點中學3月聯合測評語文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4年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屆江蘇省南京市高三語文一模作文題目審題立意及高分范文:彎道與陡坡
- 2025年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含答案
- 浙江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真題2024
- 2024年高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試真題
- 浙江省外國語實驗學校2025屆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含解析
- 精神疾病治療新靶點-深度研究
- 教學課件-統計學(第三版)袁衛
- 湖北省武漢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2月調研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醫院保安員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